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2 条搜索结果

十夜念佛

见[十夜]条。

《佛学大辞典》 / 7字 / 4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法界

梵名达磨駄都Dharmadhātu,此云法界。又曰法性,亦曰实相。法界之义有多种,以二义释之:一就事,一约理。就事而言:法者诸法也,界者分界也。诸法各有自体,而分界不同故名法界。然则法界者,法之一,一名為法界,总该万有亦谓之一法界。是為严家所判四种法界中之事法界,台家约...

《佛学大辞典》 / 882字 / 4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敲鉦

汉名鉦鼓。鼓形之鉦,敲之而念佛者。

《佛学大辞典》 / 15字 / 4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因地

修行佛道之位也。对於成佛之位為果地或果上而名。圆觉经曰:「说於如来本起清净因地法行。」楞严经五曰:「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又因於地也。

《佛学大辞典》 / 66字 / 4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十念

谓于佛等十境,起修十念,摄伏乱心,勿使妄动;则正念现前,佛道可期矣。 一、念佛,谓于如来相好功德,时常专心系想,念念不忘,是名念佛。 二、念法,谓诸佛教法,为修行之轨则,能除爱欲尘劳诸结使缚,时常专心系想,念念不忘,是名念法。(结使者,谓一切惑业缠结,而能驱...

《三藏法数》 / 557字 / 4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一百八徧

念佛之徧数一百八也。一百八本為烦恼之数量。為对治此烦恼。故贯数珠一百八颗。為一百八徧之念佛。百八之晓鐘,亦此意也。见[烦恼]条下。

《佛学大辞典》 / 58字 / 4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五停心

停者,止也。谓修此五法,以止其五种过失之心也。 一、多贪众生不净观,谓多贪欲之人,于男女身分,互相染着,须假作九想不净之观治之,令其贪着之心不起。故云多贪众生不净观。(九想者,胖胀想、青瘀想、坏想、血涂漫想、脓烂想、虫啖想、散想、骨想、烧想也。) 二、多嗔众...

《三藏法数》 / 755字 / 4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百万徧

唱弥陀之名号百万徧也,满百万徧者。必得往生,唐道绰禪师依木槵子经,检得百万徧之文,会之於阿弥陀经之七日念佛,七日不断,即满百万徧。自修之也。伽才净土论上曰:「如经说:若人念阿弥陀佛得百万徧已去,决定得生极乐世界。绰禪师检得此经,若能七日念佛即得百万徧也,由此义...

《佛学大辞典》 / 234字 / 4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念佛

见[大念]条。

《佛学大辞典》 / 7字 / 4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小乘五位

一、资粮位,资粮位者,如人远行,必赍粮以为路资也。其位有叁:一、五停心,二、别相念,叁、总相念。若欲出于叁界,必以此叁种观法,而为资粮也。(五停心者,一多贪众生不净观、二多嗔众生慈悲观、叁多散众生数息观、四愚痴众生因缘观、五多障众生念佛观。别相念、总相念者,...

《三藏法数》 / 444字 / 4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门餘大道

在八万四千法门外他力念佛之大道也。念佛為因果超绝之教,道理以外之法,不可思议之道也。故名。

《佛学大辞典》 / 41字 / 4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涅槃门

入涅槃城之门户也。无量义经曰:「开涅槃门,扇解脱风。」般舟讚曰:「念佛即是涅槃门。」又葬所四门之一。北方為涅槃门。北方為阴之极,故以配於寂静之涅槃。见[四门]条。

《佛学大辞典》 / 73字 / 4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生净土五不退

一、大悲摄持不退,谓众生得生净土者,以阿弥陀佛大悲愿力,摄持不舍,故得不退转也。 二、佛光照烛不退,谓众生得生净土者,常被佛光照烛,故菩提之心,日得增长,而不退转也。 叁、常闻法音不退,谓众生得生净土者,闻诸水鸟树林风声乐响,皆说苦空无我之法,是以常起念佛、...

《三藏法数》 / 231字 / 4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善导

唐光明寺善导,称光明寺和尚。闻河西道绰讲净土之观经,发心於念佛一门,悃篤精苦,头燃如拂。续至京师,激发道俗,专使愿求往生。叁十餘年无别寝处,除洗浴外,曾不脱衣,举目不见女人,一切名利心不起念,写阿弥陀经,十万餘卷,所画净土之变相叁百餘堵,尝称佛名,口出光明。高...

