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分律二十曰:「耆域能别音声本末之相,佛将至塚间,示五人髑髏。耆域徧叩白佛言:第一叩者生地狱,第二叩者生饿鬼,第叁叩者生畜生,第四叩者生人道,第五叩者生天上。佛言善哉皆如汝所说,復示一髑髏,耆域叁叩不知所之。白佛言:我不知此人所生之处。佛言:汝应不知。何以故?...
《佛学大辞典》 / 431字 / 7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7日Manomaya,又作摩[少/(兔-、)],摩奴末耶。译曰意生身。诸佛菩萨及诸天等从自意化生之身也。华严疏二十曰:「摩[少/(兔-、)]摩者,此云意生,亦云意成,即是意生身也。」玄应音义一曰:「摩[少/(兔-、)],正言摩奴末耶,此云意生身,言诸天等从意化生也。」
《佛学大辞典》 / 117字 / 7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7日天台真言两宗立草木成佛之义。天台於台宗二百题七有草木成佛之论目。依法华经诸法实相,涅槃经佛性体徧之教文,由一色一香无非中道之道理而成立。圆实之意,谓中道佛性,徧於法界,故不隔有情无情,无情已有佛性,岂无成佛之理乎。然如华严谓真如随缘在有情之边為佛性,在无情之边...
《佛学大辞典》 / 485字 / 7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7日密教於每一修法结之解之。结界者,遮恶持善之义,分迷悟善恶之界畔,退恶类住善者之法也,其法有五种:一地结,二四方结,叁虚空网,四火院,五大叁昧耶。第一地结,又名金刚橛,立橛於大地其橛為金刚橛,其橛之根或说到金轮际,或说到水轮际等。是十八道之第六也。第二四方结,又...
《佛学大辞典》 / 516字 / 7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7日从容录第八则曰:「有学人问:大修行底人还落因果也无?对他道不落因果。」砂石集一曰:「未闻耶,彼不落因果之一句既得五百生狐身。」百丈野狐之因缘也。见[百丈]条。
《佛学大辞典》 / 75字 / 7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7日即马郎妇观音也。為叁十叁观音之一,手持鱼篮因有此名,又有水上乘大鱼之形像。宋濂鱼篮观音像讚序曰:「予按观音感应传,唐元和十二年,陕右金沙滩上,有一美艷女子,挈篮鬻鱼,人竞欲室之。女曰:妾能授经。一夕能诵普品者,事焉。黎明能者二十。女辞曰:一身岂堪配眾夫耶?请易...
《佛学大辞典》 / 212字 / 7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7日虽大方之尊宿,若住持能以礼致之,亦可充此职。是云退位為人。退位為人谓之却来首座。却来者,洞家之奉唱。向正位為向去,自正位来偏位,為却来。祖庭事苑八曰:「首座即古之上座也,梵语悉替耶,此云上座。(中略)古今立此位,皆取其年德干局者充之。今禪门所谓首座者,即其人也...
《佛学大辞典》 / 134字 / 7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7日Paṭṭa绢之大幅无条相者,谓為縵衣。又曰縵条,用以裹身者。有部毘奈耶二十叁曰:「织作鉢吒。」注曰:「言鉢吒者,谓是大[(畾/(冗-几+互))毛],与袈裟量同,总為一幅。此方既无,但言衣[(畾/(冗-几+互))毛]。前云衣者,梵本皆曰鉢吒也。此云縵条。」大日经叁曰:「鉢吒為裙。」同...
