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0 条搜索结果

十二天

一、梵天,印相為右手作拳安右腰,左手五指相着,竪之而屈。其高过肩即作莲华之想。真言曰:南莫叁满多没驮喃,没罗贺摩寧,娑嚩訶(第一句归命诸佛,其义如例,又结句之娑嚩訶亦如例,下皆同,故略之。又其真言各举其名,故以其首字為其种字,以下例亦然)。 二、地天,印相為...

《佛学大辞典》 / 1059字 / 12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涅槃相

化身佛八相之一。世尊入灭之相也。佛八十年间教化眾生,化缘既尽,中天竺拘尸那城跋提河边沙罗双树之间,一日一夜说大般涅槃经毕,头北面西,右胁而卧,逆顺入四禪定四空定及灭尽定,又超越入诸禪定,终第四禪定入灭。时二月十五日之中夜也。尔时四边双树开白花,如白鹤群...

《佛学大辞典》 / 391字 / 12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六十二见

经论之诸释不同。多用下叁种: (一)大品般若经佛母品开十四难而為六十二。先计色蕴有常等四句:一、色為常。二、色為无常。叁、色為常无常。四、色為非常非无常。其他受等四蕴亦然,合而有二十句(计色之常无常,即言世间之常无常也。计他四蕴之常无常,即计神之常无常也),此...

《佛学大辞典》 / 2612字 / 12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一心叁惑

见思尘沙无明叁惑融鎔一心之意。又曰同体叁惑。止观辅行六之叁所谓「见思尚乃即是法性,岂有尘沙在见思外,岂有无明在二观后,叁惑既即,叁观必融。」是也。盖在别教,此叁惑,其体各别,次第為隔歷叁观所破。而圆教则不然,唯就一惑之义用,有麤中细之别边,且不过分叁惑。即迷...

《佛学大辞典》 / 242字 / 12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梵网经

梵网经卢舍那佛说菩萨心地戒品第十之略称。梵网经本与[华严经]同部,悉翻之,则有百二十卷六十一品,罗什叁藏长安译诸经论最后译出经中专明菩萨行地之菩萨心地戒品第十之一品,此时道融道顥等叁百餘人即受菩萨戒,各诵此,且写此品八十一部流通世(僧肇梵网经序),名之曰梵...

《佛学大辞典》 / 762字 / 11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俱舍宗

八宗之一。俱舍论之宗旨。印度小乘之区分有十八部,异论纷纷。如来灭后四百年之初,五百阿罗汉,依健駄罗国迦腻色迦王之请,结集大毘婆沙论二百卷,由是十八部中萨婆多部之宗义确立。此论為由六足论之义而解释发智论者。故本宗之大义,集成此。其后经五百年,世亲菩萨出世,初...

《佛学大辞典》 / 291字 / 11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袈裟

具名迦沙曳Kaṣāya,译曰不正,坏,浊,染等。又与加沙野之语同。译曰赤色。比丘之法衣有大中小叁件,避青黄赤白黑之五正色,而用他之杂色,故从色而云袈裟。其形為长方形,故从形而云敷具,卧具等。其相割截小片,缀合如田畔,故从相而云割截衣,又云田相衣。其他有道服,法衣,忍...

《佛学大辞典》 / 852字 / 11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九曜

梵语Navagraha之译。九种照耀者之意。又名九执。日时随逐而不相离,执持之义也:一、日曜Āditya;二、月曜Sōma;叁、火曜Aṃgāraka;四、水曜Budha;五、木曜Vṛhas ati;六、金曜Śukra;七、土曜Śanaiścara;八、罗睺Rāhu;九、计都Ketu;是也。大日经疏四曰:「执有九种:即是日...

《佛学大辞典》 / 591字 / 11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九字曼荼罗

安九个讫哩字之曼荼罗也。其曼荼罗开敷莲华之中臺并八叶各安弥陀观音共通之种子讫哩字而建立之。有以像而现之者,中臺观自在菩萨八叶上,各安置阿弥陀佛。观自在菩萨,左手持莲华,右手作开华叶之势,阿弥陀佛结跏趺坐,住定印,各面中臺观自在菩萨。又次之八叶,次第安置...

