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93 条搜索结果

八万四千法门

八万四千法门者,昔佛告喜王菩萨,修习行法,自第一光耀,乃至分舍利,凡叁百五十度极法门;一一法门各有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之六度,共成二千一百度极;于诸贪、淫、嗔、恚、愚、痴等分四种众生,各以此二千一百度极,教化而开觉之,合成八千四百度极;...

《三藏法数》 / 1442字 / 11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持戒十种利益

持戒是菩提之根本,入道之要门,菩萨能坚守护持,则获此十种利益也。(梵语菩提,华言道。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一、满足智愿,谓修菩萨行者,能持禁戒,则身心清净,慧性明了,一切智行,一切誓愿,不满足也。 二、如佛所学,谓佛初修道时,以戒为本,而...

《三藏法数》 / 452字 / 11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一切处不相应真言

四摄菩萨真言也。参照[四摄菩萨]条。

《佛学大辞典》 / 17字 / 11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七佛药师

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上曰:「一、东方去此四殑沙佛土,有世界曰光胜,佛曰善称名吉祥王如来,发八大愿。二、东方去此五殑沙佛土,有世界曰妙宝,佛曰宝月智严光音自在王如来,发八大愿。叁、东方去此六殑沙佛土,有世界曰圆满香积,佛曰金色宝光妙行成就如来,发四大愿。四、...

《佛学大辞典》 / 400字 / 11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二谛

一者世谛。亦名俗谛。二者第一义谛。亦名真谛。谓缘法不目名用万差别言显相。皆是世谛。谛者实也。于凡是实。于圣非实。故名世谛。第一义谛真妄平等垢净不二。凡是诠。皆是第一义谛所摄。出世圣人乃证斯理。最实比。故言。第一义谛。诸佛说法是依二谛。共表一法。不相...

《法门名义集》 / 172字 / 11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十种忍

忍,即安忍,亦忍可也。谓菩萨既断明之惑,证生理,了达诸法本来寂灭,是故见色闻声,如幻如化,不起妄念而分别也。然此忍体虽一,而随事立名则有十种也。 一、音声忍,音声忍者,谓闻佛深教,即能晓了,忍可而不惊怖也。 二、顺忍,顺忍者,谓于理于事,悉能随顺,谛审忍...

《三藏法数》 / 434字 / 11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十二天

一、梵天,印相為右手作拳安於右腰,左手五指相着,竪之而屈。其高过肩即作莲华之想。真言曰:南莫叁满多没驮喃,没罗贺摩寧,娑嚩訶(第一句归命诸佛,其义如例,又结句之娑嚩訶亦如例,下皆同,故略之。又其真言各举其名,故以其首字為其种字,以下例亦然)。 二、地天,印相為...

《佛学大辞典》 / 1059字 / 11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六十二见

经论之诸释不同。多用下叁种: (一)大品般若经佛母品开十四难而為六十二。先计色蕴有常等四句:一、色為常。二、色為常。叁、色為常常。四、色為非常非常。其他受等四蕴亦然,合而有二十句(计色之常常,即言世间之常常也。计他四蕴之常常,即计神之常常也),此...

《佛学大辞典》 / 2612字 / 11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十境

十境一一皆前十乘观法所观之境若论十境生起由观阴入发下九境能所相扶次第出生故成于十若论下之九境互发不定则复次第当知阴境常自现前若发不发恒得为观下之九境发则皆用十乘观法观之不发不观也(阴入者谓五阴十二入也能所相扶者如初阴境能生烦恼阴为能生烦恼为所生余境展转相生...

《三藏法数》 / 1655字 / 11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大乘九部

谓佛所说大乘诸经,因缘、论议、譬喻之叁部,故云九部也。以大乘直说大法,不假因缘;唯谈圆理,故绝论议;独显真常,不待譬喻,是以大乘诸经,唯存方广等九部也。别论虽尔,若通而言之,凡大小乘经,不具有十二部也。 一、修多罗,梵语修多罗,华言契经。契者,上契诸佛之...

