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日本凝然师便宜所立之类聚也。一波罗夷,如上。二僧残,如上。叁二不定,自篇门之突吉罪别开。四捨堕,梵云尼萨耆波逸提Naiḥsargika āyattika,尼萨耆者,翻云尽捨,今略云捨。尽捨与所犯之财物於僧中也,波逸提翻云堕,是结堕狱之罪故也,此有叁十戒。五波逸提,译曰堕,此罪...
《佛学大辞典》 / 180字 / 4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五蕴,色、受、想、行、识也。蕴以积聚为义。谓一切众生,皆由此五法积聚而成身也。故佛为瓶沙王说世间诸法,皆非坚实,而以此五种为喻焉。(梵语瓶沙,亦名频婆娑罗,华言模实,谓身模充实也。) 一、色如聚沫喻,色即众生色身,沫即水沫。谓沫因风吹水成聚,虚有相状,体本不...
《三藏法数》 / 365字 / 4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一、因语,谓如来于现在因中,说未来果。如云众生乐杀,乃至乐行邪见,以此为因,是人当受地狱果报。若不乐杀生,乃至不行邪见,以此为因,是人当受天人果报,是名因语。 二、果语,谓如来于现在果中,说过去因。如云贫穷众生,颜貌丑陋,不得自在,此之果报,皆由是人前世破戒...
《三藏法数》 / 573字 / 4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依有部宗之意,极微有叁位:一极微之微,二色聚之微,叁微尘也。极微之微者,色声香味触五境与眼耳鼻舌身五根等十色之最极微分也。是实色极少,不可更分,故光记名之為极微之微。对於色聚之微而谓之為实之极微。旧译云邻虚。然此极微非有色之体用,随而非现量所得,唯以慧渐渐分析...
《佛学大辞典》 / 885字 / 4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谓修行之人,恐于自他身分,而起贪着,妨于正道,故令假作此不净之想,破其着心。故有七种也。 一、种子不净,种子有二:一内种,谓人之身从昔烦恼业因而生。二外种,谓此身受父母遗体而生,故名种子不净。 二、受生不净,谓人之生,父母交遘,赤白和合,以成其身,故名受生不...
《三藏法数》 / 322字 / 4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锻炼陶镕,必假其力,起灭变化,莫测其由;至若尽群有而归一空,破诸暗而昭万象,是皆火之德也。菩萨修行,以智慧火,了妄即真,锻凡成圣,破有着而归空,照昏迷而为朗,故以火喻焉。 一、烧烦恼薪,智慧如火,烦恼如薪。菩萨以智慧观察,灭除贪嗔痴等烦恼,净尽无余;譬如大火...
《三藏法数》 / 738字 / 4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大火聚於一处者。以譬不可触着之物体。智度论六曰:「是实智慧,四边叵捉如大火聚,亦不可触,法不可受,亦不应受。」
《佛学大辞典》 / 49字 / 4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如来有七种之性自性,性者即不变迁之义,此不变迁之性即為如来之自性,故名性自性。一集性自性,集即聚也,其性自性,即是万善聚集之因,是约於圣而论。故经曰:即叁世如来性自性第一义心也。二性自性,由前第一义心所集万善之因而各有自性存於内,故名性自性。叁相性自性,可见而...
《佛学大辞典》 / 345字 / 4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巴Naiḥsargika ra-cittiya(Naiḥsargik- rāyaścittika),五篇罪之一。尼萨耆為尽捨,波逸提為堕。此罪聚总关於衣鉢等之财物,故以其所犯之财物,捨於眾中而懺悔之,谓之尽捨。若不懺悔,则结堕狱之罪,故曰堕。总有叁十种,称為叁十捨堕,行事钞中之一曰:「波逸提聚义翻為堕...
