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9 条搜索结果

一、法虚实观,色阴之法是也。二、受虚实观,受想行识之四阴是也。叁、名虚实观,法受之二是也。此叁者自实无体,依他方有,故皆称為。虚实观者,一虚一实,相形而不得称,叁者皆虚,凡夫谓為实,智者以為虚,实即為虚,故名虚实。是通教之意也。若依别教之意,则叁之中...

《佛学大辞典》 / 180字 / 7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

二十种小乘外道涅槃

【一小乘外道论师】此外道师说诸受阴重如灯火灭种坏风止名为涅槃(阴即身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二外道方论师】此外道师说最初生诸方从诸方生世间人从人生天地天地灭没还入彼处名为涅槃(诸方即四方也)。 【叁外道风仙论师】此外道师说风能生长命物能杀命物风造万物能坏万物名...

《三藏法数》 / 1256字 / 7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

通教十地

通教,即四教中之一也。通前藏教,通后别、圆,故云通也。(四教者,藏教、通教、别教、圆教也。) 一、干慧地,谓叁乘之人,初居外凡位时,未得真空理水所润,故名干慧地。(叁乘者,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也。外凡者,谓心居理外也。) 二、性地,谓叁乘之人,居内凡位时,...

《三藏法数》 / 868字 / 6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

十回向

回即回转,向即趣向。谓起大悲之心,救度众生,回转十行之善,向于叁处:一、真如实际是所证,二、无上菩提是所求,叁、一切众生是所度。以能回之心,及所回善行,向彼万类,圆满梵行,等入法界也。(梵语菩提,华言道。) 一、救一切众生,离众生相回向,谓由前修十行,神通满...

《三藏法数》 / 896字 / 6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

四不可说

涅槃经中,明四教之理,但可智证,不可言说,以其理本无说故也。(四教者,藏教、通教、别教、圆教也。) 一、生生不可说,生生者,能生、所生也。谓根尘相对,是为能生,由此根尘相对之时,一念心起,分别好恶,是为所生,即心法也。能所兼言,故名生生。此是藏教所诠,实有生...

《三藏法数》 / 499字 / 6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

二因

一、正因,正谓中正,中必双照,叁谛具足,故名正因。(中正者,离于边邪也。双照者,照空照也。空谓荡一切相,即是真谛;谓立一切法,即是俗谛;非空非,即是中谛。故云叁谛具足。) 二、缘因,缘即缘助,谓一切功德善根,资助了因,开发正因之性,故名缘因。(了因者,...

《三藏法数》 / 129字 / 6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

十二分经

(亦名十二部经,出大智度论) 一、修多罗,梵语修多罗,华言契经。契者,上契诸佛之理,下契众生之机。经者,法也,常也。十界同遵曰法,叁世不易曰常,此圣教之总名也。又修多罗即是长行直说法相,随其义理长短,不以字数为拘也。(十界者,佛界、菩萨界、缘觉界、声闻界、天界...

《三藏法数》 / 892字 / 6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

梵音曰波罗摄提Prājña ti,译作施设。為虚妄不实之义。為破实我实法之执而说叁种之。见[]条。

《佛学大辞典》 / 50字 / 6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

為破凡情实我实法之执於般若经明叁种之,名叁波罗摄提Prajña ti,又名叁摄提,叁施设。智度论四十一曰:「经曰:菩萨摩訶萨行般若波罗蜜。名设。受施设。法施设。如是应当学。」一法,法者,色心等各自之法,此法自性本来虚不实,故名法。诸法因缘生,无实性,故...

《佛学大辞典》 / 367字 / 6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

六观法

一、住观,心会于理为住。谓别教菩萨,于十住位中,修习空观,故名住观。(十住者,发心住、治地住、修行住、生贵住、方便具足住、正心住、不退住、童真住、法王子住、灌顶住也。空观者,谓观一切法,性相皆空也。) 二、行观,行即进趣之义。谓别教菩萨,于十行位中,修习观...

