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5 条搜索结果

马鸣

佛灭后六百年出世之大乘论师名。有马鸣比丘,马鸣大士,马鸣菩萨等称。梵名阿湿缚窶沙Aśvaghosa,其纪传诸说不同。 罗什译马鸣菩萨传曰:「马鸣菩萨,长老胁弟子也。本在中天竺出家為外道沙门,世智聪辩,善通论议。唱言若诸比丘能与我论义者,可打揵椎,若其不能,则不足公鸣揵...

《佛学大辞典》 / 1148字 / 3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迦楼罗炎

火燃之状如开迦楼罗鸟之羽。圣无动尊安镇家国等法曰:「威容极忿,右持智剑,左执羂索,坐金盘,光焰炽然,其焰多有伽楼罗状。」同偈曰:「猛焰从心生,状如金翅鸟。」

《佛学大辞典》 / 71字 / 3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优罗尼沙土

梵名U aniṣad,一作优婆尼沙曇。记述為印度哲学根本之思想者。非一人所作,亦非一时所编,故不能确定其成立之年代,但视為出於西歷前七八世纪者,似无大差。盖印度之宗教,以吠陀之讚诵而始,后以说其用法及仪式為目的之佛罗般摩那Brāhmaṇa者起,其中有所谓阿兰若迦Arāṇyaka之章...

《佛学大辞典》 / 775字 / 3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不染世间法

不染着世间尘欲之法也。法华经涌出品曰:「住於神通,善学菩萨道,不染世间法,如莲华在水。」

《佛学大辞典》 / 41字 / 3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如莲华在水

法华经涌出品曰:「此诸佛子等,其数不可量,久已行佛道,住於神通,善学菩萨道,不染世间法,如莲华在水。」是弥勒菩萨嘆地涌菩萨之偈文也。

《佛学大辞典》 / 60字 / 3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宝坊

寺院之美称也。欲界色界之中间有大宝坊,佛於此说大集经。大集经一曰:「尔时如来示现无量神通,渐渐至彼七宝坊中。」又曰:「诸大菩萨俱共发,来至娑婆世界大宝坊中。」六祖坛经曰:「重建梵宇,延师居之,俄成宝坊。」 又给孤长者,布黄金地為伽蓝,故寺宇号為宝坊。

《佛学大辞典》 / 115字 / 3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四种叁昧

欲登妙位,非行不阶。行法众多,略言其四。梵语叁昧,华言正定,又云调直定。众生心行,常不调、不直、不定,入此叁昧,能调、能直、能定,故名叁昧。 一、常坐叁昧,常坐叁昧者,亦名一行叁昧。文殊般若经以九十日为期,独居静室,跏趺正坐,蠲除恶觉,舍诸乱想,不杂思惟,系...

《三藏法数》 / 565字 / 3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二种子

一、名言种子,為现行一切善恶诸法亲因之种子。善种子生善法,恶种子生恶法,无记种子生而无记法,乃至由色种生色法,由心种生心法等,依附於第八阿赖耶识则而為一切诸法之亲因者是也。名之為名言者,或自发名言,而詮显色心之诸法,於自心之前,反现彼诸法之相分,而熏彼诸法种子...

《佛学大辞典》 / 685字 / 3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五菩提

一、发心菩提,為阿耨多罗叁藐叁菩提而发心者。二、伏心菩提,制伏烦恼而行诸波罗蜜者。叁、明心菩提,观察诸法而行般若波罗蜜者。四、出到菩提,於般若波罗蜜中,得方便,故得无生法忍而出叁界,到一切智者。五、无上菩提,坐於道场,断烦恼之缘习,得阿耨多罗叁藐叁菩提者。见...

《佛学大辞典》 / 117字 / 3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佛乘

华严所立。说一切眾生悉可成佛之道之教法,谓之佛乘。此法不分二乘叁乘等,说唯一成佛之法,故又云一乘。华严法华所说之圆教是也。法华经方便品曰:「如来但以一佛乘故,為眾生说法。」又曰:「佛以方便,於一佛乘,分别说叁。」叁藏法数叁十二曰:「如来以一乘实相之法,运诸眾...

《佛学大辞典》 / 275字 / 3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六种决定

菩萨修六度之增上,得六种之决定也:一、财成决定,谓由布施之必定常得大财之成就。二、生胜决定,谓由持戒之必定常生贵胜之家。叁、不退决定,谓由忍辱之,所修之善法,必定常不退失。四、修习决定,谓由精进之,常时修习善法,必定无有间息。五、定业决定,谓由禪定之...

《佛学大辞典》 / 152字 / 3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优婆鞠提

见[黑白]条。

《佛学大辞典》 / 8字 / 3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誓扶习生

又曰扶习润生。台家之所谈。言於通教十地中第九之菩萨地,以誓愿扶见思之习气,受叁界之生,以度眾生也。以於十地中第七之已办地,既断见思之正使已,不能受生於叁界六道而度眾生,将以何者满利他之行?若藏教之菩萨,叁祇百劫之间,不断一毫之见思(唯制伏之),故可以之而受生,...

