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16 条搜索结果

四缘

因缘。次第缘。缘缘。增上缘。因缘亲生名因。就因辨缘故名因缘次第缘后心是前心次第子。次第法为缘故名次第缘。缘缘六识能缘六尘。名之为缘。六尘与彼缘法作缘故名缘缘。增上缘六根等法生识中。强名为增上用。增上法为缘故名增上缘。

《法门名义集》 / 95字 / 14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4日

善财童子

华严入法界品曰:「文殊师利在福城东住庄严幢娑罗林中,其时福城长者子有五百童子,善财其一人也,善财生时,种种珍宝自然涌出,故相师名此儿曰善财。」善财诣文殊师利所发心,从此渐次南行,参[五十叁知识]条。梵Sudhana。

《佛学大辞典》 / 100字 / 14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3日

四难

一、值佛难,谓众生因无始惑业,轮回六道之中,四趣得见佛闻法,固在言;设得人身,若生在东西北叁洲者,佛出现于彼,皆见佛;得生南洲,而或居边地,或着邪见,佛虽出世,如是等人亦得见佛;而况佛常出,值遇良难。故云:诸佛兴出世,悬远值遇难。此举人之值佛难...

《三藏法数》 / 542字 / 14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4日

施食获五福报

一、施命,谓人七日得食则死,若能以食施之,即为施命。其施命者,得世世长寿、财富无量报。 二、施色,谓人得食,颜色憔悴,若能以食施之,即为施色。其施色者,得世世端正、人见欢喜报。 叁、施力,谓人得食,身羸力弱,若能以食施之,即为施力。其施力者,得世世多力...

《三藏法数》 / 205字 / 14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4日

五忍

一、伏忍,伏即隐伏,忍即忍可,又安忍也。谓地前叁贤之人,未得无漏。未能证果,但有故,能伏烦恼而能断,故名伏忍。(叁贤者,十住、十行、十回向诸菩萨也。无漏者,漏落生死也。) 二、信忍,信者,随顺疑也。谓初地、二地、叁地菩萨,得无漏信,故名信忍。(初地即...

《三藏法数》 / 357字 / 14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4日

八藏

藏即含藏之义,谓含藏诸法文理,而有、律、论、咒之同。者,法也、常也。凡圣之所轨则,曰法;魔外能变坏,曰常。律者,法也。谓分判轻重,持犯之罪,如世之法律。论,议也。谓论议种种诸法甚深之义也。咒者,愿也。谓祈愿种种如意殊胜等事也。盖以声闻、缘觉、大小乘之...

《三藏法数》 / 443字 / 14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4日

十二种火法

大日如来以梵志说四十四种邪道之火法,分说十二种真道之护磨法十二神。 一、火為最初,名大因陀罗。端严净严相,增益施威力,焰鬘住叁昧,当知圆满。此中最初之火,即是菩提心之慧光也。形方,色黄,即是表金刚座。端严者,是内庄严,言此火,具本尊之形一切之功德故也。增...

《佛学大辞典》 / 1976字 / 14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3日

一月喻叁身

一月喻叁身者,以月体喻法身,月光喻报身,月影喻应身也。盖由法身即是常住之理,理体惟一,变,而能出生诸法,统摄万事,犹如月体,一轮在天,影含众水。报身即是寂照之无自体,依理而发,明了一切无有差谬,犹如月光,照临万像,无有隐形。应身即是变化之用,用无...

《三藏法数》 / 183字 / 13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4日

二十诸天

自古列十六天像,各有所主,以其有呵护之功也。后增日月及娑竭龙王、阎摩罗王者,谓日则破闇,月则照夜,龙则秘藏法宝,阎摩则掌于幽冥。故加此四天,通为二十天也。 一、梵天王,梵,梵语具云梵囕摩,华言离欲,又云清净,谓此天王身心妙圆,威仪缺,清净禁戒,加以明悟,统...

