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0 条搜索结果

六欲天

欲界有六重之天,谓之六欲天:一、四王天,有持国,广目,增长,多闻之四王,故名四王天。二、忉利天,译言叁十叁天,帝释天為中央,四方各有八天,故从天数而名叁十叁天。叁、夜摩天,译言时分,彼天中时时唱快哉,故名。四、兜率天,译言喜足,於五欲之乐生喜足之心,故名。五、...

《佛学大辞典》 / 192字 / 8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七贤七圣

是小乘俱舍宗所立贤圣之数也。七贤如前,七圣者,俱舍论,四教仪之目也。华严孔目章谓之七士夫,七大夫,七圣人。圣者正也,以正智照见真理,故名。见道以上者是也。差别其圣者之位次,有八圣,四向四果是也。今由利钝之根性差别其圣者,则為七圣:一随信行,二随法行,叁信解,四...

《佛学大辞典》 / 359字 / 7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鸽园

在迦湿弥罗国。五百僧园之一。宗轮论述记曰:「尔时鸡园,諍犹未息。后随异见,遂分二部:一上座部,二大眾部。时诸贤圣,和眾乖违,便捨鸡园,欲往他处。王闻既瞋,便勅臣曰:宜皆引至殑伽河边,载以破船,中流坠溺,即验斯辈是圣是凡。臣奉王言,便将验试。时诸贤圣,各起神通。...

《佛学大辞典》 / 252字 / 7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一指

一指,手之一指。经云:若我灭后,其有比丘,发心决定修叁摩提,能于如来形像之前,身然一灯,烧一指节,及于身上爇一香炷,我说是人无始宿债,一时酬毕,长揖世间,永脱诸漏也。(梵语叁摩提,华言等持。离昏沉掉举,曰等;令心一境性,曰持。诸漏即叁界生死也。)

《三藏法数》 / 113字 / 7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七处征心

七处征心者,佛于楞严会上,征诘阿难心目所在之处也。此由阿难遭摩登伽之幻术。佛敕文殊,将咒往护,提奖阿难,归来佛所。佛问其发心出家之始,阿难以见佛胜相而答。佛遂征其心目所在,阿难答以目在外,而心在内。及佛征其心不在内,又计之在外。如是展转穷逐征诘,至于无所着处...

《三藏法数》 / 1070字 / 7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如来八相

如来八相者,法华经中明释迦如来无量劫前已成正觉,因大悲愿力利益众生数,数于十方国土示生示灭处,处不同岂,但于此南阎浮提一方出现而已今论出现本末则具有八相,皆所以示同人法也(梵语释迦华言能仁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梵语阎浮提华言胜金洲)。 一、降兜率相,梵语兜...

《三藏法数》 / 1500字 / 7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四十八愿

谓阿弥陀佛,最初因中,名法藏比丘。彼时于世自在王佛前,白佛言:我发无上菩提之心,愿作佛时,身相光明,刹土殊胜,宁可得否?彼佛知其智识高明,心愿广大,乃以二千一百万佛刹善恶粗妙之相,随其心愿,悉令显现。法藏即一其心,遂得天眼,莫不彻见。复白佛言:我已摄取如上佛...

《三藏法数》 / 2629字 / 7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天子

忉利天诸天子中之一人,自知却后七日命终,命终后七返阎浮提受畜生之身,后堕地狱,大怖,请救於帝释,帝释至祇园精舍,求其法於佛。佛為说佛顶尊胜陀罗尼,令善天子诵之,以延寿转难。见尊胜陀罗尼经。

《佛学大辞典》 / 84字 / 7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一微尘

极微分子。為物质之最小者。见[极微]条。首楞严经叁曰:「反观父母所生之身,犹彼十方虚空之中,吹一微尘,若存若亡。」止观一下曰:「一微尘中,有大千经卷,心中具一切佛法。」辅行一之五曰:「宝性论云:有神通人,见佛法灭,以大千经卷,藏一尘中,后有人破尘出卷。」

《佛学大辞典》 / 113字 / 7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善财五十叁参

经云:善财童子,初入胎时,于其宅内,自然而出七宝楼阁;其楼阁下,有七伏藏。地自开裂,生七宝牙。童子处胎十月,然后诞生。形体支分端正具足,一切众宝自然出现,一切库藏悉皆充满。以此事故,父母亲属及善相师,共呼此儿,名曰善财。后因文殊师利菩萨,至福城东,庄严幢娑...

