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0 条搜索结果

富那奇

饿名。佛在王舍城竹林精舍,时尊者目连见一饿,身如燋柱,腹如大山,咽如细针,呻吟大唤,驰走四方,求索尿屎以為饮食。目连诣佛所问之,佛曰:此贤劫中舍卫城有长者,压甘蔗汁而致大富,时有辟支佛患渴病,诣长者家乞甘蔗汁,长者心生欢喜,告其妇富那奇曰:我有急缘欲出,汝...

《佛学大辞典》 / 319字 / 8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外魔

魔之自外来者。属於四魔中之天魔,天台分之為叁种:一[怡-台+追]惕、二时媚,叁魔罗。见止观八下。

《佛学大辞典》 / 46字 / 8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冥界

又云冥道。总称地狱饿畜生之叁道。别名地狱道。琰魔王所住之世界。是俗语也。

《佛学大辞典》 / 33字 / 8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十法界

法界者,诸佛众生之本体也。然四圣六凡,感报界分不同,故有十法界焉。(四圣者,佛、菩萨、缘觉、声闻也。六凡者,天、人、阿修罗、饿、畜生、地狱也。) 一、佛法界,佛,梵语具云佛陀,华言觉。觉具叁义:一者自觉,谓悟性真常,了惑虚妄;二者觉他,谓运无缘慈,度有情众...

《三藏法数》 / 1127字 / 8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二十五护戒神

护戒神者,谓五戒之中,各有五神,为作卫护也。灌顶经云:若持五戒者,有二十五善神卫护其身,在人左右,守于宫宅门户之上,使万事吉祥也。 一、护不戒五神,一、荼刍毗愈陀尼,护持戒人身,辟除邪;二、输多利输陀尼,护持戒人六情,悉令完具;叁、毗楼遮那世波,护持戒人...

《三藏法数》 / 590字 / 8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善财五十叁参

经云:善财童子,初入胎时,于其宅内,自然而出七宝楼阁;其楼阁下,有七伏藏。地自开裂,生七宝牙。童子处胎十月,然后诞生。形体支分端正具足,一切众宝自然出现,一切库藏悉皆充满。以此事故,父母亲属及善相师,共呼此儿,名曰善财。后因文殊师利菩萨,至福城东,住庄严幢娑...

《三藏法数》 / 5609字 / 8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木槵子

又云无患子。木树能辟邪,故名无患。其实可以為念珠,谓之木槵子。梵名阿梨瑟迦紫Ariṣṭa,千手合药经曰:「若有行人欲降诸大力神者,取阿梨瑟迦紫,咒叁七徧,火中烧。」註曰:「阿梨瑟迦紫者,木槵子是也。」崔豹古今註曰:「一名无患,昔有神巫名宝眊,能符劾百。得,以...

《佛学大辞典》 / 138字 / 8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顺流十心

顺即随顺,流即流转。谓诸众生因此十心,则随顺烦恼,流转生死故也。 一、无明昏闇,谓诸众生,从无始来,闇识昏迷,无所明了;烦恼所醉,于一切法,妄计人我,起诸爱见,想计颠倒,起贪嗔痴,广造诸业,是以流转生死也。 二、外加恶友,谓诸众生,内具烦恼,外值恶友,扇动邪...

《三藏法数》 / 467字 / 8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四十八愿

谓阿弥陀佛,最初因中,名法藏比丘。彼时于世自在王佛前,白佛言:我发无上菩提之心,愿作佛时,身相光明,刹土殊胜,宁可得否?彼佛知其智识高明,心愿广大,乃以二千一百万佛刹善恶粗妙之相,随其心愿,悉令显现。法藏即一其心,遂得天眼,莫不彻见。复白佛言:我已摄取如上佛...

《三藏法数》 / 2629字 / 8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梵名提婆Deva,又名素罗Sura,光明之义,自然之义,清净之义,自在之义,最胜之义。受人间以上胜妙果报之所,其一分在须弥山中,其一分远在苍空,总名之為天趣。六趣之一也。又不拘其住处指一切之神,名為天,如子母神谓之母天。又一切好妙之物名為天,如人中之好华谓之天华...

《佛学大辞典》 / 315字 / 8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刀途

叁途之一。畜生道之异名。畜生為人驱逼屠残害,故曰刀途。止观一曰:「若其心念念欲得名闻,四远八方称扬钦咏,因无实德,虚比贤圣,起下品十恶如摩犍提者,此发心行刀途道。」同辅行曰:「从被驱逼為名,故名刀途。」

《佛学大辞典》 / 92字 / 7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散支

又曰散脂。具名散脂迦,散脂修摩。新称僧慎尔耶,半只迦,半支迦。译作密神Pañcika,或谓是欢喜母即子母神之子,或谓是子母神之夫,北方毘沙门天王八大将之一、其所管有二十八部眾,巡行世间,赏罚善恶。金光明经叁曰:「散支神品。」最胜王经八曰:「僧慎尔耶药叉大将品。...