《三藏法数》 / 2561字 / 13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4日

一品

之全部有由多品合成者。分一品而书写之,名曰一品。各均可书写其一品。而其例则由书写供养法华為始。

《佛学大辞典》 / 47字 / 13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3日

五大明王

新译仁王奉持品说,佛於未来世受持叁宝之处,使五方菩萨护其国。而同仪轨上引空叁藏所持之梵本金刚顶瑜伽,以彼之五菩萨,配於本之五菩萨,说此菩萨一一有正法轮与教令轮之二身,正法轮现菩萨之真实身,教令轮现明王之忿怒身。於此加五佛之自性轮身而為叁轮身。此叁轮...

《佛学大辞典》 / 843字 / 13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3日

大乘七种大义

一、缘大,谓菩萨修行大乘之法,由无量修多罗,广大法义,而以为缘,故名缘大。(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行情。梵语修多罗,华言契。) 二、行大,谓菩萨修行大乘,既能自利,复能利他。自利利他,妙行具足,故名行大。 叁、大,谓菩萨修行大乘,常以慧观察,了...

《三藏法数》 / 339字 / 13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4日

佛说圣佛母般若波罗蜜多

如是我闻: 一时,世尊在王舍城鹫峰山中,与大苾刍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并诸菩萨摩诃萨众而共围绕。 尔时,世尊即入甚深光明宣说正法三摩地。时,观自在菩萨摩诃萨在佛会中,而此菩萨摩诃萨已能修行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观见五蕴自性皆空。 尔时,尊者舍利子承佛威神,前白观...

《般若波罗蜜多心 /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传法大师赐紫臣施护奉诏译 / 770字 / 13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7月13日

伽陀

Agada,阿伽陀之略,药名。六十华严十曰:「譬如伽陀药,消灭一切毒。」探玄记六曰:「伽陀此云良药。」参照[阿伽陀]条。 又(术语)Gāthā,又作伽他。译曰句颂、孤起颂、重颂。凡伽陀有二种:一通,论颂文与散文(长行),凡文之文字数至叁十二字者,谓之為首卢伽陀Ślok...

《佛学大辞典》 / 650字 / 13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3日

十无尽藏

藏者,含摄也。此之十藏,乃功德林菩萨于华严会上,为诸菩萨演说,欲令其普入一切佛法之门,成就无上菩提,饶益一切众生。以其各能含摄无尽法海,故皆名为无尽藏也。(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梵语菩提,华言道。) 一、信藏,谓菩萨净信坚固,解诸法空,心退转...

《三藏法数》 / 879字 / 13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4日

大般涅槃

常略称為涅槃。有大乘小乘之二。小乘之大般涅槃叁卷,晋法显译。是与白法祖译之佛般泥洹二卷及失译方等泥洹二卷,皆与长阿含游行同本。大乘之大般涅槃。有二本,一四十卷,北凉曇无懺译称為北本涅槃。分十叁品。二叁十六卷,刘宋慧观与谢灵运共再治北本。称為南本涅...

《佛学大辞典》 / 128字 / 13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3日

一心约教有异

谓贤首祖师一宗判教有五,盖小教,假四谛而说,心得悟解。始教,约第八识心,了一切缘生之法皆空,各无自性,而受异熟之果。终教,言恒沙一切性妙功德,具于如来藏心。顿教,即于一念生之心,无染无净,顿显理性。圆教,主伴圆融,法法无碍,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卷舒自在,总...

《三藏法数》 / 185字 / 13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4日

轮王七宝

长阿含云:增劫中,则有轮王出世。以一增一减为一小劫,人寿增至八万四千岁,历过百年,寿减一岁,如是减至十岁,名为减劫。此后过百年,复增一岁,或云子倍父寿。(若父十岁子则二十岁。)名为增劫,如是增至八万四千岁时,则有金轮王出生。在王家绍灌顶位,于十五日香汤沐浴...

《三藏法数》 / 965字 / 13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4日

六即佛

六即佛者,约事故明六,约理故明即。即者,其体二,名之为即。然明此六即者,或显法门高深,或明修行次第。若论六者,位次高下有序,则修行之人,生上慢。若论即者,理体初后皆是,则修行之人,生退屈。以理言之,即处常六,六处常即,盖由事理二故也。 一、理即佛,谓...