《三藏法数》 / 489字 / 6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

叁惑同异断

叁惑同时可断,抑异时可断,别圆二教不同。别教為隔歷叁諦次第之叁观,其叁惑异断勿论矣。先於十住初位发心住以空观断叁界之见惑,至第七不退住復以空观断叁界之思惑,次叁住以观断界内之尘沙,傍伏界外之尘沙,次於十行復以观断界外之尘沙,次於十迴向,习中观,伏无明,次於...

《佛学大辞典》 / 323字 / 6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

二空

一、人空,又名我空,生空。人我空无之真理也。凡夫滥计五蕴為我,强立主宰以引生烦恼,造种种之业,佛欲破此计,為说五蕴无我之理,二乘悟之入於无我之理,谓之人空。二、法空,诸法空无之真理也。二乘之人,未达法空之理,计五蕴之法实,而不免一切之所知障,佛為之说五蕴之自性...

《佛学大辞典》 / 712字 / 6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

法四依

法四依者,谓依凭正法,则能成就万行之因,满足菩提之果也。(梵语菩提,华言道。) 一、依法不依人,依法者,谓依实相等法,修诸波罗蜜行,则能具足清净功德,能至菩提也。不依人者,如涅槃经云:魔王尚能化作佛,况能不作其余之身。是故虽是凡夫,若所说所行,与实相等法相...

《三藏法数》 / 401字 / 6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

中观

叁观之一。观中諦之理也。诸宗各以中观為观道之至极,法相宗以观徧计所执非有,依他圆成非空為中观,叁论宗以观诸法不生不灭,乃至不来不去為中观,天台宗以观叁千诸法一一绝待為中观。然天台所立之中观,有隔歷圆融之二法,别教所说,為隔歷之中,圆教所说,為圆融之中。隔歷之中...

《佛学大辞典》 / 285字 / 6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

二方便

一、细作方便,方便犹善巧也。谓欲破众生执着色身之相,故佛喻,微细分析,善巧而说。如金刚经云:叁千大千世界所有微尘,宁为多不等。意谓由微尘而成世界,世界本来不实;因四大而成色身,色身本来是,是名细作方便。(叁千大千世界者,一须弥山、一日月、一四天下、一帝释...

《三藏法数》 / 248字 / 6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

叁不退

一位不退,既修得之位次不退失也。二行不退,於所修之行法不退失也。叁念不退,於正念不退转也。此叁不退配於菩萨之行位,依诸宗而异。据法相大乘,则依万劫修因,入十住之位,虽识观成就,无復退堕恶业流转生死之位,谓之位不退。既入初地成就真唯识观於利他之行不退失,谓之行不...

《佛学大辞典》 / 331字 / 6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

一境叁諦

中叁諦,融即於一境之意。又曰圆融叁諦,不思议叁諦。是天台圆教之说。诸法无自性,故為空,因缘所成,故為,即空即,故為中。如是一一之境,叁諦之理,鎔融相即,叁一一叁,无碍圆融,為绝对不可思议也。法华玄义第一,谓此妙諦為天然之性德。盖此意也。但就叁千即空中...

《佛学大辞典》 / 156字 / 5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

四种我

一、凡夫妄计我,谓世间凡夫之人,不了五阴等法皆空,于中妄计我身,强立主宰,造作诸业,流转生死,无有休息,是为凡夫妄计我。(五阴者,色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也。) 二、外道神我,谓外道之人,于五阴中,妄计识神,如麻豆等,或计遍身,起于我见,坠堕边邪,轮回生...

《三藏法数》 / 283字 / 5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

一、因成,谓一切诸法,必有所因和合方成。如诸众生,因于父母生成此身,是名因成。了达此身虚幻不实,是名为。一切诸法,亦复如是,故名因成。 二、相续,谓众生心识念念相续,前念既灭,后念复生,是名相续。了此相续,本无实体,是名为;一切诸法相续不断,亦复如...

《三藏法数》 / 207字 / 5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

宗镜录问云:不了唯识之徒,妄执我法,圣教之内,云何复言有我法等?答云:对机设,非同情执。有二种,故名二。 一、无体随情,谓执我之法,本自无体。但因随顺机情,虚施设,亦名我法,故名无体随情。 二、有体施设,谓圣教所说,虽有法体,而非我法,体本无名...

