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9 条搜索结果

那烂陀

Nālanda,在中天竺摩竭陀国。菩提道场之大觉寺东七驛,佛灭后鑠迦罗阿逸多王所建,歷代相继而增建之,遂為五天竺第一之精舍。那烂陀译言施无厌。世俗相传為住於此寺边池中之龙王名。若依实义,则释迦如来往昔在此地為国王时之德号也。西域记九曰:「那烂陀(唐言施无厌),僧伽蓝...

《佛学大辞典》 / 586字 / 9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不兰迦叶

外道之名。见[富兰那迦叶]条。

《佛学大辞典》 / 14字 / 9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勒沙婆

叁仙之一。叁仙者,释迦佛出世以前,盛行於天竺之叁种外道仙人也。勒沙婆,译曰苦行。即尼犍子外道,又云离繫外道。止观十曰:「勒沙婆,此翻苦行。计因中亦有果亦无果。」同辅行曰:「勒沙婆,此云苦行。未知出时节,以算数為圣法,造经亦有十万偈,名尼犍子。」百论疏上之中曰:...

《佛学大辞典》 / 164字 / 8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僧佉

Sāṁkhya,正曰僧企耶,译曰数。外道之论名。玄应音义十曰:「僧佉,此语讹也,应云僧企耶,此云数也。其论以二十五根為宗,旧云二十五諦。」唯识述记一末曰:「梵云僧佉,此翻為数,即智慧数。数度诸法根本立名,依数起论名為数论,论能生数亦名数论。」百论疏上之中曰:「僧佉,...

《佛学大辞典》 / 174字 / 8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伽耶迦叶

Gayākāśya a,又作竭夷迦叶、伽耶迦叶簸,罗汉名。伽耶,译曰象城,叁迦叶之一。光宅之法华疏一曰:「伽耶迦叶者,昔日亦是外道,其人事火,领五百徒眾,住在伽耶城中。如来往化,即捨邪从正,得罗汉道。仍以本所住城為名也。」文句一下曰:「伽耶亦竭夷,亦象,此翻城,家在王舍...

《佛学大辞典》 / 194字 / 8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外道计九物生世间

谓诸外道,不了法本无生,法亦无灭。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离,虚妄名灭。生灭随缘,本无自性。却乃随情计度,妄生执着,以为一物,而能出生世间万物。故有九种邪见之论也。 一、执时。时,即时节,谓时散。外道执一切物,皆从时生。如种植等物,有时生果,有时不生。遂以...

《三藏法数》 / 1193字 / 8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伐里沙

Varṣa,数论外道部主之名。译曰雨。唯识述记一本曰:「十八部中部主者名伐里沙,此翻為雨。雨时生故,即以為名。其雨徒党名雨眾外道。」

《佛学大辞典》 / 59字 / 8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裸形外道

梵语Nirgrantha,天竺二十种外道之一。表远离一切之繫缚,以裸形為正行也。寒天裸形,趋拜佛神,為裸形外道之遗风,佛门无之。唐华严经二十五曰:「愿一切眾,得惭愧衣以覆其身,捨离邪道露形法。」

《佛学大辞典》 / 87字 / 7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优婆离

U āli,又作优婆利,鄔波离,优波离,忧波利。译曰近取,近执。罗汉名。悉达太子执事之人。是本行集经五十叁优波离因缘品所说。持律第一之比丘。更有一人,本為尼犍外道之弟子,是中阿含经叁十二优婆离经所说。註维摩经叁曰:「肇曰:优婆离,秦言上首,弟子中持律第一也。」二十...

《佛学大辞典》 / 211字 / 7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十六大力

佛赴阿耨达龙王请,为说无欲法,令诸菩萨修于清净之行,当得此十六大力,调摄身心而化众生也。(梵语阿耨达,华言无热恼。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一、志力,谓菩萨心志,善能总持诸佛一切所说之法,化导众生,是名志力。 二、意力,谓菩萨心意,同佛所行,于...

