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5 条搜索结果

十种忍

忍,即安忍,亦忍可也。谓菩萨既断无明之惑,证无生理,了达诸法本来寂灭,是故见色闻声,如幻如化,不起妄念而分别也。然此忍体虽一,而随事立名则有十种也。 一、音声忍,音声忍者,谓闻佛深教,即能晓了,忍可而不惊怖也。 二、顺忍,顺忍者,谓于理于事,悉能随顺,谛审忍...

《三藏法数》 / 434字 / 12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如意轮观音

Cintāmanicakra,六观音之一。此观音,手持如意宝珠,以表满眾生祈愿,持轮宝,表转法轮,故名如意轮。密号名持宝金刚。观世音菩萨如意摩尼陀罗尼经曰:「观世音莲华如意摩尼转轮心陀罗尼。」此菩萨有六臂。右第一手捧颊為思惟之相。观自在如意轮菩萨瑜伽曰:「手持如意宝,六臂...

《佛学大辞典》 / 215字 / 12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藏教七阶

藏教者,即小乘经律论叁藏教也。阶者,阶级次第也。谓藏教菩萨修行之次第也。(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一、四弘誓愿,弘者,大也。誓者,要制其心也。愿者,志求满足也。谓菩萨从初发心,观四谛境,发四弘誓,一、未度者令度,即众生无边誓愿度,此观苦谛境。...

《三藏法数》 / 1095字 / 12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外道计九物生世间

谓诸外道,不了法本无生,法亦无灭。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离,虚妄名灭。生灭随缘,本无自性。却乃随情计度,妄生执着,以为一物,而能出生世间万物。故有九种邪见之论也。 一、执时。时,即时节,谓时散。外道执一切物,皆从时生。如种植等物,有时生果,有时不生。遂以...

《三藏法数》 / 1193字 / 11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十二头陀行

梵语头阤,华言抖擞。谓能抖擞烦恼之尘垢也。盖比丘当离愦闹,不乐饰好,心绝贪求,无诸憍慢,清净自活,以求无上正真之道,故有十二种之行焉。(梵语比丘,华言乞士。) 一、住阿兰若处,梵语阿兰若,华言寂静处。谓比丘当住于空闲寂静之处,离愦闹,心离欲尘,永绝攀缘,求...

《三藏法数》 / 1001字 / 11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大乘叁宝

叁宝者,谓佛法僧,可尊可贵,名之为宝。 一、大乘佛宝,佛,梵语具云佛陀,华言觉,谓自觉、觉他、觉行圆满。具足叁、十,能现无边相好,是名大乘佛宝。(叁者,法、报、应也。十者,菩提、愿、化、力持、相好庄严、威势、意生、福德、法、智...

《三藏法数》 / 405字 / 11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九字曼荼罗

安九个讫哩字之曼荼罗也。其曼荼罗於开敷莲华之中臺并八叶各安弥陀观音共通之种子讫哩字而建立之。有以像而现之者,於中臺观自在菩萨八叶上,各安置阿弥陀佛。观自在菩萨,左手持莲华,右手作开华叶之势,阿弥陀佛结跏趺坐,住於定印,各面中臺观自在菩萨。又於次之八叶,次第安置...

《佛学大辞典》 / 668字 / 11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俱毘罗

Kumbīra(鳩鞞罗,俱尾罗),一作金毘罗(俱吠罗)译曰蛟。玄应音义五曰:「蛟龙,梵云宫毘罗,有鳞曰蛟龙。」西域记七曰:「有人慢心濯此池者,金毘罗兽多為之害,若深恭敬,汲用无惧。」 又Kubera,北方毘沙门天王之别名。阿育王经六曰:「復语鳩鞞罗(翻不好)言:汝於北方...

《佛学大辞典》 / 185字 / 10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须达拏

Sudāna,又作须大拏,须提梨拏。新作苏达拏。太子名译言善牙,善爱,好爱,善与,善施等。佛之前,行布施行之名也。智度论十二曰:「须提梨拏太子,秦言好爱。以其二子施婆罗门,次以妻施,其心不转。」玄应音义五曰:「须大拏,或云须达拏,或云苏陀沙拏。此云善与。亦云善施。...

《佛学大辞典》 / 160字 / 10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形像

经轨所说有种种。 (第一像):是世间流布之像,而立印轨,与底哩叁昧耶经,与使者法之各初章所说,与大日经具缘品之说相相同。但色则诸说有异,大疏六為黑色,立印轨為青色,使者法為赤黄色,底哩经未说色,然其所说之相,与使者法大同,则色亦可同於彼也。大日经二曰:「...

