701 条搜索结果

十二头陀行

梵语头阤,华言抖擞。谓能抖擞烦恼之尘垢也。盖比丘当离愦闹,不乐饰好,心绝贪求,无诸憍慢,清净自活,以求无上正真之道,故有十二种之行焉。(梵语比丘,华言乞士。) 一、住阿兰若处,梵语阿兰若,华言寂静处。谓比丘当住于空闲寂静之处,离愦闹,心离欲尘,永绝攀缘,求...

《三藏法数》 / 1001字 / 12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大乘叁宝

叁宝者,谓佛法僧,可尊可贵,名之为宝。 一、大乘佛宝,佛,梵语具云佛陀,华言觉,谓自觉、觉他、觉行圆满。具足叁、十,能现无边相好,是名大乘佛宝。(叁者,法、报、应也。十者,菩提、愿、化、力持、相好庄严、威势、意生、福德、法、智...

《三藏法数》 / 405字 / 12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半偈

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為乐之后半偈也。涅槃经十四谓释迦如来往昔入雪山修菩萨行时,从罗剎闻前半偈,欢喜而更欲求后半。罗剎不听。乃约捨与彼。欲得闻之。故谓為雪山之半偈,亦曰雪山之八字。心地观经一曰:「时佛往昔在凡夫,入於雪山求佛道摄心勇猛勤精进,為求...

《佛学大辞典》 / 141字 / 12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普贤

梵名邲输跋陀Viśvabhadra,又作叁曼多跋陀罗Samantabhadra,或译曰普贤,或作徧吉。主一切诸佛之理德,定德,行德,与文殊之智德,证德相对。即理智一双,行证一双,叁昧般若一双也。故以為释迦如来之二胁士。文殊驾师子侍佛之左方,普贤乘白象,侍佛之右方(今反智右理左之说者,...

《佛学大辞典》 / 629字 / 12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俱毘罗

Kumbīra(鳩鞞罗,俱尾罗),一作金毘罗(俱吠罗)译曰蛟。玄应音义五曰:「蛟龙,梵云宫毘罗,有鳞曰蛟龙。」西域记七曰:「有人慢心濯此池者,金毘罗兽多為之害,若深恭敬,汲用无惧。」 又Kubera,北方毘沙门天王之别名。阿育王经六曰:「復语鳩鞞罗(翻不好)言:汝於北方...

《佛学大辞典》 / 185字 / 11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须达拏

Sudāna,又作须大拏,须提梨拏。新作苏达拏。太子名译言善牙,善爱,好爱,善与,善施等。佛之前,行布施行之名也。智度论十二曰:「须提梨拏太子,秦言好爱。以其二子施婆罗门,次以妻施,其心不转。」玄应音义五曰:「须大拏,或云须达拏,或云苏陀沙拏。此云善与。亦云善施。...

《佛学大辞典》 / 160字 / 11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净叁业真言

凡修法之初,懺悔法了后,必手结莲华合掌印,口诵此真言,除净吾口意叁业之垢染也。其真言曰:唵。萨缚婆缚。[禾述]驮。萨罗缚达磨。萨缚婆缚。[禾述]度。欠。Om svabhāvaśuddha sarvadharma svabhāva śuddhahāṁ。第一句之唵為金刚界真言归命语,叁之义,归命等之义如常。...

《佛学大辞典》 / 297字 / 11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形像

经轨所说有种种。 (第一像):是世间流布之像,而立印轨,与底哩叁昧耶经,与使者法之各初章所说,与大日经具缘品之说相相同。但色则诸说有异,大疏六為黑色,立印轨為青色,使者法為赤黄色,底哩经未说色,然其所说之相,与使者法大同,则色亦可同於彼也。大日经二曰:「...

《佛学大辞典》 / 2278字 / 11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灌顶

梵语Abhiṣecanī,天竺国王即位时,以四大海之水,灌於顶而表祝意。密教傚此世法,於其人加行成就,嗣阿闍梨位时,设坛而行灌顶之式。显教虽说等觉菩萨於色界之魔醯首罗天由十方诸佛受灌顶而成佛之事,而无说於学人实行之之法则者。大日经疏八曰:「如西方世人,受灌顶法时,取四大...

《佛学大辞典》 / 770字 / 11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十二类生

谓诸有情,由颠倒妄想,起惑造业,随业感报,各各不同,故有十二类也。 一、卵生,卵生者,从壳而出生也。谓此类有情,因虚妄颠倒之惑,起飞沉乱想之业,惑业和合,故感此生之报,即鱼鸟龟蛇之类是也。(飞沉者,若想念浮举,则为飞禽;若情念沉重,报为鱼蛇之类也。) 二、胎...

