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 条搜索结果

一乘

成佛唯一之教也。乘為车乘,以譬佛之教法。教法能载人运於涅槃岸,故谓之乘。 法华经专说此一乘之理。法华经方便品曰:「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叁,除佛方便说。」同品曰:「诸佛如来,以方便力,於一佛乘,分别说叁。」同品曰:「唯此一事实,餘二则非真。」文句四上...

《佛学大辞典》 / 1083字 / 27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一心约教有异

谓贤首祖师一宗判教有五,盖小教,假四谛而说,心得悟解。始教,约第八识心,了一切缘生之法皆空,各无自性,而受异熟之果。终教,言恒沙一切性妙功德,具于如来藏心。顿教,即于一念不生之心,无染无净,顿显理性。圆教,主伴圆融,法法无碍,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卷舒自在,总...

《三藏法数》 / 185字 / 16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五味

如来因无垢藏王菩萨称叹涅槃法胜,乃说此五味,而以醍醐比法华、涅槃也。隋朝天台智者大师,因此约如来所说一代圣教,次第立为五时,以对教之相生,机之利钝,譬犹五味之有浓淡焉。(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一、乳味,乳味从牛而出,以喻十二部经从佛而宣说也。谓如来最初时说...

《三藏法数》 / 618字 / 7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二种一乘

一乘者,谓华严一乘圆教也。于此一乘,有同有别,故云二种一乘也。 一、同教一乘,同者,即同于终、顿二教也。然终教但诠一性一相,理事无碍。顿教但诠无二无叁,言思斯绝。今此同教,具诠一性一相,理事无碍,无二无叁,言思斯绝。同彼二教,俱显一乘,故名同教一乘也。(无二...

《三藏法数》 / 195字 / 6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一念不生

超越念虑之境界也。五教章上之叁曰:「顿教者,言说顿绝,理性顿显,解行顿成,一念不生,即是佛等。」顿教為华严宗所立五教之一,禪之宗旨当之。冠註曰:「通路云:一念不生等者,即心本是佛,妄起故為眾生,一念妄心不生,何谓不得名佛!故达磨碑云:心有也旷劫而滞凡夫,心无也...

《佛学大辞典》 / 164字 / 5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五教佛身

五教者,即小、始、终、顿、圆也。佛身即如来之身也。如来之身,遍一切处,本无大小形量,但为众生根器利钝不同,故曲垂方便,演说种种法门,示现种种身相。即有五教佛身之异也。 一、小教丈六金身,谓如来示现降生出家成道,于鹿野苑说四谛生灭之法,专化二乘。而二乘但见丈六...

《三藏法数》 / 478字 / 4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八教

台家所立之八教也。於华严时乃至法华涅槃时五时所说,化法之四教与化仪之四教是也。化法之四教者:一、叁藏教,经律论之叁藏,部类判然,说因缘生灭之四諦,正教声闻缘觉之二乘,傍化菩萨者。二、通教,说即空无生之四真諦,使通叁乘而同学者,但以菩萨為正机,二乘為傍机。叁、别...

《佛学大辞典》 / 371字 / 4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贤首五教

贤首国师,唐则天时,于王宫讲华严经,感五云凝空,四华垂地,因赐以贤首之号。师以如来所说之法,而有浅深不同,乃约义立此五种之教。以华严一经,是佛称性宣扬圆融法界之性,判为一乘圆教。余经律论,判属小、始、终、顿四教,故名贤首五教。(五云者,五色之云也。四华者,四...

《三藏法数》 / 542字 / 4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顿悟

有一类大心之眾生,直闻大乘,行大法,证佛果,此為顿悟。初得小果,后迴入大乘,而至佛果,此為渐悟。又自初虽入大乘,而以歷劫之修行,渐成佛道,為渐悟。速疾证悟妙果,為顿悟。但以初义為通说。圆觉经曰:「是教名為顿教大乘,顿机眾生从此开悟。」大日经疏曰:「无顿悟机不入...

《佛学大辞典》 / 162字 / 4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二教

一显教,二密教。显教之判,有天台真言之别。天台就释迦佛之说法作法而立显密二教。盖以对一会大眾显露说法,使彼此相知者為显露教,此时更密对餘眾说法,使一会之人不能知之者為秘密教。如鹿园之会,八万诸天得闻深法,故在我為显露教者,於彼為秘密教。在彼為秘密教者,在我则显...

《佛学大辞典》 / 2250字 / 4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五教

华严宗之教判也。有二种: (一)始於杜顺,成於贤首,是唯就出世间之一教判定之。一小乘教,二大乘始教,叁大乘终教,四顿教,五圆教也。五教章冠註上一曰:「至相智儼大师,亲承於杜顺和尚,显扬宗旨,弘传一乘。搜玄、十玄、孔目、问答、章疏非一,约就五教广立清范。(中略)...

《佛学大辞典》 / 729字 / 4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远师二教

远师二教者,隋朝远法师立此二教也。 一、渐教,渐教者,谓约渐悟之机,大由小起,所设具有叁乘之教也。(叁乘者,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也。) 二、顿教顿教者,谓约顿机,直入于大,不由于小,顿令得悟也。

《三藏法数》 / 92字 / 4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顿教一乘

唐善导判净土之法门,為顿教一乘,速疾成佛,故谓為顿教,一切眾生悉得乘此乘,故谓為一乘。观经疏叁宝偈曰:「我依菩萨藏顿教一乘海,说偈归叁宝。」

《佛学大辞典》 / 63字 / 3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大乘七善

夫七善之法,乃通大小。今依法华所明,是圆顿大乘之七善也。 一、时节善,谓法华一经,具乎序、正、流通叁分。即初善、中善、后善也。盖如来演说圆顿一乘之法,虽该序、正、流通,皆是当机得益之时,是名时节善。 二、义善,谓法华一经所说之法,其义深远,即是顿教了义之理,...

《三藏法数》 / 376字 / 3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化仪四教

化仪者,如来出世一代化物之仪式也。 一、顿教,谓不谈小乘,直说大法,故名顿教。即华严经也。 二、渐教,渐即渐次,有渐初、渐中、渐末之不同,谓如来初于鹿苑,破斥邪法,建立正教,专为二乘,此名渐初,即阿含经也。次于方等会上,弹斥二乘小机,令其归向大法,此名渐中,...

《三藏法数》 / 290字 / 3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