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 条搜索结果

佛说五十颂圣般若波罗蜜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王舍城鹫峰山中,与大苾刍众千二百五十人俱——皆得阿罗汉,诸漏已尽无复烦恼;心善解脱,通达智慧;如大龙王,断诸有结去除重担;所作已办,逮得己利心得自在。 尔时,佛告尊者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及诸声闻、缘觉,爱乐修学无上菩提者,汝等之人...

《佛说五十颂圣般若波罗蜜经》 /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传法大师臣施护奉诏译 / 806字 / 2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7月13日

具足戒

见[二百十戒]条。

《佛学大辞典》 / 10字 / 2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5日

随缘

外界之事物来,与自体以感触,谓之缘。应其缘而自体动作,谓之随缘。如水应风之缘而起波。真如之於诸法,佛陀之於教化,皆然。最胜王经五曰:「随缘所在觉群迷。」又随其机缘。不加勉强也。齐书陆法和传曰:文宣赐法和奴婢二百人,法和尽免之,曰:各随缘去。

《佛学大辞典》 / 106字 / 2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5日

日莲

日僧名。日莲宗之开祖也。十六岁薙髮出家。阅览叁藏,深达台宗玄旨。游歷诸处,诸家法门。尝登山岭对旭日高唱经题十徧,大会緇素,建格言曰:念佛无间,禪天魔,真言亡国,律国贼。后着立正安国论,诽谤诸宗,祸几不测。年六十一寂。弟子结集遗文。一百四十八章,谓之录内。后集者...

《佛学大辞典》 / 121字 / 2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5日

四阶成道

又名四阶成佛。小乘佛之成道有四阶:一叁阿僧祇劫之万行,二百大劫之相好业,叁最后身断下八地之惑,四坐於道场,於叁十四心断非想之惑,而成佛。大乘义章曰:「大智度中迦旃延子曰:略有四阶:一者叁祇,二者百劫,叁者后身断下八地,四者叁十四心断非想惑。毘曇同之,成实少异。...

《佛学大辞典》 / 162字 / 2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5日

华严十类经

谓毗卢遮那如来,以本愿力,现法界无尽身云,遍一切处,常转无上法轮,令诸众生入华藏海,无有穷尽,故知此经,难可限量,然自狭至宽,略明十类。故现相品云:毗卢遮那佛,愿力周法界,一切国土中,恒转无上轮。是也。(梵语毗卢遮那,华言遍一切处。) 一、略本经,谓此经一部...

《三藏法数》 / 951字 / 2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5日

戒相

戒之相状差别也。即五戒乃至二百十戒。论戒有戒法戒体戒行戒相之四者,是為戒之四科见[戒]条。

《佛学大辞典》 / 43字 / 2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5日

禪居

禪者之住居也。祖庭事苑八云:自达磨来梁隐居魏地,六祖相继至大寂之世,凡二百五十餘年,未有禪居。洪洲百丈大智禪师怀海始创意不拘大小乘,折中经中之法,以设制范堂布长床,為禪宴食息之具,高横椸架,置巾单瓶鉢之器。屏佛殿,建法堂,明佛祖亲自属授,当代為尊也。行普请之法...

《佛学大辞典》 / 153字 / 2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5日

叁千威仪

对於具足戒二百五十而该称其他细行曰威仪叁千。叁千者显数之多,如叁千威仪经。法数者强凿成叁千之数量。

《佛学大辞典》 / 46字 / 2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5日

自在女天

胎藏界外金刚院二百五尊之一。白肉色,持青莲华。见胎曼钞六。

《佛学大辞典》 / 26字 / 2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5日

叁千威仪

细别比丘之威仪作法者也。大部辅注十一曰:「叁千威仪,约二百十戒各有四威仪(行住坐卧),合為一千,循叁世转為叁千威仪。」案是不过凿说,叁千者极言其多也。藏中大比丘叁千威仪有二,明一千百八十二事。楞严经曰:「叁千威仪,八万微细,性业遮业。」六祖坛经曰:「叁千威仪...

