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4 条搜索结果

巴陵叁转语

巴陵,谓岳州顥鑑禪也。碧严第十叁则评唱曰:「,常缝坐具行脚,深得他云门脚跟下之大事,所以奇特。后出世為云门法嗣,先住岳州巴陵,不更作法嗣之书,只得叁转语上云门。如何是道?明眼人落井。如何是吹毛剑?珊瑚枝枝撑着月。如何是提婆宗?银碗裹盛雪。云门云:他日老僧忌...

《佛学大辞典》 / 150字 / 5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

香严上树

「禪云:如人上树,口啣树枝,手不攀枝,脚不踏树。树下有人,问西来意。不对即违他所问,若对又丧身失命。正与麼时,作麼生对?有虎头上座云:上树即不问,未上树,请和尚道。呵呵大笑。雪竇云:树下道即易,树上道即难。老僧上树,致将一问来。」见传灯录十一,会元九。

《佛学大辞典》 / 110字 / 5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

十号

此十号义,若总略释之,则:无虚妄名如来,良福田名应供,知法界名正遍知,具叁明名明行足,不还来名善逝,知众生国土名世间解,无与等名无上士,调他心名调御丈夫,为众生眼名天人,知叁聚名佛。具兹十德,名世间尊。祖所述经教,皆依此义而释。今此经中,合世间解、无上士...

《三藏法数》 / 669字 / 5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

四恩

一、父母恩,经云:父有慈恩,母有悲恩。盖父母长养之恩,广大无比。若有男女,背恩不顺,死即堕于地狱、饿鬼、畜生;若有男女,孝养父母,承顺无违,常为诸天护念,福乐无尽。纵能一日叁时,割自身肉,以养父母,尚未能报一日之恩也。 二、众生恩,经云:即无始来,一切众生轮...

《三藏法数》 / 526字 / 5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

楞严经会解

二十卷,元释惟则会解。其自序曰:「余见长水璿,孤山圆,泐潭月,温陵环之说。又阅吴兴岳之集。併得兴福,愨资,中沇,真际,节檇李敏诸之意,无不大同。惟所见或各从一长,乃不能不小异。(中略)今余会诸家要解以通大途,异不公乎眾者节之,异而互通者互存之,互為...

《佛学大辞典》 / 154字 / 5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

成实宗

印度小乘中最后所立之宗也,即小乘中之空宗,酷似大乘,以訶梨跋摩所造之成实论為所依,故名成实宗。於四諦立章,於五聚明义,来支那而居於十叁宗之一。立南北两宗。梁朝之叁大法,皆此宗之人也。天台嘉祥以前之诸,有谓之為大乘宗者,二勉破之。日本无以之為宗者,但附属於...

《佛学大辞典》 / 123字 / 5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

五论

一、阿湿缚窭沙论,梵语阿湿缚窭沙,华言马鸣。摩诃衍论云:过去世中,有一大王,名曰轮陀,有千白鸟,皆悉好声,若鸟出声,大王增德,若不出声,大王损德。如是诸鸟,若见白马,则出其声,若不见时,常不出声。尔时大王,遍求白马,终日不得。作如是言:若外道众,能令此鸟鸣...

《三藏法数》 / 412字 / 5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

阿难四问

佛将入灭,语阿难大众言。我灭度后,汝当精勤教诫我诸眷属,早求出离,此生空过,后悔无追。时阿难闻佛语已。悲哽呜咽,举体迷闷,时阿泥楼豆。安慰阿难曰,如来灭度时至,今日则有,明旦则无。汝依我语,咨启四问,阿难问已。佛言,汝致四问,为最后问,大能利益一切世间。汝等...

《三藏法数》 / 545字 / 5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

威仪

授戒时叁七证中有教授,為指示授戒者以坐作进退之威仪者,此教授,又云威仪。行事钞上叁曰:「单白差威仪。」自此一般法会指挥眾僧仪式作法之僧,名為威仪

《佛学大辞典》 / 73字 / 5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

金鼠

金色之鼠也。宋僧传一(不空传)曰:「天宝中,西蕃大石康叁国,帅兵围西凉府。詔空入。帝御於道场,空秉香炉,诵仁王密语二七徧。帝见神兵可五百员,在於殿庭。惊问空,空曰:毘沙门天王子,领兵救安西,请急设食发遣。四月二十日果奏云:二月十一日,城东北叁十许里,云雾间,见...