《佛学大辞典》 / 168字 / 4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即心念佛

谓唯心之弥陀心,得己身之净土,而念自己心中之佛也。心者周徧法界,假如说弥陀隔十万亿佛土,尚是吾心佛所现,吾人之心性,本為清净之佛体,唯為无明烦恼所覆不能显,其不显者,谓隔十万亿土而已。故观无量寿经曰:「是心作佛,是心是佛。」是净土门以外诸大乘家之念佛也。

《佛学大辞典》 / 114字 / 4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摄取

摄物而取之也。又佛以慈悲之光明摄救苦眾生也。无量寿经上曰:「我当修行摄取佛国清净庄严无量妙土。」观无量寿经曰:「一一光明徧照十方世界,念佛眾生摄取不捨。」

《佛学大辞典》 / 73字 / 4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十地寄报

十地寄报者,谓十地菩萨,寄生诸天王等报也。昔金刚藏菩萨为众说十地菩萨修行法门,自行化他,成大功德,感报多作诸天王等,威力自在,化导众生,令修善法也。 一、阎浮提王,梵语阎浮提,华言胜金洲。谓欢喜地菩萨,修行初地法门,成大功德,多作阎浮提王,掌护正法,诸所作业...

《三藏法数》 / 1029字 / 4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念佛免摩竭难

五百贾客,入海採宝。值摩伽罗鱼王开口,海水入其中,船去驶疾。船师问楼上人,汝见何等?答言:见叁日出,白山罗列,水流奔趣,如入大坑。船师言是摩伽罗鱼王开口也。一日是实日,两日是鱼目,白山是鱼齿,水流奔趣,是入其口。我曹将了,宜各各求其天神,以自救济。中有五戒之优...

《佛学大辞典》 / 197字 / 4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二门

唐道绰所判。一、圣道门,此土由凡至圣修道之教门也。除净土叁经,其餘之诸经是。二、净土门,往生弥陀净土而证圣果之教门也。叁部经之所说是。安乐集上曰:「一谓圣道,二谓往生净土。」选择集本曰:「道绰禪师,立圣道净土二门,而捨圣道正归净土。」教行信证六本曰:「凡就一代...

《佛学大辞典》 / 2032字 / 4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宝印

叁宝中之法宝也,又叁法印也,是诸宝中之实宝,坚固不坏,故名宝。印智度论四十七曰:「於诸法中法宝是实宝,今世后世乃至涅槃,能為利益。如经中说:佛语比丘:為汝说法,所说法者所谓法印,法印即是宝印,宝印即是解脱门。復次叁法印名為宝印叁昧。」楞严经曰:「此经名大佛顶悉...

《佛学大辞典》 / 465字 / 4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百万遍

唱弥陀之名号百万徧也,满百万徧者。必得往生,唐道绰禪师依木槵子经,检得百万徧之文,会之於阿弥陀经之七日念佛,七日不断,即满百万徧。自修之也。伽才净土论上曰:「如经说:若人念阿弥陀佛得百万徧已去,决定得生极乐世界。绰禪师检得此经,若能七日念佛即得百万徧也,由此义...

《佛学大辞典》 / 234字 / 4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日本佛教

日本慧若所着释迦传曰:「佛教之入日本也,始於钦明天皇十叁年,百济供佛像及经论之役。其后佛教殷兴,计分十数宗派:若俱舍,成实,律,法相,叁论,华严,南都之六宗,则上古之宗派也。天台真言之二种,则中古之宗派也。日本之天台,与中国之天台异。相承圆密禪戒四者之法门,以...

《佛学大辞典》 / 496字 / 4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佛眼金轮五坛法

设五处坛场而祈念佛眼尊所变之金轮佛顶尊法也。金轮佛顶,有大日所变、释迦所变、佛眼所变之叁种。佛眼所变者,瑜祇经金刚吉祥大成就品所说。见[佛眼尊]条。

《佛学大辞典》 / 67字 / 4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五祖

(一)华严之五祖。初祖终南杜顺,二祖云华智儼,叁祖贤首法藏,四祖清凉澄观,五祖圭峰宗密也。华严宗唯立此五祖。盖华严经至东晋觉贤叁藏,始翻传之,尔后世讲解者虽多,然未立一宗。陈隋之世有杜顺,着法界观门,五教止观等,始开华严宗之基。门人智儼,思惟十玄六相之幽旨,发...

