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果,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辟支佛所证之果也,谓此五人,经劫不等,断尽烦恼,回心向大,证取菩提,故名五果回心。(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梵语菩提,华言道。) 初果八万劫回心,初果即须陀洹也。谓断叁结之惑,而得此果。超四恶趣,于人天中七返受生...
《三藏法数》 / 574字 / 7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谓多数之塔婆也。法华经药王品曰:「火灭已后,收取舍利,作八万四千宝缾,以起八万四千塔。」佛灭后阿输迦王作八万四千塔。见[阿育]条。
《佛学大辞典》 / 59字 / 7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二十五种冥谛者,乃是迦毗罗外道之所计也。盖此外道,亦修禅定,有神通力,知八万劫中事;八万劫前,冥然不知,谓之冥谛。从冥初自性,生智大,乃至神我,开成二十五谛,合为九位也。(梵语迦毗罗,华言黄色。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 一、冥初自性,谓此外道,以八...
《三藏法数》 / 496字 / 7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又曰佛法藏,一名如来藏。法性之理也。法性含藏无量之性德,故曰法藏。无量寿经上曰:「行权方便入佛法藏究竟彼岸。」又曰:「受持如来甚深法藏,护佛种性。」又曰:「為眾开法藏,广施功德宝。」同嘉祥疏曰:「名理為藏,解契宗源,故云入佛法藏。」同慧远疏曰:「如来藏性,是如...
《佛学大辞典》 / 720字 / 7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谓人寿八万四千岁时,历过百年,则寿减一岁;如是减至人寿十岁则止。复过百年,则增一岁,如是增至八万四千岁。此一增一减,名为一小劫。如是二十增减,名为一中劫。总成、住、坏、空四中劫,名为一大劫。 一、成劫,成劫者,谓世界初成立也。...
《三藏法数》 / 916字 / 7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维摩詰,借师子座於须弥灯王佛。维摩经不思议品曰:「过东方叁十六恒沙国有世界,名為须弥相,其佛号须弥灯王。彼佛身长八万四千由旬,其师子座高八万四千由旬,严饰第一。於是长者维摩詰现神通力,即时彼佛遣叁万二千师子座,高广严净。使来入维摩詰室。」
《佛学大辞典》 / 108字 / 6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金缕织成之袈裟。又曰金色衣,金色[(畾/(冗-几+互))毛]衣,黄金[(畾/(冗-几+互))毛]衣,金缕袈裟。印度早已行之,佛母大爱道,上之於释尊,其因缘散见诸经论。依贤愚经第十二,佛母摩訶波闍波提,於佛出家后,手自纺织,作金色之[(畾/(冗-几+互))毛],既见佛,喜发心髓,持奉如来...
《佛学大辞典》 / 931字 / 6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被叶衣观音之略。被叶衣,為喻着八万四千功德衣之意。密号為异行金刚。叁昧耶形為未敷莲华。其形像如叶衣观自在菩萨陀罗尼经所说:「其像作天女形,首戴宝冠,冠有无量寿佛,瓔珞环釧,庄严其身。身有圆光,火焰围绕。像有四臂:右第一手,当心持吉祥果。第二手作施愿手。左第一手...
《佛学大辞典》 / 240字 / 6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一、眼识,谓眼以色为缘,而生眼识。眼识依根而生,眼根因识能见,而能见者,是名眼识。 二、耳识,谓耳以声为缘,而生耳识。耳识依根而生,耳根因识能听,而能听者,是名耳识。 叁、鼻识,谓鼻以香为缘,而生鼻识。鼻识依根而生,鼻根因识能嗅,而能嗅者,是名鼻识。 四、舌...
《三藏法数》 / 714字 / 6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一缘,谓须弥山,佉阤罗山,二山中间,有水,广八万四千由旬,其水生优钵罗等杂华,互相照触,日光为之生冷。(梵语须弥,华言妙高。梵语由旬,华言限量。梵语优钵罗,华言青莲。) 二缘,谓佉阤罗山,伊沙阤罗山,二山中间,有水,纵广四万二千由旬,其水生诸杂华,互相照触,...
