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6 条搜索结果

佛说苦行宿缘经

闻如是: 一时佛在阿耨大泉,与大比丘众五百人俱,皆是阿罗汉,六通神足,唯除一比丘——阿难也。 是时,佛告舍利弗:“往昔波罗㮈城边,去城不远,有多兽邑,中有婆罗门,为王太史,国中第一。有一子,头上有自然火鬘,因以为名。婆首端正,有三十相,梵志典籍、图书、谶记,...

《佛说兴起行经》 / 后汉外国三藏康孟详译 / 2574字 / 4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6月15日

叁结

一见结,我见也。二戒取结,行邪戒也。叁疑结,疑正理也。见惑中此叁者过最重,故以此叁结為见惑之总称,断此叁结為预流果。涅槃经叁十六曰:「迦叶菩萨白佛言:如佛先说,须陀洹人所断烦恼,犹如纵广四十里水,其餘在者如一毛渧。此中如何说断叁结名须陀洹?一者我见,二者非因见...

《佛学大辞典》 / 333字 / 4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

仙人

梵语曰哩始,Ṛṣi称外道之高德者為仙人。以其多入山行道故也。仙果已极,得五种通力。故谓為五通仙。又称佛亦曰大仙。大日经疏六曰:「持明仙者,是餘药力等所成。悉地持明仙者,皆是专依咒术得悉地人。直云诸仙者,皆是围陀事火之类,劝修苦行成五通神仙。」楞伽经四曰:「大慧!...

《佛学大辞典》 / 260字 / 4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

骨锁天

鏁与锁同。梵名商羯罗Śaṁkara,译作骨鏁,自在天之化身也。因明大疏一曰:「商羯罗者,此云骨鏁。外道有言:成劫之始,大自在天人间化导,二十四相。匡利既毕,自在归天。事者顾恋,遂立像,像其苦行,悴疲飢羸,骨节相连,影状如鏁,故标此像名骨鏁天。」

《佛学大辞典》 / 105字 / 4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

叁仙二天

叁仙者:一、迦毘罗仙,数论之祖也。二、鵂鶹仙,胜论之祖也。叁、勒沙婆仙,尼犍子之祖也。二天者,一、大自在天。二、毘纽天。大部辅注一曰:「一、伽毘罗,此云黄头,头如金色;二、优楼僧佉,此云鵂鶹仙;叁、勒沙婆,此云苦行;此即叁仙也。一、摩醯首罗,此云大自在天;二、...

《佛学大辞典》 / 130字 / 4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

散陀那经

散陀那(巴)Sandhāna,居士名。此居士往尼俱陀Nyagrodha梵志处,梵志毁佛,佛至其处说苦行之净不净,以伏梵志。此经摄於长阿含经八。

《佛学大辞典》 / 65字 / 4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 / 《散陀那经》 / 本站介绍:长阿含经

优婆离经

有二部:一摄於中阿含经叁十叁。苦行尼犍弟子,有优婆离居士,云叁业中意业最重,欲难破佛之立义而来,反受佛化,断惑证果。案是别一优婆离也。一摄於中阿含经五十二。就七灭諍等问答如法不如法者。是持律第一之优婆离也。

《佛学大辞典》 / 93字 / 4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

牛戒

戒禁取见之一种。天竺之外道有执牛行以為生天之因者。百论疏上中曰:「持牛戒者,如俱舍论说,合眼低头食草以為牛法,彼见牛死得生天上,即寻此牛八万劫来犹受牛身。不达尔前有於天因,谓牛死得生天,是故相与持於牛戒。成论云:持牛戒,若成则堕牛中,如其不成则入地狱。然外道苦...

《佛学大辞典》 / 153字 / 4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

释迦出家成道年时

有二说:中阿含经五十六,增一阿含经叁十七,有部律杂事叁十八,大般涅槃经,本行集经等,皆言二十九出家,苦行六年,叁十五成道。修行本起经,瑞应本起经,六度集经等,则云十九出家。叁十成道。其前说有歷史可考,皆承认之。

《佛学大辞典》 / 91字 / 4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

菩萨五种相

一、怜愍相,谓菩萨以慈悲菩提之心,愍念一切众生,广行方便,饶益摄受,是为怜愍相。 二、爱语相,谓菩萨能于一切佛法,巧妙宣说,柔言软语,令诸众生,而得正信,是为爱语相。 叁、勇健相,谓菩萨为众生故,于诸难行苦行而悉行之,不生退屈,是为勇健相。 四、开手相,开手...

