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才天之异名,其妃曰辩才天女,密教以為胎藏界金刚部院之一眾,显教谓為妙音菩萨。法华妙音菩萨品说之。大日经疏五曰:「次地置萨囉伐底Sarasvati,译云妙音乐天,或曰辩才天,次地并置其妃。」同十五曰:「妙音是天名也,金光明云大辩才天女,大辩谓后也。我出声胜百千梵声,故...
《佛学大辞典》 / 134字 / 3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金缕织成之袈裟。又曰金色衣,金色[(畾/(冗-几+互))毛]衣,黄金[(畾/(冗-几+互))毛]衣,金缕袈裟。印度早已行之,佛母大爱道,上之於释尊,其因缘散见诸经论。依贤愚经第十二,佛母摩訶波闍波提,於佛出家后,手自纺织,作金色之[(畾/(冗-几+互))毛],既见佛,喜发心髓,持奉如来...
《佛学大辞典》 / 931字 / 3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一、寻牛序,二、见迹序,叁、见牛序,四、得牛序,五、牧牛序,六、骑牛归家序。七、忘牛存人序,八、人牛俱亡序。九、返本还源序。十、入尘垂手序。十牛图之作者,不能确定為谁。据会元,似廓庵禪师(大随静禪师之法嗣)作此图与颂,然在四部录等,见十牛图序,乃為所谓清居禪师...
《佛学大辞典》 / 412字 / 3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一人成道即万人成道。一事成就即万事成就。一切例皆然。名之為事事无碍法界。此為华严经所明。华严大疏二曰:「有分之事,全同无分之理,故一小尘即徧法界。(中略)出现品云:如来成正觉时,於其身中,普见一切眾生成正觉。(中略)理徧事故,一成一切成。」
《佛学大辞典》 / 108字 / 3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法华经第叁之终说化城之喻之品名也。化城者,一时化作之城郭也。其喻意以一切眾生成佛之所為宝所,到此宝所,道途悠远险恶,故恐行人疲倦退却,於途中变作一城郭,使之止息,於此处养精力,遂到宝所,佛欲使一切眾生到大乘之至极佛果,然以眾生怯弱之力,不能堪之,故先说小乘涅槃...
《佛学大辞典》 / 343字 / 3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 《化城喻品》 / 本站介绍:妙法莲华经一切之小乘经分类為四部,一增一阿含经,五十一卷,搜集法门之数者。二长阿含经,二十二卷,集长经文者。叁中阿含经,六十卷,集不短不长之经文者。四杂阿含经,五十卷,混集前叁者。四部之名,因经文之体裁而名。
《佛学大辞典》 / 85字 / 3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梨师达多,此云仙授,或翻仙施,又云仙餘。谓从仙人边求得子故也。富那罗,又名富兰那,此翻故旧,或云宿旧。是仙授之兄。此兄弟二人,是波斯匿王大臣,於拘萨罗国,钱财巨富,无与等者,而能於佛及四部眾等共受用,不计我所。杂阿含经曰:「富兰罗耑修梵行,离欲清净,不着香华,...
《佛学大辞典》 / 243字 / 3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唐石霜诸禪师会下有禪坐而不卧者。天下谓之枯木眾。宋僧传十二(庆绪传)曰:「如是二十年间,堂中老宿,长坐不卧,屹若椔杌。天下谓之石霜枯木眾是也。」传灯录十五石霜章曰:「师止石霜山二十年间,学眾有长坐不卧,屹若株杌。天下谓之枯木眾也。」
《佛学大辞典》 / 106字 / 3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佛於小乘律,开比丘之食叁净肉,於大乘之经律,向菩萨严禁之。以大乘之教理,大悲心為主故也。而於涅槃经更制比丘之食肉,废前小乘律之说。故依大乘家之说,则小乘之比丘,大乘之菩萨,皆不得食肉。梵网经下曰:「一切肉不得食,断大慈悲性种子。一切眾生见而捨去,是故一切菩萨不...