《三藏法数》 / 5609字 / 7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摩利支

Marici,又曰摩梨支,摩利支天,摩利支菩萨,摩利支提婆。译曰阳燄。以其形相不可见不可取,故名。又曰华鬘。以天女之形相名之,常在日前行,有自在通力之天神也,若念之,则离一切之灾厄,特為武土之守护神,密家所传。此天之印咒,以隐形法為其至极。本行集经叁十一曰:「摩梨支...

《佛学大辞典》 / 266字 / 7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六妙门

妙名涅槃,门名能通。修此六法,则能通至涅槃,故名六妙门。前叁是定,后叁是慧。定爱慧策,能发真明,出离生死。(梵语涅槃,华言灭度。定爱慧策者,爱谓爱乐于禅,策谓策进真行也。真明者,真性之明也。) 一、数息门,数息者,修行之人,调和气息,不涩不滑,安详徐数,从一...

《三藏法数》 / 552字 / 7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叁种菩提心

是乃密教真言行者之菩提心也,密教立五佛有各别之主德,以东方阿閦如来之大圆镜智立发菩提心之德,故行者初发之菩提心,為毕竟厌求之心,此虽属第六意识,而其菩提心之性德,则為大圆镜智,故以自身之第八识為发心之体,受叁昧耶戒者,亦向东方以阿閦如来為本尊。盖叁昧耶戒,以此...

《佛学大辞典》 / 630字 / 7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破地狱偈文

宗镜录九曰:「纂灵记云:京兆人,姓王失其名。原无戒行,曾未修善因,患病致死。為二人引至地狱,於地狱门前见一僧,云是地藏菩萨,乃使诵偈云:若人欲了知,叁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华严经夜摩天宫品,觉林菩萨之偈)。菩萨授经已,谓之曰:诵得此偈,能破地狱之苦...

《佛学大辞典》 / 330字 / 7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萨埵王子

过去世有一国王名大车。有叁子。太子曰摩訶波罗。次子曰摩訶提婆。幼子曰摩訶萨埵。叁子游山林,一虎產七子,纔经七日,诸子围绕,见逼於饥渴,各生悲愴之念而去。既而摩訶萨埵大生悲心,為无上菩提,欲捨此秽身,先使二兄去,独入林中,至饿虎处,脱衣服置竹上,委身而卧。虎畏萨...

《佛学大辞典》 / 221字 / 7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四种法身

此為密教所立。一自性法身。诸佛之真身,理智法性,自然具足,常之法身,叁世常恒,為从身流出之菩萨说叁密之法。自体法然,故云自性,具无為之作业,故云法界,此有理智差别,法界诸法,体性寂然,法尔不改,名理法身,即胎藏之四重圆坛是也。一切之法,互相周徧,冥理同体,名...

《佛学大辞典》 / 716字 / 7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二十五圆通

圆而通於法性之实者,谓之圆通。眾生之机缘万差,欲得圆通,须依种种之法,佛於楞严会上,对菩萨声闻,问本何法而得圆通。菩萨声闻,各举自得之法答之,有二十五种,即六尘六根六识七大也。此中始於陈那之圆通声尘至观音之圆通耳根而终,论圆通虽无优劣,而如来特使文殊选择,取耳...

《佛学大辞典》 / 545字 / 6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叁车

羊车鹿车牛车也。如此次第乃以譬声闻乘,缘觉乘,大乘者。法华经譬喻品所说。见[火宅]条。传灯录曰:「法达问:经说叁车,大牛车与白牛车,如何区别?祖曰:汝自迷背,不知坐却白牛车,更於门外觅叁车。」 又法华宗之慈恩常从叁车。故称為叁车和尚。宋高僧传四窥基传曰:「奘师始...

《佛学大辞典》 / 307字 / 6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乾闥

又作健达,译曰香。见[健陀]条。 又(天名)乾闥婆之略。译曰香阴,乐神名。八部眾之一。见乾闥婆项。

《佛学大辞典》 / 43字 / 6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叁阶佛法

信行禪师,於教乘立二阶,就根机立叁阶。教乘之二阶者,即一乘教与叁乘教也。五教章上曰:「后代信行禪师依此宗立二教,谓一乘叁乘。叁乘者即别解别行及叁乘差别,并先习小乘后趣大乘是也。一乘者谓普解普行,唯是一乘,亦华严法门及直进等是也。」根机之叁阶者,谓最上利根一乘之...

