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2 条搜索结果

多龄路迦也

降叁明王之梵语略称。

《佛学大辞典》 / 11字 / 9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1日

形像

经轨所说有种种。 (第一像):是间流布之像,而立印轨,与底哩叁昧耶经,与使者法之各初章所说,与大日经具缘品之说相相同。但身色则诸说有异,大疏六為黑色,立印轨為青色,使者法為赤黄色,底哩经未说身色,然其所说之相,与使者法大同,则身色亦可同於彼也。大日经二曰:「...

《佛学大辞典》 / 2278字 / 9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1日

九次第定

九者,自初禅至灭受想定,凡九种也。次第者,谓人若入禅时,智慧深利,能从一禅又入一禅,如是次第而入,心心相续,不生异念,无间无杂;定者,摄心不乱也。 初禅次第定,谓人修禅定,离欲界恶不善法,有觉有观,离生喜乐,定观均齐,其心次第而入,无有杂念间隔也。(有觉有观...

《三藏法数》 / 1025字 / 9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1日

一行居集

八卷,清彭绍升着,绍升字允初,号尺木,别号知归子。法名际清。因刘遗民高忠宪二公往来修学之地,皆名东林。故题其居曰二林。自号二林居士。居士治古文,言有物而文有则。熟於本朝掌故。所述事状信而有徵,卓然可传於后。论学之文。精心密意,纪律森然,汇為二十有四卷,名二林...

《佛学大辞典》 / 165字 / 9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1日

五力明王

不动等之五大明王也。此五大明王為五大力菩萨之变身,故云五力明王。见[五大力菩萨]条。

《佛学大辞典》 / 39字 / 9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1日

归宗寺

在江西卢山。西晋咸康六年,右将军王义之捨其故宅為西天达摩多罗所建。唐元和中,智常住此而復兴,白乐天,李渤等,时来访道。尔后為禪院,经第二澹权,第叁怀惲,第四弘章,而策贞慧超又居之。宋太平兴国九年,道詮住之為第十二,义柔嗣之。淳化四年,柔寂而慧诚补第十四...

《佛学大辞典》 / 163字 / 9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1日

佛田

向佛而植善根,则生无量之福果,故名佛田,佛即為眾生生福之田地也。智度论叁十曰:「佛田者,一切叁诸佛,(中略)虽有种种福田,佛為第一福田。」

《佛学大辞典》 / 63字 / 9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1日

半只迦

Pañika’,又曰半支迦,般止柯,散支,散支迦,般闍迦,德叉迦。八大夜叉之第叁,鬼子母之夫也。大日经疏五曰:「半只迦,旧曰散支。」毘奈耶杂事叁十一曰:「昔王舍城内一山边有药叉神,名曰娑多。北方犍陀多罗国復有药叉,名半遮罗。娑多娶妻生女,容貌多严,见者爱乐。其生之时...

《佛学大辞典》 / 426字 / 9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1日

一业

一业因也。同一之业因也。俱舍论十七曰:「一业引一生,业能圆满。」一业引未来一生之意。

《佛学大辞典》 / 39字 / 9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1日

无心道人

无念无想之真人也。四十二章经曰:「供养叁诸佛,不如供养一无心道人。」圣财集下曰:「叁佛者始觉之佛,如叁千佛。以凡圣别执偏住於有相之心而供养,故限於佛而不通於凡,限於应身而不通於法身,未达不二之理也。凡夫亦本来之佛,与[佛]同体,不知此理者愚也。无心道人者,无...

《佛学大辞典》 / 291字 / 9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1日

小乘九部

部即部类。谓佛所说经,有大乘小乘不同,故分十二部及九部之别也。小乘诸经,于十二部中,无方广、授记、无问自说之叁部,故云九部。法华经云:我此九部法,随顺众生说。是也。别论虽尔,若通而言之,凡大小乘经,无不具有十二部也。(无方广部者,方广乃大乘常住之理,以小乘惟...

《三藏法数》 / 919字 / 9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1日

僧统

僧官名。僧史略中曰:「姚秦初立僧官,称為正。魏改之,称為统。有沙门统,僧统,沙门都统叁名。皇始年中法果初任沙门统。文成帝再兴佛法后,罽宾沙门五人给僧统。孝文帝初任曇曜為沙门都统。其后至隋初起大统之称,以曇延任之。」新译仁王经下曰:「未来中一切国王王子大臣...

