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8 条搜索结果

根本定

又名根本,根本等至或八等至,略称根本。对於近分定而言。即离各下地修惑而得之初乃至非想非非想根本地所摄之定也。见俱舍论,毘婆沙论等。

《佛学大辞典》 / 61字 / 2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火版

掛於库司之灶上,及饭熟,饭头打之叁下,则火头灭火。故名火版。大眾闻此音。止坐而归寮。见象器笺十八。

《佛学大辞典》 / 43字 / 2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教亨

济州任城(今山东济寧州治)人,姓王氏,字虚明,七岁出家,十五岁游方。闻郑州普照寺宝和尚法席盛,往参叩。一日至睢阳,偶忆击板因缘,凝情如入定,不觉已到河口。同行德满呼曰:此河津也。师乃下马,悲喜交集。及归,语之宝公,宝曰:此似僵卧人欲转动。犹未印可,曰:曾看日...

《佛学大辞典》 / 229字 / 2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鬱头生非想天后為飞狸

彼欲得一旦所失之五通,於林间一心专至,当垂得时,有鸟在树上,以急鸣乱其意。捨树而至水边求定。復闻鱼斗动水声,不得,即生瞋恚。我当尽杀鱼鸟。此人久后得定,生於非想天。寿八万劫终,下生而為飞狸,杀诸鱼鸟,作无量罪,堕叁恶道。见智度论十七,止观辅行四之二。

《佛学大辞典》 / 108字 / 2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一指头

公案名。尽天尽地悉摄尽於一指头上之意。景德传灯录第十一,金华俱胝传,俱胝时為实际尼所勘破,愤慨不能措。偶以杭州天龙和尚到其庵。俱胝因问之。天龙时竪一指示之。俱胝即坐,大有所悟。由是常竪一指对学者参问,不别為提唱。当欲示寂,曰:吾得天龙一指头,一生用不尽。由是...

《佛学大辞典》 / 144字 / 2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门集人為坐说法念诵,谓之参。参者交参之义,谓眾类参会也。故詰旦升堂,谓之早参,日暮念诵,谓之晚参,非时说法,谓之小参。凡垂语之尾多用参语。参言外妙旨之意也。象器笺曰:「参,趋承也。晋謁。」

《佛学大辞典》 / 83字 / 2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谈林

谈议之林,谓僧徒之学场也。犹言学林。续高僧传十叁曰:「释志念频弘二论,叁十餘年,学观霞开谈林雾结。」宋书列传五十七曰:「又有慧严慈议道人,并住东安寺,学行精整,為道俗所推。时斗场寺多僧,京师為之语曰:斗场师窟,东安谈议林。」

《佛学大辞典》 / 102字 / 2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本门十妙

一、本因,本初发菩提心修菩萨道所修之因也,经云:我本行菩萨道时所成寿命今犹不尽是也。二、本果,本初所行圆妙之因,契得究竟常乐我净,乃是本果。经曰:我成佛已来甚大久远是也。叁、国土,本既成果,必有依国,今既迹在同居土,或在叁土,中间亦有四土,本佛亦应有土,復居何...

《佛学大辞典》 / 527字 / 2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结跏趺坐因由

智度论七曰:「诸坐法中,结跏趺坐,最安稳不疲极,此是坐人坐法。(中略)此是坐,取道法坐,魔王见之,其心忧怖。(中略)见画跏趺坐,魔王亦愁怖,何况入道人,安坐不倾动。」嘉祥法华义疏二曰:「结跏趺坐,是诸佛常坐之法。作此坐者,身端而心正也。」行事钞下之叁曰:「...

《佛学大辞典》 / 164字 / 2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宗之教法。又与教。叁藏所詮之法门為教。教外别传之宗旨為家者流之判也。传通缘起上曰:「或教两门,或显密二教。」

《佛学大辞典》 / 54字 / 2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十二兽

此中与我国相传之十二支相违者,唯虎与狮子而已。然止观等引大集经将师子改虎(十二支配十二兽,见汉王充之论衡,似基於列子叁十六兽说故我国十二支说非依佛教也),此一一方各有二罗剎女及五百眷属随其方面各自供养其方之叁神,而其窟皆是古昔菩萨之住处也。又一一各修各慈。昼夜...