《佛学大辞典》 / 248字 / 3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梵名Yogāoāryabhāmi-śāstra,百卷,弥勒菩萨说,唐玄奘译。叁乘之行人,谓為瑜伽师。瑜伽师所依所行之境界有十七聚,谓為瑜伽师地,瑜伽师之地也。此论明瑜伽师所行之十七地,故名瑜伽师地论。十七地者,第一五识身相应地乃至第十七无餘依地也。玄应音义二十二曰:「瑜伽,此译云...
《佛学大辞典》 / 375字 / 3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分别一切之有為法為叁聚:一色法,二心法,叁非色非心法。如俱舍七十五法中不相应行之十四法,是非四大所成,故為非色,是非与心相应之法,故為非心,因而名為非色非心法。又如成实论,以无作色(俱舍曰无表色)為非色非心。
《佛学大辞典》 / 94字 / 3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梵语跋渠Varga,此翻品,品类之义,聚类同者為一段,称為品也。又品别之义,彼此章段,义理差别,故名品。法华文句一曰:「品者,中阿含云跋渠,此翻為品。品者,义类同者聚在一段,故名品也。」同嘉祥疏一曰:「品者,外国名跋渠,此称為品。品云品别,明义各异,故称為别。二者...
《佛学大辞典》 / 125字 / 3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十地中第九善慧地之菩萨知眾生十一种之稠林:一眾生心之稠林。(中略)烦恼,业,根,解,性,乐欲,随眠,受生,习气相续,叁聚差别之稠林。
《佛学大辞典》 / 56字 / 3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日本真宗所谈。确得信心者,於现生住於所谓正定聚之不退位而未来必开涅槃之证也。现生十益中:「入正定聚益」是也。无量寿经下曰:「诸有眾生闻其名号信心欢喜,乃至一念,至心迴向,愿生彼国,即得往生,住不退转。」十住毘婆沙论易行品曰:「无量光明慧,身如真金山。(中略)人...
《佛学大辞典》 / 141字 / 3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大悲经说末法為万年。说末法者惟此经。更无异说。正像之二时,诸经论所说不同,总有四种:一正法千年,像法千年,末法万年之说,大悲经也。又杂阿含经言正法千岁。善见律言正像各千年。二正像各五百年之说,大乘叁聚懺悔经也。叁正法千年像法五百年之说,悲华经也。四正法五百年像...
《佛学大辞典》 / 156字 / 3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色聚之极小者。盖无单一极微而生之物,欲界之物质,其最為单纯者,為能生之地水火风四大极微,与所造之色香味触四境(声,有无不定,故除之),极微等八种之极微,必以聚合俱生為法。因而所谓最小之色聚,称為微聚也。
《佛学大辞典》 / 90字 / 3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王於如来涅槃之夜,见月落,日由地出,星宿云雨,繽纷而落,七彗星现於天上。又天上有大火聚,一时堕地。问之臣下,知如来涅槃不祥之相也。见大般涅槃经后分下。
《佛学大辞典》 / 65字 / 3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金翅鸟王与龙之类,皆具卵胎湿化四种而生。经云:大海之北,有一大树,名曰居吒奢摩离,其树高一百由旬,枝叶遍覆五十由旬。此鸟王与龙等皆依此树四面而住,其四面各有宫殿,纵广六百由旬,七重垣墙,七宝庄严。(梵语居吒奢摩离,华言鹿聚。梵语由旬,华言限量。) 一、卵生,...
《三藏法数》 / 361字 / 3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释迦如来之变身,五佛顶尊之一。坐於胎藏界曼荼罗释迦院释尊左第四。梵名帝聚罗(火聚),斫羯罗,缚哩底,密号曰神通金刚,主以佛光聚一切眾生之德。虽有称為高顶佛者,然非广生佛顶。黄色,左手持莲,上安宝珠,右手屈无名指,竪餘指当胸,坐赤莲上。
《佛学大辞典》 / 102字 / 3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Caitya,又作支帝,脂帝,支徵。新作制多,制底,制底耶。积聚之义。以积聚土石而成之也。又谓世尊无量之福德积集於此也。义翻云灵庙。或言有舍利云塔婆,无舍利云制底。或谓总云塔,别云制底。或谓制底与塔婆其义同,无有无总别之差。寄归传叁曰:「大师世尊既涅槃后,人天共集以...