《佛学大辞典》 / 175字 / 9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1日

十力

是处非是处力。业力。定力。根力。欲力。性力。至处道力。宿命力。天眼力。漏尽力。是佛十力。是处非处力。善招乐报。恶得苦果。因果相当。名为是处。与上相违。名为非处。佛于是非二处。皆如实知。是名是处非处力。二业力。一切众生叁诸业。造业之处。受报之所。皆如实知。是名...

《法门名义集》 / 293字 / 8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1日

降叁种子

者长声呼之,具足万行也。加涅槃点则為明如来之解脱力故也。见义释七。

《佛学大辞典》 / 30字 / 8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1日

吽迦囉身

普贤金刚為降服恶魔而现之形。金刚顶瑜伽降叁成就极深密门曰:「普贤金刚手,為降伏一切,现吽迦罗身,摧叁有毒。」梵Hūṁkāra。

《佛学大辞典》 / 60字 / 8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1日

藏教七阶

藏教者,即小乘经律论叁藏教也。阶者,阶级次第也。谓藏教菩萨修行之次第也。(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一、四弘誓愿,弘者,大也。誓者,要制其心也。愿者,志求满足也。谓菩萨从初发心,观四谛境,发四弘誓,一、未度者令度,即众生无边誓愿度,此观苦谛境。...

《三藏法数》 / 1095字 / 8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1日

多龄路迦也吠闍也

又作帝隶路迦也吠闍也。帝隶者叁,路迦也者,吠闍也者降。降叁明王也。大日经疏十曰:「帝(入声)隶(二合)路迦(二合此是叁也)吠闍也(此是降胜之义也)。」

《佛学大辞典》 / 73字 / 8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1日

爱染明王种子

吽。

《佛学大辞典》 / 2字 / 8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1日

阎曼德迦

Yamāntaka,又曰焰曼威怒王,阎摩德迦尊,降阎魔尊,大威德明王,六足尊。五大明王西方之尊,无量寿佛之教令轮身。胎曼陀罗大钞叁曰:「大威德密号也,大威德金刚也,正名焰曼德迦也,汉号不明。」见[降焰魔尊]条。

《佛学大辞典》 / 93字 / 8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1日

月黶尊

降叁明王之别名。大日经疏五曰:「次復於执金刚下,置忿怒持明,降伏叁一切大作障者,号月黶尊。面有叁目,四牙出现,如夏水雨时云色,作大笑之形。以金刚宝為瓔珞,此是持金刚者,以无量门大势威猛摄护眾生叁昧也。」此尊半月轮中现黑色忿怒也。故似月黶。故云尔也。秘藏记末...

《佛学大辞典》 / 158字 / 8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1日

一切经

佛教圣典之总名。或曰大藏经。省曰藏经。隋书开皇元年,京师及诸大都邑之处,并官写一切经,置於寺内。而又别写藏於秘阁。一切经之名,本乎此。此名原称佛所说之经律等,而今则併吾国印度日本等高僧之着作而称之。 佛教传播於界各国之间,其圣典為各种之国语所翻译举其主要者,...

《佛学大辞典》 / 1341字 / 8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1日

文殊

Mañjuśrī,文殊师利之略,旧称文殊师利,满殊尸利,新称曼殊室利。新旧有六译:无量寿经、涅槃经曰妙德,无行经曰妙首,观察叁昧经,大净法门经曰普首,阿目佉经、普超经曰濡首,无量门微密经、金刚瓔珞经曰敬首(以上旧译);大日经曰妙吉祥、文殊或曼殊,是妙之义;师利或室利,...

《佛学大辞典》 / 518字 / 8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1日

允若

元绍兴人,幼依云门元剃度,后謁大恢山,习天台之教观。湛堂性澄主南竺演福,往依之,精究无不尽。澄甚器重之。英宗至治元年,澄奉詔入燕都,校正大藏,奏若行业,赐慈光圆照之号。泰定年间,主杭州兴化寺,与天岸弘济,我菴本无,玉庭罕,叁公,道望并峙湖上。称為钱塘之四依。...