《佛学大辞典》 / 395字 / 3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八智

一、苦法智,苦是欲界生死之苦,法是所证真如之理,智是能证之智。谓观欲界生死之苦,真智发而证真如之理,是名苦法智。 二、苦类智,谓观欲界苦谛之后,复观上二界苦谛,真智明发,是欲界苦法智之流类,是名苦类智。(上二界者,谓色界、无色界也。) 叁、集法智,谓观欲界集...

《三藏法数》 / 490字 / 3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髻珠

髻中之珠也。法华七喻之一。有大功者,王解髻中之明珠而与之,以喻為已出分段生死,进而离变易生死之机说法华也。法华经安乐行品曰:「文殊师利!譬如强转轮圣王,欲以威势降伏诸国,而诸小王不顺其命。时转轮王,起种种兵,而往讨伐。王见兵眾战有功者,即大欢喜,随功赏赐。或...

《佛学大辞典》 / 539字 / 3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方便

梵语傴和U āya,有二释:一对般若而释。二对真实而释。对般若而释,则谓达於真如之智為般若,谓通於权道之智為方便。权道乃利益他之手段方法,依此释则大小乘一切之佛教,概称為方便。方者方法,便者便用,便用契於一切眾生之机之方法也。又方為方正之理,便為巧妙之言辞。对种种...

《佛学大辞典》 / 888字 / 3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灯王

维摩经云:东方有世界名须弥相,其佛号须弥灯王,其师子座,高四万八千由旬。维摩詰现神通,即时彼佛遣叁万二千师子之座,来入维摩詰室。谢灵运赋曰:「应鐙王之赠席。」咏此事也。

《佛学大辞典》 / 77字 / 3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止观辅行问云:名同于根,何须更立?答:善根虽生,恶犹未破,更须修习,令根增长。根成恶破,复名为。 一、信,谓信正道及助道法,若信根增长,则能遮诸烦恼,不为偏小诸疑所动,故名信。 二、精进,谓行此正道及助道法时,若精进根增长,则能除身心懈怠,成办出世之...

《三藏法数》 / 275字 / 3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佛行离地叁意

一、地有虫,谓一切地上皆有诸虫,或伏或走。佛以护生之心,恐伤其命,故行时足不至地。钞云:世尊履地,去地四指。是也。 二、地有生草,谓一切地上有草,依之生长。佛欲全其生意,故行时足不至地也。 叁、现神通,谓佛现神通之,飞行自在,履空如地,故行时足不至地也。

《三藏法数》 / 129字 / 3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六种决定

论云:菩萨由六度增上,得六种决定。 一、财成决定,谓菩萨由布施,必定常得大财成就,是名财成决定。 二、生胜决定,谓菩萨由持戒,必定常得贵胜之家,随意受生,是名生胜决定。 叁、不退决定,谓菩萨由忍辱所修善法,必定常不退失,是名不退决定。 四、修习决定,谓...

《三藏法数》 / 215字 / 3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小乘七种圣

(又名七士夫趣,亦名七丈夫,出天台四教仪集注) 圣,正也。舍凡性,入正性,故名为圣。贤首宗立为七士夫趣,亦名七丈夫。名异义同也。 一、随信行,行,即进趣之义。谓钝根之人,凭他生解,依信而行,进趣于道,故名随信行。 二、随法行,谓利根之人,自以智,依法而行,进...

《三藏法数》 / 328字 / 3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叁有对

对為碍之义,有障碍之义者,谓之有对。一、障碍有对,如手碍手,,互碍而被碍者。二、境界有对,六根六识及诸心所,為五境及法境之一分境界所拘束,而取境之作用不得自在者。叁、所缘有对,為六识及法境之一分所拘束,而缘虑之作用不得自在者。

《佛学大辞典》 / 100字 / 3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二种神

楞伽经云:如来以二种神,建立菩萨听受问义。(建立,犹加被也。) 一、现身面言说神,经云:初菩萨地住佛神,入于大乘照明叁昧。入是叁昧已,十方世界一切诸佛,以神通,为现一切身面言说。是也。(初菩萨地者,即十地中初欢喜地菩萨也。住佛神等者,由佛神加被,...

《三藏法数》 / 272字 / 3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龙象

Nāga,梵语,那伽。译曰龙。又译象。诸阿罗汉中,修行勇猛,有最大者,佛氏称為龙象。盖水行龙最大,陆行象最大,故以為喻也。涅槃经二曰:「世尊我今已与大龙象菩萨摩訶萨,断诸结漏,文殊师利法王子等。」旧华严经七曰:「威仪巧妙最无比,是名龙象自在。」智度论叁曰:...

《佛学大辞典》 / 280字 / 3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二种菩萨

论云:菩萨常好中道,舍离二边,故不生边国,又于中国不生邪见家。又问曰:是菩萨大福德智慧,应生边地、邪见家而教化之,何以畏而不生?答曰:菩萨有二种。(二边者,有无二边也。) 一、成就大菩萨,论云:此菩萨为众生故,随所应度,随处受用,不避边地及邪见家,是名成...

《三藏法数》 / 216字 / 3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分身

诸佛為以方便,化处处有缘之眾生,分身於十方,而现成佛之相也。法华经见宝塔品為集释迦如来之分身,说叁变土田。见法华玄义七。

《佛学大辞典》 / 55字 / 3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六种震动

大地震动,有叁种之六动: (一)為动六时也。长阿含经二曰:「一佛入胎时,二出胎时,叁成道时,四转法轮时,五由天魔劝请将捨性命时,六入涅槃时。」涅槃经二曰:「菩萨初从兜率天下阎浮提时名大地动,从初生出家成阿耨多罗叁藐叁菩提转於法轮及般涅槃名大地动。」天台嘉祥慈恩...

