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5 条搜索结果

灌佛

又去浴佛。灌浴佛像而拂拭之,其功德广大,经说之,西天每作之。寄归传四曰:「但西国诸寺,灌沐尊仪,每於禺中(正午)之时,授事(执事)便鸣健椎。寺庭张施宝盖,殿侧罗列香瓶,取金银铜石之像,置以铜金木石盘,内令诸妓女奏其音乐,涂以磨香,灌以香水,以净白[(畾/(冗-几+互...

《佛学大辞典》 / 484字 / 6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佛成道日

佛之成道日,经论之说不同。长阿含经四及因果经作二月八日,灌佛经及方等泥经作四月八日,西域记则叁月八日,又云叁月十五日。俱舍宝疏,正宗记,佛祖统纪等皆取二月八日之说。支那用十二月八日者,以僧史略上会合之谓「腊月乃周之二月也。」周历建子之二月,即夏历建寅之十二月...

《佛学大辞典》 / 120字 / 6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仙人鹿野苑

即[鹿野园]。在迦尸国。法显佛国记曰:「復顺恒水西行十二由延,到迦尸国波罗捺城之东北十里许,得仙人鹿野苑精舍。此苑本有辟支佛住,常有野鹿栖宿。世尊将成道,诸天於空中唱言:白净王子出家学道,却后七日当成。辟支佛闻已,即取泥,故名此处為仙人鹿野苑。世尊成道以后,人...

《佛学大辞典》 / 125字 / 5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声闻四果

一、须陀果,梵语须陀,华言入流,又名预流,即初果也。谓此人断叁界见惑尽,预入圣道法流,故名入流。(叁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二、斯陀含果,梵语斯陀含,华言一来,即第二果也。谓此人于欲界九品思惑中断前六品尽,后叁品犹在,须更来欲界一番受生,故名一来...

《三藏法数》 / 286字 / 5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娑罗林

Śālavana,娑罗者坚固之义,因而谓之坚固林。慧苑师云高远之义也。佛在拘尸那城阿利罗跋提河边,娑罗树四方各二株双生中间入灭,故佛之入灭处谓之娑罗林,而曰娑罗树间。又云牛角娑罗林。牛角者表双树。或言角者拘尸那城之别名。又佛涅槃时,双树悉变白如白鹤,故谓之鹤树。玄应音...

《佛学大辞典》 / 425字 / 5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白马寺

在河南洛阳县东故洛阳城西。汉明帝时。摩腾竺法兰初自西域以白马驮经而来。舍於鸿臚寺。遂取寺為名。创置白马寺。此僧寺之始也。唐垂拱宋淳化元至顺明洪武间,俱重修。洛阳伽蓝记曰:「白马寺,汉明帝所立也,佛入中国之始。寺在西阳门外叁里,御道南。帝梦金人,长丈六,项皆日月...

《佛学大辞典》 / 203字 / 5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通教十地

通教,即四教中之一也。通前藏教,通后别、圆,故云通也。(四教者,藏教、通教、别教、圆教也。) 一、干慧地,谓叁乘之人,初居外凡位时,未得真空理水所润,故名干慧地。(叁乘者,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也。外凡者,谓心居理外也。) 二、性地,谓叁乘之人,居内凡位时,...

《三藏法数》 / 868字 / 5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然灯佛

梵名Di aṁkara,提竭,提和竭罗,瑞应经译曰锭光,智度论译曰然灯。锭為灯之足,释迦如来因行中第二阿僧祇劫满时逢此佛出世,买五华之莲,以供养佛,髮布於泥,令佛蹈之,以受未来成佛之记别。智度论九曰:「如然灯佛,生时一切身边如灯,故名然灯太子。作佛亦名然灯,旧名锭光...

《佛学大辞典》 / 309字 / 5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六字章句陀罗尼

请观世音菩萨消伏毒害陀罗尼咒经所说。叁陀罗尼之一。六字者,念观音而诵此陀罗尼,则一脱六道之苦果,二得六妙门,叁证六根之相应,故曰六。非取於字句之数,依此中第一之义,立大悲观世音等之六观音,与六道配对。是天台之义立也。经曰:「应当净心係念一处,称观世音菩萨归依叁...

《佛学大辞典》 / 550字 / 5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波伽罗

又云波利迦罗。译曰助身衣。十诵律六十一曰:「优婆离问佛:佛听诸比丘所着衣,覆身衣,拭身巾,拭面巾,僧祇支,泥僧,是衣名何等?佛言:名波伽罗(晋言助身衣也)。」羯磨疏四上曰:「波利迦罗,唐译助身衣也。」梵Parikara。

《佛学大辞典》 / 100字 / 5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旧称泥僧,涅槃僧。新称泥缚些那,泥伐散那Nivāsana,译作裙。比丘穿於腰部者。十叁资具之一。西域记二曰:「泥缚些那,唐言裙,旧曰涅槃僧,讹也。既无带襻,其将服也。集衣為襵,束带以緇,襵则诸部各异,色乃黄赤不同。」百一羯磨曰:「泥伐散那,唐言裙。」寄归传二曰:「四...

