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盲人说乳色也。涅槃经十四曰:「如生盲人不识乳色,便问他言:乳色何似?他人答言:色白如贝。盲人復问:是乳色者如贝声耶?答言不也。復问贝色為何似耶?答言犹稻米末。盲人復问:乳色柔软如稻米末耶?稻米末者,復何所似?答言:犹如雨雪。盲人復言彼稻米末,冷如雪耶?雪復何...
《佛学大辞典》 / 206字 / 9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长方形之布帛,男女多掛於肩,用以拭手,或盛物。法华经譬喻品曰:「当以衣裓,若以几案,从舍出之。」阿弥陀经曰:「各以衣裓盛眾名华,供养他方十万亿佛。」义疏五曰:「衣裓者,衣衿也。」玄赞五曰:「裓者,孤得反,衣襟也。(中略)天仙之衣,应是彼类。」案悬於肩,则宜谓之...
《佛学大辞典》 / 223字 / 9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弥勒下生经,弥勒来时经,弥勒下生成佛经,弥勒大成佛经。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弥勒下生成佛经(此与上第叁雷同,疑有误,未敢擅改)之六部也。是等经典专说关於弥勒菩萨者。
《佛学大辞典》 / 75字 / 9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一因者,谓圣凡平等之理体也。盖此理体,诸佛众生皆性本具,初无增减。然诸佛悟之而成妙果,众生迷之而流转诸趣。若全此一因,而修圆顿之行,则能超出叁乘所修之因,而证一乘之果也。(叁乘者,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也。)
《三藏法数》 / 99字 / 9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Maitreya,新称弥帝隶,梅低梨,迷諦隶,梅怛丽,每怛哩,梅怛丽药,昧怛[口履]曳。菩萨之姓也。译曰慈氏。名阿逸多,译曰无能胜。或言阿逸多為姓,弥勒為名。生於南天竺婆罗门家。绍释迦如来之佛位,為补处之菩萨。光佛入灭,生於兜率天内院。彼经四千岁(即人中五十六亿七千万岁...
《佛学大辞典》 / 618字 / 9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部即部类。谓佛所说经,有大乘小乘不同,故分十二部及九部之别也。小乘诸经,于十二部中,无方广、授记、无问自说之叁部,故云九部。法华经云:我此九部法,随顺众生说。是也。别论虽尔,若通而言之,凡大小乘经,无不具有十二部也。(无方广部者,方广乃大乘常住之理,以小乘惟...
《三藏法数》 / 919字 / 9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有小乘大乘之二部,小乘之涅槃经,西晋白法祖译,佛般泥洹经二卷,东晋法显译,大般涅槃经叁卷,失译,般泥洹经叁卷,是為同本异译,说八相成道化身之释迦,於拘尸那城入涅槃前法之状者。是化身佛之实录也。其他中阿含中有涅槃经。说可得涅槃之观行。大乘之涅槃经,西晋竺法护译佛...
《佛学大辞典》 / 586字 / 8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 / 《迦叶赴佛般涅槃经》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有大苾刍众,持钵食时诣迦里梨道场,共坐思惟:“过去世时有何佛出现,族姓寿量其义云何?”如是思已,互相推问而不能知。 尔时,世尊知此苾刍思惟是事,即从座起,诣迦里梨道场,结跏趺坐。时诸苾刍,头面礼足住立一面,合掌恭...
《七佛经》 /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传教大师臣法天奉诏译 / 5784字 / 8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6月26日不二不异,名曰一如,即真如之理也。所谓真如界内绝生佛之假名,平等性中无自他之形相。故经云:魔界如,佛界如,一如无二如。是也。(魔,梵语具云魔罗,华言杀者,谓能夺人功德之财,杀人智慧之命也。佛,梵语具云佛陀,华言觉者。谓能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也。魔、佛皆言如者...
《三藏法数》 / 149字 / 8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一、端正好色,端正好色者,谓人以正信之心,严洁其身,听闻佛经。以是功德,报得色身端正,而无丑恶之相也。 二、力势强盛,力势强盛者,谓人以精进勇猛之力,听闻佛经。以是功德,报得福力威势,降伏一切,而不怯弱也。 叁、心悟通达,心悟通达者,谓人听闻佛经,解知义趣深...