《佛学大辞典》 / 726字 / 3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龙华叁会

弥勒下生经云:弥勒菩萨即于出家之日,便得成佛。坐于龙华树下,花林园中,叁会说法。故云龙华叁会。(梵语弥勒,华言慈氏。) 第一会,度九十六俱胝声闻众,梵语俱胝,华言百亿。记云:若诸国王、大臣、长者、居士、男女一切施主,于今释迦牟尼佛正法中,能作佛事,自种善根,...

《三藏法数》 / 467字 / 3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法轮

佛之说法,能摧破眾生之恶,犹如轮王之轮宝,能辗摧山岳巖。故谓之法轮。又佛之说法,不停滞於一人一处。展转传人,如车轮然。故譬為法轮。行宗记一上曰:「法轮者,摧业惑故。」维摩经佛国品曰:「叁转法轮於大千,其轮本来常清净。」智度论八曰:「佛转法轮,或名法轮,或名梵...

《佛学大辞典》 / 329字 / 3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金刚杵

梵语伐折罗Vajra,原為印度之兵器。密宗假之,以标坚利之智,断烦恼,伏恶魔。其两头单独者,谓之独股,分叁枝者,谓之叁股,分五枝者,谓之五股,分九枝者,谓之九股。以金或木材作之,有大中小之叁品。大日经疏一曰:「伐折罗即是金刚杵。」又曰:「伐折罗如来金刚智印。」又...

《佛学大辞典》 / 329字 / 3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九方便

九种之方便也。原出於大日经第七增益守护清净行品,即胎藏次第修法中所诵九种之颂及其印契真言也。由此九种印明之方便而成真实,或所修之法前后方便,故称為九方便一作礼方便,二出罪方便,叁归依方便,四施身方便,五发菩提心方便,六随喜方便,七劝请方便,八奉请法身方便,九...

《佛学大辞典》 / 861字 / 3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本门十妙

一、本因,本初发菩提心修菩萨道所修之因也,经云:我本行菩萨道时所成寿命今犹不尽是也。二、本果,本初所行圆妙之因,契得究竟常乐我净,乃是本果。经曰:我成佛已来甚大久远是也。叁、国土,本既成果,必有依国,今既迹在同居土,或在叁土,中间亦有四土,本佛亦应有土,復居何...

《佛学大辞典》 / 527字 / 3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异熟等五果

性相门分别因果之相,因分六种,果分五种:一、异熟果,以恶业招来世叁恶之苦果,以善业招来世人天之乐果。苦乐之果性,皆為无记,与业因之善与恶之性异,故曰异熟果。自六因中之异熟因而来。二、等流果,依前之善心而转生后之善心,依前之恶心而益生后之恶业,依前之无记而生后之...

《佛学大辞典》 / 356字 / 3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优婆毱提

见[黑白]条。

《佛学大辞典》 / 8字 / 3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二种神

一令远处见闻神,佛在一处说法,以神通使他方异土之眾生,皆得见闻也。二令各各见佛神,佛在一处说法,能使一一眾生各自在佛前见说法,如日出而影现於眾水也。见智度论九。 又一现身面言说神,初地之菩萨,住於佛之神,入於大乘照明叁昧,入是叁昧已,十方世界之一切诸...

《佛学大辞典》 / 236字 / 2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六转依

转依从所得之位,分為六种:一,损益能转,叁贤资粮位与四善根加行位之转依也,此位未断种子,未证真如,原非转依,但依胜解惭愧之二,能损本识中染种之势,益本识内净种之功德,故名為转依。二,通达转,為见道位之转依,由此已去,為断恶证理,则真实之转依也,但為分证。...

《佛学大辞典》 / 176字 / 2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无所有菩萨经

四卷,隋闍那崛多译。无所有菩萨於佛前隐身不现,种种问法,使怨信佛之神通。次為女现身,使得成男。佛為波斯匿王说此菩萨之大方便

《佛学大辞典》 / 56字 / 2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八部般若

梵语般若,华言智慧。佛于第四时中所说之经既多,法亦不一,故有八部之名焉。 一、大品般若,谓佛演说五蕴、十二入、十八界、叁十七道品等法,皆从六波罗蜜生。其般若波罗蜜最大、最胜、最为第一,余之五度,若无般若导达,则不得名为波罗蜜也。以其卷帙多故,是名大品般若。(...

《三藏法数》 / 885字 / 2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鵂鶹仙化

止观私记十曰:「真諦云:休留仙人,成劫末出。服长生药,变為,形如牛卧。在佛前八百年中,消融如灰,门人皆称入涅槃。」

《佛学大辞典》 / 52字 / 2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见[]条附录。

《佛学大辞典》 / 8字 / 2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八重真宝

世為无上之福田者有八种,以八种之金属譬无价之真宝。八种者金、银、鍮、假宝、赤白铜铁、白鑞、铅、锡也。大集经五十五曰:「譬如真金,為无价宝;若无真金,银為无价;若无银者,鍮為无价;若无鍮,偽宝為无价;若无偽宝,赤白铜铁、白鑞、铅、锡為无价宝。如是一切诸世间...