《三藏法数》 / 650字 / 7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商羯罗

外道祭祀所用之骨鏁也。又作赏迦罗Śaṅkara。译曰鏁。因明大疏一曰:「商羯罗,此云骨鏁。外道有言,成劫之始,大自在天人间化导,二十四相,自在归天。事者倾恋,遂立其像,像其苦行,悴疲飢羸,骨节相连,形相如鏁故,标此像名骨鏁天。」

《佛学大辞典》 / 98字 / 7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二十种外道

一小乘外道,计人死如灯火之灭者。二方论师,以方角為诸法之生因者。叁风仙论师,以风為万物之生因者。四韦陀论师,以韦陀经所说之梵天為万物之生因者。五伊赊那论师,以伊赊那天為万物之生因者。六裸形外道,以裸形為正行者。七毘世师,即胜论师。八苦行论师,以苦行為涅槃之正因...

《佛学大辞典》 / 337字 / 7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四见

一、异、常、非常等之义总有四句,一切之妄计,必堕於其一,名為四见。智度论七曰:「復有四种见,世间常,世间无常,世间亦常亦无常,世间亦非常亦非无常。我及世间有边无边亦如是。」又华严经疏叁,谓外道之所见,不出四见:一、计一,数论师,计因中有果,以因果不异之故名為计...

《佛学大辞典》 / 212字 / 7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十二类生

谓诸有情,由颠倒妄想,起惑造业,随业感报,各各不同,故有十二类也。 一、卵生,卵生者,从壳而出生也。谓此类有情,因虚妄颠倒之惑,起飞沉乱想之业,惑业和合,故感此生之报,即鱼鸟龟蛇之类是也。(飞沉者,若想念浮举,则为飞禽;若情念沉重,报为鱼蛇之类也。) 二、胎...

《三藏法数》 / 1224字 / 7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叁种菩提心

是乃密教真言行者之菩提心也,密教立五佛有各别之主德,以东方阿閦如来之大圆镜智立发菩提心之德,故行者初发之菩提心,為毕竟厌求之心,此虽属第六意识,而其菩提心之性德,则為大圆镜智,故以自身之第八识為发心之体,受叁昧耶戒者,亦向东方以阿閦如来為本尊。盖叁昧耶戒,以此...

《佛学大辞典》 / 630字 / 7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邻虚

又曰邻虚尘。新译曰极微。色法之最极少分,邻似虚空者,此為色法之根本。胜论外道谓此邻虚於叁灾劫末时亦不坏,分散於虚空而常住。佛教之小乘有部宗,虽立极微為实有。然以為因缘所作,业力尽,极微亦坏,故明為无常生灭。是内外道之区别也。楞严经叁曰:「汝观地性,麤為大地,细...

《佛学大辞典》 / 222字 / 6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犊子部

小乘二十部之一。佛在世,有外道,归佛出家,成立实我。其门徒相续不绝。佛灭后二百年中,自说一切有部流出一派,称為犊子部。建立非即非离蕴之我,谓眾生有实我,非即五蕴,非离五蕴,即不可说藏也。此违佛教所立真无我之理,故名之為附佛之外道。俱舍论破我品痛斥之。真諦玄应记...

《佛学大辞典》 / 476字 / 6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乳药

旧医与新医同用乳药,而病有利害之不同。以喻外道说常与佛之说常邪正异也。见[新旧医]条。

《佛学大辞典》 / 40字 / 6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迦旃延

Kātyāyana,佛十大弟子中,论议第一之摩訶迦旃延子Mahā-Kātyāyani- utra,又云迦旃子,迦旃延子,迦多衍那,迦多衍尼子,迦底耶夜那,迦多演尼子,迦[(畾/(冗-几+互))毛]延,迦[(畾/(冗-几+互))毛]延尼子等。译曰剪剃种,扇绳,好肩等。婆罗门姓十姓之一。以姓為名。慧琳音义二...

《佛学大辞典》 / 638字 / 6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五利使

利即快利之义,谓此五种妄惑,动念即生,造次恒有也。使即驱役之义,谓诸众生,为此五种妄惑,驱役心神,流转叁界,无有出期,故名使也。(叁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一、身见使,身见者,谓诸众生于名色、五阴、十二入、十八界中,妄计为身也。由此身见,驱役心神,流...

《三藏法数》 / 472字 / 6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妙庄严王

法华经妙庄严王本事品,说过去无数劫有佛,名云雷音宿王华如来。说法华经。尔时国王名妙庄严,夫人名净德,有二子,名净藏,净眼。时妙庄严信外道婆罗门法,夫人与二子共设种种方便,以翻王心。遂诣宿王华如来所,闻法华经,共得妙益。

《佛学大辞典》 / 95字 / 6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叩髑髏知生处

五分律二十曰:「耆域能别音声本末之相,佛将至塚间,示五人髑髏。耆域徧叩白佛言:第一叩者生地狱,第二叩者生饿鬼,第叁叩者生畜生,第四叩者生人道,第五叩者生天上。佛言善哉皆如汝所说,復示一髑髏,耆域叁叩不知所之。白佛言:我不知此人所生之处。佛言:汝应不知。何以故?...

