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67 条搜索结果

不动尊十四印明

此十四印者,立印轨,底哩经所说也。 一、根本印,独股印也。立印轨云:次结无动尊根本秘密印,二羽内相叉,轮轮各如环(名之曰内缚,以状佛心),二空(二大指)水(无名指)住侧,火峰(中指)住空面,是以二空指押二火二水也。二风(左右头指)和合竪,印母之内缚者,佛心也。...

《佛学大辞典》 / 840字 / 17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

俱逊婆

Kusumbha,译言红蓝花。為橙红色复花。以染线者。见苏悉供养上。

《佛学大辞典》 / 34字 / 17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

四事供养

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为波斯匿王说,王即请佛及比丘僧叁月供养,遂于宫门之外,作大讲堂,悬缯旛盖,及办一切供给所须衣被、饮食、卧具、医药,故云四事供养。(梵语舍卫,华言丰德。祇树给孤独园者,谓只陀太子舍树,给孤长者买园,建立精舍。请佛而住也。梵语波斯匿,华...

《三藏数》 / 341字 / 17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十二种火

大日如来以梵志说四十四种邪道之火,分说十二种真道之护磨十二神。 一、智火為最初,名大因陀。端严净严相,增益施威力,焰鬘住叁昧,当知智圆满。此中最初之火,即是菩提心之慧光也。形方,色黄,即是表金刚座。端严者,是内庄严,言此智火,具本尊之形一切之功德故也。增...

《佛学大辞典》 / 1976字 / 17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

上茅城

摩竭陀国之古都。西域记九曰:「矩奢揭城Kuśāgāra ura,唐言上茅城。上茅宫城摩竭陀国之正中,古先国王之所都,多出胜上吉祥香茅,以故谓之上茅城也。崇山四周以為外郭,西通峡径,北阐山门,东西长,南北狭,周一百五十餘里。内城餘趾周叁十四里,尼迦编诸径蹊,花含珠...

《佛学大辞典》 / 136字 / 17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

譬眾生之佛性。一切之草木种子皆依而生,一切之善根功德皆依一佛性而生也。华经药草喻品曰:「一所生。」文句七上曰:「,实相也。究竟非二,故名一。」华义疏八曰:「一相谓一实相,合一也。」

《佛学大辞典》 / 89字 / 16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

六即佛

六即佛者,约事故明六,约理故明即。即者,其体不二,名之为即。然明此六即者,或显门高深,或明修行次第。若论六者,位次高下有序,则修行之人,不生上慢。若论即者,理体初后皆是,则修行之人,不生退屈。以理言之,即处常六,六处常即,盖由事理不二故也。 一、理即佛,谓...

《三藏数》 / 720字 / 16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供养

佛告释提桓因言:“如是,拘翼!善男子、善女人供养般若波蜜,书持经卷,受学讽诵念习守行者,若复能尽力供养,名花、捣香泽香杂香、缯彩花盖、所有幢幡,所得功德不可计量、不可思议、不可称限。是善男子、善女人所得如是。何以故?诸如来.无所著.等正觉皆从般若波蜜中出生...

《放光般若经》 / 西晋于阗国三藏无罗叉奉诏译 / 434字 / 16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8月03日

甘露军荼利明王

军荼利明王為五大尊之一。军荼利明王有叁种:一金刚军荼利,二莲华军荼利,叁甘露军荼利。胎藏曼陀大钞叁曰:「师曰:胎藏界图,叁处有之。金刚手院军陀利名金刚军荼利,观自在院军荼利名莲华军荼利,苏悉院军荼利名甘露军陀利也。既其本誓各别也,故随所用举之。」谷响集七曰...

《佛学大辞典》 / 273字 / 16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

五忍

一、伏忍,伏即隐伏,忍即忍可,又安忍也。谓前叁贤之人,未得无漏。未能证果,但有智故,能伏烦恼而不能断,故名伏忍。(叁贤者,十住、十行、十回向诸菩萨也。无漏者,不漏落生死也。) 二、信忍,信者,随顺不疑也。谓初、二、叁菩萨,得无漏信,故名信忍。(初即...

《三藏数》 / 357字 / 16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不空成就如来

Amoghasiddhi,金刚界五智如来之第五,五大月轮中北方月轮之中尊,隋业护牙拳之四金刚,金色,左手作拳印,右手舒五指当胸,為成所作智所成,成自利利他之事业,故名不空成就。五部中之磨部也。磨,译曰成就,与不空成就之义同。以磨為叁昧耶形,以字為种子,密号為不动金刚...