《佛学大辞典》 / 668字 / 11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弥勒

Maitreya,新称弥帝隶,梅低梨,迷隶,梅怛丽,每怛哩,梅怛丽药,昧怛[口履]曳。菩萨之姓也。译曰慈氏。名阿逸多,译曰无能胜。或言阿逸多為姓,弥勒為名。生南天竺婆罗门家。绍释迦如来之佛位,為补处之菩萨。光佛入灭,生兜率天内院。彼经四千岁(即人中五十六亿七千万岁...

《佛学大辞典》 / 618字 / 11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八不中道

又曰:八不正观、八不中观。中道,就所作之理而言。正观中观,就能证之智而言。又对偏,谓之中。对邪,谓之正。叁论宗以之為至极之宗旨。八不者:不生不灭,不断不常,不一不异,不来不出之八句四对也。反之则為生灭断常,一异去来,谓之八迷。又曰:八计,不门虽无量,今姑寄...

《佛学大辞典》 / 1774字 / 11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七流

见思之二惑使眾生漂流而流转,华严孔目章说七流:一、见所灭流,初果之人见真,而断欲界之见惑。二、修道所灭流,二果叁果之人,修四之观,而断欲界之见惑。叁、远离所灭流,第四果之人,修四之观,断尽见思之惑而无餘。四、数事所灭流,第四果之人,视五蕴十二入十八界等...

《佛学大辞典》 / 238字 / 10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四弘誓愿

梵语僧那,译曰誓愿。诸佛有总愿别愿,四弘誓愿為总愿,一切菩萨初发心时,必发此愿。以所愿广普故曰弘,自制其心故曰誓,志求满足故曰愿。缘四真而发此四愿也。止观大意谓一眾生无边誓愿度,是缘苦而度无边眾生之愿也。二烦恼无数誓愿断,是缘集,而断无尽烦恼之愿也。叁法...

《佛学大辞典》 / 267字 / 10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七慢

一慢,劣而谓己胜,等而谓己等者。是境虽称而以心高举,故名為慢也。二过慢,等而谓己胜,胜而谓己等者。叁慢过慢,他胜中,而谓己更胜者。四我慢,执有我有我所而使心高举者。五增上慢,未证得圣道而谓己证得者。六卑慢,他多分胜中而谓己少分劣者。七邪慢,成就恶...

《佛学大辞典》 / 125字 / 10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布萨

原為梵语U avasatha,变巴利U osatha,失梵语之原形,而為Posadha。具曰布沙他,布洒他,逋沙他,褒沙陀,布萨陀婆,译曰净住,善宿,又曰长养。出家之法,每半月(十五日与廿九日或叁十日),集眾僧说戒经,使比丘住净戒中。能长养善法,又在家之法,六斋日持八戒而增长...

《佛学大辞典》 / 711字 / 10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七佛通戒偈

谓之通戒或略戒。诸佛出世之初,因弟子清净,不须别制戒禁,但以一偈通為禁戒,故曰通戒或略戒。即七佛各有一通戒也。增一阿含经四十四十不善品,谓第一毘婆尸佛偈(百岁中但说一偈):忍辱為第一,佛说无為最。不以剃鬚髮,害他為沙门。第二式詰佛偈(八十年中但说一偈):若眼见...

《佛学大辞典》 / 483字 / 10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形像

经轨所说有种种。 (第一像):是世间流布之像,而立印轨,与底哩叁昧耶经,与使者法之各初章所说,与大日经具缘品之说相相同。但身色则诸说有异,大疏六為黑色,立印轨為青色,使者法為赤黄色,底哩经未说身色,然其所说之相,与使者法大同,则身色亦可同彼也。大日经二曰:「...

《佛学大辞典》 / 2278字 / 10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无心道人

无念无想之真人也。四十二章经曰:「供养叁世诸佛,不如供养一无心道人。」圣财集下曰:「叁世佛者始觉之佛,如叁千佛。以凡圣别执偏住有相之心而供养,故限佛而不通凡,限应身而不通法身,未达不二之理也。凡夫亦本来之佛,与[佛]同体,不知此理者愚也。无心道人者,无...