《佛学大辞典》 / 431字 / 6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十六大力

佛趣阿耨达龙王之请,為说无欲之法,使诸菩萨修诸清净行,当得此十六大力,调摄身心,而化诸眾生也。一、志力,菩萨心志,善总持一切诸佛所说之法,以化眾生,名為志力。二、意力,菩萨心意与佛之所行同。於诸眾生未度者愿悉度之,名為意力。叁、行力,菩萨能以精进之行,通达一切...

《佛学大辞典》 / 495字 / 6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六十、外道婆罗门女学佛弟子作斋生天缘

尔时舍卫国,有佛诸弟子,女人作邑会,数数往至佛边。徒伴之中有一婆罗门女,邪见不信,不曾受斋持戒,见诸女人共聚斋食,问言:“汝等今作何等吉会?与汝亲厚,而不命我。”诸女答言:“我等作斋。”婆罗门女言:“今非月六日,又非十二日,为谁法作斋?”诸女言:“我作佛斋。”婆罗门女...

《杂宝藏经》 / 元魏西域三藏吉迦夜共昙曜译 / 240字 / 6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7月09日

龙树入龙宫齎华严经

龙树传云:龙树已出家,入灵山,山中有塔,塔中有一老比丘,以大乘经典授之。诵持爱乐,虽通实义,然未得通利。周游诸国,更求餘经,不得。自念言:佛经虽妙,犹有所未尽。我欲推未尽而演之,以悟后学。於此欲更造衣服,立教戒,附於佛法而小异。独在静处水精房中,思惟此事。大龙...

《佛学大辞典》 / 263字 / 6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末伽梨拘赊梨

又曰末伽梨俱舍梨Maskārī Gośāli utra(巴Makkhali Gosāla,又Makkhali Gosāla urtta),具曰末伽梨拘赊梨子。子之一字汉语也。六师外道之一。末伽梨為其人名,拘赊梨為其人母名,子谓拘赊梨之子也。如言舍利子。註维摩经叁:「什曰:末伽梨字也,拘赊梨是其母也。」慧琳音义...

《佛学大辞典》 / 239字 / 6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佛六十四种梵音

佛告寂慧菩萨言:如来非于唇齿舌喉及其面门,出诸音声。当知如来音声,从虚空出,具有六十四种殊妙之相。 一、流泽声,谓如来音声,流演润泽也。 二、柔软声,谓如来音声,温柔和软也。 叁、悦意声,谓如来音声,欢悦一切众生意也。 四、可乐声,谓如来音声,巧妙而可爱乐也...

《三藏法数》 / 1919字 / 6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摩纳

Mānavaka,又作摩纳婆,摩婆婆迦,摩纳婆嚩迦,那罗摩那。译曰:儒童,年少,人,长者。玄应音义一曰:「摩纳,或云摩纳婆,或云摩那婆,或云那罗摩那,或皆是梵音讹转也。此译云年少净行,或云人。」同二十一曰:「摩纳婆,又言摩纳缚迦,此云儒童,旧言摩那婆,或作那罗摩那,又...

《佛学大辞典》 / 404字 / 6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佛法隐没龙宫

摩訶摩耶经曰:「千五百岁,(中略)恶魔波旬及外道眾踊跃欢喜,竞破塔寺杀害比丘。一切经藏皆悉流移至鳩尸那竭国,阿耨达龙王悉持入海,於是佛法而灭尽也。」莲华面经下曰:「佛言阿难:此阎浮提及餘十方所有佛鉢及佛舍利,皆在婆伽罗龙王宫中。」

《佛学大辞典》 / 108字 / 6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七种第一义境界

七种境界者,即诸佛、菩萨所证所得之境界也。而皆云第一义者,乃约究竟极处而言。然此七种有通、别之异,前六种通于佛及菩萨,后一种乃如来自到境界也。 一、心境界,谓中道之理无二无别,即诸佛、菩萨心之所造至极之处,是名心境界。 二、慧境界,谓至极之理心既能造,即发通...

《三藏法数》 / 491字 / 6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