《佛学大辞典》 / 286字 / 2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以毛作毬而掷之,觉者之睡者。十诵律曰:「有比丘眾中睡。佛言:听水洗头。(中略)若故睡不止,听以毱掷,若故不止。佛言:听用杖。」智度论曰:「菩萨供给坐者:衣服、饮食、医药、法杖、毱、镇。」资持记下二之叁曰:「毱如毛毱,遥掷以警睡者。」

《佛学大辞典》 / 107字 / 2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色无色天计涅槃外道

十种外道之一。计属於色界第四之无想定為涅槃,又计為无色界之最顶非想非非想处為涅槃之外道也。行事钞下四之二曰:「以二界有无想定非想非非想定心沈没处,谓之穷理。」

《佛学大辞典》 / 76字 / 2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四种色

一,息灾為白,白着水色也。二,增益為黄,黄者金,又為地形也。此二者準上之形可知。叁,敬爱為赤,世人爱乐赤色,故用之。四,降伏為黑,降伏所以用黑色者,黑色為风大之色,风為大力之义。水火风叁灾之时,风灾力强,故能坏第叁,如来成道时,亦以风指降伏恶魔。降伏之法,摧...

《佛学大辞典》 / 147字 / 2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毕鉢罗窟

巴Vebhāra-guhā,梵Vaibhāra,又作卑鉢罗窟,宾鉢罗窟。以窟上有毕鉢罗树繁生,故名,或言毕鉢罗為大迦叶名(父母祈树神而生,故名,又迦叶所居之窟,故名毕鉢罗窟,此虽古释,然非也),在摩竭陀国王舍城竹林精舍之西,大迦叶结集叁藏处也。付法藏传一曰:「迦叶辞如来往耆闍崛...

《佛学大辞典》 / 268字 / 2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惟干颇罗天

Bṛhat hala,玄应音义叁曰:「惟干颇罗天,此云广果天。第四第二天也。凡夫果中,此最殊胜,故名為广果天也。」

《佛学大辞典》 / 53字 / 2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大小二乘

大乘小乘也。一切经自教义之上分此二者,以对於小机说罗汉之道。為小乘,以对於大机说作佛之道為大乘。四部之阿含经等為小乘,法华经维摩经等為大乘。智度论百曰:「阿难知筹量眾生志业大小,是故不於声闻人中说摩訶衍。(中略)虽俱求一解脱门,而有自利利他人之别,是故有大小乘...

《佛学大辞典》 / 235字 / 2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衲子

又云衲僧,僧之别称。僧多着一衲衣而游方,故名。但衲衣為头陀比丘之法衣,不限於僧。

《佛学大辞典》 / 38字 / 2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灭尽定

梵语Nirodhasamā atti,又名灭受想定。二无心定之一。灭尽六识心心所而不使起之定也。不还果已上之圣者,為假入涅槃之想而入於此定,极长者為七日,属於非想天,外道所入之无心定,名為无想定。属於第四。俱舍论五曰:「如说復有别法,能令心心所灭,名无想定。如是復有别法...

《佛学大辞典》 / 231字 / 2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心城

定以防心,抑制妄动,故譬之於城。与遗教经堤塘之喻同。行事钞上一之叁曰:「定心城,以戒為廓。」又以身為城郭,故曰心城。华严经入法界品曰:「宝眼净天告善财言,应守护心城,离生死故。」

《佛学大辞典》 / 81字 / 2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五味

五种交杂之也。对一味而言。即外道,凡夫,小乘,大乘,最上乘之五种。源诸詮集都序卷上之一曰:「则有浅有深,阶级殊等。谓带异计,欣上厌下而修者,是外道。正信因果,亦以欣厌而修者,是凡夫。悟我空偏真之理而修者,是小乘。悟我法二空所显真理而修者...

《佛学大辞典》 / 390字 / 2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根本

又曰根本定。伏下地烦恼所得之上地定,谓為近分。断下地烦恼所得之上地定,谓為根本,即定地有色界无色界之八地,故有八根本八近分

《佛学大辞典》 / 60字 / 2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八城经

阿难為八城居士说十二,居士信心施食及房。收於中阿含第十六。

《佛学大辞典》 / 28字 / 2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叁种

一世间,此有二种: 一,根本味,此有四,四无量,四空之叁品。合為十二,称為十二门。厌欲界之散乱者修四,欲大福者修四无量,厌色笼者修四空。為生一切出世善法之根本,故名根本。又闇证而為观慧,故名隐没。於其定生爱味,故名有垢。所观之境界不分明,故名无记(...