《三藏法数》 / 852字 / 11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蒙堂

蒙堂之名,始於大觉之故事。后来两序退职者之安息处,称為蒙堂。蒙者周易蒙卦象曰:「蒙以养正,圣功也。」疏曰:「能以蒙昧隐默自养正道,乃成至圣之功。」宋景濂潜溪集四曰:「大觉日与九峰韶公佛国白公参寥潜公讲道一室,扁曰蒙堂,丛林取则焉。」

《佛学大辞典》 / 106字 / 11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亦名十地。入理般若名為生功德名為地。谓既得信后进而於佛地之位也。一、发心,以真方便发起十心,涉入十信之用,圆成一心之位也。二、治地,心之明净,如琉璃内现精金,以前之妙心履治為地也。叁、修行,涉知前地俱已明了,故游履十方而留碍也。四、生贵,与...

《佛学大辞典》 / 115字 / 11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十信菩萨

此是习种性前外凡之位。叁乘诸人舍本别习。回心向大起十心。一信心。信佛庆大乘。归宗不二决定疑。二念心。于六念处忆念不忘。叁精进心。如念而行勤修正观。四慧心。还观人法二种我。五定心。解空处寂止心理静。六不退心。正观两融心不退后。七回向心。善会平等回向于舍。...

《法门名义集》 / 151字 / 10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十二部经

修多罗。祇夜。受记。伽陀。优陀那。尼陀那。阿波陀那。伊帝目多伽。阇陀伽。毗佛略。阿浮陀达摩。优波提。为十二部经名藏。修多罗者。是一切本经一切论法。从如是我闻至欢喜奉行。问卷数多少。皆言修多罗。祇夜真说偈不重说。受记经如释迦如来为弥勒授记。于来世当得作佛。是授...

《法门名义集》 / 275字 / 10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二十八天

欲界有六天。色界有十八天。色界有四天。欲界六天。第一四天王天(修中之下品十善则生其中)第二忉利天(修中之中品善则生其中)。第叁夜摩天(修中之上品十善则生品十其中)。第四兜率陀天(修上之下品十善发愿行慈则生其中)。第五化乐天(修上之中品十善则生其中)第六他化自在天(威力...

《法门名义集》 / 365字 / 10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如来功德六种相

功德者,如来万行之因,法身之果德也。为令众生如佛修行,皆得成就上道果,故说六种相也。 一、圆满,谓诸如来万行具足,种智圆明,于世间、出世间一切功德皆悉成就;超过声闻、缘觉、菩萨之上,故曰圆满。(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二、垢,谓诸如来由证...

《三藏法数》 / 302字 / 10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六欲天

欲即色欲。四天王以形交为欲,忉利以风为欲,夜摩以抱持为欲,兜率以执手为欲,化乐以视笑为欲,他化但以视为欲也。谓之天者,天然自然,乐胜身胜,亦名最胜,亦名光明,以其所欲不同,故名六欲天。 一、四天王天,东方持国天王,谓能护持国土,故居须弥山黄金埵。南方增长天王...

《三藏法数》 / 678字 / 10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瞿沙

Ghoṣa,比丘名。译曰妙音。美音。阿育王时,菩提树伽蓝,医王太子拘浪拏之盲目者。西域记叁曰:「时菩提树伽蓝有瞿沙(唐言妙音)大阿罗汉者,四辩碍,叁明具足。王将盲子陈告其事,(中略)眼得復明,明视如昔。」 又婆沙四评家之一。俱舍光记二十曰:「音声妙故,名曰妙音...

《佛学大辞典》 / 176字 / 10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叁百由旬

法华经化城喻品说,有导师欲率眾越五百由旬之险难至宝处,恐眾疲倦而还,遂方便於叁百由旬之中途作一城,暂為止息。叁百由旬者為超叁界,譬小乘之有涅槃。文句七曰:「叁界果报处為叁百。」

《佛学大辞典》 / 81字 / 10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十二

种性(十解十行是也)。解行(十回向是)。欢喜行(初地是)。增上戒(二地是)。增上意(叁地是)。道品相应增上惠(四地是)。谛相应增上慧(五地是)。缘起相应增上惠(六地是)。有行有开发(七地是)。开发(八地是)。(九地是)。最上菩萨(十地是)。菩萨是...

《法门名义集》 / 184字 / 10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十二头陀行

梵语头阤,华言抖擞。谓能抖擞烦恼之尘垢也。盖比丘当离愦闹,不乐饰好,心绝贪求,诸憍慢,清净自活,以求上正真之道,故有十二种之行焉。(梵语比丘,华言乞士。) 一、阿兰若处,梵语阿兰若,华言寂静处。谓比丘当于空闲寂静之处,身离愦闹,心离欲尘,永绝攀缘,求...

