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1 条搜索结果

不动明王

Aryaacalanātha,梵名阿遮罗曩他。译言不动尊,又翻无动尊。又阿奢囉逝吒Acalaceṭa,亦谓之不动使者。密教诸尊,依叁轮身之分类而总判之:则大日如来為一切诸尊之总体,為自性轮身,而此尊為一切诸佛之教令轮身。故又称為诸明王之王,大明王之主尊。在密教诸尊中与大日如来相并...

《佛学大辞典》 / 538字 / 13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1日

一百〇、求毗摩天望得大富缘

昔有兄弟二人,家计贫困,兄常日夕,精勤礼拜求毗摩天,望得大富,而遣其弟,耕田种殖。如是求请,经历多时。时毗摩天,化作其弟,至其兄边。兄瞋弟言:“何不垦殖?来此何为?”时弟答言:“兄在天寺,昼夜祈请,望得大富;弟于今日,亦欲效兄,斋戒求愿,望获大富。”兄语弟言:“卿...

《杂宝藏经》 / 元魏西域三藏吉迦夜共昙曜译 / 320字 / 12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7月09日

十叁佛

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曰:「药上菩萨净妙色身,即為行者称说过去十叁佛。(中略)若復有人能称是十叁佛名者,生生之处常得值遇十方诸佛。若復有人能至心敬礼十叁佛者,除灭四重逆及谤方等,皆悉清净。以是诸佛本誓愿故,於念念中即得除灭如上诸罪。」 普光一,普明二,普静...

《佛学大辞典》 / 815字 / 12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1日

六十二见

经论之诸释不同。多用下叁种: (一)大品般若经佛母品开十四难而為六十二。先计色蕴有常等四句:一、色為常。二、色為无常。叁、色為常无常。四、色為非常非无常。其他受等四蕴亦然,合而有二十句(计色之常无常,即言世间之常无常也。计他四蕴之常无常,即计神之常无常也),此...

《佛学大辞典》 / 2612字 / 12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1日

十境

十境一一皆前十乘观法所观之境若论十境生起由观阴入发下九境能所相扶次第出生故成于十若论下之九境互发不定则无复次第当知阴境常自现前若发不发恒得为观下之九境发则皆用十乘观法观之不发不观也(阴入者谓阴十二入也能所相扶者如初阴境能生烦恼阴为能生烦恼为所生余境展转相生...

《三藏法数》 / 1655字 / 12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眼品

舍利弗白佛言:“菩萨摩诃萨应般若波罗蜜者,从何所来而生是间?于是间去复生何所?” 佛告舍利弗言:“菩萨与般若波罗蜜相应者,于兜率天上来生是间,或于他方佛国来生是间,或从人道中来生是间。从兜率天上来者,终不失般若波罗蜜,诸陀邻尼、诸三昧门、诸众智门悉皆在前。从他...

《放光般若经》 / 西晋于阗国三藏无罗叉奉诏译 / 3355字 / 12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8月03日

复次,夫少欲者,虽有财物心不爱着,犹得称之名为少欲。 我昔曾闻,有优婆塞,彼优婆塞时有亲友信婆罗门法。时彼亲友善信婆罗门,弊衣苦行热炙身、恒食恶食卧粪秽中,即唤优婆塞言:“汝可就此观婆罗门,汝颇曾见清身自苦高行之士少欲知足如此人不?”优婆塞言:“如此高行可诳...

《大庄严论经》 / 后秦三藏鸠摩罗什译 / 749字 / 11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7月01日

一、生老病死苦,八苦之中,开之而為四苦。二、爱别离苦,与所爱者离别之苦也。叁、怨憎会苦,常与憎恶者会合之苦也。四、求不得苦,不得所求之苦也。阴盛苦,阴為一身之总体,為阴之身,受炽盛之诸苦也。已上苦,為八苦之开合不同者。见折玄记,叁藏法数二十四。 又...