《佛学大辞典》 / 139字 / 2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5日

优婆尼沙曇

U an-iṣad,一作优波尼沙土。吠陀后所出佛罗般摩那Brāhmana文学之末期,有附属於阿兰若迦Āraṇyaka部分之一大文学。谓之优婆尼沙曇。优婆尼沙曇,其数极多。其内容非一人之思想,其所说区区。今亘於全体而观其思想之倾向,论宇宙之本源,造化之本体,确立為印度思想根本之梵我不...

《佛学大辞典》 / 864字 / 2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5日

梵语苏罗Surā,僧俗之戒,通严禁酒。五戒之第五。十戒之第五。具足戒中九十单堕之第五十一。菩萨四十八轻戒之第二。智度论列叁十五过,四分律举十失。俱舍论十四曰:「契经说:诸有苾芻称我為师不应饮酒,乃至极少如一茅端所沾酒量亦不应饮。」四分律十六曰:「佛告阿难:自今以后...

《佛学大辞典》 / 242字 / 2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5日

十住心

此真言宗之教相判释也。其名目虽本於大日经十心品并大日经疏(亦本於菩提心论,释摩伽衍论),至其本质,实可称為日本弘法大师之独创。 故其本据在弘法之十住心论及秘藏宝钥:一、异生羝羊心,异生為凡夫,六趣,四生等各异之生,即如所谓群生也。羝羊為牡羊,其性下劣,除求水草...

《佛学大辞典》 / 932字 / 2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5日

真諦叁藏

西印度优禪尼国人,梵称波罗末陀Paramārtha。又曰拘那罗陀Guṇarata。梁大同十二年叁十餘岁来支那,受武帝好遇,会逢国难,往北齐,赴东魏,流离间,述金光明经,摄大乘论,唯识论等译,及世亲传等着二百七十八卷。大建元年正月十一日寂。岁七十一。

《佛学大辞典》 / 110字 / 2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5日

二戒

二种之戒也。各随其所出而异其名目,如性戒、遮戒、(孔目章)、道共戒、定共戒(毘婆沙论)、威仪戒、从戒戒(涅槃经)、随相戒、离相戒(华严经疏)、止持戒、作持戒(华严经疏)、性重戒、息世讥嫌戒(涅槃经)、邪戒、正戒(四教仪集註)等。四教仪集註亦以十戒具足戒称二戒,...

《佛学大辞典》 / 144字 / 2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5日

法智遗编观心二百

一卷。宋知礼撰。其法孙继忠集成之。

《佛学大辞典》 / 15字 / 2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5日

迦罗阿育

Kālāśoka,佛灭百年顷君临摩訶陀国之王,而难陀王朝(Nanda)之始祖也。此王歷史古来颇有议论。為未决之问题。此以北方所传无此王之记事故也。排之者以為迦罗者时之义,為补某时代缺陷故作虚构之人物云,或谓迦罗者黑色之义,為欲大达磨阿育王归佛后之光彩,故指归佛前兇暴之时代...

《佛学大辞典》 / 188字 / 2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5日

阿弥陀成道因果

密教之阿弥陀,為大日如来五智之妙观察智所现,是於大日成道之外,不说阿弥陀成道之因果,说之者仅显教之大乘而已。大乘教中说弥陀之成道者总有四处。 其一者法华经化城喻品谓叁千尘点劫之昔,有佛名大通智胜。其佛未出家时有十六王子,长名智积。闻父成佛,十六王子皆以童子出家...

《佛学大辞典》 / 1234字 / 2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5日

开元释教录

二十卷,唐智昇撰。以叁藏经论编為目录。不分门目,但以译人时代為先后。起汉明帝永平十年丁卯,迄开元十八年庚午,凡六百六十四载,中间传经緇素总一百七十六人,所出大小二乘,叁藏圣教,及圣贤集传,併及失译总二千二百七十八部,合七千四十六卷,分為二录:一曰总括群经录。皆...

