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6 条搜索结果

叁光

色界之第二,有少光天,无量光天,光音天之叁天,名曰叁光。旧译仁王经上曰:「九梵叁净,叁光叁梵。」 又指日月星而言,见[叁光天]项。

《佛学大辞典》 / 59字 / 5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3日

九想

又作九相。於人之尸相,起九种之观想也。是為观不净观之一种。即使贪着五欲之法,起美好耽恋之迷想者,觉知人之不净,除其贪欲之观想也。一、胀想Vyādbmātakasaṁjñā,死尸之膨胀也。二、青瘀想Vinilakasaṁjñā,风吹日曝而死尸之色变也。叁、壤想Vi adumakasaṁjñā,死尸之破坏也...

《佛学大辞典》 / 568字 / 5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3日

旦过僧

宿泊於旦过寮之僧。谓行脚之僧也。

《佛学大辞典》 / 16字 / 5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3日

五轮观

地、水、火、风、空名五轮,其种子即之五字也。其形方、圆、叁角、半月、团形,其色黄、白、赤、黑、青也。各圆满而具眾德,故名為轮。五轮即五智,观之而其观成就,则自身即為五智如来也。又修法之时,欲吾身成為金刚轮,以此五字配於身中五处,而加持吾身,谓之五字严身观。其法...

《佛学大辞典》 / 537字 / 4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3日

真堂

家安置祖师真影之堂也。见僧堂清规五。

《佛学大辞典》 / 18字 / 4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3日

报坐所悬之牌也。

《佛学大辞典》 / 9字 / 4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3日

颂古

举古则為韵语,发明其意者,称為颂古。林宝训下曰:「万庵曰:颂始自汾阳,暨雪竇宏其音,显其旨,汪汪乎不可涯。」碧巖第一则颂评曰:「颂古祇是绕路说,拈古大纲据款结案而已。」碧巖种电钞一乾曰:「盖颂古者颂出古则之奥义,令知斧头元是铁也。其中或有扬或有抑,虽涉言语...

《佛学大辞典》 / 264字 / 4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3日

如来

又名如来清净。楞伽经所说四种之一。如来所得之定,即首楞严定也。依此定穷究法身般若解脱叁德秘藏之大涅槃,而起无作之妙用,别於外道二乘菩萨所得之涅槃,谓之如来。楞伽经二曰:「云何如来?谓人如来地得自觉圣智相叁种乐住,成办眾生不思议事,是名如来。」同经...

《佛学大辞典》 / 316字 / 4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3日

少净天

色界第叁第一天之名。意识受净妙之乐,故名净。第叁天之中,此天最少,故名少净。见颂疏世间品一。

《佛学大辞典》 / 42字 / 4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3日

业处

梵语Karmasthāna。心业止住之处。即入定而使心住於一境也。观无量寿经所谓「唯愿佛日,令我观清净业处」是也。是虽与定麤同义,然中国日本等,多不用此语。净影观经义疏上谓「餘妙净土,纯善所归,是故名為清净业处」。善导观经序分义二谓「言教我观於清净已下,正明既能厌秽欣...

《佛学大辞典》 / 409字 / 4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3日

白真

又曰嘆真。祖师忌迴向文之首,唱儷语或偈文,谓之白真。表白於真影之义也。备用清规达磨祖师忌曰:「维那白真宣疏。」

《佛学大辞典》 / 50字 / 4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3日

口头

谓不能领会理。但袭取僧家敷浅之常语。资為谈助也。

《佛学大辞典》 / 23字 / 4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3日

叁时

谓释迦如来入灭之后,其教法住世,有此叁时不同也。 一、正法时,正犹证也。谓如来灭后,教法住世,人有禀教者,即能修行;有修行者,即能证果,是名正法。据法住记云:佛告阿难:我灭度后,正法一千年,由女人出家,减五百年。又据善见论云:后为比丘尼说八敬法,还得一千年。...

《三藏法数》 / 534字 / 4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3日

单传

家之宗旨,不依经论文句,单传心印也。碧巖初则评唱曰:「达磨遥观此土有大乘根机,遂泛海得得来,单传心印。」祖庭事苑曰:「传法诸祖,初以叁乘教乘兼行,后达磨祖师单传心印破执显宗。所谓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然不立文字失意者多矣,往往谓屏去文字以默坐為...