《三藏法数》 / 720字 / 13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4日

高贵德王菩萨

具名光明徧照高贵德王菩萨。涅槃二十一卷已下高贵德王菩萨品之对告眾。佛对之说修行涅槃十种之功德。涅槃疏十九曰:「光明徧照,论外化广。高贵德王,辨内行深。」

《佛学大辞典》 / 73字 / 13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3日

一切世间难信之法

此言甚深微妙之法,為一切世间眾生之难信受者。法华序品曰:「咸得闻知一切世间难信之法。」阿弥陀曰:「為诸眾生,说是一切世间难信之法。」

《佛学大辞典》 / 64字 / 13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3日

大云光明

回回教寺院之名。佛祖统纪四十一曰:「唐代宗叁年,勅回紇奉末尼者,建大云光明寺。」又「同六年,回紇请於荆杨洪越等州置大云光明寺,其徒白衣白冠。」

《佛学大辞典》 / 65字 / 12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3日

四无碍解

又云四无碍,四无碍辩。是為诸菩萨说法之辩,故约於意业而谓為解,谓為,约於口业而谓為辩。一法无碍,名句文能詮之教法名為法,於教法无滞,名為法无碍。二义无碍,知教法所詮之义理而无滞,名為义无碍。叁辞无碍,又云词无碍。於诸方言辞通达自在,名為辞无碍。四乐说无碍...

《佛学大辞典》 / 307字 / 12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3日

叁两

释迦如来自说往因,我往昔日日割身肉叁两,卖於病家,得金钱五枚,奉於古之释迦佛,因而闻涅槃。见涅槃二十二。

《佛学大辞典》 / 48字 / 12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3日

竭罗伽

又作竭伽,揭伽,揭瞿。古仙人名。大日疏十六有曰:「竭伽仙者,山名,约处得名。」為吠陀诵出者之一,大孔雀王咒下等,与他诸仙皆列其名,此等诸仙,皆是古旧之大仙,造四明论,善闲咒术云:於胎藏界曼荼罗中為火天之眷属,与他四仙皆位於外金刚部院。但现图曼荼罗,图其形...

《佛学大辞典》 / 116字 / 12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3日

一切男女我父母

心地观二曰:「一切眾生轮转五道,百千劫,於多生中互為父母。以互為父母故,一切男子即是慈父,一切女人即是悲母。」

《佛学大辞典》 / 52字 / 12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3日

五色线

又作色綖,五色缕,五色绳。合青黄赤白黑五色之系為一条之线缕也。苏悉地羯罗下曰:「五色线谓青黄赤白黑,使童子合线。」大日疏五曰:「凡作綖,当择上好细具缕,香水洗之,极令清净,令洁净童女右合之。合五色缕,当用五如来真言,各持一色,然后以成办诸事真言总加持之。造...

《佛学大辞典》 / 521字 / 12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3日

一切有部

具名说一切有部。梵名萨婆多。小乘宗之名。二十部之一。见[说一切有部]条。

《佛学大辞典》 / 32字 / 12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3日

光明真言

陀罗尼之名。诵此陀罗尼,则得佛之光明,除诸罪报,故云光明真言。出空羂索毘卢遮那佛大灌顶光真言。吽。曰:「身坏命终,堕诸恶道。以此真言,加持土沙,一百八徧。尸陀林中,散亡者死骸上。(中略)神通威力,加持沙土之力,应时即得光明及身,除诸罪报,捨所苦身,往於西...

《佛学大辞典》 / 209字 / 12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3日

五种说人

佛法有五种能说之人也。(一)佛,佛弟子,仙人,诸天,化人也。大度论第二所谓「佛法有五种人说:一佛自口说,二佛弟子说,叁仙人说,四诸天说,五化人说。」是也。净影无量寿义疏卷上所谓「起说同,凡有五种,如龙树说:一佛自说,二圣贤说,叁诸天说,四神仙等说,五变化...

《佛学大辞典》 / 295字 / 12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3日

九种大禅

禅,梵语具云禅那,华言静虑。谓菩萨既凭弘誓利益众生,则当进修深广大行。然深广之行,莫若禅定。言禅,则一切皆摄。所谓若诸菩萨成道,转法轮,入涅槃,胜妙功德,思惟修法,利生方便,皆在其中。是故说此九种禅定之相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一、自性禅,谓于菩萨藏,...