《三藏法数》 / 1224字 / 10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金刚夜叉

Vajrayakṣa,新称金刚药叉。五大明王之一。為住於北方叁面六臂,或一面四臂之忿怒尊。是金刚界五智如来中,北方不空成就如来之忿怒也。就菩萨而言,则或為金刚药叉菩萨(仁王经),或為牙菩萨(补陀落海会轨)之教令轮。不空成就如来与释迦如来,有一体异名之义,故此尊又谓為...

《佛学大辞典》 / 496字 / 10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白象

象有大威力,而其性柔顺,故菩萨自兜率天降下,或乘六牙之白象,或自化白象而入摩耶夫人之胎。瑞应本起经上曰:「菩萨初下,化乘白象,贯日之精,因母昼寝,而示梦焉,从右胁入。」因果经一曰:「尔时菩萨,观降胎时至,即乘六牙白象,发兜率宫。无量诸天作诸伎乐,烧眾妙香,散天...

《佛学大辞典》 / 379字 / 10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海印叁昧有十义

海印是喻。梵语叁昧,华言正定。从喻立称,故名海印叁昧。谓大海澄渟,湛然不动,万象皆现,如印印物。如来智海,清净湛然,一切众生心念根欲,悉在如来叁昧智中,犹海现像也。 一、无心能现,谓如来叁昧法性平等,离诸名相,不加功用,而能显现一切诸相,是名无心能现。 二、...

《三藏法数》 / 440字 / 10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一地

一地者,一实相地也。地有能生之义,一切草木种子皆依于地而得生长,以譬人天声闻缘觉菩萨一切习因种子,皆依五阴之,增长成熟。至于法华会上,闻佛说一乘法,皆成菩萨。法性五阴,则是一实相地。故经云:一地所生。是也。(习因者,所作之因,习续不断也。五阴者,色阴、受阴...

《三藏法数》 / 127字 / 10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小乘九部

部即部类。谓佛所说经,有大乘小乘不同,故分十二部及九部之别也。小乘诸经,于十二部中,无方广、授记、无问自说之叁部,故云九部。法华经云:我此九部法,随顺众生说。是也。别论虽尔,若通而言之,凡大小乘经,无不具有十二部也。(无方广部者,方广乃大乘常住之理,以小乘惟...

《三藏法数》 / 919字 / 10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兜率

天名。旧作兜率、兜率陀、兜率哆、兜术等、新作都史多、覩史多、斗瑟哆、珊覩史多等。译曰上足、妙足、知足、喜足等。欲界之天处,在夜摩天与乐变化天之中间,下当第四重,分天处内处之二,其内院為弥勒菩萨之净土,外院则天眾之欲乐处也。四阿含暮抄下曰:「兜率陀,此云上足天。...

《佛学大辞典》 / 366字 / 10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七心界

十八界中眼,耳、鼻、舌、、意、之六识,加意根而為七。

《佛学大辞典》 / 20字 / 10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闻经八种功德

一、端正好色,端正好色者,谓人以正信之心,严洁其,听闻佛经。以是功德,报得色端正,而无丑恶之相也。 二、力势强盛,力势强盛者,谓人以精进勇猛之力,听闻佛经。以是功德,报得福力威势,降伏一切,而不怯弱也。 叁、心悟通达,心悟通达者,谓人听闻佛经,解知义趣深...

《三藏法数》 / 365字 / 10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四蛇

以喻地水火风之四大也。仁王经下曰:「识神无形,假乘四蛇,无明保养,以為乐车。」智度论十二曰:「篋中有四蛇,王勅罪人令看礼养育。(中略)四毒蛇者,四大。」最胜王经曰:「地水火风共成,随彼因缘招异果。同在一处相违害,如四毒蛇居一篋。於此四种毒蛇中,地水二蛇多沈下...

《佛学大辞典》 / 132字 / 9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五种阿那含

梵语阿那含,华言不来,又云不还。谓不还来欲界受生,即第叁果也。以其根有利钝,行有勤怠,于证阿罗汉果有先后之不同,故分为五也。(梵语阿罗汉,华言无学,又云无生。) 一、中般涅槃,中即中阴,亦名中有,以人死之后,未得托生之识也。梵语般涅槃,华言灭度。谓此阿那含...

《三藏法数》 / 429字 / 9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一、真,真者,真智与法合,故名真。起信论云:自体有大智慧,光明遍照法界。是也。 二、应,应者,应周万物,化洽众生,随其心量,现种种。譬如一月,现于众水,而无去来之相。金光明经云:应物现形,如水中月。是也。

《三藏法数》 / 99字 / 9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四十二字门

众圣所由,名之为门。智论云:四十二字,是一切字之根本。因字有语,因语有名,因名有义。从此字门,则能入于无相之智。般若经云:一字皆入四十二字,四十二字亦入一字。故华严经中,善知众艺童子告善财言:我恒唱持此之字母,入般若波罗蜜门。所以众圣,皆由此而入于实相之慧也...

