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7 条搜索结果

意生身

又曰意成身。Manomaya译之。初地以上之菩萨身。為眾生济度如意受生而得之身,故名。胜鬘经曰:「大力菩萨意生身。」宝窟中末曰:「意生身是初地已上一切菩萨。彼人受生,无碍自在。如心如意,名意生身。」四卷楞伽经二曰:「意生身者,譬如意去迅速无碍,故名意生。」同经叁说叁...

《佛学大辞典》 / 139字 / 11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

十种忍

忍,即安忍,亦忍可也。谓菩萨既断无明之惑,证无生理,了达诸法本来寂灭,是故见色闻声,如幻如化,不起妄念而分别也。然此忍体虽一,而随事立名则有十种也。 一、音声忍,音声忍者,谓闻佛深教,即能晓了,忍可而不惊怖也。 二、顺忍,顺忍者,谓于理于事,悉能随顺,谛审忍...

《三藏法数》 / 434字 / 11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

叁变土田

法华经见宝塔品,释迦如来之十方分身佛,各将一菩萨,為供养多宝塔,来灵鷲山时。释迦如来以神力,叁变秽土而為净土也。初变娑婆一世界,次变二百万亿那他之国,后更变二百万亿那他之国為净土。依此谓之叁变土田。

《佛学大辞典》 / 91字 / 11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

十境

十境一一皆前十乘观法所观之境若论十境生起观阴入发下九境能所相扶次第出生故成于十若论下之九境互发不定则无复次第当知阴境常自现前若发不发恒得为观下之九境发则皆用十乘观法观之不发不观也(阴入者谓五阴十二入也能所相扶者如初阴境能生烦恼阴为能生烦恼为所生余境展转相生...

《三藏法数》 / 1655字 / 11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

十住

亦名十地。入理般若名為住。住生功德名為地。谓既得信后进而住於佛地之位也。一、发心住,以真方便发起十住心,涉入十信之用,圆成一心之位也。二、治地住,心之明净,如琉璃内现精金,以前之妙心履治為地也。叁、修行住,涉知前地俱已明了,故游履十方而无留碍也。四、生贵住,与...

《佛学大辞典》 / 115字 / 10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

如来功德六种相

功德者,如来万行之因,法身之果德也。为令众生如佛修行,皆得成就无上道果,故说六种相也。 一、圆满,谓诸如来万行具足,种智圆明,于世间、出世间一切功德皆悉成就;超过声闻、缘觉、菩萨之上,故曰圆满。(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二、无垢,谓诸如来证...

《三藏法数》 / 302字 / 10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

八不中道

又曰:八不正观、八不中观。中道,就所作之理而言。正观中观,就能证之智而言。又对於偏,谓之中。对於邪,谓之正。叁论宗以之為至极之宗旨。八不者:不生不灭,不断不常,不一不异,不来不出之八句四对也。反之则為生灭断常,一异去来,谓之八迷。又曰:八计,不门虽无量,今姑寄...

《佛学大辞典》 / 1774字 / 10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

俱舍宗

八宗之一。俱舍论之宗旨。印度小乘之区分有十八部,异论纷纷。如来灭后四百年之初,五百阿罗汉,依健駄罗国迦腻色迦王之请,结集大毘婆沙论二百卷,是十八部中萨婆多部之宗义确立。此论為六足论之义而解释发智论者。故本宗之大义,集成於此。其后经五百年,世亲菩萨出世,初於...

《佛学大辞典》 / 291字 / 10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

瞿夷

Go ikā,又作瞿毘耶,瞿比迦,瞿波,瞿婆(憍曇弥)(乔答弥)。译曰明女,守护大地。舍夷长者之女,悉达太子第一夫人。十二游经曰:「舍夷长者,名水光,其妇母名月女。有一城居近其边,生女之时,日将欲没,餘明照其家,室内皆明,因字之為瞿夷,晋言明女。瞿夷者是太子第一夫...

《佛学大辞典》 / 321字 / 10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

内四供养

大日如来之心中流出嬉戏菩萨供养东方阿閦如来,嬉戏者,眾生初得生佛不二之菩提,照了自身即佛,大欢喜之标帜,是金刚部阿閦如来之叁摩地也。故今与以相应之嬉戏适悦形菩萨供养之。次中心流出鬘菩萨供养南方宝生如来,华鬘者,理智具足,万德开发之标帜,是宝部宝生佛之叁摩...