《三藏法数》 / 564字 / 6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Vyākaraṇa,新译曰毘耶羯刺諵,又云毘何羯唎拏。译曰声明记论。关於五明中声明,即语学之俗书总名也。慈恩寺传叁曰:「印度梵书名為记论,其源无始,莫知作者。每於劫初,梵王先说,传授天人。以是梵王所说,故曰梵书。其言极广,有百万颂,即旧译云毘伽罗论者是也。然其音不正。...
《佛学大辞典》 / 1271字 / 6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八万四千尘劳者,尘即染污之义,谓种种邪见烦恼,能染污真性也。劳即劳役也,谓众生被邪见烦恼,劳役不息,轮转生死,无有尽时。论其尘劳,根本不出十使。于十使中,随以一使为头,则九使为助,遂成一百;约叁世各有一百,共成叁百;而现在世一百时促,不论相助,于过去、未来二...
《三藏法数》 / 329字 / 6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纳宝篋印陀罗尼之塔也。经中说其功德曰:造像作塔者,奉安此咒,即成七宝所成之塔,即是奉藏叁世如来全身舍利也。佛祖统纪四十叁曰:「吴越王钱俶,天性敬佛,慕阿育王造塔之事。用金铜精钢造八万四千塔,中藏宝篋印心咒经,布散部内,凡十年而讫功。」见[塔]条。
《佛学大辞典》 / 111字 / 6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邪心见理发于邪智,不禀正教,故名外道。辅行云:六师元祖,是迦毗罗,支流分异,遂为六宗。(梵语迦毗罗,华言黄色。) 一、富兰那迦叶,梵语富兰那,字也(无翻),迦叶因母之姓而为姓也。其人起邪见,谓一切法断灭,无君臣父子忠孝之道,名为色空外道,以色破欲界有,以空破...
《三藏法数》 / 546字 / 6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一、修行施门,施有叁义:谓若见一切来求索者,所有财物,随力施与,舍自悭贪,令彼欢喜,即资生施也。若见厄难,恐怖危逼,随己堪任,方便救济,令彼无畏,即无畏施也。若有众生,来求法者,随己所解,方便为说,不为贪求名利恭敬,唯念自利利他,回向菩提,即法施也,是名修行...
《三藏法数》 / 354字 / 5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圆教者,谓事理无碍,法法融摄也。无作四谛者,大乘菩萨圆观诸法,事事即理,无有造作;故云阴入皆如,无苦可舍;尘劳本清净,无集可除;边邪皆中正,无道可修;生死即涅槃,无灭可证,是名圆教无作四谛。(阴入皆如者,阴即色受想行识五阴也。入即六根六尘,互相涉入,通为十二...
《三藏法数》 / 314字 / 5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若求无分别,当观无分别无记念,若求无相无色,当观文字无文字念,若求不二法门,当观两臂,若求四无量,当观四臂,若求六神通,当观六臂,若求八圣道,当观八臂,若求十波罗蜜圆满,当观十臂,若求如来普徧广地,当观十二臂,若求十八不共法,当观十八臂,即如画像法观也,若求叁...
《佛学大辞典》 / 166字 / 5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谓须弥山等九山与周於各山间之八海也。是盖印度世界建立说所表之山海总数,以须弥山為中心,其周围有游乾陀罗等八大山,成列迴绕,而山与山之间,各有一海水,故总為九山八海。 据起世经一长阿含经十八等,所谓九山者:一、须弥Sumeru,二、佉提罗Khadiraka,叁、伊沙陀罗Iṣādhar...
《佛学大辞典》 / 1204字 / 5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人之寿命有定。八万四千岁為最长,十岁為最短。百岁增减一岁也。其增之时期,名為增劫,其减之时期,名為减劫。今為减劫之时期,释迦佛之出世,定命百岁之时也。弥勒上生经疏上曰:「释迦减劫百岁时出世,弥勒劫增出世。」然通常人之定命為五十岁者,由释迦如来故,减二十岁八十岁...