《三藏法数》 / 1001字 / 10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八不中道

又曰:八不正观、八不中观。中道,就所作之理而言。正观中观,就能证之智而言。又对於偏,谓之中。对於邪,谓之正。叁论宗以之為至极之宗旨。八不者:不生不灭,不断不常,不一不异,不来不出之八句四对也。反之则為生灭断常,一异去来,谓之八迷。又曰:八计,不门虽量,今姑寄...

《佛学大辞典》 / 1774字 / 10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五种般若

一、实相般若,实相即般若体也。谓明了一切诸法皆空,离一切虚妄之相,故名实相般若。(梵语般若,华言智慧。) 二、观照般若,观照即般若之智用也。谓因观照明了法相,悉皆空寂,以显即体之用,故名观照般若。 叁、文字般若,文字是能诠之文,般若是所诠之法。能所合成,以...

《三藏法数》 / 411字 / 10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四沙门果

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须陀洹者中国音也。此云修习漏。亦名逆流。或云解债。初果圣人得我解。永断见谛有漏惑尽。故名修习漏。既有漏真解。能永背生死。故云逆流。逆生死流也。以其漏力强能排叁涂等苦故。立解叁涂债也。斯陀含者。果顿尽修道惑细叁人...

《法门名义集》 / 312字 / 10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胎藏界大日如来

此為胎藏界中臺八叶院之中尊,於大自在天广大金刚法界宫,显本有理德之理法身也。是亦菩萨形,首戴髮髻,身缠轻妙之衣,手结法界定印,通身金色(或云白色),字為种子,以率都婆為叁昧耶形,密号谓之徧照金刚。大日经疏四曰:「观作宝莲华臺宝王宫殿,於中敷座,座上置白莲华臺,...

《佛学大辞典》 / 313字 / 10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兜率叁关

续传灯录二十二曰:「室中设叁语以验学者,一曰拨草瞻风,只图见性。即今上座性在甚麼处。二曰识得自性,方脱生死。眼光落地时,作麼生脱。叁曰脱得生死,便知去处。四大分离向甚麼处去。」大慧武库及门关作「拨草参玄。」

《佛学大辞典》 / 93字 / 10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大乘叁宝

叁宝者,谓佛法僧,可尊可贵,名之为宝。 一、大乘佛宝,佛,梵语具云佛陀,华言觉,谓自觉、觉他、觉行圆满。具足叁身、十身,能现边相好,是名大乘佛宝。(叁身者,法身、报身、应身也。十身者,菩提身、愿身、化身、力持身、相好庄严身、威势身、意生身、福德身、法身、智...

《三藏法数》 / 405字 / 10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焰摩天

Yāma,欲界天之名。欲界天中第叁重之天处。具称须焰摩。略称焰摩。又,旧称炎摩。译曰善时。新称夜摩。译曰时分。宝积经叁十七曰:「灭焰摩天宫乃至徧净天所有宫殿。」量寿经上曰:「第叁炎天,乃至色究竟天。」法华文句二之一曰:「忉利上有炎摩,此翻善时。去忉利叁百叁十六万...

《佛学大辞典》 / 127字 / 10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爱染王

明王名(Rāga),明王外相现忿怒暴恶之形,其内证以恋爱染着之至情為本体,故名爱染明王。即爱神是也。爱染為贪欲之烦恼,今以之為神明之体者,烦恼即菩提之意也。大日经疏十曰:「常教以贪治贪,今教以大贪治贪。」其身相乃叁面六臂之忿怒尊,持种种之法具。瑜祇经爱染王品曰:...

《佛学大辞典》 / 258字 / 9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布萨

原為梵语U avasatha,变於巴利U osatha,失梵语之原形,而為Posadha。具曰布沙他,布洒他,逋沙他,褒沙陀,布萨陀婆,译曰净,善宿,又曰长养。出家之法,每半月(十五日与廿九日或叁十日),集眾僧说戒经,使比丘於净戒中。能长养善法,又在家之法,於六斋日持八戒而增长...

《佛学大辞典》 / 711字 / 9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十种鬼

一、怪鬼,谓此鬼宿因多贪,于物非理而取,故受此报;还托于物,即金银草木等精怪也。 二、魃鬼,谓此鬼宿因多淫,为色动乱身心,如风鼓物,故受此报;还托于风,而成魃鬼也。(魃即旱魃。) 叁、魅鬼,谓此鬼宿因多诈,唯凭诈伪,惑乱于人,故受此报;托附畜类,以成其质,即...