《佛学大辞典》 / 179字 / 5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

大船

佛之德号。以能导眾生,渡生死海故也。涅槃经二十一曰:「汝今欲度生死大河,我能為汝作大船。」

《佛学大辞典》 / 42字 / 5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

七遮罪

(亦名七逆罪,出梵网经) 遮谓遮障圣道,逆谓不顺于理。行此七罪,不复成就善根。经云:法不得与七逆人现身受戒。是也。 一、出佛身血,佛是一切众生慈父,能令众生悟明自心,出离苦趣,众生当历劫供养,以报其恩,况复出其身血。如兴起行经云:提婆达兜举石掷佛,迸石小片伤...

《三藏法数》 / 592字 / 4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

罗睺罗出家因缘

未曾有因缘经曰:「佛在祇园精舍,遣目连至迦毘罗城,请罗睺罗於耶输,舍利弗為和上,目连為教授,度彼為沙弥。时年十五岁,净饭王怜之。令童子五十人从之出家。」

《佛学大辞典》 / 69字 / 4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

波吒釐子城缘起

西域记八谓初有婆罗门,高才博学,门人数千受业。学徒一日游观,有一书生徘徊悵望。同儔谓曰:汝何忧?曰:盛色方刚,学业未成,顾此忧心弥剧。学徒戏曰:今将求子聘婚,乃假立二人為男父母,二人為女父母,遂令坐波吒釐树下。谓女婚者树也,採时果,酌清流,陈婚姻之绪。时假女父...

《佛学大辞典》 / 374字 / 4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

镰子

会元叁曰:「(南泉普愿)一日在山上作务。僧问:南泉路向那处去?拈起茅镰子曰:这茅镰子,叁十文钱买得。僧曰:不问茅镰子,南泉路向那处去?曰:我使得正快。」

《佛学大辞典》 / 75字 / 4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

自性

诸法各自有不变不改之性,是名自性。教行信证信卷曰:「近世宗,沈自性唯心,贬净土真证。」 又数论二十五諦中第一諦為冥性。又称自性。為万有之生因。唯识述记一末曰:「自性者冥性也,今名自性,古名冥性,今亦名胜性。未生大等但住自分,名為自性。」见[数论外道]条附录。

《佛学大辞典》 / 118字 / 4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

阿育

Aśoka,旧称阿恕伽。新称阿输迦。译曰无忧。西纪前叁百二十一年顷,於印度创立孔雀王朝之旃陀掘多大王(Chandragu ta)孙也。纪元前二百七十年顷,统一全印度,大保护佛教,使之宣布各地。 王之传,南北各异其趣,北传之阿育王经,阿育王传,谓其母為瞻婆罗国之婆罗门女,名曰须...

《佛学大辞典》 / 1771字 / 4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

八聚

此日本凝然便宜所立之类聚也。一波罗夷,如上。二僧残,如上。叁二不定,自篇门之突吉罪别开。四捨堕,梵云尼萨耆波逸提Naiḥsargika āyattika,尼萨耆者,翻云尽捨,今略云捨。尽捨与所犯之财物於僧中也,波逸提翻云堕,是结堕狱之罪故也,此有叁十戒。五波逸提,译曰堕,此罪...

《佛学大辞典》 / 180字 / 4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

黄檗礼佛

公案名。黄檗宛陵录曰:「大中帝為沙弥,於佛殿上礼佛。沙弥云:不着佛求,不着法求,不着眾求,长老礼拜当何所求?云:不着佛求,不着法求,不着眾求,常礼如斯。沙弥云:用礼何為?便掌。沙弥云:太麤生。云:者里是什麼所在,说麤说细。随后又掌。沙弥便走。」是盖唐大...

《佛学大辞典》 / 142字 / 4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

风幡

传灯录五,六祖章曰:「仪凤元年,届南海,遇印宗法於法性寺讲涅槃经。寓止廊廡间,暮夜风颺剎幡,闻二僧对论。一云幡动,一云风动,往復酬答,未曾契理。曰:非风幡动,动者自心耳。印宗窃闻此语,竦然异之。」无门关第二十七则曰:「非风非幡。」因此世俗称僧德曰:「论妙...

《佛学大辞典》 / 122字 / 4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

百丈野狐

百丈上堂,常有一老人听法,随眾散去。一日不去,丈乃问立於前者何人。老人云:某甲,於过去迦叶佛时曾住此山。有学人问:大修行底人还落因果无?某甲答他道:不落因果。后五百生堕野狐身。今请和尚代某甲下一转语,使脱野狐身。丈曰:不昧因果。老人於言下大悟,礼拜曰:某甲既脱...