《佛学大辞典》 / 376字 / 7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地藏六使者

地藏菩萨念诵仪轨说地藏尊之六使者:一焰摩使者,化地狱。二持宝童子,化饿。叁大力使者,化畜生。四大慈天女,化修罗。五宝藏天女,化人。六摄天使者,化天。此念诵仪轨虽云為不空译,然与延命地藏经,莲华叁昧经等,皆為疑似之本也。

《佛学大辞典》 / 95字 / 7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五趣生死轮

寺院门颊所画轮迴五趣之生死状也。有部毘奈耶叁十四曰:「佛在王舍城羯兰鐸迦池竹园中。(中略)当尔之时四眾云集,来听法要,人眾喧嚣,世尊知而故问具寿阿难陀曰:何故大目乾连处四眾云集?时阿难陀白佛言:世尊!具寿大目乾连游行五趣见诸苦恼,於四眾中具说其事,由此诸人為听...

《佛学大辞典》 / 706字 / 7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少财

饿少得食物者。见[饿]条。

《佛学大辞典》 / 14字 / 7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叩髑髏知生处

五分律二十曰:「耆域能别音声本末之相,佛将至塚间,示五人髑髏。耆域徧叩白佛言:第一叩者生地狱,第二叩者生饿,第叁叩者生畜生,第四叩者生人道,第五叩者生天上。佛言善哉皆如汝所说,復示一髑髏,耆域叁叩不知所之。白佛言:我不知此人所生之处。佛言:汝应不知。何以故?...

《佛学大辞典》 / 431字 / 7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长寿王

佛往昔為长寿王,广行布施,邻国之贪王来伐之,誓不与战,与长生太子共逃出。后愍贫人来乞王身,随之见贪王。王即之。被时,遗命长生太子,慎勿报怨,太子奉遗命,乃止报。见佛说长寿王经,中阿含十七,长寿王本起经。

《佛学大辞典》 / 88字 / 7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俾礼多

Preta饿之梵名。见[薜荔多]条。

《佛学大辞典》 / 18字 / 7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七逆

梵网经所说,一出佛身血,二父,叁母,四和尚,五阿闍梨,六破羯磨转法轮僧,七圣人。见梵网经下。辅行二曰:「言五逆者:谓父、母、阿罗汉、破僧、出血。(中略)若大乘中加和尚,阿闍梨,以為七逆。」

《佛学大辞典》 / 88字 / 7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布怛那

Pūtana,又作富多那,富单那,布单那,富陀那。译為臭饿。饿中之最胜者。玄应音义二十一曰:「布怛那旧云富单那,或作富多那,此义云臭,是饿中胜者也。」慧琳音义十二曰:「布单那或富陀那,皆不正音也。此云臭秽,虽身形臭秽,是饿中福之最胜者。」

《佛学大辞典》 / 108字 / 7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罗剎

Rākṣasa,又具曰罗剎娑,罗叉婆。女曰罗叉私(Rākṣasi)。恶之总名也。译為暴恶可畏等。按罗剎本為印度古民族之名称。至雅利安人。遂成為畏恶之名词。又谓罗剎男。黑身朱发录眼。罗剎女。為绝美之妇人。玄应音义二十四曰:「剎娑,或言阿落剎娑,是恶之通名也。又云罗叉娑,此...

《佛学大辞典》 / 282字 / 7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戒禁取见

如确取牛戒狗戒等非理之戒法,而思為生天之因,解脱之道。迷取非理戒禁之邪见也。此中亦含布施取苦行取等。以有迷取非理之布施或非理之苦行而思為清净之因或道者故也。但由印度之外道守邪戒者多,故谓之戒禁取。五见之一。俱舍论十九曰:「於非因道,谓因道见,一切总说,名戒禁取...

《佛学大辞典》 / 208字 / 7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势力

道中之有势力者。於诸為最胜。所受富乐类於人天。如罗剎夜叉等皆是。

《佛学大辞典》 / 31字 / 7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浮囊

渡海人所带免没溺之物也。名义集七曰:「五分云:自今听诸比丘畜浮囊,若羊皮若牛皮,传闻,西域渡海之人多作鸟翎毛袋,或齐巨牛脬,海船若失,吹气浮身。」慧琳音义叁曰:「浮囊者,气囊也。欲渡大海,凭此气囊轻浮之力也。」经中以譬戒律,护持菩萨之戒,犹如海人之於浮囊也。涅...