《佛学大辞典》 / 181字 / 11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1日

佛说仙人经

闻如是: 一时佛游王舍城,与大比丘众千二百十人,与诸菩萨俱。佛告诸会者:“乃往久远无数劫时,有仙人,处于山薮。四人为主,一人给侍,供养奉事,未曾失意,采果汲水,进以时节。一日远行,采果水浆,懈废眠寐,不以时还。日以过中四人失食,怀恨饥恚,谓其侍者:‘卿给使...

《生经》 / 西晋三藏竺法护译 / 1871字 / 11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6月25日

内四供养

先由大日如来之心中流出嬉戏菩萨供养东方阿閦如来,嬉戏者,眾生初得生佛不二之菩提,照了自身即佛,大欢喜之标帜,是金刚部阿閦如来之叁摩地也。故今与以相应之嬉戏适悦形菩萨供养之。次由中心流出鬘菩萨供养南方宝生如来,华鬘者,理智具足,万德开发之标帜,是宝部宝生佛之叁摩...

《佛学大辞典》 / 281字 / 11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1日

大力菩萨

金刚吼,龙王吼,无畏十力吼,雷电吼,无量力吼也。旧译仁王经受持品曰:「若未来世,有诸国王,护持叁宝者,我使大力菩萨往护其国:一、金刚吼菩萨,手持千宝相轮,往护彼国。二、龙王吼菩萨,手持金轮灯,往护彼国。叁、无畏十力吼菩萨,手持金刚杵,往护彼国。四、雷电吼菩萨...

《佛学大辞典》 / 364字 / 11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1日

十二头陀行

梵语头阤,华言抖擞。谓能抖擞烦恼之尘垢也。盖比丘当离愦闹,不乐饰好,心绝贪求,无诸憍慢,清净自活,以求无上正真之道,故有十二种之行焉。(梵语比丘,华言乞士。) 一、住阿兰若处,梵语阿兰若,华言寂静处。谓比丘当住于空闲寂静之处,身离愦闹,心离欲尘,永绝攀缘,求...

《三藏法数》 / 1001字 / 11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力明王

不动等之大明王也。此大明王為大力菩萨之变身,故云力明王。见[大力菩萨]条。

《佛学大辞典》 / 39字 / 11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1日

神通

又曰通,神变。不思议為神。自在為通。不思议自在之用有种:一、天眼通,谓色界四大所造之清净眼根,色界及欲界六道中之诸物,或近,或远,或麤,或细,无一不照者。二、天耳通,為色界四大所造之清净耳根,能闻一切之声者。叁、他心通,得知一切他人之心者。四、宿命通,得...

《佛学大辞典》 / 158字 / 11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1日

常瞿利童女

除虫毒之尊也。常瞿利翻云大体,或作常瞿利毒女,又作常瞿利童子。毒女经谓「此常瞿利,虽现女人,而实非女,善男子,诸佛菩萨智慧神通,能為眾生现种种身,摄化诸毒。」此言其為男性也。童女经言:「我游香醉山,见一童女,百福相好,庄严其身,以鹿皮為衣,以诸毒蛇為瓔珞,将诸...

《佛学大辞典》 / 195字 / 11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1日

又作鈷、古、[月古],具名股杵、股金刚杵。股為枝之义,独头之杵,谓之独股;分為头,谓之股。股通作[月古],杵以金作鈷,借字也,餘為略字或当字。凡金刚杵,西土之战具也,以表退治烦恼之金刚智。其中股表金刚界之部,合两头而為十枝,以表十波罗蜜也。诸部要...

《佛学大辞典》 / 337字 / 10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1日

天竺

略称天。东西南北中方之天竺。即东天西天南天北天中天。西域记二曰:「印度之境,周九万四里,叁垂大海,北背雪山,北广南狭,形如半月。」方之分配与今异。

《佛学大辞典》 / 68字 / 10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1日

七善

佛所说大小乘之经典,具七善。故曰正法。成实论叁善品曰:「佛自讚言:我所说法,初中后善,义善,语善,独法,具足,清净调柔,随顺梵行。」就论解之,一、时善,一部初中后叁时之所说,皆甚深也。二、义善,佛法之义,深有利益,得今世后世及出世之道利也。叁、语善,随方俗之语...

