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9 条搜索结果

俱不遣

因明叁十叁过中,属於异喻之过。如声论师对於萨婆多师谓「声為,宗)无质碍故(因),如极微(同喻),如虚空(异喻)。」萨婆多师谓虚空為常,為无质碍故,所立常之宗,亦不遣,能立之无质碍故之因,亦不遣,故谓為俱不遣。因明入正理论曰:「俱不遣者,对彼有论,说如虚空。」因...

《佛学大辞典》 / 154字 / 3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两俱不成

因明叁十叁过中四不成之一。如胜论师对於声论师,将立「声為无常」之宗,而用「眼所见故」之因。谓声為眼之所见,立者之胜论师,与敌者之声论师,俱不许之。此因望於立敌两者,不成对於宗之因,故曰两俱不成。因明入正理论曰:「如成立声為无常等,若言是眼所见性故,两俱不成。」

《佛学大辞典》 / 117字 / 3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商羯罗主菩萨

Śaṅkarasvamin,梵名商羯罗塞缚弥,译曰骨鏁主。骨鏁主為大自在天之异名,此菩萨之父母以此天為主,祈祷生子故名曰骨鏁主,因明入正理论之作者也。

《佛学大辞典》 / 69字 / 3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心冰

心中有疑而不解,譬於冰,谓之心冰。因明大疏上本曰:「嗟去圣之弥远,慨心冰之未释。」

《佛学大辞典》 / 37字 / 3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观所缘缘论

一卷,陈那菩萨造,唐玄奘译。以因明叁支之法,说明心外之所缘缘非有,心内之所缘缘非无者。註释如下:观所缘缘论会释一卷,明明昱会释。观所缘缘论直解一卷,明智旭解。观所缘缘论释记一卷,附问答释疑,明明昱录记。观所缘缘论释直解一卷,明智旭解。

《佛学大辞典》 / 103字 / 3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虹霓四缘

经中因明菩萨善根业行因缘,而有胜妙果报不同,故立多种譬喻,此虹霓为一也。谓诸菩萨,因于善根业行,而有香华、种种技乐音声于虚空中,自然而作,以为供养。然彼业行因缘,虽不至于技乐音声之中,而亦因彼善业,而有种种胜妙供养果报也。譬如虚空杂色虹起,而因地水火风四大因...

《三藏法数》 / 344字 / 3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因明

五明之一。梵名醯都费陀Hetuvidyā,属於论理之学科。立宗因喻叁支作法而為言论之法。例如「声无常(宗),為所作性故(因),如瓶等(喻)。」此叁支中,以因支為最要,故云因明因明大疏上本曰:「明此因义,故曰因明。」释尊以前,足目Akṣa āda仙人创之。至佛灭后,大乘论师陈...

《佛学大辞典》 / 145字 / 3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现量

因明用叁量之一。又心识叁量之一。现实量知也。向色等诸法,现实量知其自相,毫无分别推求之念者。五识之缘五境,与意识之与五识共缘五境者(五同缘意识),与[五识]同时起者(五俱意识),又在定中之意识与第八识之缘诸境,均為现量。此总出於心识上之现量也。其中因明用之现量,...

《佛学大辞典》 / 223字 / 2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大域龙

因明正理门论之着者,陈那菩萨之译名。见[陈那]条。

《佛学大辞典》 / 23字 / 2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播磨

U amā,译曰喻。因明论纂要曰:「喻者西方云為播磨,此译為喻。今因明中后同异支,準西方云达利瑟致案多(Dṛṣṭānta),此云见边,為顺此方故义言喻。」

《佛学大辞典》 / 71字 / 2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入正理论

因明入正理论之略名。

《佛学大辞典》 / 10字 / 2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费陀

Vidyā,又作皮陀,译曰明。因明大疏一曰:「醯都言因,费陀云明。」又曰知法,即四吠陀论。百论疏上之下曰:「本云皮陀(Veda)此间语讹。故云韦陀。」

《佛学大辞典》 / 67字 / 2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敌论者

因明之对论法,以叁支建立自宗者,谓之立论者,為立论者之所对者,谓之敌论者。

《佛学大辞典》 / 33字 / 2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两河

尼连禪河Nairañjana,与跋提河也,佛在尼连禪河边成道,在跋提河Hiraṇyavati边涅槃。即前為有餘涅槃之处,后為无餘涅槃之处也。因明大疏序曰:「归真寂於两河,餘烈光乎沙劫。」寄归传一曰:「迹灭两河,人天掩望,影沦双树龙鬼摧心。」 又四大河中以殑河与信度河之二流,流通印...