《佛学大辞典》 / 390字 / 3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蒙古之大沙漠也。西域记十二曰:「从此东行入大流沙,沙则流漫,集散随风。人行无迹,遂多迷路,四达茫茫莫知所指。是以往来者聚遗骸以记之。」尚书禹页曰:「东渐於海,西被于流沙。」
《佛学大辞典》 / 77字 / 3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Skandha,巴Khandha,又作乾度。译曰聚,蕴,积,藏,结,节。论律中篇章之名。南山戒疏一下曰:「受法戒法,各别聚处,名為犍度。」法礪四分律疏七本曰:「西音犍度,此方称聚,诸法之中当分说故称為聚,而存梵音总為犍度。」饰宗记七本曰:「西音犍度者,梵音塞犍陀。或云塞犍图...
《佛学大辞典》 / 257字 / 3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大树名。慧琳音义五十叁曰:「拘吒赊摩利,赊,音奢,或云居吒奢摩离,大树名也。是诸金翅鸟所栖薄处,於此採取龙食,随自己类,居住此树四面也。」起世经五曰:「居吒奢摩离,隋言鹿聚。彼之大树,其木周围有七由旬。」梵Kūṭasālmali。
《佛学大辞典》 / 101字 / 3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法藏六万偈也。大方便佛报恩经四曰:「提婆达多,虽復随佛出家,嫉妒情深,窥望利养,虽復能多读诵六万香象经,而不能免阿鼻地狱罪。」智度论十四曰:「调达诵得六万法聚,与闍王共造五逆,生入地狱。」天台观经疏曰:「调达有叁十相,出家诵六万法聚。」
《佛学大辞典》 / 107字 / 3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六祖坛经之偈语。风鼓,灾风鼓动也。山相击,须弥崩倒也。因本经曰:「大叁灾时,有大黑风吹使海水两披。取日宫殿,置须弥山半,安日道中,缘此世间有二日出,河渠流竭。其后久久,大风復取第叁日出,大恒河竭。四日出,阿耨池竭。五日出,大海乾枯。六日出,天下烟起。至七日出,...
《佛学大辞典》 / 270字 / 3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一、正性定聚,谓断贪嗔痴等,烦恼皆尽,心无邪伪,此性决定,聚集不散,是名正性定聚。 二、邪性定聚,谓四恶趣及一切边邪等见,不信正法,皆名邪性。此性决定,聚集不散,是名邪性定聚。(四恶趣者,修罗趣、饿鬼趣、畜生趣、地狱趣也。) 叁、不定性聚,谓此性或可为邪,或...
《三藏法数》 / 129字 / 3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Citta,四卷楞伽经注举汗栗太Hṛd Hṛdaya(自性清净心)、质多心(虑知心)之二心。止观举质多心、汗栗驮心(草木心)、矣栗驮心(精集精要心)之叁心。大日经疏举质多心与干栗驮心之二心。干栗驮心附肉团心与真实心之二义。法相宗於唯识述记与唯识枢要举质多(心)、末那(意)、...
《佛学大辞典》 / 1674字 / 3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Varga,译曰部,品。经论中之篇章也。玄应音义十五曰:「跋渠,此言讹也。正言伐伽。译云部,谓部类也,或言群,同其义也。」同十七曰:「跋渠亦言伐伽,此译云部,亦品之别名也。」法华文句一曰:「跋渠,此為品也。品是义类义。此中文句气类相从。节之為跋渠。例如律中有篇聚,...