《佛学大辞典》 / 277字 / 4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

八福田

八福田者,谓佛、圣人、僧叁种,名敬田;和尚、阿阇黎生我法身者,父母生我肉身者,此四名恩田;救济病人,名病田,亦名悲田;此八种皆堪种福,故名田也。若人能尽力从事此八种者,亦犹农之力田,则获秋成之利也。 一、佛田,佛,梵语具云佛陀,华言觉,谓觉道俱圆,位登极果,...

《三藏法数》 / 569字 / 4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

合九十五种外道为十一宗

宗即派也。谓外道教文传习西域,不出十一宗;而九十五种外道,无不尽摄也。 一、数论,计冥谛生,从数起论,名为数论。又论能生数,名为数论。其造数论及学数论者,皆名数论。计冥谛生者,百论云:从冥生觉,乃至神我,共成二十五谛;以前二十四谛从神我而生,依神我为主,...

《三藏法数》 / 1050字 / 4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

般若毱多

Prajñāgu ta,比丘名。译曰慧藏。唯识述记四本曰:「南印度罗罗国正量部僧,般若毱多,此云慧藏,安慧之学徒,叁代帝王。造七百颂诽谤大乘。」

《佛学大辞典》 / 66字 / 4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

清辩

梵名婆毘吠伽Bhavaviveka,译曰清辩。為佛灭后一千一百年顷,与护法菩萨同时之论,承龙树中观之宗旨,作大乘掌珍论。以破护法之有宗而立空宗,是在印度為空有二宗諍论之嚆矢。西域记十曰:「论雅量广远,外示僧佉(数论)之服,内弘龙猛(龙树)之学,曾闻护法菩萨隆名,怀谈...

《佛学大辞典》 / 292字 / 4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

子筋

见[]条。

《佛学大辞典》 / 7字 / 4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

百字论

一卷,提婆菩萨造,后魏菩提流支译。一论有百字,故名百字论,破我见等。译之归敬颂曰:「我今归依聪叡,厥名提婆有大智。能以百字演实法,除诸邪见向实相。」

《佛学大辞典》 / 67字 / 4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

龙潭纸灯

五灯会元曰:「宣览禪传龙潭栖止,一夕立次,潭曰:更深何不下去?珍重便出。却回曰:外面黑。潭点纸灯度与拟接。潭便吹灭。於此大悟。便礼拜曰:从今向去,更不疑天下老和尚舌头也。」

《佛学大辞典》 / 83字 / 4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

於佛前奏管之讲社也。印度似有此风。长阿含经第十叙帝释天执乐神般遮翼,至摩揭陀帝释窟弹琉璃琴。中世盛行之。

《佛学大辞典》 / 49字 / 4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

般若鞠多

Prajñāgu ta,比丘名。译曰慧藏。唯识述记四本曰:「南印度罗罗国正量部僧,般若毱多,此云慧藏,安慧之学徒,叁代帝王。造七百颂诽谤大乘。」

《佛学大辞典》 / 66字 / 3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

延寿

杭州慧日山永明寺智觉禪,名延寿。参天台韶国而悟玄旨。吴越忠懿王钱俶,深归於。迁於永明大道场。眾盈叁千。宋太祖开宝八年,年七十二而寂。着宗镜录百卷,万善同归集六卷。嗣天台韶国,韶嗣法眼益禪。见五灯会元十,佛祖统纪二十六,佛祖通载二十六,稽古略叁。

《佛学大辞典》 / 112字 / 3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

和尚

U ādhyāya,又曰和上。律家用上字其餘多用尚字。本為印度之俗语,呼吾云乌社,至于闐国等则称和社,和闍(Khosha)等,和尚者其转讹也。罗什叁藏翻為力生,以依而弟子之道力得生故也。晋书佛图澄传曰:「法常与法佐对车夜谈,言及和尚。比旦,佐入见澄,澄已知之。於是国人每...

《佛学大辞典》 / 675字 / 3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

玄畅

河西金城(陕西南郑县治)人。姓赵。少年时,家门為胡虏所灭,往凉州出家。初名慧智。后至平城就玄高,為其弟子。北魏武帝用崔皓寇谦之言,禁私养沙门及巫覡,捕玄高慧崇等。因脱走,将至孟津,遇追骑,投河中,仅以身免,遂渡黄河,涉扬子江,达扬州。时刘宋元嘉二十二年也。文...

《佛学大辞典》 / 440字 / 3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

七知

(亦名大乘七丈夫,出涅槃经) 七知者,谓佛于涅槃会上,告诸菩萨住于大乘知七善法,名具足梵行是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一、知法,知法者,谓知十二部经能诠之法也。(十二部经者,一契经、二重颂、叁讽颂、四因缘、五本事、六本生...