《佛学大辞典》 / 188字 / 4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3日

陪食

林之目,达磨忌住持不趣僧堂食粥,於法堂与祖师相伴喫粥,是曰陪食。

《佛学大辞典》 / 30字 / 4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3日

叁佛

法佛报佛化佛也。即叁佛菩提等。 又太平之佛鑑师慧勤,龙门之佛眼师清远,天寧之佛果师克勤。此叁师為杨岐派第叁祖,五祖山法演之法嗣,称為杨岐之叁佛,又名演门之叁杰。释门正统叁曰:「杨岐叁佛最為竞爽。」佛祖通载叁一曰:「演门二勤一远,声价籍甚,丛林谓之叁杰。」

《佛学大辞典》 / 119字 / 4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3日

叁字

碧巖六则颂评唱曰:「云门寻常爱说叁字:顾鑑咦。又说一字。」顾者顾虑。鑑者鑑察。咦為呼人之声。

《佛学大辞典》 / 44字 / 4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3日

梵天

色界中有四重之天处。皆修定所生之处故曰天。其第一天更有叁天,第一為大梵天。第二為梵辅天。第叁為梵眾天。此叁天通曰梵天。

《佛学大辞典》 / 57字 / 4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3日

二十五种清净定轮

一切菩萨欲证圆觉而修定有二十五种之差别。谓无碍清净慧,皆依定而生,其定有叁种之别,一、奢摩他,此译作止,静行也(安於无為也)。二、叁摩钵提,此译作观,幻行也(修有為之幻行也)。叁、那,此译作思惟,寂行也(静幻皆亡也)。於此叁行,单修一行者有叁人;叁行互...

《佛学大辞典》 / 217字 / 4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3日

罽饶夷

又曰羯若鞠闍Kanyākubja,所谓曲女城也。今曰克脑其Kanauj,在恒河那河之间。太古王城曰拘苏磨补罗Kusuma ura,在梵授王时,触仙人之怒,以其恶咒使九十九婇女一时腰曲,故有此名。续高僧传作鞬拏究拨闍。翻為耳出城。玄奘渡天时,吠奢种曷利沙伐弹那Harṣavardhana,王君临此地...

《佛学大辞典》 / 146字 / 4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3日

毕钵罗窟

巴Vebhāra-guhā,梵Vaibhāra,又作卑鉢罗窟,宾鉢罗窟。以窟上有毕鉢罗树繁生,故名,或言毕鉢罗為大迦叶名(父母祈树神而生,故名,又迦叶所居之窟,故名毕鉢罗窟,此虽古释,然非也),在摩竭陀国王舍城竹林精舍之西,大迦叶结集叁藏处也。付法藏传一曰:「迦叶辞如来往耆闍崛...

《佛学大辞典》 / 268字 / 4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3日

叁檀

檀者梵语檀那Dāna之略,译曰布施。叁檀者财施,法施,无畏施之叁施也。智度论十四曰:「檀有叁种:一者财施,二者法施,叁者无畏施。」以此叁檀摄六度。金刚般若论上曰:「檀那有叁种:一、资生施者,谓檀那波罗蜜。二、无畏施者,谓尸罗波罗蜜羼提波罗蜜。叁、法施者谓毘梨耶波罗...

《佛学大辞典》 / 175字 / 4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3日

中间定

又名中间叁昧,中间静虑,中间。大梵天王所得之定也。色界,无色界通有八地,每一地各有近分定与根本定。其中初地之近分定与根本定寻与伺之心所相应,第二以上,七地之近分定与根本定,则寻与伺皆不相应,而至极寂静。然其中间,唯有伺之心所相应而寻之心所不相应之定,...

《佛学大辞典》 / 212字 / 4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3日

叁时坐

早晨之坐(粥后已时),晡时之坐(申时),黄昏之坐(戌时)也。见象器笺九。

《佛学大辞典》 / 36字 / 4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3日

断臂

慧可大师,自断左臂,置於祖师之前也。见传灯录四达磨章。

《佛学大辞典》 / 24字 / 4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3日

比丘之粪扫衣谓之纳衣,纳俗作衲。着衲衣者為十二头陀行之一,故以為僧衣之都名,又僧多着衲衣,故称曰衲僧衲子。

《佛学大辞典》 / 49字 / 4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3日

赵州柏树子

「僧问赵州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州云:庭前柏树子。」见会元赵州章,无门关叁十七则,从容录四十七则。

《佛学大辞典》 / 44字 / 4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3日

略云四,新云四静虑。修此四定生於色界之四天也。此四内道外道共修之,在因者超欲界之惑网,在果者生於色界,且為生诸功德之依地根本,故曰本。 (一)初,初之前行,有粗住、细住、欲界定、未到定。其正具八触十功德。 其先行者安坐端身摄心,故气息调和,觉此...