《佛学大辞典》 / 182字 / 2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九句因

因有九句之意。谓因於宗同品及宗异品,以关係之有无,而判其正不,有九种之别也:一同品有异品有,二同品有异品非有,叁同品有异品有非有,四同品非有异品有,五同品非有异品非有,六同品非有异品有非有,七同品有非有异品有,八同品有非有异品非有,九同品有非有异品有非有。因明...

《佛学大辞典》 / 500字 / 2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世间相违

因明叁十叁过中属於宗法之过。谓不拘事实如何,背於世间一般人所知而立宗法也。例如言:「人骨当為清净。」夫骨為世间一般之不净物,而相违之。则是世间相违也。但於此宗法,欲免世间相违之过。则冠以「真理者」,「第一义諦者」等之副辞可也。见因明入正理论。

《佛学大辞典》 / 110字 / 2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跋陀罗楼支

Bhadraruci,论师名。译曰贤爱。摧大慢之婆罗门,使生陷於地狱。西域记十一曰:「西印度有苾芻,跋陀罗楼支。唐言贤爱,妙极因明,深穷异论。」

《佛学大辞典》 / 63字 / 2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因明叁支作法之一。谓推断未决之宗义之理由也。例如某為中国人(宗),為南京人故(因)之论式中,某為中国人者,未决之宗义也。然依為南京人之理由,推断此未决之宗义,於是生断定某為中国人之结果矣。 又造果者,即原因也。婆娑论百二十七曰:「造是因义。」大乘义章二曰:「亲...

《佛学大辞典》 / 135字 / 2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足目

Akṣa ada,初说因明之仙人名。因明前记曰:「足目者相传两释:一云:目者多,目者慧,以多起慧名為足目。二云:足脚也,足下有目名為足目。」入正理门论曰:「如是过类,足目所说。」

《佛学大辞典》 / 82字 / 2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似现量

因明立现、比、非之叁量,似现量、似比量為非量,似现量者,起分别心如见瓶衣等,作瓶衣之解,是不叶法之自相,故似现量而非现量,因之称為似现量。何则?以瓶衣為和合体之假法,非法之自相也。又比量者如见烟而比量有火是也。因明入正理论曰:「有分别智於义异转名似现量,谓诸...

《佛学大辞典》 / 159字 / 2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因明正理门论本

陈那菩萨造,唐玄奘译,一卷。

《佛学大辞典》 / 12字 / 2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觉城

觉悟之内,不入一切眾惑,故譬以城。圆觉经曰:「一切诸眾生,皆由执我爱,无始妄流转。(中略)爱憎生於心,諂曲存诸念,是故多迷闷,不能入觉城。」圭峰疏曰:「了心性空,眾惑不入,如防外敌。」 又佛成正觉之都城。即摩竭陀国之伽耶城Gayā。因明大疏上曰:「乃振锡中区,以发...

《佛学大辞典》 / 123字 / 2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至教量

因明用语,叁量之一,又曰圣教量,正教量,声量。以圣教之至言量邪正也。俱舍光记五曰:「至极之教,故名至教,亦名圣教量。」见[量]条。

《佛学大辞典》 / 56字 / 2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喻依

因明之喻法,分喻依喻体之二义,欲喻之义理為喻体,其喻体之所依為喻依,例如瓶為喻依,瓶上所作无常之义為喻体。喻法所取者為喻体,而非為喻依也。因明大疏上曰:「瓶等喻依。」又曰:「如空等,此举喻依以彰喻体。」

《佛学大辞典》 / 91字 / 2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二明

五明中之二:一、内明,佛所说大小乘之教法也。二、因明,古仙所说宗因喻叁支之论理法也。

《佛学大辞典》 / 37字 / 2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相违决定

六不定之一。叁十叁过中属於因之过失也。立者先具叁支立一宗之时,敌者对之亦立具叁支正反立者之宗者,此时立敌两立,不能生决定之智,故立敌之因,皆名决定相违,為不定因之一,不定因者,谓使宗法不能决定之因,相违决定者,谓立敌之因各决定成立相违之宗也。立敌各决定而成相违...

《佛学大辞典》 / 182字 / 2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先陈

因明之语。宗法中有法之言也。以必先陈有法而后说法故也。

《佛学大辞典》 / 25字 / 2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圣教量

又作正教量,又曰至教量。因明之用语,叁量之一。见[量]条。

《佛学大辞典》 / 25字 / 2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叁量

叁量有二种:一、因明之叁量:即现,比,圣教,之叁也。详见[量]条。二、就心心所量知所缘之境,而立叁量之不同:一、现量,如镜之对於物体。能缘之心,不為些之分别计度,量知现在之境者。如耳识之对於声,眼识之向於色,是也。二、比量,於不现显之境。比知分别而量知者。如见烟...