《三藏法数》 / 438字 / 9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十遍处定

智度论云:八背舍为初门,八胜处为中行,遍一切处为成就。谓叁种观具足,禅体始得成就。此定谓之遍一切处者,从所观境遍满得名也。(八背舍者,一内有色相外观色、二内色相外观色、叁净背舍身作证、四虚空处背舍、五识处背舍、六所有处背舍、七非有想非想处背舍、八灭受想...

《三藏法数》 / 601字 / 9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圣种性有十地菩萨

自此已后是出间圣人之位。初欢喜地。始出凡境初登圣境。庆心内融悦情外发。故地持论云。初证圣处多生欢喜。故名欢喜地。用闻思修慧为加行智。断凡夫我性明。证遍满功德檀波罗蜜增上。二离垢地。妙修中道芸除法垢故。名离垢地。以加行智断于诸众生起邪行明尽。证最胜功德戒波罗...

《法门名义集》 / 831字 / 9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大乘四向四果

须陀洹向。地前叁贤菩萨是。大乘须陀洹向须陀洹果。初欢喜地菩萨是。大乘须陀洹果斯陀含向。二地四地五地菩萨是。大乘斯陀含向斯陀含果。第六地菩萨是。大乘斯陀含果阿那含向。第七地菩萨是。阿那含果。第八地菩萨是。阿罗汉向。第九地菩萨是。阿罗汉果。第十地菩萨是。佛是大乘罗...

《法门名义集》 / 132字 / 9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十度各叁行

度者,超度也。谓此十度各有叁种殊胜行门,菩萨修行此法,则能自利利他,度诸众生;离生死此岸,越烦恼中流,到涅槃彼岸,同证上菩提。(梵语涅槃,华言灭度。梵语菩提,华言道。) 一、施度叁行,此施度有叁种:一、财施,谓以己所有财物,施与他人,令其安乐;二、法施,谓...

《三藏法数》 / 877字 / 9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形像

有二种:一為八臂具种种之器仗者。最胜王经大辩才天女品曰:「依高山顶胜处,葺茅為室在中,恒结软草以為衣,在处常翘於一足。」又「面貌容仪人乐观,种种妙德以严身。(中略)常以八臂自庄严,各持弓箭刀槊斧,长杵铁轮并羂索,端正乐见如满月。」一為二臂立左膝而弹琵琶者。...

《佛学大辞典》 / 182字 / 9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优曇华

即优曇。亦名优曇鉢华。按此花為花果类。產於喜马拉耶山麓及德干高原,锡兰等处。干高丈餘。叶有二种:一平滑,一麤糙。皆长四五寸,端尖,雌雄异花,甚细,隐於壶状凹陷之花托中。常误以為隐花植物。花托大如拳,或如拇指,十餘聚生。可食而味劣,世称叁千年开化一度。值佛出世...

《佛学大辞典》 / 198字 / 9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形像

经轨所说有种种。 (第一像):是世间流布之像,而立印轨,与底哩叁昧耶经,与使者法之各初章所说,与大日经具缘品之说相相同。但身色则诸说有异,大疏六為黑色,立印轨為青色,使者法為赤黄色,底哩经未说身色,然其所说之相,与使者法大同,则身色亦可同於彼也。大日经二曰:「...

《佛学大辞典》 / 2278字 / 9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九次第定

九者,自初禅至灭受想定,凡九种也。次第者,谓人若入禅时,智慧深利,能从一禅又入一禅,如是次第而入,心心相续,不生异念,杂;定者,摄心不乱也。 初禅次第定,谓人修禅定,离欲界恶不善法,有觉有观,离生喜乐,定观均齐,其心次第而入,有杂念间隔也。(有觉有观...

《三藏法数》 / 1025字 / 9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叁默堂

浴室,僧堂,西净(厕处)之叁处,不许语笑,总谓之叁默堂。见象器笺一。

《佛学大辞典》 / 29字 / 9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二十重华藏庄严世界海

谓此世界,在香水海中,莲华之上,种种妙宝庄严,含藏一切世界,深广穷也。此世界海,有须弥山,微尘数风轮所持;此微尘数风轮,最在上者,名殊胜威光藏,能持普光摩尼庄严香水海,此香水海出大莲华,名种种光明蕊香幢,此世界海,在其中,四方均平,清净坚固,金刚轮山,...