《佛学大辞典》 / 1048字 / 4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3日

他心智

十智之一。知他人心念之智也。离欲惑而得色界之根本已上,得发无智,於六通中,谓之他心通。大乘义章十五曰:「他心智者,非己之虑,称曰他心。照斯之解,名他心智。」智度论二十叁曰:「他心智,缘他心有漏无漏心心数法。」

《佛学大辞典》 / 93字 / 4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3日

有相安乐行

法华经安乐行品分别末世之道俗安乐修行法华之法為身,口,意,誓愿之四种而明之。南岳大师就此安乐行而立有相无相之二门,入定观念為无相安乐行。散心念诵為有相安乐行。万善同归集二曰:「南岳法华懺云:六根性清净菩萨,学法华具足二种行,一有相行,二无相行。无相安乐行,甚深...

《佛学大辞典》 / 210字 / 4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3日

大藏总经目录

尝见行脚和。佩带小摺经目。奉為法宝。阅其名目卷数。与藏内多不相符。欲究其根源而未得也。一日检西游记。见有唐僧取经目次。即此摺所由来矣。按西游记係邱长春借唐僧取经名相。演道家修炼内丹之术。其於经卷数目。不过借以表五千四十八黄道耳。所以任意摭拾。全未考核也。乃后...

《佛学大辞典》 / 169字 / 4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3日

西藏佛教

西藏新志中曰:「周赧王二年岁在戊申,额纳特克(中印度)有乌迪雅纳汗者,為邻国所败。自印度逃至雪山,住雅赞塘,遂呼谓雅尔隆氏。其季子生有异表,眾人推為汗(王之意),寻為土伯图国之王。其后七世,有奸臣隆纳木者纂其位。不半载,前汗之子某汗恢復故位。又传七世,至多里隆...

《佛学大辞典》 / 288字 / 3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3日

修坐之橙子也。

《佛学大辞典》 / 8字 / 3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3日

华严叁昧

佛华严叁昧之略。以一真法界无尽缘起為理趣。达此理趣而修万行,庄严佛果,谓之华严,一心修之谓之叁昧。是华严大经及梵网经所说。无量寿经上曰:「得佛华严叁昧,宣畅一切经典。」六十华严经叁十七曰:「普贤菩萨,正受叁昧,其叁昧名佛华严。」瓔珞经曰:「我先於第叁中,集八...

《佛学大辞典》 / 317字 / 3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3日

补涩波

又作布瑟波Puṣ a,译曰花。大日经疏八曰:「梵云枳娑攞瑜。是林树上兼带条叶之花。次云补涩波。正目花体。如花鬘散花之类皆用此名。」宗正脉序曰:「布瑟波印於饮光。」名义集叁曰:「布瑟波,此云华。」

《佛学大辞典》 / 90字 / 3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3日

自在天宫

在色界之第四。自在天王之宫殿也。

《佛学大辞典》 / 16字 / 3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3日

定鐘

初更五点后,经少时,鸣鐘十八下,名之為定鐘。又名十八鐘。正当亥时。其后少时,打二更。凡坐至定鐘而止,眾便出僧堂,若更欲坐,则报言定鐘坐,乃再入堂。定鐘之后锁前门,眾皆自后门出入。今俗所谓初夜之鐘者,正是定鐘也。见象器笺十八。

《佛学大辞典》 / 98字 / 3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3日

八背捨

新曰八解脱。再加八胜处十一切处,谓之叁法。此叁法為远离叁界贪爱一具之出世间也。智度论二十一曰:「背舍為初门,胜处為中行,一切处為成就也,叁种观足,即是观体成就。」

《佛学大辞典》 / 75字 / 3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3日

鳩摩逻多

Kumāralabdha,又作矩摩逻多,拘摩罗罗多,拘摩罗逻多,鳩摩罗陀,鳩摩罗驮。译作童受、童首、豪童、童子。论师名,有二人:一為经部之鳩摩逻多。出於阿输迦之时。西域记叁(呾叉始罗国下)曰:「昔经部拘摩罗逻多(唐言童受)论师,於此製述诸论。」同十二(竭盘陀国)曰:「无忧...