《佛学大辞典》 / 214字 / 2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智镜

智慧之照了譬如镜也。因明大疏序曰:「明悬智镜者,幸留心鑑照。」

《佛学大辞典》 / 29字 / 2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言陈

因明学之语。宗因喻之所陈於言者谓之言陈,意中有所许者,谓之意许。因明四相违中,法差别相违因,与有法差别相违因者,立者於言陈之外,别有意许,故就其意许而付相违因之过失也。宋高僧传(药山传)李翱评復性书曰:「其文则隐而不援释教,其理则彰而乃显自心,弗事言陈,唯萌意...

《佛学大辞典》 / 120字 / 2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比量

因明叁量之一。又心识上叁量之一。比者比类也,以分别之心,比类已知之事,量知未知之事也。如见烟比知於彼有火是也。因而因明法者,以因与喻比知主义之轨式也。总称為比量者,是八识中唯意识之用也。因明入正理论曰:「言比量者,谓藉眾相而观义。」

《佛学大辞典》 / 104字 / 2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闕过

对於支过而言。因明作法中或不陈言,又虽陈言而义有所闕之过失也。

《佛学大辞典》 / 29字 / 2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相宗八要

八卷。明末白下雪浪洪恩,演说宗教,特从大藏中录八种示人,以為习相宗者之阶梯。盖两土之着作也。其八种之名目:一、百法明门论。天亲菩萨造。唐叁藏法师玄奘奉詔译。二、唯识叁十论。世亲菩萨造。玄奘译。叁、观所缘缘论。陈那菩萨造。玄奘译。四、六离合释。失造论及译人名。五...

《佛学大辞典》 / 219字 / 2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同法

同行法者。行持钞下四曰:「同法义重。」 又(术语)因明之例语,同喻上有宗与因二种之同义,对於宗之同边,谓之同品,对於因之同边,谓之同法,例如立无常之宗,同喻之瓶上无常之义名同品,所作之义名同法。

《佛学大辞典》 / 88字 / 2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遍所许宗

因明所立四宗之一。如言眼之见色,彼此所共许也。

《佛学大辞典》 / 21字 / 2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能成立

因明之宗因喻叁支中,宗法為所成立。因喻為能成立。

《佛学大辞典》 / 22字 / 2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因明

对於餘论部而明因明之论,谓之因明论。即正理门论,入正理论等。

《佛学大辞典》 / 27字 / 2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俱不成

因明叁十叁过中,属於同喻之过。如声论师对於胜论师谓「声為常(宗),无质碍故(因),如瓶(同喻)。」瓶非常,又非无质碍法,则使常之宗,无质碍故之因,皆不成立,故谓為俱不成。见因明大疏叁下,瑞源记七,叁十叁过本作法下。

《佛学大辞典》 / 94字 / 2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似立宗

因明叁支中之宗支,有现量相违等之九过,犯其九过随一之宗支,名似立宗。因明入正理论曰:「虽乐成立,由与现量等相违,故名似立宗。」见[叁十叁过]条。

《佛学大辞典》 / 65字 / 2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童授

因明之祖,陈那之译名。西域记十曰:「陈那,唐言童授。」

《佛学大辞典》 / 25字 / 2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俱品一分转不定

因明叁十叁过中属於因之过,六不定之一。又略名俱分不定。即於因用宗同品并宗异品有一分关係之法之过失也。例如声论师对於胜论师谓「声為常(宗),无质碍故(因),如虚空,如极微(同喻),如瓶,如苦乐感情(异喻)。」此时无质碍之因,其义於同喻一分之虚空虽有,而其一分之极...

《佛学大辞典》 / 197字 / 2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法自相相违因

因明四相违因之一。宗法由有法与法之二语而成,「声」之语為有法,「无常」之语為法。其有法与法各有意许与言陈之二者,其言陈云自相,其意许云差别,今為法之言陈,故云法自相,然立者所说之因於所立之宗法中,法之自相相违反对,谓之法自相相违因。例如所谓「声為常,所作性故,...

《佛学大辞典》 / 180字 / 2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法师

称能精通佛法為人之师者,又谓行法之师也。法华经序品曰:「常修梵行,皆為法师。」法华文句曰:「法者轨则也,师者训匠也。(中略)师於妙法自行成就(中界),能以妙法训匠於他,故举法目师。」嘉祥法华经疏九曰:「以人能上弘大法,下為物师,故云法师。如世药师以药治人病,名...