《三藏法数》 / 365字 / 8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谓菩萨修慈悲行,视诸众生犹如一子。若见众生修习善业,胜进圣道,心则欢喜;若见众生造作恶业,流转生死,心则愁恼。譬如父母见子安隐,心则欢喜;见子遇患,心则苦恼。经云:视诸众生,同于一子。是也。
《三藏法数》 / 89字 / 8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Mañjuśrī,文殊师利之略,旧称文殊师利,满殊尸利,新称曼殊室利。新旧有六译:无量寿经、涅槃经曰妙德,无行经曰妙首,观察叁昧经,大净法门经曰普首,阿目佉经、普超经曰濡首,无量门微密经、金刚瓔珞经曰敬首(以上旧译);大日经曰妙吉祥、文殊或曼殊,是妙之义;师利或室利,...
《佛学大辞典》 / 518字 / 8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尔时舍利弗,踊跃欢喜,即起合掌瞻仰尊颜,而白佛言:“今从世尊闻此法音,心怀踊跃得未曾有。所以者何?我昔从佛闻如是法,见诸菩萨受记作佛,而我等不预斯事,甚自感伤,失于如来无量知见。世尊!我尝独处山林树下,若坐、若行每作是念:“我等同入法性,云何如来以小乘法而见济度...
《添品妙法莲华经》 / 隋天竺三藏阇那崛多共笈多译 / 8016字 / 8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7月30日一实相者,谓真实之理,无二无别,离诸虚妄之相也。印者,信也。如世之公文,得印可信。盖如来所说诸大乘经,皆以实相之理,印定其说。外道不能杂,天魔不能破。若有实相印,即是佛说。若无实相印,即是魔说。经云:世尊说实道,波旬无此事。是也。(梵语波旬,华言恶。释迦如来...
《三藏法数》 / 125字 / 8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昔者,遮罗国王嫡后无嗣,王甚悼焉,命曰:“尔归女宗,以求有嗣之术,还吾不尤也。”后泣辞退,誓命自捐,投陨山险,遂之林薮。天帝释感曰:“斯王元后,故世吾姊也,今以无嗣捐躯山险。”怆然愍之,忽尔降焉,以器盛果授之曰:“姊,尔吞斯果,必有圣嗣,将为世雄。若王有疑,以器示...
《六度集经》 / 1534字 / 8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6月27日佛教圣典之总名。或曰大藏经。省曰藏经。隋书开皇元年,京师及诸大都邑之处,并官写一切经,置於寺内。而又别写藏於秘阁。一切经之名,本乎此。此名原称佛所说之经律等,而今则併吾国印度日本等高僧之着作而称之。 佛教传播於世界各国之间,其圣典為各种之国语所翻译举其主要者,...
《佛学大辞典》 / 1341字 / 8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名即名字。谓理虽是一,假言施设,种种不同。如经中只一涅槃之名。如来随机演说,亦名无生,亦名无作,亦名无为,亦名解脱,亦名彼岸,亦名无退,亦名安处,亦名寂静,亦名无相,亦名无二,亦名一行,亦名清凉,亦名无诤,亦名吉祥,虽立多种之别,只是涅槃一名,是为一名。
《三藏法数》 / 113字 / 8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一性者,即正因,佛性也。谓一切众生,皆具此性,但背觉合尘,常为烦恼之所覆障。若顺性而修,则能超脱生死,悟入涅槃,与佛所证无二无别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烦恼者,昏烦之法恼乱心神也。)
《三藏法数》 / 86字 / 8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复次持诵者往于河岸。用白檀香作曼拏罗。献广大供养。时诵真言一阿庾多。至第七日复作广大供养。至夜半彼摩拏贺哩尼夜叉女。即来现身甚大苦恼。女言呼我何作。持诵者言汝为我婢女。即听允日给金钱一百。赡彼行人等八人丰足使尽复与。若不使尽不复与之。 复次持诵者往彼尼拘陀树...