《佛学大辞典》 / 2278字 / 10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金刚夜叉

Vajrayakṣa,新称金刚药叉。五大明王之一。為住於北方叁面六臂,或一面四臂之忿怒尊。是金刚界五智如来中,北方不空成就如来之忿怒也。就菩萨而言,则或為金刚药叉菩萨(仁王经),或為牙菩萨(补陀落海会轨)之教令轮。不空成就如来与释迦如来,有一体异名之义,故此尊又谓為...

《佛学大辞典》 / 496字 / 10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净叁业真言

凡修法之初,懺悔法了后,必手结莲华合掌印,口诵此真言,除净吾口意叁业之垢染也。其真言曰:唵。萨缚婆缚。[禾述]驮。萨罗缚达磨。萨缚婆缚。[禾述]度。欠。Om svabhāvaśuddha sarvadharma svabhāva śuddhahāṁ。第一句之唵為金刚界真言归命语,叁之义,归命等之义如常。...

《佛学大辞典》 / 297字 / 9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小乘九部

部即部类。谓佛所说经,有大乘小乘不同,故分十二部及九部之别也。小乘诸经,于十二部中,无方广、授记、无问自说之叁部,故云九部。法华经云:我此九部法,随顺众生说。是也。别论虽尔,若通而言之,凡大小乘经,无不具有十二部也。(无方广部者,方广乃大乘常住之理,以小乘惟...

《三藏法数》 / 919字 / 9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五部教主

部谓部类,教谓言教,主即主宰。此之五部,乃是如来金刚不空真实叁昧法门也。而依五方立五部,以五佛为主者,各有所表也。中方毗卢遮那,即释迦如来也。四方四佛,乃释迦化现,以表诸佛同一法也。以如来入种种叁摩地,说种种陀罗尼门,虽各分部类,各有坛法,而皆与般若理趣相...

《三藏法数》 / 901字 / 9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四种心

一、肉团心,肉团心者,即父母所生血肉之团,状似莲华开合,乃意识所依之处也。 二、缘虑心,缘虑心者,即缘持思虑之心,此通第八识而言,谓眼缘色乃至第八缘根种子器世间故也。(通第八识者,此缘虑心以第八藏识为体故也。根者,根即眼等诸根,即色也。种子者,即善恶...

《三藏法数》 / 226字 / 9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吽迦囉

普贤金刚為降服恶魔而现之形。金刚顶瑜伽降叁世成就极深密门曰:「普贤金刚手,為降伏一切,现吽迦罗,摧叁世有毒。」梵Hūṁkāra。

《佛学大辞典》 / 60字 / 9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十六特胜

十六特胜者,胜于四念处等诸禅观也。始从调心,终至非想。地地皆有观照,能发无漏善业,而无猒恶、自害之失,故受特胜之名也。(四念处者,一观不净、二观受是苦、叁观心无常、四观法无我也。无漏者,不漏落叁界生死也。) 一、知息入特胜,息即鼻中气息,谓数息调心之法。若...

《三藏法数》 / 952字 / 9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兜率

天名。旧作兜率、兜率陀、兜率哆、兜术等、新作都史多、覩史多、斗瑟哆、珊覩史多等。译曰上足、妙足、知足、喜足等。欲界之天处,在夜摩天与乐变化天之中间,下当第四重,分天处内处之二,其内院為弥勒菩萨之净土,外院则天眾之欲乐处也。四阿含暮抄下曰:「兜率陀,此云上足天。...

《佛学大辞典》 / 366字 / 9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七心界

十八界中眼,耳、鼻、舌、、意、之六识,加意根而為七。

《佛学大辞典》 / 20字 / 9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一极

一极者,谓华严经广谈法界之旨,妙极无二也。盖如来出世,首为诸大菩萨说佛菩萨真实境界,不说二乘方便之法。是故声闻、缘觉,虽在听次,有如聋聩,寂无所闻。故疏云:一极唱高,二乘绝听。是也。(二乘者,声闻乘、缘觉乘也。)

《三藏法数》 / 101字 / 9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一实相印

一实相者,谓真实之理,无二无别,离诸虚妄之相也。印者,信也。如世之公文,得印可信。盖如来所说诸大乘经,皆以实相之理,印定其说。外道不能杂,天魔不能破。若有实相印,即是佛说。若无实相印,即是魔说。经云:世尊说实道,波旬无此事。是也。(梵语波旬,华言恶。释迦如来...

《三藏法数》 / 125字 / 9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四蛇

以喻地水火风之四大也。仁王经下曰:「识神无形,假乘四蛇,无明保养,以為乐车。」智度论十二曰:「篋中有四蛇,王勅罪人令看礼养育。(中略)四毒蛇者,四大。」最胜王经曰:「地水火风共成,随彼因缘招异果。同在一处相违害,如四毒蛇居一篋。於此四种毒蛇中,地水二蛇多沈下...

