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77 条搜索结果

菩萨四心

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谓菩萨发此四种心,度诸众生,故天亲颂曰:广大第一常,其心不颠倒。是也。 一、广大心,谓菩萨发心度生,欲令叁界四生之类,普皆济度,无一众生而不度者,所度众生无量无边,是名广大心。(叁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四生者,卵生、...

《三藏法数》 / 312字 / 19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佛说菩萨睒子

闻如是: 一时佛比罗勒国,与千二百五比丘,及众菩萨、国王、大臣、人民、长者、居士、清信士女,不可称计,一时来会。 佛告诸比丘:“皆悉寂静定意听,我前世初求得菩萨道时,戒行普具,精进一心,修集智慧,行于善权,功德累积,不可称说。诸天、释梵、天龙、鬼神、帝...

《佛说睒子 / 安公录中阙译今附西晋录 / 2975字 / 19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6月29日

八关斋戒

关者,禁也。谓禁闭杀盗淫等八罪,使之不犯故也。论云:夫斋者,过中不食也。以八戒助成斋法,共相支持,故又名八支斋法。每月初八日、四日、五日、二叁日、二九日、叁日,是为六斋日。于此六日,能修行此八斋戒者,诸天相庆,即为注福禄增寿算也。 一、不杀生,不杀...

《三藏法数》 / 381字 / 19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佛说圣佛母般若波罗蜜多

如是我闻: 一时,世尊王舍城鹫峰山中,与大苾刍众千二百五人俱,并诸菩萨摩诃萨众而共围绕。 尔时,世尊即入甚深光明宣说正法三摩地。时,观自菩萨摩诃萨佛会中,而此菩萨摩诃萨已能修行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观见五蕴自性皆空。 尔时,尊者舍利子承佛威神,前白观...

《般若波罗蜜多心 /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传法大师赐紫臣施护奉诏译 / 770字 / 19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7月13日

伊舍那

Īśāna又作伊邪那,伊赊那。居於欲界第六天之天神名。胎藏界曼陀罗位於外金刚院之上首。二天供仪轨曰:「伊舍那天,旧云摩醯首罗天,亦言大自天也。乘黄丰牛,左手持劫波杯盛血,右手持叁戟鎗,浅青肉色,叁目忿怒,二牙上出,髑髏為瓔珞,头冠中有二仰月,二天女持花。印相者...

《佛学大辞典》 / 284字 / 19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

菩萨八种因果

一、寿因寿果,寿,即寿命。谓不杀物命,无伤害心,是名寿因。由不杀故,长寿住世,是名寿果。 二、色因色果,色,即色身。谓施灯明供佛,及以净物施人,是名色因。由施灯明及净物故,则得颜容光泽,身形端正,是名色果。 叁、种姓因种姓果,种,即种类。姓,即族姓。谓舍离憍...

《三藏法数》 / 446字 / 18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尸陀林

又作尸陀林,尸多婆那Slta-vana,尸多译曰寒,婆那者林也。弃死尸之处是曰寒林。玄应音义七曰:「尸陀林,正音言尸多婆那,此名寒林。其林幽邃而寒,因以名也。王舍城侧,死人多送其中。今总指弃尸之处名尸陀林者,取彼名之也。」同八曰:「尸陀林。」有部毘奈耶杂事四曰:...

《佛学大辞典》 / 163字 / 18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

一面

饰於护摩坛四方之六器。曰四面器。止正面之一方者。谓之一面器。

《佛学大辞典》 / 28字 / 18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

观自菩萨心真言瑜伽观行仪轨

一卷,唐不空译。说圣观音之本尊及真言念诵法。

《佛学大辞典》 / 20字 / 18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 / 《圣观自在菩萨心真言瑜伽观行仪轨》

叁乘

声闻乘。缘觉乘。佛菩萨乘。

《法门名义集》 / 10字 / 18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

施食获五福报

一、施命,谓人七日不得食则死,若能以食施之,即为施命。其施命者,得世世长寿、财富无量报。 二、施色,谓人不得食,颜色憔悴,若能以食施之,即为施色。其施色者,得世世端正、人见欢喜报。 叁、施力,谓人不得食,身羸力弱,若能以食施之,即为施力。其施力者,得世世多力...