《佛说金刚手菩萨降伏一切部多大教王经》 /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传教大师臣法天奉诏译 / 7395字 / 8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6月13日佛智之名。叁智之一。知了一切之法。此一切智对於一切种智,有总别二义。若依总义,则总名佛智,与[一切种智]同。若依别义,则一切种智為视差别界事相之智。一切智為视平等界空性之智也。先示总义,则法华经譬喻品曰:「勤修精进,求一切智、佛智、自然智、无师智。」同化城喻品曰...
《佛学大辞典》 / 465字 / 8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经云:毗耶离城有长者子,名曰宝积。与五百长者子,俱持七宝盖来供养佛。佛之威神,令诸宝盖合成一盖,遍覆大千世界。而此世界广长之相,悉于中现。五百盖者表五阴也,合成一盖者,表一心也。以显五阴之法,全是一心也。(梵语毗耶离,华言广博严净。五阴者,色阴、受阴、想阴、...
《三藏法数》 / 127字 / 8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宗者,要也。谓诸大乘经所说虽异,莫不同乎一理。如华严之谈法界,般若之谈佛母,法华之谈实相等,皆以一理为其宗要。钞云:一宗容具多经。是也。
《三藏法数》 / 68字 / 8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一行者,如来所行之行也。行以进趣为义。能行此行,则能趣向佛果。虽名一行,而具足五行。故经明五行之后,乃云:复有一行,是如来行。谓能于一心中行于五行,具足而无缺也。(五行者,圣行、梵行、天行、病行、婴儿行也。)
《三藏法数》 / 95字 / 8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叁卷,长阿含经第二至第四。因阿闍世王问伐邻国事,广為比丘说七法六法。乃至歷叙入涅槃分舍利之事。佛般泥洹经二卷,大般涅槃经叁卷,般泥洹经二卷,皆為同本异译。
《佛学大辞典》 / 69字 / 7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外论之名。译曰观察。闍提首那所造。广释二十五諦。饰宗记七末曰:「依涅槃经第叁十九,名闍提首那,彼造叁弥叉论,此云观察,广辨二十五諦。」涅槃经叁十九曰:「闍提首那,与佛论二十五諦遂屈伏,剃髮而為弟子。」梵Samiksa。
《佛学大辞典》 / 97字 / 7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一、无苦乐,无苦乐者,谓无世间之苦乐也。世间之乐,即是苦因。故经云:不断乐者,则名为苦;以断乐故,则无有苦。无苦无乐,乃名大乐。此即涅槃之大乐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二、大寂静乐,谓涅槃之性是大寂静,以其远离一切愦闹法故,以大寂静,名为大乐,此即涅槃之...
《三藏法数》 / 199字 / 7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尔时,佛告诸苾刍:“于过去劫有大国王,名满度摩,有一太子名毗婆尸,久处深宫思欲出游,告御车人瑜誐言:‘与我如法安置车马,今欲出外游观园林。’瑜誐闻已即往厩中,安置车马控太子前。乘之出外,见一病人。太子曰:‘云何此人颜貌羸瘦,气力劣弱?’瑜誐答言:‘此是病人。’太子曰...
《毗婆尸佛经》 /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传教大师臣法天奉诏译 / 3505字 / 7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6月28日见道以后之圣者,分七种。诸经所说少异。宝积经四十二曰:「云何圣财?谓信(信受正法)、戒(持法律)、闻(能闻正教)、惭(自分有惭)、愧(於人有愧)、捨(捨离一切而无染着)、慧(智慧照事理),如是等法,是谓七圣财。彼诸眾生不护此故,名极贫穷。」涅槃经十七曰:「有七...
《佛学大辞典》 / 289字 / 7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过去无数劫时,有独母卖麻油膏为业。时有比丘,日日于是母许,取麻油膏,为佛然灯,积有年数。佛后授比丘决:“汝后当作佛,诸天国王人民,悉往贺比丘。”比丘言:“我受恩。”独母闻比丘授决,便到佛所白言:“此比丘,然麻油膏者,我所有,愿佛复授我决。”佛言:“此比丘作佛时,汝当...