《三藏法数》 / 189字 / 4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

憍陈那

Kāuṇḍinya,巴Koṇḍañña,旧称憍陈如。亦曰拘邻。尊者之姓。译曰火器,了本际。玄应音义二十四曰:「憍陈那,旧云憍陈如,讹也。此云火器,是姓也。阿若是名,亦云初智,以最初悟无生而得智由本愿也。」五比丘之笔头人。初释尊出家求道,净饭王命供奉共為苦行。后释尊观破苦行於成...

《佛学大辞典》 / 169字 / 4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

七觉分

觉,即觉了。谓觉了所修之法是真是伪也。分即支分,谓此七种法,各有支派分齐,不相杂乱,故名七觉分,亦名七觉支。择、进、喜叁觉分,属慧;除、舍、定叁觉分,属定;念觉分兼属定、慧。故摩诃止观云:修此七觉,即得入道。是也。 一、择法觉分,择,即拣择。谓用智慧观察诸法...

《三藏法数》 / 439字 / 4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

邪正二戒

一、邪戒,谓外道之人,执邪为道,非因计因,自计前世因从鸡中来,便即独立,行于苦行,或计因从狗中来,便即啖食粪秽,行于苦行,是名邪戒。 二、正戒,谓佛未出世时,轮王亦教人行于不杀、不盗等十善,即此十善戒法,是名正戒。(十善者,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

《三藏法数》 / 138字 / 4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

六种调伏

一、性调伏,谓菩萨宿有善根种性,故能修习善法,调伏身心诸烦恼障,由是得证菩提,是名性调伏。(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梵语菩提,华言道。) 二、众生调伏,谓菩萨善能调伏一切众生。若有声闻性者,令得声闻道。有缘觉性者,令得缘觉道。乃至有人天性者,令其...

《三藏法数》 / 400字 / 4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

缚斯仙

Vasiṣṭha,又曰婆藪。在胎藏界外金刚部东方。六火天之一。為赤肉色仙形,右持莲华,竪左膝,座於筵,右有天后。又有住於虚空藏院者,為肉色苦行仙人形,右手如弹子形。右手持仙杖而立。

《佛学大辞典》 / 78字 / 4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

大萨遮尼犍子

尼犍為苦行外道之通名,译曰离繫,萨遮是其名,译言,有,或諦,大有离繫外道之子也。此人归佛悟大道,為鬱闍延城严炽王,说世出世之法,遂与王共诣佛所受记别。慧苑音义下曰:「萨遮,此云有也。」翻梵语九曰:「萨遮者实,亦云諦。」梵Mahāsatya-nirgrantha。

《佛学大辞典》 / 116字 / 4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

十二随眠

谓欲等烦恼,长时随逐,眠伏藏识之中,故名随眠。(藏即含藏之义。藏识,即第八识也。) 一、欲贪,谓于可意之境,爱染念着,而生悦乐也。 二、嗔恚,谓于不可意之境,无所爱乐,而自生嗔忿也。 叁、色贪,谓于色界,爱乐净法,贪着禅味也。 四、无色贪,谓于无色界,识处等...

《三藏法数》 / 443字 / 4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

半天婆罗门多闻天双身法

溪嵐拾叶集九曰:「一义云双身法者,半天婆罗门与多闻天不二一体之意也。其缘起云:此多闻天往昔与此半天婆罗门同时发心,多闻天以精进苦行故,速成福智,半天婆罗门以懈怠乐行故,今在凡地。於是起猛利强盛之瞋恚,发誓行於修多闻天法之处,而為障碍神。所詮多闻天表法性,半天表...