《佛学大辞典》 / 281字 / 10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

啼哭佛

贤劫千佛中最后佛之名。宝积经号為楼,翻為涕泣。别经曰楼至,译為啼哭。大宝积经密迹金刚力士会曰:「最后成佛名曰楼如来。尔时愁感自投於地,斯号楼(楼者,晋言涕泣)。」如来不思议秘密大乘经五曰:「最小无边慧太子当得成佛,号乐欲如来。於贤劫中最后成佛(古经不...

《佛学大辞典》 / 218字 / 10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

金刚幢菩萨

Vajrakotu,金刚界十六菩萨之一。南方宝生如来四亲近之一。以宝幢之叁昧耶标注宝雨。秘藏记末曰:「肉色,二手持幡幢。」略出经曰:「结金刚幢契故,能注杂宝雨。」圣位经曰:「毘卢遮那佛,於内心证得金刚宝幢叁摩地智,自受用故,(中略)成金刚幢菩萨形,住宝生如来左边月轮...

《佛学大辞典》 / 145字 / 9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

Nayuta,又作那庾多,那多,那术,那述。数目名,当於此方之亿。亿有十万,百万,千万叁等。故诸师定那多之数不同。本行经十二曰:「那他,隋言数千万。」玄应音义叁曰:「那术,经文作述,同食事反,或言那他,正言那庾多。当中国十万也。光讚经云:亿,那述劫是也。」

《佛学大辞典》 / 112字 / 9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

阿弥陀种子

字為莲华之种子,亦為即阿弥陀之种子,盖据中图之次第,阿弥陀者涅槃也。见护身法钞。

《佛学大辞典》 / 36字 / 9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

形像

经轨所说有种种。 (第一像):是世间流布之像,而立印轨,与底哩叁昧耶经,与使者法之各初章所说,与大日经具缘品之说相相同。但身色则诸说有异,大疏六為黑色,立印轨為青色,使者法為赤黄色,底哩经未说身色,然其所说之相,与使者法大同,则身色亦可同於彼也。大日经二曰:「...

《佛学大辞典》 / 2278字 / 9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

无色界

叁界之一。此界无一可谓為色法之物质,亦无身体,无宫殿,但存识心,而住居於深妙之禪定,故谓之為无色界。此无物质之世界,虽不能定其方处,而姑就果报之胜之义,谓在色界之上。但谓為色体实无者,有部宗之义也,依成实之义,则就无麤色而谓為无色,非谓全无色也。此界中分四地,...

《佛学大辞典》 / 339字 / 9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

梵名曰尸罗Śila,戒者,防禁身心之过者。大乘义章一曰:「言尸罗者,此名清凉,亦名為戒。叁业炎火,焚烧行人。事等如烧,戒能防息,故名清凉。清凉之名,正翻彼也。以能防禁,故名為戒。」瓔珞本业经下曰:「一切眾生,初入叁宝海,以信為本。住在佛家,以戒為本。」玄应音义十四...

《佛学大辞典》 / 402字 / 8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

Sa,又作萨。悉曇五十字门之一。為一切法一切諦不可得之义,现证一切智之声也。Satya(諦)及Sarvajñāna(一切智)释之。金刚顶经曰:「娑字门一切法一切諦不可得故。」文殊问经曰:「称娑(上)字时,是现证一切智声。」

《佛学大辞典》 / 104字 / 8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

五臺山

四大名山之一。清一统志一百十四曰:「五臺山在五臺县东北一百八十里西北距繁峙县一百叁十里。水经注,山五峦巍然,故谓之五臺。其中南臺去中臺八十里,臺高叁十里,顶周二里。金莲日菊佛钵华灿发如锦,亦名锦绣峰,世传文殊菩萨示现之处。」华严经疏曰:「清凉山者,即代州雁门五...