《佛学大辞典》 / 132字 / 9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一、真,真者,真智与法合,故名真。起信论云:自体有大智慧,光明遍照法界。是也。 二、应,应者,应周万物,化洽众生,随其心量,现种种。譬如一月,现于众水,而无去来之相。金光明经云:应物现形,如水中月。是也。

《三藏法数》 / 99字 / 8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融叁世间十

融者,通也、会也。叁世间者,一、有情世间,二、器世间,叁、智正觉世间也。谓菩萨知诸众生心,随其所乐,融会叁种世间,以为十。复以十及自递互相作,融通无碍,是名融叁世间十也。(隔别名世,间差名间。有情世间,即众生世间;器世间,即国土世间,谓世界如器故也;...

《三藏法数》 / 785字 / 8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孔雀

梵名摩由罗Mayūra,鸟名。涅槃经叁十四曰:「自有眾生,非因父母而得生长,譬如孔雀闻雷震声而便得。」

《佛学大辞典》 / 48字 / 8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迹本二门

门即能通之义。谓由此门,皆能通至实相也。然此二门,惟法华一经明之。盖非本无以垂迹,非迹无以显本。本迹虽殊,皆不思议,故称为妙。诸经但论释迦近得成佛之迹,而不言久远已成之本;则显法华已今当说,最为第一,故得为经中王也。(实相者,离虚妄相名为实相,即中道真实之妙...

《三藏法数》 / 379字 / 8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七种善

初中后说善。其义真实二。言辞巧妙叁。其音清净四。纯一无杂五。具足清白六。梵行之相七。

《法门名义集》 / 35字 / 8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十二类生

谓诸有情,由颠倒妄想,起惑造业,随业感报,各各不同,故有十二类也。 一、卵生,卵生者,从壳而出生也。谓此类有情,因虚妄颠倒之惑,起飞沉乱想之业,惑业和合,故感此生之报,即鱼鸟龟蛇之类是也。(飞沉者,若想念浮举,则为飞禽;若情念沉重,报为鱼蛇之类也。) 二、胎...

《三藏法数》 / 1224字 / 8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八大自在我

我即自在之义。谓如来有大神力,有大智慧,故能随机示现,自在巧妙。经中谓如来常乐我净之我,具此八义,故称我德。(常者,不迁不变也。乐者,无生死苦也。我者,即八自在也。净者,惑业净尽也。) 一、能示一以为多,一者,于一中现无量也。经云:如来数,犹...

《三藏法数》 / 707字 / 8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佛六十四种梵音

佛告寂慧菩萨言:如来非于唇齿舌喉及其面门,出诸音声。当知如来音声,从虚空出,具有六十四种殊妙之相。 一、流泽声,谓如来音声,流演润泽也。 二、柔软声,谓如来音声,温柔和软也。 叁、悦意声,谓如来音声,欢悦一切众生意也。 四、可乐声,谓如来音声,巧妙而可爱乐也...

《三藏法数》 / 1919字 / 8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善财五十叁参

经云:善财童子,初入胎时,于其宅内,自然而出七宝楼阁;其楼阁下,有七伏藏。地自开裂,生七宝牙。童子处胎十月,然后诞生。形体支分端正具足,一切众宝自然出现,一切库藏悉皆充满。以此事故,父母亲属及善相师,共呼此儿,名曰善财。后因文殊师利菩萨,至福城东,住庄严幢娑...

《三藏法数》 / 5609字 / 8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二佛

一、常,如来常住解脱之。众德悉备,万行俱圆;先百千万亿劫而不见其生,后百千万亿劫而不见其灭;是名常也。 二、无常,如来方便为欲度脱一切众生,示现生死之,出家修道成佛说法入于涅槃,是名无常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三藏法数》 / 107字 / 8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五大虚空藏

虚空藏菩萨之德分為五方者。五大虚空藏菩萨速疾大神验秘密式经曰:「东方福智虚空藏菩萨,坐白宝莲华,戴五佛宝冠,以种种瓔珞严饰於,右手施无畏,左手持宝莲华,华上有羯磨杵,形色黄。南方能满虚空藏菩萨,坐赤莲华,顶有五佛宝冠。庄严如前,形色赤色,右手持宝剑,左执青莲...