《佛学大辞典》 / 207字 / 7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多生

一人救多人也。生虽為罪恶之业,然一人,得生多数之人,则却為功德。瑜伽论第四十一曰:「如菩萨见劫盗贼為贪财故,或復欲害大德声闻独觉菩萨,或復欲造多无间业,我寧彼堕那落迦,终不令其受无间苦,如是思维,以怜愍心而断彼命,由是因缘,於菩萨戒,无所违犯,生多功德...

《佛学大辞典》 / 369字 / 6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大天

摩訶提婆Mahādeva,译曰大天,比丘名。出於佛灭后百年,於大眾部中出家,小乘部中初创异见,更称為大眾部。先是虽有上座大眾二部之名,但结集之场处不同,其宗义实為一昧,至此而上座大眾初生宗义上之区别也。时国王阿输迦党於大天,欲悉上座部之圣僧,故彼等去而往迦湿弥罗国云...

《佛学大辞典》 / 309字 / 6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怡-台+追]惕

或作堆惕,埠惕,埠场。以[怡-台+追]惕為正。坐禪时来作人障碍之名也。治禪病经下曰:「罗旬踰等一千长者子,始初出家,请尊者阿难摩訶迦叶舍利弗等為和上。摩訶迦叶教千比丘数息静处。魅所着,见一神,面如琵琶,四眼两口,举面放光,以手击攊两腋下及餘身分,口中...

《佛学大辞典》 / 318字 / 6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六群比丘

梵语比丘,华言乞士。谓此等比丘,于佛世时,聚集成众,作诸非威仪事,群出队入,故名六群比丘。 一、阐陀,又云阐那,即车匿。 二、迦留陀夷,车匿,又云阐释迦(无翻),是释种也。梵语迦留陀夷,华言粗黑,以其颜貌粗黑故也,是婆罗门种。此二人性多贪痴,不受人语,住迦尸...

《三藏法数》 / 513字 / 6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忒煞

又作忒[目煞],煞為之俗字。碧巖一曰:「忒煞老婆。」普灯十四曰:「汝忒[目煞]远在。」

《佛学大辞典》 / 41字 / 6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夺精

十王经所说叁之一。人将死时夺其精气之恶也。见[夺魂]条。

《佛学大辞典》 / 29字 / 6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庚申会

庚申之夜,以青面金刚之像為本尊,造猿形為神,设祭供彻夜,以满足眾愿,谓之守庚申。是本出於道家避叁尸之说,更无佛教之典据。但吾国佛者和之者甚多。僧史略下曰:「近闻周郑之地,邑社多结守庚申会。初集鸣铜鈸,唱佛歌讚。眾人念佛行道,或动丝竹,一夕不睡。以避叁彭奏上帝,...

《佛学大辞典》 / 208字 / 6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生饭

又曰出饭。律有出眾生食之语。於食前為眾生出少许食而施与之,持戒者之一法式也。略曰出饭,亦曰生饭。其起因,一為旷野也。涅槃经十六谓,佛尝游旷野,有一名旷野。食血肉,日一人,不受佛之教化。佛為大力之神。怖伏。佛还本身,使受不生戒。命以后从佛弟子受饭食。...

《佛学大辞典》 / 219字 / 6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大慧

Mahāmati,梵名摩訶摩底。菩萨名。於楞伽经会座為一会之上首,是对扬主也。佛地论一曰:「问答决择无穷尽,故名為大慧。」 又(人名)禪师名。宋杭州径山之佛日禪师,名宗杲,法嗣佛於果圜悟禪师,高宗绍兴十七年詔使住径山,以二十一年事窜梅州,二十八年詔使再住径山,孝宗隆兴...

《佛学大辞典》 / 248字 / 6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十六大阿罗汉

梵语阿罗汉,华言无学,谓其生死已尽,无法可学;又云无生,谓其断见、思惑尽,无复叁界受生;又云应供,谓其应受人天供养;又云贼,谓其能烦恼之贼。以其皆具叁明六通,无量功德,故称为大。此阿罗汉,承佛敕故,以神通力,延自寿量,住于世间,守护正法,至今犹未入灭。若...

《三藏法数》 / 852字 / 6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卑帝利

Pitṛ,又曰毕帝黎。饿之梵名。见[薜荔多]条。

《佛学大辞典》 / 22字 / 6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六法戒

七眾中,学法女宜受持之戒法也:一、染心相触,以染污心触於男子之身也。二、盗人四钱,盗他人之金钱四钱也。叁、断畜生命,畜生之命也。四、小妄语,自称我為圣者而贪供养,為大妄语,其餘不实之言為小妄语。五、非时食,过午而食也。六、饮酒也。行事钞下四之叁曰:「式叉摩那...

