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漏者,谓漏落叁界生死也。(叁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一、不寂静过失,谓诸众生,随逐根尘,起诸妄想,颠倒散乱,而无禅定之功,不能断惑证果,是为不寂静过失。 二、内外变异过失,谓诸众生,由内心乱想,外境迁流,心境相应,更互变异,所谓心随境起,境逐心生,...
《三藏法数》 / 219字 / 3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法华玄赞五论叁同七异,谓叁同者:一、同断烦恼障,二、同悟生空之理,叁、同得假之择灭无為。七异者:一、声闻根性钝,缘觉根性利,二、声闻依佛而出离,缘觉自觉而出离,叁、声闻藉声教,缘觉观法理,四、声闻观四諦,缘觉观十二因缘,五、声闻分四果,缘觉唯一果,六、声闻练根...
《佛学大辞典》 / 656字 / 3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种者,能生之义;性者,不改之义。性有叁种不同:有理性之性,有性分之性,有数习之性。此之五种,乃数习性分之性也。以由菩萨修观,断惑证理,历位从十住至于等觉,次第浅深不同,故有五种之性也。(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十住者,发心住、治地住、修行住、生贵...
《三藏法数》 / 503字 / 2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十地之第一地。菩萨经一大阿僧祇劫之修行,初成断惑证理之一分,大欢喜之位也。自此十地之间,经二大阿僧祇劫而成佛。新译仁王经下曰:「初证平等性,而生诸佛家,由初得觉悟,名為欢喜地。」观经天台疏曰:「欢喜地者,初证圣处,多生欢喜也。」
《佛学大辞典》 / 102字 / 2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有二部:一摄於中阿含经叁十叁。苦行尼犍弟子,有优婆离居士,云叁业中意业最重,欲难破佛之立义而来,反受佛化,断惑证果。案是别一优婆离也。一摄於中阿含经五十二。就七灭諍等问答如法不如法者。是持律第一之优婆离也。
《佛学大辞典》 / 93字 / 2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觉,即觉悟。谓此八法乃是菩萨、缘觉、声闻大力量人之所觉悟,故名八大人觉。(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一、少欲觉,谓人寡欲,乃得心安。是则,卧觉一榻之宽,覆觉一衾之温,食觉一餐之饱,处觉容膝之适,心无过想,是名少欲觉。 二、知足觉,谓人虽贫乏,常...
《三藏法数》 / 408字 / 2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一、自利,谓于如来所说经典,自能受持读诵,听闻思惟,如理修习,成就胜果,是名自利。 二、利他,谓能以己所受之法,展转为人演说,令其修习,断惑证果,是名利他。
《三藏法数》 / 82字 / 2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谓小乘初果已上,大乘初地已上之断惑证理诸圣人也。唯识枢要上本曰:「道超群典,誉光眾圣。」行宗记上之一曰:「眾圣非一。」
《佛学大辞典》 / 55字 / 2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叁道之一。初生无漏智照见真諦理之位也。道者道路之义,学人进取之道路也。积叁贤四善根之加行而生於世第一法无间之无漏真智也。又大乘之菩萨於初僧祇之终,终四善根之加行,而顿断分别起之烦恼所智二障,谓之见道。於其时之无漏智,小乘俱舍宗有八忍,八智之十六心:一苦法智忍,...
《佛学大辞典》 / 917字 / 2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大乘者,谓通教中菩萨,于当教中,对声闻、缘觉小乘,故得称为大乘也。四果者,本是声闻所证果位;今菩萨历于十地,修行证果,亦有浅深、始终不同,故借小乘四果之位以区别之,是名大乘四果。(十地者,欢喜地、离垢地、发光地、焰慧地、难胜地、现前地、远行地、不动地、善慧地...
《三藏法数》 / 396字 / 2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大乘之妄惑,分现行与种子及习气叁者,既伏惑之现行,且断惑之种子,尚有惑之气分而现惑相,是名习气。舍利弗既断瞋惑之种子,而动则怒气如摧,是瞋惑习气尚存之现证,叁乘中声闻全不断之,缘觉稍侵害之。佛全断之。述记二末曰:「言习气者,是现行气分薰习所成,故名习气。」
《佛学大辞典》 / 114字 / 2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初五度如前。第六智慧,分别真理也,此六度為万行之总体。前五為福行,后一為智行。以福行助成智行,依智行而断惑证理,渡生死海也。
《佛学大辞典》 / 54字 / 2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以真智断妄惑也。断惑,则真理於是显。谓之证理。证理者断惑之果也。叁乘之见道已上,始断一分之惑。自是已后為圣者。已前為凡夫。
《佛学大辞典》 / 53字 / 2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智度论所说:一、一切智,声闻缘觉之智也。知一切法之总相者。总相即空相也。二、道种智,菩萨之智也。知一切种种差别之道法者。叁、一切种智,佛智也。佛智圆明,通达总相别相化道断惑一切种之法者。天台以之配於空假中叁諦之观智。然叁智就人分别,虽如上各别,而就法之胜劣分别...
