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戒是菩提之根本,入道之要门,菩萨能坚守护持,则获此十种利益也。(梵语菩提,华言道。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一、满足智愿,谓修菩萨行者,能持禁戒,则身心清净,慧性明了,一切智行,一切誓愿,无不满足也。 二、如佛所学,谓佛初修道时,以戒为本,而...
《三藏法数》 / 452字 / 11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唐清凉国师将欲解释华严大经,故先总启十种义门,列于经前,悬谈一经大意,使知教法兴起,有所自来。然圣人言不虚发,说必有由,非大因缘,莫宣斯典,故第一论教起因缘。因缘既兴,有所起教,不出叁藏十二分教,故第二论藏教所摄。然藏教皆通权、实,今拣权取实,唯圆教收,故第...
《三藏法数》 / 2102字 / 11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曰:「药上菩萨净妙色身,即為行者称说过去五十叁佛。(中略)若復有人能称是五十叁佛名者,生生之处常得值遇十方诸佛。若復有人能至心敬礼五十叁佛者,除灭四重五逆及谤方等,皆悉清净。以是诸佛本誓愿故,於念念中即得除灭如上诸罪。」 普光一,普明二,普静...
《佛学大辞典》 / 815字 / 11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又曰束芦。交叉叁干之芦而立者。以譬互為因果之法。楞严经五曰:「由尘发根,因根有相。相见无性,同於[交芦]。」
《佛学大辞典》 / 48字 / 11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大哉智度!万圣资通,咸宗以成也。地合日照,无法不周,不恃不处,累彼有名,既外有名,亦病无形,两忘玄莫,喟然无主,此智之纪也。夫永寿莫美乎上干,而齐之殇子;神伟莫美于凌虚,而同之𠉌滞;至德莫大乎真人,而比之朽种;高妙莫大乎世雄,而喻之幻梦。由此论之,亮为众圣宗矣...
《道行般若经》 / 835字 / 11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7月07日谓佛所说大乘诸经,无因缘、论议、譬喻之叁部,故云九部也。以大乘直说大法,不假因缘;唯谈圆理,故绝论议;独显真常,不待譬喻,是以大乘诸经,唯存方广等九部也。别论虽尔,若通而言之,凡大小乘经,无不具有十二部也。 一、修多罗,梵语修多罗,华言契经。契者,上契诸佛之...
《三藏法数》 / 852字 / 11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色等之六境,谓之六尘。尘法极於六,无第七尘。故喻无法為七尘。楞严经一曰:「若无有体而合者,则十九界因七尘合。」
《佛学大辞典》 / 49字 / 11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长安释僧肇述 夫宗极绝于称谓,贤圣以之冲默;玄旨非言不传,释迦所以致教。是以如来出世,大教有三:约身口,则防之以禁律;明善恶,则导之以契经;演幽微,则辨之以法相。然则三藏之作也,本于殊应,会之有宗,则异途同趣矣。 禁律,律藏也,四分十诵。法相,阿毗昙藏也,...
《长阿含经》 / 544字 / 10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6月24日修多罗。祇夜。受记。伽陀。优陀那。尼陀那。阿波陀那。伊帝目多伽。阇陀伽。毗佛略。阿浮陀达摩。优波提。为十二部经名藏。修多罗者。是一切本经一切论法。从如是我闻至欢喜奉行。无问卷数多少。皆言修多罗。祇夜真说偈不重说。受记经如释迦如来为弥勒授记。于来世当得作佛。是授...
《法门名义集》 / 275字 / 10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功德者,如来万行之因,法身之果德也。为令众生如佛修行,皆得成就无上道果,故说六种相也。 一、圆满,谓诸如来万行具足,种智圆明,于世间、出世间一切功德皆悉成就;超过声闻、缘觉、菩萨之上,故曰圆满。(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二、无垢,谓诸如来由证...
《三藏法数》 / 302字 / 10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欲即色欲。四天王以形交为欲,忉利以风为欲,夜摩以抱持为欲,兜率以执手为欲,化乐以视笑为欲,他化但以视为欲也。谓之天者,天然自然,乐胜身胜,亦名最胜,亦名光明,以其所欲不同,故名六欲天。 一、四天王天,东方持国天王,谓能护持国土,故居须弥山黄金埵。南方增长天王...
《三藏法数》 / 678字 / 10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梵语头阤,华言抖擞。谓能抖擞烦恼之尘垢也。盖比丘当离愦闹,不乐饰好,心绝贪求,无诸憍慢,清净自活,以求无上正真之道,故有十二种之行焉。(梵语比丘,华言乞士。) 一、住阿兰若处,梵语阿兰若,华言寂静处。谓比丘当住于空闲寂静之处,身离愦闹,心离欲尘,永绝攀缘,求...