《三藏法数》 / 135字 / 5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

叁界

界,限也、别也。谓叁界分限各别不同,故名界也。 一、欲界,欲有四种:一者情欲,二者色欲,叁者食欲,四者淫欲。下极阿鼻地狱,上至第六他化天,男女相参,多诸染欲,故名欲界。(梵语阿鼻,华言无间。第六他化天者,他所化而自娱乐也。 二、色界,色即色质,谓虽离欲界秽...

《三藏法数》 / 316字 / 5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

六坚法

一、信坚,谓别教菩萨,于十住位中,修习空观,信一切法皆即真谛,无能毁坏,故名信坚。(十住者,发心住、治地住、修行住、生贵住、方便具足住、正心住、不退住、童真住、法王子住、灌顶住也。空观者,谓观一切法,性相皆空也。) 二、法坚,谓别教菩萨,于十行位中,修习观...

《三藏法数》 / 499字 / 5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

叁论玄义谓一切诸法皆是,然其要用,凡有四门:一因缘,如空有二禪,是非自有,由空故有,空非自空,由有故空,是因缘之义也。二随缘,如随叁乘之根性说叁乘之教门是也。叁对缘,如对治常而说无常,对治无常而说常是也。四就缘,外人说诸法实有,诸佛菩萨就彼诸法推求...

《佛学大辞典》 / 209字 / 5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

叁种等流果

分别等流果為叁种:一、真等流果,如上所言以善性恶性无记性為因而引善恶无记同类之果者。二、等流果,如前世杀生令他短命,故今世感自身之短命,是实為异熟果,然以前后短命之义相似,故名為等流果者。叁、分位等流果,如眼识之於声境乃至意识之於法境,皆為第八识所生之果,...

《佛学大辞典》 / 145字 / 5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

合之身

谓人之身,是眾缘之和合物也。大乘同性经曰:「眾缘和合,名曰眾生。」原人论曰:「此身但是眾缘和合相,元无我人。」

《佛学大辞典》 / 52字 / 5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

一心叁观

又曰圆融叁观,不可思议叁观,或不次第叁观。為天台圆教之观法,利根菩萨之所修习。原出於大智度论二十七所谓叁智一心中得之文。又得中论观四諦品,眾因缘生法,我说即是无,亦為是名,亦是中道义之意,天台智者大师之义因之而立。天台观经疏曰:「一心叁观者,此出释论。论云:...

《佛学大辞典》 / 637字 / 5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

人四生

(亦名四种生,出法苑珠林) 人四生者,谓世间之人,亦具卵胎湿化四种之生也。 一、卵生,卵生者,谓依壳而出也。婆沙论云:昔有商人,入海得一雌鹤,遂生二卵,卵渐湿熟,生二童子,端正聪明,年长出家,得阿罗汉。大名世罗,小名邬波世罗是也。(梵语阿罗汉,华言无学。) 二...

《三藏法数》 / 362字 / 5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

十乘

十乘者十乘观法也此十通名乘者乘即运载之义如世车乘堪能运载也盖言修行之人依此十法修之则能运出生死之苦到于涅槃彼岸也数至十者由修观之人上中下根不等上根者唯观初不思议境即得破惑显理其次者于初种观法修之不入湏用第二发心乃至第八对治助开方能破惑显理又其次者于前七种观之...

《三藏法数》 / 2967字 / 5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

极微

依有部宗之意,极微有叁位:一极微之微,二色聚之微,叁微尘也。极微之微者,色声香味触五境与眼耳鼻舌身五根等十色之最极微分也。是实色极少,不可更分,故光记名之為极微之微。对於色聚之微而谓之為实之极微。旧译云邻虚。然此极微非有色之体用,随而非现量所得,唯以慧渐渐分析...

《佛学大辞典》 / 885字 / 5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

十不二门

十门何为而设也?盖荆溪大师,因释法华玄义,其中广明十妙之旨。法相该博,学者难入。故于迹本二门之间,对前十妙,立此十门;复于门门之下,结归一念。为令修学之人,于一念心开,妙解立妙行,故云不可不了十妙大纲,故撮十妙为观法大体。然此十门,皆以不二命名者,盖法华以前...

《三藏法数》 / 1984字 / 5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