《三藏法数》 / 3053字 / 9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丘井

之老朽不堪用,譬如丘墟之枯井也。维摩经方便品曰:「是如丘井,為老所逼。」同注:「什曰:丘井,丘墟枯井也。」天台会疏叁曰:「什师云:丘井者,朽井也,不任受用。」净影疏曰:「高丘必颓,深井必满,有必老,故取為喻。」

《佛学大辞典》 / 96字 / 9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孔雀

梵名摩由罗Mayūra,鸟名。涅槃经叁十四曰:「自有眾生,非因父母而得生长,譬如孔雀闻雷震声而便得。」

《佛学大辞典》 / 48字 / 9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融叁世间十

融者,通也、会也。叁世间者,一、有情世间,二、器世间,叁、智正觉世间也。谓菩萨知诸众生心,随其所乐,融会叁种世间,以为十。复以十及自递互相作,融通无碍,是名融叁世间十也。(隔别名世,间差名间。有情世间,即众生世间;器世间,即国土世间,谓世界如器故也;...

《三藏法数》 / 785字 / 9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宝幢如来

胎藏界中臺八叶院东方之尊也,赤白色,即日初出之色也。宝幢者以菩提心统率万行,降伏四魔军眾之标帜也。密号曰福聚金刚,是此如来转第八识而得之大圆镜智所成。而此镜智含藏一切智德,故亦曰福寿。左手為拳,安於胁,右手垂而触地。种子為无点之字,以是為初发之菩提心故也。金刚...

《佛学大辞典》 / 260字 / 9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一百八法明门

法明门者,为令众生破除昏暗,通达一切智慧也。故护明菩萨在兜率天宫,欲下人间托生,即于师子座上,宣说此一百八门,留与诸天,以作忆念,然后下生也。(护明菩萨,即释迦牟尼佛在天宫之号也。梵语兜率,华言知足。)正信法明门,谓不破坚牢心故。净心法明门,谓无秽浊故。欢喜...

《三藏法数》 / 2717字 / 9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善财五十叁参

经云:善财童子,初入胎时,于其宅内,自然而出七宝楼阁;其楼阁下,有七伏藏。地自开裂,生七宝牙。童子处胎十月,然后诞生。形体支分端正具足,一切众宝自然出现,一切库藏悉皆充满。以此事故,父母亲属及善相师,共呼此儿,名曰善财。后因文殊师利菩萨,至福城东,住庄严幢娑...

《三藏法数》 / 5609字 / 9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二佛

一、常,如来常住解脱之。众德悉备,万行俱圆;先百千万亿劫而不见其生,后百千万亿劫而不见其灭;是名常也。 二、无常,如来方便为欲度脱一切众生,示现生死之,出家修道成佛说法入于涅槃,是名无常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三藏法数》 / 107字 / 9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四安乐行

无危险故安,心无忧恼故乐,安心乐,乃能进行,故名安乐行。 一、安乐行,谓应当远离十种之事:一、远离豪势,二、远离邪人邪法,叁、远离凶险嬉戏,四、远离旃陀罗,五、远离二乘众,妨修大乘之行故,六、远离欲想,七、远离不男之人,八、远离危害之处,九、远离讥...

《三藏法数》 / 381字 / 9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八大自在我

我即自在之义。谓如来有大神力,有大智慧,故能随机示现,自在巧妙。经中谓如来常乐我净之我,具此八义,故称我德。(常者,不迁不变也。乐者,无生死苦也。我者,即八自在也。净者,惑业净尽也。) 一、能示一以为多,一者,于一中现无量也。经云:如来数,犹...

《三藏法数》 / 707字 / 8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一空

一空者,谓一切诸法皆无自性。若色若心,若依若正,乃至圣凡因果之法,虽种种不同,求其体性,毕竟皆空。经云:如瓦器中空,宝器中空,俱同一空,无二无别。是也。(依者,依报,即国土也;正者,正报,即众生也。)

《三藏法数》 / 94字 / 8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五分法

。定。慧。解脱。解脱知见。是名五法。戒者防非止恶。定者心住一境。慧者缘中决断。解脱者。绝缚离羁。解脱知见。解脱缘中。审之明白。此五分法。是佛德体故。言为说

《法门名义集》 / 72字 / 8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六识

六识者,眼、耳、鼻、舌、、意各有识也。谓依五根能见五尘,而为五识,于五尘境,而起分别,为第六识。 一、眼识,谓眼根若对色尘,即生眼识。眼识生时,但能见色,而未起分别也。 二、耳识,谓耳根若对声尘,即生耳识。耳识生时,但能闻声,而未起分别也。 叁、鼻识,谓鼻...