《佛学大辞典》 / 241字 / 2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普门

华严经所明一门之中摄入一切法,谓之普门,又云普法。探玄记二曰:「入缘起陀罗尼,一门中即摄圆融法界,故云普门。」又曰:「一门有一切门名普门。又若依普门一位即一切位。」 又佛菩萨神通之开通无量之门,示现种种之身,圆通一切眾生,亦名普门,如观音之普门示现,大日之普...

《佛学大辞典》 / 228字 / 2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五通

天眼等之五种神通也。见[五神通]条。

《佛学大辞典》 / 18字 / 2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瞿拏鉢剌婆

Guna rabha,又作瞿拏鉢赖婆。印度论师名。译曰德光。西域记四曰:「昔瞿拏鉢剌婆论师(唐曰德光),於此作辩真等论凡百餘部。论师少而英杰,长而弘敏,博物强识,硕学多闻。本习大乘,未穷玄奥,因览毘婆沙论,退业而学小乘。作数十部论,破大乘纲纪,成小乘执着。又制俗书数十...

《佛学大辞典》 / 288字 / 2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阿耨达池

在赡部洲之中心,香山之南,大雪山之北。周八百里,金银琉璃。颇黎饰其岸,金沙弥漫,清波皎镜,八地菩萨以愿之故,化為龙王,中有潜宅,出清泠水供给赡部洲。见西域记一。按喜马拉亚山之佛母岭,高出海岸一万五千五百尺处,有一湖名玛那萨罗华,即阿耨达池也。殑伽,信度,缚芻...

《佛学大辞典》 / 241字 / 2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叁通

一、报得通,谓叁界诸天,皆有五种神通,乃至鬼神亦有小通。虽则胜劣不同,俱能变现无碍,此之神通,乃由果报自然感得,是名报得通。(叁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五通者,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如意通也。) 二、修得通,谓声闻、缘觉、菩萨等,由修戒定...

《三藏法数》 / 211字 / 2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广博严净不退转轮经

四卷,刘宋智严宝云共译。文殊师利以神通,与[舍利弗]同到十方世界,供养佛。集一切菩萨还祇园。请转不退之法轮。佛因说罗汉成就五逆满足五欲远离正见等之密语。眾会惊疑。文殊释之。其他有菩萨之密语,佛之解释,菩萨之讚偈等。法华部之摄。

《佛学大辞典》 / 101字 / 2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以瑟瑟所造之大盘,不动尊之宝也。四十八使者仪轨曰:「莲华上有楼阁,其中有瑟,瑟中有憾字,字变成胜军不动尊。」

《佛学大辞典》 / 53字 / 2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魔军

恶魔之军兵。佛成道时,第六天魔王率诸眷属来妨成道,佛以神悉降伏之。又一切恶事妨佛道者為魔军。法华经化城喻品曰:「其佛坐道场,破魔军已。」大日经疏九曰:「犹如婆伽婆,树王下时庆,以慈心故,破无量魔军。(中略)此中言魔军者,梵本正音博吃芻,是羽翼党援之义。今依...

《佛学大辞典》 / 147字 / 2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粥之利

四分律曰:「食粥有五事:善除飢,除渴,消宿食,大小便调适,除风患。食粥者,有此五善事。」僧祇律二十九之偈曰:「持戒清净人所奉,恭敬随时以施粥,十利饶益於行者:色,,寿,乐,辞,清辩,宿食风除飢渴消。是名為药佛所说。」

《佛学大辞典》 / 93字 / 2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觉雄

又作世雄,梵雄等。皆佛之尊称。觉雄者,於觉道有大威猛也。祖英集曰:「必须觉雄让雄。」

《佛学大辞典》 / 38字 / 2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医子

法华经七喻之一。譬本门之开近显远者。有良医為事用到他国。诸子后餘毒药,闷绝宛转。是时父还,诸子欢喜乞救疗,父即与色香味具足之好药草。诸子中不失心者,服之病尽愈。其失心者,毒气深入於身不敢服。父因方便至他国,诈言死。诸子闻之,悲哀之餘,遂醒悟服其好药,病毒悉除。...

《佛学大辞典》 / 167字 / 2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陈那裂

见[]条。

《佛学大辞典》 / 6字 / 2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叁种示导

示,开示;导,引导。谓菩萨见诸有情,在地狱中受极苦报,即起拯济之心,故有叁种示导也。 一、神变示导,谓菩萨悯彼地狱之苦,故现神通之,灭除汤火刀剑种种苦具,令诸众生藉此神变,从地狱出,生天人中,受诸快乐,是为神变示导。 二、记说示导,谓菩萨悯彼地狱之苦,而于...

《三藏法数》 / 211字 / 2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阿唎多罗陀罗尼阿噜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梵在悉罗跋城给孤独园。与无量菩萨众俱。尔时观自在菩萨。于大众中从座而起。正衣服已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恭敬。顶礼佛足而白佛言。世尊我今欲说能成一切三世胜法。唯愿世尊慈悲听许。尔时世尊赞言善哉善哉摩诃萨埵。为大利益一切有情故。欲说如是秘密法藏。...