《三藏法数》 / 205字 / 18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四位

一者愿乐位。二者见位。叁者修位。四者究竟位。愿乐位。地前叁菩萨总名愿乐位。但以此智知法身。未以证智见真如。以求欲见故名愿乐。菩萨犹受叁界分段生死。分觉生空观。对治阐提不信障。断四住地烦恼。尽分段生死果报。云方入解之位。菩萨生空观成就。对治外道着我...

《法门名义集》 / 267字 / 17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

菩萨摩诃萨乘

菩萨此云道心众生。摩诃萨此云大道心众生。此人发心求佛。自利利人。六度行满。修佛相好。学佛威仪。于叁乘别教中。此是大乘。

《法门名义集》 / 50字 / 17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

四事供养

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为波斯匿王说法,王即请佛及比丘僧叁月供养,遂于宫门之外,作大讲堂,悬缯旛盖,及办一切供给所须衣被、饮食、卧具、医药,故云四事供养。(梵语舍卫,华言丰德。祇树给孤独园者,谓只陀太子舍树,给孤长者买园,建立精舍。请佛而住也。梵语波斯匿,华...

《三藏法数》 / 341字 / 17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五乘

人乘。天乘。声闻乘。缘觉乘。佛菩萨乘。能运众生从因至果。故名为乘。

《法门名义集》 / 26字 / 17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

一佛乘

唯一成佛之教法。是法华所说。法华方便品曰:「方佛土中,唯有一佛乘。」同品曰:「但以一佛乘故,為眾生说法。」同品曰:「於一佛乘,分别说叁。」金刚顶一字顶轮王仪轨曰:「方剎土中,唯有一佛乘如来之顶法,等指诸佛体,是故名智拳。」

《佛学大辞典》 / 105字 / 17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

二种火法

大日如来以梵志说四四种邪道之火法,分说二种真道之护磨法二神。 一、智火為最初,名大因陀罗。端严净严相,增益施威力,焰鬘住叁昧,当知智圆满。此中最初之火,即是菩提心之慧光也。形方,色黄,即是表金刚座。端严者,是内庄严,言此智火,具本尊之形一切之功德故也。增...

《佛学大辞典》 / 1976字 / 17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

四摄

布施摄。爱语摄。利益摄。同事摄。菩萨以此四事摄化众生。故名四摄。

《法门名义集》 / 26字 / 17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

叁藏

修多罗藏。诠戒定二学随机破病。毗尼藏。唯诠戒学。摩德勒伽藏。唯诠慧学。亦名阿毗达摩藏。此叁藏约大小乘分为二藏。所谓声闻菩萨藏。

《法门名义集》 / 54字 / 17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

七叶巖

王舍城之侧,有七叶树生於巖窟之上,故名。第一五百结集之窟也。毘婆尸佛下曰:「王舍城七叶巖。」长阿含七曰:「佛罗阅城毘訶罗山七叶树窟。」参照[五山]条。

《佛学大辞典》 / 73字 / 17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

六即佛

六即佛者,约事故明六,约理故明即。即者,其体不二,名之为即。然明此六即者,或显法门高深,或明修行次第。若论六者,位次高下有序,则修行之人,不生上慢。若论即者,理体初后皆是,则修行之人,不生退屈。以理言之,即处常六,六处常即,盖由事理不二故也。 一、理即佛,谓...

《三藏法数》 / 720字 / 16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二住地

种性住(行是也)。解行住(回向是)。欢喜行(初地是)。增上戒(二地是)。增上意住(叁地是)。道品相应增上惠住(四地是)。谛相应增上慧住(五地是)。缘起相应增上惠住(六地是)。有行有开发无相住(七地是)。无行无开发无相住(八地是)。无得住(九地是)。最上菩萨住(地是)。菩萨是...

《法门名义集》 / 184字 / 16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

五觉

一、本觉,本即直性,觉即智慧。论云:所言觉义者,谓心体离念,离念相者,等虚空界,无所不遍,即是如来平等法身,依此法身,说名本觉。(心体离念者,谓本觉心源之体,离于妄念也。等虚空界,无不遍者,虚空无边,以譬本觉之性体量充廓也。平等法身者,诸佛悟之不为高,众生迷...