《佛学大辞典》 / 190字 / 16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

八藏

藏即含藏之义,谓含藏诸文理,而有经、律、论、咒之不同。经者,也、常也。凡圣之所轨则,曰;魔外不能变坏,曰常。律者,也。谓分判轻重,持犯之罪,如世之律。论,议也。谓论议种种诸甚深之义也。咒者,愿也。谓祈愿种种如意殊胜等事也。盖以声闻、缘觉、大小乘之...

《三藏数》 / 443字 / 15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十五尊

真言行者以十五尊而成一身:第一以根本命金刚為行者之名。根本命金刚者,五部中金刚萨埵之名,是為根本。故下文谓极秘密中秘,此名五部源。命者名也,言意為命世之金刚萨埵,於五萨埵中随取其一也。明為缚曰吽。第二以释轮為座,天帝释也,一名因陀,此云帝,又曰主。居妙高山顶...

《佛学大辞典》 / 866字 / 15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

轮王七宝

长阿含经云:增劫中,则有轮王出世。以一增一减为一小劫,人寿增至八万四千岁,历过百年,寿减一岁,如是减至十岁,名为减劫。此后过百年,复增一岁,或云子倍父寿。(若父十岁子则二十岁。)名为增劫,如是增至八万四千岁时,则有金轮王出生。在王家绍灌顶位,于十五日香汤沐浴...

《三藏数》 / 965字 / 15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中印度诸国

玄奘西域记曰:「中印度诸国曰波理夜呾,曰秣菟(原注亦谓叁波訶),曰萨他尼湿伐,曰窣禄勒那,曰秣底补,曰瞿毘霜那,曰堊醯掣呾,曰毘删拏,曰劫比他(原注旧谓僧伽舍),曰若鞠闍,曰阿踰陀,曰阿耶穆佉,曰鉢耶迦,曰憍赏弥(原注旧谓拘睒弥),曰鞞索迦,曰...

《佛学大辞典》 / 248字 / 15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

五种阿阇黎

梵语阿阇黎,华言轨范。谓其能为人轨范,故云阿阇黎也。 一、出家阿阇黎,出家阿阇黎者,即比丘剃度之师也。谓出家者,必须依师而得剃度。律云:所依得出家者。是也。(梵语比丘,华言乞士。) 二、受戒阿阇黎,受戒阿阇黎者,即比丘受戒之师也。谓既得出家,必须依师求受戒...

《三藏数》 / 318字 / 15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一髻剎王菩萨

住於胎藏界曼陀第一苏悉院之忿怒尊名。有大火炎髻,身色青黑,有四手。见秘藏记下,曼陀大钞五。

《佛学大辞典》 / 43字 / 15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

十无尽藏

藏者,含摄也。此之十藏,乃功德林菩萨于华严会上,为诸菩萨演说,欲令其普入一切佛之门,成就无上菩提,饶益一切众生。以其各能含摄无尽海,故皆名为无尽藏也。(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梵语菩提,华言道。) 一、信藏,谓菩萨净信坚固,解诸空,心不退转...

《三藏数》 / 879字 / 15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僧祇支

Saṁghāṭi,又作僧迦,僧竭支,祇支,竭支。新称僧却崎,僧脚欹迦。译曰覆膊衣,掩腋衣。為长方形之衣片,袈裟之下掛也。袈裟直着於身,易着汗垢,故用下掛,又热时在屏处许於裙上但着之。其着如掛袈裟,自右方之腋下交搭於左肩之上。西域记二曰:「僧却崎唐言掩腋,旧曰僧祇支讹...

《佛学大辞典》 / 820字 / 14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

七金山

须弥山周围七重之金山也。俱舍论十一曰:「苏迷卢Sumeru居中,次踰健达山Yugaṁdhara,伊沙多山Īśādhara,竭洛迦山Khadiraka,苏达梨舍那Sudarśana,頞湿缚拏Aśvakarṇa,毘那怛迦山Vinataka,尼民达山Nemiṁdhara,(中略)前七金所成。」颂疏十一曰:「踰健达多,此云持...