《阿唎多罗陀罗尼阿噜经》 / 开府仪同三司特进试鸿胪卿肃国公食邑三千户赐紫赠司空谥大鉴正号大广智大兴善寺三藏沙门不空奉诏译 / 10376字 / 2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4月05日

化作

佛菩萨以神变化造作种种之身,又种种之事物也。法华经妙音品曰:「於是妙音菩萨,不起於座,身不动摇,而入叁昧。以叁昧,於耆闍崛山,去法座不远,化作八万四千眾宝莲华。」

《佛学大辞典》 / 74字 / 2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景岑

南泉之法嗣也。号招贤。叁十二祖传曰:「岑尝与仰山寂玩月次。寂曰:人人尽有这个,祇是用不得。岑曰:恰是倩汝用。寂曰:尔作麼生用?岑劈胸与一蹋。寂曰:[囗@],直下似个大虫。自此诸方称為岑大虫。清雍正十二年封洞妙朗净禪师。

《佛学大辞典》 / 100字 / 2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半月形相

五种结界之一。结界之地形,由水,,路等作半月之形。

《佛学大辞典》 / 22字 / 2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意业有二种心

意业者,意根所起之业也。谓修行之人,于布施、持戒、忍辱、禅定、智慧等五度,非精进不能成就。身口意叁善业,亦由精进方得发生。然叁业之中,意业最胜。故有二种心也。 一、精进心,谓发菩提心,修习善业,昼夜禅诵,不令放舍,远离一切懈怠心也。 二、退转心,谓于诸善...

《三藏法数》 / 149字 / 2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佛觉叁昧

依佛之加被而觉如佛之叁昧也,阿难得此叁昧。法华文句一曰:「旧解云:阿难得佛觉叁昧,自能闻。」同记曰:「言佛觉者,只是佛加觉如佛,故名佛觉。」往生要集中本曰:「应念愿令我得佛觉叁昧。」大部补註四曰:「準净名疏云:舍利弗问经说,阿难修不忘禪,得佛觉叁昧,以叁...

《佛学大辞典》 / 127字 / 2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深心

叁心之一。求法之心深重,云深心,又求深高佛果之心云深心,又於深因种德难拔云深心。观无量寿经曰:「二者深心。」净影疏曰:「求心慇重,故曰深心。」天台疏曰:「深者佛果深高,以心往求,故曰深心。」维摩经佛国品曰:「深心即是净土。」註曰:「肇曰:树心眾德深固,故难拔,...

《佛学大辞典》 / 194字 / 2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常在者譬之画(入声)於也。涅槃经十五曰:「譬如画其文常存,画水速灭,势不久住。瞋如画,诸善根本,如彼画水。」

《佛学大辞典》 / 51字 / 2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明一统志曰:「象庄在河南府,东汉时西僧以象驮经来洛阳,后化為,今有象。」

《佛学大辞典》 / 35字 / 2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达摩面壁

清姚元之竹叶亭杂记曰:「河南少林寺后殿西壁前设供桌,供一。高几二尺强,上下宽五七寸不等。即之一麤,了无异处。向之后退至五六尺外,渐有人形。至丈餘,则儼然一活达摩坐镜中矣,腮边短髭,若有动意。寺僧言乾隆叁十六年,驾幸嵩山,欲观祖师面壁在少室山洞中,故浮...

《佛学大辞典》 / 125字 / 2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外缘

自外与,而助物之生起之缘也。对於内因而言。四缘中之增上缘也。起信论曰:「用重习者,即是眾生外缘,如是外缘有无量义。略说二种:云何為二?一者差别缘,二者平等缘。」

《佛学大辞典》 / 74字 / 2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密教四无量观

千手轨所说。一慈无量观,是东方普贤菩萨之叁摩地,普贤菩萨即金刚萨埵,东方四菩萨之首也。而在五智為法界体性智大圆镜智二智所摄,九识摄於八识时,第九识摄於第八识,五智摄於四智时,法界智摄於大圆镜智也。行者先住於慈无量定,以勤净之心徧观六道四生之一切有情,皆具六大四...

《佛学大辞典》 / 730字 / 2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玄门无碍十因

诸法何故事事无碍。一唯心所现故,诸法之本原,非有别种,為自唯一如来藏心缘起之差别法,故彼此必有可和融之理。二法无定性故,诸法為如来藏心之缘起法,原无一定之自性。故有彼此和融之理。叁缘起相由故,缘起之法,不得单独保体,必為相由而仅成体者,故随而有可和融之理。四法...

《佛学大辞典》 / 314字 / 2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末罗

Malla,拘尸那城之人种名。译曰士。长阿含四游行经曰:「尔时世尊在拘尸那城本所生处婆罗国中双树间,临将灭度,告阿难曰:汝入拘尸那竭城,告诸末罗。」异译之大般涅槃经下曰:「尔时世尊告阿难言:汝今可入鳩尸那城,语诸士道。」大乘之大般涅槃经一曰:「佛在拘尸那国士...