《三藏法数》 / 2473字 / 12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4日

大般涅槃

大般涅槃者。盖是法身之玄堂。正觉之实称。众之渊镜。万流之宗极。其为体也。妙存有物之表。周流无穷之内。任运而动。见机而赴。任运而动。则乘虚照以御物。寄言蹄以通化。见机而赴。则应万形而为像。即群情而设教。至乃形充十方。而心易虑。教弥天下。而情在已。厕流尘蚁...

《大般涅槃》 / 855字 / 12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11月05日

二王

寺门两胁所立之二个金刚夜叉也,略名金刚神,亦曰夜叉神。其本名曰密迹金刚,為法意王子之化身。大宝积密迹金刚力士会曰:「昔有转轮圣王曰勇群王,具足千子。有二夫人,有二孩童自然来上夫人膝上,一云法意,二云法念。父王知诸子发道意,欲知当来成佛之次第,使千子探筹。有太...

《佛学大辞典》 / 570字 / 12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3日

无师

谓无师独悟之佛也。法华譬喻品曰:「一切,佛,自然,无师。」同嘉祥疏六曰:「无师者,前之叁从师得,故云无师。」大日疏一曰:「如是自证之境,说者无言,观者无见。同手中菴摩勒果可转授他人也。若可以言语授人者,释迦菩萨蒙定光之授决之时,即可成...

《佛学大辞典》 / 136字 / 12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3日

一大事因缘

一即一实相也。其性广博,故名为大。如来出世度生之仪式,故名为事。众生具此实相而能成机感佛,故名为因。如来证此实相而能起应度生,故名为缘。一切如来出现于世,皆为开示一切众生本有实相,令其咸得悟入佛之知见。舍此则非如来出世本怀,云:如来惟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

《三藏法数》 / 127字 / 12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4日

因陀罗网

是梵汉双举之名。单用汉语,则云帝网。即帝释天之宝网。其网之线,珠玉交络,以譬物之交络涉入重重无尽者。通路记曰:「忉利天王帝释宫殿,张网覆上,悬网饰殿。彼网皆以宝珠作之,每目悬珠,光明赫赫,照烛明朗。珠玉无量,出算数表。网珠玲玲,各现珠影。一珠之中,现诸珠影。珠...

《佛学大辞典》 / 207字 / 12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3日

藏教生灭四谛

藏教者,律论叁藏之教也。生灭者,此教诠因缘生法,有生有灭也。四谛者,谛即审实之义,谓声闻之人,用析空观,谛审苦集灭道之法一一虚,是名藏教生灭四谛。(因缘生法者,六根为因,六尘为缘。根尘相对所起之心,名为生法。析空者,析即分析,谓分析五阴等法皆空也。) 一...

《三藏法数》 / 322字 / 12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4日

持戒十种利益

持戒是菩提之根本,入道之要门,菩萨能坚守护持,则获此十种利益也。(梵语菩提,华言道。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一、满足愿,谓修菩萨行者,能持禁戒,则身心清净,慧性明了,一切行,一切誓愿,无满足也。 二、如佛所学,谓佛初修道时,以戒为本,而...

《三藏法数》 / 452字 / 11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4日

涅槃相

化身佛八相之一。世尊入灭之相也。佛八十年间教化眾生,化缘既尽,於中天竺拘尸那城跋提河边沙罗双树之间,一日一夜说大般涅槃毕,头北面西,右胁而卧,逆顺入於四禪定四空定及灭尽定,又超越入於诸禪定,终於第四禪定入灭。时二月十五日之中夜也。尔时四边双树开白花,如白鹤群...

《佛学大辞典》 / 391字 / 11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3日

十门释

唐清凉国师将欲解释华严大,故先总启十种义门,列于前,悬谈一大意,使知教法兴起,有所自来。然圣人言虚发,说必有由,非大因缘,莫宣斯典,故第一论教起因缘因缘既兴,有所起教,出叁藏十二分教,故第二论藏教所摄。然藏教皆通权、实,今拣权取实,唯圆教收,故第...