《佛学大辞典》 / 180字 / 8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1日

融叁间十身

融者,通也、会也。叁间者,一、有情间,二、器间,叁、智正觉间也。谓菩萨知诸众生心,随其所乐,融会叁种间,以为十身。复以十身及自身递互相作,融通无碍,是名融叁间十身也。(隔别名,间差名间。有情间,即众生间;器间,即国土间,谓界如器故也;...

《三藏法数》 / 785字 / 8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1日

不善

违理而损害现及未来者,名為不善。五逆十恶是也。是在现在损害自他,在未来感苦果而损害己心身,故為不善。如叁途之苦果,彼虽在现在损害身心,然更无為之招未来之损害者,故非不善。唯识论五曰:「能為此违损,故名不善。恶趣苦果,虽於此能為违损。非於他,故非...

《佛学大辞典》 / 156字 / 8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1日

道种性有十回向

亦名解行地。叁贤位之内凡之上品。一救护一切众生相回向。菩萨摄无为众生不合住空。摄有为众生不令着俗。皆回邪倒而向正道故。救护一切众生离众生相回向。二者不坏回向。有则有为所不碍。回无为而向有为。则无为所不俱。有无俱通。则行成莫毁故。曰不坏回向。叁等一切佛回向。若行...

《法门名义集》 / 452字 / 8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1日

厕神

乌芻沙摩明王有解秽真言,遂以為厕神。

《佛学大辞典》 / 17字 / 8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1日

七十七智

是亦观十二支中后十一支之闻思修叁慧有漏智也。十一支各有七智,故合為七十七智。七智者,先於未来之老死一支,作顺逆之二观。谓观由有生而有老死之顺观,与观不由生而非有老死之逆观之二智也。如是过现之老死亦尔。故叁合而有六智。此六智缘理如实而知,故是思修慧,名真实智。...

《佛学大辞典》 / 170字 / 8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1日

两序

又曰两班。朝廷之制有文武两班,禪林拟之於住持之下设东西两班。长於学德者归西序,谓之头首。通於法者归东序,谓之知事。东序以都寺,监寺,副寺,维那,典座,直岁為次第。西序以首座,书记,知藏,知客,知浴,知殿為次第。由於宗派而略有不同。勅修清规有两班图。

《佛学大辞典》 / 105字 / 7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1日

如来十力

如来证得实相之智,了达一切,无能坏、无能胜,故名力也。 一、知是处非处智力,谓如来于一切因缘果报,审实能知。如作善业,即知定得乐报,名知是处;若作恶业,得受乐报,无有是处,名知非处。如是种种皆悉遍知,故名知是处非处智力。 二、知过现未来业报智力,谓如来于一切众...

《三藏法数》 / 599字 / 7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1日

不动尊

见[不动明王]条。

《佛学大辞典》 / 9字 / 7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1日

十玄门

玄者,妙也。门即能通之义。谓玄妙之门,能通莲华藏海故也。盖此十门,乃晋云华尊者依华严大经一乘圆顿妙义而立也。 一、同时具足相应门,谓举一法时,顿具一切诸法。一法既具,法法亦然,交互同时,皆得相应,具足圆满。经云:一切法门无尽海,同会一法道场中。是也。 二、广...

《三藏法数》 / 1015字 / 7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1日

七圣财

见道以后之圣者,分七种。诸经所说少异。宝积经四十二曰:「云何圣财?谓信(信受正法)、戒(持法律)、闻(能闻正教)、惭(自分有惭)、愧(於人有愧)、捨(捨离一切而无染着)、慧(智慧照事理),如是等法,是谓七圣财。彼诸眾生不护此故,名极贫穷。」涅槃经十七曰:「有七...

《佛学大辞典》 / 289字 / 7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1日

十智

一法智。二比智。叁智。四他心智。五苦智。六集智。七灭智。八道智。九尽智。十无生智。

《法门名义集》 / 32字 / 7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1日

解虎锡

高齐僧稠禪师,以锡杖解两虎之斗。续高僧传十六(僧稠传)曰:「后诣怀州西王屋山,修习前法,闻两虎交斗咆响震巖,乃以锡杖中解,各散而去。」又隋曇询禪师有此事。续高僧传十六(曇询传)曰:「又山行值二虎相斗,累时不歇,询乃执锡分之。以身為翳,语云:同居林藪,计无大乖,...