《佛学大辞典》 / 164字 / 2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在印度之毘耶离国,菴罗树女所献,佛於此说维摩经。维摩经佛国品曰:「佛在毘耶离菴罗树园,与大比丘眾八千人俱。」嘉祥之维摩经疏一曰:「菴园者,即是别处,亦云捺女园。此事如祇陀园。祇陀园,给孤长者,买為佛起精舍。此处是捺女自捨,為佛起精舍。」梵Āmra āli-ārāma。
《佛学大辞典》 / 121字 / 2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乐神名。八部眾之一。智度论十七有甄陀罗女。辅行四之叁误作甄迦罗女。紧那罗,坚陀罗,真陀罗等,梵语之讹转。见[紧那罗]条。
《佛学大辞典》 / 52字 / 2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以譬物之黑者。无量寿经上颂曰:「光顏巍巍,威神无极。如是焰明,无与等者。日月摩尼,眾光焰耀。皆悉隐蔽,犹若聚墨。」观佛叁昧海经叁曰:「优婆夷中二十四人,见佛身色犹如聚墨。」
《佛学大辞典》 / 76字 / 2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四部之阿含经等為经藏,四分五分十诵律等為律藏,六足发智论等為论藏。此叁藏之根本皆佛说,於佛入灭时分部帙而结集者。佛所说之大乘,义理之分际远异於小乘,故於别处结集之而单名摩訶衍藏Mahāyāna iṭaka,以对小乘之叁藏。是智度论之意也。智度论百曰:「如摩訶迦叶於耆闍崛山...
《佛学大辞典》 / 551字 / 2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新作世尊,旧作眾祐。眾德助成,或眾福助成之义。玄应音义一曰:「眾祐。祐,助也,谓眾德相助成也。旧经多言眾祐者,福祐也。今多言世尊者,為世所尊也。此盖从义立名耳。」同二十一曰:「眾祐,於救切,世尊号也。谓有眾德自祐。祐,犹助也,梵言婆伽婆,正言薄迦梵Bhagavat也。...
《佛学大辞典》 / 137字 / 2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又以八部总该般若。金刚仙论一曰:「有感应应世,故说八部般若。以十种义,释对治十。其第一部十万偈(大品是),第二部二万五千偈(放光是),第叁部一万八千偈(光讚是),第四部八千偈(道行是),第五部四千偈(小品是),第六部二千五百偈(天王问是),第七部六百偈(文殊是...
《佛学大辞典》 / 262字 / 2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智度论二十六曰:「一身无失;二口无失;叁念无失;四无异想,於一切眾生平等而无异想也;五无不定心,行住坐卧不离禪定也;六无不知已捨,佛照了一切法捨离之,而不执着也;七欲无减,欲度诸眾生而心无厌足也;八精进无减;九念无减;十慧无减;十一解脱无减;十二解脱智见无减;...
《佛学大辞典》 / 316字 / 2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阿难為多闻第一受持佛一代之说法,故佛灭后,迦叶结集叁藏时使阿难昇师子座復演其说法。增一阿含经一颂之曰:「阿难仁和具四等,意转入微师子吼,顾眄四部瞻虚空,悲泣挥泪不自胜,便奋光明和顏色,普照眾主如日初,弥勒覩光及释梵,叉十希闻无上法。」
《佛学大辞典》 / 107字 / 2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清净之菩提心,是东方阿閦如来之叁摩地,一切眾生成佛之正因也。一切眾生必以此净菩提心為因,证入一切如来之境界,故有门之称。大日经疏一曰:「入佛智慧有无量方便门,今此宗直以净菩提心為门,若入此门即初入一切如来境界。」
《佛学大辞典》 / 98字 / 2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梵天王顶髻作螺形,故曰螺髻梵王。在维摩会上与舍利弗问答。维摩经佛国品曰:「尔时螺髻梵王,语舍利弗:勿作是念,谓此佛土以為不净,所以者何?我见释迦牟尼佛土,清净如自在天宫。舍利弗言:我见此土,丘陵坑坎,荆棘沙砾,土石诸山,秽恶充满。螺髻梵王言:仁着心有高下,不依...
《佛学大辞典》 / 215字 / 2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以有漏智次第断下地之惑之法也。盖叁界分為九地,比较下地与上地,下地者麤也,苦也,障也,观而厌之。上地者静也,妙也,离也,观而欣之。依此厌欣之力,次第断下地之惑也。故亦谓之厌欣观。但依如此上下对望之厌欣力,不能断第九有顶地之惑,以彼為更宜对比之上地故也,断有顶地...
《佛学大辞典》 / 276字 / 2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九种之方便也。原出於大日经第七增益守护清净行品,即胎藏次第修法中所诵九种之颂及其印契真言也。由此九种印明之方便力而成真实,或所修之法前后方便,故称為九方便一作礼方便,二出罪方便,叁归依方便,四施身方便,五发菩提心方便,六随喜方便,七劝请方便,八奉请法身方便,九...
