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觉之体相有四种之义。镜亦有四义,故取之為喻。一如实空镜。真如之体,本来空寂,离一切妄相,犹如空镜离一切外物之体,谓之如实空镜。即空真如是也。二因薰习镜。真如之觉体具无量之性德,為净法之因,犹如镜体能现万象,此净法之因能由内薰眾生之妄心,故名因薰习镜,即不空真...
《佛学大辞典》 / 244字 / 4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谓菩萨修殊胜行,离诸障碍,称佛所行,得见十佛,了了分明,如是见者,乃名真见。故云十种见佛也。 一、安住世间,成正觉,佛无着见,谓如来乘如实道,示成正觉,安住世间,而不着涅槃,不着生死。菩萨称佛无着而见,是名安住世间,成正觉,佛无着见。(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三藏法数》 / 550字 / 4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唐道绰所判。一、圣道门,此土由凡至圣修道之教门也。除净土叁经,其餘之诸经是。二、净土门,往生弥陀净土而证圣果之教门也。叁部经之所说是。安乐集上曰:「一谓圣道,二谓往生净土。」选择集本曰:「道绰禪师,立圣道净土二门,而捨圣道正归净土。」教行信证六本曰:「凡就一代...
《佛学大辞典》 / 2032字 / 4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一、本觉,谓一切众生自性清净心源,离于妄念,即寂而照,等虚空界,无所不遍,法界一相,即是如来平等法身,故名本觉。 二、相似觉,谓圆教十信位中,由始觉之功,见、思粗惑既已断竟,尚余无明细惑未破,所觉之理,非真本觉,唯得名为相似,故名相似觉。(十信者,信心、念心...
《三藏法数》 / 402字 / 4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一、业识,业识者,即根本无明之惑也。谓本觉心源,初无动相,以不觉故,动为业识。论云:以依不觉故心动,说名为业。是也。 二、转识,转识者,亦名见相,谓依前业识初动之相,转成能见,即此能见初动之相,是名转识。论云:以依动故能见,不动则无见。是也。 叁、现识,谓有...
《三藏法数》 / 246字 / 4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一理具之即身成佛。一切眾生之身心,本来為两部之体,身為五大,是胎藏界本有之理体也,心為识大,是金刚界本有之智德也,身心即為两部,故凡夫肉身之外,更无本觉之体性,肉身之当相為大日法身,是曰理具之成佛。二加持之即身成佛。眾生本觉之功德,与如来叁密之加持力相应而成办...
《佛学大辞典》 / 244字 / 3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谓天竺勒那叁藏,睹此方俗,不习礼佛之仪,遂传此七种之法。虽通云礼佛,而有是非浅深不同,盖欲令人知我慢、求名二种之非,而归于身心礼等五种之正,从浅至深,修行获益,故有七种礼佛之名也。(勒那,梵语具云勒那摩提,华言宝意,中印度人也。) 一、我慢礼,谓人礼佛,身虽...
《三藏法数》 / 624字 / 3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尔时,无住菩萨闻佛所说一味真实不可思议,从远近来,亲如来座,专念谛听,入清白处,身心不动。 尔时,佛告无住菩萨言:“汝从何来?今至何所?” 无住菩萨言:“尊者!我从无本来,今至无本所。” 佛言:“汝本不从来,今本不至所。汝得本利不可思议,是大菩萨摩诃萨。”即放...
《金刚三昧经》 / 北凉失译人名 / 1582字 / 3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7月22日一切有情皆有本觉,有真心。自无始已来,常住清净,昭昭不昧,了了常知,约於体而谓為一心。约於因而谓為如来藏。约於果而谓為圆觉。圆觉者,圆满之灵觉也。圆觉经曰:「善男子!无上法王有大陀罗尼门,名為圆觉。流出一切清净,真如,菩提,涅槃及波罗蜜,教授菩萨。」又曰:「善...
《佛学大辞典》 / 192字 / 3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顿速驀直超入於本觉地也。即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之意,谓不屈着於他之教相言句,不依赖於念佛修懺,直彻见自己是何物,到入即心即佛非心非佛之真境也。永嘉证道歌有曰:争似无為实相门。一超直入如来地。与所谓单刀直入同义。
《佛学大辞典》 / 95字 / 3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一、本觉,谓一切众生,自性清净,心体本来觉了,离诸妄念,故名本觉。 二、始觉,谓本觉之体,忽起妄念,而成不觉,今始觉了一切诸法即是真如,平等不二,故名始觉。 叁、究竟觉,究竟即决定终穷之义也。谓能觉了染心之源,究竟终穷,同于本觉,故名究竟觉。
《三藏法数》 / 115字 / 3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一、法身如虚空遍,谓法性之身,本体周遍如太虚空,无有障碍,诸佛众生,平等具足,故名法身如虚空遍。 二、智身如日光遍,智身即自报之身也,谓究竟始觉之智,能遍破无明之暗,显发本有真身,譬如日光,无幽不烛,故名智身如日光遍。 叁、色身如日影遍,色身即应身也,谓究竟...
《三藏法数》 / 169字 / 3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法性与无明,如冰与水,无明之冰即诸性之水也。但非谓吾人之心性,本来為冰,法性之水,后為无明之冰,仅谓无始无明之体即為本觉之法性而已。玄义五曰:「若有无明烦恼性相,即是智慧观照性相。(中略)如冰是水,如水是冰。」止观辅行六曰:「為迷冰者指水為冰,為迷水者指冰為水...