《佛学大辞典》 / 547字 / 6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四枯四荣

佛於拘尸那城Kusinagara娑罗Śāla双树间入灭时,东西南北各有双树,每面双树,一荣一枯,故曰四枯四荣,此有二重之意:一表凡夫二乘之八倒,二為表二乘菩萨之八正也。凡夫二乘之八倒者,谓凡夫於世间苦空无常无我之法,起常乐我净之见,是為凡夫之四倒,故譬之以四荣,又二乘向涅槃...

《佛学大辞典》 / 429字 / 6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八解脱

一、内有色想观外色解脱。内身有色想之贪,為除此贪,观外之不净青瘀等色,使贪不起,故名解脱。此初解脱依初禪定而起,缘欲界之色也。二、内无色想观外色解脱,内身虽无色想之贪,而欲使更為坚牢,观外之不净青瘀等色,使不起贪,故名解脱。此依二禪而起。缘初禪之色也。以上二者...

《佛学大辞典》 / 429字 / 6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一佛多佛

大乘有多世界一时出现多佛之论,在小乘则有异说。详[见]条。

《佛学大辞典》 / 27字 / 6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二十空

一、内空,谓内之眼耳鼻舌身意六根,皆无自性,故名内空。 二、外空,谓外之色声香味触法六尘,皆无自相,故名外空。 叁、内外空,谓六根、六尘、六识,都无自性,故名内外空。(六识者,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也。) 四、空空,谓一切法皆空,此空亦空,故名空...

《三藏法数》 / 715字 / 6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七见

一邪见,二我见,叁常见,四断见,五戒盗见,六果盗见,七疑见。详见叁藏法数叁十。

《佛学大辞典》 / 32字 / 6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七识

於叁界五趣,长养其识,欲识自,差别所乐,而立七识:一、第一识,為有色身之有情,身想共异之处,即人趣之全及一分之天也。一分之天者,欲界之六天与色界初静虑叁天,除劫初起之有情,餘时之有情也。是有情各自之身形有小大胜劣,思想亦名异,故曰身想俱异。二、第二识,...

《佛学大辞典》 / 582字 / 6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十八不共法

是限於佛之十八种功德法也。限於佛而不共同於其他二乘菩萨,故云不共法:一、身无失,佛自无量劫以来,常用戒定慧智慧慈悲,以修其身,此功德满足之故,一切烦恼皆尽,是名身无失。二、口无失,佛具无量之智慧辩才,所说之法随眾之机宜而使皆得证悟,是名口无失。叁、念无失,佛修...

《佛学大辞典》 / 728字 / 6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叁世无比力真言句

如来於十方叁世,积集无量福德,一切事业不可破坏之无比力所生之真言句也。大日经二曰:「如巧色摩尼,能满一切愿,积聚无量福德,不可害行,叁世无比力真言句。」同疏九曰:「常编十方叁世,以无量门植种种德本,无穷已时,不可害行,即是於一切事业中皆悉不可留难不可破坏之...

《佛学大辞典》 / 131字 / 6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五乘

乘人使各到其果地之教法,名為乘。有一乘乃至五乘之别。其中五乘有六种:一者:一、人乘,乘五戒之行法而生於人间者。二、天乘,乘十善之行法而生於天上者。叁、声闻乘,乘四諦之行法而到阿罗汉果者。四、缘觉乘,乘十二因缘之行法而到辟支佛果者。五、菩萨乘,乘六度之行法而上於...

《佛学大辞典》 / 806字 / 6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宝悉地成佛陀罗尼经

一卷,唐不空译。佛在摩伽陀国清净园白莲池侧七宝如意树王下,於如意宝珠王叁摩地,而说佛设利之神咒及修法。经题之宝,即如意宝珠,标眾生心性之宝珠,且标佛舍利之宝印也。

《佛学大辞典》 / 74字 / 6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驱龙

持戒之罗汉,依戒力而驱逐毒龙也。婆沙论四十四曰:「昔此迦湿弥罗国中有一毒龙,名无怯惧(梵云阿利那),稟性暴恶,多為损害。去彼不远,有毘訶弥(译曰寺),数数為彼龙所嬈恼。寺有五百大阿罗汉,共议入定,欲逐彼龙,尽其神力,不能遣。有阿罗汉自外来,诸旧僧為说上事。时...