《佛学大辞典》 / 470字 / 10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1日

十度各叁行

度者,超度也。谓此十度各有叁种殊胜行门,菩萨修行此法,则能自利利他,度诸众生;离生死此岸,越烦恼中流,到涅槃彼岸,同证无上菩提。(梵语涅槃,华言灭度。梵语菩提,华言道。) 一、施度叁行,此施度有叁种:一、财施,谓以己所有财物,施与他人,令其安乐;二、法施,谓...

《三藏法数》 / 877字 / 10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形像

经轨所说有种种。 (第一像):是世间流布之像,而立印轨,与底哩叁昧耶经,与使者法之各初章所说,与大日经具缘品之说相相同。但身色则诸说有异,大疏六為黑色,立印轨為青色,使者法為赤黄色,底哩经未说身色,然其所说之相,与使者法大同,则身色亦可同於彼也。大日经二曰:「...

《佛学大辞典》 / 2278字 / 10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1日

那烂陀

Nālanda,在中天竺摩竭陀国。菩提道场之大觉寺东七驛,佛灭后鑠迦罗阿逸多王所建,歷代相继而增建之,遂為天竺第一之精舍。那烂陀译言施无厌。世俗相传為住於此寺边池中之龙王名。若依实义,则释迦如来往昔在此地為国王时之德号也。西域记九曰:「那烂陀(唐言施无厌),僧伽蓝...

《佛学大辞典》 / 586字 / 10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1日

昔有阿育王,于境内立千二百塔寺,后得病大困。有一沙门往省王,王与相见,悲不能自胜。道人曰:“王前后所作功德不可计数,当开大意,莫有恨也!”王言:“正使死至不能有恨也。所以悲者,前为千二百寺,各织作金缕幡盖千二百枚,欲自悬幡散华,于诸寺物始得办,而得重病,恐不卒本...

《杂譬喻经(上下卷)》 / 失译人名附后汉录 / 209字 / 10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6月28日

种灌顶

一、阿闍梨灌顶,即传法灌顶。此有叁部之别。二、受明灌顶,又云成就灌顶。叁、息灾灌顶,又云灭罪灌顶。四、增益灌顶,又云求果灌顶。、降伏灌顶,又云除难灌顶。见入坛钞二。 又一、光明灌顶,以光明加被行者之身也。二、甘露灌顶,以香水灌顶也。叁、种子灌顶,观种子而布於...

《佛学大辞典》 / 237字 / 10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1日

七空

楞伽经一说七空:一相空,求生相不可得之空。二性自性空,性自之空。叁行空,叁业之所作不可得。四无行空,缘起之自性空,故行即无行。一切法离言说空,一切法不可言说。六第一义圣智大空,佛之圣智,见思空,能空之智亦空,此毕竟空谓之大空。七彼彼空,是假空,如空舍之空,舍...

《佛学大辞典》 / 179字 / 10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1日

白象

象有大威力,而其性柔顺,故菩萨自兜率天降下,或乘六牙之白象,或自化白象而入摩耶夫人之胎。瑞应本起经上曰:「菩萨初下,化乘白象,贯日之精,因母昼寝,而示梦焉,从右胁入。」因果经一曰:「尔时菩萨,观降胎时至,即乘六牙白象,发兜率宫。无量诸天作诸伎乐,烧眾妙香,散天...

《佛学大辞典》 / 379字 / 10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1日

衣裓

长方形之布帛,男女多掛於肩,用以拭手,或盛物。法华经譬喻品曰:「当以衣裓,若以几案,从舍出之。」阿弥陀经曰:「各以衣裓盛眾名华,供养他方十万亿佛。」义疏曰:「衣裓者,衣衿也。」玄赞曰:「裓者,孤得反,衣襟也。(中略)天仙之衣,应是彼类。」案悬於肩,则宜谓之...

《佛学大辞典》 / 223字 / 9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1日

珂但尼

Khādaniya,又作佉陀尼,佉闍尼。译曰嚼食。可咬嚼而食者。有种,為时药之一分。百一羯磨曰:「时药者,谓是种珂但尼,种蒲饍尼。」寄归传一曰:「律云:半者蒲饍尼,半者河但尼。蒲饍尼以含噉為义,珂但尼即啮嚼受名。半者Pañca谓也。半者蒲饍尼,应译為噉食。旧云...

