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4 条搜索结果

四劫

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谓人寿八万四千岁时,历过百年,则寿减一岁;如是减至人寿十岁则止。复过百年,则增一岁,如是增至八万四千岁。此一增一减,名为一小劫。如是二十增减,名为一中劫。总成、住、坏、空四中劫,名为一大劫。 一、成劫,成劫者,谓世界初成立也。...

《三藏法数》 / 916字 / 7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四梦

一、四大不和梦,谓或梦山崩,或梦自身飞腾虚空,或梦见虎狼及贼追逐,此因地水火风四大不调,心神散逸,故有此梦,是名四大不和梦。 二、先见梦,谓日间先见男女苦乐等境,夜则随梦,犹如日间所见,是名先见梦。 叁、天人梦,谓若人修善,乃感天人为现善梦,令其善增长;若...

《三藏法数》 / 193字 / 7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军荼梨金刚曼荼罗

若欲受持军荼利法,应先画其像。徧身青色,两眼俱赤,揽髮成髻,其头髮之色,黑赤交杂,如叁昧火焱,张眼大怒,上齿皆露,以咬下唇,作大瞋面。有二赤蛇,两头相交,垂在胸前,仰头向上。其两蛇之尾,各穿像耳,尾头垂下至肩上。其二蛇之色,如黄侯蛇,赤黑间错,其像有。八臂手,...

《佛学大辞典》 / 536字 / 7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

八识

一、眼识,谓眼以色为缘,而生眼识。眼识依而生,眼因识能见,而能见者,是名眼识。 二、耳识,谓耳以声为缘,而生耳识。耳识依而生,耳因识能听,而能听者,是名耳识。 叁、鼻识,谓鼻以香为缘,而生鼻识。鼻识依而生,鼻因识能嗅,而能嗅者,是名鼻识。 四、舌...

《三藏法数》 / 714字 / 7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叁十七道品

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五力。七觉分。八正道。总而合数为叁十七道品。四念处大小乘名有异。观身不净。观受有苦。观心生灭。观法无我。是小乘四念处。观身如虚空。观受内外空。观心但名字。观法善恶俱不可得。是大乘四念处。四正勤。恶法未生方便令不生。名一正勤。恶法...

《法门名义集》 / 246字 / 7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

七十五法

小乘俱舍宗立一切法為七十五,摄為五类:一色法十一,心法一,心所有法四十六,心不相应行法十四,无為法叁也。 第一色法十一RūPāṇi,分之為叁种:一五,二五境,叁无表色也。 五者:一、眼Cakṣur indriya,二、耳Śrotra indriya,叁、鼻Ghrāṇa iudriya,四、舌J...

《佛学大辞典》 / 2493字 / 6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

二十种小乘外道涅槃

【一小乘外道论师】此外道师说诸受阴重如灯火灭种坏风止名为涅槃(阴即身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二外道方论师】此外道师说最初生诸方从诸方生世间人从人生天地天地灭没还入彼处名为涅槃(诸方即四方也)。 【叁外道风仙论师】此外道师说风能生长命物能杀命物风造万物能坏万物名...

《三藏法数》 / 1256字 / 6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十使

使即驱役之义。谓此贪等十使,皆能驱役行者心神,流转叁界生死也。(叁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一、贪使,引取之心名为贪。谓于一切物及顺情之境,引取无厌,是为贪使。 二、嗔使,忿怒之心名为嗔。谓于一切违情之境,即起忿怒,是为嗔使。 叁、痴使,迷惑之心名为痴...

《三藏法数》 / 555字 / 6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五种善发相

一、息道善发相。数息观成,入定时,自心安悦,而发善也。二、不净观善发相。定中起不净观,捨爱着之所而发善也。叁、慈心善发相。於定中起慈悲心,入深定,起清净之善也。四、因缘观善发相。於定中起正见,离断常之邪见,得法喜而起善也。五、念佛善发相。於定...

《佛学大辞典》 / 130字 / 6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

四正勤

(亦名四断,出法界次第) 正则不邪,勤则不怠。毗婆沙论云:断已生恶法,犹如除毒蛇;断未生恶法,如预防流水;增长已生善,如溉(居代切,灌也)甘果栽(栽,苗也);未生善令生,如钻(祖官切,穿也)木出火,故名四正勤。(梵语毗婆沙,华言广解。) 一、已生恶令永断,谓五...