《三藏法数》 / 454字 / 16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无尽戒

一不杀生。二不偷盗。叁不邪淫。四不妄语。五不沽酒。六不说出家菩萨过失。七不为贪利自赞毁他。八不故悭。九不故嗔。不故谤叁宝藏。从今身至佛身不得犯。若有犯失。四二贤圣法此是菩萨戒。

《法门名义集》 / 79字 / 16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

国清寺

浙江天台县北天台山中。山有叁寺,顶曰福林,腰曰国清,麓曰修禪。国清具名景德国清寺。隋文帝开皇八年,勅為智顗禪师所创建。初智顗梦巖崖万重,侧有沧海,渺无涯际,泓澄其下。一僧来伸手导顗登山,觉后语门人,皆答以会稽天台山。因而陈大建七年,遂入此山,隋开皇...

《佛学大辞典》 / 228字 / 16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

大般涅槃

大般涅槃者。盖是法身之玄堂。正觉之实称。众之渊镜。万流之宗极。其为体也。妙存有物之表。周流无穷之内。任运而动。见机而赴。任运而动。则乘虚照以御物。寄言蹄以通化。见机而赴。则应万形而为像。即群情而设教。至乃形充方。而心不易虑。教弥天下。而情不已。厕流尘蚁...

《大般涅槃》 / 855字 / 16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11月05日

甘露军荼利明王

军荼利明王為五大尊之一。军荼利明王有叁种:一金刚军荼利,二莲华军荼利,叁甘露军荼利。胎藏曼陀罗大钞叁曰:「师曰:胎藏界图,叁处有之。金刚手院军陀利名金刚军荼利,观自院军荼利名莲华军荼利,苏悉地院军荼利名甘露军陀利也。既其本誓各别也,故随所用举之。」谷响集七曰...

《佛学大辞典》 / 273字 / 16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

五忍

一、伏忍,伏即隐伏,忍即忍可,又安忍也。谓地前叁贤之人,未得无漏。未能证果,但有智故,能伏烦恼而不能断,故名伏忍。(叁贤者,住、行、回向诸菩萨也。无漏者,不漏落生死也。) 二、信忍,信者,随顺不疑也。谓初地、二地、叁地菩萨,得无漏信,故名信忍。(初地即...

《三藏法数》 / 357字 / 16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菩萨

此是习种性前外凡之位。叁乘诸人舍本别习。回心向大起心。一信心。信佛庆住大乘。归宗不二决定无疑。二念心。于六念处忆念不忘。叁精进心。如念而行勤修正观。四慧心。还观人法二种无我。五无定心。解空处寂止心理静。六不退心。正观两融心不退后。七回向心。善会平等回向于舍。...

《法门名义集》 / 151字 / 16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

倩女离魂

正灯录六(五祖演禪师章)曰:「五祖问僧云:倩女离魂,那个是真底?」剪灯新话上聚景园记曰:「清河张鑑季女倩娘,鑑尝许外甥王宙為妻,既而悔之,欲嫁宾僚之贤者。女闻之鬱抑,宙亦深恨,赴京师至山郭。半夜忽闻有人行声,问之,乃倩娘也。遂匿於船,至蜀,凡五年。遂与还归。既...

《佛学大辞典》 / 173字 / 15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

八藏

藏即含藏之义,谓含藏诸法文理,而有、律、论、咒之不同。者,法也、常也。凡圣之所轨则,曰法;魔外不能变坏,曰常。律者,法也。谓分判轻重,持犯之罪,如世之法律。论,议也。谓论议种种诸法甚深之义也。咒者,愿也。谓祈愿种种如意殊胜等事也。盖以声闻、缘觉、大小乘之...

《三藏法数》 / 443字 / 15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五尊

真言行者以五尊而成一身:第一以根本命金刚為行者之名。根本命金刚者,五部中金刚萨埵之名,是為根本。故下文谓极秘密中秘,此名五部源。命者名也,言意為命世之金刚萨埵,於五萨埵中随取其一也。明為缚曰吽。第二以释轮為座,天帝释也,一名因陀罗,此云帝,又曰主。居妙高山顶...