《佛学大辞典》 / 861字 / 2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支娄迦讖译之般舟叁昧经劝助品曰:「佛告颰陀和,久远不可计阿僧祇劫有佛,名私訶摩提,有大国名颰陀和。有转轮王维斯芩往到佛所。佛為说是叁昧(念佛叁昧),王闻之欢喜,持珍宝散佛上。时私訶摩提佛般涅槃后,维斯芩王寿终。还而自生於其家為天子,名梵摩达,尔时有比丘名珍宝,...
《佛学大辞典》 / 213字 / 2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Vibhāṣā-śāstra,广解广说经论之义者,总名毘婆沙论,是通名也,然别题毘婆沙论者,藏中有四部:一、阿毘达磨大毘婆沙论。二、鞞婆沙论。叁、五事毘婆沙论(已上小乘)。四、十住毘沙论(是大乘)也。其他律部有善见律毘婆沙。
《佛学大辞典》 / 99字 / 2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大乘小乘也。一切经自教义之上分此二者,以对於小机说罗汉之道。為小乘,以对於大机说作佛之道為大乘。四部之阿含经等為小乘,法华经维摩经等為大乘。智度论百曰:「阿难知筹量眾生志业大小,是故不於声闻人中说摩訶衍。(中略)虽俱求一解脱门,而有自利利他人之别,是故有大小乘...
《佛学大辞典》 / 235字 / 2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略称普现叁昧。如妙音观音自在示现一切眾生色身之叁昧名。法华经药王品曰:「是一切眾生喜见菩萨,乐习苦行。(中略)得现一切色身叁昧。」
《佛学大辞典》 / 61字 / 2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又曰生佛一体,生佛不二等。生者,迷之眾生,佛者,悟之佛陀,一如者,无差别之义也。或曰凡圣一如。谓為迷悟不二亦同。即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槃之意也。宝积经曰:「眾生如即如来如,如来如即眾生如,眾生如来无二无别。」不增不减经曰:「眾生界即法身,法身即眾生界,此二法者...
《佛学大辞典》 / 520字 / 2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即[鬼子母神]也。毘奈耶杂事叁十一曰:「往昔王舍城中有独觉佛出世,為设大会,有五百人各饰身共诣芳园,途中遇怀妊牧牛女持酪浆来,劝同赴园。女喜之舞蹈,遂堕胎儿。诸人等捨之赴园内,女独止而懊恼,便以酪浆买五百菴没罗果,见独觉佛来女傍,顶礼而供养之,发一恶愿曰:我欲来...
《佛学大辞典》 / 368字 / 2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又云略戒:「诸恶莫作,眾(或作诸)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等之偈颂也。是过去七佛所通说,又為通於一切大小乘之戒经,故谓之通戒。七佛各有通戒。见七佛通戒条。(CBETA註:疑為见[七佛通戒偈]条)
《佛学大辞典》 / 91字 / 2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大毘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莲华胎藏菩提幢标帜普通真言藏广大成就瑜伽之异名。叁卷,唐法全在青龙寺译出。大日经四部仪轨之一。又有青龙寺仪轨一卷。失译。
《佛学大辞典》 / 67字 / 2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起信论所说五识之一。与六麤相中之智相同。就心体云智识,就无期之相云智相。见[智相]条。 又(术语)朋友之异名。如云知人,我知其心识其貌之人也。又我所知之人也。非多知博识之义。诸经之初有「皆是大阿罗汉。眾所知识。」即就為人所知而云:其人善,為善友善知识。恶,则為恶...
《佛学大辞典》 / 161字 / 2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郑康成礼注曰:「素食平常之食。」汉书霍光传曰:「昌邑王典丧不素食。」注云:素食,菜食无肉也。金史世宗纪曰:「山陵每以朔望致祭,朔则用素,望则用肉。」东京梦华录曰:「有素食店。」剑南集曰:「有素饭诗。」鼠璞曰:「今俗人食叁长月素。释氏智论,天帝释以大宝镜照四部神...
《佛学大辞典》 / 225字 / 2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五部者,迷於四諦之理之四部见惑,与迷於世上事相之一部修惑也。叁界九地各有此五部。依萨婆多部之义,则佛与独觉先於凡夫地以有漏智之六行观,合断下八地之见修五部也(不能以有漏智断第九地之惑见[六行观]条),合断此之法,八地之五部,分上上品乃至下下品之九品,先自上上品始...