《三藏法数》 / 289字 / 6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种子识六义

种即能生之义也。谓于八识之中,随一识起时,能生一切善恶之法,故名种子识。(八识者,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也。) 一、刹那灭义,梵语刹那,华言一念。谓眼等诸识种子,一念才生,生则随灭,念念不停,刹那变异;耳鼻舌身意等诸识种子,各各...

《三藏法数》 / 488字 / 6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五见

一、身见,谓于五阴中妄计有身,强立主宰,恒起我见,执我、我所,是名身见。(五阴者,色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也。执我、我所者,计执一阴为我,余四阴为我所也。) 二、边见,谓计我身或断,或常,执断非常,执常非断;但执一边,是名边见。 叁、邪见,谓邪心取理,颠...

《三藏法数》 / 219字 / 6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通教无生四谛

通教者,谓通前藏教,通后别、圆也。无生四谛者,谓此教叁乘之人利,用体空观,体达五阴诸法,当体即空,如幻如化。故云苦无逼迫相,集无和合相,灭无生相,道不二相也,是名通教无生四谛。(通前藏教者,谓此教钝菩萨,但证真空之理,与前藏教是同也。通后别、圆者,谓此教...

《三藏法数》 / 327字 / 6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叁时教

有二种:一、空宗智光论师所立,远受於文殊龙树,近稟於青目清辩。一第一时教,為小乘说心境俱有者,阿含经是也。二第二时教,為大乘之下,说法相大乘之境空心有者,深密经等是也。叁第叁时教,為大乘之上说无相大乘之心境俱空者,般若经是也。此叁次第,智光论师般若灯论释中...

《佛学大辞典》 / 162字 / 6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

二见

一、相貌见,谓因彼形相状貌而见,如人远见烟起,便言见火,虽不见火,亦非虚妄,是名相貌见。 二、了了见,谓人眼清净不坏,自观掌中阿摩勒果,了了分明。菩萨见于菩提涅槃之果,亦复如是,是名了了见。(梵语阿摩勒,翻译名义不翻,言其树叶似枣,花白而小,果如胡桃,味酸...

《三藏法数》 / 138字 / 6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持地

菩萨名。佛為母说法,上忉利天时,此菩萨為作叁道之宝阶。观佛叁昧海经六曰:「父王白佛:佛母摩耶生忉利天,佛今光相神通具足,云何当往為母说法?佛告大王:如来当如转轮圣王足行之法,从阎浮提上忉利天,问讯檀越為说妙法。尔时会中有菩萨摩訶萨,名曰持地,即从座起入首楞严叁...

《佛学大辞典》 / 344字 / 6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

叁善

对於叁毒而立叁善:一无贪,二无瞋,叁无痴。此叁者皆為生无量善法之本,故名善。见集异门足论叁。 又即施,慈,慧之叁者。反於贪瞋痴之叁者。新译仁王经中曰:「治贪瞋痴叁不善,起施慈慧叁种善。」

《佛学大辞典》 / 88字 / 6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

通教

天台所立化法四教之第二。说万法当体即空无生无灭(当体即空无实生实灭)之理,為使二乘及钝之菩萨得但空之证,使利之菩萨得不但空即中道之证而施设之叁乘教也。不要断灭万法,说万法当体為因缘生,而当体即為空无生,故空之中自有不空之义而含中道之理,此名不但空,亦名当通...

《佛学大辞典》 / 416字 / 5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

叁周

佛说法华经於其迹门度声闻人,分正说,领解,述成,授记四段,以之為一周。而於其声闻人以上中下之叁有為前后叁周。是曰叁周说法:一、法说周,当舍利弗一人之上直说妙法之实理,使之悟入一乘者。涉於方便品与譬喻品。二、譬喻周,当大迦叶等四人之中。说叁车之譬喻,使之悟...

《佛学大辞典》 / 235字 / 5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

谓修行之人修四念处观,虽善萌微发,犹未生,未生故,善萌易坏。今修五法,使善生,故以为名也。(四念处者,一观身不净、二观受是苦、叁观心无常、四观法无我也。) 一、信,谓信于正道及助道法,则能出生一切无漏禅定解脱,是名信。(正道者,即四念处观也。助道...