《佛学大辞典》 / 272字 / 14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

五色线

又作色綖,五色缕,五色绳。合青黄赤白黑五色之系為一条之线缕也。苏悉经下曰:「五色线谓青黄赤白黑,使童子合线。」大日经疏五曰:「凡作綖,当择上好细具缕,香水洗之,极令清净,令洁净童女右合之。合五色缕,当用五如来真言,各持一色,然后以成办诸事真言总加持之。造...

《佛学大辞典》 / 521字 / 14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

大乘四向四果

须陀洹向。前叁贤菩萨是。大乘须陀洹向须陀洹果。初欢喜菩萨是。大乘须陀洹果斯陀含向。二菩萨是。大乘斯陀含向斯陀含果。第六菩萨是。大乘斯陀含果阿那含向。第七菩萨是。阿那含果。第八菩萨是。阿汉向。第九菩萨是。阿汉果。第十菩萨是。佛是大乘...

门名义集》 / 132字 / 14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

筏喻

佛之教如筏,渡河既了,则筏当捨,到涅槃之岸,则正尚当捨,因之一切所说之,名為筏喻之。示不执着於也。五大品阿梨吒经曰:「山水甚深,无有船桥,有人欲从此到彼岸,结筏乘之而度,至岸讫,作此念,此筏益我,不可捨此,当担戴去。於意云何?為筏有何益?比丘曰:无益...

《佛学大辞典》 / 232字 / 14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

十门释经

唐清凉国师将欲解释华严大经,故先总启十种义门,列于经前,悬谈一经大意,使知教兴起,有所自来。然圣人言不虚发,说必有由,非大因缘,莫宣斯典,故第一论教起因缘。因缘既兴,有所起教,不出叁藏十二分教,故第二论藏教所摄。然藏教皆通权、实,今拣权取实,唯圆教收,故第...

《三藏数》 / 2102字 / 13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六根功德

六根功德者,六根所具之功德也。而此功德,虽具于六根之内,而涉乎世界而成。故有一千二百之数量,所谓世为迁流,界为方位,叁世四方,宛转十二,流变叁迭,一十百千是也。(叁世者,过去、现在、未来也。四方者,东西南北也。宛转十二者,以四方涉叁世,叁世涉四方,而成十二也...

《三藏数》 / 737字 / 13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随方毘尼

戒律中佛未禁止之事,佛未开许之事,不经开(开许)废(禁止)之新事例,得随其时其处之宜而开废之,是谓随方毘尼。有部百一磨十曰:「尔时佛在拘尸那城壮士生池娑双树间,临欲涅槃,告诸苾芻曰:我先為汝等广已开阐毘奈耶教,而未略说,汝等今时宜听略教(梵云僧泣多毘奈耶)...

《佛学大辞典》 / 336字 / 13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

供养

一、财供养,谓以世间财宝及以种种上妙诸供养具,供养诸佛、菩萨,是名财供养。(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二、供养,谓依佛所说教,修于众行,乃至不舍菩萨业,不离菩提心,即是以供养诸佛、菩萨,是名供养。(梵语菩提,华言道。) 叁、观行供养,谓...

《三藏数》 / 197字 / 13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十境

十境一一皆前十乘观所观之境若论十境生起由观阴入发下九境能所相扶次第出生故成于十若论下之九境互发不定则无复次第当知阴境常自现前若发不发恒得为观下之九境发则皆用十乘观观之不发不观也(阴入者谓五阴十二入也能所相扶者如初阴境能生烦恼阴为能生烦恼为所生余境展转相生...

《三藏数》 / 1655字 / 13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五十叁佛

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曰:「药上菩萨净妙色身,即為行者称说过去五十叁佛。(中略)若復有人能称是五十叁佛名者,生生之处常得值遇十方诸佛。若復有人能至心敬礼五十叁佛者,除灭四重五逆及谤方等,皆悉清净。以是诸佛本誓愿故,於念念中即得除灭如上诸罪。」 普光一,普明二,普静...

《佛学大辞典》 / 815字 / 13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

金毘

又作金毘囉,禁毘,宫毘。药师十二神将之一。即主领夜叉,誓愿守护佛之夜叉神王上首。药师本愿经所谓「尔时眾中十二夜叉大将,俱在会座,所谓宫毘大将。」药师念诵仪轨供养所谓「宫毘等药叉王,各领七亿眷属眾,誓愿守护如来教」是也。 又(动物)译曰蛟龙。鱷鱼也。...

《佛学大辞典》 / 125字 / 13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