《佛学大辞典》 / 291字 / 10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九字

成自九字印明之咒术。又名六甲秘祝。即唱临、兵、斗、者、皆、陈、列、在、前、之九字后,画四纵五横之直线空中也。又有纵横法之称。此為禳灾害制胜利所修之一种咒法也。原行道家或兵家之间。抱朴子内篇第四登陟篇曰:「入山宜知六甲秘祝。祝曰:临兵斗者皆陈列前行。凡九字,...

《佛学大辞典》 / 463字 / 10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五味

涅槃经说乳等五味时,以醍醐味比涅槃经。天台大师因之定如来所说一代圣教之次第,一以比五时教之次第而生,一以比机之次第淳熟。是曰约教相生约机浓淡。一、乳味,初自牛出者。譬佛牛,佛初说华严经,如牛之乳。此时二乘之机未熟,至為淡泊,復如生乳。二、酪味,取自生乳者...

《佛学大辞典》 / 504字 / 10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僧佉

Sāṁkhya,正曰僧企耶,译曰数。外道之论名。玄应音义十曰:「僧佉,此语讹也,应云僧企耶,此云数也。其论以二十五根為宗,旧云二十五。」唯识述记一末曰:「梵云僧佉,此翻為数,即智慧数。数度诸法根本立名,依数起论名為数论,论能生数亦名数论。」百论疏上之中曰:「僧佉,...

《佛学大辞典》 / 174字 / 9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女子出定

五灯会元一曰:「昔文殊至诸佛集处,值诸佛各还本所。唯有一女人,近彼佛座入叁昧。文殊乃白佛言:何此女人得近佛座,而我不得?佛告文殊:汝但觉此女令从叁昧起,汝自问之。文殊遶女人叁匝,鸣指一下,乃尽其神力而不能出。世尊云假使百千之文殊,出此女人定不得?下方经过四十...

《佛学大辞典》 / 421字 / 9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叁光天子形像

画叁光之像以明星為菩萨形,置中央,以日月為天人形,置左右,学海餘滴四曰:「在佛工家造叁光像,大明星為菩萨形,日月二天作天人形。若叁光俱依其本,即宜為菩萨形。若约其迹,则宜并為天人形。今一是从本,二是就迹,本迹互显也。若约日月星辰阶位,则宜日月后列明星。今...

《佛学大辞典》 / 233字 / 9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十劫

阿弥陀佛往昔為法藏比丘时,立四十八愿,以期成佛,自成就而為阿弥陀佛,至今已经十劫。无量寿经上曰:「阿难又问:其佛成道已来。為经几时?佛言:成佛已来凡歷十劫。」然言十劫者,不过举其為眾生济度而成就四十八愿之时而止,其实為久远之古佛。故弥陀為法华经化城喻品所说十六...

《佛学大辞典》 / 354字 / 9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无色界

叁界之一。此界无一可谓為色法之物质,亦无身体,无宫殿,但存识心,而住居深妙之禪定,故谓之為无色界。此无物质之世界,虽不能定其方处,而姑就果报之胜之义,谓在色界之上。但谓為色体实无者,有部宗之义也,依成实之义,则就无麤色而谓為无色,非谓全无色也。此界中分四地,...

《佛学大辞典》 / 339字 / 9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七垢

一、欲垢,欲使他人知自己之功德也。二、见垢,自己之功德生执着分别之见也。叁、疑垢,自己之功德生疑惑也。四、慢垢,自己之功德与他校量而生轻他之心也。五、憍垢,己之功德生贡高欣喜之心也。六、随眠垢,自己之功德盖覆他之诸烦恼也(随眠者烦恼之异名)。七、慳垢...

