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4 条搜索结果

九种大禅

禅,梵语具云禅那,华言静虑。谓菩萨既凭弘誓利益众生,则当进修深广大行。然深广之行,莫若禅定。言禅,则一切皆摄。所谓若诸菩萨成道,转轮,入涅槃,胜妙功德,思惟修,利生方便,皆在其中。是故说此九种禅定之相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一、自性禅,谓于菩萨藏,...

《三藏数》 / 2473字 / 13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五种说人

五种能说之人也。(一)佛,佛弟子,仙人,诸天,化人也。大智度论第二所谓「佛五种人说:一佛自口说,二佛弟子说,叁仙人说,四诸天说,五化人说。」是也。净影无量寿经义疏卷上所谓「起说不同,凡有五种,如龙树说:一佛自说,二圣贤说,叁诸天说,四神仙等说,五变化...

《佛学大辞典》 / 295字 / 13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筏喻

佛之教如筏,渡河既了,则筏当捨,到涅槃之岸,则正尚当捨,因之一切所说之,名為筏喻之。示不执着於也。五大品阿梨吒经曰:「山水甚深,无有船桥,有人欲从此到彼岸,结筏乘之而度,至岸讫,作此念,此筏益我,不可捨此,当担戴去。於意云何?為筏有何益?比丘曰:无益...

《佛学大辞典》 / 232字 / 13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六根功德

六根功德者,六根所具之功德也。而此功德,虽具于六根之内,而涉乎世界而成。故有一千二百之数量,所谓世为迁流,界为方位,叁世四方,宛转十二,流变叁迭,一十百千是也。(叁世者,过去、现在、未来也。四方者,东西南北也。宛转十二者,以四方涉叁世,叁世涉四方,而成十二也...

《三藏数》 / 737字 / 12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忍辱五种功德力

一、能忍所打,谓菩萨以得如响平等智力,虽被人捶打,而能忍受不加报也。(如响者,谓如空谷之答众响也。) 二、能忍所恼,谓菩萨以得镜像平等智力,虽被人恼害,而能忍受不加报也。(镜像者,谓如明镜之现众像也。) 叁、能忍所嗔,谓菩萨以得如幻平等智力,虽被人嗔呵,而能...

《三藏数》 / 211字 / 12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沙门

Śrmaṇa,又作娑门、桑门、丧门、沙门那,译曰息、息心、静志、净志、乏道、贫道等,新作室摩那拏、舍囉磨拏、室囉磨拏、沙迦懣囊,译曰功劳、勤息,劳劬修佛道之义也,又勤修息烦恼之义也。原不论外道佛徒,总為出家者之都名。注维摩经曰:「肇曰:沙门,出家之都名也。秦言义训勤...

《佛学大辞典》 / 684字 / 12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大乘九部

谓佛所说大乘诸经,无因缘、论议、譬喻之叁部,故云九部也。以大乘直说大,不假因缘;唯谈圆理,故绝论议;独显真常,不待譬喻,是以大乘诸经,唯存方广等九部也。别论虽尔,若通而言之,凡大小乘经,无不具有十二部也。 一、修多罗,梵语修多罗,华言契经。契者,上契诸佛之...

《三藏数》 / 852字 / 12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梵网经

梵网经卢舍那佛说菩萨心地戒品第十之略称。梵网经本与[华严经]同部,悉翻之,则有百二十卷六十一品,罗什叁藏於长安译诸经论於最后译出经中专明菩萨行地之菩萨心地戒品第十之一品,此时道融道顥等叁百餘人即受菩萨戒,各诵此,且写此品八十一部流通於世(僧肇梵网经序),名之曰梵...

《佛学大辞典》 / 762字 / 11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五供养

五种之供养物也。修一座行时,用以供养本尊:一涂香,二华鬘,叁烧香,四饭食,五灯明。说见苏悉地经供养品,理趣释卷下等。

《佛学大辞典》 / 51字 / 11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五种般若

一、实相般若,实相即般若体也。谓明了一切诸皆空,离一切虚妄之相,故名实相般若。(梵语般若,华言智慧。) 二、观照般若,观照即般若之智用也。谓因观照明了无相,悉皆空寂,以显即体之用,故名观照般若。 叁、文字般若,文字是能诠之文,般若是所诠之。能所合成,以...