《佛学大辞典》 / 681字 / 8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

化宫殿

千手观音四十手中左一手所把持之物也。此手即曰化宫殿手,宫殿手,宝殿手。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大悲心陀罗尼曰:「若為生生世世,常在佛宫殿中,不处胎藏中受身者,当於化宫殿手。真言:唵,微萨囉微萨[口]吽泮吒。」

《佛学大辞典》 / 93字 / 8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

妙见

谓妙见大士妙见菩萨等。北斗七星之名也。有神咒拥护国土。经中不明其本地。诸师异说,或以為释迦,或以為观音,或以為药师。七佛八菩萨所说大陀罗尼神咒经二曰:「我北辰菩萨名曰妙见,今欲说神咒拥护诸国土,所作甚奇特,故名曰妙见。处於阎浮提眾星中最胜,神仙中之仙,菩萨之大...

《佛学大辞典》 / 316字 / 8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

又作枳,羈罗,译言瓔珞。见[]条,梵Keyūra。

《佛学大辞典》 / 27字 / 8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

十忍

一音声忍,同於上之音响忍。二顺忍,同於上之柔顺忍。叁无生忍,同於上之无生法忍。四如幻忍,了达诸法皆依因缘而生,犹如幻化之性本来空寂而信忍也。五如焰忍,了达一切境界悉如阳焰之本性空寂而信忍也。六如梦忍,了达一切妄心,犹如梦境之无真实而信忍也。七如响忍,了达一切世...

《佛学大辞典》 / 563字 / 8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

佛五姓

西域记云:姓所以系统百世,使不别也。佛祖统纪云:世人皆知如来为刹帝利之主种,而不知瞿昙释迦前后立姓之。瞿昙之义有四,或云纯淑,或云地最胜,此从本德而称也;或云甘蔗,或云日种,此就本缘而言也。释迦之义有叁:据德立号则曰能仁,依处称名则曰舍夷直林。然释迦立姓之...

《三藏法数》 / 613字 / 7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

迹本二门

门即能通之义。谓此门,皆能通至实相也。然此二门,惟法华一经明之。盖非本无以垂迹,非迹无以显本。本迹虽殊,皆不思议,故称为妙。诸经但论释迦近得成佛之迹,而不言久远已成之本;则显法华已今当说,最为第一,故得为经中王也。(实相者,离虚妄相名为实相,即中道真实之妙...

《三藏法数》 / 379字 / 7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

千手观音

具名千手千眼观世音,又名千眼千臂观世音Sahasrabhujasahasranetra,六观音之一。两眼两手外左右各具二十手,手中各有一眼,四十手四十眼配於二十五有,而成千手千眼。表度一切眾生有无碍之大用也。為伽梵达磨译之千手经所说。通途之千手观音是也。若依智通及菩提流支译之千手经,...

《佛学大辞典》 / 269字 / 7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

七处征心

七处征心者,佛于楞严会上,征诘阿难心目所在之处也。此阿难遭摩登伽之幻术。佛敕文殊,将咒往护,提奖阿难,归来佛所。佛问其发心出家之始,阿难以见佛胜相而答。佛遂征其心目所在,阿难答以目在外,而心在内。及佛征其心不在内,又计之在外。如是展转穷逐征诘,至于无所着处...

《三藏法数》 / 1070字 / 7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

增慧陀罗尼经

一卷,赵宋施护译。大慧菩萨住於须弥山顶,童子相菩萨之请,说此咒。

《佛学大辞典》 / 29字 / 7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

四十二字门

众圣所,名之为门。智论云:四十二字,是一切字之根本。因字有语,因语有名,因名有义。从此字门,则能入于无相之智。般若经云:一字皆入四十二字,四十二字亦入一字。故华严经中,善知众艺童子告善财言:我恒唱持此之字母,入般若波罗蜜门。所以众圣,皆此而入于实相之慧也...

《三藏法数》 / 3053字 / 7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

七灭諍

比丘具足戒八篇之第八為灭比丘諍论之戒律也。比丘之諍有四事:一、言諍,此谈论法相是非而起之諍也。二、觅諍,求觅比丘所犯之罪而起之諍也。叁、犯諍,缘比丘犯罪之虚实轻重而起之諍也。四、事諍,依他行羯磨之事,或云如法,或云不如法之諍也。灭已上四諍,有七种之毘尼,应用...

《佛学大辞典》 / 511字 / 7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