《佛学大辞典》 / 173字 / 4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

寂默外道

苦行外道之一。见[外道]条。

《佛学大辞典》 / 14字 / 4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

药王烧臂

法华经药王菩萨本事品曰:「过去有佛,号日月净明德如来。彼佛為一切眾喜见菩萨及大眾说法华经,一切眾生喜见菩萨乐修苦行,得现一切色身叁昧。得此叁昧已,心大欢喜,入此叁昧雨诸妙华妙香,供养日月净明德佛及法华经。作是供养已,自念不如以我身供养,服诸妙香,身涂香油。於日...

《佛学大辞典》 / 347字 / 4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

苦行外道

一、自饿外道,谓外道修行,不羡饮食,长忍饥虚,执此苦行,以为得果之因,是名自饿外道。 二、投渊外道,谓外道修行,寒入深渊,忍受冻苦,执此苦行,以为得果之因,是名投渊外道。 叁、赴火外道,谓外道修行,常热炙身,及熏鼻等,甘受热恼,执此苦行,以为得果之因,是名赴...

《三藏法数》 / 251字 / 4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

金刚髻珠菩萨修行分经

具名大乘金刚髻珠菩萨修行分经,一卷,唐菩提流志译。佛為普思义菩萨说金刚髻珠王化生悉陀太子修行金刚如来心品叁摩地,及说外道苦行之恶报,并不师受叁摩耶法,自作法咒之恶果。

《佛学大辞典》 / 77字 / 4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

九恼

又云九难,亦云九横,亦云九罪报。佛现生所受之九种灾难也。智度论九曰:「一者梵志女孙陀利谤,五百阿罗汉亦被谤。二者旃遮婆罗门女,繫木盂作腹谤佛。叁者提婆达,推山压佛,伤足大指。四者逆木刺脚。五者毘琉璃王兴兵杀诸释子,佛时头痛。六者受阿耆达多婆罗门请而食马麦。七者...

《佛学大辞典》 / 364字 / 4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

苾[口*陵]吃[口*栗]知

摩醯首罗天之子名。大日经疏五曰:「苾[口陵]吃[口栗]知,是摩醯首罗子。身极枯瘦,以常降伏怨敌。假使骨肉消尽,要令得胜,故為此形。私谓即是智度所云常修苦行,割肉祀火,感生诸恶神者也,所以住在南方。」梵Bhṛṇgiriṭi。

《佛学大辞典》 / 99字 / 3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

闍伊那教

闍伊那者梵音Jaina,亦曰耆那教。开祖曰若提子Jñāti utra,其起原与佛殆為同时代而少早。其开宗之动机,亦与[佛教]同,為物心对立论,使有生Jiva与无生Ajiva对立,谓有生之善神,為无生之物质的关係所繫缚,至於营恶之生,故吾人修一切之道德,由於苦行禁欲而从物质界解脱,由於...

《佛学大辞典》 / 272字 / 3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

牛狗外道

六种苦行外道之一。持牛戒或狗戒之外道类也。见涅槃经十六。

《佛学大辞典》 / 26字 / 3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

苦行

梵语Duṣkara-carya又Ta as,又常曰难行苦行,敢為身所难堪之诸种行也。主指佛法以外外道所教之行业。以苦行為出离解脱之道,此思想印度多行之者。观世尊六年苦行之事迹可知。至后世,佛教中之荒行亦云苦行。 又寺内之净人谓之苦行。传灯录(丰干章)曰:「本寺厨中,有二苦行:...

《佛学大辞典》 / 161字 / 3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

外道四见

疏云:外道所计,不出四见。谓数论计一,胜论计异,勒娑婆计亦一亦异,尼犍陀、若提子计非一非异。(梵语勒娑婆,华言苦行。梵语尼犍陀,华言离系。若提,母名,母子兼称,故名若提子。) 一、计一,谓数论师计:因中有果,因果不异,故名计一。 二、计异,谓胜论师计:因中无...

《三藏法数》 / 205字 / 3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

菩萨五种自在

菩萨悲智并运,万行满足,其于寿命受生等事,故得自在无碍也。 一、寿命自在,谓菩萨成就法身慧命,了无生死寿夭,延万劫不为长,促一念不为短。但为度脱有情,以诸方便,而随机示现长短寿命之相,其心无所挂碍,是为寿命自在。 二、生自在,谓菩萨为度脱有情,以大悲心随类受...