《佛学大辞典》 / 716字 / 4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四种念佛

一、称名念佛,谓称念阿弥陀佛名号,于昼夜间,一心专注,或一万声,乃至十万声;如是岁月既久,则念念不断,纯一无杂,临命终时,定见彼佛现身迎接,决得往生极乐世界矣。(梵语阿弥陀,华言无量寿。) 二、观像念佛,谓观阿弥陀佛形像相好,口称佛名,则心不散乱。心不散乱,...

《三藏法数》 / 310字 / 4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五停心观

小乘叁贤之第一,修五种之观法而五种之过失停心也。是為声闻乘入道之初。有二种,一种:一、不净观,观境界不净之相,停止贪欲之法。贪着心多之人修之。二、慈悲观,向一切有情,观可怜之相,而停止瞋恚之法。瞋恚多之人修之。叁、因缘观,观十二因缘,叁世相续之理,而停止愚痴之...

《佛学大辞典》 / 357字 / 4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十事功德

菩萨修行涅槃经者得十事之功德也:一、第一功德有五事,得闻所不能开者。(中略)断疑惑之心慧心正直,能知如来之密义也。二、第二功德有五事:得、见、闻、到、知也。叁、第叁功德有叁事:得第一义慈,得菩萨所缘之慈,得菩萨无缘之慈。四、第四功德有十事:根深而难倾动,生自身...

《佛学大辞典》 / 465字 / 4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难易二道

谓难行道与易行道也。龙树所立之名目。初地至不退位有二道。自力修行勤苦而后渐达佛位之困难,以如陆路步行之苦,故称之為难行道。反之而以信方便之念佛,得速至佛位之他力道,恰如水道乘船,无何等苦痛而乐?是名易行道。净土十疑论曰:「论曰於五浊恶世无量佛所,求阿鞞跋致,甚...

《佛学大辞典》 / 179字 / 4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庆喜

念佛者於信之一念,喜己往生治定,入正定聚之数之事也。对於欢喜而言。

《佛学大辞典》 / 30字 / 4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是心是佛

观经所说於观法中想佛故,是观想之心即為佛也。观无量寿经曰:「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一切眾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时,是心即是叁十二相,八十随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天台疏曰:「是心作佛者,佛本是无,心净故有。亦因叁昧心终成作佛也。是心是佛者,向闻佛本是无,心...

《佛学大辞典》 / 202字 / 4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真宗

真实之宗旨,是各称自所信之宗也。又明真如法相实理之宗旨,如云性宗,天台之别教,华严之终教已上是也。观经散善义曰:「真宗难遇。」五会法事讚本曰:「念佛成佛是真宗。」慈恩传八曰:「臣等夙敬真宗,幸窥天藻。」广百论释论曰:「重显真宗,遗彼餘疑。」教行信证化卷曰:「钞...

《佛学大辞典》 / 168字 / 4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庐山流

又曰慧远流。东晋时,慧远居卢山,结白莲社,与百二十叁人共修念佛。事理双修之念佛也。吾国净土教叁传之一。

《佛学大辞典》 / 45字 / 3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圣道衣

紫衣,素绢,道服等谓之圣道衣。以是為天台真言等圣道眾之人所着故也。对於律僧之律衣,念佛僧之黑衣而言。

《佛学大辞典》 / 45字 / 3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一心专念

念佛之心专一也。往生论曰:「心常作愿,一心专念,毕竟往生安乐国土。」善导之观经疏四曰:「一心专念弥陀名号,行住坐卧,不问时节久远,念念不捨者,是名正定之业。」

《佛学大辞典》 / 71字 / 3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六念

一、念佛念佛具足十号,有大慈大悲大光明,神通无量,能拔济眾生之苦,我欲与[佛]同也。二、念法,念如来所说之叁藏十二部经,有大功德,為诸眾生大妙药,我欲证之而施与眾生也。叁、念僧,念僧是如来弟子,得无漏法,具足戒定慧,能為世间良福田,我欲修僧行也。四、念戒,念戒...

《佛学大辞典》 / 504字 / 3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弘愿一乘

一切眾生成佛之真实法,惟阿弥陀佛成就之弘愿念佛一道也。

《佛学大辞典》 / 26字 / 3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九部经

佛经之内容分类,有九种也:(一)一修多罗,二祇夜,叁和伽罗那,四伽陀,五优陀那,六伊帝目多伽,七闍陀伽,八毘佛略,九阿浮陀达磨。涅槃经第叁曰:「能师子吼广说妙法,谓修多罗、祇夜、受记、伽陀、优陀那、伊帝目多伽、闍陀伽、毘佛略、阿浮陀达磨,以如是等九部经典,為他...