《佛学大辞典》 / 229字 / 6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八大地狱

相对於八寒地狱而言亦云八热地狱。赡部州地下五百踰缮那有地狱,名等活。从其次第,第八為无间地狱。此八大地狱重重竪立也。据俱舍论八之说,一等活地狱,彼有情遇种种斫刺磨擣。被凉风所吹则苏如故,等於前活,故名等活。二黑绳地狱,先以黑绳秤量支体,而后斩锯,故名黑绳。叁眾...

《佛学大辞典》 / 580字 / 6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四劫

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谓人寿八万四千岁时,历过百年,则寿减一岁;如是减至人寿十岁则止。复过百年,则增一岁,如是增至八万四千岁。此一增一减,名为一小劫。如是二十增减,名为一中劫。总成、、坏、空四中劫,名为一大劫。 一、成劫,成劫者,谓世界初成立也。...

《三藏法数》 / 916字 / 6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劫波罗天

译曰时分天。楞严经一曰:「取劫波罗天所奉华中,於大眾前,綰成一结。」见时分天条。(CBETA註:疑為见[善时分天]条)

《佛学大辞典》 / 55字 / 6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谓菩萨约位进修,以妙觉为本,此觉由信而入,入则能,故自发心至灌顶,通为十种也。 一、发心,谓由前十信,相蹑进修,作真方便,显发十之心,此心真精,发本明耀,令彼十信之用,于明耀中,遍互涉入,圆成一心之德。经云:以真方便,发此十心,心精发辉,十用涉入,...

《三藏法数》 / 806字 / 6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大愿船

佛之本愿譬如船也。净土传曰:「菩萨乘大愿船,生死海,就此世界,呼引眾生上大愿船。如是送至西方,如有往者,无不得生。」往生要集中本曰:「无量清净觉经云:阿弥陀佛与观世音大势至乘大愿船泛生死海,就此娑婆世界呼唤眾生,令乘大愿船送着西方。若眾生有上大愿船者,并皆得...

《佛学大辞典》 / 160字 / 6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二见

一、地分见,谓十等菩萨,破一品无明之惑,显一分叁德,从浅至深,故名地分见。(叁德者,法身德、般若德、解脱德也。) 二、究竟无见,谓等觉菩萨,断最后品微细无明之惑,净尽无余,即登妙觉果佛之位,本有性德一时究竟显现,更无所见,故名究竟无见。

《三藏法数》 / 111字 / 6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千手观音曼荼罗

第一内心地有九净月轮,中央之月轮中安置施无畏观音(是二十五观音中南大洲之观音但今取千体之总本尊),妙色超叁界,具金色暉曜,首戴髮髻冠,自冠下垂紺髮,顶上有十一面,诸头之宝冠中,安化佛身。菩萨身上具足四十手。一一手掌中各有一慈眼,随诸眾类而执持杂宝物,莲华臺...

《佛学大辞典》 / 598字 / 6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二和

一、理和,二乘之圣者同断见思之惑,同证无為之理也。二、事和,就二乘之凡僧而言。有六种:一、戒和,谓同修也。二、见和,谓同解也。叁、身和,谓同也。四、利和,谓同均也。五、口和,谓无諍也。六、意和,谓同悦也。以此理事二和名為僧伽,僧伽者,和合之义也。见名义集一。

《佛学大辞典》 / 102字 / 6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斋粥

斋者午食。粥者朝餐。释门正统叁曰:「斋粥而不愆期。」又曰:「粥则见手掌文,斋则过午不食。」晓光渐现至得见掌中之文為粥时。

《佛学大辞典》 / 55字 / 6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元照

杭州灵芝寺元照,字湛然,初依东藏慧鑑律师专学毘尼。后从神悟禪师讲天台之教观。復从广慈之才法佛受菩萨戒,博究南山之律宗。而意篤净业。每曰生弘律范,死归安养,平生所得,唯二法门而已。灵芝叁十年,宋徽宗政和六年九月一日寂。寿六十九。謚大智。唐太宗贞观中,终南山。澄...