《三藏法数》 / 298字 / 3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

眾圣点记

持善见律毘婆沙之师资相传也。佛入灭以来每岁安居竟记一点,故名眾圣点记。出叁藏记十一善见律毘婆沙记曰:「仰惟佛世尊泥洹已来年载,至七月十五日受岁竟,於眾前谨下一点,年年如此。感慕心悲,不觉流泪。」歷代叁宝记十一曰:「外国沙门僧伽跋陀罗,齐言僧贤(善见律译者),师...

《佛学大辞典》 / 515字 / 3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

胁尊者

梵曰波栗湿缚Pārśva,又作波奢。付法传中第十祖。小乘有部眾人,劝迦腻色迦王為婆娑结集者,即第四结集之人。其所以称胁者,西域记二曰:「波栗湿缚,唐言胁,初尊者之為梵志师也。年垂八十捨家染衣,城中少年便誚之曰:愚夫朽老,一何浅智。夫出家者,有二业焉:一则习定,二乃诵...

《佛学大辞典》 / 322字 / 3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

观音本地

观音之本地,乃既开正觉之正法明佛也。為济度眾生,今现菩萨之身,又於未来现成佛之相焉。伽梵达摩译之千手千眼大悲心陀罗尼经曰:「观世音菩萨,不可思议威神之力,已於过去无量劫中,已作佛竟,号正法明如来。大慈愿力,安乐眾生故,现作菩萨。」法华嘉祥疏十二曰:「观音叁昧经...

《佛学大辞典》 / 221字 / 3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

六十二种有情

唯识枢要上本曰:「六十二种有情颂曰:五四叁叁四,叁二及叁七,十九四四一,故有情名诸。」释之曰:「一、五趣為五。二、四姓為四。叁、男与女及非男非女為叁。四、劣与中及妙為叁。五、在家与出家苦行与非苦行為四(是第一句)。六、律仪与不律仪及非不律仪為叁。七、离欲(阿罗...

《佛学大辞典》 / 317字 / 3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

见惑品数

小乘俱舍立八十八,大乘唯识立百十二。八十八者於一切烦恼中贪、瞋、痴、慢、疑、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禁戒取见之十惑,名為本惑,餘悉名随惑。此中小乘贪瞋痴慢之四,通於见修二断,疑与五见者,唯见断也。此见断之十惑,就所迷之諦理而差别為八十八使也。又大乘贪、瞋、痴...

《佛学大辞典》 / 999字 / 3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

头陀

Dhūta,又作杜荼,杜多。译曰抖擞,抖拣,洮汰,浣洗等。谓抖擞衣服饮食住处叁种贪着之行法也。行事钞头陀行仪编曰:「善见云:头陀者汉言抖擞,谓抖擞烦恼,离诸滞着。」同资持记曰:「抖擞举弃於物令尽无餘,从喻為名。」大乘义章十五曰:「头陀胡语,此方正翻名為抖拣,此离着...

《佛学大辞典》 / 258字 / 3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

十恩

一、发心普被恩,如来最初发菩提心,修习胜行,成就功德,欲普被於法界之群生,咸使利益安乐也。是名发心普被恩。 二、难行苦行恩,如来在往昔因中,捨头目髓脑国城妻子,身剜千灯,投形饲虎,雪岭亡躯,积如是难行苦行劫,其行之者,皆為利益眾生也,是名难行苦行恩。 叁、一向...

《佛学大辞典》 / 634字 / 3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

罗睺罗

Rāhula,旧作罗云,罗吼罗,罗睺罗,罗睺。新作曷罗怙罗,何罗怙罗,罗怙罗。佛之嫡子。在胎六年。生於成道之夜。十五岁出家。舍利弗為和上,而彼為沙弥,逐成阿罗汉果,在十大弟子中為密行第一。后於法华会上迴於大乘。受蹈七宝华如来之记别。以生於罗睺罗阿修罗王障蚀月时,故名...