《佛学大辞典》 / 746字 / 3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莲宗

奉莲社之旨趣,愿求莲邦之宗门也。莲宗宝鉴自叙曰:「东晋远公祖师,因听弥天法师讲般若经,豁然大悟。(中略)游止庐山,与高僧朝士结缘修行,故云诸教叁昧其名甚眾,功高易进念佛為先,因以莲宗名其社焉。」又曰:「元贞元元年正月,述明居士燕觉道破衣和尚,钦奉圣旨勅开莲宗善...

《佛学大辞典》 / 238字 / 3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四念珠

念珠者,佛令众生欲灭烦恼,当持数珠,常随其身,专心系念诸佛名号。故说数珠之多少,功德之胜劣,而有四种之不同也。金刚萨埵菩萨偈云:念珠功德有四种,上品最胜及中下,一千八十以为上,一百八珠为最胜,五十四珠以为中,二十七珠为下类。手持念珠当心上,静虑离念心专注。设...

《三藏法数》 / 511字 / 3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叁念五念

念佛叁徧五徧也。法事讚下曰:「种种法门皆解脱,无过念佛往西方,上尽一形至十念,叁念五念佛来迎。」

《佛学大辞典》 / 44字 / 3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八念

念者,内心存忆也。论云:佛诸弟子于闲静处,乃至山林旷野,善修不净等观,厌患其身;忽生惊怖,及为恶魔作种种恶事恼乱其心,忧惧转增,是故如来为说八念法,若存心于此,恐怖即除也。 一、念佛,谓修禅观之人,若遭恐怖障难之时,应念诸佛慈悲,救济众生,功德无量。如是,一...

《三藏法数》 / 594字 / 3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六时叁昧

六时勤行之叁昧修法也。念佛懺法等,一心勤佛事,谓之叁昧。

《佛学大辞典》 / 25字 / 3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七方便

(亦名七贤,出天台四教仪集注) 方,谓方法。便,谓便宜,犹善巧也。谓一切众生,欲出叁界,断除烦恼惑业,而证真空涅槃之理,必先以此七种法门,而为方便也。(叁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一、五停心,停,止也,住也。心,即虑知心也。谓众生多贪...

《三藏法数》 / 516字 / 3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己身弥陀唯心净土

谓万法唯一心,故生外无佛,亦无净土,弥陀即己身中之弥陀,净土即我心内之净土也。观无量寿经曰:「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一切眾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时,是心即是叁十二相八十随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天台观经疏曰:「诸佛法身与己同体,现观佛时,心中现者名心是佛。」...

《佛学大辞典》 / 523字 / 3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他力念佛

对自力之诸行而言。念佛之行,為於佛方,成往生净土之大功德,而与眾生者,故有此名。又对於自力念佛而言。谓念佛之功德,非欲迴向净土而往生,乃於信心获得上,自感谢佛恩之情念,而口称佛名也。如真宗之念佛是。

《佛学大辞典》 / 87字 / 3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假门

方便之法门。与以假益之法门。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中之第十九愿念佛之外修诸行诸善,欲往生极乐者,则誓临终来迎其人也。此為日本净土真宗所立。教行信证文类六本曰:「久出万行诸善之假门,永离双林树下之往生。」

《佛学大辞典》 / 91字 / 3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六字名号一遍法

日本时宗之开祖一徧上人智真自熊野权现託宣而為偈颂曰:「六字名号一徧法,十界依正一徧体,万行离念一徧证,人中上上妙好华。」文意:「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名号,一徧之法也(周徧法界之一如之法,一徧之称名具万德之法也)。上自佛界,下至地狱界,十界依报之功德,一徧无二之体性...

《佛学大辞典》 / 202字 / 3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六念法

一、念佛,谓念佛具足十号,大慈大悲,智慧光明,神通无量,能拔众苦。我以清净质直之心,得亲近佛,心生欢喜。以欢喜故身得快乐,以快乐故其心得定,以得定故其心平等。修念佛观,必趣涅槃,是名念佛。(十号者,一如来、二应供、叁正遍知、四明行足、五善逝、六世间解无上士、...

《三藏法数》 / 687字 / 3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僧伽理事二和

梵语僧伽,华言和合众,谓与理和事和也。 一、理和,谓二乘之人,同断见、思之惑,同证无为之理,是名理和。(二乘者,声闻乘、缘觉乘也。) 二、事和,事和有六义,谓内凡外凡之僧,戒和同修,见和同解,身和同住,利和同均,口和无诤,意和同悦,是名事和。(内凡者,谓四善...

