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幻喻,谓如幻师,幻作种种诸物及男女等相,体虽无实,然有幻色可见。一切诸法,亦复如是。无明幻作,迷心不了,妄执为实。修空观者,于诸幻法,心无所着,皆悉空寂,故说如幻。(空观者,谓观一切法皆空也。) 二、如焰喻,谓无智之人,初见阳焰,妄以为水。诸烦恼法,亦...
《三藏法数》 / 814字 / 3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天者,天然自然乐胜身胜,故名天也。 一、世间天,谓十方世界,一切刹土中,诸大国王,虽处人中,享受天福,是名世间天。 二、生天,即一切众生,修行十善之因,受其果报,或生欲界天,或生色界天,或生无色界天,是名生天。(十善者,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
《三藏法数》 / 162字 / 3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一、本性常,本性常者,即法身也。谓法身本性常住,无生无灭也。 二、不断常,不断常者,即报身也。谓报身常依法身,无间断也。 叁、相续常,相续常者,即应身也,亦名变化身。谓应身于十方世界没已复现,化无穷尽也。
《三藏法数》 / 94字 / 3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一、真如,真如者,乃真实无妄之理,即法性土之体也。此清净法身所依之土,以由法身无相,土亦如是,身土虽分,体原不二,故真如为体也。 二、真智,真智者,乃根本无分别智,即实报土之体也。此是如来圆满报身所依之土,以由实智功圆,万德成就,体无分别,境智一如,故以真智...
《三藏法数》 / 398字 / 3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胎藏界曼荼罗观音院第叁行第六位。梵名欏乞叉摩摩訶微地也。译言吉祥大变。司观音叁十叁变化之妙用。密号称為动用金刚。白肉色。左手持半开莲华。若手当胸仰掌如受物。眼作上视之相。
《佛学大辞典》 / 77字 / 3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真言行者观所住之道场及所信之佛身,谓為道场观。其所住之道场,分器界与道场之二段。而就其器界言之。则显密诸教所明,有叁轮五轮之不同。 今明其中叁轮,则初為风轮,次為水轮,次為地轮。此叁轮之种子為。摄大轨上曰:「最初於下位,思惟彼风轮,贺字所安住,黑光焰流布。归命...
《佛学大辞典》 / 603字 / 3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一、自性身,谓诸如来具无边际真常功德,是一切法平等实性,即此自性,亦名法身,是名自性身。 二、受用身,受用身有二种:一者,自受用身,谓诸如来修习无量福慧所起无边真实功德,恒自受用广大法乐也;二者,他受用身,谓诸如来由平等智,示现微妙净功德身,居纯净土,为住十...
《三藏法数》 / 252字 / 3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法相宗所立之叁身也。佛地论,取唯识论之名。是又开真合应之叁身也。一、自性身,即上之法身。二、受用身,此有二。唯為佛与佛之境界。他菩萨不能见闻,佛自受用法乐之佛身。名為自受用身。是大圆镜智之所变也。又使初地已上之菩萨感见之,使彼受用法乐之佛身。名為他受用身。是平...
《佛学大辞典》 / 452字 / 3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外道计六宗之一。即摩醯首罗外道也。计世间之不平等,皆自在天所作,一切者皆从自在天生,皆由自在天灭。凡神论的要素,谓自在天之身有八分,虚空為头,日月為眼,大地為身,河海為尿,山丘為粪,风為命,火為热气,而一切眾生為身中之虫也。又主张大梵,时,法,空,我等之变化。...
《佛学大辞典》 / 174字 / 2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就无覆无记之一而更分别為四种:一异熟无记,依一切前世业因而感之身心果报也,异熟為果报之异名。二威仪无记,起行住坐卧取捨屈伸等威仪时之心无记者。叁工巧无记,作图画彫刻等种种工巧时之心无记者。四变化无记,以通力作种种变化时之心无记者。其中威仪工巧之二者,虽亦通於善...
《佛学大辞典》 / 148字 / 2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七转,又曰七声,亦曰七例。依语尾之变化知体业等之差别者,谓之苏漫多声Sub-anta(名词),九例又名二九韵,丁彦多声Tiṅ-anta(动词),十八种之变化也。见[苏槃多]条。
《佛学大辞典》 / 80字 / 2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一、因水火风动故地动,经云:此阎浮提地,南北阔二万一千由旬,东西阔七千由旬,厚六万八千由旬。地下有水,厚八万四千由旬。水下有火,厚八万四千由旬。火下有风,厚六万八千由旬。风下有金刚轮,过去诸佛舍利,咸在其中。或有时大风忽动,火亦随动。火既动已,水复随动。水既...