《三藏法数》 / 1802字 / 9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忉利天

Trāyastrṁśa,作怛唎耶怛唎奢天,多罗夜登陵舍天。译言叁十叁天。欲界六天中之第二,在须弥山之顶,阎浮提之上,八万由旬之处。此天之有情身长一由旬,衣重六銖、寿一千岁(以世间百年為一日一夜),城廓八万由旬,名喜见城,帝释居之。巔之四方有峰,各广五百由旬。每峰有八天。...

《佛学大辞典》 / 374字 / 9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普贤

梵名邲输跋陀Viśvabhadra,又作叁曼多跋陀罗Samantabhadra,或译曰普贤,或作徧吉。主一切诸佛之理德,定德,行德,与文殊之智德,证德相对。即理智一双,行证一双,叁昧般若一双也。故以為释迦如来之二胁士。文殊驾师子侍佛之左方,普贤乘白象,侍佛之右方(今反智右理左之说者,...

《佛学大辞典》 / 629字 / 9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五烧

造杀,盗,婬,妄,酒之五恶者,生时遭王法之逼害,死入於恶道,名為五痛,苦痛切身如火之烧,故喻之為五烧。量寿经下曰:「我今於此世间作佛,处於五恶五痛五烧之中為最剧苦,教化群生令捨五恶,令去五痛,令离五烧。」又曰:「是為五大恶五痛五烧,勤苦如是,譬如大火焚烧人身...

《佛学大辞典》 / 115字 / 9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南岳磨砖

传灯录五南岳章曰:「开元中,沙门道一传法院,常日坐禪,师知是法器。往问曰:大德坐禪图什麼?一曰:图作佛。师乃取一砖於彼菴前石上磨之。一曰:师作什麼?师曰:磨為镜。一曰:磨砖岂得成镜?师曰:磨砖既不成镜,坐禪岂得作佛?一曰:如何即是?师曰:如人驾车,车若不行,...

《佛学大辞典》 / 197字 / 9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白象

象有大威力,而其性柔顺,故菩萨自兜率天降下,或乘六牙之白象,或自化白象而入摩耶夫人之胎。瑞应本起经上曰:「菩萨初下,化乘白象,贯日之精,因母昼寝,而示梦焉,从右胁入。」因果经一曰:「尔时菩萨,观降胎时至,即乘六牙白象,发兜率宫。量诸天作诸伎乐,烧眾妙香,散天...

《佛学大辞典》 / 379字 / 9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外道计九物生世间

谓诸外道,不了法本生,法亦灭。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离,虚妄名灭。生灭随缘,本自性。却乃随情计度,妄生执着,以为一物,而能出生世间万物。故有九种邪见之论也。 一、执时。时,即时节,谓时散。外道执一切物,皆从时生。如种植等物,有时生果,有时不生。遂以...

《三藏法数》 / 1193字 / 9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一因

一因者,谓圣凡平等之理体也。盖此理体,诸佛众生皆性本具,初增减。然诸佛悟之而成妙果,众生迷之而流转诸趣。若全此一因,而修圆顿之行,则能超出叁乘所修之因,而证一乘之果也。(叁乘者,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也。)

《三藏法数》 / 99字 / 9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小乘九部

部即部类。谓佛所说经,有大乘小乘不同,故分十二部及九部之别也。小乘诸经,于十二部中,方广、授记、问自说之叁部,故云九部。法华经云:我此九部法,随顺众生说。是也。别论虽尔,若通而言之,凡大小乘经,不具有十二部也。(方广部者,方广乃大乘常之理,以小乘惟...

《三藏法数》 / 919字 / 9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一切智畏。漏尽畏。说障道畏。说尽苦道畏。一切智畏。佛作是诚言。我是一切正智人。有人天能如实难言。是法不知。乃至不见是微畏相。漏尽畏。佛作诚言。我一切漏尽。能如实难言。是漏不尽。乃至不见微畏相。说障道畏。佛作诚言。我说障法。能如实难言。受障法...

《法门名义集》 / 197字 / 9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色界

叁界之一。此界一可谓為色法之物质,亦身体,宫殿,但存识心,而居於深妙之禪定,故谓之為色界。此物质之世界,虽不能定其方处,而姑就果报之胜之义,谓在色界之上。但谓為色体实者,有部宗之义也,依成实之义,则就麤色而谓為色,非谓全色也。此界中分四地,...

