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 条搜索结果

一味

无始已来,一味相续而转之细意识也。是於经量部為轮迴之主体者。见异部宗轮论。

《佛学大辞典》 / 34字 / 6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法藏

又曰佛法藏,一名如来藏。法性之理也。法性含藏无量之性德,故曰法藏。无量寿经上曰:「行权方便入佛法藏究竟彼岸。」又曰:「受持如来甚深法藏,护佛种性。」又曰:「為眾开法藏,广施功德宝。」同嘉祥疏曰:「名理為藏,解契宗源,故云入佛法藏。」同慧远疏曰:「如来藏性,是如...

《佛学大辞典》 / 720字 / 6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同法藏。诸种之法门积,是曰法。俱舍论一曰:「所化有情有贪瞋等八万行别,為对治彼八万行故,世尊宣说八万法。」

《佛学大辞典》 / 51字 / 4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秘密结集

或谓金胎两部之大经,尽為阿难结集。或谓金刚手菩萨為正,阿难為伴。或谓两部杂部,皆為金刚手菩萨受持结集。后两说据六波罗蜜经所谓金刚手受持陀罗尼门之说也。六波罗蜜经一曰:「慈氏云何名為第叁法宝?所谓过去无量殑伽沙等诸佛世尊所说正法。我今亦当作如是说。所谓八万四千诸...

《佛学大辞典》 / 278字 / 4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六离合释

谓一名之中,有能所等,互相混滥,故须明此六种之释。复以依主等,皆有离合之意,故云六离合释。(离合意者,如依主释中,以眼与识分说为离;眼识通说为合。持业中,藏与识;有财中,金刚与人;相违中,眼与耳;带数中,五与;邻近中,念与慧,其意皆与此同。) 一、依主释,...

《三藏法数》 / 539字 / 4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五取

谓有漏之五也。取者取着之义。小乘有部,总為烦恼之异名,大乘唯识,為贪爱之别名。取着於贪爱之烦恼事物,故名為取,五以烦恼為因而生,故云取(第一义),五常从属烦恼,故云取(第二义),五能生烦恼,故云取(第叁义)。俱舍论一曰:「有漏名取。(中略)烦恼...

《佛学大辞典》 / 222字 / 4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谓色声等之有為法也。其解释诸师各异。天台谓阴有二义:一阴者荫覆之义,谓色声等之有為法荫覆真理也。二积聚之义,谓色声等之有為法积聚生死之苦果也。止观五上曰:「阴者阴盖善法,此就因得名。又阴是积聚,生死重沓,此就果得名。」净影取积聚之一义。大乘义章八本曰:「积聚名...

《佛学大辞典》 / 386字 / 4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者,积聚之义。谓众生由此五法积聚成身,复因此身积聚有为烦恼等法,能受无量生死也。亦名五阴者,阴即盖覆之义,谓能盖覆真性也。翻译名义云:积集有为,盖覆真性。是也。 一、色,色即质碍之义。谓眼、耳、鼻、舌、身诸根和合积聚,故名色。 二、受,受即领纳之义。...

《三藏法数》 / 319字 / 4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梵语之塞犍陀Skandha,旧译為阴,又译為眾,新译為。阴者积集之义。眾者眾多和聚之义,亦之义也。是显数多积集之有為法自性。作有為法之用,无纯一之法,或同类,或异类,必多数之小分相集而作其用故,则概谓之阴,或(阴者荫覆之义,旧译之一义也。见[阴]条),大别之五法...

《佛学大辞典》 / 376字 / 3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十乘观

乘者,车乘也,叁諦之妙观,為直到涅槃宝所之大白牛车,故云乘。十乘云者,非有观法十种,观法唯观不思议境之一,惟加资助观法之法,乃為十乘。一、观不思议境,是指介尔阴妄之一念(介者弱也,谓细念也,但异於无心,阴者新译也,然则介尔阴妄者,识中极弱之妄念也,与无记心...

《佛学大辞典》 / 746字 / 3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穷生死

谓至生死穷极之金刚喻定,相续随转之根本,即六识以上之细意识。摄大乘论本卷上所云:「化地部中,亦以异门密意,说此名穷生死。」是也。小乘中虽唯说六识,而六识时有断绝不起者,故至有别计恒转不断之一种识者。即大眾部之根本识,说假部之有分识,及此穷生死等是也。唯识...

《佛学大辞典》 / 134字 / 3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造作於有為法之因缘迁流於叁世,谓之行。此中除色受想识四者,其他之有為法,名行。五之一。者积集之义,是亦有為法之通名也。俱舍论一曰:「四餘為行。」颂疏一曰:「四者谓色受想识,除四外,诸餘心所有四十四及十四不想应,此五十八法是四餘,总名行。造作迁流二...

《佛学大辞典》 / 211字 / 3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犍度

Skandha,巴Khandha,又作乾度。译曰聚,,积,藏,结,节。论律中篇章之名。南山戒疏一下曰:「受法戒法,各别聚处,名為犍度。」法礪四分律疏七本曰:「西音犍度,此方称聚,诸法之中当分说故称為聚,而存梵音总為犍度。」饰宗记七本曰:「西音犍度者,梵音塞犍陀。或云塞犍图...

《佛学大辞典》 / 257字 / 2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华严经题七字义

一、大,大即常体得名,常遍为义。谓旷兼无际,体不变易,竖穷叁际,横亘十方也。(叁际者,即过去、现在、未来叁世也。) 二、方,方即就法得名,轨持为义。谓双持体相,十界常规,能令一切众生师轨执而生解也。(双持体相者,体即是性,谓持性与相也。十界者,佛界、菩萨界、...

《三藏法数》 / 335字 / 2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转五成叁德

者,色、受、想、行、识也。叁德者,法身、般若、解脱也。法身即真如之理,般若即会真之智,解脱即自在之用。此之叁德,皆由转五而成也。(五者,乃积聚之义。谓众生积聚色等五法而成身也。梵语般若,华言智慧。解脱即自在之义,谓解脱业惑之缚也。) 一、转色成法...

《三藏法数》 / 417字 / 2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