《三藏法数》 / 502字 / 3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

瑜伽地论

梵名Yogāoāryabhāmi-śāstra,百卷,弥勒菩萨说,唐玄奘译。叁乘之行人,谓為瑜伽。瑜伽所依所行之境界有十七聚,谓為瑜伽地,瑜伽之地也。此论明瑜伽所行之十七地,故名瑜伽地论。十七地者,第一五识身相应地乃至第十七无餘依地也。玄应音义二十二曰:「瑜伽,此译云...

《佛学大辞典》 / 375字 / 3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

六群比丘

佛在世时,有恶比丘六人,结党多作非威仪之事,称曰六群比丘,佛制戒多缘此六群而起。诸律出名不同。僧祇律九称六群比丘曰:「一、难陀,二、迦留陀夷,叁、叁文达多,四、摩醯沙达多,五、马,六、满宿。」毘奈耶律十一称六眾苾芻曰:「一、阐陀,Nanda,二、鄔波难陀,U anan...

《佛学大辞典》 / 449字 / 3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

文殊叁世果位

文殊虽為助释迦之化,一时现菩萨之因位,然叁世皆為果上之如来。过去称為龙种上佛,又名大身佛,神仙佛,现在号為欢喜藏摩尼宝精佛,未来称為普见佛。首楞严叁昧经下曰:「过去久远无量无边阿僧祇劫,尔时有佛,号龙种上如来。(中略)佛世尊,於此世界南方过於千佛国土,国号平等...

《佛学大辞典》 / 532字 / 3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

钵吉帝

又作鉢吉蹄,波机提。译言本性,志性。摩登伽种之婬女也。见阿难而生婬心,请之於母,母诵神咒蛊惑阿难。阿难将行乐,為佛所救,婬女出家。摩登伽经上曰:「过去有婆罗门名莲华实,女名本性,尔时女者今性比丘是也。」舍头諫经曰:「有凶咒女名曰波机提,晋曰志性。」又曰:「过去...

《佛学大辞典》 / 665字 / 3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

香严击竹

出家,依溈山禪会。祐和尚知其法器,欲激发智光。一日谓之曰:吾不问汝平生学解及经卷册子上记得者,汝未出胞胎未辨东西时之本分事,诚道一句来,吾要记汝。瞢然无对,沈吟久之,进数语陈其所解。祐皆不许。曰:却请和尚為说。祐曰:吾说得吾见解,於汝眼目何益?遂归堂,...

《佛学大辞典》 / 300字 / 3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

九心轮

九心次第转而成轮之意。為小乘上座部所立,即谓心随境转,有九种之别也。成唯识论枢要卷下本,谓「上座部,立九心轮:一有分,二能引发,叁见,四等寻求,五等贯彻,六安立,七势用,八返缘,九有分也。然实但有八心,以周匝而言,总说有九。故成九心轮。且如初受生时,未能分别...

《佛学大辞典》 / 474字 / 3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

萨婆多部鼻祖迦旃延

智度论二曰:「佛后百年,阿输迦王,作般闍於瑟大会。诸大法,论议异故,有别部名字。从是以来,展转至姓迦旃延婆罗门道人,智慧利根,尽读叁藏内外经书。欲解佛法,故作发智经八犍度。」是即发智论也。光记一曰:「至叁百年末,迦多衍尼子造发智论,二万五千颂。」婆藪槃豆传曰...

《佛学大辞典》 / 478字 / 3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

引驾大

唐朝四大之一。引迎天子车驾之役。太宗贞观中。封智威為引驾大。佛祖统纪七曰:「在太宗朝,名德昇闻,召补朝散大夫,封四大。」,「耆老相传云:唐有四大:谓引驾大,护国大,餘二闕闻。今详考隋唐传,但有引驾之名,其员有四。」僧史略下曰:「為引驾大德者,唯端...

《佛学大辞典》 / 181字 / 3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

华严宗之僧职。再讲讲所讲述者,以明义理之僧也。

《佛学大辞典》 / 22字 / 3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

大梅

马祖大寂禪法副明州大梅山之法常,初参大寂,问如何是佛?大寂云:即心是佛。即大悟。唐贞元中居天台山,餘姚南七十里,梅子真旧隐居。大寂闻住山,乃使一僧来问:和尚见马得什麼住於此山?云:马向我教即心是佛,我即向这里住。僧云:马近日佛法又别。云:作摩生...

《佛学大辞典》 / 201字 / 3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

僧徒

字典曰:「徒眾也,弟子也。」僧眾多,故称徒。又对於,故称徒。西域记一曰:「伽蓝百餘所,僧徒五千餘人。」

《佛学大辞典》 / 45字 / 3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