《佛学大辞典》 / 223字 / 5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胜子树

旧作祇陀林,又作祇,译曰胜子树。胜子為波斯匿王之子。生时与敌战胜,因以名胜。為胜氏所有之树林,故云胜子林,又云祇树。然胜之梵语,為祇陀或祇者误也。应作逝多,故新作逝多林Jetavana。玄应音义九曰:「胜子树,祇陀林。或云祇,并讹也。正言逝多,憍萨罗国波斯匿之子...

《佛学大辞典》 / 119字 / 5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坚固林

娑罗树之译。此树冬夏不凋,故以意译曰坚固。晋译泥经一曰:「坚固林中双树间。」凉译涅槃经一曰:「娑罗双树间。」涅槃经会疏一曰:「娑罗双树,此云坚固,四方八株。」玄应音义二曰:「娑罗,泥经作坚固林。」名义集叁曰:「娑罗,此云坚固。北远云:冬夏不改,故名坚固。」...

《佛学大辞典》 / 123字 / 5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须陀

见[须陀]条。

《佛学大辞典》 / 7字 / 5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四土

台家所立之四种佛土也。一凡圣同居土,人天凡夫及声闻缘觉等圣者,同居之国土也。此有净秽二种,如娑婆世界是同居之秽土,如西方极乐是同居之净土。二方便有餘土,断见思烦恼出离叁界生死之人之生处也。是為修小乘方便道断见思惑之人之生处,故名方便,尘沙无明之惑未尽,故曰有餘...

《佛学大辞典》 / 852字 / 5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毕陵慢心

智度论二曰:「长老毕陵伽婆蹉,常患眼痛。是人乞食常渡恒水,到恒水边弹指言:小婢住莫流。水即两断。得过乞食。是恒神到佛所白佛,佛弟子毕陵伽婆蹉常骂我言:小婢住莫流。佛告毕陵伽婆蹉,懺谢恒神。毕陵伽婆蹉即时合手语恒神言:小婢莫瞋,今懺谢汝。是时大眾笑之。云何懺谢而...

《佛学大辞典》 / 236字 / 5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四禪比丘

智度论十七谓佛弟子中有一比丘,得四禪,生增上慢,谓得四道。得初禪谓是须陀,第二禪时谓是斯陀含,第叁禪时谓是阿那含,第四禪时谓是得阿罗汉。恃是不復求进,命欲尽时见四禪中阴相来,便生邪见谓无涅槃,佛為欺我。生此恶见,故失四禪中阴,便见阿鼻泥犁中阴相,命终便生阿鼻...

《佛学大辞典》 / 231字 / 5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十八学人

一、初果向,初果,即须陀所证之果也。谓此人修学将入初果,虽未至本位,而已向于此果也。(梵语须陀,华言预流。) 二、初果,初果者,谓此人断叁界见惑尽,预入圣道法流,即证此果也。(叁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见惑者,谓意根对法尘而起分别也。) 叁、二果向,...

《三藏法数》 / 753字 / 5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七流

流者,即见、思二惑也。此惑能漂流众生,入生死海故也。谓四果之人,因修四谛之法,能断见、思之惑,而不流转叁界,故有七流之义焉。(见、思惑者,谓意根对法尘,起诸分别曰见惑;眼耳鼻舌身五根对色声香味触五尘,起诸贪爱,曰思惑也。四果者,须陀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

《三藏法数》 / 684字 / 5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须陀

Srota-ā auna,具称须陀般那,窣路多阿半那,窣路陀阿鉢囊。旧译入流,至流,逆流,沟港等。新译预流。声闻四果中初果之名也。入流者,初入圣道之义,逆流者,违背於生死之流也。断叁界之见惑,即得此果。大乘义章十七本曰:「须陀者是外国语。义释有叁:一当名正翻。名修无漏...

《佛学大辞典》 / 427字 / 5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七种人

师子吼菩萨问佛言:若一切众生,既有佛性,何须更习八圣道耶?佛言:性虽本具,要须修习圣道,方见佛性。譬如恒河边有七种人,或为洗浴,或畏贼寇,或为采花,则入河中。河喻生死大河,浴喻出家受戒清净,贼喻烦恼,采花喻七净花以为其因,而求涅槃之果也。(八圣道,又云八正道...