《三藏法数》 / 204字 / 3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叁不叁信

梁曇鸞就念佛者立叁不叁信:一信心不淳,二信心不一,叁信心不相续。是曰叁不。反之则曰叁信。净土论註下曰:「一者信心不淳,若存若亡故。二者信心不一,无决定故。叁者信心不相续,餘念间故。此叁句展转相成。以信心不淳,故无决定。无决定故,念不相续。亦可念不相续,故不得决...

《佛学大辞典》 / 197字 / 3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五种增上缘

又名五增上缘,亦曰五缘。即念佛者现当二世所应蒙之增上缘,有五种之别。观念法门所谓「现生及捨报决定,有大功德利益,準依佛教,明五种增上利益因缘,一者灭罪增上缘,二者护念得长命增上缘,叁者见佛增上缘,四者摄生增上缘,五者证生增上缘。」是也。灭罪增上缘,又名现生灭罪...

《佛学大辞典》 / 249字 / 3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菩萨念佛叁昧经

六卷,刘宋功德直译。念佛叁昧即观佛叁昧,经中正观品,正说之。

《佛学大辞典》 / 26字 / 3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二十五菩萨

影护念佛行者之菩萨也。十往生经曰:「若有眾生,念阿弥陀佛,愿往生者,彼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即遣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药王菩萨、药上菩萨、普贤菩萨、法自在菩萨、师子吼菩萨、陀罗尼菩萨、虚空藏菩萨、佛藏菩萨、菩藏菩萨、金藏菩萨、金刚藏菩萨、山海慧菩萨、光明王菩萨、...

《佛学大辞典》 / 248字 / 3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人中分陀利华

佛之德号。涅槃经十八曰:「人中丈夫,人中莲花分陀利华。」分陀利华译為白莲华,又名念佛者之称。观无量寿经曰:「若念佛者,当知此人是人中分陀利华。」

《佛学大辞典》 / 66字 / 3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玄畅

河西金城(陕西南郑县治)人。姓赵。少年时,家门為胡虏所灭,往凉州出家。初名慧智。后至平城就玄高,為其弟子。北魏武帝用崔皓寇谦之言,禁私养沙门及巫覡,捕玄高慧崇等。师因脱走,将至孟津,遇追骑,投河中,仅以身免,遂渡黄河,涉扬子江,达扬州。时刘宋元嘉二十二年也。文...

《佛学大辞典》 / 440字 / 3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一超直入

顿速驀直超入於本觉地也。即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之意,谓不屈着於他之教相言句,不依赖於念佛修懺,直彻见自己是何物,到入即心即佛非心非佛之真境也。永嘉证道歌有曰:争似无為实相门。一超直入如来地。与所谓单刀直入同义。

《佛学大辞典》 / 95字 / 3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无量光佛

十二光佛之一。无量寿经上曰:「无量寿佛、号无量光佛、(中略)超日月光佛。」楞严经五曰:「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佛,彼佛教我念佛叁昧。」

《佛学大辞典》 / 112字 / 3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治魔法

凡治魔障者,或念叁归五戒等,或诵般若经,菩萨戒本等及大乘方等经所说之治魔咒。见小止观,起信疏等。又以念佛治之。在止观九之二。净土修证仪云:十乘之理观,能发九境之魔事,以五蕴生死迷暗之法為境故,净土之事观,以弥陀果人清净之功德為境故,永绝魔事,心无邪念时,则圣境...

《佛学大辞典》 / 122字 / 3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王古

宋东都人。字敏仲。官尚书礼部侍郎,世称王侍郎。仁慈宽容,大好佛教。初寓京师时。与禪门耆宿结道交。及游江西,与黄龙翠岩晦堂杨岐等诸师缔清游,深契禪旨。又悟净土法门之胜义。博考诸经,大有所发明。元丰七年着新修往生净土传叁卷,补戒珠之遗,凡列传一百九人。又撰直指净土...

《佛学大辞典》 / 190字 / 3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见性

禪家之常语,彻见自心之佛性也。达磨之悟性论曰:「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教外别传,不立文字。」黄檗传心法要曰:「即心是佛,上至诸佛,下至蠢动含灵,皆有佛性,同一心体。所以达摩从西天来,唯传一法。直指一切眾生本来是佛,不假修行。但如今识取自心,见自本性,更莫别求。」...