《佛学大辞典》 / 212字 / 2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小乘之分派,诸说不定,今记其梗概,有二部四部五部十八部二十部之五种。但四部五部為以戒律為本之异说,二部,十八部等则正為宗义之分派也。二部即上座部大眾部。此有二种:一為结集之异同,非宗义之别称。佛灭度之年,夏安居中於窟内与窟外两处结集叁藏。窟内以上座之耆宿多,故...
《佛学大辞典》 / 291字 / 2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為人所知之恶人。又曰恶师友。知识者乃為人所知之义,非己知事物之理之义也。法华经序品曰:「眾所知识,大阿罗汉等。」维摩经二肇註曰:「大士处世,犹日月昇天,有目之徒,莫不知识。」法华文句四上曰:「闻名為知,见形為识,见形為知,见心為识。」法华经义疏一曰:「知其内德...
《佛学大辞典》 / 202字 / 2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毳徒,着毳衣之徒眾。毳衣,以鸟毛织成之衣也。五百,五百人也。传灯录曰:「道潜禪师,河中府人,姓武氏。初诣临川謁净慧,慧曰:子向后有五百毳徒,而為王侯所重。后忠懿王命入府受菩萨戒,署慈化定慧禪师,建大伽蓝,号曰永明。请居之,师坐永明大道场,常五百眾。」
《佛学大辞典》 / 107字 / 1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涅槃会上五十二类之眾生也。佛将於双林树下入灭,见放光而自四方来集者,中有数多异类之眾生。经文虽无五十二之数字,而章安之涅槃经疏科经文数五十二眾。 无量诸大比丘一,六十亿比丘尼二,十地菩萨比丘尼叁,一恒沙菩萨四,二恒沙优婆塞五,叁恒沙优婆夷六,四恒沙诸离车七,五...
《佛学大辞典》 / 595字 / 1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一、多世界置一尘无碍用。二、一尘现多佛剎无碍用。叁、眾海水置一毛孔往返十方不嬈眾生无碍用。四、多世界内自身中示现一切神通无碍用。五、一毛繫多金刚山持行十方令眾不怖无碍用。六、多劫作一劫力作多劫示现成坏差别无碍用。七、多世界现四大变坏不恼眾生无碍用。八、多世界叁...
《佛学大辞典》 / 164字 / 1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断绝生命之相续也。大乘义章七曰:「隔绝相续,目之為杀。」大日经疏十释死生之真言曰:「此真言没[口栗]底也(二合)吠,此即死义也,死是杀义也,断其命根名之為杀,由本意愿我断一切眾生命根,命根即是无始无明,诸烦恼也。」
《佛学大辞典》 / 98字 / 1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勅修清规佛降诞曰:「维那宣疏毕,举唱浴佛偈云:我今灌沐诸如来,净智庄严功德眾。五浊眾生令离垢,同证如来净法身。」偈出浴像功德经。日本莹山清规浴佛偈曰:「稽首大圣薄伽梵,天上天下两足尊。我等今以功德水,灌浴如来净法身。」未知出於何典。
《佛学大辞典》 / 106字 / 1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五戒之一。对在家之二眾禁止姦他妻等不正之婬事也,若為出家戒,则正邪皆制之,故云不婬戒。如梵网经之十戒是也。梵网经疏下曰:「五眾邪正俱制,二眾但制邪婬。」
《佛学大辞典》 / 69字 / 1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梵语僧伽Saṁgha,此译眾,旧译家谓四人已上之和合,新译家谓叁人已上之和合。天台观经疏曰:「眾者,四人已上乃至百千无量。」法华义疏二曰:「四人已上,至万二千人以还悉名為眾。」法华玄赞一曰:「眾者僧也。理事二和,得眾名也。叁人已上得僧名故。」见[僧]条。
《佛学大辞典》 / 115字 / 1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十妙之一。眾生感佛菩萨灵应之善根发动曰机,应此机而垂佛菩萨之利益曰应。是有四句:一冥机冥应。於过去善修叁业,於现在未运身口,籍於往昔之善根,是為冥机。虽不现见灵应而密為法身所益,不见不闻而觉知,是為冥应。二冥机显应。於过去植善,冥机已成,得值佛闻法,於现前得利...