《三藏法数》 / 873字 / 5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月光童子

又曰月光儿。其父德护為摩揭陀国王舍城之长者,不信佛,听六师之言,作火坑欲害佛,其子月光童子諫止之,亦不听。后见佛到,火坑变而為凉池,心大悔责。归佛,得须陀果。佛与月光童子以成佛之记。且说佛灭后当作支那国王,兴隆叁宝。德护长者经下曰:「又此童子,我涅槃后,於未...

《佛学大辞典》 / 514字 / 5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七净华

不染曰净,华乃对果而言,即因中所修之行也。谓二乘修习无漏之业,以七种净行为华,而证道果,故言七净华也。维摩经云:定水湛然,满布以七净华。是也。(二乘者,声闻乘、缘觉乘也。无漏业者,谓修戒定慧之业,不漏落叁界生死也。) 一、戒净华,戒净华者,谓摄律仪等戒,即正...

《三藏法数》 / 535字 / 5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目犍连為执杖梵志所杀

佛涅槃之先,上足二弟子先涅槃者,叁世诸佛之常法也。舍利弗目连既知佛将涅槃,夏坐竟将般涅槃。是时尊者大目犍连入罗阅城乞食,执杖梵志遥见目连来,各各相谓曰:此是沙门瞿曇弟子,彼弟子中无出此人上者,我等盍共围打杀之。诸梵志共围打之,烂尽,苦恼甚。是时目连以神通还祇...

《佛学大辞典》 / 564字 / 4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Di aṁkara,译曰燃提灯。佛名。可洪音义二曰:「提竭,中户官反。亦云提和竭,此云锭光,即燃灯佛也。」

《佛学大辞典》 / 48字 / 4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胜林

旧作祇、祇树、祇陀林。新作逝多林。逝多,译曰胜。逝多太子之林也。西域记七曰:「逝多林,唐言胜林。旧曰祇陀,讹也。」中阿含经四十叁曰:「佛游舍卫国,在胜林给孤独园。」梵Jetavana。

《佛学大辞典》 / 80字 / 4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止观

梵名奢摩他,Śamatha毘鉢舍那Vi aśyana译言止观,定慧,寂照,明静。止者停止之义,停止於諦理不动也。此就能止而得名。又止息之义,止息妄念也。此就所观而得名。观者观达之义,观智通达,契会真如也。此就能观而得名。又贯穿之义,智慧之利用,穿凿烦恼而殄灭之也。若就所修之...

《佛学大辞典》 / 828字 / 4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须陀

一 闻如是: 一时,佛在摩竭国波沙山中,与大比丘众五百人俱。 尔时,世尊清旦从静室起,在外经行。是时,须陀沙弥在世尊后而经行。尔时,世尊还顾,谓沙弥曰:“我今欲问卿义,谛听!善思念之。” 须陀沙弥对曰:“如是。世尊!” 是时,世尊告曰:“有常色及无常色,...

《增壹阿含经》 / 东晋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 / 9376字 / 4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6月10日

憍曇弥育佛

佛母生佛后,七日而命终。姨母代养之。因果经一曰:「太子既生,始满七日,其母命终。(中略)尔时姨母摩訶波闍波提,乳养太子,如母无异。」佛本行集经十一姨母养育品曰:「时净饭王,见其摩耶国大夫人命终之后,即便唤召诸释种亲年德长者,皆令云集,而告之言:汝等眷属,并是国...

《佛学大辞典》 / 244字 / 4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四向

一、须陀向,梵语须陀,华言入流,谓此人将入须陀道,未至本位,不称为果,但称为向,言其从此向初果也。 二、斯陀含向,梵语斯陀含,华言一来,谓此人将入斯陀含道,未至本位,不称为果,但称为向,言其从此向第二果也。 叁、阿那含向,梵语阿那含,华言不来,谓此人将...

《三藏法数》 / 195字 / 4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四加行

(亦名四善根,出析玄记) 此四通言加行者,谓此行人欲求见道,革凡成圣,遂起暖等四心,修四谛观,以定资慧加功用行,故名四加行。见道,即初果须陀也。(四谛者,苦谛、集谛、灭谛、道谛也。) 一、暖加行,暖者从喻得名。谓如人以木钻火,火虽未出,先得暖相。譬此加行位中...

《三藏法数》 / 293字 / 4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梵唄

法会之声明也。唄者唄匿之略。又作婆陟、婆师。音韵屈曲昇降,能契於曲,為讽咏之声,是梵土之法曲,故名梵唄。又曰唄匿。单云唄。翻作止断止息或讚嘆,法事之初唱之,以止断外缘,止息内心,方堪作法事,又其偈颂多讚佛德,故云讚嘆。行事钞上四曰:「说戒者坐已,维那打静,小者...