《佛学大辞典》 / 356字 / 1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梵语Pratyekabuddha,旧称辟支佛。又曰辟支迦罗。新称鉢剌翳伽佛陀。旧译曰缘觉。新译曰独觉。缘觉者:一,观十二因缘之理而断惑证理,一,因飞花落叶之外缘而自觉悟无常,断惑证理。独觉者,彼於无佛之世,宿因所萌,或观十二因缘,或观飞花落叶,而独自觉悟也。大乘义章十七末曰...
《佛学大辞典》 / 693字 / 1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外典谓之圣贤。内典谓之贤圣。贤者和於善之义。圣者会於正之义。和於善,虽离恶,而未发无漏智,不证理,不断惑,在凡夫之位者,谓之贤。既发无漏智,证理断惑,次捨凡夫之性者,谓之圣。见道前七方便之位,名為贤。见道以上名為圣。大乘义章十七本曰:「和善曰贤,会正名圣,正谓...
《佛学大辞典》 / 395字 / 1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一、如来塔,如来有叁义:若云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此法身义也。第一义谛名如,正觉名来,此报身义也。乘如实道,来成正觉,此应身义也。谓如来万德悉备,叁觉俱圆,天上人间所共尊仰,是故灭后,应当起塔供养。(第一义谛者,谓实相中道之理,无二无别也。万德者,万行功德圆满...
《三藏法数》 / 684字 / 1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9日断惑证理之人曰圣。入圣者入於圣位也。俱舍论十八曰:「入圣得果,离染漏尽。」往生十因曰:「叁乘行人入圣之方便。」
《佛学大辞典》 / 51字 / 1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伏者制伏,断者断绝也,制伏所起之惑而使一时不起,谓之伏惑,断绝惑种,而使毕竟不生,谓之断惑。有漏道之对治,止於伏惑,依无漏道乃得断惑也。
《佛学大辞典》 / 59字 / 1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大小便之二处。佛祖统纪叁十曰:「残秽在身,為欲蠲除便在二道成男女根。」 又无碍道,解脱道也。新译曰无间道,解脱道。断惑证理之智慧名也。正断惑之智慧為无碍道,正证理之智慧為解脱道。无碍者,正对破惑而智不為惑所障碍也。无间者其智不為惑所间隔也。解脱者其智离繫缚於惑...
《佛学大辞典》 / 1070字 / 1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叁学之一,观达真理為慧,进习為学。断惑证理,慧之作用也,為发此慧而进修,谓之慧学。对配於叁藏,则為阿毘达磨藏之所詮。阿毘达磨藏者,詮显此慧学之法藏也。大乘义章十曰:「观达称慧,进习為学。」对法论十一曰:「开示慧学是阿毘达磨。」
《佛学大辞典》 / 100字 / 1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谓对沈沦叁界中之眾生教断见思二惑出离叁界之法门也。天台之藏教通教是也。四教仪曰:「此二教是界内教。」同集註下曰:「藏通叁乘,断惑出界。(中略)对界外方便等土,名界内教,以此二教化界内也。玄义五上曰:「若随界内好乐,说前两教位。」
《佛学大辞典》 / 105字 / 1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梵语波罗,旧曰凡夫,新曰异生。对圣者之称。谓无些少之断惑证理者。凡者常也。又,非一也,凡常而遮类多,故云凡夫。梵网经上曰:「我已百阿僧祇劫,修行心地,以之為因,初捨凡夫,成等正觉,号為卢舍那。」法华经曰:「凡夫浅识,深着五欲。」大威德陀罗尼经曰:「於生死迷惑流...
《佛学大辞典》 / 174字 / 1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十住十行十迴向為叁贤,初地乃至十地為十圣。贤者发似解而伏惑之位。圣者发真智而断惑之位。於此该收菩萨乘之因位。仁王经上曰:「叁贤十圣忍中行,唯佛一人能尽原。」
《佛学大辞典》 / 72字 / 1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法华经信解品偈曰:「长者有智,渐令入出。经二十年,执作家事,示其金银,真珠玻璃,诸物出入,皆使令知。犹处门外,止宿草庵。自念贫事,我无此物。」是长者有智故运其方便也。此止宿草庵,譬般若时之转教付财。二十年者,标依二乘法而断惑证理也。
《佛学大辞典》 / 100字 / 1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通教之菩萨,歷十地修行,有证果有不同。以小乘之四果而区别之。一在初地以断惑证理生於如来之家者為须陀洹果。二在八地蒙佛之授记而得作佛者為斯陀含果。叁在十地受如来之职,如别圆二教等觉之位者為阿那含果。四在佛地,即通教之果佛断见思之惑,习气俱尽而成佛者。為阿罗汉果。...
《佛学大辞典》 / 126字 / 1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