《佛学大辞典》 / 150字 / 7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7日是普贤如来(即大日如来)之叁昧耶印也。瑜祇经曰:「普贤叁昧耶,屈进力(左右头指)如鉤,檀慧(左右小指)禪智(左右大指)合,是名彼大印。」是外五股印也。
《佛学大辞典》 / 70字 / 7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7日舍利弗问须菩提:「若菩萨摩訶萨於梦中入叁叁昧空无相无作叁昧,寧於般若波罗蜜有益耶?」须菩提报舍利弗:「若菩萨於昼日入叁叁昧,则於般若波罗蜜有益,夜梦中亦当有益。何以故?昼夜梦中,等而无异。」见大品般若经梦行品,智度论七十五。
《佛学大辞典》 / 105字 / 7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7日被叶衣观音之略。被叶衣,為喻着八万四千功德衣之意。密号為异行金刚。叁昧耶形為未敷莲华。其形像如叶衣观自在菩萨陀罗尼经所说:「其像作天女形,首戴宝冠,冠有无量寿佛,瓔珞环釧,庄严其身。身有圆光,火焰围绕。像有四臂:右第一手,当心持吉祥果。第二手作施愿手。左第一手...
《佛学大辞典》 / 240字 / 7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7日巴利语翳迦叁昧耶Ekaṃsamayaṃ之译语。在某时之义。诸经之初,皆有「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等。天台观经疏一,谓「今不论长短假实,说此经竟,总谓為一时。」
《佛学大辞典》 / 70字 / 6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7日Bimbisāra,佛在世摩竭陀国王之名。又作洴沙,瓶沙,萍沙。新曰频毘娑罗。古译為顏色端正模实等。模实者,身模充实之义。又译形牢。玄奘译為影坚,义净译為影胜。深归佛法。积善根虽多,终為逆子阿闍世王幽囚,幽中照於佛之光明,证阿那含果而死。频婆娑罗王请佛供养经曰:「摩竭...
《佛学大辞典》 / 352字 / 6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7日印度所行之一切外典也。佛本行集经十一曰:「一、梵天所说书,Brāhmī(今波罗门书正十四音是)。二、佉卢虱吒书,Kharoṣṭī(隋言驴唇)。叁、富沙迦罗仙人说书,Puṣkarasārī(隋言莲华)。四、阿迦罗书,Aṅgali i(隋言节分)。五、懵伽罗书,Vaṅgali i(隋言吉祥)。六、耶懵尼...
《佛学大辞典》 / 1921字 / 6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7日又作赤衣,絳袈裟,赤絳衣等。根本毘奈耶叁十九,以青泥赤叁色為佛制之坏色,曰:「赤者谓树赤皮。」是為十诵律十五所谓之茜色,四分律十六等所谓之木兰色,非為纯赤色。故十诵律十五,萨婆多毗尼毗婆沙八,禁用青黄赤白黑五种之纯色,谓若得赤衣,应叁种净。毘奈耶杂事二十九曰:...
《佛学大辞典》 / 359字 / 6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7日或云石榴。然金刚智译之准提陀罗尼经曰:「第五手把微惹罗迦果(汉言子满果,此间无,西国有)。」金刚智註曰此间无,岂石榴耶?不空译之。同经曰:「第五手掌俱缘果。」
《佛学大辞典》 / 73字 / 6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7日僧衣之异名。盖取悉多太子入山时,着鹿皮衣之故事。瑞应经上曰:「行数十里,逢两猎客。太子自念:我已弃家,在此山泽,不宜如凡人被服宝衣有慾态也。乃脱身宝裘,与猎者贸鹿皮衣。(中略)车匿悲泣,随路而啼。顾视太子,已被鹿皮衣。」异出菩萨本起经曰:「太子行十数里,道逢猎...
《佛学大辞典》 / 168字 / 6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7日一、眼识,谓眼以色为缘,而生眼识。眼识依根而生,眼根因识能见,而能见者,是名眼识。 二、耳识,谓耳以声为缘,而生耳识。耳识依根而生,耳根因识能听,而能听者,是名耳识。 叁、鼻识,谓鼻以香为缘,而生鼻识。鼻识依根而生,鼻根因识能嗅,而能嗅者,是名鼻识。 四、舌...