《佛学大辞典》 / 142字 / 5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一、大化身,谓佛被大乘菩萨之机,或现八万四千相好之身,或现微尘数相好之身,满虚空中,是名大化身。 二、小化身,谓佛被小乘及人天等机,或现叁十二相,一丈六尺之身,是名小化身。(叁十二相者:足安平相、千辐轮相、手指纤长相、手足柔软相、手足缦网相、足跟满足相、足趺...
《三藏法数》 / 255字 / 5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為比丘,比丘尼当受之戒,别解脱戒中之至极也。比丘為二百五十戒,比丘尼為五百戒(实為叁百四十八戒),比丘之二百五十戒,為四波罗夷,十叁僧残,二不定,叁十捨堕,九十波逸提,四提舍尼,百眾学,七灭諍。比丘尼之叁百四十八戒,為八波罗夷,十七僧残,叁十捨堕,一百七十八波...
《佛学大辞典》 / 453字 / 5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佛所说之法,八万四千之法藏是也。胜鬘经曰:「一切佛法摄八万四千法门。」法华经序品曰:「照明佛法,开悟眾生。」无量寿经上曰:「光融佛法,宣流正化。」 又佛所得之法。法界之真理是也。止观二曰:「法界法是佛真法。」 又佛所知之法名佛法,一切诸法即佛法也。大宝积经四曰...
《佛学大辞典》 / 230字 / 5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谓于佛等十境,起修十念,摄伏乱心,勿使妄动;则正念现前,佛道可期矣。 一、念佛,谓于如来相好功德,时常专心系想,念念不忘,是名念佛。 二、念法,谓诸佛教法,为修行之轨则,能除爱欲尘劳诸结使缚,时常专心系想,念念不忘,是名念法。(结使者,谓一切惑业缠结,而能驱...
《三藏法数》 / 557字 / 5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经劫之间人寿一增一减也。俱舍论光记十二曰:「增减者,从人寿十岁,增至八万岁,復从八万岁,减至十岁。」此一增一减之间,新译家称曰中劫。俱舍论十二曰:「此洲人寿经无量时,至住劫初,寿方渐减。从无量减,至极十年,即名為初一住中劫。此后十八,皆有增减。谓从十年增至八万...
《佛学大辞典》 / 198字 / 5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阿育王為佛以后大兴佛事,到处建立寺塔,奉安佛舍利,及供养僧眾。据善见律毘婆沙一,谓阿育王统领之国,其数有八万四千,故王勅诸国建八万四千大寺,八万四千宝塔云。阿育王传一及阿育王经一等,谓王由海比丘知佛有悬记,诣王舍城,取阿闍世王所埋之四升舍利,又悉取他六所所埋之...
《佛学大辞典》 / 407字 / 5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七金山者,谓山皆有金色光明故也。七重环绕须弥山外,高广形量,次第减半;如须弥山高八万四千由旬,双持山止高四万二千由旬之类是也。(梵语由旬,华言限量,有叁等不同,上八十里,中六十里,下四十里。) 一、双持山,双持山者,谓二山相倚也。又言持双者,文互用耳。此山高...
《三藏法数》 / 359字 / 5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小乘经典第一期之结集,有分窟内窟外二部者,亦有不分者。不分之说,如阿育王传四曰:「迦叶与[五百罗汉]同至毕波罗窟,先使阿难结集修多罗藏,次使优波离结集毘尼藏,后迦叶自结集摩得勒伽藏。」(取意)。十诵律六十曰:「大迦叶与五百比丘共安居王舍城外精舍,先使优波离结集毘...
《佛学大辞典》 / 943字 / 5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或谓金胎两部之大经,尽為阿难结集。或谓金刚手菩萨為正,阿难為伴。或谓两部杂部,皆為金刚手菩萨受持结集。后两说据六波罗蜜经所谓金刚手受持陀罗尼门之说也。六波罗蜜经一曰:「慈氏云何名為第叁法宝?所谓过去无量殑伽沙等诸佛世尊所说正法。我今亦当作如是说。所谓八万四千诸...