《佛学大辞典》 / 152字 / 7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1日

不动法

以不动明王為本尊,為息灾增益而修之祈祷法也。

《佛学大辞典》 / 21字 / 7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1日

乌芻沙摩

Ucchusma,又作乌枢沙摩,乌芻涩摩,乌芻瑟摩,乌枢瑟摩。乌素沙摩。明王名。译曰不净洁,秽迹,火头等。有转不净為清净之德,因之於厕中祭此明王。陀罗尼集经九曰:「乌枢沙摩,唐云不净洁金刚。」希麟音义五曰:「乌枢瑟摩,或云乌芻摩沙,此云秽迹。旧翻為不净洁,皆讹。新翻為...

《佛学大辞典》 / 259字 / 7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1日

矜羯罗

又作金伽罗Kiṁkara,不动明王八大童子之第七,与制吒迦侍不动明王之左右者。不动使者陀罗尼秘密法曰:「矜者问事也,羯逻者驱使也。(中略)此神作小童子形,有两种:一名矜羯逻,恭敬小心者是。一名制吒伽,难共语恶性者是。」圣无动尊一字出生八大童子秘要法品曰:「法波罗蜜慈...

《佛学大辞典》 / 215字 / 7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1日

者。过去现在未来也。过去佛。為迦叶诸佛。现在佛。為释迦牟尼佛。未来佛。為弥勒诸佛。此即佛经所云叁诸佛也。

《佛学大辞典》 / 47字 / 7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1日

五秘密曼荼罗

又名十七尊曼荼罗。於金刚萨埵欲触爱慢之五秘密,加八供四摄而成,故有此称。金刚界九会中之理趣会,即与此曼荼罗相当。普通流布之像,中央画金刚萨埵,右边安欲触二尊,左边安爱慢二尊。而宗睿所传之曼荼罗,欲金刚画於萨埵之左后,触金刚安於右后,爱金刚安於左侧,慢金刚安於右...

《佛学大辞典》 / 242字 / 7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1日

智旭

名智旭,字蕅益,自号八不道人。从所居而曰灵峰。父岐仲,持白衣观音咒祈子,母金氏,梦大士抱子授之而生,时明万歷二十七年五月叁日也。初学儒,以圣学自任,作闢佛论数十篇。十七岁阅莲池大师自知录叙及竹窗随笔,取论焚之。二十岁丧父,读地藏本愿经发出之心,日诵佛名。居叁...

《佛学大辞典》 / 422字 / 7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1日

金刚经

梵名Vajra-Prajña āramitā-Sñtra,一卷,般若部,姚秦鳩摩罗什译。又称金刚般若经,或曰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佛在舍卫国,為须菩提等,初说境空,次示慧空,后明菩萨空者,盖此经以空慧為体,说一切法无我之理為詮也。此经不如大般若经之浩瀚,又不如般若心经之太简,而能说般若...

《佛学大辞典》 / 1729字 / 7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1日

尊形

有二样。降魔之大黑,现忿怒相。施福神之大黑,现爱乐相,忿怒相之形像。叁最胜心明王经谓有一头二手。慧琳音义谓有一头八臂。神愷大黑天神法谓有叁面六臂。而日本所图者。皆叁面六臂。福神大黑之形像,宜以寄归传所记者為本。而日本所行之形像。冠圆帽。负囊。持小槌。踏米袋。...

《佛学大辞典》 / 138字 / 7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1日

佛母大孔雀明王咒经

叁卷,唐不空译。佛在祇园,莎底苾芻為眾破薪,螫於黑蛇,苦痛甚,阿难向佛求救,佛為说大孔雀咒,诸译中,今此本流通。

《佛学大辞典》 / 47字 / 7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1日

十六大力

佛赴阿耨达龙王请,为说无欲法,令诸菩萨修于清净之行,当得此十六大力,调摄身心而化众生也。(梵语阿耨达,华言无热恼。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一、志力,谓菩萨心志,善能总持诸佛一切所说之法,化导众生,是名志力。 二、意力,谓菩萨心意,同佛所行,于...

《三藏法数》 / 650字 / 7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1日

军荼利明王

五大明王之一。具名阿密哩多军荼利。译曰甘露瓶。见[甘露]条附录。

《佛学大辞典》 / 29字 / 7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1日

观音

旧云光音,观音,略称观音,新云观自在,观自在。梵音Avalokiteśvara,观音者,观人称彼菩萨名之音而垂救,故云观音,观自在者,观界而自在拔苦与乐。观音有六观音,七观音乃至叁十叁观音,但常称之观音,指六观音中之圣观音。如法华普门品之观音,观无量寿经之观...