《三藏法数》 / 491字 / 2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诸佛叁身之一。為济度眾生变现六趣有情之化身也。佛地论七曰:「变化身,為欲利益安乐眾生,示现种种变化事故。」见[叁身]条。
《佛学大辞典》 / 55字 / 2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佛以色声等六尘而说法,眾生以眼等六根而悟解也。然六尘通他之佛土而言之,若就此土而论,则仅色声法之叁尘而已,如眼见经卷而悟解者,色尘说法也,耳闻金口之声教而悟解者,声尘说法也。意思惟法而悟解者,法尘说法也,其中此土之眾生,尤以耳根锐利,偏用声尘而说法。无量寿经上...
《佛学大辞典》 / 326字 / 2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转换旧形,名為变,无而忽有,名為化。佛菩萨之通力,能变化有情非情之一切也。法华经曰:「神通变化不可思议。」义林章七本曰:「转换旧形名变,无而忽有名化。变与化异,是相违释。」
《佛学大辞典》 / 76字 / 2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谓修五戒十善,兼行布施,福业优劣不等,故感报所生之处,则亦高下不同,故名八福生处。(五戒者,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也。十善者,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言、不绮语、不两舌、不恶口、不贪、不嗔、不邪见也。) 一、人中富贵,人中富贵者,谓天地所生,惟人...
《三藏法数》 / 638字 / 2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有四种:法、报、应之叁身。自性、受用、变化之叁身。法、应、化之叁身。法、报、化之叁身是也。见叁字部叁身条附录。 又叁法身有二种。见[法身]条附录。
《佛学大辞典》 / 60字 / 2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解脱者叁昧之异名也,叁昧之神用,巨细相容,随变化於法,自在无碍,离一切之繫缚故云解脱,维摩经不思议品所明之一端也。又华严一部所明一多无碍之法相总是也。维摩经不思议品曰:「维摩詰言:唯舍利弗,诸佛菩萨有解脱名不可思议。若菩萨住此解脱者,以须弥之高广内芥子中,无所...
《佛学大辞典》 / 255字 / 2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应者应现。应眾生之机类而现身也。化者变化。应真佛缘而变化种种也。西域记七曰:「天帝释欲验修菩萨行者,降灵应化為一老夫。」
《佛学大辞典》 / 55字 / 2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梵曰木底Multi木叉。Mokṣa译曰解脱。离缚而得自在之义。解惑业之繫缚,脱叁界之苦果也。注维摩经一曰:「肇曰:纵任无碍,尘累不能拘,解脱也。」唯识述记一本曰:「解谓离缚,脱谓自在。」华严大疏五曰:「言解脱者,谓作用自在。」顿悟入道要门论上曰:「问欲修何法,即得解脱?...
《佛学大辞典》 / 482字 / 2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神即神通,变即变化也。 一、说法神变,谓如来无碍大智,知诸众生善恶业因及善恶果报,或以声闻、缘觉之法及以大乘之法而得解脱,如是知已,则现一切神变而为说法,是名说法神变。 二、教诫神变,教即教诲,诫即警诫。谓如来教诸弟子,是应作,是不应作;是应信,是不应信;是...
《三藏法数》 / 256字 / 2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生住异灭之四者,此有二种。一一期四相。法之初有名生,生已而相似相异名住,此相续之转变名异,后无名灭。二剎那生灭。谓一剎那中具四相也。此有大小乘之别,大乘法相宗谓色心之法体,自有生住异灭四相之变化。即言四相者,以其变化分位而名之假法也。本无今有之位名生。生位暂停...
《佛学大辞典》 / 650字 / 2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一边罪难,先受具足戒而犯四波罗夷者,是為佛法边外,故曰边罪。二犯比丘尼,於白衣时犯净戒之比丘尼者。叁贼心受戒者,曾於白衣或沙弥时,盗听他之说戒羯磨,诈称為比丘者。四破内外道者,原是外道,来投佛法,受具竟,还復本道,今欲復来受戒者。是彼此通坏,而志性无定。五黄门...
《佛学大辞典》 / 189字 / 2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西天中印度,惹烂驮啰国密林寺,三藏明教大师,赐紫沙门臣天息灾奉诏译 如是我闻: 一时世尊,在王舍城鹫峰山中,与大比丘众,并大菩萨文殊师利等大众围绕。尔时,佛告文殊师利童子言:“佛子,我今为诸众生于四圣谛,心生颠倒,恒处轮回不能免离,说此真实四圣谛法。” 文...