《佛学大辞典》 / 210字 / 6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多子塔

為辟支佛之古迹,世尊尝於此处顾视迦叶尊者,分半座使坐六祖坛经序曰:「世尊分座於多子塔前,拈华於灵山会上。」祖庭事苑八曰:「多子塔,青莲目顾视迦叶处也。辟支论曰:王舍城大长者,财富无量。生育男女各叁十人。适化游观,到一林间,见人斫於大树。枝柯条叶繁美茂盛,使多象...

《佛学大辞典》 / 254字 / 6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大慧

Mahāmati,梵名摩訶摩底。菩萨名。於楞伽经会座為一会之上首,是对扬主也。佛地论一曰:「问答决择无穷尽,故名為大慧。」 又(人名)禪师名。宋杭州径山之佛日禪师,名宗杲,法嗣佛於果圜悟禪师,高宗绍兴十七年詔使径山,以二十一年事窜梅州,二十八年詔使再径山,孝宗隆兴...

《佛学大辞典》 / 248字 / 6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财首菩萨

财首菩萨自说往因,无量世过去有佛,名释迦牟尼。佛灭后有一王子,名金幢。有邪见,不信正法。有知识比丘,名定自在。教我入塔拜佛像,且称南无佛。依是因缘,我值九百万亿那由他佛,得甚深念佛叁昧。以来无数劫不堕恶道,今日遂得甚深首楞严叁昧。见观佛叁昧经九、安乐集上,往生...

《佛学大辞典》 / 117字 / 6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十六大阿罗汉

梵语阿罗汉,华言无学,谓其生死已尽,无法可学;又云无生,谓其断见、思惑尽,无复叁界受生;又云应供,谓其应受人天供养;又云杀贼,谓其能杀烦恼之贼。以其皆具叁明六通,无量功德,故称为大。此阿罗汉,承佛敕故,以神通力,延自寿量,于世间,守护正法,至今犹未入灭。若...

《三藏法数》 / 852字 / 6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感验

不空叁藏仁王咒感验,见宋高僧传不空传,叁宝感应录中。旧译仁王经感验,见叁宝感应录中。代宗皇帝讲仁王般若降雨感验。见叁宝感应录中。

《佛学大辞典》 / 58字 / 6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四种天

一、世间天,谓世间国王,虽居人世,受享天福,是名世间天。 二、生天,谓叁界诸天,因修戒善等福,兼习禅定,得生此天,是名生天。(叁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戒善者,即五戒十善也。) 叁、净天,谓二乘之人,因修空观,断见、思惑净尽,是名净天。(二乘者,声闻乘、...

《三藏法数》 / 209字 / 6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六群比丘

梵语比丘,华言乞士。谓此等比丘,于佛世时,聚集成众,作诸非威仪事,群出队入,故名六群比丘。 一、阐陀,又云阐那,即车匿。 二、迦留陀夷,车匿,又云阐释迦(无翻),是释种也。梵语迦留陀夷,华言粗黑,以其颜貌粗黑故也,是婆罗门种。此二人性多贪痴,不受人语,迦尸...

《三藏法数》 / 513字 / 6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金刚爱菩萨

Vajrarāga,位於金刚界曼陀罗第一成身会中,东方月轮五尊中阿閦如来左方之菩萨也。司大悲爱染。秘藏记末曰:「左金刚爱菩萨,肉色,持箭。」圣位经曰:「毘卢遮那佛,於内心证得爱大悲箭叁摩地智,自受用故,(中略)成金刚爱菩萨形,阿閦如来左边月轮。」出生义曰:「於一切如...

《佛学大辞典》 / 200字 / 6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叁落叉

Lakṣa,密教说念诵陀罗尼之数,谓之叁落叉。落叉原為数名,十万曰落义。以十万為一亿,则叁落叉译作叁亿,是乃一往浅略之释也。若依其深秘之释,则落叉為相之义,见之义,叁落叉者见字与印及本尊叁平等实相之叉也。又於身口意叁业各见瑞相之义也。又时分之义,晨午昏叁时或寒热雨...