《三藏法数》 / 2102字 / 11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4日

五十叁佛

观药王药上二菩萨曰:「药上菩萨净妙色身,即為行者称说过去五十叁佛。(中略)若復有人能称是五十叁佛名者,生生之处常得值遇十方诸佛。若復有人能至心敬礼五十叁佛者,除灭四重五逆及谤方等,皆悉清净。以是诸佛本誓愿故,於念念中即得除灭如上诸罪。」 普光一,普明二,普静...

《佛学大辞典》 / 815字 / 11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3日

十种忍

忍,即安忍,亦忍可也。谓菩萨既断无明之惑,证无生理,了达诸法本来寂灭,是故见色闻声,如幻如化,起妄念而分别也。然此忍体虽一,而随事立名则有十种也。 一、音声忍,音声忍者,谓闻佛深教,即能晓了,忍可而惊怖也。 二、顺忍,顺忍者,谓于理于事,悉能随顺,谛审忍...

《三藏法数》 / 434字 / 11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4日

道行般若

大哉度!万圣资通,咸宗以成也。地合日照,无法周,处,累彼有名,既外有名,亦病无形,两忘玄莫,喟然无主,此之纪也。夫永寿莫美乎上干,而齐之殇子;神伟莫美于凌虚,而同之𠉌滞;至德莫大乎真人,而比之朽种;高妙莫大乎世雄,而喻之幻梦。由此论之,亮为众圣宗矣...

《道行般若 / 835字 / 11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7月07日

光明

唐善导,念佛口放光明,高宗皇帝於善导死后赐光明之寺额。见新修往生传中。

《佛学大辞典》 / 32字 / 11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3日

十无尽戒

杀生。二偷盗。叁邪淫。四妄语。五沽酒。六说出家在家菩萨过失。七为贪利自赞毁他。八故悭。九故嗔。十故谤叁宝藏。从今身至佛身得犯。若有犯失。四十二贤圣法此是菩萨戒。

《法门名义集》 / 79字 / 11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4日

六十二见

论之诸释同。多用下叁种: (一)大品般若佛母品开十四难而為六十二。先计色蕴有常等四句:一、色為常。二、色為无常。叁、色為常无常。四、色為非常非无常。其他受等四蕴亦然,合而有二十句(计色之常无常,即言世间之常无常也。计他四蕴之常无常,即计神之常无常也),此...

《佛学大辞典》 / 2612字 / 11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3日

五戒

杀生。二偷盗。叁邪淫。四妄语。五饮酒。是为五戒。净度云。持定者天令五神护之。五戒定者二十五神营救门户令恶□。

《法门名义集》 / 53字 / 11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4日

一切义成

又谓之一切义成就。悉达太子之译名。西域记七曰:「萨婆曷刺他悉达,唐言一切义成,旧言悉达,讹也。」是世尊之幼名。华严十二曰:「如来於四天下中或名一切义成,或名释迦牟尼。」金刚顶说此菩萨五相成佛之相。见[释迦]条。

《佛学大辞典》 / 97字 / 11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3日

十境

十境一一皆前十乘观法所观之境若论十境生起由观阴入发下九境能所相扶次第出生故成于十若论下之九境互发定则无复次第当知阴境常自现前若发发恒得为观下之九境发则皆用十乘观法观之观也(阴入者谓五阴十二入也能所相扶者如初阴境能生烦恼阴为能生烦恼为所生余境展转相生...

《三藏法数》 / 1655字 / 11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4日

大乘九部

谓佛所说大乘诸,无因缘、论议、譬喻之叁部,故云九部也。以大乘直说大法,因缘;唯谈圆理,故绝论议;独显真常,待譬喻,是以大乘诸,唯存方广等九部也。别论虽尔,若通而言之,凡大小乘,无具有十二部也。 一、修多罗,梵语修多罗,华言契。契者,上契诸佛之...

《三藏法数》 / 852字 / 11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4日

一百〇三、金猫因缘

昔恶生王,游观林苑,园中堂上,见一金猫,从东北角,入西南角。王即遣人,寻复发掘,得一铜瓮,瓮受三斛,满中金钱。渐渐深掘,复获一瓮,如是次第,得三重瓮,各受三斛。渐复傍掘,亦得铜瓮,转掘已,满五里中,尽得铜瓮盛满金钱。时恶生王,深生奇怪,即诣尊者迦栴延所,即向...