《生经》 / 西晋三藏竺法护译 / 2292字 / 7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6月25日尔时世尊。复告印捺啰部帝大王言。大王汝于往昔过去无量阿僧祇大劫之前。日清净光明如来法中。已曾为王号精进授。汝于是时与诸学众。于彼佛处已曾求学金刚大乘及诸法要。汝今于此娑诃世界我释迦牟尼佛所。又复求学如是金刚大乘。时印捺啰部帝闻此语已。即复合掌白世尊言。云何名为...
《最上大乘金刚大教宝王经》 /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传教大师臣法天奉诏译 / 4683字 / 7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6月13日梵语陀罗尼,华言总持。谓持善不失,持恶不生也;又翻遮持,谓遮空、有二边之恶,持中道之善也。 一、法陀罗尼,谓诸菩萨得念慧力,持所闻法,经无量时,永不忘失,是名法陀罗尼。 二、义陀罗尼,谓诸菩萨持所闻无量义趣,经无量时,永不忘失,是名义陀罗尼。 叁、咒陀罗尼,...
《三藏法数》 / 192字 / 7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众圣所由,名之为门。智论云:四十二字,是一切字之根本。因字有语,因语有名,因名有义。从此字门,则能入于无相之智。般若经云:一字皆入四十二字,四十二字亦入一字。故华严经中,善知众艺童子告善财言:我恒唱持此之字母,入般若波罗蜜门。所以众圣,皆由此而入于实相之慧也...
《三藏法数》 / 3053字 / 7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告诸比丘:“汝等修德奉行众善,必获景福。譬如农夫宿有良田,耕犁调熟,雨润和适,下种以时,应节而生。芸除草秽,又无灾害,何惧不获?昔我前世未为佛时,心弘普爱,愍济众生,犹若慈母育其赤子,如斯七年,仁功勋着。寿终,魂灵上为...
《六度集经》 / 479字 / 7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6月27日半日之斋也。斋法,一日一夜以今日之明相至翌日之明相為限。故过今日之正午,至明日之夜明,不可食一物,若至夜分為食事而破斋,曰半斋。自正午至暮持半日之斋。至夜分而破斋也。故就昼食曰半斋。就夜分曰破斋。半斋破斋同意也。经律异相四十四曰:「破斋犹得生天第九。昔有迦罗越...
《佛学大辞典》 / 632字 / 7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我即自在之义。谓如来有大神力,有大智慧,故能随机示现,自在巧妙。经中谓如来常乐我净之我,具此八义,故称我德。(常者,不迁不变也。乐者,无生死苦也。我者,即八自在也。净者,惑业净尽也。) 一、能示一身以为多身,一身多身者,于一身中现无量身也。经云:如来身数,犹...
《三藏法数》 / 707字 / 7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大乘经中选定五部者,天台大师也。一华严经,二大集经,叁大品般若经,四法华经,五涅槃经。法华玄义曰:「究竟大乘,无过华严大集大品法华涅槃。」
《佛学大辞典》 / 61字 / 7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梵语阿那含,华言不来,又云不还。谓不还来欲界受生,即第叁果也。以其根有利钝,行有勤怠,于证阿罗汉果有先后之不同,故分为五也。(梵语阿罗汉,华言无学,又云无生。) 一、中般涅槃,中即中阴,亦名中有,以人死之后,未得托生之识身也。梵语般涅槃,华言灭度。谓此阿那含...
《三藏法数》 / 429字 / 7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有婆罗门,通达叁部异典,求生於梵天,称為叁明婆罗门。佛為叁明婆罗门二弟子破叁明所说梵道之虚妄,说真实之梵道。摄於长阿含十六。巴Tevijjā。
《佛学大辞典》 / 64字 / 7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色声等六尘。以眼等六根為媒,劫掠功能法财。故以六贼為譬。涅槃经二十叁曰:「六大贼者,即外六尘,菩萨摩訶萨观此六尘如六大贼,何以故?能劫一切诸善法故。(中略)六大贼者,夜则欢乐。六尘恶贼,亦復如是。处无明闇,则得欢乐。」最胜王经五曰:「当知此身如空聚,六贼依止不...