《佛学大辞典》 / 1365字 / 2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梵语

天竺之言语,由梵天稟承,故云梵语。西域记二曰:「详其文字,梵天所製。原始垂则,四十七言也。(中略)因地随人,微有改变。语其大较,未异本源。而中印度特為详正。辞调和雅。与[天]同音。」俱舍论世间品曰:「一切天眾皆作圣言,谓彼言词同中印度。」依法相而论,二以上无寻...

《佛学大辞典》 / 160字 / 2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传心

家以心传心也。唐诗纪事僧希运曰:「上乘之印,惟是一心,更无别法。心体一空,万缘俱寂。裴休录之為传心法要。」传心法要上曰:「自达摩大师到中国,唯说一心,唯传一法。以佛传佛,不说餘佛。以法传法,不说餘法。法即不可说之法,佛即不可说之佛。乃是本源清净心也。唯此一事...

《佛学大辞典》 / 235字 / 2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西净

林中称西序之人所上之厕也。厕為至不净之处,必要净洁,故名為净。此外又有东净。然后世以西净為厕之总名。又西净雪隐,唐音相近,遂失本名而用雪隐之字,雪隐者,唐灵隐净头寮(扫除拭之寮)扁额之文字也,雪竇之显师,会在灵隐隐於净头职。故灵隐之净头寮曰雪隐。以為厕处之...

《佛学大辞典》 / 125字 / 2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叁种止观

天台大师由南岳传受叁种之止观:一渐次止观,初浅,后深,如彼梯磴,初持戒,次修定,后渐修实相也。大师依之说波罗蜜十卷。二不定止观,前后互更,如金刚宝置日中,现像不定,无别之阶位,随眾生之根或前浅后深,或前深后浅,或浅深事理渐顿不定,大师依之说六妙门一卷。叁圆...

《佛学大辞典》 / 173字 / 2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定乐

定乐受相应者。四中下之叁也,其中第叁称曰离喜妙乐,身心共為纯一妙乐,谓之定乐之最第一。法华经化城喻品曰:大梵天讚佛之偈曰:「我等所往来,五百万亿国,捨深定乐,為供养佛故。」

《佛学大辞典》 / 85字 / 2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译曰思惟修。新译曰静虑。与[定]同。心定一境而审為思虑者。是為色界所属之心德,不具欲界之心,离欲界之烦恼,乃可得之。思惟修者,為寄於因之名,一心思惟研修為因,乃得此定心,故名為思惟修,静虑者就当体而名之,其那之体為寂静而亦具审虑之用,故曰静虑。静即定,虑即慧...

《佛学大辞典》 / 452字 / 2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梵语那Dhyāna,译曰静虑。谓寂静审虑而摄乱意也。释门归敬仪中曰:「或乐静者,则以礼拜為麤疏。」

《佛学大辞典》 / 47字 / 2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小参

林中之称。谓非时之说法也。上堂称為大参,其规则校大参為小,故曰小参。又称家教。祖庭事苑八曰:「门詰旦升堂,谓之早参。日晡念诵,谓之晚参。非时说法,谓之小参。」

《佛学大辞典》 / 70字 / 2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之处。及家之僧堂起,僧堂亦名堂。以眾僧於此坐也。首楞严经曰:「一心劝令持我佛顶陀罗尼,若不能诵,写於堂,或带身上,一切诸魔所不能动。」止观曰:「身开常坐遮行住坐,或可处眾,独则弥善。」辅行曰:「或可处中者,谓堂中,别处最胜,故云弥善。」

《佛学大辞典》 / 110字 / 2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叁十六禽

子丑等十二时,有鼠牛等十二兽,此一一兽中,有叁属兽,故正属合有叁十六禽兽也。各随其时来恼座行者。见[十二兽]条。

《佛学大辞典》 / 51字 / 2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第叁

色界四天中之第叁天也。此中有叁天,谓之少净、无量净、徧净。

《佛学大辞典》 / 27字 / 2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放参

林之语。住持有事故或临时祈祷放免晚参(夜之坐也),是云放参,即鸣鐘叁下,谓之放参鐘。见象器笺九。

《佛学大辞典》 / 45字 / 2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十支居士八城经

一卷,失译。中阿含八城经之别译。阿难為此居士说十二,居士信心。施食及房。

《佛学大辞典》 / 32字 / 2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忻妙观

六行观之第五。观初定不动為上妙,初之身,虽有形,而如镜中之像自在,忻妙因妙果也。大藏法数叁十四曰:「既厌欲界贪欲五尘之乐心乱驰动為麤,即忻初定之乐心定不动,是為果妙。復厌欲界臭秽之身為麤,即忻受得初之身如镜中像,虽有形色无有质碍,是為果妙。得妙胜麤...