《三藏法数》 / 714字 / 6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7日如来叁昧耶之本誓也。大疏九曰:「结叁昧耶者,即是必定师子吼,说诸法平等义故,立大誓愿,当令一切眾生得如我故,欲善為眾生开净知见故,以此警觉眾生及诸佛故,是故此叁昧耶,名為一切如来金刚誓诫。」
《佛学大辞典》 / 86字 / 6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7日一、护持国王,安乐人民门,宝星陀罗尼经云:一切国土中,所有陀罗尼流行之地,令其人王,常得拥护,势力自在;亦能拥护王之政教;一切不祥之事,皆悉断灭。复令财谷丰饶,人民安乐也。(梵语陀罗尼,华言咒,即愿也;亦云捻持,即真言也。) 二、能灭罪障,远离鬼神门,菩提场...
《三藏法数》 / 1158字 / 6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7日梵名萨陀波伦Ssadā ralā a,智度论九十六曰:「问何以名萨陀波伦(萨陀,秦言常,波伦名啼),是因缘得名字耶?答有人言其少时喜啼故,名常啼。有人言此菩萨行大悲柔软故,见眾生在恶世贫苦老病忧苦,為之悲泣。是故眾人号為萨陀波伦。有人言是菩萨求佛道故,忧愁啼哭,七日七夜...
《佛学大辞典》 / 137字 / 6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7日拨无因果之理之邪见。诸见中空见之过最重。又着於空法之见。无上依经上曰:「若有人执我见,如须弥山大,我不惊怖,亦不毁呰。增上慢人,执着空见,如一毛髮作十六分,我不许可。」楞伽经叁曰:「我说寧取人见如须弥山,不起无所有增上慢空见。」止观十上曰:「天竺诸见,空见最重...
《佛学大辞典》 / 225字 / 6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7日Ḍāna,又曰檀,檀那。译曰布施。六波罗蜜之一。 又(杂语)量目名。译曰一銖。见大乘法数二。 又(术语)阿陀那(Ādāna)之略。阿赖耶识之异名。楞严经五曰:「陀那微细识。」
《佛学大辞典》 / 79字 / 6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7日Kāuśeya,又作憍舍耶,憍尸,高世耶。绢衣名。取野蚕茧之丝所作之衣。西域记二曰:「憍奢耶者,野蚕丝也。」玄应音义一曰:「憍奢耶,此译云虫衣,谓以野蚕丝线作衣也。应云俱舍,此云藏,谓蚕藏在茧中,此即野蚕也。」慧琳音义二十五曰:「憍奢耶,五分律云:野蚕所作绵,捻织為...
《佛学大辞典》 / 160字 / 6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7日智度论二曰:「佛既入灭,摩訶迦叶欲结集叁藏,议言谁能结集毘尼法藏者?长老阿泥卢豆言:舍利弗有好弟子,名憍梵波提,能知毘尼法藏。今在天上尼利沙树园中住,可遣使请来。迦叶便遣下座比丘,召憍梵波提。比丘至天上,传迦叶意。憍梵波提语比丘言:召我日佛灭度耶?比丘言实如所...
《佛学大辞典》 / 366字 / 6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7日Ghaṇtā,又作犍槌,犍地,犍迟,犍椎。译曰鐘,磬,打木,声鸣等。可打而作声之物之通称。大小无别。案椎稚二字,共為写梵音者。故无论用何者,皆无妨。而辨其相违,则椎者,集韵曰:「传追切,音追,通作槌,俗作桘。」椎槌通用也。稚者,广韵曰:「直利切,音治。」然玄应谓经论...
《佛学大辞典》 / 816字 / 6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7日Vyākaraṇa,新译曰毘耶羯刺諵,又云毘何羯唎拏。译曰声明记论。关於五明中声明,即语学之俗书总名也。慈恩寺传叁曰:「印度梵书名為记论,其源无始,莫知作者。每於劫初,梵王先说,传授天人。以是梵王所说,故曰梵书。其言极广,有百万颂,即旧译云毘伽罗论者是也。然其音不正。...