《佛学大辞典》 / 278字 / 5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佛陀以成道為中心,示现由始至终一期之相状,谓之八相成道。成道虽為八相中之一,然為八相中之主脑,故别揭成道之名。八相经论所说存没不同,而大要有二说。大乘起信论所说者,一、降兜率,先住於兜率天,在彼天四千岁。见时机熟,遂乘白象由彼天降下之相也。二、入胎,乘白象由摩...
《佛学大辞典》 / 660字 / 5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一、众生浊,谓众生多诸弊恶,不孝敬父母尊长,不畏恶业果报,不作功德,不修斋法,是名众生浊。 二、见浊,谓正法已灭,像法渐起,邪法转生,邪见增盛,不修善道,是名见浊。 叁、烦恼浊,谓众生多诸爱欲、悭贪、斗诤、谄曲、虚诳,摄受邪法,恼乱心神,是名烦恼浊。 四、命...
《三藏法数》 / 217字 / 4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叁类境者,谓第八阿赖耶识,缘叁种境,种子、根身即内境也,器世间即外境也。(梵语阿赖耶,华言藏识。) 一、种子境,谓第八识能遍任持世间、出世间诸法种子,故名种子境。 二、根身境,谓第八识觉明能了之心,发起内外尘劳之相,于一圆湛,析出根尘,聚内四大而为身分,故名...
《三藏法数》 / 179字 / 4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佛虽说八万四千之法。而佛自证之法,则非可以言说说。又所说之诸教,有本来法性,而非為佛之创说。此义谓之一字不说。四卷楞伽经叁曰:「我从某夜得最正觉,乃至某夜入般涅槃,於其中间,乃至不说一字。」七卷楞伽经四曰:「大慧菩萨摩訶萨。復白佛言:世尊。如世尊说。我於某夜。...
《佛学大辞典》 / 309字 / 4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又云执金刚夜叉、金刚手、金刚力士。手执金刚杖而护帝释天宫门之夜叉神也。遇佛出世,即降於阎浮提,卫护世尊,防守道场。俱舍论十一曰:「颂曰:妙高顶八万叁十叁天居。四角有四峰。金刚手所住。论曰:山顶四角。各有一峰。其高广量各有五百。有药叉神名金刚手。於中止住。守护诸...
《佛学大辞典》 / 210字 / 4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不二之法门也。不二之理,佛道之轨范,故云法。眾圣由之趣入,故云门。佛教有八万四千法门,不二法门,在诸法门之上,能直见圣道者也。维摩经载文殊师利问维摩詰:「何等是不二法门?」维摩默然不应。殊曰:「善哉!善哉!无有文字言语,是真不二法门也。」肇曰:「言為世则谓之法...
《佛学大辞典》 / 171字 / 4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Aśoka,旧称阿恕伽。新称阿输迦。译曰无忧。西纪前叁百二十一年顷,於印度创立孔雀王朝之旃陀掘多大王(Chandragu ta)孙也。纪元前二百七十年顷,统一全印度,大保护佛教,使之宣布各地。 王之传,南北各异其趣,北传之阿育王经,阿育王传,谓其母為瞻婆罗国之婆罗门女,名曰须...
《佛学大辞典》 / 1771字 / 4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大树紧那罗王所问经一曰:「己所弹琉璃之琴,阎浮檀金,花叶庄严,善净业报之所造作。在如来前,善自调琴。及餘八万四千伎乐,(中略)时诸一切声闻大眾,闻琴乐音,不能堪任,各从座起,放捨威仪,诞貌逸乐,如小儿舞戏,不能自持。」又见智度论十一。
《佛学大辞典》 / 102字 / 4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一卷,失译。佛住竹园,须蜜比丘缘树上下,与八万四千金色之獼猴跳戏,大眾讥嫌。频婆沙罗王诣佛问之。佛言比丘即是师子月佛,补弥勒之处,并说獼猴之往因,授菩萨之记。
《佛学大辞典》 / 69字 / 4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 / 《佛说师子月佛本生经》西天之法,显物之多者,常举八万四千之数,略云八万,如举烦恼之多,曰八万四千之尘劳,举教门之多,曰八万四千之法门,须弥之高深,曰八万四千由旬,非想天之寿命,劫初之人寿曰八万四千岁。
《佛学大辞典》 / 78字 / 4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