《佛学大辞典》 / 307字 / 3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六字名号一徧法

日本时宗之开祖一徧上人智真自熊野权现託宣而為偈颂曰:「六字名号一徧法,十界依正一徧体,万行离念一徧证,人中上上妙好华。」文意:「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名号,一徧之法也(周徧法界之一如之法,一徧之称名具万德之法也)。上自佛界,下至地狱界,十界依报之功德,一徧无二之体性...

《佛学大辞典》 / 202字 / 3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数珠颗数

数珠功德经曰:「其数珠者要当须满一百八颗,如其难得。或為五十四颗,或二十七,或十四颗,亦皆得用。」陀罗尼集经二曰:「其数皆满一百八珠,或五十四,或四十二,或二十一,亦得中用。」金刚顶瑜伽念诵经曰:「念珠,分别有四种:上品最胜及中下。一千八十以為上,一百八珠為最...

《佛学大辞典》 / 435字 / 3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上上人

念佛者之称。

《佛学大辞典》 / 6字 / 3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五会法事讚

具名净土五会念佛略法事仪讚,一卷,唐法照着。说五会念佛之作法,揭讚文。

《佛学大辞典》 / 31字 / 3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十日十夜

十日十夜念佛之行也。平等觉经曰:「佛言要当斋戒,一心清净,昼夜常念,欲生无量清净佛国,十日十夜不断绝。」

《佛学大辞典》 / 47字 / 3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寻常念佛

简别於别时法之念佛,不择行住坐卧四威仪。昼夜不断之念佛,称為寻常念佛

《佛学大辞典》 / 32字 / 3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西方净土

念佛之言,虽通於诸佛,然诸大乘中念佛之言,独限於西方之阿弥陀佛。其故以建念佛而使一切眾生往生佛国之誓愿者,法界诸佛中独阿弥陀一佛也。大日如来虽於九品往生阿弥陀叁摩地集陀罗尼经说九字之真言,劝九品往生。释迦佛虽於诸大乘经中说十方无量之佛,然讚佛而劝念佛往生者,独...

《佛学大辞典》 / 667字 / 3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杂善

对於他力之念佛而言。自力之诸善,谓之杂善。

《佛学大辞典》 / 19字 / 3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融通念佛

日本良忍师感无量寿佛现身相授与融通念佛曰:一人一切人,一切人一人。一行一切行,一切行一行。是名他力往生。十界一念,融通念佛,亿百万徧,功德圆满。后毘沙门天王现身曰:师蒙佛授,何不弘融通念佛耶?师曰:何谓也?天王曰:迴所我唱,融通於眾人;眾人所唱,融摄於我;是融...

《佛学大辞典》 / 232字 / 3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四种往生

一正念往生,如阿弥陀经所说心不颠倒即得往生是也。二狂乱往生,此人以一生恶业,地狱之猛火一时俱来逼苦,狂乱之时,遇善知识,作一声或十声之念佛,而往生极乐也。观经下下品之所说是也。叁无记往生,此人既於平生发得归命信心,故临终时依过去之业因,虽心神衰弱而為无记(非善...

《佛学大辞典》 / 165字 / 3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波斯匿王女金刚丑女念佛改形

见贤愚经二波斯匿王金刚品,经律异相叁十四,杂宝藏经二,百缘经。

《佛学大辞典》 / 28字 / 3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第十八愿

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中之第十八愿也。无量寿经上曰:「设我得佛,十方眾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四十八愿中此名王本愿,眾生念佛得往生於净土者唯依此愿,因此名為念佛往生之愿。教行信证叁本曰:「斯心即是出於念佛往生之愿,...

《佛学大辞典》 / 151字 / 3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莲臺

莲华之臺座,诸佛菩萨及念佛行人往生弥陀净土者之所托也。往生要集上本曰:「大悲观世音申百福庄严手,擎宝莲臺至行者前,(中略)当知草菴瞑目之间,便是莲臺结跏之程。」

《佛学大辞典》 / 75字 / 3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念佛行者

修行念佛之人。唱六字名号之人。

《佛学大辞典》 / 14字 / 3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叁阶五疑

西方要决通叁阶行者对於净土念佛门之五疑。五疑者:一、厌娑婆欣净土者,凡夫取捨之迷情也,岂得生於净土耶?二、业道如秤,善恶必酬,云何一生造恶不得其果,直得生於净土耶?叁、治末世凡夫之曲情,宜以普行普解為宗,别念弥陀,益助长凡情之偏执。岂得免轮迴耶?四、叁乘之圣眾...

《佛学大辞典》 / 204字 / 2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