《佛学大辞典》 / 173字 / 2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明处

学习而生智慧之处也。有五种,谓之五明处,又单云五明。地持经叁曰:「明处有五种:一者内明处,二者因明处,叁者声明处,四者医方明处,五者工业明处。」胜鬘宝窟中本曰:「明处者五明也,此五者生明智处,故言明处。」

《佛学大辞典》 / 91字 / 2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叁支比量

因明法也。以宗因喻之叁分立比量也。比量者以因喻之二者,比知宗义也。

《佛学大辞典》 / 30字 / 2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合作法

对於离作法而言。示同喻之体,结合宗与因,以确立宗义之作法也。例如声无常(宗),因缘生故(因),视诸因缘生(因同品),皆无常(宗同品),喻如瓦器等(喻依),之论式中,举其同喻之体,结合因之因缘生与宗之无常,凡有因义之所,必有宗义附随,宗义亦附随因义,是也。此合作...

《佛学大辞典》 / 191字 / 2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玉牒

佛典也。因明大疏一曰:「金容映梦,玉牒暉晨。」

《佛学大辞典》 / 21字 / 2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比量相违

因明叁十叁过中宗法九过之一。如:「瓶可為常(宗),所作性故(因)」是也。所立之宗相违比量之因,故曰比量相违。」

《佛学大辞典》 / 51字 / 2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相符极成

自他皆同意而无异论也。因明叁十叁过中,宗有相符极成之过。於因明立宗者,在於立他不许之义,以因喻之力使他许。故可為宗者,必為一许(自)一不许(他)若从初即出自他共许之宗,则是徒费语言,故為过也。因明入正理论曰:「相符极成者,如说声是所闻。」因明大疏曰:「对敌申宗...

《佛学大辞典》 / 132字 / 2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六量

五量加无体量是也。如入此室中见主不在,知所往之处。此中陈那菩萨之因明法,废餘量,各随其所应,摄於现与比中,唯立现比之二量。见因明大疏一。

《佛学大辞典》 / 60字 / 1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共不定

因明叁十叁过之一。因之十四过之第五。六不定之一。即因用於宗同品并宗异品,有全分关係之法之过失也。因明入正理论所谓:「共者,如言声常,所量性故,常无常品皆共此因,是故不定。為如瓶等,所量性故,声是无常。為如空等,所量性故,声是其常」是也。即共為所量性之因,於同宗...

《佛学大辞典》 / 138字 / 1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智周

唐泗州智周,号朴杨。為溜州慧沼之弟子,作唯识论演秘,因明记等。

《佛学大辞典》 / 27字 / 1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安慧

安置意於智慧而不动。十住论十曰:「诸佛安慧常不动。」往生要集指麾钞十五曰:「安谓安置,慧是智慧。」 又天竺论师名Sthiramati,解释唯识论之十大论师之一。唯识述记一本曰:「梵云悉耻罗末底,唐言安慧,即糅杂集。救俱舍论,破正理师护法论师同时先德。南印度境,罗罗国人也...

《佛学大辞典》 / 134字 / 1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现量相违

因明宗法九过之一。即相违於现量所得之事实而立宗之过失也。如立宗而说声非所闻,声所闻之法,為与[耳识]同起之意识(五俱之意识也),现量所证知,若谓声非所闻,则与此现量之证知相违,故名现量相违。见因明大疏中本。

《佛学大辞典》 / 94字 / 1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八论

外道十八明处中有八论:一、肩亡婆论,简释诸法之是非者。二、那邪毘萨多论,明诸法之道理者。叁、伊底呵婆论,明传记宿世之事者。四、僧佉论,明二十五諦者。五、课伽论,明摄心之法者。六、陀菟论,释用兵杖之法者。七、犍闥婆论,明音乐之法者。八、阿输论,明医方者。见百论疏...

《佛学大辞典》 / 359字 / 1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不共不定

因明六不定因之一。立因而其因通同喻,亦通异喻,因而使宗不定,谓之共不定,不通同喻,亦不通异喻,因而使宗不定,谓之不共不定。如声為常(宗),以所闻性故(因),如虚空(同喻),如瓶(异喻),是所闻性之因,不通同喻,亦不通异喻,宗如何可决。

《佛学大辞典》 / 101字 / 1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极成

因明学之语。自他共许而无异论之言义也。因明大疏一曰:「至极成就,故名极成。」

《佛学大辞典》 / 35字 / 1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清净毘尼方广经

一卷,秦罗什译。文殊与寂调伏音天子问答第一义諦,又问答声闻菩萨之律行不同及种种之法门,因明菩萨住於五无间业而成无上道。

《佛学大辞典》 / 55字 / 1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能立

因明之法,具正因正喻,而成立宗法,名為能立。因明大疏上曰:「因喻具正,宗义圆成,显以悟他,故名能立。」古因明,宗因喻叁支,共為能立,陈那之新因明,宗為所立,因喻之二為能立。

《佛学大辞典》 / 73字 / 1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