《佛学大辞典》 / 208字 / 3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

杜多

Dhūta,又作杜荼。与梵语头陀同,见[头陀]条。慧琳音义二曰:「杜多梵语也,古曰头陀。十二种苦行,具如本经所说也。」

《佛学大辞典》 / 52字 / 3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

大日与释迦

台密谓大日与释迦為同一佛,但有法身(大日)与应身(释迦)之差,东密谓二佛别体,各具叁身。守护国界守陀罗尼经九曰:「佛言:秘密主!我於无量无数劫中修集如是波罗蜜多,至最后身六年苦行,不得阿耨多罗叁藐叁菩提成大毘卢遮那。坐道场时,无量化佛犹如油麻徧满虚空。(中略)...

《佛学大辞典》 / 579字 / 3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

鬱鞞罗

Uruvilvā,河名。译曰过时。见翻梵语。同於优娄频螺。本為苦行林之村名。以流其村故,又為河名也。

《佛学大辞典》 / 43字 / 3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

现一切色身叁昧

略称普现叁昧。如妙音观音自在示现一切眾生色身之叁昧名。法华经药王品曰:「是一切眾生喜见菩萨,乐习苦行。(中略)得现一切色身叁昧。」

《佛学大辞典》 / 61字 / 2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

叁苦

一、苦苦,由苦事之成而生苦恼者。二、坏苦,由乐事之去而生苦恼者。叁、行苦,行者迁流之义,由一切法之迁流无常而生苦恼者。欲界有叁苦。色界有坏苦行苦。无色界有行苦。无量寿经上曰:「以诸法药救疗叁苦。」法华经信解品曰:「以叁苦故,於生死中,受诸热恼。」

《佛学大辞典》 / 107字 / 2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

劣应身

台家分叁身中之报身為自受用,他受用。他受用之报身名為胜应身。即对於初地以上之菩萨而应现之尊特舍那身也。又是真应二身中之应身也。又对於地前之凡夫二乘而应现之丈六佛身曰劣应身,為八相成道之佛身。法报应叁身中之应身也。四教仪曰:「示从兜率降下,託摩耶胎住胎、出胎、纳...

《佛学大辞典》 / 171字 / 2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

叁事人胜诸天

一、能勇猛,诸天耽嗜欲乐,不复进修;是人虽不见当来之果,而能修诸苦行,精进不怠,是能勇猛胜诸天也。 二、能忆念,诸天耽嗜欲乐,慧性常惛,是人能忆记曩久所作所说之事,了了分明,悉无忘失,是能忆念胜诸天也。 叁、能梵行,梵者,净也。诸天耽嗜欲乐,不复增修善业;是...

《三藏法数》 / 147字 / 2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

苦行论师

二十外道之一。出外道小乘涅槃论。

《佛学大辞典》 / 15字 / 2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

赴火外道

苦行外道之一。赴火而死,以此苦行為得果之因者。见[外道]条。

《佛学大辞典》 / 28字 / 2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

二天叁仙

中论列二天。百论列二天叁仙。合之则為二天叁仙。二天者,摩醯首罗天与毘纽天也。叁仙者第一迦毘罗仙,為数论外道,第二优楼僧佉,為胜论外道,第叁勒沙婆,為苦行外道也。辅行十曰:「一切外人所计,不过二天叁仙。」中论一曰:「有人言万物从大自在天生,有言从韦纽天生。」百论...

《佛学大辞典》 / 175字 / 2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

苦行论师

见[外道]条附录二十种外道项。

《佛学大辞典》 / 15字 / 2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

六年勤苦行

佛告比丘:“于时菩萨作是思惟,六年之中示大勤苦精进之行。以何等故名勤苦行?是事难及人所不逮,是故名曰勤苦行矣。众生之中,若天世人不能修行、成办此业,唯有究竟一生补处菩萨,乃能行之,故曰难办。斯勤苦行,因是现行四禅之法,数出入息令解其意,无想不念无所悕望,在所至...

《普曜经》 / 西晋月氏三藏竺法护译 / 4571字 / 2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6月14日

独觉

又曰缘觉。即辟支。常乐寂静,独自修行,修行功成,於无佛之世,自己觉悟而离生死者,谓之独觉。此有麟角喻部行二种,独身无伴侣,如麟一角,為前者,有伴侣而同一独悟,為部行。出於无佛世,不藉佛之教法,则一也。是不依佛之声教,故胜於声闻,自脱生死而止,不能兼济他,故不及...