《佛学大辞典》 / 866字 / 15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

大乘七种大义

一、缘大,谓菩萨修行大乘之法,由无量修多罗,广大法义,而以为缘,故名缘大。(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行情。梵语修多罗,华言契。) 二、行大,谓菩萨修行大乘,既能自利,复能利他。自利利他,妙行具足,故名行大。 叁、智大,谓菩萨修行大乘,常以智慧观察,了...

《三藏法数》 / 339字 / 15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轮王七宝

长阿含云:增劫中,则有轮王出世。以一增一减为一小劫,人寿增至八万四千岁,历过百年,寿减一岁,如是减至岁,名为减劫。此后过百年,复增一岁,或云子倍父寿。(若父岁子则二岁。)名为增劫,如是增至八万四千岁时,则有金轮王出生。王家绍灌顶位,于五日香汤沐浴...

《三藏法数》 / 965字 / 15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四无碍解

又云四无碍智,四无碍辩。是為诸菩萨说法之智辩,故约於意业而谓為解,谓為智,约於口业而谓為辩。一法无碍,名句文能詮之教法名為法,於教法无滞,名為法无碍。二义无碍,知教法所詮之义理而无滞,名為义无碍。叁辞无碍,又云词无碍。於诸方言辞通达自,名為辞无碍。四乐说无碍...

《佛学大辞典》 / 307字 / 15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

道行般若

大哉智度!万圣资通,咸宗以成也。地合日照,无法不周,不恃不处,累彼有名,既外有名,亦病无形,两忘玄莫,喟然无主,此智之纪也。夫永寿莫美乎上干,而齐之殇子;神伟莫美于凌虚,而同之𠉌滞;至德莫大乎真人,而比之朽种;高妙莫大乎世雄,而喻之幻梦。由此论之,亮为众圣宗矣...

《道行般若 / 835字 / 15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7月07日

末利夫人

Mālika,舍卫国波斯匿王之夫人也,為自末利华园将来者,故号曰末利夫人。四分律八曰:「舍卫城波罗门耶若多有一婢,名黄头,常守末利园(高丽本作末利园明本作末罗园)。一日值如来入城乞食,黄头见佛相好,生信心,以食奉施佛,自為要誓,愿脱婢使而為王之夫人。后值王出游猎,...

《佛学大辞典》 / 417字 / 15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

六观音

有二种:一种:一大悲观音,二大慈观音,叁师子无畏观音,四大光普照观音,五天人丈夫观音,六大梵深远观音也。一种:一千手观音,二圣观音,叁马头观音,四一面观音,五准胝观音,六如意输观音也。大悲等六观音為天台之义立。摩訶止观二曰:「大悲观世音破地狱道叁障,此道苦最...

《佛学大辞典》 / 692字 / 15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

佛说菩萨曾为鳖王

昔者菩萨,曾为鳖王,生长大海,教化诸类,子民群众,皆修仁德。王自奉正,行四等心——慈、悲、喜、护——愍于众生,如母抱育爱于赤子,游行海中,劝化不逮,皆欲使安,衣食充备,不令饥寒。其海深长,边际难限,而悉周至,靡不更历,以化危厄,使众罪索。于时鳖王,出海于外,边卧...

《生 / 西晋三藏竺法护译 / 456字 / 15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6月25日

长阿含

长安释僧肇述 夫宗极绝于称谓,贤圣以之冲默;玄旨非言不传,释迦所以致教。是以如来出世,大教有三:约身口,则防之以禁律;明善恶,则导之以契;演幽微,则辨之以法相。然则三藏之作也,本于殊应,会之有宗,则异途同趣矣。 禁律,律藏也,四分诵。法相,阿毗昙藏也,...

《长阿含 / 544字 / 15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6月24日

二部

修多罗。祇夜。受记。伽陀。优陀那。尼陀那。阿波陀那。伊帝目多伽。阇陀伽。毗佛略。阿浮陀达摩。优波提。为二部名藏。修多罗者。是一切本一切论法。从如是我闻至欢喜奉行。无问卷数多少。皆言修多罗。祇夜真说偈不重说。受记如释迦如来为弥勒授记。于来世当得作佛。是授...