《佛学大辞典》 / 209字 / 7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在摩揭陀国波吒釐子城。阿育王所建。杂阿含经二十五阿育王施半阿摩勒果因缘经曰:「鸡雀寺。」阿育王传叁曰:「鸡头末寺。」阿育王经五曰:「鸡寺。」西域记八曰:「鸡园。」皆同一处也。见[鸡园]条。
《佛学大辞典》 / 87字 / 7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大摩尼金刚宝山峰中。与大菩萨众俱。尔时世尊告金刚摩尼菩萨言。佛子若有菩萨求大菩提。为欲救度一切有情。已受菩萨律仪戒。学已曾发起大菩提心。有大悲愍。常欲奉事一切如来。欲广积集诸大菩萨福德资粮。欲证佛智。欲以无碍等持总持诸解脱门神通游戏。欲令虚空...
《佛说回向轮经》 / 1541字 / 7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4月03日谓阿弥陀佛,最初因中,名法藏比丘。彼时于世自在王佛前,白佛言:我发无上菩提之心,愿作佛时,身相光明,刹土殊胜,宁可得否?彼佛知其智识高明,心愿广大,乃以二千一百万佛刹善恶粗妙之相,随其心愿,悉令显现。法藏即一其心,遂得天眼,莫不彻见。复白佛言:我已摄取如上佛...
《三藏法数》 / 2629字 / 7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杂阿含经四十八曰:「金婆罗鬼神。」金光明经叁曰:「金毘罗。」大宝积经叁十六曰:「金毘罗天。」又曰:「金毘罗童子世罗。」(世罗,名也)宋译药师经明十二神将中有「金毘罗大将。」唐译药师经曰:「宫毘罗大将。」千手陀罗尼经曰:「金毘罗陀。」阿育王经六,以為北方毘沙门天...
《佛学大辞典》 / 311字 / 7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一处者,谓心专注一境而无他适也。修行之人,若能摄心敛念,不涉余缘,则所修行业,决可成办。经云:制之一处无事不办。是也。
《三藏法数》 / 59字 / 7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一、常身,如来常住解脱之身。众德悉备,万行俱圆;先百千万亿劫而不见其生,后百千万亿劫而不见其灭;是名常身也。 二、无常身,如来方便为欲度脱一切众生,示现生死之身,出家修道成佛说法入于涅槃,是名无常身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三藏法数》 / 107字 / 7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如是我闻。一时世尊在补陀落迦山圣观自在菩萨宫中。彼有无数大娑罗树。多摩罗树瞻波迦树。阿输迦树阿提目多迦树。如是等种种宝树而为严饰。与大苾刍众一百八十万。菩萨九十俱胝那庾多百千。复有自在大自在等诸梵天子。及无数百千净光天子。如是等众恭敬围绕听受说法。 尔时圣观...
《佛说圣观自在菩萨不空王秘密心陀罗尼经》 /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传法大师赐紫臣施护等奉诏译 / 5643字 / 7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4月08日梵语刹那,华言一念。经云:一念中有九十刹那,一刹那中有九百生灭。俱舍论云:时之极少者名刹那。是也。(念有大小,一念者大念也,一刹那者小念也。)
《三藏法数》 / 73字 / 7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宗镜录九曰:「纂灵记云:京兆人,姓王失其名。原无戒行,曾未修善因,患病致死。為二人引至地狱,於地狱门前见一僧,云是地藏菩萨,乃使诵偈云:若人欲了知,叁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华严经夜摩天宫品,觉林菩萨之偈)。菩萨授经已,谓之曰:诵得此偈,能破地狱之苦...
《佛学大辞典》 / 330字 / 7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摩訶止观一部之正说,广立十科,谓為十广。其第一大意中,更有五种分科,谓為五略。摩訶止观第一上所谓「今当开章為十:一大意,二释名,叁体相,四摄法,五偏圆,六方便,七正观,八果报,九起教,十旨归。」又所谓「初释大意,囊括始终,冠戴初后,意缓难见,今撮為五,谓发大心...
《佛学大辞典》 / 466字 / 6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昔者菩萨身为雀王,慈心济众有尚慈母,悲彼艰苦情等亲离,睹众禀道喜若己宁,爱育众生犹护身疮。有虎食兽,骨柱其齿,病困将终。雀睹其然,心为悲楚曰:“诸佛以食为祸,其果然矣。”入口啄骨,日日若兹。雀口生疮,身为瘦疵,骨出虎稣。雀飞登树,说佛经曰:“杀为凶虐,其恶莫大;...