《佛学大辞典》 / 124字 / 2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牛头山法

牛头山法融师之一派。参照[牛头]条。

《佛学大辞典》 / 19字 / 2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少许之定也。止观七曰:「那得薄证片即以為喜。」

《佛学大辞典》 / 24字 / 2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虾蟆

虾蟆唯解一跳,不解他术。以喻认一知半解為是,而不通於他之不活脱不自由之死

《佛学大辞典》 / 35字 / 2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九种大

详见[]条,出世间之上上也。

《佛学大辞典》 / 15字 / 2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江西

马祖号也。六祖慧能有二大弟子:一為青原之行思,二為南岳之怀让。青原之法嗣有湖南,南岳之弟子有江西,法之盛,始於此二师云。江西名道一,以姓马氏而称為马祖,以振道於江西而号為江西。唐开元中习於衡岳让和尚,而得其心印。始自建阳之佛迹岭迁至临川,次至南康龚公山。大...

《佛学大辞典》 / 151字 / 2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天竺五山

智度论叁曰:「问曰:佛何以多住王舍城?答曰:以坐精舍多故,餘处无有如竹园。鞞婆罗跋恕Vaibhāra vana、萨多般那求呵Sa ta arṇaguhā(南山石室)、因陀罗势罗求呵Indraśailaguhā、萨簸恕魂直迦钵婆罗Sar iskuṇaika- āvara’、耆闍崛Gṛdhrakūṭa,五山中有五精舍。竹园Veṇū...

《佛学大辞典》 / 170字 / 2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四静虑

有二种:一定静虑,一生静虑。定静虑者,生於四静虑天之定也,旧云四定(见[四定]条。

《佛学大辞典》 / 40字 / 2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六度说意

有二义:一对治之故,二次第生之故。对治之故,对於善法有六事:一慳法,二恶业,叁恚心,四懈怠,五乱心,六愚痴也。以此六法因缘之故,不得无上菩提。為欲坏六法之故,说六波罗蜜。次第生者,菩萨捨一切世俗之物,出家学道,名為檀波罗蜜。既出家,受菩萨戒,名為尸罗波罗蜜。以...

《佛学大辞典》 / 178字 / 1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大慧武库

具名大慧普觉师宗门武库。附於大慧语录之后。

《佛学大辞典》 / 21字 / 1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那Dhyāna之略。译曰弃恶,功德丛林。思惟修等。新译曰静卢。属於色界之心地定法也。今於欲界人中发得之,谓之修得。生於色界而发之,谓之生得。思惟而修得之。则名為思惟修。成就之之心体,即為寂静,有能如实虑知所对之境之用。故名静虑。弃恶,功德丛林之名,以其结果之功能而...

《佛学大辞典》 / 369字 / 1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离婆多

Revata,又云梨婆多,离越,离曰。罗汉名。正云頡隶伐多。二十八宿中室宿之名。祈星而得之子也。或名假和合。彼遇二鬼争尸,悟人身假和合之理而為出家得道之因缘也。法华文句二曰:「离婆多亦云离越,此翻星宿或室宿,或假和合。文殊问经云常作声,父母从星辰乞子,既其感获,因星...

《佛学大辞典》 / 198字 / 1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静牌

牌又称静牌。静者静虑之义,梵语那之新译语也。见象器笺十六。

《佛学大辞典》 / 29字 / 1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理致

道理旨趣也。法华游意上曰:「理致渊远,统群典之要。」唐僧传(德志传)曰:「名题前后,甚得理致。」 又家之宗匠,接人开示经论之道理而导之,称為理致。彼宗所谓如来是也。七帖见闻一末曰:「神智云:宗门立理致机关二门。教化机缘。」

《佛学大辞典》 / 104字 / 1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四安乐行

法华经安乐行品所说之四种安乐行,安行法华之法也。(一)身安乐行。谓身当远离十种之事:一豪势,二神人邪法,叁凶险嬉戏,四旃陀罗,五二乘眾,六欲想,七五种不男之人,八危害之处,九讥嫌之事,十畜养年少之弟子沙弥小儿。身既远离此十事,则得常好坐,修摄其心,故名身安乐...

