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 条搜索结果

广长舌

叁十二相之一。舌广而长,柔软红薄,能面至髮际。智度论八曰:「问曰:如佛世尊,大德尊重,何以故?出广长舌似如轻相。答曰:舌相如是,语必真实。如昔佛出广长舌,面上,至髮际。语婆罗门言:汝见经书,颇有如此舌人而作妄语不?婆罗门言:若人舌能鼻无虚妄,何况至髮际?...

《佛学大辞典》 / 183字 / 4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6日

萨恒多般怛罗

陀罗尼名。译曰白伞盖。喻如来藏性,清净无染,一切有情也。见名义集上。

《佛学大辞典》 / 30字 / 4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6日

竭支

又作祇支。译曰腋衣。长方形,自左肩右腋者。玄应音义四曰:「竭支或作僧祇支者,皆讹也,应言僧伽鵄,此译云腋。若着瞿修罗,则不着僧伽鵄。瞿修罗者,此云圌也,像其衣形而立名也。」资持记中叁之叁曰:「竭支即祇支,相量四方。」Saṁkakṣikā。

《佛学大辞典》 / 107字 / 4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6日

大象藏

龙斗而生之香也。华严经入法界品曰:「人中有香名大象藏,因龙斗生。若烧一丸,兴大光网云,甘露味,周七日七夜,降香雨水。」

《佛学大辞典》 / 53字 / 3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6日

宝网

珍宝之罗网也。帝释宫之罗网為帝网,亦云因陀罗网。无量寿经上曰:「珍妙宝网,罗其上。」

《佛学大辞典》 / 39字 / 3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6日

叁千世界

一、小千世界,谓一日一月绕一须弥山照四天下,山腰是四天王天所居,山顶是叁十叁天所居,此天之上,有夜摩天、兜率天、乐变化天、他化自在天、梵世天,此名一世界。如此一千世界,一千日月,一千须弥山,一千四天下,一千四天王天,一千叁十叁天,一千夜摩天,一千兜率天,一千...

《三藏法数》 / 465字 / 3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6日

七十五法

小乘俱舍宗立一切法為七十五,摄為五类:一色法十一,心法一,心所有法四十六,心不相应行法十四,无為法叁也。 第一色法十一RūPāṇi,分之為叁种:一五根,二五境,叁无表色也。 五根者:一、眼根Cakṣur indriya,二、耳根Śrotra indriya,叁、鼻根Ghrāṇa iudriya,四、舌根J...

《佛学大辞典》 / 2493字 / 3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6日

八十随形好

咽已下六十种好。咽已上二十种好。是为八十种好。咽下六十种。足二十抓指手足八处表里平满。两踝两膝两[阿-可+坐]两肩两腕两股两臂藏相两圆两膊两胁两腋两乳腰背心脐咽(悉皆妙好。是名咽下六种十好)咽上二十者。上下耳齿两唇两龂两颊两发鬓两眼两耳两鼻孔两眉两额两角。已上是名...

《法门名义集》 / 194字 / 3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6日

他心通

六通之一。具名知他心通,又曰他心智通,知他心之智自在无碍者。又,十智中之他心智也。般若经曰:「叁他心通,能如实知十方沙界他有情类心心所法,谓偏知他贪瞋痴等心,离贪瞋痴等心。乃知聚心散心,小心大心,寂静不寂静心,解脱不解脱心,皆如实知。」酉阳杂俎曰:「一公初謁华...

《佛学大辞典》 / 538字 / 3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6日

叁随烦恼

谓昏烦恼乱之法,长时随逐不舍,故名随烦恼。 一、小随烦恼,谓忿、恨、、恼、嫉、悭、诳、谄、憍、害十种,各别而起行位局故,是名小随烦恼。 二、中随烦恼,谓无惭、无愧二种俱生,非各别起,行通前之忿恨恼等,唯遍在不善法中,是名中随烦恼。 叁、大随烦恼,谓掉举、...

《三藏法数》 / 160字 / 3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6日

贫女宝藏

一切之凡夫具佛性,譬之贫女之有宝藏也。涅槃经七曰:「我者即是如来藏义。一切眾生悉有佛性,即是我义。如是我义从本已来常為无量烦恼所,是故眾生不能得见。善男子!如贫女人舍内多有真金之藏,家人大小无有知者。时有异人,善知方便语贫女人:我今雇汝,汝可為我芸除草秽。女...

