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与使,皆烦恼之异名。击缚心身,结成苦果,故云结。随逐眾生又驱使眾生,故云使。结有九种,使有十使。净心诫观发真钞上本曰:「结使。成论云:犹如乳母常随小儿,能繫缚生死故名為结,常随生死故名為使,即九结十使。」大乘义章五本曰:「随逐紧缚,称之為使。结集生死,目之為...
《佛学大辞典》 / 124字 / 3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05日复次舍利子。如来所有十八不共佛法。诸住信菩萨闻是说已。应生净信超越分别离诸疑惑。乃至发希有想。而是十八种法。如来以具足故了知胜处。于大众中作师子吼转妙梵轮。余诸沙门婆罗门悉不能转。所有一切世间天人魔梵。无与如来同其法者。云何名为如来十八种法。一者如来三业无诸过...
《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 /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传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法护等奉诏译 / 3356字 / 3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10月24日十乘者十乘观法也此十通名乘者乘即运载之义如世车乘堪能运载也盖言修行之人依此十法修之则能运出生死之苦到于涅槃彼岸也数至十者由修观之人上中下根不等上根者唯观初不思议境即得破惑显理其次者于初种观法修之不入湏用第二发心乃至第八对治助开方能破惑显理又其次者于前七种观之...
《三藏法数》 / 2967字 / 3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05日一、身胜,谓如来身真金色,相好光明,而自庄严,一切无比,众生乐见,无有猒足,是名身胜。 二、法住胜,谓如来既于诸法自得利益,住于真如法位,又复怜愍一切众生,皆欲令其安住于此,与己无异,是名法住胜。(真如法位者,谓一切诸法,皆以真如理性而为位也。) 叁、智胜,...
《三藏法数》 / 412字 / 3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05日一、善行生死,菩萨成就道业,为化导有情,虽出没于生死中,不为生死染着。譬如病人服苦涩药,但为除病,不生嫌弃也。 二、善行众生,菩萨于诸众生,起大悲心,设有病苦,常行救济,不生疲怠。譬如良医,亲近病者,心无厌舍也。 叁、善行自心,菩萨能调伏自心,破除烦恼,增长...
《三藏法数》 / 404字 / 3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05日金刚九喻者,乃是金刚般若经中九种譬喻也。此经有叁译:一、姚秦鸠摩罗什法师译,二、魏菩提流支法师译,叁、陈真谛法师译。此九种譬喻,乃是魏时所译之文,所谓一切有为法,如星翳灯幻,露泡梦电云,应作如是观。是也。(梵语般若,华言智慧。梵语鸠摩罗什,华言童寿。梵语菩提...
《三藏法数》 / 818字 / 3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05日九种无為之意。即不為四相所迁之实在法,有九种之别也(一)一择灭,二非择灭,叁虚空,四空无边处,五识无边处,六无所有处。七非想非非想处,八缘起支性,九圣道支性。是為大眾部一说部说出世部鸡胤部所立。其中前叁者,与萨婆多部之叁无為同,惟萨婆多部计择灭非择灭為多体而大...
《佛学大辞典》 / 325字 / 3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05日有能敬佛三尊,监通三世,明天堂之福,审太山之罪,至信三宝以塞三涂,强智慧之力以消三界痴冥,修六净神水以荡六患之秽,故能轻财损身口分,行等之施,以树来世之本。施一万报疾若响应,故言:“大道三界之良田也。”何以明之?昔阿育王曾作小儿,时道遇佛不胜欢喜,以少沙土至心奉...
《杂譬喻经(一卷十一经)》 / 后汉月支沙门支娄迦谶译 / 238字 / 3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7月01日数珠功德经曰:「其数珠者要当须满一百八颗,如其难得。或為五十四颗,或二十七,或十四颗,亦皆得用。」陀罗尼集经二曰:「其数皆满一百八珠,或五十四,或四十二,或二十一,亦得中用。」金刚顶瑜伽念诵经曰:「念珠,分别有四种:上品最胜及中下。一千八十以為上,一百八珠為最...
《佛学大辞典》 / 435字 / 3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05日食有长养资益之义。言九种者,世间之食有四,以其能资养生死色身也;出世间之食有五,以其能资益法身慧命也。经云:佛告诸比丘,当共专念,舍除世间四种之食,求办出世间之食。盖令众生,但以世间之食,资养色身,不当贪着;须求出世间之法食,增长菩提慧命也。(梵语比丘,华言...
《三藏法数》 / 782字 / 3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05日不还之圣者。有生般中般上流般叁种。此叁般又各有叁种之别,谓之九种不还。见[九种不还]条。此中上流般之叁种不分开之。总為一上流般,合前之六种,谓之七善士趣。其所以不别立之者。婆沙论一百十五谓中生之二种,各為一生中之差别。行相难知,故分之。上流般各受多生,其行易知,...
《佛学大辞典》 / 187字 / 2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05日谓人生于世间,当勤修佛法,敬依国法,不作诸恶,奉行众善,斯能尽其天年。不然,则必遭横逆而死。故有此九种也。 一、得病无医,谓人得病虽轻,然无医药及看病者,或遇常医而不投以良药。又有不知正法,惟信世间邪魔外道妖孽之师,妄说祸福,便生恐动,卜问吉凶,杀诸众生,求...