《佛学大辞典》 / 339字 / 9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召请方便真言

南麼叁曼多勃陀喃(归命一切诸佛)阿(行也)萨嚩怚囉(二合)鉢囉(二合)底誐帝(一切所害)怚他(引)誐多(如来)矩奢鉤菩提折嚩耶(菩提行)鉢[口履]布囉迦(满足)莎訶(成就)。同零妙疏下云:「此中之行,谓由此行能招诸佛之大功德,如世间之鉤,则有处所之分剂,不能徧一...

《佛学大辞典》 / 226字 / 8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十八空

一、内空,内即内身,谓叁十六种不净充满,九孔常流,净相不可得故,是名内空。(叁十六种者,毛、发、爪、齿、眵、泪、涎、唾、屎、尿、垢、汗、皮、肤、血、肉、筋、脉、骨、髓、肪、膏、脑、膜、肝、胆、肠、胃、脾、肾、心、肺、生藏、熟藏、赤痰、白痰也。九孔者,两眼、两...

《三藏法数》 / 1008字 / 8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五种结界相

五种结界相者,乃是如来制比丘结界之法也。谓比丘若作法事,若行布萨,若建塔寺,或于空地,或在山林,或于水边,随其形量广狭大小,必须结界,以立界相。故说此五种之名相也。(梵语比丘,华言乞士。梵语布萨,华言净。谓比丘当每月二番聚众,宣说戒法,以净身口意叁业,故云...

《三藏法数》 / 432字 / 8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八还辩见

还者,复也。辩者,分别也。见,即能见之性也。八还辩见者,以所见八种可还之境,而辩能见之性不可还也。此由阿难不知尘有生灭,见动摇,而妄认缘尘、随尘分别,故如来以心、境二法,辩其真妄。言心则曰:今当示汝所还地;言境则曰:吾今各还本所因处。此显所见之境可还,而...

《三藏法数》 / 1025字 / 8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陪囉嚩

金刚神之名。妙吉祥瑜伽大教金刚陪囉嚩轮观想成就仪轨经画像仪轨分曰:「方可求彼勇猛正直人衣,或求女人隐触之衣,或求女人產生衣。若如是等衣即用尸衣,求得衣已,即於寂静人到处,令彼画人择日起首。(中略)大金刚陪囉嚩相者,一身九面,裸形黑色,叁十四臂,一十六足。(...

《佛学大辞典》 / 345字 / 8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十六特胜

十六特胜者,胜于四念处等诸禅观也。始从调心,终至非想。地地皆有观照,能发漏善业,而猒恶、自害之失,故受特胜之名也。(四念处者,一观身不净、二观受是苦、叁观心常、四观法我也。漏者,不漏落叁界生死也。) 一、知息入特胜,息即鼻中气息,谓数息调心之法。若...

《三藏法数》 / 952字 / 8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习种性有十菩萨

此是内凡下品叁贤初位。一发心。始从凡境发上道心。历奉众圣广多闻慧。始入空界性位。由彼发心而得此。二治地。更起胜解净治八万四千法门。离诸尘秽。心地清显。叁修行。善观诸法对治之门。慧照逾明解心涉境修种觉故。曰修行。四生贵。理解胜还生在真如法性理寂种...

《法门名义集》 / 270字 / 8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五臺山

四大名山之一。清一统志一百十四曰:「五臺山在五臺县东北一百八十里西北距繁峙县一百叁十里。水经注,山五峦巍然,故谓之五臺。其中南臺去中臺八十里,臺高叁十里,顶周二里。金莲日菊佛钵华灿发如锦,亦名锦绣峰,世传文殊菩萨示现之处。」华严经疏曰:「清凉山者,即代州雁门五...

《佛学大辞典》 / 681字 / 8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

四主

四主者,谓世间轮王应运之时,赡部洲地有四主焉。(梵语赡部,又云阎浮,华言胜金。) 一、东人主,人主之国,风俗机变,仁义昭明,其地和畅多人,故名人主。 二、南象主,象主之国,人则躁烈,多习异术,亦能清心释累,出离生死。其地暑湿宜象,故名象主。 叁、西宝主,宝...

《三藏法数》 / 169字 / 8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