《佛学大辞典》 / 284字 / 1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法华经迹门中说地狱等十法界之眾生成佛。其中佛界為已成,故不言之,序品五佛开显中,过去佛章若有眾生类以下之文,明人界天界声闻界缘觉界菩萨界五界五乘之成佛,又譬喻品之首法说段之终,四眾领解之文具出八部眾。八部中,天与修罗,天界修罗界也,龙与迦楼罗及摩睺罗伽,畜生界...
《佛学大辞典》 / 203字 / 1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义净叁藏渡天时,天竺之小乘宗唯有四部。寄归传一曰:「诸部流派,生起不同,西国相承大纲唯四。註云:一、阿难耶莫訶僧祇尼迦耶,周云圣大眾部。分出七部,叁藏各有十万颂,合叁十万颂,周译可成千卷。二、阿离耶悉他陛攞尼迦耶,周云圣上座部。分出叁部,叁藏多少同前。叁、阿离...
《佛学大辞典》 / 200字 / 1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谓如来万德轮圆具足之总持身也。大疏十八曰:「陀罗尼形者,谓总束真言轮而以為身,即成智门身也。」义释十叁曰:「陀罗尼形者,谓总成向来真言轮,而以為身,即成普门身也。由住此总持身故,於一切眾生前,示所喜见身,说所称机之法,无有差谬,同入佛智也。」
《佛学大辞典》 / 108字 / 1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一共般若,即台宗之通教也。通声缘菩叁乘说之,叁乘共修证之,故曰共般若。二不共般若,台宗之别圆二教也。唯对於别圆之二菩萨说之,不共於声缘之二眾,故曰不共般若。见智度论百。 又一世间般若,未行寂静真实之般若,常行有见有相之般若也。二出世间般若,於其中心如虚空,平等...
《佛学大辞典》 / 158字 / 1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有餘涅槃者,对无餘涅槃而言。有餘无餘其解有叁种:一、唯就小乘说。断一切之烦恼而绝未来生死之因者,尚餘今生之果报身体,谓之有餘涅槃,其人今生之果报尽而归於寂灭,谓之无餘涅槃。即证得阿罗汉其身存生之间,為有餘涅槃,其身死时,乃无餘涅槃也。故有餘涅槃者无生死之因,唯...
《佛学大辞典》 / 701字 / 1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大叁灾之一,住劫终而入坏劫,坏劫之末有七日轮出,上自色界之初禪天,下至无间地狱,尽被焚烧,俱舍论十二曰:「唯器世间,空旷而住。(中略)於是渐有七日轮现,诸海乾渴,眾山洞然,洲渚叁轮并从焚燎,风吹猛焰烧上天宫乃至梵宫无遗灰尽。」
《佛学大辞典》 / 101字 / 1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又作时。斋食,时食也。斋者谓不过中食,正午以前所作之食事也。戒律上,於食分时非时,正午以前為正时,以后為非时。时者宜食,非时者不宜食。因而时中之食為斋食。字典曰:「斋戒也敬也。」是通於一切。梵名乌哺沙他,又曰布萨,U avasatha,巴U osatha,说式也。清净之义。后...
《佛学大辞典》 / 295字 / 1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劫末所起大叁灾之第一。俱舍论十二曰:「唯器世间空旷而住。(中略)於中渐有七日轮现,诸海乾渴,眾山洞然,洲渚叁轮,并从焚燎,风吹猛焰,烧上天宫乃至梵宫,无遗灰烬。」是為坏劫之终。
《佛学大辞典》 / 78字 / 1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又曰四眾,又曰四部弟子。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是。法华经序品曰:「时四部眾咸皆欢喜。」仁王经下曰:「一切国王四部弟子。」梁书曰:「帝幸同泰寺,升法座,為四部眾说摩訶般若波罗蜜经义。」
《佛学大辞典》 / 84字 / 1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形法华会座之画像也。颂曰:「右释迦佛左多宝,八大菩萨四声闻,次八菩萨八供养,五大明王四天王,梵释二天五部眾。」八大菩萨者:东方文殊,东南药王,南方妙音,西南精进,西无尽意,西北观音,北方普贤,东北弥勒也。四大声闻者:东北迦叶,东南善吉,西南身子,西北目连也(已...