《佛学大辞典》 / 288字 / 2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5日

叁聚戒

一摄律仪戒。受持五八十具等一切之戒律者。二摄善法戒。以修一切善法為戒者。叁摄眾生戒。又云饶益有情戒。以饶益一切眾生為戒者。是华严梵网占察瓔珞等经,瑜伽唯识等论所说。此叁者积聚,故云叁聚。戒有大小,十戒二百十戒等為小乘戒,十重四十八轻戒叁聚戒等為大乘戒。又有在...

《佛学大辞典》 / 331字 / 2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5日

白鷺池

大般若经四处十六会之一处也,在王舍城竹林园中。五百九十叁卷至六百卷,说於此处,即十六会中之第十六会也。大般若五百九十叁曰:「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住王舍城竹林树中白鷺池侧,与大苾芻眾千二百五十人俱。」

《佛学大辞典》 / 92字 / 1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5日

杀生戒

戒断人畜之命者。自下手而杀,与教人使杀同罪。五戒、八戒、十戒各有杀生戒。此不分别人畜。比丘之具足戒分之為杀人戒与杀畜生戒之二种。杀人戒為大杀生戒,為四波罗夷罪之一。杀畜生戒為小杀生戒,為九十单堕罪之一。罪分轻重也。又比丘之自伤自杀,在五分律四分律,自杀者结偷兰...

《佛学大辞典》 / 132字 / 1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5日

八百功德

六根中眼鼻身叁根之功能数量也。见一千叁百功德条。(CBETA註:疑為见[一千二百功德]条)

《佛学大辞典》 / 44字 / 1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5日

擦擦

小浮屠也。元史二百二曰:「有作擦擦者,以泥作小浮屠也。」又曰:「作擦擦者,或十万二十万以至叁十万。」

《佛学大辞典》 / 46字 / 1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5日

摩訶目犍连

Mahā-maudgalyāyana,比丘名。法华经作大目犍连。阿弥陀经作摩訶目犍连,略曰目犍连,又曰目连。新称曰摩訶没特伽罗,没特伽罗子。姓也。译曰大讚诵,大莱茯根,大胡豆,大採菽等。佛十大弟子之一人。称為神通第一者。初与[舍利弗]同為六师外道之一人,颇精通教学。虽领一百徒弟...

《佛学大辞典》 / 485字 / 1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5日

道宣

姓钱氏,唐丹徒人。十六落髮,隋大业中,从智首法师受具戒,唐武德中,充西明寺上座。及玄奘叁藏自西域还,奉勅从於译场,宣撰行事钞,戒疏,业疏,高僧传,广弘明集等二百卷。尝筑一坛,俄有长眉僧来谈道,乃宾头卢也。復叁果之梵僧礼坛讚曰:佛灭后住像法世,兴发毘尼者,唯师一...

《佛学大辞典》 / 246字 / 1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5日

比罗婆洛

Pīlusāra,山名。译曰象坚。西域记一曰:「比罗婆洛山,唐言象坚,山神作象形,故曰象坚也。昔如来在世,象坚神奉请世尊及千二百大阿罗汉。山岭有大盘石,如来即之受神供养,其后无忧王即盘石上起窣堵波,高百餘尺,今人谓之象坚窣堵波也。」婆字当是裟之讹。

《佛学大辞典》 / 110字 / 1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5日

十戒仪则经

沙弥十戒仪则经之略名。

《佛学大辞典》 / 11字 / 1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5日

道绰

真宗七祖之第四祖。唐并州玄中寺道绰,并州汶水人。称為西河。十四出家,讲敷涅槃经,后诣石壁玄中寺,读曇鸞碑,大有所感。自此捨涅槃之讲说,专事念佛。讲观经二百餘徧,示诲道俗。撰安乐集两卷。贞观十九年四月二十四日寂,年寿不记。唐高僧传(道绰传)曰:「绰今年八十有四,...