《佛学大辞典》 / 120字 / 2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谓叁聚戒一一具叁聚戒而圆融无碍也。就杀生戒而云,则离杀生之恶,是摄律仪,為长慈悲心是摄善法,為保护眾生是摄眾生。八宗纲要上曰:「此叁聚亦圆融行故,叁聚互摄。诸戒融通,如不杀生即具叁聚。乃至一切诸戒皆尔,随持一戒具叁聚。」参照[戒]条。
《佛学大辞典》 / 105字 / 2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放当死之鱼介,施食施法之池也。本依金光明经所说流水长者之缘,天台智者始立此法。佛祖统纪叁十叁曰:「放生,光明经述流水长者救鱼十千天子报德,此缘起也。智者买断[竺-二+扈]梁,悉罢江上采捕,此立法也。赴计詡狱中之难,报修善堂上之恩,此显验也(此叁事并见智者纪)。唐肃...
《佛学大辞典》 / 407字 / 2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身之四大,譬如四种之毒蛇,四大增损,害人身如毒蛇也。维摩经方便品:「是身如毒蛇。」涅槃经二十叁曰:「譬如有王以四毒蛇盛之一篋,令人赡养餧饲卧起摩洗其身。(中略)观身如篋,地水火风如四毒蛇。」智度论十二曰:「佛说毒蛇喻经中,有人得罪於王,王令掌护一篋,篋中有四毒...
《佛学大辞典》 / 392字 / 2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Skandha,又作塞建陀罗。旧译曰眾聚阴。新译曰蕴。俱舍光记一本曰:「塞建陀罗,唐言蕴,旧译名阴(於禁反)。此阴是荫覆义。若言阴者,梵本应言鉢罗娑陀。案阴音应以於今反注也,阴阳之阴也。(中略)若言阴气是万物所藏,即是聚义借喻。此名麤可通途。然非正目。故今名蕴,或名...
《佛学大辞典》 / 383字 / 2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五佛顶者,在释尊之左方,表五智也。大日经一曰:「救世释师子,圣尊之左方,如来之五顶,最初名白伞,胜顶最胜顶,眾德火光聚,及与捨除顶,是名五大顶。大我之释种,应当依是处,精进造眾相。」一、白伞佛顶,又作白繖佛顶,名曰白伞盖佛顶轮王,以白色伞盖為叁昧耶形之佛顶尊也...
《佛学大辞典》 / 835字 / 2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界即界分,聚即聚集。谓人之身聚集六法,各有分齐,故名六界聚。 一、地界聚,地以坚碍为性。谓人之身,有内地界,而受于生,即发、毛、爪、齿、粗细皮肤、骨、肉、筋、肾、心、肝、脾、肺之类,是名地界聚。 二、水界聚,水以润湿为性。谓人之身,有内水界,而受于生,即脑髓...
《三藏法数》 / 310字 / 2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一、卵生,卵生龙,居吒奢摩离树东面,所居宫殿,皆七宝庄严。(梵语居吒奢摩离,华言鹿聚。七宝者,金、银、琉璃、玻璃、砗磲、码瑙、赤真珠也。) 二、胎生,胎生龙,居树南面,所居宫殿,皆七宝庄严。 叁、湿生,湿生龙,居树西面,所居宫殿,皆七宝庄严。 四、化生,化生...
《三藏法数》 / 127字 / 2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Jyotiṣka,又作聚底色迦、殊底迦、树提伽、殊底穡迦。长者名。译曰星历、有命、火生。西域记九曰:「殊底色迦长者,唐言星历,旧曰树提伽,讹也。」有部目得迦七曰:「聚底色迦,旧云树提伽,讹也。」俱舍论光记五曰:「佛遣人入火抱取殊底穡迦,此云有命。旧曰树提迦,讹也。彼之...
《佛学大辞典》 / 227字 / 2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聚,集也。戒,禁戒也。此叁种戒,能摄一切大乘诸戒,故名叁聚戒。法苑珠林云:大圣度人,功唯在戒。庄严论云:初律仪戒以禁防为体,后摄善、摄生二戒,以勤勇为体。 一、摄律仪戒,摄律仪戒者,谓一切律仪,无不聚摄也。律即法律,是禁止之义;仪即仪式,是轨范之义。法苑珠林...
《三藏法数》 / 401字 / 2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