《佛说大乘善见变化文殊师利问法经》 / 2823字 / 2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11月17日一、报得通力,谓叁界诸天,皆有五种神通,乃至鬼神亦有小通。虽则胜劣不同,俱能变现无碍,此之神通,乃由果报自然感得,是名报得通力。(叁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五通者,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如意通也。) 二、修得通力,谓声闻、缘觉、菩萨等,由修戒定...
《三藏法数》 / 211字 / 2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梵语剎那,译曰念,剎那者,时之极少,凡物变化於极少时者,莫如心念,故剎那义翻為念。念念者,剎那剎那也。胜鬘宝窟中末曰:「外国剎那,此云念也。」探玄记十八曰:「剎那者,此云念顷。」维摩经方便品曰:「是身如电,念念不住。」无量义经曰:「诸法本来空寂,代谢不住,念念...
《佛学大辞典》 / 155字 / 2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一精媚鬼。於半夜子刻,变化為子鼠等精灵厌媚坐禪之人者。或作少男少女老病之形及可畏等相。此时禪人各识其时,於子时来者,则知為鼠兽呼其名字,精媚即散(止观八之叁作时媚鬼)。二[怡-台+阜]惕鬼。叁魔罗鬼。是第六天之魔属也。见禪波罗蜜次第法门四。
《佛学大辞典》 / 109字 / 2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佛菩萨以神力变化造作种种之身,又种种之事物也。法华经妙音品曰:「於是妙音菩萨,不起於座,身不动摇,而入叁昧。以叁昧力,於耆闍崛山,去法座不远,化作八万四千眾宝莲华。」
《佛学大辞典》 / 74字 / 2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大小乘通用之名目也。小乘以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五品之功德為法身。以王宫所生相好之形為报身。以化獼猴鹿等為化身。若就大乘则即天台之法报应。又法相宗自性受用变化之叁身也。
《佛学大辞典》 / 77字 / 2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空法十喻之一。如幻术师於无实体者能变化而见是也。智度论五十五曰:「眾生如幻,听法者亦如幻。」演密钞四曰:「幻者化也,无而忽有之谓也。先无形质,假因缘有,名為幻化。又幻者诈也,或以不实事惑人眼目,故曰幻也。」圆觉经略疏上二曰:「幻者,谓世有幻法。依草木等幻作人畜...
《佛学大辞典》 / 166字 / 2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复次,大王!是沙门瞿昙,成就十八不共佛法。大王!何等十八不共佛法?大王!是佛如来,无有错乱,口无言说,无有失念,无有异想,无不定心,无不知己,舍欲无退减,进无退减,念无退减,慧无退减,解脱无退减,解脱知见亦无退减,一切身业以智为首随于智行,一切口业以智为首随...
《佛说菩萨行方便境界神通变化经》 / 宋天竺三藏法师求那跋陀罗译 / 7471字 / 2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7月22日梵语之名词。曰苏漫多声Subanta(Su +anta)。此苏漫多声,有八种之语格,称為八囀声。一曰体声,又名汎说声,梵语為儞利提势Nirdeśa(-e),此為主格,乃汎说物体之语也。二曰业声,又名所说声,梵名為鄔波提舍泥U adeśana(-e),此為宾格或目的格。自主格言之,则為宾格;...
《佛学大辞典》 / 681字 / 1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一、出生念宿命方便智通。此智通為出生知过去际之方便者。是宿命通也。二、出生无碍天耳智通。此智通為出生闻十方音声无碍天耳之方便者。是天耳通也。叁、出生知一切眾生不可思议心心数法方便智通。此智通為出生知一切不可思议心心所法之方便者。是他心通也。四、出生无碍天眼观察...
《佛学大辞典》 / 462字 / 1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复次目连。于是三千大千刹土东南方。去是刹八万四千四天下国土。名三幔陀质(晋言遍等)。其佛名质多拘冲怛萨阿竭阿罗诃三耶三佛(晋言幻华如来无所著等正觉)。现在说法。彼四天下世界尽甚好。东西南北十八街巷珍宝满地。柔软譬如天衣。地生柔软之草高四寸。其地所有各各异种众色。如...