《佛学大辞典》 / 617字 / 7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1日

佛入中国之始

茶香室丛钞十叁曰:「晋王嘉拾遗记云:燕昭王七年,沐胥之国来朝,则申毒国之一名也。有道术人名尸罗,百叁十岁。荷锡持瓶。云发其国五年,乃至燕都。善衒惑之术,於其指端出浮屠十层,高叁尺,乃诸天神仙,巧丽特绝,人皆长五六分,分列幢盖鼓舞,绕塔而行,歌唱之音,如真人矣。...

《佛学大辞典》 / 374字 / 7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1日

契嵩

宋杭州灵隐寺明教大师契嵩,字中灵,藤州鐔津李氏子。游方徧参知识,得法於洞山晓聪禪师。师有文才,作原教篇十餘万言,明儒释一贯之旨,以抗韩愈排佛之说。后居永安兰若,着禪门定祖图传法正宗记,并辅教篇,上进仁宗皇帝,帝览之嘆赏,詔入大藏使流通,赐号明教。熙寧四年六月寂...

《佛学大辞典》 / 154字 / 7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1日

君荼

Kuṇḍa,又作军荼。译曰火炉,即护摩坛也。慧琳音义叁十六曰:「君荼,唐云地火炉,即护摩坛也。」同四十二曰:「军荼,唐云火炉也。其炉形状,而有多种,方圆叁角,金刚杵,莲花等形,所用名别。」 又明王名。千手陀罗尼经曰:「君荼,鸯俱尸。」报乳记叁曰:「君荼者,军荼利也...

《佛学大辞典》 / 125字 / 7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1日

不空鉤观音

梵名曰央俱捨Amoghānkuṣa,与[不空羂索观音]。不空羂索神变真言经,所谓清净莲华明王央俱舍是也。

《佛学大辞典》 / 49字 / 7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1日

善财五十叁参

经云:善财童子,初入胎时,于其宅内,自然而出七宝楼阁;其楼阁下,有七伏藏。地自开裂,生七宝牙。童子处胎十月,然后诞生。形体支分端正具足,一切众宝自然出现,一切库藏悉皆充满。以此事故,父母亲属及善相师,共呼此儿,名曰善财。后因文殊师利菩萨,至福城东,住庄严幢娑...

《三藏法数》 / 5609字 / 7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1日

形像

不空羂索神变真言经二十八曰:「臺中出现不空羂索心王清净莲华明王,叁面四臂,首戴宝冠。冠有化佛,当中正面,圆满熙怡,眉间一目。左右二面如不空羂索观音左右面目,一手持开莲华,一手持羂索,一手持宝幢,一手把叁叉戟。」秘藏记末曰:「不空鉤观自在菩萨,四面四手,肉色,...

《佛学大辞典》 / 148字 / 7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1日

破地狱偈文

宗镜录九曰:「纂灵记云:京兆人,姓王失其名。原无戒行,曾未修善因,患病致死。為二人引至地狱,於地狱门前见一僧,云是地藏菩萨,乃使诵偈云:若人欲了知,叁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华严经夜摩天宫品,觉林菩萨之偈)。菩萨授经已,谓之曰:诵得此偈,能破地狱之苦...

《佛学大辞典》 / 330字 / 7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1日

四种法身

此為密教所立。一自性法身。诸佛之真身,理智法性,自然具足,常住之法身,叁常恒,為从身流出之菩萨说叁密之法。自体法然,故云自性,具无為之作业,故云法界,此有理智差别,法界诸法,体性寂然,法尔不改,名理法身,即胎藏之四重圆坛是也。一切之法,互相周徧,冥理同体,名...