《佛学大辞典》 / 170字 / 2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比罗婆洛

Pīlusāra,山名。译曰象坚。西域记一曰:「比罗婆洛山,唐言象坚,山神作象形,故曰象坚也。昔如来在世,象坚神奉请世尊及千二百大阿罗汉。山岭有大盘,如来即之受神供养,其后无忧王即盘上起窣堵波,高百餘尺,今人谓之象坚窣堵波也。」婆字当是裟之讹。

《佛学大辞典》 / 110字 / 2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叁通

叁明也。见[叁达]条。

《佛学大辞典》 / 10字 / 2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大神

用之不可思议者。神者不测之义。法华经曰:「有大神,及智慧。」

《佛学大辞典》 / 30字 / 2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菩萨修十种得地叁昧

梵语叁昧,华言正定。盖地之为德,博厚平静,物无不载,生育滋长,不自为功;包含摄受,周遍无量,于净于秽,了无憎爱。菩萨修行,得其叁昧,有似于地,故名得地叁昧。 一、广大无边,谓菩萨功德智慧,不可思议,庄严愿行,无量无边,譬如大地周遍十方,无有界限也。 二、存济...

《三藏法数》 / 680字 / 2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九种大禪

九种之大乘禪也。此為不共於外道二乘而菩萨所修之禪定:一、自性禪,二、一切禪,叁、难禪,四、一切门禪,五、善人禪,六、一切行禪,七、除烦恼禪,八、此世他世乐禪,九、清净净禪是也。原出於菩萨地持经第六方便处忍品,為羼提波罗蜜中之分类,名為自性忍乃至清净忍,天台於法...

《佛学大辞典》 / 1519字 / 2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地藏十轮经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之略名。十卷,唐玄奘译。佛依地藏菩萨之问而说十种之佛轮。十轮者即佛之十也,一一譬转轮圣王。

《佛学大辞典》 / 51字 / 2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无等叁昧耶明妃

即入佛叁昧耶真言。大日经密印品曰:「尔时薄伽梵即便住於身无害叁昧,住斯定故,说一切如来入叁昧耶徧一切无能障碍无等叁昧耶明妃。」义释十曰:「叁者,谓叁世,或是叁平等也。无等者,即此叁也。」

《佛学大辞典》 / 92字 / 2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十度叁行

十度一一各有叁行:一、施度之叁行,财施,法施及无畏施也,二、戒度之叁行,摄律仪戒(持佛戒律具眾威仪),摄善法戒(所作善法,悉皆摄持),饶益有情戒也。叁、忍度之叁行,耐怨害忍(无返,报心),安受苦忍,諦察法忍(审法性虚幻,超绝生灭)也。四、进度之叁行,被甲精进,...

《佛学大辞典》 / 340字 / 2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别解四类

今於四类之别解中,示地狱界与人界及佛界叁种之相。先言地狱界之十如是,相如是者恶人显后堕地狱之前相,凡夫虽不知,而佛菩萨之目,则能见之也。性如是者,专习恶之人其习状如生成,改变為难也。体如是者:「摧折麤恶色心以為体质。」即堕於地狱為狱卒所责之荒恶身心体是也。私记...

《佛学大辞典》 / 810字 / 2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神通或业通之用也。佛菩萨及外道仙人所得為神通,有五通六通之别,鬼神狐狸等所得為业通,以彼依业所得故也。有叁通。见[通]条。

《佛学大辞典》 / 58字 / 2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四安乐行

法华经安乐行品所说之四种安乐行,安行法华之法也。(一)身安乐行。谓身当远离十种之事:一豪势,二神人邪法,叁凶险嬉戏,四旃陀罗,五二乘眾,六欲想,七五种不男之人,八危害之处,九讥嫌之事,十畜养年少之弟子沙弥小儿。身既远离此十事,则得常好坐禪,修摄其心,故名身安乐...

《佛学大辞典》 / 303字 / 2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割地狱

八种地狱中之第叁。即眾合地狱也。

《佛学大辞典》 / 15字 / 2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结界

标结界相之也。有二种:一為摄僧界中结大界标其外相之牓。四分律行事钞所谓「最外一重,大界外相标」,又「结已,即须牓示显处,令后来者,主客俱委,无有滥疑」是也。二為禁荤酒等入门内之牓,亦称禁牌,又曰荤酒牌。是禁荤酒等入结界内,令僧眾道业精进也。

《佛学大辞典》 / 111字 / 2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成唯识论述记

六十卷,唐慈恩窥基撰。埭杨文会曾為之序云:有窥基法师者,奘公之高弟也。亲承师命,翻译成唯识论。会萃十家而成一部,并以闻於师者着為述记。学相宗者,奉為準绳。迨元季而失传,五百年来,无人得见。好学之士,每以為憾。近年四海交通,得与日本博士南条上人游。上人以此书赠...

《佛学大辞典》 / 163字 / 2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频闍訶婆娑

数论外道名。自龙王承数论之义,大破佛法,后於频闍訶山窟内化為。天亲传曰:「佛灭后九百年中有外道,名频闍訶婆娑。频闍訶是山名,婆娑译為住。此外道住此山,因以為名。」梵Vindhyavāsa。

《佛学大辞典》 / 86字 / 1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十军

烦恼為魔军分為十种。智度论十五曰:「问曰:何处释烦恼為魔?答如杂宝藏经中,佛说偈语魔言:欲是汝初军,忧愁為第二,飢渴第叁军,渴爱為第四,第五睡眠军,怖畏為第六,疑為第七军,含毒為第八,第九利养军,着虚妄多闻。第十军自高,轻慢出家人。诸天世间人,无能破之者。我以...