《佛说道神足无极变化经》 / 西晋安息三藏安法钦译 / 5640字 / 1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2月17日佛地论七,立法性土、受用土、变化土,如其次第,以為法性身、受用身、变化身之住处。此中法性土為理土,而受用变化之二土為事土。又法性受用之二土唯為净,而变化土通於净秽。大乘义章十九曰:「一法性土,二实报土,叁圆应土。」与前异名同体。
《佛学大辞典》 / 99字 / 1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幻化之法门。圆觉经曰:「诸菩萨,以寂静慧,復现幻力种种变化,度诸眾生,后断烦恼,而入寂灭。」释籤四之一(科本)曰:「能所俱空而治而度,俱如幻化,故无所得。是故菩萨以幻法门破彼幻惑,以幻大悲利幻含识,自他功毕,於幻涅槃得无所得。」
《佛学大辞典》 / 101字 / 1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九种之大乘禪也。此為不共於外道二乘而菩萨所修之禪定:一、自性禪,二、一切禪,叁、难禪,四、一切门禪,五、善人禪,六、一切行禪,七、除烦恼禪,八、此世他世乐禪,九、清净净禪是也。原出於菩萨地持经第六方便处忍品,為羼提波罗蜜中之分类,名為自性忍乃至清净忍,天台於法...
《佛学大辞典》 / 1519字 / 1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谓叁摩也。叁止之一。无明颠倒者了得实相之真性,随缘而内外之变化无动於心,安心不动也。翻译名义集曰:「止观二字各开叁义:一体心止,二方便随缘止。」
《佛学大辞典》 / 66字 / 1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五种之通力。身口意叁业,通用无碍,变化自在,谓之通力。一、道通,以证悟中道实相之理而得之,如菩萨之通力无碍者。二、神通,神為心神,凝心修定所得,如罗汉之通力自在者。叁、依通,依凭药饵符咒等所得,如神仙之灵变自在者。四、报通,亦名业通,以果报而自得之,如诸天之变...
《佛学大辞典》 / 141字 / 1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于是月星天子语月天子言。如是菩萨学名为学菩萨。复问何所是菩萨学。报言天子。菩萨学于菩萨。于是无身无身行。无口无口行。无意无意行。是为菩萨学菩萨。于身无所学亦无所获。亦无所失亦无所亡。如是天子。菩萨学。复言天子。如是学为如来所授决耶。月天子语月星天子言。不作是学...
《佛说道神足无极变化经》 / 西晋安息三藏安法钦译 / 6457字 / 1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2月17日一实色身,诸佛如来因中修无量之德,至於果感无量之相好庄严,是為实色身。二化色身,诸佛如来由大悲愿力為眾生变化种种之身形,是名化色身。见佛地经论七。
《佛学大辞典》 / 66字 / 1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达於一切诸法如幻之理之叁昧也。又现作种种如幻之事之叁昧也。圆觉经曰:「修习菩萨如幻叁昧方便,渐次令诸眾生得离诸幻。」智度论五十曰:「如幻叁昧者,如幻人一处住,所作幻事徧满世界,所谓四种兵眾宫殿城郭饮食歌舞杀活忧苦等。菩萨亦如是,住是叁昧中能於十方世界变化徧满其...
《佛学大辞典》 / 124字 / 1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五浊者,住劫中自人寿二万岁之时為始,初则其浊轻微,渐从时代之变化,而增高其度,在末法浇季之今时,愈益增长,故谓之五浊增时。
《佛学大辞典》 / 54字 / 1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智度论所说:一、如菩萨自百岁经八万劫,至於入灭,长时间之无变化,谓之常,非真常也。二、常住不坏為常,是真常也。
《佛学大辞典》 / 47字 / 1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文殊师利!如转轮王小功德成有尽德聚,有贪、有瞋、有痴、有取、有结、有使,是转轮王,一切无有作怨敌者。所以者何?文殊师利!是转轮王无有诤恼。文殊师利!岂况如来转大法轮,无量大智,功德庄严具足成就,得无断大悲,游行无漏法虚空中,七助菩提法宝成就,以不忘法,转大法...
《佛说菩萨行方便境界神通变化经》 / 宋天竺三藏法师求那跋陀罗译 / 8933字 / 1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7月22日即身义有叁义:一法,大,羯,叁如其第次配於自性,受用,变化,等流之四身。二大,叁,法,羯如其次第配於四身。叁叁,法,大,羯如其次第配於四身。今非谓此义未尽,四身之中各有四曼。十住断结经曰法性有二:一事法性,二实法性,金刚顶经谓叁十七尊各有十二神变,一一神变各有...