《法门名义集》 / 275字 / 15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

叁聚净戒

一切恶无不断。是摄律仪戒。一切善无不修。是摄善法戒。一切众生无不度。是摄众生戒。此叁聚戒者菩萨道。一不杀生。二不偷盗。叁不邪淫。四不妄语。五不绮语。六不两舌。七不恶口。八不贪欲。九不嗔恚。不邪见。地论中有五种善。一者人天善。二者声闻善。叁者缘觉善。...

《法门名义集》 / 136字 / 15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

无尽藏

藏者,含摄也。此之藏,乃功德林菩萨于华严会上,为诸菩萨演说,欲令其普入一切佛法之门,成就无上菩提,饶益一切众生。以其各能含摄无尽法海,故皆名为无尽藏也。(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梵语菩提,华言道。) 一、信藏,谓菩萨净信坚固,解诸法空,心不退转...

《三藏法数》 / 879字 / 15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迦叶菩萨品第二之二

善男子。若言如来毕竟涅槃不毕竟涅槃。是人不解如来意故作如是说。善男子。是香山中有诸仙人五万三千。皆于过去迦叶佛所。修诸功德未得正道亲近诸佛听受正法。如来欲为如是人故告阿难言。过三月已吾当涅槃。诸天闻已其声展转乃至香山。诸仙闻已即生悔心作如是言。云何我等得生人中...

《大般涅槃》 / 北凉天竺三藏昙无谶译 / 6505字 / 14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11月05日

一、

罗云珠者,舍利弗弟子也,本曾夺辟支佛食,以是罪故生饿鬼中,无量劫受苦。毕饿鬼身生人中,五百世受饥饿罪,以末后身值佛世,出家学道服三法衣,游行乞食无肯施者,或五日或七日不得。目连愍之乞食持与,适堕钵中为大鸟搏去。舍利弗乞食施之,适入钵中变成泥土。大迦叶乞食施之...

《杂譬喻 / 178字 / 14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6月29日

大乘四向四果

须陀洹向。地前叁贤菩萨是。大乘须陀洹向须陀洹果。初欢喜地菩萨是。大乘须陀洹果斯陀含向。二地四地五地菩萨是。大乘斯陀含向斯陀含果。第六地菩萨是。大乘斯陀含果阿那含向。第七地菩萨是。阿那含果。第八地菩萨是。阿罗汉向。第九地菩萨是。阿罗汉果。第菩萨是。佛是大乘罗...

《法门名义集》 / 132字 / 14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

世饶王佛

世自王佛之异名。见[世自王]条。

《佛学大辞典》 / 17字 / 14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

菩萨行品

于是须菩提白佛言:“唯,世尊!菩萨行、菩萨行者为何事?” 佛告须菩提:“菩萨行者,道行也,是故名为菩萨行。” 须菩提言:“世尊!菩萨行者为何处行?” 佛言:“于五阴行,空于内外法,于六波罗蜜行,于内外空及有无空作四禅行,于四无形禅行,于四等行,于三七品行,...

《放光般若 / 西晋于阗国三藏无罗叉奉诏译 / 1083字 / 14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8月03日

烦恼之异名。覆盖之义。覆行者之心,使善心不开发者。法界次第上之上曰:「盖以覆盖為义。能覆盖行者,清净信心,不得开发。」无量寿下曰:「离盖清净,无厌怠心。」参照[五盖]条。 又笠盖,比丘所用者。释氏要览中曰:「律云:跋难陀比丘,持大盖行(似今凉伞也)。诸居士遥见...

《佛学大辞典》 / 296字 / 14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

少林寺

嵩山之少室。后魏孝文帝為天竺佛陀禪师建之。初祖达磨此面壁九年。文苑汇志地理志曰:「龙鱼河图云:五岳中岳嵩山,叁六峰,东谓大室,西少室,相去七里,嵩者其总名也。谓之室者,以其下有石室焉。少室高八百六丈。」洛阳伽蓝记曰:「少林寺少室北麓,后魏孝文帝建之...