《佛学大辞典》 / 175字 / 3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论云:依一心法有二种门,皆各总摄一切诸法。盖真如门是染净通相,通相之外,无别染净,故得总摄一切诸法。生灭门是染净别相,别相之中,无所不该,故亦总摄一切诸法,此二门所以分也。 一、心真如门,谓心性不生不灭,非染非净,毕竟平等,无有变异,惟是一心,故名心真如门。...
《三藏法数》 / 236字 / 3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一、理障,谓本觉心源,湛然清净,由无明妄染,碍正知见,不达真如之理,是名理障。 二、事障,谓众生由无明障覆,生死相续,无由脱离,是名事障。
《三藏法数》 / 66字 / 2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眾生之心体,自性清净,离一切之妄相,照照灵灵,有觉知之德。是非修成而然,乃本有自尔之性德,故曰本觉。即如来之法身也。然此本心体,无始以来,覆於无明烦恼,隐藏至於今日,一旦依修治之功,始显其性德,是曰始觉,然觉而观之,则始觉非别,原為本觉之体,故始觉本觉,咸同一...
《佛学大辞典》 / 197字 / 2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一、本觉,眾生之心体,本来离妄念而灵明虚廓,等於虚空界,无处不徧,即是如来之平等法身也。此名本觉。二、始觉,眾生本觉之心源由无明之熏动而為觉不觉,在於多劫迷者,本觉熏於内,修治资於外,渐渐觉悟,名為始觉,始觉之究竟,即成佛也。起信论曰:「所言觉义者,谓心体离念...
《佛学大辞典》 / 333字 / 2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又曰体具,理具。谓本觉之性,具菩萨界以下九界之恶法及佛界之善法,总具十界叁千之善恶诸法也。天台始发之,荆溪,四明,盛详述之。他宗虽言性具善,然不言性具恶,台家独谈性具恶也。因之天台分之為别圆二教,以他宗之极说未尽性具,总谓之别教。观音玄义记二曰:「九界望佛皆名...
《佛学大辞典》 / 691字 / 2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凡夫阿赖耶识之不觉义,分為十重言也。禪源诸詮四曰:「此识(阿赖耶识)在凡,常有觉与不觉二义。觉是叁乘圣贤之本。今且示凡夫本末,总有十重(今每重以梦喻一一合之):谓一切眾生虽皆有本觉真心(此第一重。如一富贵人,端正多智,自在宅中住);未遇善友开示,法尔本来不觉(...
《佛学大辞典》 / 416字 / 2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起信论四觉之一。谓菩萨大行圆满究竟至极之觉,即成佛之位也。起信论曰:「如菩萨地尽,满足方便,一念相应,觉心初起。心无初相,以远离微细念故,得见心性。心即常住,名究竟觉。」叁藏法数九曰:「究竟即决定终极之义也。谓能觉了染心之源,究竟终穷,同於本觉故名究竟觉。」
《佛学大辞典》 / 114字 / 2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梵语般若,华言智慧。此叁般若体是圆常大觉也。即此一觉,有叁种德,故名叁般若。 一、实相般若,谓本觉之体,非寂非照,离虚妄相,名为实相,即一切种智也。(非寂非照者,寂谓寂静,照谓照明,寂照皆言非者,用遮二边,以显中道实相之德也。一切种智者,谓知一切诸佛之道,知...
《三藏法数》 / 302字 / 2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oṁ,胎藏界之陀罗尼,冠曩莫之语,金刚界之陀罗尼冠唵之语。秘藏记末曰:「唵字有五种义:一归命。二供养。叁惊觉。四摄伏。五叁身。」一归命者,归依於佛,献无二之命之义也。所归之佛体有自佛他佛之二,自佛者,自心之本觉佛,即在缠如来也,莲华叁昧经所谓「归命本觉心法身,(...
《佛学大辞典》 / 500字 / 2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有五种(一)金光明经所说。一理法身,本觉之理性,诸佛眾生所具,同一如如之理也。但在眾生,為无明隐没,在诸佛為始觉之智显现者,名之為理法身。二智法身,始觉究竟如如之智也。始觉之智究满,与本觉之理契合者,名之曰智法身。金光明经曰:「唯有如如如如智,是名法身。」(如...
《佛学大辞典》 / 507字 / 2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吾人之心性即法身,為在缠如来,故曰心法身。莲华叁昧经曰:「归命本觉心法身,常住妙法心莲台。」是归命於在缠如来也。
《佛学大辞典》 / 51字 / 2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此言观音菩萨极证圆通,十方普应,上同诸佛,下合群生,妙用超越,故云殊胜。 一、上合诸佛本觉妙心,本觉妙心,即诸佛本然觉了妙明真心也。谓菩萨极证寂灭,十方圆明,体同诸佛。故能起同体大慈,与众生乐。显应十方,现身说法,圣凡等度,有愿必从,是为殊胜。 二、下合众生...
《三藏法数》 / 178字 / 2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一实相普贤,本地之理体也。二究竟普贤,以智究竟法身之理,即是本觉也。叁贤现普贤,显教法华经所说由东方宝威德王佛国来至之普贤,又密教大日如来之补处菩萨是也。如显教以弥勒為释迦之补处,密教以普贤定為大日之补处此叁种之,义通於文殊观音等诸菩萨,而独就普贤明之者,因是...
《佛学大辞典》 / 125字 / 1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一随染本觉,依真如内熏之力与如来教法外缘之力,而如实修行。方便满足,故破妄心而显现法身,使始觉之智淳净,与本觉一致,又依始觉究竟与本觉一致,而无量功德之相常无断绝,随眾相之根,自然相应,现种种為利益,此二者,前曰本觉之智净相,后曰本觉之不思议业相,此二相若离染...
《佛学大辞典》 / 190字 / 1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