《三藏数》 / 411字 / 11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一藏

藏即含藏之义。谓界之理,竖穷叁际,横遍十方,无德不备,无不摄,一一该罗,重重无尽。若世间,若出世间,无不含藏,故名一藏。(叁际者,过去、现在、未来也。)

《三藏数》 / 74字 / 11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毕竟空

一切之有為与无為,毕竟為空,名為毕竟空。智度论叁十一曰:「毕竟空者,以有為空无為空破诸无有遗餘,是名毕竟空。」又曰:「问曰:毕竟空无所有,则是性空。今何以重说?答曰:毕竟空者名為无有遗餘。性空者名為本来常尔。」仁王经良賁疏中一曰:「毕竟空者,谓诸究竟不...

《佛学大辞典》 / 192字 / 11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纳衣

一作衲衣。云粪扫衣。拾取人弃不顾与粪扫均之贱物,缝纳為衣,故名粪扫衣,亦名纳衣。比丘着之,十二头陀行之一。作衲者,俗字也。佛祖统纪(慧思尊者传)曰:「平昔御寒唯一艾衲。」註「华经,衲衣在空间。律文谓之五纳衣。谓纳受五种旧弊以為衣也。俗作衲字失义。」大乘义章...

《佛学大辞典》 / 175字 / 11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世尊陞坐

「世尊一日陞座,文殊白槌曰:諦观如是。世尊便下座。」见碧巖九十二则,从容录第一则。白槌者,凡僧中欲成佛事时,座中一人先击槌,表白於大眾,使一会和之。戒律上之作也。禪门之上堂则之,行白槌之,长老之说前白槌,「筵龙象眾当观第一义。」说已,...

《佛学大辞典》 / 192字 / 10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十度各叁行

度者,超度也。谓此十度各有叁种殊胜行门,菩萨修行此,则能自利利他,度诸众生;离生死此岸,越烦恼中流,到涅槃彼岸,同证无上菩提。(梵语涅槃,华言灭度。梵语菩提,华言道。) 一、施度叁行,此施度有叁种:一、财施,谓以己所有财物,施与他人,令其安乐;二、施,谓...

《三藏数》 / 877字 / 10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九次第定

九者,自初禅至灭受想定,凡九种也。次第者,谓人若入禅时,智慧深利,能从一禅又入一禅,如是次第而入,心心相续,不生异念,无间无杂;定者,摄心不乱也。 初禅次第定,谓人修禅定,离欲界恶不善,有觉有观,离生喜乐,定观均齐,其心次第而入,无有杂念间隔也。(有觉有观...

《三藏数》 / 1025字 / 10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形像

经轨所说有种种。 (第一像):是世间流布之像,而立印轨,与底哩叁昧耶经,与使者之各初章所说,与大日经具缘品之说相相同。但身色则诸说有异,大疏六為黑色,立印轨為青色,使者為赤黄色,底哩经未说身色,然其所说之相,与使者大同,则身色亦可同於彼也。大日经二曰:「...

《佛学大辞典》 / 2278字 / 10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五明论

内明。因明。声明。医方明。功业明。内明者。佛所说者名教内论。因明能屈他论。自申己义。名为因论。声明显示一切音声差别巧便言辞。名为声论。医方明者有四种。一者显示差知病因。二者显示病因。叁者能显示除已起之病。四者显示已除之病令不重起。功业明显示种种世业成就。此五种...

门名义集》 / 118字 / 10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五纳衣

纳衣為缀纳种种之衣片而作之者,其中自具五色,故曰五纳衣。释氏要览衣篇解為五种之纳衣者,不可。行事钞二衣总别篇曰:「若作五纳衣者,得上色碎段者,裁作五纳亦得。」同资持记曰:「五纳即五色碎段重纳為衣,虽是正间非纯色故。」

《佛学大辞典》 / 100字 / 10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冰揭罗

又作冰伽罗。訶哩底母(鬼子母神)爱子之名。又曰冰揭罗天童子。新曰毕哩孕迦。爱子成就曰:「其母左手於怀中抱一孩子名毕哩孕迦,极令端正。(中略)时欢喜母復白佛言:世尊!我今復说爱子毕哩孕迦陀罗尼,為利益护持诸有求者。(中略)我今復说毕哩孕迦刻像,取白旃檀香木...