《六度集经》 / 235字 / 6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6月27日或以譬弥陀之名号。或以表文殊之智。叁千佛名经上曰:「罪绳繫心,经九百劫,难解难脱,唯在佛名猛利剑耳,必可断罪业绳。」善导之般舟讚曰:「门门不同八万四,為灭无明果业因。利剑即是弥陀号,一声称念罪皆除。」心经秘键曰:「文殊利剑绝诸戏。」
《佛学大辞典》 / 105字 / 6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杂譬喻经曰:「昔有一蛇,头尾自諍,头语尾曰:我应大。尾语头曰:我应大。头曰:我有耳能听,有目能视,有口能食,行时在前,故应大。汝无此术。尾曰:我使汝去,故得去,若我不去,则汝不得去。以身绕木叁匝,叁日不已,求食不得,饥饿垂死。头语尾曰:汝放我,听汝為大。尾闻其...
《佛学大辞典》 / 153字 / 6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羊车鹿车牛车也。如此次第乃以譬声闻乘,缘觉乘,大乘者。法华经譬喻品所说。见[火宅]条。传灯录曰:「法达问:经说叁车,大牛车与白牛车,如何区别?祖曰:汝自迷背,不知坐却白牛车,更於门外觅叁车。」 又法华宗之慈恩常从叁车。故称為叁车和尚。宋高僧传四窥基传曰:「奘师始...
《佛学大辞典》 / 307字 / 6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转轮王於轮宝之外,具六种之宝,合有七宝,又具足千子。长阿含六卷转论圣王修行经曰:「一金轮宝,二白象宝,叁紺马宝,四神珠宝,五玉女宝,六居士宝,七主兵宝。千子具足,勇健雄猛。」涅槃经十二曰:「即於东方金轮宝,其轮千辐,轂輞具足。(中略)復有象宝,状白端严如白莲华...
《佛学大辞典》 / 327字 / 6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又云强伽、弶伽、恒伽、恒架Gaṅgā,译日天堂来,以其原从高处神堂而来也。印度东北之大河名。為印度叁大河之一、发源於雪山之南部,合大小无数之支流而东南奔流五百里,与蒲拉买普篤罗河共流入印度洋,其流域一带之地,即所谓恒河之平原,四境开阔,交通八达,且地味极為丰饶,故...
《佛学大辞典》 / 472字 / 6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具名大方等大集经。大方等為大乘经之通名。佛在欲色二界中间广集十方之佛菩萨,说大乘之法,谓之大集经。前后诸师,各译一部分,无全本。高丽藏本收诸师译本為一部,有六十卷。其中前二十六卷及叁十一卷至叁十叁卷之日密分叁卷,北凉曇无讖译,為诸译中之大本。他藏本称之為大方等...
《佛学大辞典》 / 414字 / 6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疑耀二曰:「世但知佛书,自汉明帝时,始入中国。不知秦之先,中国已有其书。隋经藉志曰:其书久矣流布,遭秦火之世,所以湮灭。又刘向列仙传曰:得仙者百四十六人,其七十二人,已在佛经。又汉哀帝元寿元年,博士弟子景卢,受大月氏王口传浮屠经。此皆白马未入中国之前也。况明帝...
《佛学大辞典》 / 654字 / 6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圣勇菩萨等造 求彼真实无修可得,最上颠倒成就灾祸,善因无有憍慢情深,无我远离。是处伽蓝寂静无缚,布施虽多全无诤讼,有情所居广大清净,声闻动转大乘安固,彼天如空智慧最胜,秘密甚深因行无倒,了知边际力用无尽,虚空无性随顺容物,贪爱颠倒自性迁移,彼彼复增听闻诚实。...
《菩萨本生鬘论》 / 宋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同译经梵才大师绍德慧询等奉诏译 / 5105字 / 6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5月07日法华七喻之一。法华经譬喻品曰:「有大长者,其年衰迈,财富无量,多有田宅及诸僮僕。其家广大,唯有一门。(中略)忽然火起,焚烧舍宅。长者诸子若十二十,或至叁十,在此宅中。(中略)於火宅内乐着嬉戏,不觉不知,不惊不怖。火来逼身,苦痛切己,心不厌患,无求出意。(中略)...