《佛学大辞典》 / 303字 / 1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九种大

九种之大乘也。此為不共於外道二乘而菩萨所修之定:一、自性,二、一切,叁、难,四、一切门,五、善人,六、一切行,七、除烦恼,八、此世他世乐,九、清净净是也。原出於菩萨地持经第六方便处忍品,為羼提波罗蜜中之分类,名為自性忍乃至清净忍,天台於法...

《佛学大辞典》 / 1519字 / 1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又作暗证师,暗证,暗证,暗比丘,暗法师,盲等。谓不依教之暗解人也。以不依教法之故暗於智解,堕於上慢。修行无志,终於独证盲悟之徒。

《佛学大辞典》 / 60字 / 1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八定

色界之四定与无色界之四空定也。四定者,第一初定(新译云初静虑次下同),得生於初天之定也,此定具寻与伺之二心所,喜与乐之二受。第二第二定,得第二天生果之定也,此定无寻伺,但有喜乐之二受。第叁第叁定,得第叁天生果之定也,此定但有乐受。第四第四...

《佛学大辞典》 / 328字 / 1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念佛

念佛有总别之分。就总言之,有叁种,一称名念佛,口称佛名也。二观想念佛,静坐而观念佛之相好功德也。叁实相念佛,观佛之法身非有非空中道实相之理也。此於往生要集配对定散有相无相,而為四种:一定业念佛,即上之观想念佛也。二散业念佛,即上之称名念佛也。叁有相念佛,即上之...

《佛学大辞典》 / 542字 / 1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慧洪

宋寂音尊者,名慧洪,又名德洪。字觉范。参真净文师得法。后,居江寧府清凉寺,海眾辐輳。高宗建炎二年寂,寿五十八,赐宝觉圆明之号。着林僧宝传,林间录,石门文字等。见释氏稽古略四。

《佛学大辞典》 / 76字 / 1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六波罗蜜

一、檀波罗蜜。檀者檀那之略,译曰布施,财施,无畏施,法施之大行也。二、尸罗波罗蜜。尸罗,译曰戒,在家出家小乘大乘等之一切戒行也。叁、羼提波罗蜜。羼提,译曰忍辱,忍受一切有情骂辱击打等,及非情寒热飢渴等之大行也。四、毘梨耶波罗蜜。毘梨耶,译曰精进,精励身心进修前...

《佛学大辞典》 / 257字 / 1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大德

梵云婆檀陀Bhadanta,原為称佛之名。在律中则為比丘之称。唐时有临坛大德之称。是勅任者。释氏要览上曰:「智度论云:梵语波檀陀,秦言大德。」毘奈耶杂事十九曰:「年少苾芻应唤老者為大德,老唤少年為具寿,若不尔者得越法罪。」僧史略下曰:「德号之具其来远矣!魏秦之世翻译律...

《佛学大辞典》 / 303字 / 1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观练熏修四种之一。谓九次第定也。

《佛学大辞典》 / 16字 / 1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定共戒

叁戒之一。又名静虑生律仪。入初,二等诸定,则与定共生自然防非止恶之戒体,身口所作,尽契律仪云:俱舍论十四曰:「静虑生者,谓此律仪从静虑生,或依静虑。若得静虑者,定成此律仪。」七十五法名目曰:「静虑律仪,亦名定共戒,与定同时故。」

《佛学大辞典》 / 105字 / 1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头北面西

头北面西,右胁而卧者,如来涅槃之相也。后分涅槃经上曰:「尔时世尊叁反入诸定,叁反示诲眾己。於七宝床右胁而卧,头枕北方,足指南方,面向西方,后背东方。(中略)於其中夜入第四寂然无声,於是时顷即般涅槃。」长阿含曰:「尔时世尊入拘尸那城,向本生处娑罗双树间,告阿...

《佛学大辞典》 / 447字 / 1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阿波会

Ābhāsvara,又作阿波譮,阿会亘修,阿波亘羞,阿波罗,阿波嘬罗遮。色界第二天中,第叁天之名。旧译曰光音。新译曰极光净。玄应音义叁曰:「阿波会天,此云光音天,亦言极光净天,即第二第叁天。」可洪音义一曰:「阿波会天,楼炭经云阿波罗,四阿含暮抄云阿波嘬罗遮天,此云...