《佛学大辞典》 / 291字 / 10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四无畏

一切智无畏。漏尽无畏。说障道无畏。说尽苦道无畏。一切智无畏。佛作是诚言。我是一切正智人。无有人天能如实难言。是不知。乃至不见是微畏相。漏尽无畏。佛作诚言。我一切漏尽。无能如实难言。是漏不尽。乃至不见微畏相。说障道无畏。佛作诚言。我说障。无能如实难言。受障...

门名义集》 / 197字 / 10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五种灌顶

一、阿闍梨灌顶,即传灌顶。此有叁部之别。二、受明灌顶,又云成就灌顶。叁、息灾灌顶,又云灭罪灌顶。四、增益灌顶,又云求果灌顶。五、降伏灌顶,又云除难灌顶。见入钞二。 又一、光明灌顶,以光明加被行者之身也。二、甘露灌顶,以香水灌顶也。叁、种子灌顶,观种子而布於...

《佛学大辞典》 / 237字 / 10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勤行

勤行善也。六波罗蜜中之精进波罗蜜也。界次第下之上曰:「毘梨耶,秦言精进。欲乐勤行善,不自放逸,谓之精进。」 又僧家定时於佛前读经礼拜,称為勤行。定勤行之时,总有一切时,六时,四时,叁时,二时等之别。一切时者,不择行住坐卧,是菩萨之精进波罗蜜也。六时者,昼...

《佛学大辞典》 / 278字 / 10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珂但尼

Khādaniya,又作佉陀尼,佉闍尼。译曰嚼食。可咬嚼而食者。有五种,為时药之一分。百一羯磨五曰:「时药者,谓是五种珂但尼,五种蒲饍尼。」寄归传一曰:「律云:半者蒲饍尼,半者河但尼。蒲饍尼以含噉為义,珂但尼即啮嚼受名。半者Pañca谓五也。半者蒲饍尼,应译為五噉食。旧云五...

《佛学大辞典》 / 227字 / 9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小乘九部

部即部类。谓佛所说经,有大乘小乘不同,故分十二部及九部之别也。小乘诸经,于十二部中,无方广、授记、无问自说之叁部,故云九部。华经云:我此九部,随顺众生说。是也。别论虽尔,若通而言之,凡大小乘经,无不具有十二部也。(无方广部者,方广乃大乘常住之理,以小乘惟...

《三藏数》 / 919字 / 9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五部教主

部谓部类,教谓言教,主即主宰。此之五部,乃是如来金刚不空真实叁昧门也。而依五方立五部,以五佛为主者,各有所表也。中方毗卢遮那,即释迦如来也。四方四佛,乃释迦化现,以表诸佛同一身也。以如来入种种叁摩地,说种种陀罗尼门,虽各分部类,各有,而皆与般若理趣相...

《三藏数》 / 901字 / 9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五种结界相

五种结界相者,乃是如来制比丘结界之也。谓比丘若作事,若行布萨,若建塔寺,或于空地,或在山林,或于水边,随其形量广狭大小,必须结界,以立界相。故说此五种之名相也。(梵语比丘,华言乞士。梵语布萨,华言净住。谓比丘当每月二番聚众,宣说戒,以净身口意叁业,故云...

《三藏数》 / 432字 / 9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十八空

一、内空,内即内身,谓叁十六种不净充满,九孔常流,净相不可得故,是名内空。(叁十六种者,毛、发、爪、齿、眵、泪、涎、唾、屎、尿、垢、汗、皮、肤、血、肉、筋、脉、骨、髓、肪、膏、脑、膜、肝、胆、肠、胃、脾、肾、心、肺、生藏、熟藏、赤痰、白痰也。九孔者,两眼、两...

《三藏数》 / 1008字 / 9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五种

肉眼等五眼各别之印也。见天台史略下。

《佛学大辞典》 / 17字 / 9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

得绳

有部所说,十四不相应中有名得者,使一切之有情,繫於人身中不离,因而譬為绳。如善恶诸业,一旦所造之业,既入过去,有得繫彼之诸业於身,故至未来而使受其果也。止观七曰:「笼以四大,繫以得绳。心在色笼,无处不至。业绳未断,去已復还。」见[得]条。

《佛学大辞典》 / 105字 / 9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