《三藏法数》 / 1001字 / 10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菩萨為闻一句之法而入大火坑也。佛祖统纪智礼传曰:「半偈亡身,一句投火。」十华严经叁十五曰:「若有人言:我有一句佛所说法,能净菩萨行。汝今若能入大火坑,受极大苦,当以相与。菩萨尔时,作如是念,我以一句佛所说法,净菩萨行故。假令叁千大千世界,大火满中,尚欲从於梵天...
《佛学大辞典》 / 133字 / 10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在最上方世界之佛名。观无量寿经曰:「七宝国土,一时动摇,从下方金光佛剎,乃至上方光明王佛剎。」八十华严经六曰:「此华藏世界海上方,次有世界海,名摩尼宝照耀庄严。彼世界种中有国土,名无相妙光明,佛号无碍功德光明王。」
《佛学大辞典》 / 97字 / 10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谓出生死之道,譬如门也。法华经譬喻品曰:「唯有一门,而復狭小。」文句五上曰:「门者出要路也。」楞严经一曰:「十方如来一门超出妙庄严路。」又入涅槃之门也。安乐集上曰:「唯有净土一门,可通入路。」
《佛学大辞典》 / 88字 / 10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叁宝者,谓佛法僧,可尊可贵,名之为宝。 一、大乘佛宝,佛,梵语具云佛陀,华言觉,谓自觉、觉他、觉行圆满。具足叁身、十身,能现无边相好,是名大乘佛宝。(叁身者,法身、报身、应身也。十身者,菩提身、愿身、化身、力持身、相好庄严身、威势身、意生身、福德身、法身、智...
《三藏法数》 / 405字 / 10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台依华严经所立,喻显彼宗所立之五时教者。一、高山,日出先照高山,以喻佛成道后,最初说华严经,化顿大之菩萨。二、幽谷,日光次照幽谷,以喻於鹿苑说小乘经化声闻缘觉。叁、平地,日光次照平地,以喻说方等经乃至涅槃经,化一般大乘渐入之机。而照平地之日光分食时,禺中,正中...
《佛学大辞典》 / 645字 / 10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一实境界者,即一实相之理也。不变不异,无灭无生,自性清净,离虚妄相,犹如虚空,平等普遍,诸佛众生无二无别也。
《三藏法数》 / 58字 / 10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第一义者,即无上甚深之妙理也。其体湛寂,其性虚融,无名无相,绝议绝思。经云:甚深之理不可说,第一义谛无声字。是也。(无声字者,谓离语言、文字之相也。)
《三藏法数》 / 72字 / 9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海印是喻。梵语叁昧,华言正定。从喻立称,故名海印叁昧。谓大海澄渟,湛然不动,万象皆现,如印印物。如来智海,清净湛然,一切众生心念根欲,悉在如来叁昧智中,犹海现像也。 一、无心能现,谓如来叁昧法性平等,离诸名相,不加功用,而能显现一切诸相,是名无心能现。 二、...
《三藏法数》 / 440字 / 9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一食者,世间分段之食也。若能于此一食,了达叁谛,即成法食。然后运平等心,上供诸佛,中奉贤圣,下及六道,等施无别。经云:以一食施一切。是也。(叁谛者,真谛、俗谛、中谛也。六道者,天道、人道、修罗道、饿鬼道、畜生道、地狱道也。)
《三藏法数》 / 101字 / 9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谓此世界,住在香水海中,莲华之上,种种妙宝庄严,含藏一切世界,深广无穷也。此世界海,有须弥山,微尘数风轮所持;此微尘数风轮,最在上者,名殊胜威光藏,能持普光摩尼庄严香水海,此香水海出大莲华,名种种光明蕊香幢,此世界海,住在其中,四方均平,清净坚固,金刚轮山,...
《三藏法数》 / 1802字 / 9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兜率陀天众宝庄严菩萨宫殿曼拏罗中,无数菩萨相好庄严,知法真际诸如来子,皆从种种佛刹土来,各礼佛足退坐一面。 尔时,世尊告大众言:“诸善男子!有陀罗尼,名佛心印,恒河沙等如来所说。我今利益兜率天人,为令获得相应快乐。若善男子受持、读诵、...