《佛学大辞典》 / 144字 / 1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乐行

悉达太子六年苦行之后,知其為徒劳,浴於尼连河,受乳糜,於菩提树下金刚座上坐观念,谓之乐行。或谓苦行六年,此乐行亦六年。即十九出家,叁十成道,八十入灭。是常途之说也。此说依本起经因果经智度论。总之释尊之出家成道有叁说。

《佛学大辞典》 / 97字 / 1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白脚师

魏书释老志曰:「统万平惠始到京师,多所训导。时人莫测其迹,世祖甚重之。每加礼敬,始自习,至於没世,称五十餘年未尝寝卧。或时既行,虽履泥尘,初不污足,色愈鲜白,世号之白白脚师。」

《佛学大辞典》 / 77字 / 1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五门

谓小乘七方便中之五停心观也。有五门经要用法一卷。 又维摩经弟子品中迦旃延章说之无常苦空,无我寂灭之五义是也。维摩以之為诸法毕竟不生不灭是无常义,一一双非。取其双比之义,為圆教之五门。释籤四之一曰:「言五门者,如净名迦旃延章五门是也,取结成双非以显中道為圆...

《佛学大辞典》 / 125字 / 1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上乘

传灯录曰:「有深浅阶级,悟我空偏真之理而修者,是小乘。悟吾法空所显真理而修者,是大乘。若顿悟自心本来清净,元无烦恼,无漏智,本自具足,此心即佛,依次而修者,是上乘。按佛教本分大小二乘。以大乘為上乘,小乘為下乘。自宗兴起,自谓超乎二乘之上,别立上乘之...

《佛学大辞典》 / 117字 / 1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北枕

如来以灭后之佛教有止住於北方之缘,故临灭至北方拘尸那城,於沙罗双树间北首而入涅槃。是北枕之起因也。长阿含经叁曰:「尔时世尊,入拘尸那城,向本生处沙罗双树间,告阿难曰:汝為如来於双树间敷置床座,使头北首而向西方,所以然者,吾法流布,当久住北方。对曰唯然。即敷座令...

《佛学大辞典》 / 209字 / 1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定之法门也。止观九曰:「门无量。且约十门:一,根本四。二,十六特胜。叁,通明。四,九想。五,八背捨。六,大不净。七,慈心。八,因缘。九,念佛。十,神通。」依俱舍成实,则此十但缘事而不缘諦理,故总為有漏,天台依大乘之教理,以為十六特胜以下之事,亦通於无...

《佛学大辞典》 / 262字 / 1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出世

叁种之一。

《佛学大辞典》 / 6字 / 1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定又初天也。楞严经曰:「清净心中,诸漏不动,名為初。清净心中,麤漏已伏,名為二。安隐心中,欢喜毕具,名為叁。法苑珠林,若据火劫,即是初。若约火劫,即是二。若约风劫,是其叁。」

《佛学大辞典》 / 80字 / 1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深妙之定也。定有种种,先於世间总有未至中间四四无色之十种,上地之望於下地,谓之深定。又就出世之无漏而有种种浅深之不同。见[]条。

《佛学大辞典》 / 66字 / 1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叁种

见[]条。

《佛学大辞典》 / 6字 / 1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上上

叁种之一。见[]条。

《佛学大辞典》 / 11字 / 1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圆觉叁观

圆觉经说叁种之观法,谓為圆觉之叁观:一、奢摩他观。奢摩他,译言止,专静止心念而入於涅槃也。二、叁摩鉢底观。叁摩鉢底,译言观。观如幻之相而证幻化之净行也。叁、那观。那,译言思惟。不取静相及幻化,思惟而证中道之实相也。此叁观单復重叠,而為二十五种,称之為二十五...