《佛学大辞典》 / 297字 / 1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华严经末会之初,文殊菩萨由善住楼阁出拜辞世尊时,随从之神王也。一、常随侍卫之诸金刚神,二、普為眾生供养诸佛之诸身眾神,叁、久发坚誓愿常随从之诸足行神,四、乐闻妙法之主地神,五、常修大悲之主水神,六、智光照耀之主火神,七、以摩尼為冠之主风神,八、明练十方一切仪式...
《佛学大辞典》 / 357字 / 1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王名。昔阿弥陀迦良王有病,自调药将服之。时有辟支佛,与王同病。来乞药。王即持药施之,自作誓愿,欲使一切眾生病,如是悉除。其时阿弥陀迦良王,即今释迦也。见菩萨本行经下。
《佛学大辞典》 / 71字 / 1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梵语,摩訶僧伽Mahāsaṁgha,译為大眾。多眾也,眾有叁人四人之异义。见[眾]条。智度论曰:「大眾者,除佛餘一切贤圣。」法华经序品曰:「世尊在大眾,敷演深法义。」
《佛学大辞典》 / 74字 / 1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诸天与龙神。為八部眾之二眾。天者,梵天帝释等也,龙者难陀跋难陀等也。法华经序品曰:「天龙夜叉。(中略)人非人。」见[天龙八部]条。
《佛学大辞典》 / 58字 / 1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传灯录二十八南阳忠国师语曰:「吾比游方多见此色,近尤盛矣!聚却叁五百眾,目视云汉云,是南方宗旨。把他坛经改换,添糅鄙谈,削除圣意,惑乱后徒,岂成言教!苦哉吾宗丧矣!」忠国师者,曹溪之直弟也。可见此时已有改换之偽本矣。其后在辽国遂為焚弃。佛祖统纪十四高丽国义天传...
《佛学大辞典》 / 470字 / 1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僧尼之名籍,置之於官,以防滥非。僧史略中置僧籍弛张二科,论曰:「周隋之世无得知。(中略)文宗大和四年正月祠部请天下僧尼冒名而非正度者,具名申省,各省给牒,以凭入籍,时入申名者七十万,造帐入籍自大和五年始。」仁王经嘱累品曰:「国王大臣太子王子,自恃高贵灭破吾法,...
《佛学大辞典》 / 150字 / 1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天龙為八部眾中之二眾,八部之中以此為上首,故标举曰天龙八部。八部者:一天、二龙、叁夜叉、四乾闥婆、五阿修罗、六迦楼罗、七紧那罗、八摩睺迦也。法华经提婆品曰:「天龙八部人与非人,皆遥见被龙女成佛。」
《佛学大辞典》 / 86字 / 1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密宗所依之五部经典也。或於大日经,金刚顶经,苏悉地经,瑜祇经,加要略念诵经為五部。或於以上四部加菩提场经為五部。
《佛学大辞典》 / 50字 / 1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玄奘叁藏在印度时,彼土之小乘眾,称叁藏為解脱天。慈恩寺传五曰:「诸眾欢喜,為法师竞立美名。大乘眾号曰摩訶耶那提婆,此云大乘天。小乘眾号曰木叉提婆,此云解脱天。」
《佛学大辞典》 / 72字 / 1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言智之坚利如金刚也。即佛智是。仁王经上曰:「金刚智释迦牟尼佛。」 又(人名)中天竺人。姓剎帝剎(一作南印度摩赖耶婆罗门种),伊舍那靺摩之第叁子。十岁出家。博通密乘。唐开元七年,来中国,译出七俱胝佛母准泥大明陀罗尼经等四部七卷。又译出金刚顶经瑜伽修习毘卢遮那叁摩...
《佛学大辞典》 / 146字 / 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U āsakau āsikā,在家之二眾,优婆塞优婆夷之转讹也。仁王经下曰:「在家婆差优婆差。」同嘉祥疏五曰:「在家二眾名优婆塞优婆夷,有本云婆差优婆差。外国语音不同有此异耳。」
《佛学大辞典》 / 85字 / 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秦道生法师之语。言草木尽具佛性,而述一真法界之理。祖庭事苑五曰:「道生法师说:无情亦有佛性。乃云:青青翠竹,尽是真如。鬱鬱黄花,无非般若。(中略)禪客问南阳国师,青青翠竹尽是真如。鬱鬱黄花无非般若。人有信否?意旨如何?师曰:此尽是文殊普贤大人境界,非诸凡小而能...
《佛学大辞典》 / 199字 / 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