《佛学大辞典》 / 525字 / 8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一真法界

无二曰一,不妄曰真;交彻融摄,故曰法界。即是诸佛平等法,从本以来,不生不灭,非空非有,离名离相,无内无外,惟一真实,不可思议;是名一真法界。

《三藏法数》 / 72字 / 8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新译之心地观经所说:一理法,本有之理也。二智法,性德之智也。叁自受用,修德之四智圆明常住於报土而自受法乐者。四他受用,对於十地菩萨现十种之,以自己之报德使他受用者。五胜应,对於地前菩萨示现之应也。六劣应,对於二乘凡夫示现者,即丈六之化佛是也。已...

《佛学大辞典》 / 136字 / 8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灌顶

梵语Abhiṣecanī,天竺国王即位时,以四大海之水,灌於顶而表祝意。密教傚此世法,於其人加行成就,嗣阿闍梨位时,设坛而行灌顶之式。显教虽说等觉菩萨於色界之魔醯首罗天由十方诸佛受灌顶而成佛之事,而无说於学人实行之之法则者。大日经疏八曰:「如西方世人,受灌顶法时,取四大...

《佛学大辞典》 / 770字 / 7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四安乐行

无危险故安,心无忧恼故乐,安心乐,乃能进行,故名安乐行。 一、安乐行,谓应当远离十种之事:一、远离豪势,二、远离邪人邪法,叁、远离凶险嬉戏,四、远离旃陀罗,五、远离二乘众,妨修大乘之行故,六、远离欲想,七、远离不男之人,八、远离危害之处,九、远离讥...

《三藏法数》 / 381字 / 7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阿弥陀真言

有一字咒,小咒,大咒之叁种,其一字咒又有二种,一為之一字。理趣释曰:「紇利字,具四字,成一字真言,(中略)若人持一字真言,能除一切灾祸疾病。命终已后,当生安乐国土,得上品上生。」其小咒又云心咒。本名曰无量寿如来心真言,无量寿修愿行供养仪轨曰:「无量寿如来心真言...

《佛学大辞典》 / 582字 / 7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叁十二应

由观音普现色叁昧应现之叁十二也。楞严经六曰:「我成叁十二应,入诸国土。」法华经所说叁十叁与此大同小异。一佛,二独觉,叁缘觉,四声闻,五梵王,六帝释,七自在天,八大自在天,九天大将军,十四天王,十一四天王太子,十二人王,十叁长者...

《佛学大辞典》 / 225字 / 7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四种法

此為密教所立。一自性法。诸佛之真,理智法性,自然具足,常住之法,叁世常恒,為从流出之菩萨说叁密之法。自体法然,故云自性,具无為之作业,故云法界,此有理智差别,法界诸法,体性寂然,法尔不改,名理法,即胎藏之四重圆坛是也。一切之法,互相周徧,冥理同体,名...

《佛学大辞典》 / 716字 / 7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旃檀耳

生於旃檀木之耳。纯陀以之供佛。佛受之而涅槃。纯陀又作周那。长阿含经叁曰:「尔时世尊於负味城随宜住已,告贤者阿难,俱诣波婆城。(中略)路由末罗至波婆城闍头园中,时有工师子名曰周那,(中略)即请世尊明日舍食,时佛默然受请。(中略)大眾围绕往诣其舍,就座而坐。是时周...

《佛学大辞典》 / 203字 / 7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五分法

。定。慧。解脱。解脱知见。是名五法。戒者防非止恶。定者心住一境。慧者缘中决断。解脱者。绝缚离羁。解脱知见。解脱缘中。审之明白。此五分法。是佛德体故。言为说

《法门名义集》 / 72字 / 7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五利使

利即快利之义,谓此五种妄惑,动念即生,造次恒有也。使即驱役之义,谓诸众生,为此五种妄惑,驱役心神,流转叁界,无有出期,故名使也。(叁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一、见使,见者,谓诸众生于名色、五阴、十二入、十八界中,妄计为也。由此见,驱役心神,流...

《三藏法数》 / 472字 / 7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天小五衰相

一、乐声不起,谓诸天音乐,不鼓自鸣。衰相现时,其声自然不起,是为小衰相也。 二、光忽灭,谓诸天众光赫弈,昼夜昭然。衰相现时,其光不现,是为小衰相也。 叁、浴水着,谓诸天众肌肤香腻,妙若莲华,不染于水。衰相现时,浴水沾,停住不干,是为小衰相也。 四、着...

《三藏法数》 / 182字 / 7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毘卢舍那

Vairocana,又作毘卢遮那,鞞嚧杜那,毘卢折那,吠嚧遮那。佛真之尊称也。解此者诸家不一。 準天台以毘卢舍那与卢舍那及释迦,如其次第配於法报应叁。毘卢舍那,译曰徧一切处。卢舍那,翻曰净满。法华文句会本二十五曰:「法如来名毘卢,此翻徧一切处。报如来名卢遮那,...

《佛学大辞典》 / 799字 / 7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