《佛学大辞典》 / 174字 / 1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坐参

每晚必参住持求开示,谓之晚参。其晚参已前,大眾集於僧堂,坐澄心,以待晚参,谓之坐参。坐者坐,参者晚参,坐於参前之意。见象器笺九。

《佛学大辞典》 / 57字 / 1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香印

同於[香篆]条。象器笺十九曰:「希叟曇师广录房十事香印颂云:要识分明古篆,一槌打得完全。烧炷旃檀牛粪,衲僧鼻孔校穿。」

《佛学大辞典》 / 57字 / 1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八除入

八胜处之异名。八胜处之也。定能除去烦恼,故曰除,境观涉入,故曰入。仁王经上曰:「八除入,八解脱。」见[八背捨]条。

《佛学大辞典》 / 50字 / 1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眷属妙

天台所立法华迹门十妙之第九。受如来之法者,助如来之化者,总為如来之眷属。分别之有五种:一理性眷属,眾生与佛,本来一如,理性平等,自然相关。是不关於结缘,虽不结缘,皆是子也。二业生眷属,由往昔闻法之善业,今生於佛世受道得度者。於大通佛所结缘,尔来至今日為受化之眾...

《佛学大辞典》 / 402字 / 1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祖师

不立文字祖祖本传之也,对楞伽经所说之如来而立此称。即以如来為教内未了之,以祖师為教外别传至极之也。传灯录十一(仰山章)曰:「师问香严:师弟近日见处如何?严曰:某甲卒说不得,乃有偈曰:去年贫未是贫,今年贫始是贫;去年贫无卓锥之地,今年贫锥也无。师曰:...

《佛学大辞典》 / 134字 / 1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方法

大比丘叁千威仪,天台之次第门,日本永平之普劝坐仪,莹山之坐用心记等,皆记坐之方法者也。

《佛学大辞典》 / 43字 / 1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定為鎧甲护身也。华严经净行品曰:「见着甲冑,当愿眾生,常服鎧,趋无师法。」

《佛学大辞典》 / 36字 / 1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钻者锥也。以法為锥,穿覬所也。瑯琊代醉编叁十一曰:「吕申公素喜释氏之学,及為相,务简静,罕与士大夫接,惟能谈者多得从游。於是好进之徒,往往幅巾道袍,日游寺,随僧斋粥,谈说理性,覬以自售。时人谓之钻。」

《佛学大辞典》 / 90字 / 1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超越叁昧

定浅深次第為四四无色及灭尽定,出入皆以顺此次第為法。例如散心之人,不能直入四无色定,必先入初定,顺次而入第四,后入四无色之初定也。又出定不得直出,必逆次依此次第。是乃声闻人之法也。然佛及深位之菩萨不必用此次第,得由散心直入灭尽定,得由灭尽定直出散心,...

《佛学大辞典》 / 205字 / 1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四十八年

涅槃经一有云:旧医告新医言:汝给使於我四十八年,则将传我法。诸师解释之有种种,智者有二义:一云法华已前犹是外道弟子,故曰四十八年。一云四四空四无量心之世间十二各有自行化他讚法讚者之四者,故成四十八。开善云四四空之八,各有六行观之六法,故為四十八。章安云...

《佛学大辞典》 / 204字 / 1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又作印契,印相,契印等。用指头作种种之形,以為法德之标帜者。由小指次第数至大指,此為地水火风空之五大。又左手為定,右手為慧,以此左右十指為种种之印相。例如标火德而结火印,标水德而结水印等。菩提心论曰:「身密者,如结契印,召请圣眾是也。」大日经疏十叁曰:「此印者...

《佛学大辞典》 / 551字 / 1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实大乘教

不带权方便之大乘教也。言天台,华严,真言,等。

《佛学大辞典》 / 20字 / 1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定窟

定之窟宅,比丘多於山林巖窟坐。故有此名。涅槃经叁十曰:「如来今住於拘尸那城入大叁昧深定窟,眾不见故,名入涅槃。师子吼言:如来何故入定窟?善男子!為欲度脱诸眾生故,(中略)為令眾生尊重所闻定法故,以是因缘入定窟。」

《佛学大辞典》 / 104字 / 1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那波罗蜜

十波罗蜜菩萨之一。主静虑。胎藏界虚空藏院中央左第五位之尊也。密号曰正定金刚。

《佛学大辞典》 / 35字 / 1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缮都

Jantu,又作头,豆,兜。译曰眾生。玄应音义曰:「头,或云豆,兜。或云缮都,此译云眾生也。」

《佛学大辞典》 / 44字 / 1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石门文字

洪觉范居石门,其文集曰石门文字。行於世。

《佛学大辞典》 / 19字 / 1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圆密

一圆教即止观业,二密教,即遮那业,叁宗,即牛头,四戒律,即梵网宗。

《佛学大辞典》 / 29字 / 1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密教五大

密教有胎金两界,其胎藏界以色等五大為大日如来之理法身。密教以摄持為理之义,以事物总称為理。此五者圆满一切之功德,故名為五轮。其种子為阿尾罗吽欠,或阿缚罗訶佉。即五方五佛之种子也。以此五大配於五方之五佛。 善无畏於尊胜轨以地水火风空顺其次第,配於东西南北中。不空...