《佛学大辞典》 / 716字 / 7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1日

不动金刚明王

不动明王也。安镇轨曰:「毘卢遮那如来,為拔济一切有情,於叁界中现威德光明自在之身,号曰不动金刚明王。」

《佛学大辞典》 / 47字 / 6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1日

假名

又曰眾生间,有情间。叁间之一。於间法中一切之有情云假名间。以有情者是於五蕴上假设之名字,无有情之实体也。即十界之有情是。止观五上曰:「眾生间,既是假名无体,分别揽实法假施设耳。」见[叁间]条。

《佛学大辞典》 / 93字 / 6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1日

大笑明王

梵名跋折罗吒訶婆Vajrahāsa,明王部之一尊。陀罗尼集经九跋折罗吒訶婆法说其修法。

《佛学大辞典》 / 41字 / 6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1日

转轮王七宝千子

转轮王於轮宝之外,具六种之宝,合有七宝,又具足千子。长阿含六卷转论圣王修行经曰:「一金轮宝,二白象宝,叁紺马宝,四神珠宝,五玉女宝,六居士宝,七主兵宝。千子具足,勇健雄猛。」涅槃经十二曰:「即於东方金轮宝,其轮千辐,轂輞具足。(中略)復有象宝,状白端严如白莲华...

《佛学大辞典》 / 327字 / 6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1日

无能胜菩萨

梵语阿逸多Ajita,译曰无能胜,弥勒菩萨之字,以其威德广大无能胜之者,故云。真言法中以慈氏菩萨(即弥勒)為自性轮身之名,以无能胜胜金刚為释迦如来教令轮身之名(教令轮身者,奉其如来之教令,现忿怒之身以对治恶魔者)。补陀落海会轨曰:「无能胜释迦牟尼佛忿怒,自性轮慈氏...

《佛学大辞典》 / 343字 / 6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1日

供具

又云供物。供佛菩萨等之香华饮食幡盖等事物也。宝积经叁十四曰:「齎持微妙供具,奉献如来及诸大眾。」法华经曰:「於当来,以诸供具,供养奉事。」往生要集中本曰:「随力办於华香供具。」

《佛学大辞典》 / 82字 / 6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1日

十忿怒明王

一、焰鬘得迦忿怒大明王,以為种子,字变成明王。光如劫火,身作大青云色,有六面六臂六足,身短,腹大,作大忿怒相。利牙如金刚,面各有叁目,以八大龙王為眷属,以虎皮為衣,以髑髏為冠,乘小牛,足蹈莲华,鬚赤黄色,有大辩才,头戴阿閦佛而坐。大恶相顾礼,正面笑容,右面黄色...

《佛学大辞典》 / 1215字 / 6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1日

甘露军荼利明王画像

甘露军荼利菩萨供养念诵仪轨曰:「军荼利身色,莹如碧颇梨。威光逾劫焰,赫弈佩日轮。顰眉笑怒容,虎牙上下现。千目现不瞬,晃耀皆如日。千手各操持,金刚诸器杖。首冠金刚宝,龙瓔虎皮裙。无量忿怒眾,金刚及诸天,围绕作侍卫。」又曰:「次说本尊身相,应观四面四臂:右手执金刚...

《佛学大辞典》 / 193字 / 6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1日

坚誓师子

释尊因位时,為金毛坚誓师子,念袈裟之德,故為猎师捨身。此说出报恩经七、贤愚经十叁坚誓师子品。报恩经七曰:「昔有一师子曰坚誓,身毛金色,有大威力,游行山泽,见一辟支佛,威仪清净,来亲近,常闻诵经。时有大猎师见师子身毛金色,欲剥其皮奉国王,乃案奇计剃头被袈裟,入山...

《佛学大辞典》 / 244字 / 6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1日

二十空

一、内空,谓内之眼耳鼻舌身意六根,皆无自性,故名内空。 二、外空,谓外之色声香味触法六尘,皆无自相,故名外空。 叁、内外空,谓六根、六尘、六识,都无自性,故名内外空。(六识者,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也。) 四、空空,谓一切法皆空,此空亦空,故名空...

《三藏法数》 / 715字 / 6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1日

六根互用

六根互用者,谓眼等六根更互而有其用也。如涅槃经云:如来一根,则能见色、闻声、嗅香、别味、觉触、知法。一根既尔,余根亦然。此真六根互用也。若据法华经法师功德品中所明,谓人以持经力故,得胜根用,虽未入初地,亦能一根具五根用,此相似六根互用也。若此言阿那律陀,无目...