《佛学大辞典》 / 124字 / 1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5日

自性戒

十善戒者,不待佛之制止,自性可受持之戒也,故云自性戒,又云本性戒。大日经疏十七曰:「菩萨戒,略有二种:一在家,二出家。此二眾中復有二种戒:一自性修行,二是制戒。今此十戒是菩萨修行戒也。以此善性故,一切菩萨应行之,即涅槃所谓性自能持戒,或云自性戒也。」

《佛学大辞典》 / 111字 / 1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5日

小乘戒

小乘律藏所说之戒律,有五戒八戒十戒具足戒等。具足戒中,比丘戒有二百十戒条。比丘尼戒有叁百四十八戒条。是為小乘行人之所受持者。然在印度我国及日本之古代,大乘行人亦皆受此具足戒,以成戒学,何则,此具足戒,虽為小乘律所说,然由大乘言之,则為所谓叁聚净戒中之摄律仪戒...

《佛学大辞典》 / 137字 / 1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5日

菩萨行五十缘身经

佛在罗阅祇耆阇崛山中。时与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诸天龙鬼神无央数。十方诸来菩萨十万人。皆自然师子七宝莲华上坐。十方诸菩萨见佛端正无比身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座中有一菩萨。名若那尸利。语文殊师利菩萨言。仁者。知深经能自知。佛何因缘庄严其身。得功德...

《菩萨行五十缘身经》 / 西晋月氏三藏竺法护译 / 2481字 / 1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2月17日

八段

律宗分比丘,比丘尼之具足戒為八律。例如比丘之二百十戒分為波罗夷,僧残,不定,捨堕,单提,提舍尼,眾学,灭諍是也。见[篇聚]条。

《佛学大辞典》 / 54字 / 1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5日

南朝佛寺志

二卷,此书為清孙文川遗稿,陈作霖於丛残蠹蚀中编纂成軼。总列寺名二百二十有六。凡同名而非确在金陵者,与六朝以后所创者,概不滥载。

《佛学大辞典》 / 57字 / 1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5日

饿鬼城

顺正理论叁十一曰:「赡部洲西,有五百渚,於中有二,唯鬼所居。渚各有城二百五十,有威德鬼,住一渚城。一渚城居无威德鬼。」

《佛学大辞典》 / 52字 / 1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5日

不谤叁宝戒

梵网经所说十戒之一。谓於佛法僧常当恭敬尊重,不可谤毁也。

《佛学大辞典》 / 26字 / 1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5日

二百五十人

过去现在因果经四曰:「耶舍长者子朋党五十人,优楼频螺迦叶师徒五百人,那提迦叶师徒二百五十人,伽耶迦叶师徒二百五十人,舍利弗师徒一百人,大目犍连师徒一百人,此千二百五十人先事外道,后承佛之化导,而得证果。於是感佛之恩,一一法会常随不离,故诸经之首列眾多云千二百五...

《佛学大辞典》 / 124字 / 1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5日

妄语戒

五戒十戒中有妄语戒。禁制一切之妄语。又具足戒中分大小之二,在四波罗夷中為大妄语戒。在九十单提中為小妄语戒。大妄语者,不得圣道,言我得圣道,或受天龙鬼神之供养等,总说过人之法也。小妄语者,谓其他一切不实之言语。

《佛学大辞典》 / 93字 / 1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5日

六大

又曰六界。地水火风空识也。此六法周徧一切法界,而造作有情非情,故名為大。盖非情為五大所成,而有情為六大所成也。此六大之义,虽涉于显密而说之。然显教之义,以欲知六大假和合而成一身,能成之六大,所成之一身,皆是生灭无常之假法而说之也。仁王经观空品曰:「色受想行识空...

《佛学大辞典》 / 301字 / 1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5日

苾芻律仪

苾芻应受持之戒律。即二百五十之具足戒也。

《佛学大辞典》 / 19字 / 1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5日

二百十戒

见[具足戒]条。

《佛学大辞典》 / 8字 / 1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5日

大戒

大小乘之具足戒,对於五戒,十戒等。谓之大。又,大乘戒之通名,以与小乘戒区别。

《佛学大辞典》 / 32字 / 1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5日

阿毘达磨大毗婆沙论

毘婆沙,译曰广说。佛灭后四百年初,五百罗汉,由健陀罗国迦腻色迦王之请,广解释发智身论者。唐玄奘译,二百卷。

《佛学大辞典》 / 46字 / 1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5日

住果缘觉

缘觉乘之人,得涅槃果,而安住之无更希佛陀妙果之心,谓之住果缘觉。此住果之二乘,更能发心而至佛果否,是佛教上大问题也,小乘及大乘中法相叁论之权家不许彼等发心成佛,华严天台等之实家则许之。台宗二百题四,有住果声闻,住果缘觉之论目,而问答此义。