《佛学大辞典》 / 137字 / 9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Sa,又作萨。悉曇五十字门之一。為一切法一切不可得之义,现证一切智之声也。由Satya()及Sarvajñāna(一切智)释之。金刚顶经曰:「娑字门一切法一切不可得故。」文殊问经曰:「称娑(上)字时,是现证一切智声。」

《佛学大辞典》 / 104字 / 9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陪囉嚩

金刚神之名。妙吉祥瑜伽大教金刚陪囉嚩轮观想成就仪轨经画像仪轨分曰:「方可求彼勇猛正直人衣,或求女人隐触之衣,或求女人產生衣。若无如是等衣即用尸衣,求得衣已,即寂静无人到处,令彼画人择日起首。(中略)大金刚陪囉嚩相者,一身九面,裸形黑色,叁十四臂,一十六足。(...

《佛学大辞典》 / 345字 / 9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一切经

佛教圣典之总名。或曰大藏经。省曰藏经。隋书开皇元年,京师及诸大都邑之处,并官写一切经,置寺内。而又别写藏秘阁。一切经之名,本乎此。此名原称佛所说之经律等,而今则併吾国印度日本等高僧之着作而称之。 佛教传播世界各国之间,其圣典為各种之国语所翻译举其主要者,...

《佛学大辞典》 / 1341字 / 8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叁弥叉

外论之名。译曰观察。闍提首那所造。广释二十五。饰宗记七末曰:「依涅槃经第叁十九,名闍提首那,彼造叁弥叉论,此云观察,广辨二十五。」涅槃经叁十九曰:「闍提首那,与佛论二十五遂屈伏,剃髮而為弟子。」梵Samiksa。

《佛学大辞典》 / 97字 / 8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十念处

菩萨十种法常自观察,谓之十念处。一身念处,观身不净也。二受念处,对六根六尘有所领纳,谓之受,受念处者,為观受悉是苦也。叁心念处,观心為一切善恶之本,能爱护之,能调伏之也。四法念处,法為意根所起之法,贪瞋等之恶法断除之,慈悲等之善法爱乐之也。五境界念处,...

《佛学大辞典》 / 286字 / 8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五秘密曼荼罗

又名十七尊曼荼罗。金刚萨埵欲触爱慢之五秘密,加八供四摄而成,故有此称。金刚界九会中之理趣会,即与此曼荼罗相当。普通流布之像,中央画金刚萨埵,右边安欲触二尊,左边安爱慢二尊。而宗睿所传之曼荼罗,欲金刚画萨埵之左后,触金刚安右后,爱金刚安左侧,慢金刚安右...

《佛学大辞典》 / 242字 / 8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四颠倒

有二种之四倒:一,凡夫之四倒。二,二乘之四倒。凡夫之四倒:一,常颠倒,世门无常之法而起常见者。二,乐颠倒,世间之诸苦而起乐见者。叁,净颠倒,世间之不净法而起净见者。四,我颠倒,世间之无我法而起我见者。心受身法之四念处,如其次第,為破此四倒之观法也。见俱...

《佛学大辞典》 / 221字 / 8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光明真言曼荼罗

又曰光明真言破地狱曼荼罗。以光明真言二十叁字,自右方旋书為圆形者。或图之中央书(金轮)之种子,又有记亡者之戒名者。是盖取光明真言一一字所放之光明,徧照眾生界,破无明烦恼黑暗之意。為此真言之字轮观时,画此曼荼罗心内顺逆旋转观其字义等。又此曼荼罗中书阿等五字...

《佛学大辞典》 / 175字 / 8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僧堂

在禪宗之寺院。為僧坐禪之所,故曰僧堂,亦曰禪堂,亦曰云堂。以眾集如云之多也。亦曰选佛场,以此选择作佛之人也。亦曰斋堂食堂。僧堂之外设斋堂者,為后世之事,古僧堂兼禪与斋也。堂面东,前后设入口,东口名前门,西口名后门,堂之中央安置释迦或文殊迦叶等圣僧中之一像...

《佛学大辞典》 / 270字 / 8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七贤七圣

是小乘俱舍宗所立贤圣之数也。七贤如前,七圣者,俱舍论,四教仪之目也。华严孔目章谓之七士夫,七大夫,七圣人。圣者正也,以正智照见真理,故名。见道以上者是也。差别其圣者之位次,有八圣,四向四果是也。今由利钝之根性差别其圣者,则為七圣:一随信行,二随法行,叁信解,四...