《佛学大辞典》 / 227字 / 9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1日

十六观

观无量寿经正宗分所说。韦提希夫人愿生西方极乐世界,兼欲未来世之眾生往生,请佛世尊说其所修之法,故佛说此十六种之观门:一、日想观,正坐西向,諦观落日,使心坚住,专想不移,见日将没之状,如悬鼓形,既见日已,闭目开目,皆令了了,此名日想观。二、水想观,次作水想,见水...

《佛学大辞典》 / 245字 / 9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1日

六和敬

僧以和合為义。和合有二义:一理和,同证灭理也,是在见道以上之圣者。二事和,此有六种,即六种敬具也。属於见道以前之凡僧。一、身和敬,同礼拜等之身业也。二、口和敬,同讚咏等之口业也。叁、意和敬,同信心等之意业也。四、戒和敬,同戒法也。、见和敬,同空等之见解也。六...

《佛学大辞典》 / 422字 / 9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1日

十八空

一、内空,内即内身,谓叁十六种不净充满,九孔常流,净相不可得故,是名内空。(叁十六种者,毛、发、爪、齿、眵、泪、涎、唾、屎、尿、垢、汗、皮、肤、血、肉、筋、脉、骨、髓、肪、膏、脑、膜、肝、胆、肠、胃、脾、肾、心、肺、生藏、熟藏、赤痰、白痰也。九孔者,两眼、两...

《三藏法数》 / 1008字 / 9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部大论

无着菩萨承弥勒菩萨之旨,着部之大论:一、瑜伽师地论,百卷,唐玄奘译。二、分别瑜伽论,未翻。叁、大乘庄严经论,十叁卷,唐波罗颇蜜多罗译。四、辨中边论颂,一卷,唐玄奘译。、金刚般若论,二卷,秦罗什译。瑜伽论记一上曰:「慈氏菩萨随无着机,恒於夜分从知足天降於禪堂...

《佛学大辞典》 / 148字 / 9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1日

臺山

四大名山之一。清一统志一百十四曰:「臺山在臺县东北一百八十里西北距繁峙县一百叁十里。水经注,山峦巍然,故谓之臺。其中南臺去中臺八十里,臺高叁十里,顶周二里。金莲日菊佛钵华灿发如锦,亦名锦绣峰,世传文殊菩萨示现之处。」华严经疏曰:「清凉山者,即代州雁门...

《佛学大辞典》 / 681字 / 9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1日

七僧

英俊记曰:「一咒愿师、二导师、叁唄师、四散花师、梵音师、六锡杖师、七堂达。」捨芥钞曰:「一讲师、二读师、叁咒愿师、四叁礼师、唄师、六散华师、七堂达。」

《佛学大辞典》 / 65字 / 9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1日

阴盛苦

八苦之一。又曰盛阴苦。解盛有二义:一就苦而说。人各具阴而眾苦炽盛,故曰盛。又阴之器盛眾苦,故曰盛。中论疏七曰:「有斯阴,眾苦炽盛,名盛阴苦。又此阴,盛贮眾苦,名盛阴苦。」次一义,為阴之作用炽盛,故名為阴盛或盛阴。旧译之经常呼阴而言為盛阴...

《佛学大辞典》 / 163字 / 9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1日

二十二门

诸佛大仙欲依自在叁昧之力,安一切眾生,以出生自在胜叁昧一切所行诸功德无量之方便而度眾生,即由其叁昧出生二十二门也。如供养如来门、一切布施门、具足持戒门、无尽忍辱门、无量苦行精进门、禪定寂静叁昧门、无量大辩智慧门、一切所行方便门、四无量神通门、大慈大悲四摄门、无...

《佛学大辞典》 / 189字 / 9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1日

一、佛乘,佛,梵语具云佛陀,华言觉。乘即运载之义。谓如来以一乘实相之法,运诸众生同到涅槃彼岸,是为佛乘。(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二、缘觉乘,谓缘觉之人,由观十二因缘生灭,除于我执等惑,觉悟真空之理,以此因缘之法,运出叁界,是为缘觉乘。(十二因缘者,一无明、...