《佛学大辞典》 / 277字 / 2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

五种自在

一寿命自在,菩萨成就法身之慧命,了无生死寿夭,延万劫而不长,促一念而不短,但為度脱有情,以诸方便随机示现长短寿命之相,其心无所罣碍也。二生自在,菩萨為度脱有情,以大悲心随类受生,饶益一切处,天宫非乐,地狱非苦,去住无碍也。叁业自在,菩萨万行具足,悲智双运,或现...

《佛学大辞典》 / 232字 / 2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

六种调伏

菩萨调伏恶法障碍之六法也。一、性调伏,谓菩萨有善根种性,故修习善法,调伏身心诸烦恼障也。二、眾生调伏,谓调伏一切眾生,知声闻性缘觉性乃至人天性之别,使夫夫得道也。叁、行调伏,谓修万行调伏诸烦恼,為眾生修苦行而不悔恨也。四、方便调伏,谓以种种方便调伏眾生使初发心...

《佛学大辞典》 / 215字 / 2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

四乘十地

大乘同性经下於四乘各说十地:(一)声闻乘十地:一、受叁归地,初受叁归戒之位也。二、信地,信根成就之位也。叁、信法地,信四諦理之位也。四、内凡夫地,修五停心观等之位也。五、学信戒地,叁学成就之位也。六、八人地,见道之位也。七、须陀洹地,预流果之位也。八、斯陀含地...

《佛学大辞典》 / 624字 / 2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

嬲恼

扰攘之意。隋书曰:释迦之苦行也,是诸邪道。并来嬲恼,以乱其心。

《佛学大辞典》 / 27字 / 2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

六种苦行外道

一自饿外道。节饮食而忍饥饿者。二投渊外道,投身於渊而死者。叁赴火外道,常以五热灸身者。四自座外道,常為裸形,不拘寒暑,坐於露地者。五寂默外道,以尸林塚间為住处,常寂默不语者。六牛狗外道,持牛戒狗戒者。见涅槃经十六。

《佛学大辞典》 / 92字 / 2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

二六之难行

悉多太子十二年之苦行也。

《佛学大辞典》 / 12字 / 2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

自坐外道

苦行外道之一。见[外道]条附录。

《佛学大辞典》 / 16字 / 2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

仙人鸟

青雀之一种。佛将成道,世人皆感此仙人鸟之瑞。大疏九曰:「此时菩萨已到苦行源底,知无义利。受牧牛女人乳糜已,於河中澡浴,相好圆满,尔时去佛道渐近,有无量青雀之瑞,如本行经中广明。此鸟正名操沙,形似青雀而青者,方俗间所谓仙人鸟也。」

《佛学大辞典》 / 101字 / 2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

回心向大

又云回小向大。谓不定性之人,回转声闻缘觉之小乘根性而趣向大乘之佛道。如舍利弗,目莲,本二乘人,皆於法华经会坐回心向大而入於菩萨位也。菩提心论曰:「若不定性者,无论劫限,遇缘便回心向大,从化城立以為超叁界,谓信佛故。乃蒙诸佛菩萨加持力,而以方便遂发大心,乃从初十...

《佛学大辞典》 / 137字 / 2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

苦行

释尊苦行之地。优楼频螺村也。见[优楼频螺]条。

《佛学大辞典》 / 21字 / 2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

积功

积累功德也。法华经提婆品曰:「难行苦行,积功累德。」

《佛学大辞典》 / 24字 / 2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

苦行

与[六行]条下。

《佛学大辞典》 / 8字 / 2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

自饿外道

苦行外道一。

《佛学大辞典》 / 7字 / 2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

十六外论

一因中有果论,是如雨眾外道,计因為常恒,具有果性者。雨眾外道者,数论师之大弟子,十八部之主也。二从缘显了论,是如数论外道,又如声显论师,计法自先即有,但依缘而显者。叁去来实有论,是如数论外道,又如时论外道,又如小乘萨婆多部,计过去未来為实有之事如现在者。四计我...

《佛学大辞典》 / 449字 / 2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

四諦

又云四圣諦,四真諦。圣者所见之真理也。梵语Catvāri-Āryasatyāni,巴利语Cattāri-Ariyasaccāni。一苦諦Duḥkha-āryasatya,叁界六趣之苦报也。是為迷之果。二集諦Samudya-āryasatya,贪瞋等烦恼,及善恶之诸业也。此二者能集起叁界六趣之苦报,故名集諦。叁灭諦Nirodha-āryas...