《佛学大辞典》 / 1243字 / 1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贯休

后梁成都府东院贯休,以书画及诗称,尝受眾安桥强氏药肆之请,画罗汉像。云每画一尊,必祈梦得应真之貌,方成,与常体不同。吴越王钱氏崇重之,赐月大师之号。梁乾化二年寂,寿八十一。见宋僧传叁十。

《佛学大辞典》 / 83字 / 1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抽解

或於坐之中间,出僧堂而少休息,或新掛搭之人归寮安息,皆云抽解。谓抽解袈裟也。又谓行大小便也。或称抽脱。以行厕脱袈裟僧祇支故也。见象器笺十。

《佛学大辞典》 / 62字 / 1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法之关门。释门正统叁曰:「然啟关者,虽分宗不同,挹流寻源,亦不越经论之定一度与今家之定圣一行也。」

《佛学大辞典》 / 48字 / 1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八定

者,色界之四也,八定者,色界之四与无色界之四无色定也,对欲界之散而总谓之定,重言之则如言诗书六经也。止观九曰:「四八定,毘曇成实明之委细。」同辅行曰:「言四八定者:四在八数,重兼列者。若色无色相对则色,无色為定。若总以上界望於下欲则上上二界俗...

《佛学大辞典》 / 127字 / 1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皮壳漏子

又作皮可漏子。壳可音通。壳者卵[穀-禾+卵]也,比人之身骸,漏者漏屎尿也。意味任运自在。又书柬袋曰可漏子,或壳漏子。圆悟录十叁普说曰:「参时须参皮可漏子。」碧严录十曰:「但参皮漏子。」

《佛学大辞典》 / 85字 / 1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阿眾毘

Ācumbhin,定名。译曰接吻。探玄记十九曰:「阿眾毘者,此云接口,得言教密藏之定。」

《佛学大辞典》 / 40字 / 1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又曰枯槁坐。即放下万事也。

《佛学大辞典》 / 13字 / 1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通明

於四四无色及灭尽定而观身息心叁事之法也。修此者,必通观身息心之叁故云通明,又能发六通叁明故名通明,见止观九,法界次第上之下。

《佛学大辞典》 / 60字 / 1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坛经真偽

传灯录二十八南阳忠国师语曰:「吾比游方多见此色,近尤盛矣!聚却叁五百眾,目视云汉云,是南方宗旨。把他坛经改换,添糅鄙谈,削除圣意,惑乱后徒,岂成言教!苦哉吾宗丧矣!」忠国师者,曹溪之直弟也。可见此时已有改换之偽本矣。其后在辽国遂為焚弃。佛祖统纪十四高丽国义天传...

《佛学大辞典》 / 470字 / 1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太廉纤生

太者甚也,廉者粗也,纤者细也,谓涉於粗细之事而接人之宗匠手段也。生犹言者,指太廉纤者言也。碧巖叁则垂示曰:「恁麼也不得,不恁麼也不得,太廉纤生。」是之建立门也。

《佛学大辞典》 / 72字 / 1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忻出观

六行观之第六。观初之心,离欲染而為自由,与初之身,得五通而為自由,因出果出共忻也。大藏法数叁十四曰:「既厌欲界烦恼盖障,即忻初心得出离,是為因出。復厌欲界之身质碍不得自在,即忻初获得五通之身自在无碍,是為果出。得出胜障皆须忻喜也。」(波罗蜜次第法门)...

《佛学大辞典》 / 118字 / 1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本来无一物

之悟道也。空之又空,第一义空也,与小乘之偏真但空相去天壤也。六祖坛经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师呵曰:礼不投地,何如不礼?汝心中了无一物可了,是名真知。」传灯录叁(达磨章)曰:「光曰:我心未寧,乞师与安。师曰:将心将来与汝安。曰觅心不可得。师曰:我...

《佛学大辞典》 / 123字 / 1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