《佛学大辞典》 / 387字 / 6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九有

又云九居。叁界中有情乐之地处有九所。名曰九有情居,又云九眾生居。略云九有,又云九居:一欲界之人与六天,二初禪天,叁二禪天,四叁禪天,五四禪天中之无想天,六空处,七识处,八无所有处,九非想非非想处(此中除无想非想名七识)。俱舍论八曰:「前七识及第一有无想有...

《佛学大辞典》 / 201字 / 6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十二头陀

一者尽形乞食。二者阿兰若处。叁者着粪扫衣。四一坐食。五者常坐。六者中后不受非时食。七者中后不饮浆。八者但有叁衣。九者毳衣。十者树下坐。十一者空地。十二者死尸间

《法门名义集》 / 71字 / 6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叁十六鬼

正法念经十六举叁十六种曰:「一,鑊身饿鬼。二,针口饿鬼。叁,食吐鬼,四,食粪鬼。五,无食鬼。六,食气鬼。七,食法鬼。八,食水鬼。九,希望鬼。十,食睡鬼。十一,食髮鬼。十二,食血鬼。十叁,食肉鬼。十四,食香鬼。十五,疾行鬼。十六,伺便鬼。十七,地下鬼。十八,神通...

《佛学大辞典》 / 230字 / 5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九十五种外道与九十六种外道

经论中举西域外道之总数有九十五种与九十六种之二说。九十六种者,六十华严经十七曰:「令一切眾生得如来幢,摧灭一切九十六种诸邪见幢。」央掘摩罗经四举往昔自佛慧比丘生种种之苦行外道,其结文曰:「如是九十六种,皆因是比丘种种形类,起诸妄想,各自生见。」增一阿含经二十曰...

《佛学大辞典》 / 922字 / 5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六聚戒名义

聚者,集也。由众生罪有重轻故,佛制诸戒,结罪不一,因随其重轻,集分六类,故云六聚也。 一、波罗夷,梵语波罗夷,华言弃。谓犯此罪者,永弃于佛法之外也。又云极恶。释义有叁:一者由犯此戒,道果无分;二者不与僧中共;叁者舍此身已,当堕地狱;故名极恶。 二、僧伽婆尸...

《三藏法数》 / 435字 / 5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正法眼藏

又曰清净法眼。禪家以之為教外别传之心印。释氏稽古略一曰:「佛在灵鷲山中,大梵天王以金色波罗华持以献佛。世尊拈华示眾,人天百万悉皆罔摄,独有迦叶,破顏微笑。世尊曰: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分付迦叶。」今以禪门之意解之,则是正為佛心之德名,此心彻见正法,故曰正法眼。...

《佛学大辞典》 / 557字 / 5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火神救雉雏

有一阿练若处於野。野火将至。不知云何?以白佛。佛言汝往灭之。受教往灭,然不能使灭。还白佛。佛言可以我名语火神,可言世尊欲使汝灭。受教往语。火即灭。还白佛。佛言:此火神不但今世闻我名,火即灭,过去世时,海中有洲,七岁中常為火所烧。彼洲上丛草中有雉,生一雏。父母见...

《佛学大辞典》 / 207字 / 5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五部

谓见道苦集灭道之四諦及修道也。大毘婆沙论第五十一曰:「部有五无六。圣者见道现在前时,断见所断,后若修道现在前时,断修所断。异生修道现在前时,总断五部。」但五部通叁界各立之。又一切烦恼,皆属此五部。 又即小乘五部也。佛灭后百年,付法藏第五世,优婆毱多之下有弟子五...

《佛学大辞典》 / 184字 / 5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译经院

翻译梵本之道场也。佛祖统纪四十叁曰:「天息灾述译经仪式,於东堂面西粉布圣坛(作坛以粉饰之事在藏经),开四门,各以一梵僧主之,持秘密咒七日夜。又设木坛布圣贤名字轮(坛形正圆,层列佛大士天神名佐,环遶其上,如车轮之状),目曰大法曼拏罗(此云大会)。请圣贤阿伽沐浴(...

《佛学大辞典》 / 644字 / 5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6日

二门

二门者,盖言华严一经,而具显行布、圆融二门,皆能通入法界也。 一、行布门,谓经中广明十、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四十二位法门,行列分布,令诸菩萨修行证入,从浅至深,次第不同,故名行布门也。(十者,发心、治地、修行、生贵、方便具足、正心、...

《三藏法数》 / 342字 / 5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