《三藏法数》 / 256字 / 5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天台五时

天台五时者,乃天台智者大师以如来所说一代圣教,判为五时也。谓如来成道,最初为大菩萨说华严经。次于鹿苑,为接引二乘,说四阿含等经。次于方等,说楞伽等诸大乘经,令诸二乘耻小乘,而慕大法。次说般若经,遣除二乘执情。后说法华、涅槃二经,开示众生,咸得作佛。故为五时也...

《三藏法数》 / 730字 / 5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二加

加,即加被。佛于华严会上,以叁业神力,或冥或显,加被法慧等诸菩萨各各说法,故有此二加也。(叁业者,身业、口业、意业也。) 一、显加,显加者,谓佛以平等大慈,常鉴众生,若有宿世善成熟者,即以神力加被菩萨,为其说法,如身业摩顶,以增其威;口业劝说,以益其辩。显...

《三藏法数》 / 184字 / 5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叁乘共十地

是智度论七十八所说,声缘菩叁乘共通之十地也。台宗以為四教中通教之地位也。一、乾慧地,此為外凡之位,与藏教五停心别总念处总相念处叁贤之位相当。乾者乾燥之义也。此位為未得法性理水之智慧,故云乾慧地。又有漏之智慧,不以法性理水润之,故云乾慧。二、性地,此為内凡之位,...

《佛学大辞典》 / 530字 / 5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

修法供物

毘那夜迦法曰:「当取一升清细麻油以净铜器盛之,用上咒文咒油一百八徧,即煖其油。然后将像放着油中,安置坛内,用净铜匙铜杓等挛油,灌其二像顶身,一百八徧。(中略)正灌油之时,数数发愿,復用苏蜜和麵作团,及萝卜,并酒一盏,及欢喜团。时新华果等,如是日别取新者供养。

《佛学大辞典》 / 115字 / 5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

圆生树

树名。在忉利天善见城之东北。俱舍论十一曰:「东北圆生树。」同颂疏曰:「城外东北有圆生树,是叁十叁天受欲乐所也。其圆生树盘,深广五十踰缮那,耸乾上昇,枝叶傍布,高广量,等百由缮那,挺叶开花,妙香芬馥,顺风熏满百由缮那,逆风时犹徧五十。」

《佛学大辞典》 / 104字 / 5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

十地断障证真

一、欢喜地断障证真,谓菩萨见诸众生,心堕邪见,皆成障碍,故发起大愿慈心,而修舍行,于内身外财,无所吝惜。由因感果,而登初地,心生欢喜,即断异生性障,而证遍行真如,是名欢喜地断障证真。(异生性障者,性即凡夫之性,障即执着我、法,障于初地功德也。遍行真如者,谓此...

《三藏法数》 / 1483字 / 5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饮食供养

五种供养之一。真言观行要览曰:「苏悉经二(献食品)曰:略说献食,应用团、长、诸果、酥饼、油饼、诸羹曤等,或种种粥,及诸饮食,此四种食,通献诸部。瞿醯经中(奉请供养品)曰:所有臭秽、辛苦、涩味、古残宿、不祥之食,不应供养。或若不办种种羹者,但用小豆羹,而供养...

《佛学大辞典》 / 165字 / 5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

四加行

(亦名四善,出析玄记) 此四通言加行者,谓此行人欲求见道,革凡成圣,遂起暖等四心,修四谛观,以定资慧加功用行,故名四加行。见道,即初果须陀洹也。(四谛者,苦谛、集谛、灭谛、道谛也。) 一、暖加行,暖者从喻得名。谓如人以木钻火,火虽未出,先得暖相。譬此加行位中...

《三藏法数》 / 293字 / 5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瓔珞粥

杂糅野菜,加米而造之,菜牵连如瓔珞,故名。永觉贤禪师诗曰:「每挑野菜,和汝瓔珞粥。」

《佛学大辞典》 / 38字 / 5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

五种不男

法华经云:菩萨不应亲近五种不男之人,以为亲厚。正谓此五种也。 一、生不男,谓人从生来,男不满,是名生不男。 二、犍不男,犍谓人以刀去其男,是为犍不男。 叁、妒不男,谓男似无,见他行淫,因生妒心,遂或有,是名妒不男。 四、变不男,谓能变现也,遇男则变...

《三藏法数》 / 156字 / 5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