《佛学大辞典》 / 107字 / 1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5日

义净

唐京兆大荐福寺义净叁藏,咸亨二年,年叁十七、发足取路南海趣印度,经二十五年,经叁十餘国,天后嗣圣元年,还洛阳,天后亲迎於上东门外,置所齎梵本於佛授记寺。初与于闐之实叉难陀共译华严经,后於长安福先寺及雍京西明寺自译最胜王经等二十部。和帝神龙元年,於洛阳内道场译孔...

《佛学大辞典》 / 234字 / 1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5日

五种叁归

翻邪叁归為一,重受叁归有四:一、五戒之叁归,二、八戒之叁归,叁、十戒之叁归,四、具足戒之叁归。受诸种之戒时,必先受叁归。通為五种。释氏要览上曰:「毘尼母云:有五种叁归:一、翻邪,二、五戒,叁、八戒,四、十戒,五、具足戒。」

《佛学大辞典》 / 90字 / 1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5日

密教六大

密教说六大之体性本有常住,即胎金两部理智之二法身也。盖密教不如显教别立无相之真如,故法界之诸法,不过五蕴,即色心之二法,今开色之一而為五大,合受等四蕴而為一识大。此中五大為本有常住,凡圣一如,故為本有胎藏界之理法身,识有情智迷悟之别,故為始成金刚界之智法身。但...

《佛学大辞典》 / 500字 / 1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5日

非情成佛

圆教之极说,立草木国土悉皆成佛之义,是曰非情成佛。圆教之意,中道佛性,徧於法界,故不问有情无情也。但由迷情故,见二法之差别,然色心依正,只為一大觉,一佛成道,则无非此佛之依正,故言草木之非情,亦有成佛之义,若成佛得道,由於发心修行,草木之非情无此义者,是见色心...

《佛学大辞典》 / 181字 / 1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5日

九会尊数略颂

成身千六十一尊。叁微供各七十叁。四十叁一理十七。降降七十七叁尊。分别九会诸尊位。佛体一千叁十六。菩萨二百九十七。忿怒四尊执金四。外金刚部百二十。总千四百六十一。是名金刚现图尊。圆融相即一法界。

《佛学大辞典》 / 85字 / 1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5日

二百罗汉

法华经之会座,成千二百之罗汉一类,於第叁周之说法得授记,是常列於诸经首之千二百五十比丘也。方便品曰:「我等千二百及餘求佛者。」又「千二百罗汉,悉亦当作佛。」五百弟子授记品曰:「是千二百阿罗汉,我今当现前次第与授阿耨多罗叁藐叁菩提记。」

《佛学大辞典》 / 109字 / 1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5日

非时食

非时之食也。谓过日中而食者。律中制之為戒法,八斋戒及十戒中之不过中食戒,比丘戒之非时食戒是也,盖為佛道修行使节食欲也。

《佛学大辞典》 / 54字 / 1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5日

胎藏界诸尊

诸家所说之数无定。而以四百十四尊為常数。第一中臺八叶院九尊,第二徧知院七尊,第叁释迦院叁十九尊,第四持明院五尊,第五虚空藏院二十八尊,第六金刚手院叁十叁尊,第七除盖障院九尊,第八观音院叁十七尊,第九地藏院九尊,第十文殊院二十五尊,第十一苏悉地院八尊,已上二百九...