《佛学大辞典》 / 243字 / 6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传戒

僧寺召集四方新出家之僧人為之受戒。名曰传戒。释氏以盗婬妄酒為五戒。谓授以戒律,使知遵守也。

《佛学大辞典》 / 42字 / 6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荼吉尼

Ḍākini,又作荼枳尼、拏吉儞、吒枳尼。夜叉之一类,有自在之通力。六月前知人之死,取其人之心臟食之。使修其法者得通力云:是外道邪法之一种,四门神供之一神也。慧琳音义叁十五曰:「荼枳尼,梵语。则之总名,能魅人,与人通者也。」大日经疏四曰:「荼吉儞,世间小术。亦於...

《佛学大辞典》 / 604字 / 6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木患子

又云无患子。木树能辟邪,故名无患。其实可以為念珠,谓之木槵子。梵名阿梨瑟迦紫Ariṣṭa,千手合药经曰:「若有行人欲降诸大力神者,取阿梨瑟迦紫,咒叁七徧,火中烧。」註曰:「阿梨瑟迦紫者,木槵子是也。」崔豹古今註曰:「一名无患,昔有神巫名宝眊,能符劾百。得,以...

《佛学大辞典》 / 138字 / 6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叁十六

正法念经十六举叁十六种曰:「一,鑊身饿。二,针口饿。叁,食吐,四,食粪。五,无食。六,食气。七,食法。八,食水。九,希望。十,食睡。十一,食髮。十二,食血。十叁,食肉。十四,食香。十五,疾行。十六,伺便。十七,地下。十八,神通...

《佛学大辞典》 / 230字 / 6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沙门统

统辖天下僧徒之僧官名。僧史略中曰:「后魏皇始中赵郡沙门法果,戒行精至,开演法籍。太祖徵為沙门统,言多愜,供施甚厚。」又曰:「详究魏文帝,勅曇曜為沙门都统,乃自曜公始也。曜即帝礼為师,号昭玄沙门都统,译净土叁昧经并付法藏传等,是此师也。」师传出续高僧传一。

《佛学大辞典》 / 114字 / 6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五趣

又曰五恶趣,五道等。一地狱,二饿,叁畜生,四人,五天。文句十二曰:「从一至一,故名為趣。」无量寿经曰:「开示五趣,度未度者。」

《佛学大辞典》 / 54字 / 6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九净肉

九净肉者,律中但开不见、不闻、不疑叁种。楞严要解加自死、鸟残,为五种。而此经复加不为己等,是为九净肉也。然如来护生戒,而听比丘食此净肉者,盖因地多沙石,草菜不生之处,听以活命。此亦权巧方便耳。若大慈利物,皆所应断。故此经复制诸比丘悉不得食也。 一、不见,...

《三藏法数》 / 421字 / 6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九地

又名九有。以欲界為一地,色界及无色界各分為四地也。一欲界五趣地,二离生喜乐地,叁定生喜乐地,四离喜妙乐地,五捨念清净地,六空无边处地,七识无边处地,八无所有处地,九非想非非想处地。欲界五趣地者,或名五趣杂居地。即地狱,饿,畜生,人及天之五趣等為散地,并有欲故...

《佛学大辞典》 / 659字 / 6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七众

七众者,谓出家五众,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式叉摩那;在家二众,优婆塞、优婆夷也。 一、比丘,梵语比丘,华言乞土。谓上乞法以资慧命,下乞食以资以色身也。亦名苾刍,盖苾刍,雪山香草名,草有五义,以喻比丘五德。(五义五德者,一体性柔软义,喻比丘折伏身语粗犷之...

《三藏法数》 / 511字 / 6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毘舍闍

Piśācā,又作毘舍遮,辟舍柘,毕舍遮。持国天所领之名称。孔雀王咒经下曰:「毘舍闍,梁云颠。」玄应音义二十一曰:「毕舍遮,旧云毘舍闍,又作毘舍遮,名也。饿中胜者也,亦言颠狂也。」同二十四曰:「毕舍遮,旧经中名毘舍闍,亦言辟舍柘。」慧苑音义下曰:「毘舍闍王...

《佛学大辞典》 / 166字 / 6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五种忏悔

普贤观经云:若国王大臣欲忏悔者,当修行五事,即是名忏悔也。 一、不必礼拜,应常忆念第一义空,谓不必拘于礼诵之功,但当存心忆念正理,不谤叁宝,不于修梵行人作恶留难,是即忏悔也。 二、孝养父母,恭敬师长,梵网经云:孝名为戒,亦名制止。既能孝养父母,恭敬学法受戒之...