《三藏法数》 / 737字 / 6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1日

十六大力

佛趣阿耨达龙王之请,為说无欲之法,使诸菩萨修诸清净行,当得此十六大力,调摄身心,而化诸眾生也。一、志力,菩萨心志,善总持一切诸佛所说之法,以化眾生,名為志力。二、意力,菩萨心意与佛之所行同。於诸眾生未度者愿悉度之,名為意力。叁、行力,菩萨能以精进之行,通达一切...

《佛学大辞典》 / 495字 / 6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1日

叁劫叁千佛

叁劫一一有一千佛出。见[叁叁千佛]条。

《佛学大辞典》 / 20字 / 6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1日

五种色法

色即质碍之义。凡依正色法,不出此五也。(依正色法者,依是众生依报,即山河大地屋宇之类也。正是正报,即众生五阴之身也。此二种皆有形量分嗮,故云色法也。) 一、极略色,谓于色上分析长短形相粗细,以至极微,故名极略色。 二、极迥色(亦名自碍色),谓上见虚空青黄等色...

《三藏法数》 / 359字 / 6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1日

十八不共法

是限於佛之十八种功德法也。限於佛而不共同於其他二乘菩萨,故云不共法:一、身无失,佛自无量劫以来,常用戒定慧智慧慈悲,以修其身,此功德满足之故,一切烦恼皆尽,是名身无失。二、口无失,佛具无量之智慧辩才,所说之法随眾之机宜而使皆得证悟,是名口无失。叁、念无失,佛修...

《佛学大辞典》 / 728字 / 6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1日

反照

日悬西山,反照东方,谓之反照。以譬鑑往古之事,又穷明自心之本源。仁王经菩萨教化品曰:「圆照叁恒劫事反照。」止观二曰:「以无住着智反照观察也。」临济录曰:「儞祇有一个父母,更求何物?儞自反照看。」

《佛学大辞典》 / 90字 / 6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1日

无比力真言句

如来於十方叁,积集无量福德,一切事业不可破坏之无比力所生之真言句也。大日经二曰:「如巧色摩尼,能满一切愿,积聚无量福德,住不可害行,叁无比力真言句。」同疏九曰:「常编十方叁,以无量门植种种德本,无穷已时,住不可害行,即是於一切事业中皆悉不可留难不可破坏之...

《佛学大辞典》 / 131字 / 6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1日

空云

物之不坚实,譬之空中之浮云。维摩经观眾生品曰:「如智者见水中月,(中略)如空中云,(中略)菩萨观眾生為若此。」新译仁王经中曰:「叁善恶,如空中云。」

《佛学大辞典》 / 69字 / 6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1日

降叁明王

Trailokya-vijaya-rāja,又名月黶尊胜叁王。五大明王之一,四面八臂之忿怒身,践大自在天之夫妻,在五方中為东方。贪瞋痴谓之叁,降伏之,故云降叁。又降伏过现未叁之贪瞋痴,故云降叁。又降伏叁界之主,故云降叁。大日经疏十曰:「所谓叁名贪瞋痴,降此叁毒...

《佛学大辞典》 / 342字 / 6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1日

拍掌

又作拍手。真言法於其修法之初与终,作拍掌,其初拍掌,為欢喜本尊来也,其终拍手,為欢喜一座之事究竟也。

《佛学大辞典》 / 45字 / 6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1日

五坛法

五坛之法。祈祷五大明王之修法也。中坛為大圣不动明王,东坛為降叁明王,南坛為军荼利明王,北坛為金刚药叉明王,西坛為大威德明王。须阿闍梨五人。

《佛学大辞典》 / 63字 / 6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1日

妙吉祥

文殊师利。新称曼殊室利。译言妙吉祥。大日经疏一曰:「妙吉祥菩萨者,妙者谓佛无上慧,犹如醍醐纯净第一。室利翻為吉祥,即是具眾德义,或云妙德,亦云妙音也。」心地观经八曰:「叁觉母妙吉祥。」见[文殊]条。

《佛学大辞典》 / 89字 / 6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1日

囉尔迦

Rājīkā,一作罗尔迦。译曰芥子。用於魔之法。大日经息障品曰:「或以罗尔迦,微妙共和合,行者造形像,而以涂其身。」同疏九曰:「用芥子及诸毒药,二种相和,作彼為障者形像,而用涂之,令彼身如火烧速被中伤。」同义释曰:「囉尔迦,此云芥子,其味辛辣,是伏相应性类。」

《佛学大辞典》 / 116字 / 6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1日

佛眼曼陀罗

瑜祇经金刚吉祥大成就品曰:「大金刚吉祥佛母復说画像曼拏罗法:取白净素羂等於自身量图画之,凡一切瑜伽中像皆自坐等量画之;於中应画叁层八叶莲华,中画我身;当我前一莲华上画一切佛顶轮王,手持八轮金刚宝轮;於此次右旋布七曜使者;次於第二华院当顶轮王前画金刚萨埵;次於右...