《佛学大辞典》 / 193字 / 1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时分与地位也。谓於事物或生变化之时分与地位。是為显假立法之词。例如波為水之鼓动分位,故波為假立於水之分位者,离水则波无实法。百法论曰:「叁分位故。」是百法中二十四不相应法為假立於色与心或心所叁法或生变化之分位者,故是无别体性也。
《佛学大辞典》 / 106字 / 1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常曰教化,教人转化恶為善也。法华经方便品曰:「从佛受化。」又曰:「化一切眾生,皆令入佛道。」华严经疏五曰:「化谓教化。」 又(术语)谓以通力变现种种之相也。此能变化之心,有十四种,所变化之相,有八种。大品经一曰:「解了诸法如幻。(中略)如化。」大乘义章十五曰:...
《佛学大辞典》 / 129字 / 1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闻如是。一时佛游于忉利天上。在巴质树下绀琉璃石。佛坐其上为母说法尽夏三月。与大比丘僧众俱。比丘八千皆得罗汉。诸垢已尽神足备具能在所作。为菩萨七万二千人。神通已达皆得陀邻尼。悉知一切人心之所行所欲。自在遍至诸无央数佛刹。时佛与无央数之众眷属围绕而为说法。尔时诸天...
《佛说道神足无极变化经》 / 西晋安息三藏安法钦译 / 6659字 / 1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2月17日(一)初禪天有二种变化:一、初禪初禪化,能变化自地也。二、初禪欲界化,能变化欲界地也。(二)二禪天有二种变化:一、二禪二禪化,能变化自地也。二、二禪初禪化,能变化初禪地也。叁、二禪欲界化,能变化欲界地也。(叁)叁禪天有四种变化:一、叁禪叁禪化。二、叁禪二禪化。...
《佛学大辞典》 / 170字 / 1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梵语示动词之变化,名為丁岸哆声,有十八之不同,名為二九韵。寄归传四曰:「二九韵者,明上中下尊卑彼此之别,言有十八不同,名丁岸哆声也。」参照[底彦多]条。
《佛学大辞典》 / 68字 / 1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堪受戒之道具。即许受戒者也。南传之障法,非结节疮等诸病者,不男,未开放奴,负债者等及满二十岁以上,衣鉢具足者,皆為戒器。四分律叁十五,举十叁难十遮。即不犯边罪,不犯比丘尼,非贼心入道,非坏二道,非黄门,非杀父,非杀母,非杀阿罗汉,非破僧,不恶心出佛身血,非是非...
《佛学大辞典》 / 264字 / 1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梵语阿儞怛也Anitya,世间一切之法,生灭迁流,剎那不住,谓之无常。无常有二:一剎那无常,谓剎那剎那有生住异灭之变化也。二相续无常,谓一期相续之上有生住异灭之四相也。涅槃经一曰:「是身无常,念念不住,犹如电光暴水幻炎。」智度论二十叁曰:「一切有為法无常者。新新生灭...
《佛学大辞典》 / 189字 / 1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即契合之义。净土论註上曰:「相应者,譬如函盖相称也。」演秘钞七曰:「相应字,汎指契合义。」然梵语有二:一欲吃多Yukta,谓事物之契合也。如心心所之相应是也。二瑜伽Yoga,或瑜祇,谓契合於理也。如瑜伽论瑜伽宗之名及叁密相应,境智相应是也(但欲吃多,瑜伽皆為梵语根Yuj之...
《佛学大辞典》 / 165字 / 1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于是月天子白佛言。世尊。甚可怪如来深微乃如是。是佛世尊无上正真。甚可怪。菩萨所施行。如是名为眼见诸法行。不起自好益身败道之行。从久远已断离身想之行。于无央数劫行。而不堕声闻辟支佛地。而不堕落究竟于道。满足佛法有几法行。世尊。菩萨于深法行。不于亿百千万佛而作证。...
《佛说道神足无极变化经》 / 西晋安息三藏安法钦译 / 5366字 / 1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2月17日楞严经七,言立道场,时以灵山白牛微细之粪,和旃檀,泥於地。(中略)方圆丈六,為八角坛。坛心置一金银铜木之莲华。华中盛八月露水置於钵。更以十六莲华与香灯。参差庄严外围。取白牛乳為煎饼。砂糖。(中略)蜜,於莲华外,各各围绕十六华外,以奉诸佛及大菩萨。(中略)敷设十...
《佛学大辞典》 / 211字 / 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