《佛学大辞典》 / 527字 / 6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闻如是: 一时众祐在无夷国,坐于树下,颜华韑韑,有逾紫金,欣然而笑,口光五色。当时见者靡不踊豫,咸共叹曰:“真所谓天中天者也。” 阿难整服稽首而曰:“众祐之笑,必欲济度众生之冥也。” 众祐曰:“善哉!实如尔云,吾不虚笑,即兴法也。尔欲知笑意不乎?” 阿难对曰...
《六度集经》 / 1362字 / 6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6月27日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王舍城法野菩提道场,坐金刚摩尼宝师子之座,有菩萨摩诃萨众周匝围绕,复有十佛刹百千俱胝那由他众听佛说法。 尔时,会中有一菩萨摩诃萨,名不思议光王,即从座起,瞻视大会诸菩萨已而白众言:“汝诸佛子,今当谛听!此娑婆世界满一大劫,较量时分,是彼...
《佛说较量一切佛刹功德经》 /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明教大师臣法贤奉诏译 / 618字 / 6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9月11日一、内空,谓内之眼耳鼻舌身意六根,皆无自性,故名内空。 二、外空,谓外之色声香味触法六尘,皆无自相,故名外空。 叁、内外空,谓六根、六尘、六识,都无自性,故名内外空。(六识者,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也。) 四、空空,谓一切法皆空,此空亦空,故名空...
《三藏法数》 / 715字 / 6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唐终南山释道宣述 妙法莲华经者,统诸佛降灵之本致也。蕴结大夏,出彼千龄。东传震旦,三百余载。西晋惠帝永康年中,长安青门炖煌菩萨竺法护者,初翻此经,名正法华。东晋安帝隆安年中,后秦弘始,龟兹沙门鸠摩罗什次翻此经,名妙法莲华。隋氏仁寿,大兴善寺北天竺沙门阇那笈多...
《妙法莲华经》 / 417字 / 6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6月26日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众比丘以食时持应器入城求食,而日未中,心俱念言:“入城甚早,我曹宁可俱到异学梵志讲堂坐须臾乎!”佥然曰:“可。”即俱之彼,与诸梵志更相劳来,便就座坐。是时梵志自共争经,生结不解,转相谤怨:“我知是法,汝知何法?我所知合于道,...
《六度集经》 / 994字 / 6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6月27日璎珞庄严者,谓菩萨以戒等四法庄严法身,如世璎珞庄严于身也。 一、戒璎珞庄严,谓菩萨严持禁戒,于诸众生无有恶害之心;若无恶害之心,一切众生常所乐见,身口意业悉令清净,是名戒璎珞庄严。 二、叁昧璎珞庄严,谓菩萨于诸众生,运大慈心,质直柔软,乃至远离贪嗔痴行,修习...
《三藏法数》 / 263字 / 6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佛告寂慧菩萨言:如来非于唇齿舌喉及其面门,出诸音声。当知如来音声,从虚空出,具有六十四种殊妙之相。 一、流泽声,谓如来音声,流演润泽也。 二、柔软声,谓如来音声,温柔和软也。 叁、悦意声,谓如来音声,欢悦一切众生意也。 四、可乐声,谓如来音声,巧妙而可爱乐也...
《三藏法数》 / 1919字 / 6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具名,佛说大乘不思议境界经,叁卷,赵宋施护译。佛住法界光明菩萨宫,入普徧光明叁摩地,而放大光明,殑伽沙之菩萨云集,妙吉祥菩萨入无垢普光叁摩地,现大神变而来,普华幢天子问修何法,而得如是神通,佛以四种之四法答之,又说妙吉祥最初发心转女成男之因缘。
《佛学大辞典》 / 109字 / 6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地水火风之四大也。见增一阿含经二十。界為性之义,此四者各持自性不改,故名界。俱舍论界品颂曰:「大种谓四界,即地水火风。」
《佛学大辞典》 / 54字 / 6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