《佛学大辞典》 / 1271字 / 6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7日一、至诚心,真实愿净土之心。二、深心,深愿净土之心。叁、迴向发愿心,迴向所修之功德,愿求往生净土之心。具此叁心者,必得往生。观无量寿经曰:「一者至诚心,二者深心,叁者迴向发愿心。具叁心者,必生彼国。」 又一、根本心,第八阿赖耶识之心王,含藏一切善恶之种子,生染...
《佛学大辞典》 / 394字 / 6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7日阿赖耶识叁藏之一。阿赖耶者,藏之义,以含藏一切法故也。而此藏识常恒為第七末那识所缘而被為我执,故名执藏。唯识述记叁本曰:「我爱缘之,為执藏义。」
《佛学大辞典》 / 65字 / 6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7日外道十一宗之一。此外道计一切眾生受苦乐之报皆由宿世本业之所作,故若於现世持戒精进,受身心之苦,则能坏本业,本业既坏,则眾苦灭,故得涅槃。是说宿因现报,虽与佛法之正说不异,然以一切归於宿作不许感现在之功力果(是曰士用因士用果),故以之為邪执也。毘婆沙论百九十八曰...
《佛学大辞典》 / 452字 / 6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7日是小乘叁藏中毘那耶藏之结集也。佛灭后一百年,於毘舍离国有十个非法起。长老耶舍(陀)比丘,於毘舍离城波利迦园召集七百圣眾,断十箇非法,洗净律藏云:四分律五十四、十诵律六十、五分律叁十、僧祇律叁十叁、毘尼母经四、善见律一、西域记七之诸书所记同。西域记七曰:「吠舍釐...
《佛学大辞典》 / 345字 / 6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7日一、疑佛,疑佛者,谓众生心,作如是念:佛为大耶?富兰那等为大耶?由此疑念,不信佛是智人,恶口谗谤,裁断自心善根,故名心裁。(梵语富兰那,无翻,即空见外道。谓一切法无所有,如虚空不生灭也。) 二、疑法,疑法者,谓众生心,作如是念:佛法为胜耶?韦陀等法为胜耶?由...
《三藏法数》 / 383字 / 6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7日智度论二曰:「长老毕陵伽婆蹉,常患眼痛。是人乞食常渡恒水,到恒水边弹指言:小婢住莫流。水即两断。得过乞食。是恒神到佛所白佛,佛弟子毕陵伽婆蹉常骂我言:小婢住莫流。佛告毕陵伽婆蹉,懺谢恒神。毕陵伽婆蹉即时合手语恒神言:小婢莫瞋,今懺谢汝。是时大眾笑之。云何懺谢而...
《佛学大辞典》 / 236字 / 6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7日名道林,唐杭州人,九岁出家,二十一岁於荆州果愿寺受戒。至京师謁径山道钦禪师而契悟心要。后南归,见秦望山有长松,枝叶繁茂,盘屈如盖,遂栖止其上。故时人谓之鸟窠禪师。有鹊巢於侧,人又曰鹊巢和尚。元和年中,白居易出知杭州。闻师之道,见师栖止巢上,乃问曰:师住处甚险?...
《佛学大辞典》 / 236字 / 6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7日大乘之义,别异熟与异熟生,阿赖耶识為异熟,眼耳鼻舌身意之六识為异熟生。以是六识之异熟有由阿赖耶种子(即异熟)所生之义也。唯识论叁曰:「眼等六识业所感者,是异熟生,非真异熟。」小乘总谓异熟因之所生為异熟生,与异熟果同。俱舍论二曰:「异熟因所生,名异熟生。如牛所驾...