《佛学大辞典》 / 214字 / 3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6日

老尼置油钵试优婆鞠多

见[油]条。

《佛学大辞典》 / 6字 / 3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6日

如来藏九喻

如来藏,即是众生本源清净心地,诸佛法身之果德也,具足诸法,包含万像。诸佛证此藏心,利益群生,应用无尽;众生迷此藏心,常为无明烦恼障,业惑之所缠缚,而不能证得。佛令众生修行一切善法,断除烦恼无明,显出自己如来藏清净法身之体,故说此九种譬喻也。(无所明了,故曰...

《三藏法数》 / 961字 / 3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6日

油钵

持正念譬如持油鉢。涅槃经二十二曰:「譬如世间有诸大眾,满二十五里。王勅一臣持一油鉢,经由中过,莫令倾。若弃一滴,当断汝命。復遣一人拔刀在后随而怖之。臣受王教,尽心坚持。经歷尔所大眾中,虽见可意五邪欲等,心常念言:我若放逸,着彼邪欲,当弃所持,命不全济。是人以...

《佛学大辞典》 / 213字 / 3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6日

无始无明

胜鬘,本业,起信诸经论谓之无始无明,菩提心论谓之无始间隔,生死流转之根本惑体也。平等法界之理不达,妄隔平等之理性,谓之无明,又曰间隔。是闇惑之心,体无慧明,故曰无明,闇惑之心,隔离理性,故名间隔。依此无明之间隔而生种种之烦恼,作种种之业,受种种之果也。而名之為...

《佛学大辞典》 / 903字 / 3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6日

肩衣

依南山之旧律家,则肩衣祇支為二物,肩衣為右肩者,祇支為左肩者,是比丘尼受持五衣中之二衣也。其本制兴於比丘尼。但智度论记佛,对阿难特听肩衣,别有缘由。又汉地之风,不好露体,故倣阿难,两用祇支与肩衣。遂製出缝合两衣而為褊衫者云。此以四分律以叁衣与祇支及...

《佛学大辞典》 / 435字 / 3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6日

天亲

Vasubandhu,梵名婆藪槃豆,又曰婆修槃陀,译曰天亲,新作伐苏畔度,译曰世亲。波藪译曰世天,毘纽天之异名也。以父母求世天亲爱而名。或言為天帝之弟,故名天亲,婆藪槃豆传曰:「婆藪槃豆者,北天竺富娄沙富罗国(译曰丈安国)人,佛灭后九百年而出,兄弟叁人,皆名婆藪槃豆,长...

《佛学大辞典》 / 484字 / 3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6日

谓色声等之有為法也。其解释诸师各异。天台谓阴有二义:一阴者荫之义,谓色声等之有為法荫真理也。二积聚之义,谓色声等之有為法积聚生死之苦果也。止观五上曰:「阴者阴盖善法,此就因得名。又阴是积聚,生死重沓,此就果得名。」净影取积聚之一义。大乘义章八本曰:「积聚名...

《佛学大辞典》 / 386字 / 3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6日

小乘七十五法

小乘七十五法,摄为五类。谓色法十有一,心法一,心所有法四十有六,不相应行法十有四,无为法叁也。 色法十一,色即质碍之义。谓眼耳鼻舌身五根,色声香味触五境,及法处所摄一分,此十一种,皆有色相可见可对,故总名为色法。(法处,即意识所取之境。具有四分:一、心所法,...

《三藏法数》 / 1470字 / 3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6日

衣那

俗云為脐带者,资道什记上曰:「九界袈裟者,寻其根元,宿胎内时,自脐生物,犹如海草,本小末大也。譬如袋中纳物,自面前背边,而御寒热,令赤子生长。正垂出胎,乃向產门,逆头而生。尔时身先生,衣那后出,故谓后物。於是量赤子臂长,切其脐尾,而以吉酒洗见之时。於其衣那,...

《佛学大辞典》 / 244字 / 3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6日

无量寿佛真身

广西全州之湘山寺,无量寿佛真身在焉。其法名曰全真。唐肃宗时,脩道於衡山。后居湘山者七十年。涅槃於此。其徒漆其身而龕之。僖宗时,奉為无量寿佛。歷朝香火甚盛。明一统志八十叁曰:「全真,柳州人。唐至德初来游湘源,刱净土院。宋州刺史韦宙,遣使礼请,翌日即至,四门各见其...