《佛学大辞典》 / 148字 / 1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5日

十戒持律法体

十戒,能住持之而不犯之法师,尊称之曰十戒持律之法体。法体与[法师]同。

《佛学大辞典》 / 33字 / 1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5日

五八十具

五戒,八戒,十戒,具足戒之略称。即小乘诸律所说戒之总标也。四分律行事钞资持记卷中叁之叁曰:「一切者,总收五八十具。」此其例也。其中五八两种,為在家之戒,十具两种,為出家之戒。

《佛学大辞典》 / 76字 / 1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5日

四微

色香味触四种之极微也。此四微為色法之元素,依四微而成地水火风四大,依四大而成五智。是為成实论之宗义。中论疏四末曰:「成实论云:四微成四大,四大成五根。」止观五曰:「镜中能成四微尚不可得,况所成幻柱?」同辅行曰:「言四微者,色香味触。」观心二百门曰:「能生树根,...

《佛学大辞典》 / 174字 / 1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5日

说假部鼻祖迦旃延

佛灭后二百年顷有迦旃延阿罗汉由大眾部中独立一部,名说假部,又名多闻分别部。而此阿罗汉者,传為佛在世之迦旃延,入定保寿,而此时出定者也。宗轮论曰:「次后於此第二百年,大眾部中更出一部,名说假部。」同述记曰:「旧释言:大迦旃延,先住无热池侧。佛入灭后,二百年时,方...

《佛学大辞典》 / 275字 / 1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5日

梵语修多罗Sūtra之译意。又曰契经,或曰经本。 (一)叁藏之一。对於律及论而言。即佛所说之教法也。涅槃经第十五所谓:「从如是我闻乃至欢喜奉行,如是一切,名修多罗。」大毘婆沙论第一等所谓律及论,詮戒及慧,而经则詮定者,即是也。论其字义,瑜伽师地论第二十五,谓:「能...

《佛学大辞典》 / 1373字 / 1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5日

长物

比丘资持一身之诸具分叁种,一六物,二百一资具,叁长物也。此中六物,属於制门,通叁根之人,必须受持,百一以下,属於听门,中根之人,但不堪於六物,听受持百一资具,下根之人,不堪於六物与百一资具,听更畜长物。长物者,多餘之衣鉢药及金银米穀等也。而畜之者,宜行净施之法...

《佛学大辞典》 / 180字 / 1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5日

四论

一中观论Prāṇyamūla-śāstraṭīkā,四卷,龙树造。二百论Śata-śāstra,二卷,提婆造。叁十二门论Dvādaśanikāya(又-mukha)-śāstra,一卷,龙树造。四大智度论Mahā rajñā āramitā-śāstra,一百卷,龙树造。梁僧传(罗什传)曰:「四论者,国之大宝。」唐僧传(曇鸞传)曰:「...

《佛学大辞典》 / 176字 / 1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5日

大爱道比丘尼经

二卷,失译。叙大爱道叁请出家。不许。遂依阿难之强请始许之,说八敬法,十戒,具足戒,及其他比丘尼种种之要法。

《佛学大辞典》 / 45字 / 1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5日

石头

唐希迁禪师,端州陈氏子,居衡山南寺,寺东有石,状如臺,结庵其上,时人号為石头和尚。着参同契二百餘言行世。传灯录曰:「邓隐峰参石头和尚,马祖止之曰:石头路滑。既往,果為石头所困,无一语而还。」

《佛学大辞典》 / 83字 / 1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5日

那伽犀那

Nāgasena,译曰龙军,天竺论师之名。饰宗记十本曰:「那伽犀那,此云龙军。」梵网述记上曰:「定佛教体,西方有叁种:第一那伽犀那,此云龙军。」参照[那先]条。 又十六罗汉之第十二。法经记曰:「那伽犀那尊者,与千二百阿罗汉多分住半度波山。」

《佛学大辞典》 / 110字 / 1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5日

石壁经

唐文宗太和叁年,苏州重玄寺刻石壁经成,白居易作碑,法华经六万九干五百五言,维摩经二万七千九十二言,金刚经五千二百八十七言,尊胜陀罗尼经叁千二十言。阿弥陀经一千八百言,普贤行法经六千九百九十言,实相法密经叁千一百五言,般若心经二百五十八言也。见稽古史略叁。