《三藏法数》 / 371字 / 9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六种意乐

谓菩萨修习一切法门,皆须作意欣乐也。(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一、广大意乐,谓菩萨以满恒河沙等世界七宝,奉施如来;复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乃至现世得证佛果,犹无厌足,是名广大意乐。(七宝者,金、银、琉璃、玻璃、砗磲、码瑙、赤真珠也。...

《三藏法数》 / 323字 / 9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种阿那含

梵语阿那含,华言不来,又云不还。谓不还来欲界受生,即第叁果也。以其根有利钝,行有勤怠,于证阿罗汉果有先后之不同,故分为也。(梵语阿罗汉,华言无学,又云无生。) 一、中般涅槃,中即中阴,亦名中有,以人死之后,未得托生之识身也。梵语般涅槃,华言灭度。谓此阿那含...

《三藏法数》 / 429字 / 8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鸽园

在迦湿弥罗国。百僧园之一。宗轮论述记曰:「尔时鸡园,諍犹未息。后随异见,遂分二部:一上座部,二大眾部。时诸贤圣,和眾乖违,便捨鸡园,欲往他处。王闻既瞋,便勅臣曰:宜皆引至殑伽河边,载以破船,中流坠溺,即验斯辈是圣是凡。臣奉王言,便将验试。时诸贤圣,各起神通。...

《佛学大辞典》 / 252字 / 8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1日

秘密曼荼罗

又名十七尊曼荼罗。於金刚萨埵欲触爱慢之秘密,加八供四摄而成,故有此称。金刚界九会中之理趣会,即与此曼荼罗相当。普通流布之像,中央画金刚萨埵,右边安欲触二尊,左边安爱慢二尊。而宗睿所传之曼荼罗,欲金刚画於萨埵之左后,触金刚安於右后,爱金刚安於左侧,慢金刚安於右...

《佛学大辞典》 / 242字 / 8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1日

欢喜天

又云大圣欢喜天,大圣天,圣天。夫妇二身相抱象头人身之形,為本尊。男天者大自在天之长子,為暴害世界之大荒神。女天者观音化现,而与彼抱着,得其欢心,以镇彼暴者。因称欢喜天。梵名誐那鉢底Gaṇa ati,就其形而谓之毘那夜迦Vināyaka,象鼻天。善无畏译之大圣欢喜供养法曰:「...

《佛学大辞典》 / 520字 / 8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1日

一伏忍。二信忍。叁顺忍。四无生忍。寂灭忍。地前叁贤菩萨得伏忍。初地二地叁地得信忍。四地地六地得顺忍。七地八地九地得无生忍。十地与佛地得寂灭忍。

《法门名义集》 / 63字 / 8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1日

僧堂

在禪宗之寺院。為僧坐禪之所,故曰僧堂,亦曰禪堂,亦曰云堂。以眾集如云之多也。亦曰选佛场,以於此选择作佛之人也。亦曰斋堂食堂。於僧堂之外设斋堂者,為后世之事,古於僧堂兼禪与斋也。堂面东,前后设入口,东口名前门,西口名后门,堂之中央安置释迦或文殊迦叶等圣僧中之一像...

《佛学大辞典》 / 270字 / 8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1日

贤劫经

又名颰陀劫叁昧经。译曰贤劫定意经。八卷或十卷,西晋竺法护译。初说诸叁昧,诸度无极,佛之神通功德事。末说贤劫千佛事。

《佛学大辞典》 / 50字 / 8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1日

二十护戒神

护戒神者,谓戒之中,各有神,为作卫护也。灌顶经云:若持戒者,有二十善神卫护其身,在人左右,守于宫宅门户之上,使万事吉祥也。 一、护不杀戒神,一、荼刍毗愈陀尼,护持戒人身,辟除邪鬼;二、输多利输陀尼,护持戒人六情,悉令完具;叁、毗楼遮那世波,护持戒人...

《三藏法数》 / 590字 / 8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