《佛学大辞典》 / 490字 / 3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3日

生灵

对於死灵之语。即生者之神识也。 又蒙古源流一曰:「内藏包罗者(内藏对於外象而言,外象定自叁坛起手,叁坛者,风水土叁坛也),自天一神变幻降世起,渐渐蕃衍,色界十七天,无色界四天,欲界二十天,并过去未来现在世界之六种生灵,以次而成。因彼生灵神变而来,故寿无算。虽...

《佛学大辞典》 / 177字 / 3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3日

枯木

唐石霜诸师会下有坐而不卧者。天下谓之枯木眾。宋僧传十二(庆绪传)曰:「如是二十年间,堂中老宿,长坐不卧,屹若椔杌。天下谓之石霜枯木眾是也。」传灯录十五石霜章曰:「师止石霜山二十年间,学眾有长坐不卧,屹若株杌。天下谓之枯木眾也。」

《佛学大辞典》 / 106字 / 3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3日

火版

掛於库司之灶上,及饭熟,饭头打之叁下,则火头灭火。故名火版。大眾闻此音。止坐而归寮。见象器笺十八。

《佛学大辞典》 / 43字 / 3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3日

慧远

慧远有二人:一,庐山东林寺慧远,俗姓贾氏,雁门人。初学儒,二十一岁出家,以道安為师,达大乘之奥旨。时襄阳有寇乱,道安散徒眾,远辞而至荆州,将往罗浮,抵潯阳,爱庐峰清静,住於山阴。时有沙门慧永,在西林寺,原為同门。永劝刺史桓伊兴东林寺,使远居之。於是隐士刘遗民雷...

《佛学大辞典》 / 347字 / 3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3日

离婆多坐第一

增一阿含经叁曰:「坐入定,心不错乱,所谓离曰比丘是。」

《佛学大辞典》 / 26字 / 3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3日

為梵语那之略,译曰思惟修。新译曰静虑。思惟修者思惟所对之境,而研习之义,静虑者心体寂静。能审虑之义。定者,為梵语叁昧之译,心定止一境而离散动之义。即一心考物為,一境静念為定也。故定之名宽,一切之息虑凝心名之,之名狭,定之一分也。盖那之思惟审虑,自有定...

《佛学大辞典》 / 726字 / 3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3日

一指头

公案名。尽天尽地悉摄尽於一指头上之意。景德传灯录第十一,金华俱胝传,俱胝时為实际尼所勘破,愤慨不能措。偶以杭州天龙和尚到其庵。俱胝因问之。天龙时竪一指示之。俱胝即坐,大有所悟。由是常竪一指对学者参问,不别為提唱。当欲示寂,曰:吾得天龙一指头,一生用不尽。由是...

《佛学大辞典》 / 144字 / 3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3日

八灾患

忧、喜、苦、乐、寻、伺、出息、入息之八法為妨害定者,故称為八灾患。对於火水风叁灾,彼曰外灾,此曰内灾。离此八种之内灾,即色界之第四定也,故外叁灾不至第四。俱舍论二十八曰:「下叁静虑,名有动者,有灾患故。第四静虑,名不动者,无灾患故。灾患有八,其八者何?寻...

《佛学大辞典》 / 133字 / 3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3日

心城

定以防心,抑制妄动,故譬之於城。与遗教经堤塘之喻同。行事钞上一之叁曰:「定心城,以戒為廓。」又以身為城郭,故曰心城。华严经入法界品曰:「宝眼净天告善财言,应守护心城,离生死故。」

《佛学大辞典》 / 81字 / 3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3日

拈古

拈起古则批评也。碧巖第一则颂评曰:「大凡颂古,只是绕路说,拈古大纲,据疑结案而已。」

《佛学大辞典》 / 39字 / 3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3日

鬱头生非想天后為飞狸

彼欲得一旦所失之五通,於林间一心专至,当垂得时,有鸟在树上,以急鸣乱其意。捨树而至水边求定。復闻鱼斗动水声,不得,即生瞋恚。我当尽杀鱼鸟。此人久后得定,生於非想天。寿八万劫终,下生而為飞狸,杀诸鱼鸟,作无量罪,堕叁恶道。见智度论十七,止观辅行四之二。

《佛学大辞典》 / 108字 / 3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3日

教亨

济州任城(今山东济寧州治)人,姓王氏,字虚明,七岁出家,十五岁游方。闻郑州普照寺宝和尚法席盛,往参叩。一日至睢阳,偶忆击板因缘,凝情如入定,不觉已到河口。同行德满呼曰:此河津也。师乃下马,悲喜交集。及归,语之宝公,宝曰:此似僵卧人欲转动。犹未印可,曰:曾看日...