《佛学大辞典》 / 116字 / 1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5日

流变叁叠

大佛顶首楞严经四曰:「方位有十,流数有叁。(中略)世间祇目东西南北,上下无位,中无定方。四数必明,与世相涉。叁四四叁,、宛转十二。流变叁叠,一十百千,总括始终。六根之中,各各功德,有千二百。」

《佛学大辞典》 / 81字 / 1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5日

福力太子因缘经

叁卷,赵宋施护译。诸苾芻共会,相谓何行业最多获义利?阿难言色相行业(阿难容貌美故言),闻二百亿言精进行业,阿尼楼陀言工巧行业,舍利弗言智慧行业(各就自己所得而言也)。以问佛。佛言其中智慧最胜。而修福因缘為极胜。因说福力太子之因缘证之。

《佛学大辞典》 / 107字 / 1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5日

旃育迦

王名。佛灭后七百年出,再建祇园精舍。法苑珠林叁十九曰:「经律大明祇桓寺之基趾,多云八十顷地,一百二十院,准约东西近有十里,南北七百餘步,祇陀须达二人共造,成之已后经二百年被烧都尽。(中略)於后五百年有旃育迦王依地而起,十不及一。」

《佛学大辞典》 / 104字 / 1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5日

沙弥戒

俱舍谓之勤策律仪。十戒也。见[戒]条。

《佛学大辞典》 / 17字 / 1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5日

长鉢过限戒

二百十戒中叁十捨堕之一。得长鉢,必於十日以内行净施法之戒法也,若不行之,过十日之限,则结捨堕罪。见行事钞中二。

《佛学大辞典》 / 50字 / 1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5日

长衣过限戒

具曰畜长衣过限戒。二百十戒中叁十捨堕罪之第一。比丘若於叁衣,或百一资具之外,得周尺一尺六寸,广八寸已上之衣体,则於十日已内,宜行说净之法。若不作此法而畜之,过十日之限,则自十一日之明相现时结捨堕罪。含注戒本上曰:「畜长衣不净施得畜,若过十日尼萨耆波逸提。」戒...

《佛学大辞典》 / 150字 / 1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5日

长钵过限戒

二百十戒中叁十捨堕之一。得长鉢,必於十日以内行净施法之戒法也,若不行之,过十日之限,则结捨堕罪。见行事钞中二。

《佛学大辞典》 / 50字 / 1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5日

戒法

佛所制戒律之法。辨於戒之四科。见[戒]条。 又(杂语)佛弟子所受之戒法。有五戒,八戒,十戒,具足戒等。此中在家之人有五戒,八戒,出家之人有十戒,具足戒。

《佛学大辞典》 / 66字 / 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5日

不酒酤戒

梵网经所说十戒之一。酒者昏乱人之心性,故一切不卖之也。

《佛学大辞典》 / 25字 / 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5日

密教叁藏

日本以东寺為密场。置五十比丘习密教叁藏。叁藏者。大毘卢遮那金刚顶经等二百卷密修多罗也。苏婆呼经根本部等一百七十卷密毘奈耶也。菩提心,訶摩衍等十一卷密阿毘曇也。

《佛学大辞典》 / 73字 / 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5日

放鉢经

一卷,失译,即普超叁昧经奉鉢品之别译也。二百天子欲退大心,佛化作一人持百味饭食使献佛,佛即置鉢於地下入地中,至赖毘罗耶佛剎悬空中,使诸弟子索之,不得,最后,文殊师得索之,还献佛所,赖毘罗耶佛因為诸弟子说诸菩萨在娑婆世界行苦道,二百天子闻之,遂发大心。

《佛学大辞典》 / 111字 / 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5日

随犯随制

对於大乘戒之一时顿制,而谓小乘戒為随犯随制。小乘戒者,佛成道后十二年已来,随弟子渐犯法而渐制之,以具足二百十戒者。

《佛学大辞典》 / 53字 / 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5日

义寂

新罗国人。年代事蹟未详。或云玄奘门人,与元晓等同时出。所着颇多。有无量寿经疏叁卷,观经纲要,涅槃经总目二卷,大乘义林章十二卷等二十餘种。见义天教藏总录,东域传灯目录等。 又宋天台山螺溪传教院义寂,字常照,温州永嘉人。受具已,往会稽学南山律钞,至天台山研究止观,...