《佛学大辞典》 / 125字 / 6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7日师子吼菩萨问佛言:若一切众生,既有佛性,何须更习八圣道耶?佛言:性虽本具,要须修习圣道,方见佛性。譬如恒河边有七种人,或为洗浴,或畏贼寇,或为采花,则入河中。河喻生死大河,浴喻出家受戒清净,贼喻烦恼,采花喻七净花以为其因,而求涅槃之果也。(八圣道,又云八正道...
《三藏法数》 / 873字 / 6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7日Śuddhi anthaka又Kṣudra anthaka,又作周利槃陀伽,周利槃特迦,周梨槃陀迦。译曰:继道,小路。新作朱荼半託迦,翻曰小路。兄弟二人,父母旅行至中路生长子,称曰槃特。后又於路上生一子,名曰周利槃特。槃特者,路之义。周利槃特者,小路之义。兄聪明,弟愚钝。慧琳音义二十六...
《佛学大辞典》 / 267字 / 6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7日胎藏界為开自心八叶之佛身,以干栗驮耶即肉团心之八分,观為八叶之莲华。金刚界一以满月圆明之体与菩提心相类故,一為开自心之十六菩萨,亦以肉团心观為十六分之月轮。月之十六分者,晦夕日月相并之际,月光為日光所夺,全行隐去,若於日月一分相过之后。月光必少现。以此小分合於...
《佛学大辞典》 / 766字 / 6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7日於梵音显等十字,因兹名為涅槃之十字。」贤愚经及报恩经详记坚誓师子為法师所死之因缘,然不说此十字之事。是有密部经轨之典据耶?抑出於口传耶?宜更考之。
《佛学大辞典》 / 69字 / 6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7日一时外道,以时為生因者。 二五大外道,以地水火风空五大為生因者。 叁相应外道,计学定者内心相应之理為真我者。 四建立净外道,建立一切法,依此修行,以之為清净者。 五不建立无净外道,与上相反,不建立一法,无所修之净法者。 六自在天外道,以自在天為生因者。 七流出...
《佛学大辞典》 / 750字 / 6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7日婆罗门之法以火為天之口,火烧供物则诸天得食之云。是护摩供之所由来。百论疏上之中曰:「再供养火為欲生福,外道谓火是天口,故就朝瞑二时再供养火。问外道何故谓火法天口耶?答俱舍论云:有天从火中出语言:诸天口中有光明谓言是火。故云天口。(中略)正烧苏等千八种物,令香气...
《佛学大辞典》 / 188字 / 6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7日是永明所立,单於大乘判定其宗旨。一法相,谓一切染净诸法,无始时来,各有种子在阿赖耶识中,遇缘而由各自种子起,万法条然,因之於色心诸法建立种种名相者。如深密,唯识等之所明是也。二破相,谓一切染净之法,悉為因缘生,以因缘生故无自性,如梦如幻,诸法唯是空,即空亦為空...
《佛学大辞典》 / 234字 / 6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7日显教转八识而成就四智,以立為究竟之报身如来。密教於此加第九识所转之法界体性智而為五智,以為金刚界智法身之大日如来:一、法界体性智,是转奄摩罗识所得。法界有差别之义,诸法差别,其数过於尘沙,是為法界。法界体性即六大也。大日住於此六大法界之叁昧,名為法界体性智,主...
《佛学大辞典》 / 570字 / 6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7日雪峰在德山作饭头。一日饭迟,德山托鉢至法堂。峰晒饭巾次,见德山云:这老汉,鐘未鸣,鼓未响,托鉢向什麼处去?德山便归方丈。峰举似巖头。巖头云:大小德山,未会末后句。山闻使侍者呼巖头来,问曰:汝不肯老僧耶?巖头密啟其意。德山至来日上堂,果与寻常不同。巖头至僧堂前打...