《佛学大辞典》 / 207字 / 14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

八万四千法门

八万四千法门者,昔佛告喜王菩萨,修习行法,自第一光耀,乃至分舍利,凡叁百五度无极法门;一一法门各有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之六度,共成二千一百度无极;于诸贪、淫、嗔、恚、愚、痴等分四种众生,各以此二千一百度无极,教化而开觉之,合成八千四百度无极;...

《三藏法数》 / 1442字 / 14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九种大禅

禅,梵语具云禅那,华言静虑。谓菩萨既凭弘誓利益众生,则当进修深广大行。然深广之行,莫若禅定。言禅,则一切皆摄。所谓若诸菩萨成道,转法轮,入涅槃,胜妙功德,思惟修法,利生方便,皆其中。是故说此九种禅定之相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一、自性禅,谓于菩萨藏,...

《三藏法数》 / 2473字 / 14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波罗蜜

檀戒忍精禅慧为六。第七方便波罗蜜(回善施物为他求果。名为方便胜智)。第八愿(要期起行名之为愿)第九力(伏戒断障名之为力)第智(能知六度法门。名之为智)。

《法门名义集》 / 72字 / 14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

世自

又曰世饶王。佛名。饶即自之义。无量寿存此二名。阿弥陀佛因位时,於此佛所出家,建四八愿。无量寿钞二曰:「义寂云:旧本名楼夷亘罗Lokeśvararāja,此存梵音,翻之名為自王。憬兴云:於一切法得自故。玄一曰:世间利益自,故言世自,亦言世饶,即自义為王也...

《佛学大辞典》 / 124字 / 14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

门释

唐清凉国师将欲解释华严大,故先总启种义门,列于前,悬谈一大意,使知教法兴起,有所自来。然圣人言不虚发,说必有由,非大因缘,莫宣斯典,故第一论教起因缘。因缘既兴,有所起教,不出叁藏二分教,故第二论藏教所摄。然藏教皆通权、实,今拣权取实,唯圆教收,故第...

《三藏法数》 / 2102字 / 13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迦叶菩萨品第二之三

善男子。如是诤讼是佛境界。非诸声闻缘觉所知。若人于是生疑心者犹能摧坏。无量烦恼如须弥山。若于是中生决定者。是名执着。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云何执着。佛言。善男子。如是之人若从他闻。若自寻若他故教。于所著事不能放舍。是名执着。迦叶复言。世尊。如是执着为是善耶是...

《大般涅槃》 / 北凉天竺三藏昙无谶译 / 7553字 / 13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11月05日

师子吼菩萨品第一之五

师子吼言。世尊。如中说。若毗婆舍那能破烦恼。何故复修奢摩他耶。佛言。善男子。汝言毗婆舍那破烦恼者。是义不然。何以故。有智慧时则无烦恼。有烦恼时则无智慧。云何而言毗婆舍那能破烦恼。善男子。譬如明时无闇闇时无明。若有说言明能破闇。无有是处。善男子。谁有智慧。谁有...

《大般涅槃》 / 北凉天竺三藏昙无谶译 / 8899字 / 13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11月05日

持戒种利益

持戒是菩提之根本,入道之要门,菩萨能坚守护持,则获此种利益也。(梵语菩提,华言道。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一、满足智愿,谓修菩萨行者,能持禁戒,则身心清净,慧性明了,一切智行,一切誓愿,无不满足也。 二、如佛所学,谓佛初修道时,以戒为本,而...

《三藏法数》 / 452字 / 13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六根功德

六根功德者,六根所具之功德也。而此功德,虽具于六根之内,而涉乎世界而成。故有一千二百之数量,所谓世为迁流,界为方位,叁世四方,宛转二,流变叁迭,一百千是也。(叁世者,过去、现、未来也。四方者,东西南北也。宛转二者,以四方涉叁世,叁世涉四方,而成二也...

《三藏法数》 / 737字 / 13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不可越守护

胎藏界曼荼罗文殊院文殊菩萨之右。有难持,难胜,对护门,无能见者等异名。於诸门之侧,与对面守护相向而坐。守护佛法。仁王尊由是出。大疏曰:「不可越正者為难持,谓力持之义,观瞻不可得也,亦有难降伏义。法佛奉教者,常内门右边,為不可越使者,诸佛叁昧耶威力,不可过越...

《佛学大辞典》 / 181字 / 13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