《三藏法数》 / 231字 / 8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一如

一者不二之义。如者不异之义。名不二不异曰一如。即真如之理也。叁藏法数四曰:「不二不异,名曰一如,即真如之理也。」文殊般若经下曰:「不思议佛法,等无分别,皆乘一如,成最正觉。」讚弥陀偈曰:「同乘一如号正觉。」教行信证四曰:「法性即是真如,真如即是一如。」密教以事...

《佛学大辞典》 / 212字 / 8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叁兽

兔马象也。叁兽渡河,兔足在水上,以譬声闻之悟道最浅。马足在水中,以譬缘觉之悟道稍深。象足到水底,以譬菩萨之悟道最深。见思之烦恼有正体与习气,声闻但断正体,缘觉兼侵习气,菩萨正习俱尽。法性之空理,或譬生死為河水,譬叁乘為叁兽。叁乘之人,虽证同一之法性,渡同一生死...

《佛学大辞典》 / 420字 / 8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五大虚空藏

虚空藏菩萨之德分為五方者。五大虚空藏菩萨速疾大神验秘密式经曰:「东方福智虚空藏菩萨,坐白宝莲华,戴五佛宝冠,以种种瓔珞严饰於,右手施无畏,左手持宝莲华,华上有羯磨杵,形色黄。南方能满虚空藏菩萨,坐赤莲华,顶有五佛宝冠。庄严如前,形色赤色,右手持宝剑,左执青莲...

《佛学大辞典》 / 525字 / 8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旃檀耳

生於旃檀木之耳。纯陀以之供佛。佛受之而涅槃。纯陀又作周那。长阿含经叁曰:「尔时世尊於负味城随宜住已,告贤者阿难,俱诣波婆城。(中略)路由末罗至波婆城闍头园中,时有工师子名曰周那,(中略)即请世尊明日舍食,时佛默然受请。(中略)大眾围绕往诣其舍,就座而坐。是时周...

《佛学大辞典》 / 203字 / 8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草木成佛

天台真言两宗立草木成佛之义。天台於台宗二百题七有草木成佛之论目。依法华经诸法实相,涅槃经佛性体徧之教文,由一色一香无非中道之道理而成立。圆实之意,谓中道佛性,徧於法界,故不隔有情无情,无情已有佛性,岂无成佛之理乎。然如华严谓真如随缘在有情之边為佛性,在无情之边...

《佛学大辞典》 / 485字 / 8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阿弥陀真言

有一字咒,小咒,大咒之叁种,其一字咒又有二种,一為之一字。理趣释曰:「紇利字,具四字,成一字真言,(中略)若人持一字真言,能除一切灾祸疾病。命终已后,当生安乐国土,得上品上生。」其小咒又云心咒。本名曰无量寿如来心真言,无量寿修愿行供养仪轨曰:「无量寿如来心真言...

《佛学大辞典》 / 582字 / 8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叁十二应

由观音普现色叁昧应现之叁十二也。楞严经六曰:「我成叁十二应,入诸国土。」法华经所说叁十叁与此大同小异。一佛,二独觉,叁缘觉,四声闻,五梵王,六帝释,七自在天,八大自在天,九天大将军,十四天王,十一四天王太子,十二人王,十叁长者...

《佛学大辞典》 / 225字 / 8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新译之心地观经所说:一理法,本有之理也。二智法,性德之智也。叁自受用,修德之四智圆明常住於报土而自受法乐者。四他受用,对於十地菩萨现十种之,以自己之报德使他受用者。五胜应,对於地前菩萨示现之应也。六劣应,对於二乘凡夫示现者,即丈六之化佛是也。已...

《佛学大辞典》 / 136字 / 8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四念处

念即能观之观,处即所观之境也。谓诸众生于色受想行识五阴起四颠倒,于色多起净倒,于受多起乐倒,于想、行多起我倒,于心多起常倒,为令众生修此四观,以除四倒,故名四念处也。 一、观不净,有内外,己名内,他人之名外。此内外,皆揽父母遗体而成;从头至足,...

《三藏法数》 / 445字 / 8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牟尼

Nuni,译曰寂。又作寂默,寂静。有二解:一就事,一就理。就事而解,则悉多太子始入劫毘罗城时,使诸释子寂静无言,故父王附以牟尼之称,又出家后常修禪行,而寂默无言,故从时人受牟尼仙之号。牟尼本為静止口意叁业之学道者之尊号,通於内外之称号也。毘奈耶杂事二十日:「是时...

《佛学大辞典》 / 683字 / 8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莲华王

有二人:一,弥勒所问本愿经曰:「过去有太子,号莲华王。端正殊妙,威神巍巍,出游,道见一人,体病癩,见已悲念,问病者:何药能疗?答曰:得王之髓涂,其病乃愈。是时太子即破骨,与髓於病人。欢喜惠施,心无悔恨,尔时之太子。即我是也。」(取意)。一,百缘经四曰...

《佛学大辞典》 / 307字 / 8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