《佛学大辞典》 / 235字 / 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5日

最澄

日本传教大师,名最澄。与空海入唐传台密禪之叁宗,為日本天台宗之高祖。所着甚多,凡二百八十餘部云。

《佛学大辞典》 / 43字 / 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5日

十戒

一不杀生。二不偷盗。叁不婬,四不妄语,五不饮酒,六不着华鬘好香涂身,七不歌舞倡伎,亦不往观听,八不得坐高广大床上,九不得非时食。十不得捉钱金银宝物。

《佛学大辞典》 / 64字 / 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5日

还生

自涅槃界復活也。依实大乘之意,则二乘之人,虽一旦入无餘涅槃界,而餘业未尽。则经若干劫数,还生心身来,发大乘之菩提心而成佛云。 又一旦破戒為佛海之死尸者,懺悔而復正命,谓之还生。止观辅行曰:「若违叁归而归邪师邪法邪眾,破五戒乃至二百十戒中重罪,即成佛法死人。因...

《佛学大辞典》 / 126字 / 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5日

俗戒

对於无漏之道具戒而名有漏之诸戒為俗戒。法苑珠林曰:「夫戒有叁种:一是俗戒,二是道戒,叁是定戒。五、八、十,具戒等為俗戒。」又对於十戒具足戒之出家戒而称五戒八戒之在家戒為俗戒。

《佛学大辞典》 / 79字 / 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5日

二百意功德

意根清净之功德数也。见[六根清净]条。

《佛学大辞典》 / 18字 / 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5日

二百耳功德

耳根清净之功德数也。见[六根清净]条。

《佛学大辞典》 / 18字 / 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5日

总相戒

如叁聚戒十善戒,谓之总相戒。如二百十戒十戒,谓之别相戒。

《佛学大辞典》 / 26字 / 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5日

选择本愿

法藏菩萨在世自在王佛所,自二百一十亿佛土中能选择而立之本愿也。总為四十八愿(大阿弥陀為二十四愿),别為第十八念佛往生之愿。

《佛学大辞典》 / 58字 / 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5日

密家叁藏

谓大毘卢舍那金刚顶经二百卷,苏婆呼经根本部等一百七十卷,菩提心摩訶衍经等十一卷也。金刚顶经為经藏,苏婆呼经為律藏,摩訶衍经為论藏。

《佛学大辞典》 / 60字 / 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5日

十恶之一。沙弥律曰:「在家五戒,惟制邪婬。出家十戒,全断婬欲。但干犯世间一切男女,悉名破戒。楞严载宝莲香比丘尼私行婬欲,自言婬欲非杀非偷,无有罪报。遂感身出猛火,生陷地狱。世人因欲,杀身亡家。出俗為僧,岂得更犯。生死根本欲為第一。故经云:婬泆而生,不如贞洁而死...

《佛学大辞典》 / 181字 / 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5日

触秽

触於不净物而自污,谓之触,自是直训触為污。增韵曰:「触污也。」婆罗门法中,严立触秽之条制,且有祓除之法。大日经疏二十曰:「触秽时者谓失净法,如沙门犯戒也。或谓有时放逸不觉,人截其髮,或络身绳断,或叁奇杖折,或食时為首陀触等,欲懺悔自罚,集叁二百同姓者,大眾中用...

《佛学大辞典》 / 164字 / 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5日

选择

去恶而取善也。大阿弥陀经上曰:「曇摩迦,便一其心,即得天眼彻视,悉自见二百一十亿诸佛国中诸天人民之善恶,国土之好丑。即选择心中所愿,便结得是二十四愿经。」

《佛学大辞典》 / 70字 / 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5日

十戒

小乘沙弥沙弥尼戒也。见[戒]条。

《佛学大辞典》 / 15字 / 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5日

二百舌功德

舌根清净之功德数也。见[六根清净]条。

《佛学大辞典》 / 18字 / 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