《三藏法数》 / 404字 / 2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05日一段食,分分段段嚙碎而食者。香味触叁者為体。寻常之食物也。二触食,六识触对可爱之境而生喜乐,以长养身心者。如眼之於美色乃至身之於软滑是也。叁思食,意识思好事而生乐,资益诸根者。四识食,地狱之眾生及无色界之有情等,以识资持命根者(已上四种為世间食)。五禪悦食,修...
《佛学大辞典》 / 218字 / 2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05日九种之方便也。原出於大日经第七增益守护清净行品,即胎藏次第修法中所诵九种之颂及其印契真言也。由此九种印明之方便力而成真实,或所修之法前后方便,故称為九方便一作礼方便,二出罪方便,叁归依方便,四施身方便,五发菩提心方便,六随喜方便,七劝请方便,八奉请法身方便,九...
《佛学大辞典》 / 861字 / 2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05日於前五种不还中,中般生般上流般之叁种般,各分叁种,為九种不还。是於色界入灭圣者之区别也。中般叁种:一、速般,谓於中有断餘惑而般涅槃也。二、非速般,谓於中有经暂时而般涅槃也。叁、经久般,谓於中有经久时而般涅槃也。生般叁种:一、生般,谓生於色界速断餘惑而般涅般也。...
《佛学大辞典》 / 281字 / 2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05日佛告喜王菩萨。何谓有处无处深浅远近度无极有六事。从其处所逮得审谛了其本末。是曰布施。所可识知解三界空等无有异。是曰持戒。诸所晓了悉以分别。而得普入仁和之地。是曰忍辱。其弘誓行至德之业强而有势。是曰精进。毁坏众秽十二缘起令无有异。是曰一心。所可遵奉而以知时不失圣...
《贤劫经》 / 西晋月氏三藏竺法护译 / 1248字 / 2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11月13日经云:人寿增至四万岁时,其人作是念言:我等由修善故,寿命延长,今可更增少善,即孝养父母,敬事师长,延于寿命至八万岁。当此之时,人已有此九种之病也。 一、寒病,谓人必寒温得宜,则身体安乐。若为寒冻所逼,则成一切病也。 二、热病,谓人必温凉得宜,则身体和畅。若为...
《三藏法数》 / 367字 / 2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05日一世间禪,此有二种: 一,根本味禪,此有四禪,四无量,四空之叁品。合為十二,称為十二门禪。厌欲界之散乱者修四禪,欲大福者修四无量,厌色笼者修四空。為生一切出世善法之根本,故名根本。又闇证而為观慧,故名隐没。於其禪定生爱味,故名有垢。所观之境界不分明,故名无记(...
《佛学大辞典》 / 1365字 / 2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05日见修无学之叁道中,特於见修道所断烦恼等之断,建立九种之区别也。盖徧知為於四諦之境周徧知之之意。虽以智為其性,然今非称智為徧知。乃以因此徧知而断烦恼之故,於果附以因之名,名断為徧知。所谓断徧知是也。 俱舍论光记二十一云:「断徧知,谓诸断择灭為体。徧知是智,即是断...
《佛学大辞典》 / 1094字 / 2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05日梵语曰路迦那他Lokanātha,译為世尊,或婆迦婆Bhagavat译為世尊。佛之尊号。以佛具万德世所尊重故也。又,於世独尊也。阿含经及成实论以之為佛号中之第十,以具上之九号,故曰世尊。涅槃经及智度论置之於十号之外。智度论二曰:「路迦那他,秦言世尊。」净影大经疏曰:「佛具眾德...
《佛学大辞典》 / 231字 / 2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05日数珠之种类有九种。其中特以百八之一种,為之根本。瑜伽念诵经曰:「珠表菩萨之胜果,於中间绝為断漏绳线,贯串表观音,母珠表无量寿,慎莫驀过越法罪。」
《佛学大辞典》 / 65字 / 2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05日从欲界上色界而般涅槃之不还果圣者,分九种。即於中有般涅槃者,有速般,非速般,经久般之叁称。生於色界,不久而般涅槃者,有生般,有行般,无行般之叁种。生於色界更上转生於天而般涅槃者,有全超,半超,徧没之叁种也。
《佛学大辞典》 / 89字 / 2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05日声闻乘四果之一。梵名阿那含Anāgāmin,断尽欲界九品之修惑,不再还生於欲界之圣者之位也。此不还果之圣者,有五种七种九种之差别。
《佛学大辞典》 / 60字 / 2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05日七曜及罗睺计都之九执也。大日经疏四曰:「诸执者,执有九种:即是日月火水木金土七曜,及与罗睺计都,都合為九执。」
《佛学大辞典》 / 51字 / 2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05日九种缘上界上地之惑也。即见苦所断之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疑,无明,五者及见集所断之邪见,见取见,疑,无明,四者。盖十一徧行中,除身边二见者也。俱舍论十九曰:「於十一中,除身边见,所餘九种,亦能上缘。上言正明上界上地,兼显无有缘下随眠。此九虽能通缘自上,然理无...