《佛学大辞典》 / 149字 / 6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7日Paricitra,又曰波利质罗,波疑质姤。具名波利耶怛罗拘陀罗,忉利天上之树名。译言香徧树,又称曰天树王。慧苑音义下曰:「波利质多罗,具云波利耶怛罗拘陀罗,此云香徧树。谓此树根茎枝叶华实皆能徧熏忉利天宫。」又曰:「波利,此曰徧也,亦曰周匝。质多罗,云间错庄严也。言此...
《佛学大辞典》 / 182字 / 6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7日雪峰在德山作饭头。一日饭迟,德山托鉢至法堂。峰晒饭巾次,见德山云:这老汉,鐘未鸣,鼓未响,托鉢向什麼处去?德山便归方丈。峰举似巖头。巖头云:大小德山,未会末后句。山闻使侍者呼巖头来,问曰:汝不肯老僧耶?巖头密啟其意。德山至来日上堂,果与寻常不同。巖头至僧堂前打...
《佛学大辞典》 / 149字 / 5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7日虚与空者,无之别称也。虚无形质,空无障碍,故名虚空。此虚空有体有相,体者平等周徧,相者随於他之物质而彼此别异也。依有部之宗义分之為虚空与空界之色,以其体為虚空,以其相為空界之色。以此虚空為一无為法,数於叁无為之一而摄於法处之中,空界之色者,為眼所见之色法而摄於...
《佛学大辞典》 / 337字 / 5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7日又作俱陈那。城名。慧苑音义下曰:「俱珍那城,或言俱陈那耶。言俱陈者是名,此云大盆。那,法律也。昔此城未立之时,有一五通仙,名俱陈。而於此地置一大盆,畜水若池。恒在盆侧修仙法律,亦常為人说护净经及养生法。於后学徒,皆以师名及法為其姓氏。人眾渐广,即於此边建立城郭...
《佛学大辞典》 / 132字 / 5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7日长养支持身命者名食,食有四种。俱舍论十谓一段食,旧云搏食,以鼻舌分分段段而食者,以香味触之叁尘為体。二触食,旧云乐食,触喜乐之事,而长养身者,如观戏剧终日不食,亦不感飢。是以触之心所為体。叁思食,旧云念食,於第六意识思所欲之境,生希望之念,以资助诸根者。如人虽...
《佛学大辞典》 / 251字 / 5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7日(亦名八解脱,出禅波罗蜜) 背,谓违背。舍,即弃舍。大智度论云:背此净洁五欲,舍此着心,故名背舍。修此观故,发无漏智慧,断叁界见、思惑尽,证罗汉果,即转名八解脱也。(净洁五欲者,若欲界,色、声、香、味、触即名粗弊五欲,名为不净;若色界、无色界,色、声、香、味、...
《三藏法数》 / 948字 / 5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7日阿赖耶识之别名。唯识论叁曰:「或名无垢识,最极清净诸无漏法所依止故,此名唯在如来地。」述记叁末曰:「唯无漏依,体性无垢,先名阿末罗识,或名阿摩罗识。古师立為第九识者,非也。」
《佛学大辞典》 / 78字 / 5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7日罗什之弟子,关中四圣之一。什所翻之经,叡并参正焉。昔,竺法护译出正法华经,受决品云:天见人人见天,什译经至此言,此语与西域语同,但言过质。叡曰:非人天交接两得相见耶?什喜曰:实然!皆此类也。什所出之论本,叡多造其序。见高僧传六。
《佛学大辞典》 / 101字 / 5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7日叁惑同时可断,抑异时可断,别圆二教不同。别教為隔歷叁諦次第之叁观,其叁惑异断勿论矣。先於十住初位发心住以空观断叁界之见惑,至第七不退住復以空观断叁界之思惑,次叁住以假观断界内之尘沙,傍伏界外之尘沙,次於十行復以假观断界外之尘沙,次於十迴向,习中观,伏无明,次於...