《佛学大辞典》 / 347字 / 4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涅槃八味

涅槃,梵语具云摩诃般涅槃那,华言大灭度。大即法身,灭即解脱,度即般若,是乃叁德秘密理藏也。此之理藏,在诸佛不增,在众生不减,而有八种法味。故泥经立此八味之名也。(法味者,谓诸法中之义味也。) 一、常住,谓此涅槃之理,彻叁际以常存,亘十方而常在。故曰常住。(...

《三藏法数》 / 321字 / 4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小乘五位

一、资粮位,资粮位者,如人远行,必赍粮以为路资也。其位有叁:一、五停心,二、别相念,叁、总相念。若欲出于叁界,必以此叁种观法,而为资粮也。(五停心者,一多贪众生不净观、二多嗔众生慈悲观、叁多散众生数息观、四愚痴众生因缘观、五多障众生念佛观。别相念、总相念者,...

《三藏法数》 / 444字 / 4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九品

九种品类之意。即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也。感,智,机,行等,皆分此等九种之品类,谓為九品惑等。而於净土教亦然。观无量寿经所说上品上生乃至下品下生,為九品,又名九辈。其往生称為九品之往生,其来迎称為九品之来迎,其佛称為九品之弥陀,其...

《佛学大辞典》 / 872字 / 4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优填王经

佛说优填王经。一卷,西晋法炬译。此经与佛说大乘日子王所问经共為大宝积经九十七卷优陀延王会之异译,优填王之正后归佛,得须陀果,王信无比夫人之譖欲杀之,发叁箭,而箭还住於王顶上之空中。王大惊悔,与无比夫人共来佛所懺罪。佛為说大夫及夫人之道。

《佛学大辞典》 / 108字 / 4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 《优填王经》

一切皆成

谓一切眾生皆悉成佛也。对於五性各别而言。盖叁乘家有无性有情之一类,為定性二乘不成佛之说,立无餘界永灭之计。而一乘家则唱悉有佛性之义,明二乘开会之旨,為无餘界迴心之说。故谓一切眾生无不成佛者。今举叁五经说证之。法华经方便品曰:「声闻若菩萨,闻我所说法,乃至於一偈...

《佛学大辞典》 / 551字 / 4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鳩垣

又作鳩、仇桓。鬼名。译作大身。玄应音义叁曰:「鳩垣,诸经中或作鳩。或作仇桓,皆梵言讹也。此译云大身也。」梵Ku ana。

《佛学大辞典》 / 54字 / 4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须陀利经

闻如是: 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为国王、大臣及理家所待敬,事遇不懈,饭食、衣被、卧床、疾药,供所当得。 是时,梵志自坐其讲堂,共议言:“我曹本为国王、大臣、人民、理家所待遇,今弃不复用。悉反事沙门瞿昙及诸弟子,今我曹当共作方便败之耳。”便共议:“今但当求我...

《佛说义足经》 / 吴月支优婆塞支谦译 / 1986字 / 4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5月23日

祇园精舍兴废

法苑珠林叁十九曰:「依宣律师祇寺感通记云:经律大明祇寺基趾,多云八十顷地一百二十院。准约东西近有十里,南北七百餘步。祇陀须达二人共造,成之已后,经二百年,被烧都尽。则当此土周姬第十叁王平王叁十一年。(中略)於后五百年,有旃育迦王,依地而起,十不及一。经於百...

《佛学大辞典》 / 160字 / 4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四戒

一、解脱戒,谓身不杀、盗、淫,口不妄言、绮语、恶口、两舌,则自然远离惑业之缚,而得自在,是名解脱戒。 二、定共戒,谓因修习禅定,发得初禅、二禅、叁禅、四禅天定之时,不作意持,自然不犯,而戒与定俱发,是名定共戒。(初禅、二禅、叁禅、四禅,皆色界天也。) 叁、道...

《三藏法数》 / 190字 / 4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黑白石

优婆毱多依其师商那和修教,若起恶心,则下黑石,若生善心,则下白石。初黑多白少,渐渐修习而白黑平等,至满七日,黑石都尽,唯有白石。其时商那和修,说四圣諦,即时使得须陀道。见付法藏传叁。

《佛学大辞典》 / 79字 / 4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逝多林

Jetavana,旧称祇陀林,祇林。本為逝多太子所有之林,故云逝多林。须达长者买之而建精舍,以献於佛。即祇精舍是也。西域记六曰:「逝多林。唐言胜林。旧曰祇陀,讹也。」

《佛学大辞典》 / 74字 / 4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叁界眼

佛之德称。佛為叁界人之眼,使避生死之险难者。佛般泥经下曰:「佛為大明,叁界中眼。」

《佛学大辞典》 / 38字 / 4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佛母般泥

一卷,刘宋慧简译。即大爱道般涅槃经之异译。佛母者佛之姨母也。

《佛学大辞典》 / 27字 / 4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2日 / 《佛母般泥洹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