《佛学大辞典》 / 150字 / 1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牵道八道行城

梵网经心地品曰:「不得樗蒲,围棋,波罗塞戏,弹棋,六博,拍毱,掷,投壶,牵道八道行城。」明蕅益梵网合註六曰:「牵道八道行城者,纵横各八路,以棋子行之。西域戏也。」

《佛学大辞典》 / 70字 / 1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负舂居士

指六祖慧能未出家,在黄梅腰舂米时也。德异坛经序曰:「惟负舂居士一偈,传衣為六代祖。」

《佛学大辞典》 / 40字 / 1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阿湿嚩揭波

Aśvagarbha,又作阿湿摩揭波。译曰马脑。慧苑音义上曰:「阿湿嚩者,此云马也,揭波者脑也,若言阿湿摩揭波(Aśmagarbha),此云藏。按此宝出白中,故应名藏宝。古来以马脑声滥藏声故,谬云马脑也。」玄应音义二十叁曰:「遏湿摩揭婆,亦名阿输摩竭婆,是赤色宝也。」法华...

《佛学大辞典》 / 183字 / 1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平等

如来之尊称。以其具平等度一切眾生之用也。赞阿弥陀佛偈曰:「虚无之身无极体,是故顶礼平等。」

《佛学大辞典》 / 44字 / 1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般舟叁昧

Pratyut annasamādhi,般舟,译曰佛立。以行此叁昧则诸佛现前故也。大集贤护经谓為思惟诸佛现前叁昧。又译言常行道。以行此叁昧,期七日或九十日而不间断修行故也。天台称之為常行叁昧(此时行為行旋之义,对座叁昧法而言),四种叁昧之一。止观二曰:「常行叁昧者,此法出般舟叁...

《佛学大辞典》 / 327字 / 1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金翅鸟王

金翅鸟中之最胜者。用以譬佛。旧华严经叁十六曰:「佛子譬如金翅鸟王,飞行虚空,以清净眼观察大海龙王宫殿。奋勇猛,以左右搏开海水,悉令两闢,知龙男女有命尽者而撮取之。如来应供养,应等正觉,金翅鸟王亦復如是。安住无碍虚空之中,以清净眼观察法界诸宫殿中一切眾生。若...

《佛学大辞典》 / 237字 / 1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婆藪

Vasu,又曰婆蓃,仙人名。婆罗门中始杀生祀天,生堕於地狱,经无量劫,由华聚菩萨之大光明脱地狱,诣释迦佛所。佛讚嘆之,為眾说其大方便。见智度论叁、方等陀罗尼经一。

《佛学大辞典》 / 72字 / 1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经山藏经

房山县经山,峰峦秀拔名小西天。隋大业间,僧静琬。惧本教有难,不能流通,发愿募工凿,刊造一大藏经。积於此山。至唐贞观初,仅成大涅槃一部。静琬没后,其弟子处刊造餘部,歷辽金,始完一大藏。贮於巖洞者七。地穴者叁。洞键以门穴镇以浮图。自来兵燹不之及。见人海记上。

《佛学大辞典》 / 111字 / 1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菩萨十叁之一。

《佛学大辞典》 / 8字 / 1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阿鼻大城

阿鼻地狱广漠,非凡所得脱出,其坚固如大城也。见叁界义。

《佛学大辞典》 / 25字 / 1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十哲

罗什叁藏门下,生肇融叡四师称為什门之四圣,加入曇影慧严慧观僧[()/]道常道标六师。称為什门之十哲。见释氏稽古略叁。

《佛学大辞典》 / 57字 / 1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化导

之一。见[]字条。

《佛学大辞典》 / 11字 / 1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小水穿

谓水虽小,长流则能穿。证果虽难,勤行精进,则亦得达也。此说出遗教经。

《佛学大辞典》 / 30字 / 1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用也,梵语,麼攞Bala。

《佛学大辞典》 / 12字 / 1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摩訶那伽

Mahānāgā,译曰大无罪,大龙象。阿罗汉及佛世尊之德号。智度论叁曰:「摩訶言大,那名无,伽名罪。阿罗汉诸烦恼断,以是故名大无罪。復次那伽或名龙,或名象,是五千阿罗汉,诸阿罗汉中最大,以是故言如龙如象。水行中龙大,陆行中象大。」大日经疏五曰:「摩訶那伽是如来别...

《佛学大辞典》 / 182字 / 1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如是

法华经所说十如是之一。用也,如十界之眾生各法,有用功能也。

《佛学大辞典》 / 30字 / 1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随缘真如

如法相叁论於权大乘,立真如凝然不作所法,谓万物之本体,真实如常,不变不动,此不变不动之真如為所依,而因缘之事相安立也。然则真如為体,万物為相,体与相,虽所依毕竟不离,然彼此本来各别,如合木与也。如华严天台,為实大乘,於真如立二相,一為不变真如。二為随缘真如。...

《佛学大辞典》 / 349字 / 1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文殊出现

华严经菩萨住处品曰:「东方有处,名清凉山,从昔以来诸菩萨眾於中止住。现有菩萨文殊师利,与其眷属诸菩萨眾一万人俱,常在其中而演说法。」寂调音所问经曰:「东方去此过万佛土,有世界名曰宝住,佛号宝相如来应供正徧知。今现在,文殊师利為彼诸菩萨摩訶萨如应说法。」文殊师利...