《佛学大辞典》 / 323字 / 5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7日自在天变现欲乐之真言也。大日经疏十一曰:「如欲界有自在悦乐意明,(中略)自在天主以此悦乐意明力故,现种种杂色欲乐之具能满於一切,(中略)為一切天子天女等示现内外有情无情之境,如现食味音乐一一可提现前受用,若见女色等身亦可五欲自娱,各随彼心之所欲,何况如来真言而...
《佛学大辞典》 / 135字 / 5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7日周徧於一切心王心所而相应之五种心所也。一作意、二触、叁受、四想、五思。成唯识论第叁曰:「此识与几心所相应,常与触、作意、受、想、思、相应,阿赖耶识,无始时来,乃至未转,於一切位,恒与此五心所相应,以是徧行心所摄故。」又第五曰:「復以四一切辨五差别,谓一切性及地...
《佛学大辞典》 / 270字 / 5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7日目莲过去世之母也,圭峰之盂兰盆经疏曰:「有经说,定光佛时,目莲名罗卜,母字青提。罗卜欲行,嘱其母曰:若有客来,孃当具饍。去后客至,母乃不供,仍更诈為设食之筵。儿归,问曰:昨日客来,若為备拟?母曰:汝岂不见设食处耶?后尔以来五百生中慳慳相续。」此缘之所出未定,故...
《佛学大辞典》 / 119字 / 5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7日顺世者,梵名路伽耶Lokāyata,Cārvāka。是教祖也。出生年代虽不明,然较释迦出世似少在前。其主张以否定圣教,拒绝道德徒满肉体之欲望為目的,唱极端之物质的快乐主义,故称為顺世外道。
《佛学大辞典》 / 85字 / 5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7日杂宝藏经一曰:「过去久远时,雪山有一仙人,名提婆延,婆罗门种。婆罗门法不生男女,不得生天。此婆罗门常於石上小便,精气流堕石宕,一雌鹿来舐小便处,便有娠。月满,诣仙人窟下生一女子。莲华裹其身,自母胎出,端正殊妙。仙人知是己子,取而蓄养。渐长大,脚蹈地处,皆出莲华...
《佛学大辞典》 / 502字 / 5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7日Lokāyatika,又作路柯耶胝柯,路伽耶,路伽耶陀。译作顺世。四卷楞伽经谓之恶论,七卷楞伽经谓之世论。外道之名。随顺世间之凡情,计执是常是有等者。法华经安乐行品曰:「讚咏外书,及路伽耶陀,逆路伽耶陀者。」嘉祥法华义疏十曰:「路伽耶陀者,旧云是恶解义。(中略)注经云:...
《佛学大辞典》 / 268字 / 5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7日经云:有一孤母而丧其子,忧恼失意,来白于佛。佛即以此四事告之。 一、常必无常,世间之相,一一无常,假令万劫之久,铁石之坚,须弥之高,大海之广,终为无常之所坏灭。是故常不可久保也。(梵语须弥,华言妙高。) 二、富贵必贫贱,世间之事,盛必有衰,盈必有亏,此理之必...
《三藏法数》 / 296字 / 5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7日Vijayā,又作微惹耶,毘社耶。日天之妃也。译曰无胜,誓耶為胜,微誓耶為最极无胜也。大日经疏五曰:「释天眷属之南置日天眾。在八马輅车中,并二妃在其左右所谓誓耶。微誓耶,译云胜无胜也。」秘藏记末曰:「微舍耶天,肉色持弓箭。」 又五佛顶尊之第二曰誓耶。第叁曰微誓耶。大...
《佛学大辞典》 / 151字 / 5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7日一、萨迦耶见,梵语萨迦耶,华言身见。谓于五蕴法上,妄生执取,计我、我所,是名萨迦耶见。(五蕴者,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也。我者,谓五蕴法中强立主宰,妄计为我也。我所者,即五蕴色身等也。) 二、边执见,谓外道之人,于五蕴身见之中,执断执常,随执一边,我见...
《三藏法数》 / 565字 / 5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