《佛学大辞典》 / 359字 / 8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十忍

一音声忍,同上之音响忍。二顺忍,同上之柔顺忍。叁无生忍,同上之无生法忍。四如幻忍,了达诸法皆依因缘而生,犹如幻化之性本来空寂而信忍也。五如焰忍,了达一切境界悉如阳焰之本性空寂而信忍也。六如梦忍,了达一切妄心,犹如梦境之无真实而信忍也。七如响忍,了达一切世...

《佛学大辞典》 / 563字 / 8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七灭諍

比丘具足戒八篇之第八為灭比丘諍论之戒律也。比丘之諍有四事:一、言諍,此由谈论法相是非而起之諍也。二、觅諍,求觅比丘所犯之罪而起之諍也。叁、犯諍,缘比丘犯罪之虚实轻重而起之諍也。四、事諍,依他行羯磨之事,或云如法,或云不如法之諍也。灭已上四諍,有七种之毘尼,应用...

《佛学大辞典》 / 511字 / 8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一实

真如也。一,平等之义,名平等之实相曰一实。叁藏法数四曰:「一实,谓一实相中道之理也,无有虚妄,无有颠倒,名一实也。」四教义一曰:「诸佛菩萨之所证见,审实不虚,谓之為。」

《佛学大辞典》 / 76字 / 8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半斋

半日之斋也。斋法,一日一夜以今日之明相至翌日之明相為限。故过今日之正午,至明日之夜明,不可食一物,若至夜分為食事而破斋,曰半斋。自正午至暮持半日之斋。至夜分而破斋也。故就昼食曰半斋。就夜分曰破斋。半斋破斋同意也。经律异相四十四曰:「破斋犹得生天第九。昔有迦罗越...

《佛学大辞典》 / 632字 / 8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菩提树

Bodhidruma,又Bodhivṛkṣa,释尊此树下成道,故名菩提树,译曰道树,又云觉树。然此树之本名,法苑珠林八云阿沛多罗树,法显传云贝多树,观佛叁昧经云阿输陀树Aśvattha,西域记八云毕鉢罗树(Pi ala)。见[毕鉢罗]条。谓贝多罗為菩提树者误也。酉阳杂俎曰:「菩提树出摩伽阤...

《佛学大辞典》 / 656字 / 8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中阴法事

人间之中阴,身如童子之形,且必以七日為一期而生本生处。若七日之终,未得生缘,则更续中阴七日,至第二七日之终而生本生处。如此七日為一期,最长者至第七期,第七期之终,必生一处矣。因之此七七日间称曰中阴,在此时為追荐之法事,是曰中阴法事。略称曰中阴。生缘未...

《佛学大辞典》 / 212字 / 8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五大虚空藏

虚空藏菩萨之德分為五方者。五大虚空藏菩萨速疾大神验秘密式经曰:「东方福智虚空藏菩萨,坐白宝莲华,戴五佛宝冠,以种种瓔珞严饰身,右手施无畏,左手持宝莲华,华上有羯磨杵,形色黄。南方能满虚空藏菩萨,坐赤莲华,顶有五佛宝冠。庄严如前,形色赤色,右手持宝剑,左执青莲...

《佛学大辞典》 / 525字 / 8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唯识

梵语摩怛刺多Mātratā,此译曰唯。梵语毘若底Vijña ti,此译為识。梵语倒置之為识唯,通常為Vijñānamatravāda。唯者简别之义。简别识外无法,谓之唯。识者了别之义。了别之心略為叁种,广有八种,谓之识。然则唯识者為叁识或八识之复名数,非唯一识之义也。华严经就集起之义而云唯...

《佛学大辞典》 / 741字 / 7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叁种菩提心

是乃密教真言行者之菩提心也,密教立五佛有各别之主德,以东方阿閦如来之大圆镜智立发菩提心之德,故行者初发之菩提心,為毕竟厌求之心,此虽属第六意识,而其菩提心之性德,则為大圆镜智,故以自身之第八识為发心之体,受叁昧耶戒者,亦向东方以阿閦如来為本尊。盖叁昧耶戒,以此...

《佛学大辞典》 / 630字 / 7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