《诸佛心印陀罗尼经》 /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传教大师臣法天奉诏译 / 1025字 / 9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3月23日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尊者阿难有大疾病。佛自知已即诣彼所。敷座而坐告阿难曰。汝今谛听我有六字大明陀罗尼。能消灾患增益寿命。汝若受持非但自身。复令四众苾刍苾刍尼优婆塞优婆夷。长夜安隐远离众苦。 复次阿难此六字大明陀罗尼。七十七俱胝佛。并六大...
《圣六字增寿大明陀罗尼经》 /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传法大师臣施护奉诏译 / 680字 / 9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4月05日昔者菩萨,身为女人,厥婿禀气凶愚妒忌,每出商行,以妻嘱邻独母,母奉佛戒为清信行。时佛入国,王逮臣民靡不受戒,独母闻经,还为妇说之。妇喜叹曰:“斯即无上正真道.最正觉者也。”从母闻佛,即遥稽首。斋日母曰:“可往听化乎?”妇喜曰:“可。”寻之城外,忽存婿妒,怅然不悦,旋...
《六度集经》 / 834字 / 9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6月27日梵名邲输跋陀Viśvabhadra,又作叁曼多跋陀罗Samantabhadra,或译曰普贤,或作徧吉。主一切诸佛之理德,定德,行德,与文殊之智德,证德相对。即理智一双,行证一双,叁昧般若一双也。故以為释迦如来之二胁士。文殊驾师子侍佛之左方,普贤乘白象,侍佛之右方(今反智右理左之说者,...
《佛学大辞典》 / 629字 / 9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佛於涅槃经说乳等五味时,以醍醐味比涅槃经。天台大师因之定如来所说一代圣教之次第,一以比五时教之次第而生,一以比机之次第淳熟。是曰约教相生约机浓淡。一、乳味,初自牛出者。譬佛於牛,佛初说华严经,如牛之乳。此时二乘之机未熟,至為淡泊,復如生乳。二、酪味,取自生乳者...
《佛学大辞典》 / 504字 / 9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谓诸外道,不了法本无生,法亦无灭。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离,虚妄名灭。生灭随缘,本无自性。却乃随情计度,妄生执着,以为一物,而能出生世间万物。故有九种邪见之论也。 一、执时。时,即时节,谓时散。外道执一切物,皆从时生。如种植等物,有时生果,有时不生。遂以...
《三藏法数》 / 1193字 / 9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一因者,谓圣凡平等之理体也。盖此理体,诸佛众生皆性本具,初无增减。然诸佛悟之而成妙果,众生迷之而流转诸趣。若全此一因,而修圆顿之行,则能超出叁乘所修之因,而证一乘之果也。(叁乘者,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也。)
《三藏法数》 / 99字 / 9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部即部类。谓佛所说经,有大乘小乘不同,故分十二部及九部之别也。小乘诸经,于十二部中,无方广、授记、无问自说之叁部,故云九部。法华经云:我此九部法,随顺众生说。是也。别论虽尔,若通而言之,凡大小乘经,无不具有十二部也。(无方广部者,方广乃大乘常住之理,以小乘惟...
《三藏法数》 / 919字 / 9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梵语沙弥,华言息慈。初受十戒,名为沙弥;后受具足戒,名为比丘也。(具足戒者,即二百五十戒也。梵语比丘,华言乞士。) 一、不杀戒,谓常念有情,皆惜身命,应当怜愍,慎勿伤害,是名不杀戒。 二、不盗戒,谓物各有主,虽一针一草,亦不当攘窃,是名不盗戒。 叁、不淫戒,...
《三藏法数》 / 350字 / 9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世尊一日陞法座,文殊白槌曰:諦观法王法,法王法如是。世尊便下座。」见碧巖九十二则,从容录第一则。白槌者,凡僧中欲成佛事时,座中一人先击槌,表白於大眾,使一会和之。戒律上之作法也。禪门之上堂则之,行白槌之法,长老之说法前白槌,「法筵龙象眾当观第一义。」说法已,...
《佛学大辞典》 / 192字 / 9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维摩经之异名。以此经明不可思议解脱之法门故也。经首曰:「维摩詰所说经,一名不可思议解脱。」 又华严经之异名也。智度论叁十叁曰:「不可思议解脱经中广说。」同一百曰:「又有不可思议解脱经十万偈。」探玄记一曰:「良為此经所说之法皆一摄一切,无不悉是不思议解脱,故以為...
《佛学大辞典》 / 158字 / 8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有大苾刍众,持钵食时诣迦里梨道场,共坐思惟:“过去世时有何佛出现,族姓寿量其义云何?”如是思已,互相推问而不能知。 尔时,世尊知此苾刍思惟是事,即从座起,诣迦里梨道场,结跏趺坐。时诸苾刍,头面礼足住立一面,合掌恭...