《佛学大辞典》 / 355字 / 2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05日谓众生一念之心,缘于尘境,随有九种之相,如轮旋转,周而复始,无有休息,故云九心成轮也。 一、有分心,有分,即心本有之分。谓如众生初受生时,心虽未能分别,亦有自然任运缘境之分也。 二、能引发心,谓众生一念之心,既有境对,遂于此境,能引发分别也。 叁、见心,谓此...
《三藏法数》 / 319字 / 2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05日转即运动,变即改易。此是外道妄计形相等九种,各有迁变之不一也。盖外道不了法从缘生,本无自性,一切境界,起灭唯心,而妄计有无,遂成邪执。如来恐诸末世众生,堕斯等见,故于楞伽会上,对大慧菩萨说此九种邪计之相也。(梵语楞伽,华言不可往。) 一、形处转变,形处即四大...
《三藏法数》 / 454字 / 1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05日无学位有九根之别:(一)一退相,二守相,叁死相,四住相,五可进相,六不坏相,七不退相,八慧解脱相,九俱解脱相也。中阿含经第叁十福田经曰:「云何九无学人?思法,昇进法,不动法,退法,不退法,护法,护则不退,不护则退,实住法,慧解脱,俱解脱,是谓九无学人。」成实论...
《佛学大辞典》 / 464字 / 1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05日见修无学之叁道中,特於见修道所断烦恼等之断,建立九种之区别也。盖徧知為於四諦之境周徧知之之意。虽以智為其性,然今非称智為徧知。乃以因此徧知而断烦恼之故,於果附以因之名,名断為徧知。所谓断徧知是也。 俱舍论光记二十一云:「断徧知,谓诸断择灭為体。徧知是智,即是断...
《佛学大辞典》 / 1094字 / 1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05日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是时,佛告诸比丘:“是身有肌肤髓血生肉含满屎尿,自视身见何等好?常有九孔恶病,常不净,常洒可足惭,常与怨家合为至老死,亦与病俱。何以不恶身?会当堕、会当败,以弃葬地中不复用,为狐狼所啖。何以见不惭,谁说贪淫?”如佛言:“少...
《杂阿含经》 / 779字 / 1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6月22日印度九种之礼法。西域记曰:「天竺致敬之式,其仪有九:一发言慰问,二俯首示敬,叁举手高揖,四合掌平拱,五屈膝,六长跪,七手膝踞地,八五轮俱屈,九五体投地。凡斯九等极,惟一拜跪。而讚德,谓之尽敬。」
《佛学大辞典》 / 83字 / 1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05日佛言。得是上八事者。便获佛十八事。何等为十八事。一者用某日得佛。用某日般泥洹。从初得佛日。至般泥洹日佛无难。二者无短。三者无忘。四者无不定时。五者终无生法想言我所。六者无有不能忍时。七者无有不乐时。八者无有不精进时。九者无有不念时。十者无有不三昧时。十一者无有...
《般舟三昧经》 / 后汉月氏三藏支娄迦谶译 / 473字 / 1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11月09日九种之大乘禪也。此為不共於外道二乘而菩萨所修之禪定:一、自性禪,二、一切禪,叁、难禪,四、一切门禪,五、善人禪,六、一切行禪,七、除烦恼禪,八、此世他世乐禪,九、清净净禪是也。原出於菩萨地持经第六方便处忍品,為羼提波罗蜜中之分类,名為自性忍乃至清净忍,天台於法...
《佛学大辞典》 / 1519字 / 1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05日[九种大禪]之一。以修行困难而有此名。有叁种:第一之难禪者,菩萨久修禪定,心则自在。而為救眾生故,捨禪定之乐而生於欲界也。第二之难禪者,菩萨修了无数量之诸深禪定,而自拔於一切声闻辟支佛上也。第叁之难禪者,菩萨由禪定而达於无上之觉道也。
《佛学大辞典》 / 106字 / 1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05日初五者同前。六不為己杀,不為我杀者。七生乾,非由汤火而熟者。又非鹰鸟等伤害所餘,乃自死经多日而自乾者。八不期遇,不由期约,偶然相遇而食者。九前已杀,非今时因我而杀,前时已杀者。见涅槃经四。
《佛学大辞典》 / 81字 / 1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05日宝女白佛。所可谓言如来十力。以何等力为十力乎。而得成就。佛告宝女。假令菩萨行菩萨道。未曾归于成立下乘也。终不兴造不善之业。彼则以斯坚固之力遵诣道场。宝女又问。何谓十力。佛告宝女曰。力达处处以处处力审如有知。有限无限审如有知。设令宝女。如来处处非处处事。有限无限...
《宝女所问经》 / 西晋月氏三藏竺法护译 / 1251字 / 1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11月01日菩萨有九种之辩说。无差辩,无尽辩,相续辩,不断辩,不怯弱辩,不惊怖辩,不共餘辩,无边际辩,一切天人所爱重辩是也。
《佛学大辞典》 / 47字 / 1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0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