《佛学大辞典》 / 229字 / 3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3日

五味

五种交杂之也。对一味而言。即外道,凡夫,小乘,大乘,最上乘之五种。源诸詮集都序卷上之一曰:「则有浅有深,阶级殊等。谓带异计,欣上厌下而修者,是外道。正信因果,亦以欣厌而修者,是凡夫。悟我空偏真之理而修者,是小乘。悟我法二空所显真理而修者...

《佛学大辞典》 / 390字 / 3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3日

祖师

祖者始也,始立法為人之师表者。通於显密教。春秋正义曰:「啖助曰:叁传之义,本皆口传。后之学者,乃着竹帛,而以祖师之目题之。」汉书外戚传曰:「定陶丁姬,易祖师丁将军之元孙。」师古注曰:「祖始也,丁宽易之始师。」故释老二氏,称其创立宗派之人曰祖师

《佛学大辞典》 / 110字 / 3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3日

根本定

又名根本,根本等至或八等至,略称根本。对於近分定而言。即离各下地修惑而得之初乃至非想非非想根本地所摄之定也。见俱舍论,毘婆沙论等。

《佛学大辞典》 / 61字 / 3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3日

八城经

阿难為八城居士说十二,居士信心施食及房。收於中阿含第十六。

《佛学大辞典》 / 28字 / 3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3日

谈林

谈议之林,谓僧徒之学场也。犹言学林。续高僧传十叁曰:「释志念频弘二论,叁十餘年,学观霞开谈林雾结。」宋书列传五十七曰:「又有慧严慈议道人,并住东安寺,学行精整,為道俗所推。时斗场寺多僧,京师為之语曰:斗场师窟,东安谈议林。」

《佛学大辞典》 / 102字 / 3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3日

叁种

一世间,此有二种: 一,根本味,此有四,四无量,四空之叁品。合為十二,称為十二门。厌欲界之散乱者修四,欲大福者修四无量,厌色笼者修四空。為生一切出世善法之根本,故名根本。又闇证而為观慧,故名隐没。於其定生爱味,故名有垢。所观之境界不分明,故名无记(...

《佛学大辞典》 / 1365字 / 3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3日

门集人為坐说法念诵,谓之参。参者交参之义,谓眾类参会也。故詰旦升堂,谓之早参,日暮念诵,谓之晚参,非时说法,谓之小参。凡垂语之尾多用参语。参言外妙旨之意也。象器笺曰:「参,趋承也。晋謁。」

《佛学大辞典》 / 83字 / 3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3日

衲子

又云衲僧,僧之别称。僧多着一衲衣而游方,故名。但衲衣為头陀比丘之法衣,不限於僧。

《佛学大辞典》 / 38字 / 3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3日

铁牛

以譬不可动,又譬无容嘴之处。碧巖叁十八则曰:「祖师心印,状似铁牛之机。」同着语曰:「千人万人撼不动。」五灯会元药山章曰:「某甲在石头,如蚊子上铁牛。」

《佛学大辞典》 / 69字 / 3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3日

惟干颇罗天

Bṛhat hala,玄应音义叁曰:「惟干颇罗天,此云广果天。第四第二天也。凡夫果中,此最殊胜,故名為广果天也。」

《佛学大辞典》 / 53字 / 3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3日

本门十妙

一、本因,本初发菩提心修菩萨道所修之因也,经云:我本行菩萨道时所成寿命今犹不尽是也。二、本果,本初所行圆妙之因,契得究竟常乐我净,乃是本果。经曰:我成佛已来甚大久远是也。叁、国土,本既成果,必有依国,今既迹在同居土,或在叁土,中间亦有四土,本佛亦应有土,復居何...

《佛学大辞典》 / 527字 / 3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3日

毕鉢罗窟

巴Vebhāra-guhā,梵Vaibhāra,又作卑鉢罗窟,宾鉢罗窟。以窟上有毕鉢罗树繁生,故名,或言毕鉢罗為大迦叶名(父母祈树神而生,故名,又迦叶所居之窟,故名毕鉢罗窟,此虽古释,然非也),在摩竭陀国王舍城竹林精舍之西,大迦叶结集叁藏处也。付法藏传一曰:「迦叶辞如来往耆闍崛...