《七佛经》 /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传教大师臣法天奉诏译 / 5784字 / 8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6月26日以一灯明喻智慧破迷闇。华严经七十八曰:「譬如一灯入於暗室,百千年暗悉能破尽。」大集经一曰:「譬如百年闇室,一灯能破。」楞严经六曰:「身然一灯,烧一指节。」
《佛学大辞典》 / 71字 / 8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不二不异,名曰一如,即真如之理也。所谓真如界内绝生佛之假名,平等性中无自他之形相。故经云:魔界如,佛界如,一如无二如。是也。(魔,梵语具云魔罗,华言杀者,谓能夺人功德之财,杀人智慧之命也。佛,梵语具云佛陀,华言觉者。谓能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也。魔、佛皆言如者...
《三藏法数》 / 149字 / 8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一、端正好色,端正好色者,谓人以正信之心,严洁其身,听闻佛经。以是功德,报得色身端正,而无丑恶之相也。 二、力势强盛,力势强盛者,谓人以精进勇猛之力,听闻佛经。以是功德,报得福力威势,降伏一切,而不怯弱也。 叁、心悟通达,心悟通达者,谓人听闻佛经,解知义趣深...
《三藏法数》 / 365字 / 8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谓菩萨修慈悲行,视诸众生犹如一子。若见众生修习善业,胜进圣道,心则欢喜;若见众生造作恶业,流转生死,心则愁恼。譬如父母见子安隐,心则欢喜;见子遇患,心则苦恼。经云:视诸众生,同于一子。是也。
《三藏法数》 / 89字 / 8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一实相者,谓真实之理,无二无别,离诸虚妄之相也。印者,信也。如世之公文,得印可信。盖如来所说诸大乘经,皆以实相之理,印定其说。外道不能杂,天魔不能破。若有实相印,即是佛说。若无实相印,即是魔说。经云:世尊说实道,波旬无此事。是也。(梵语波旬,华言恶。释迦如来...
《三藏法数》 / 125字 / 8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昔者,遮罗国王嫡后无嗣,王甚悼焉,命曰:“尔归女宗,以求有嗣之术,还吾不尤也。”后泣辞退,誓命自捐,投陨山险,遂之林薮。天帝释感曰:“斯王元后,故世吾姊也,今以无嗣捐躯山险。”怆然愍之,忽尔降焉,以器盛果授之曰:“姊,尔吞斯果,必有圣嗣,将为世雄。若王有疑,以器示...
《六度集经》 / 1534字 / 8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6月27日名即名字。谓理虽是一,假言施设,种种不同。如经中只一涅槃之名。如来随机演说,亦名无生,亦名无作,亦名无为,亦名解脱,亦名彼岸,亦名无退,亦名安处,亦名寂静,亦名无相,亦名无二,亦名一行,亦名清凉,亦名无诤,亦名吉祥,虽立多种之别,只是涅槃一名,是为一名。
《三藏法数》 / 113字 / 8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Megha,善财童子[五十叁知识]中之第四知识名,良医也。晋华严经四十七曰:「於此南方有一国土,名曰自在,城名视药,彼有良医,名曰弥伽。汝诣彼问:云何菩萨向菩萨行?」探玄记十八曰:「弥伽者,此翻名云,谓能注法雨润益眾生故名也。」慧苑音义下曰:「弥伽,此云能降伏,或翻...
《佛学大辞典》 / 125字 / 8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一性者,即正因,佛性也。谓一切众生,皆具此性,但背觉合尘,常为烦恼之所覆障。若顺性而修,则能超脱生死,悟入涅槃,与佛所证无二无别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烦恼者,昏烦之法恼乱心神也。)
《三藏法数》 / 86字 / 8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谓菩萨修习一切法门,皆须作意欣乐也。(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一、广大意乐,谓菩萨以满恒河沙等世界七宝,奉施如来;复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乃至现世得证佛果,犹无厌足,是名广大意乐。(七宝者,金、银、琉璃、玻璃、砗磲、码瑙、赤真珠也。...
《三藏法数》 / 323字 / 8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一、地狱趣Narakagati,二、饿鬼趣Preta,叁、畜生趣Tiryagyoni,四、人趣Manuṣya,五、神仙趣Bṣi,六、天趣Deva,七、阿修罗趣Asura也。楞严经九曰:「如是地狱饿鬼畜生,人及神仙,天洎修罗,精研七趣,皆是昏沈,诸有為相,妄想受生,妄想随业。」
《佛学大辞典》 / 117字 / 8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一音声忍,同於上之音响忍。二顺忍,同於上之柔顺忍。叁无生忍,同於上之无生法忍。四如幻忍,了达诸法皆依因缘而生,犹如幻化之性本来空寂而信忍也。五如焰忍,了达一切境界悉如阳焰之本性空寂而信忍也。六如梦忍,了达一切妄心,犹如梦境之无真实而信忍也。七如响忍,了达一切世...