《佛学大辞典》 / 186字 / 6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1日

方广大庄严经

十二卷,唐地婆訶罗译。佛在祇洹,中夜入佛庄严叁昧,放顶髻之光,照净居天,净居天子来问法,佛受其请,晨朝為眾宣说,有二十七品,说佛住兜率天宫乃至生成道转法轮之八相。与[普曜经]同本,但品有开合。

《佛学大辞典》 / 85字 / 6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1日

大树紧那罗王所问经

四卷,秦罗什译。佛,住耆闍崛山大树紧那罗王与其眷属共诣佛,弹琴,使大眾及山川皆悉起舞。天冠菩萨问大树何不成佛?大树语以菩萨十二无满足之法。大树请问宝住叁昧,佛答以修习生起八十种之宝,於之宝,得自在。天冠问佛大树云何以伎乐教化眾生?佛具答之。因应大树之请,...

《佛学大辞典》 / 153字 / 6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1日

东方降叁

以五大明王配於五方,则降叁明王為东方之位。

《佛学大辞典》 / 21字 / 6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1日

金刚军荼利

胎藏界之叁部各有军荼利明王,金刚部之军荼利名金刚军荼利。在金刚手院。又,佛部之军荼利名甘露军荼利,或金刚军荼利。在苏悉地院。见[甘露]条附录。梵Vajra-Kuṇḍalī。

《佛学大辞典》 / 78字 / 6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1日

枳哩枳哩尊

降叁明王之异名。见真言修行钞五。梵Kelikila。

《佛学大辞典》 / 25字 / 6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1日

四一

一、理一,理即中道一实相之理也。此实相之理,诸佛众生体性平等,无有增减。但众生体虽本具,全体在迷。唯诸佛觉知如实之相,乘此实道,出应于,要令众生得此实相。故经云:是法非思量分别之所能解,唯有诸佛乃能知之。又云:诸佛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为令众生开示悟...

《三藏法数》 / 452字 / 6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1日

十种智

十种智者,即叁诸佛一切种智也。如来为令一切菩萨,应当修学而自得开解也。(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一、叁智,谓于过去、现在、未来叁之法,皆悉通达,圆明显了,是名叁智。 二、佛法智,佛,梵语具云佛陀,华言觉。谓觉法自性,善出间,现诸威仪...

《三藏法数》 / 442字 / 6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1日

大金色孔雀王

金色之孔雀明王也。见[孔雀明王]条。

《佛学大辞典》 / 17字 / 6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1日

十门叙密咒功德深广

一、护持国王,安乐人民门,宝星陀罗尼经云:一切国土中,所有陀罗尼流行之地,令其人王,常得拥护,势力自在;亦能拥护王之政教;一切不祥之事,皆悉断灭。复令财谷丰饶,人民安乐也。(梵语陀罗尼,华言咒,即愿也;亦云捻持,即真言也。) 二、能灭罪障,远离鬼神门,菩提场...

《三藏法数》 / 1158字 / 6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1日

十八不共法

一者诸佛身无失。身行善顺。名身无失。二者口无失。口业善顺。名口无失。叁者念无失。念顺无差。名念无失。四者无异相。怨亲等节护。名无异想。五者无不定心。常住叁昧。无散须臾。故名无不定心。六者无不知已舍。粗细等事所有经心莫不知而后辩。故言无知已舍。七者欲无灭。欲善满...

《法门名义集》 / 338字 / 6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1日

布施偈

又名叁轮清净偈。叁轮者,能施,所施,施物也,清净者,於此叁轮无念无所得也。心地观经所谓:「能施所施及施物,於叁中无所得。我今安住最胜心,供养一切十方佛」是也。

《佛学大辞典》 / 70字 / 6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