《杂宝藏》 / 元魏西域三藏吉迦夜共昙曜译 / 369字 / 11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7月09日

五百仙人

优填王以色染故,截五百仙人之手足。见度论十七,辅行四之叁。五百仙人在山中。甄陀罗女浴於雪山池中。仙闻女歌声,而失禪定。见度论十七,辅行四之叁。五百仙人,飞行空中时,闻紧陀罗女歌声,心狂醉,失神足,一时堕於地。见度论十七。

《佛学大辞典》 / 97字 / 11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3日

长阿含

长安释僧肇述 夫宗极绝于称谓,贤圣以之冲默;玄旨非言传,释迦所以致教。是以如来出世,大教有三:约身口,则防之以禁律;明善恶,则导之以契;演幽微,则辨之以法相。然则三藏之作也,本于殊应,会之有宗,则异途同趣矣。 禁律,律藏也,四分十诵。法相,阿毗昙藏也,...

《长阿含 / 544字 / 11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6月24日

梵网

梵网卢舍那佛说菩萨心地戒品第十之略称。梵网本与[华严]同部,悉翻之,则有百二十卷六十一品,罗什叁藏於长安译诸论於最后译出中专明菩萨行地之菩萨心地戒品第十之一品,此时道融道顥等叁百餘人即受菩萨戒,各诵此,且写此品八十一部流通於世(僧肇梵网序),名之曰梵...

《佛学大辞典》 / 762字 / 11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3日

十斋

言每月定十日持八斋戒也。此十斋日出於地藏本愿,十王。地藏本愿如来赞嘆品曰:「復普广,若未来世眾生,於月一日八日十四日十五日十八日二十叁日二十四日二十八日二十九日乃至叁十日是诸日等,诸罪结集定其轻重。(中略)於此十斋日对佛菩萨诸贤圣像前读此一徧,东西南北...

《佛学大辞典》 / 263字 / 11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3日

十波罗蜜

檀戒忍精禅慧为六。第七方便波罗蜜(回善施物为他求果。名为方便胜)。第八愿(要期起行名之为愿)第九力(伏戒断障名之为力)第十(能知六度法门。名之为)。

《法门名义集》 / 72字 / 11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4日

十二部

修多罗。祇夜。受记。伽陀。优陀那。尼陀那。阿波陀那。伊帝目多伽。阇陀伽。毗佛略。阿浮陀达摩。优波提。为十二部名藏。修多罗者。是一切一切论法。从如是我闻至欢喜奉行。无问卷数多少。皆言修多罗。祇夜真说偈重说。受记如释迦如来为弥勒授记。于来世当得作佛。是授...

《法门名义集》 / 275字 / 11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4日

十信菩萨

此是习种性前外凡之位。叁乘诸人舍本别习。回心向大起十心。一信心。信佛庆住大乘。归宗二决定无疑。二念心。于六念处忆念忘。叁精进心。如念而行勤修正观。四慧心。还观人法二种无我。五无定心。解空处寂止心理静。六退心。正观两融心退后。七回向心。善会平等回向于舍。...

《法门名义集》 / 151字 / 11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4日

一角仙人

又名独角仙人。过去久远之昔,於波罗奈山中由鹿腹而生,头有一角,形如人,故以為名。及长修禪定。而得通力。因惑於名扇陀之婬女,遂失其通力,出山為国之大臣。此一角仙人即今之释尊也。扇陀即今之耶输多罗女也。见度论十七,律异相叁十九。

《佛学大辞典》 / 100字 / 11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3日

修外道

十种外道之一。六师中删闍夜毗罗胝子之所计也。谓必求道,生死劫数,则苦尽而自得涅槃,如缕丸转高山,缕尽则自止。此外道由得五通,而见过去八万劫之事,八万劫之外则无所见。因指八万劫以前為冥諦涅槃。注维摩叁云:「肇曰:其人谓道须求,生死劫数苦尽自得。如缕丸转...

《佛学大辞典》 / 180字 / 11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