《三藏法数》 / 359字 / 6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搴帷

与[褰帷]条。

《佛学大辞典》 / 7字 / 6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多财

叁种饿之一。饿之多得食物者。见[饿]条附录。

《佛学大辞典》 / 23字 / 6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叁种神魔

魔能现诸形相,恼乱行人,障蔽禅定;若不预善分别,以祛除之,则使魔得其便,身心恐怖,有妨精进,而道业难成矣。 一、精媚,谓精神变化厌媚于人也。以十二时中子鼠、丑牛等兽为种种相,或作少男少女,老宿之形,及可畏等相,恼乱行人,各当其时而来。善须别识。若多卯时来者...

《三藏法数》 / 534字 / 6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二十种小乘外道涅槃

【一小乘外道论师】此外道师说诸受阴重如灯火灭种坏风止名为涅槃(阴即身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二外道方论师】此外道师说最初生诸方从诸方生世间人从人生天地天地灭没还入彼处名为涅槃(诸方即四方也)。 【叁外道风仙论师】此外道师说风能生长命物能命物风造万物能坏万物名...

《三藏法数》 / 1256字 / 6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健陀

又作乾陀、乾驮、健达。译曰赤色、黄色等,即袈裟之色也。百一羯磨九曰:「乾陀色。梵云袈裟野Kaṣāya,译為赤色。」章服仪曰:「木兰一染,此方有之。赤多黑少。若乾陀色。」寄归传一曰:「袈裟乃是蕃言,即是乾陀之色。」(Kanthā或Kanṭaka)。 又(物名)译曰香Gandha,大日经...

《佛学大辞典》 / 472字 / 6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七摩怛里

Matr,阎罗王有七姊妹,称為七母,梵曰摩怛里。大日经疏五曰:「七摩怛里,此译云七母,皆女也。」大日经义释七曰:「凡有七姊妹也:一名左问拏,二名娇吠哩,叁名吠瑟拏微,四名娇麼哩,五名印捺哩,六名劳捺哩,七名末罗呬弭。此七名皆是真言,今云莽怛哩毘药,则七母通名也。...

《佛学大辞典》 / 117字 / 6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鼻虫

经律异相叁十七引居士物故為妇鼻中虫经曰:「有清信士持戒精进,有一沙门為道友。时清信士得病将死,其妇在傍大悲之,清信士增爱恋,死而魂神在妇鼻中為虫。妇啼吠不能自止。沙门往见妇,虫自鼻涕坠地。妇惭愧欲以脚蹈之。沙门告曰:勿,是汝夫婿化作此虫。沙门為虫说曰:卿精进...

《佛学大辞典》 / 161字 / 6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四仙避死

见[]条。

《佛学大辞典》 / 7字 / 6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佛具九恼

如来已离一切障碍,成就无量诸胜功德,岂有如是种种业报之实。盖亦善巧方便,令诸众生,知造善恶业因,必有苦乐果报。故说此九种恼事也。 一、六年苦行,佛言:往昔波罗柰城边,有婆罗门子,名火鬘;复有瓦师之子,名护喜。二子少小心相敬念。护喜谓火鬘曰:共见迦叶如来。火鬘...

《三藏法数》 / 2142字 / 6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一念叁千

天台宗之观法,观一念之心而具叁千诸法也。一心叁观,北齐慧文禪师於中论发之。一念叁千,天台大师於法华经发之。叁千者,地狱,饿,畜生,阿罗修,人,天,声闻,缘觉,菩萨,佛之境界為界,据由圆融之妙理。此十界互具十界,则相乘而為百界,百界一一有性,相,体,力,作,因...

《佛学大辞典》 / 263字 / 6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饿

梵语,薜荔哆Preta,译曰饿。叁涂之一。法华经云:受地狱饿畜生之苦是也。又為六趣之一。饿趣常苦飢饿,由其所受果报不同,而有胜劣。有福德者,则為山林塚庙之神。下者居不净处,不得饮食,常受刀杖之苦。杂心论八曰:「从他希求故,说饿。」婆沙论百七十二曰:「有说飢...

《佛学大辞典》 / 276字 / 6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一万八千人

谓从劫初已来,恶王害亲父者,有一万八千人。此说出观无量寿经。

《佛学大辞典》 / 28字 / 6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

摩怛里

Mātṛ,译曰母。大日经疏五曰:「七摩怛哩,译云七母,皆女也。」

《佛学大辞典》 / 29字 / 6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