《佛学大辞典》 / 849字 / 2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

乐行

悉达太子六年苦行之后,知其為徒劳,浴於尼连禪河,受乳糜,於菩提树下金刚座上禪坐观念,谓之乐行。或谓苦行六年,此乐行亦六年。即十九出家,叁十成道,八十入灭。是常途之说也。此说依本起经因果经智度论。总之释尊之出家成道有叁说。

《佛学大辞典》 / 97字 / 2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

社得迦摩罗

Jātakamālā,讚颂名。译曰本生鬘。贯集佛前生苦行而為讚颂者。寄归传叁曰:「社得迦昔本生也,摩罗者即是贯焉,集取菩萨昔生难行之事贯之一处也,若译可成十餘轴。」

《佛学大辞典》 / 75字 / 2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

苦行林品

太子遣车匿,将入仙人处, 端严身光曜,普照苦行林。 具足一切义,随义而之彼, 譬如师子王,入于群兽中, 俗容悉已舍,唯见道真形。 彼诸学仙士,忽睹未曾见, 懔然心惊喜,合掌端目瞩, 男女随执事,即视不改仪。 如天观帝释,瞪视目不瞬, 诸仙不移...

《佛所行赞》 / 北凉天竺三藏昙无谶译 / 2085字 / 1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6月15日

难行

艰难之行法也。常曰苦行。或对於易行而言。法华经提婆品曰:「智积菩萨言:我见释迦牟尼如来,於无量劫难行苦行,积功累德,求菩萨道,未曾止息。」报恩经一曰:「难行苦行,发大誓愿。」

《佛学大辞典》 / 78字 / 1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

苦行外道

六种苦行外道也。见[外道]条下。

《佛学大辞典》 / 15字 / 1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

烧指

佛教苦行之事,自烧其指,以表示其信仰之诚也。北史曰:并令烧指吞炭,出家為尼。韩愈文曰:焚顶烧指,百十為群。

《佛学大辞典》 / 47字 / 1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

迦吒牟尼

人名。译曰苦行仙,见本行集经四十。

《佛学大辞典》 / 15字 / 1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

苦行宿缘经

说佛六年苦行之宿因缘者。摄於佛说兴起行经下。

《佛学大辞典》 / 21字 / 1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 / 《佛说苦行宿缘经》

入山学道

世尊出家后六年之苦行也。无量寿经上曰:「弃国财位,入山学道。(中略)端坐树下,勤苦六年。」普贤菩萨证明功德经曰:「於檀德山苦行六年。」此為八相之一。

《佛学大辞典》 / 68字 / 1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

难行苦行

见[十恩]条。

《佛学大辞典》 / 7字 / 1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

鸡狗戒

天竺之外道,有奉鸡戒狗戒者。鸡戒者,终日一足而立也。狗戒者,噉人之粪也。见[苦行]条附录。

《佛学大辞典》 / 39字 / 1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

孙多耶致经

一卷,吴支谦译。孙多耶致為苦行梵志之名。佛说二十一事之恶而化彼。

《佛学大辞典》 / 29字 / 1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 / 《佛说孙多耶致经》

跋伽仙

梵音Bhārgava,又Bhagava,又Bhaga,佛二十九岁出家求道时,最初师事之仙人,苦行婆罗门也。

《佛学大辞典》 / 48字 / 1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

毘罗胝子

毘罗胝子者,苦行外道。淘糟饮汁。拔髮灰身。六师中之第叁师也。

《佛学大辞典》 / 26字 / 1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

须跋

苦行外道之名。慧琳音义二十六曰:「须跋执苦行為道也。」

《佛学大辞典》 / 26字 / 1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

邪瑜伽行

总称苦行外道非理之观行。瑜伽伦记五上曰:「或依棘刺,修断瑜伽。或依灰坌,或行木杵,夜即卧上。或行着板衣,夜即卧板。或如狐蹲住,乃后夜不至地。即是邪瑜伽行也。」

《佛学大辞典》 / 69字 / 1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