《佛学大辞典》 / 268字 / 3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3日

以毛作毬而掷之,觉者之睡者。十诵律曰:「有比丘眾中睡。佛言:听水洗头。(中略)若故睡不止,听以毱掷,若故不止。佛言:听用杖。」智度论曰:「菩萨供给坐者:衣服、饮食、医药、法杖、毱、镇。」资持记下二之叁曰:「毱如毛毱,遥掷以警睡者。」

《佛学大辞典》 / 107字 / 3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3日

宗之教法。又与教。叁藏所詮之法门為教。教外别传之宗旨為家者流之判也。传通缘起上曰:「或教两门,或显密二教。」

《佛学大辞典》 / 54字 / 3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3日

北枕

如来以灭后之佛教有止住於北方之缘,故临灭至北方拘尸那城,於沙罗双树间北首而入涅槃。是北枕之起因也。长阿含经叁曰:「尔时世尊,入拘尸那城,向本生处沙罗双树间,告阿难曰:汝為如来於双树间敷置床座,使头北首而向西方,所以然者,吾法流布,当久住北方。对曰唯然。即敷座令...

《佛学大辞典》 / 209字 / 3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3日

色无色天计涅槃外道

十种外道之一。计属於色界第四之无想定為涅槃,又计為无色界之最顶非想非非想处為涅槃之外道也。行事钞下四之二曰:「以二界有无想定非想非非想定心沈没处,谓之穷理。」

《佛学大辞典》 / 76字 / 3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3日

十二兽

此中与我国相传之十二支相违者,唯虎与狮子而已。然止观等引大集经将师子改虎(十二支配十二兽,见汉王充之论衡,似基於列子叁十六兽说故我国十二支说非依佛教也),此一一方各有二罗剎女及五百眷属随其方面各自供养其方之叁神,而其窟皆是古昔菩萨之住处也。又一一各修各慈。昼夜...

《佛学大辞典》 / 286字 / 3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3日

结跏趺坐因由

智度论七曰:「诸坐法中,结跏趺坐,最安稳不疲极,此是坐人坐法。(中略)此是坐,取道法坐,魔王见之,其心忧怖。(中略)见画跏趺坐,魔王亦愁怖,何况入道人,安坐不倾动。」嘉祥法华义疏二曰:「结跏趺坐,是诸佛常坐之法。作此坐者,身端而心正也。」行事钞下之叁曰:「...

《佛学大辞典》 / 164字 / 3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3日

临斋讽经

临午斋时讽经也。祖师之讽经,行於半斋,為亡者讽经,於临斋行之。

《佛学大辞典》 / 27字 / 3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3日

四种色

一,息灾為白,白着水色也。二,增益為黄,黄者金,又為地形也。此二者準上之形可知。叁,敬爱為赤,世人爱乐赤色,故用之。四,降伏為黑,降伏所以用黑色者,黑色為风大之色,风為大力之义。水火风叁灾之时,风灾力强,故能坏第叁,如来成道时,亦以风指降伏恶魔。降伏之法,摧...

《佛学大辞典》 / 147字 / 3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3日

大小二乘

大乘小乘也。一切经自教义之上分此二者,以对於小机说罗汉之道。為小乘,以对於大机说作佛之道為大乘。四部之阿含经等為小乘,法华经维摩经等為大乘。智度论百曰:「阿难知筹量眾生志业大小,是故不於声闻人中说摩訶衍。(中略)虽俱求一解脱门,而有自利利他人之别,是故有大小乘...

《佛学大辞典》 / 235字 / 2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3日

灭尽定

梵语Nirodhasamā atti,又名灭受想定。二无心定之一。灭尽六识心心所而不使起之定也。不还果已上之圣者,為假入涅槃之想而入於此定,极长者為七日,属於非想天,外道所入之无心定,名為无想定。属於第四。俱舍论五曰:「如说復有别法,能令心心所灭,名无想定。如是復有别法...

《佛学大辞典》 / 231字 / 2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3日

叁种止观

天台大师由南岳传受叁种之止观:一渐次止观,初浅,后深,如彼梯磴,初持戒,次修定,后渐修实相也。大师依之说波罗蜜十卷。二不定止观,前后互更,如金刚宝置日中,现像不定,无别之阶位,随眾生之根或前浅后深,或前深后浅,或浅深事理渐顿不定,大师依之说六妙门一卷。叁圆...

《佛学大辞典》 / 173字 / 2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3日

第叁

色界四天中之第叁天也。此中有叁天,谓之少净、无量净、徧净。

《佛学大辞典》 / 27字 / 2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