《佛学大辞典》 / 230字 / 2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6日

百八叁昧

首楞严叁昧,梵语首楞严,华言健相分别;梵语叁昧,华言正受,亦云正定。谓菩萨住是叁昧,则于诸叁昧行相、多少、浅深,悉能分别了知;而一切魔恼,不能破坏,是名首楞严叁昧。 宝印叁昧,谓菩萨住是叁昧,于一切叁昧,悉能印证;然诸宝中法宝为最,今世后世,乃至涅槃,能为利...

《三藏法数》 / 5399字 / 2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6日

十不二门

十门何为而设也?盖荆溪大师,因释法华玄义,其中广明十妙之旨。法相该博,学者难入。故于迹本二门之间,对前十妙,立此十门;复于门门之下,结归一念。为令修学之人,于一念心开,妙解立妙行,故云不可不了十妙大纲,故撮十妙为观法大体。然此十门,皆以不二命名者,盖法华以前...

《三藏法数》 / 1984字 / 2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6日

二如

一、随缘真如,不守自性随染缘而生染法随净缘而生净法者。二、不变真如,随缘而為万差之诸法,亦不失真如之自性者。随缘真如如波,不变真如如水,不变之水起波相,而随缘之波,不失水性,故以随缘真如之故,真如即万法也,以不变真如之故,万法即真如也。小乘不知二种之真如,大乘...

《佛学大辞典》 / 704字 / 2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6日

四枯

(亦名二乘四倒,出涅槃经并宗镜录) 四枯者,表二乘四倒也。所言枯者,以二乘观无常苦空无我等,则烦恼有朽灭不生之义,故名为四枯也。(二乘者,声闻乘、缘觉乘也。) 一、常计无常,常者,即法身常住之义;无常者,即变异也。谓声闻、缘觉为无明之惑所,于如来常住法身中,...

《三藏法数》 / 320字 / 2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6日

象牙闻雷生花

涅槃经八曰:「譬如虚空震雷起云,一切象牙上皆生花。若无雷震,花则不生,亦无名字。眾生佛性亦復如是,常為一切烦恼所,不可得见。」

《佛学大辞典》 / 57字 / 2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6日

[穀-禾+卵]藏

人為无明烦恼所缠,如鸟之藏於卵[穀-禾+卵]内也。胜鬘经曰:「為无明[穀-禾+卵]藏世间开现演说,是故名圣諦。」同宝窟下末曰:「為於无明缠,如鸟在[穀-禾+卵]。為[穀-禾+卵]所藏,故名為藏。」

《佛学大辞典》 / 93字 / 2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6日

五蕴

蕴者,积聚之义。谓众生由此五法积聚成身,复因此身积聚有为烦恼等法,能受无量生死也。亦名五阴者,阴即盖之义,谓能盖真性也。翻译名义云:积集有为,盖真性。是也。 一、色蕴,色即质碍之义。谓眼、耳、鼻、舌、身诸根和合积聚,故名色蕴。 二、受蕴,受即领纳之义。...

《三藏法数》 / 319字 / 2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6日

二障

烦恼障,智障也。新译為烦恼障,所知障。贪瞋痴等诸惑,各有二用:一者发业润生而缚有情,使在叁界五趣之生死中。由此而障涅槃寂静之理,名為烦恼障。扰恼有情之身心,故名烦恼,烦恼能障涅槃,故名障。此烦恼障由我执而生。二者一切贪瞋痴等诸惑,為愚痴迷闇,不能了知诸法之事相...

《佛学大辞典》 / 751字 / 2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6日

玄畅

河西金城(陕西南郑县治)人。姓赵。少年时,家门為胡虏所灭,往凉州出家。初名慧智。后至平城就玄高,為其弟子。北魏武帝用崔皓寇谦之言,禁私养沙门及巫覡,捕玄高慧崇等。师因脱走,将至孟津,遇追骑,投河中,仅以身免,遂渡黄河,涉扬子江,达扬州。时刘宋元嘉二十二年也。文...

《佛学大辞典》 / 440字 / 2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