《佛学大辞典》 / 271字 / 1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囗@]

物机出之声。碧严十则着语曰:「[囗@]」字汇曰:「[囗@],胡卧切,进船声。」种电钞曰:「玉篇牵船声,今就骑虎,出伎势也。」

《佛学大辞典》 / 60字 / 1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具坚实之性而无异变者,譬之画。涅槃经叁曰:「如来常身,犹如画。」同十五曰:「譬如画,其文常在。画水速灭,势不久住。瞋如画,诸善根本,如彼画水。」

《佛学大辞典》 / 66字 / 1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还相

迴向二相之一。自净土还来秽土,济度一切眾生使向佛道也。净土论註下曰:「迴向有二种相:一者往相,二者还相。(中略)还相者,生彼土已,得奢摩他毘婆舍那方便成就,迴入生死稠林,教化一切眾生,共向佛道。」

《佛学大辞典》 / 89字 / 1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瞿拏钵剌婆

Guna rabha,又作瞿拏鉢赖婆。印度论师名。译曰德光。西域记四曰:「昔瞿拏鉢剌婆论师(唐曰德光),於此作辩真等论凡百餘部。论师少而英杰,长而弘敏,博物强识,硕学多闻。本习大乘,未穷玄奥,因览毘婆沙论,退业而学小乘。作数十部论,破大乘纲纪,成小乘执着。又制俗书数十...

《佛学大辞典》 / 288字 / 1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方便

方便之用也。

《佛学大辞典》 / 7字 / 1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宿命

如来十之一。

《佛学大辞典》 / 7字 / 1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修得通

叁通之一。见[通]条。

《佛学大辞典》 / 11字 / 1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冥熏

又云内熏。在本觉之真如内,冥冥熏习妄心使生菩提心也。止观四曰:「冥熏密益,即是外护。」辅行曰:「自非内熏,何能生悟?故知生悟,在真如。故以冥熏為外护也。」起信论义记下本曰:「本觉内熏。」

《佛学大辞典》 / 85字 / 1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广慧

如来深广之智慧,即广摄化眾生之光明也。

《佛学大辞典》 / 20字 / 1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性欲

过去之习性云性,现在之乐欲云欲。无量义经曰:「知诸眾生性欲不同,性欲不同,种种说法。」法华经方便品曰:「我以智慧,知眾生性欲,方便说诸法。」大日经疏一曰:「性欲者,欲名信喜好乐。如孙陀罗难陀好五欲,提婆达多好名闻,乃至诸得道人亦各有所好。性名积习,习欲為性。...

《佛学大辞典》 / 117字 / 1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十种智

十智与十也。详见[智]二条。

《佛学大辞典》 / 14字 / 1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大乘

Manāyāna,梵语摩訶衍,译言大乘。大者对小之称,乘以运载為义,以名教法,即大教也。使求灰身灭智空寂之涅槃之教。谓之小乘。此中有声闻缘觉之别,使开一切智之教,為大乘。此中有一乘叁乘之别。法华经譬喻品曰:「若有眾生从佛世尊闻法信受,勤修精进,求一切智、佛智、自然智、...

《佛学大辞典》 / 346字 / 1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放光叁昧

百八叁昧之一。放种种色光之叁昧也。智度论四十七曰:「放光叁昧者,常修火一切入故,生神通。随意放种种色光,随眾生所乐。若热若冷,若不热不冷。」

《佛学大辞典》 / 63字 / 1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佛学大辞典》 / 1字 / 1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又曰神通。神為妙用不测之义,通為通融自在之义,用之义。谓不测之妙变,融通自在也。是在定慧,為定所生属於慧。在如来之四智五智,属於成所作智。法华经序品偈曰:「诸佛神,智慧希有。」参照[通]条。

《佛学大辞典》 / 90字 / 1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庄严三昧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住舍婆提城祇陀林树给孤独园。与比丘众五百人俱。一切皆是大阿罗汉。诸漏已尽无复烦恼。心得好解脱。慧得好解脱。其心柔和犹调伏象。内外清净究竟。断除五阴重担。所作已办。不受后有。犹如诸佛解脱无为。不为有为生死迁动。唯除一人在于学地。所谓长老阿难...

庄严三昧经》 / 隋天竺三藏那连提耶舍译 / 5900字 / 1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1月11日

未显真实

无量义经曰:「以诸眾生等性欲不同种种说法,以方便,四十餘年未显真实。」佛成道后四十餘年说种种之法,投种种之机,此中有大法,有小法,有方便,有真实。天台以之判藏通别圆四教,约言之,即有成佛之法与不成佛之法是也。然佛一代之化期将尽而说法华经,其先说成佛之法,已不...

《佛学大辞典》 / 402字 / 1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四十餘年未显真实

无量义经曰:「善男子!我先菩提道场树下端坐六年,得成阿耨多罗叁藐叁菩提,以佛眼观一切诸法不可宣说,所以者何?知诸眾生性欲不同。性欲不同,种种说法。种种说法,以方便。四十餘年未显真实,是故眾生得道差别,不得疾成无上菩提。」无量义经為法华之开经,谓法华以前未显真...

《佛学大辞典》 / 259字 / 1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