《佛学大辞典》 / 563字 / 8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经云:毗耶离城有长者子,名曰宝积。与五百长者子,俱持七宝盖来供养佛。佛之威神,令诸宝盖合成一盖,遍覆大千世界。而此世界广长之相,悉于中现。五百盖者表五阴也,合成一盖者,表一心也。以显五阴之法,全是一心也。(梵语毗耶离,华言广博严净。五阴者,色阴、受阴、想阴、...
《三藏法数》 / 127字 / 8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涅槃為圣者之所居,故譬之宫城。长阿含经四曰:「沸星得最上道,沸星入涅槃城。」楞严经十曰:「背涅槃城,生天魔种。」楞伽经叁曰:「缘自觉了向涅槃城。」智度论二十曰:「诸法实相是涅槃城,城有叁门:空、无相、无作。」
《佛学大辞典》 / 94字 / 8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释迦如来真身毘卢舍那佛净土之名。最下為风轮,风轮之上有香水海,香水海中生大莲华,此莲华中包藏微尘数之世界,故称莲华藏世界,略名华藏世界。凡报身佛之净土,具十八圆满,其中之依持圆满,即莲华藏世界也。唐华严经八曰:「尔时普贤菩萨告大眾言:诸佛子!此华藏庄严世界海是...
《佛学大辞典》 / 606字 / 8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宗者,要也。谓诸大乘经所说虽异,莫不同乎一理。如华严之谈法界,般若之谈佛母,法华之谈实相等,皆以一理为其宗要。钞云:一宗容具多经。是也。
《三藏法数》 / 68字 / 8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一行者,如来所行之行也。行以进趣为义。能行此行,则能趣向佛果。虽名一行,而具足五行。故经明五行之后,乃云:复有一行,是如来行。谓能于一心中行于五行,具足而无缺也。(五行者,圣行、梵行、天行、病行、婴儿行也。)
《三藏法数》 / 95字 / 8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一切眾生可住居之国土世界,谓之器世间。对於眾生世间或有情世间之语。俱舍论十一曰:「如是已说有情世间,器世间今当说。」楞严经四曰:「无始眾生世界,生缠缚故。於器世间,不能超越。」
《佛学大辞典》 / 80字 / 7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一、无苦乐,无苦乐者,谓无世间之苦乐也。世间之乐,即是苦因。故经云:不断乐者,则名为苦;以断乐故,则无有苦。无苦无乐,乃名大乐。此即涅槃之大乐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二、大寂静乐,谓涅槃之性是大寂静,以其远离一切愦闹法故,以大寂静,名为大乐,此即涅槃之...
《三藏法数》 / 199字 / 7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转倒事理之妄心也。楞严经十曰:「各以所爱先习迷心而自休息。」大日经一曰:「云何迷心?谓所执异,所思异。」大乘入道章下曰:「迷心不悟,一行尚不能依。」
《佛学大辞典》 / 69字 / 7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具名千手千眼观世音,又名千眼千臂观世音Sahasrabhujasahasranetra,六观音之一。两眼两手外左右各具二十手,手中各有一眼,四十手四十眼配於二十五有,而成千手千眼。表度一切眾生有无碍之大用也。為伽梵达磨译之千手经所说。通途之千手观音是也。若依智通及菩提流支译之千手经,...
《佛学大辞典》 / 269字 / 7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梵语陀罗尼,华言总持。谓持善不失,持恶不生也;又翻遮持,谓遮空、有二边之恶,持中道之善也。 一、法陀罗尼,谓诸菩萨得念慧力,持所闻法,经无量时,永不忘失,是名法陀罗尼。 二、义陀罗尼,谓诸菩萨持所闻无量义趣,经无量时,永不忘失,是名义陀罗尼。 叁、咒陀罗尼,...
《三藏法数》 / 192字 / 7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众圣所由,名之为门。智论云:四十二字,是一切字之根本。因字有语,因语有名,因名有义。从此字门,则能入于无相之智。般若经云:一字皆入四十二字,四十二字亦入一字。故华严经中,善知众艺童子告善财言:我恒唱持此之字母,入般若波罗蜜门。所以众圣,皆由此而入于实相之慧也...
《三藏法数》 / 3053字 / 7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