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金山者,谓山皆有金色光明故也。七重环绕须弥山外,高广形量,次第减半;如须弥山高八万四千由旬,双持山止高四万二千由旬之类是也。(梵语由旬,华言限量,有叁等不同,上八十里,中六十里,下四十里。) 一、双持山,双持山者,谓二山相倚也。又言持双者,文互用耳。此山高...
《三藏法数》 / 359字 / 4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一、众生浊,谓众生多诸弊恶,不孝敬父母尊长,不畏恶业果报,不作功德,不修斋法,是名众生浊。 二、见浊,谓正法已灭,像法渐起,邪法转生,邪见增盛,不修善道,是名见浊。 叁、烦恼浊,谓众生多诸爱欲、悭贪、斗诤、谄曲、虚诳,摄受邪法,恼乱心神,是名烦恼浊。 四、命...
《三藏法数》 / 217字 / 4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叁类境者,谓第八阿赖耶识,缘叁种境,种子、根身即内境也,器世间即外境也。(梵语阿赖耶,华言藏识。) 一、种子境,谓第八识能遍任持世间、出世间诸法种子,故名种子境。 二、根身境,谓第八识觉明能了之心,发起内外尘劳之相,于一圆湛,析出根尘,聚内四大而为身分,故名...
《三藏法数》 / 179字 / 4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不二之法门也。不二之理,佛道之轨范,故云法。眾圣由之趣入,故云门。佛教有八万四千法门,不二法门,在诸法门之上,能直见圣道者也。维摩经载文殊师利问维摩詰:「何等是不二法门?」维摩默然不应。殊曰:「善哉!善哉!无有文字言语,是真不二法门也。」肇曰:「言為世则谓之法...
《佛学大辞典》 / 171字 / 4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依俱舍论则人寿自八万岁,每百年减一年而至十岁,又人寿自十岁,每百年增一年而至八万岁,此增劫及减劫,一一名為小劫,依智度论则合此一增一减而為小劫。法华经曰:六十小劫,身心不动。按释氏以劫纪时,从十岁增至八万,减至十岁,经二十返為一小劫。又见法苑珠林。道家以叁千六...
《佛学大辞典》 / 127字 / 4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Aśoka,旧称阿恕伽。新称阿输迦。译曰无忧。西纪前叁百二十一年顷,於印度创立孔雀王朝之旃陀掘多大王(Chandragu ta)孙也。纪元前二百七十年顷,统一全印度,大保护佛教,使之宣布各地。 王之传,南北各异其趣,北传之阿育王经,阿育王传,谓其母為瞻婆罗国之婆罗门女,名曰须...
《佛学大辞典》 / 1771字 / 3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佛虽说八万四千之法。而佛自证之法,则非可以言说说。又所说之诸教,有本来法性,而非為佛之创说。此义谓之一字不说。四卷楞伽经叁曰:「我从某夜得最正觉,乃至某夜入般涅槃,於其中间,乃至不说一字。」七卷楞伽经四曰:「大慧菩萨摩訶萨。復白佛言:世尊。如世尊说。我於某夜。...
《佛学大辞典》 / 309字 / 3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法华经,化城喻品所说。往昔叁千尘点劫有大通智胜佛,其佛未出家时,有十六王子,大通智胜佛成道后,十六王子皆出家為沙弥,从佛闻叁乘教,初发大乘心,更请说大乘之妙法,闻佛说法华经,佛於八千劫。说法华经,即入静室。八万四千劫间,寂然入定。此时十六王子各上法座。八万四千...
《佛学大辞典》 / 136字 / 3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西天之法,显物之多者,常举八万四千之数,略云八万,如举烦恼之多,曰八万四千之尘劳,举教门之多,曰八万四千之法门,须弥之高深,曰八万四千由旬,非想天之寿命,劫初之人寿曰八万四千岁。
《佛学大辞典》 / 78字 / 3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菩萨瓔珞经法门品曰:「吾今当说菩萨瓔珞八万法门。」胜鬘经曰:「得一切佛法,摄八万四千法门。」心地观经七曰:「八万四千总持门,能除惑障销魔眾。」眾生有八万四千之烦恼,故佛為之说八万四千之法门。心地观经之说也。参照[法藏]条。
《佛学大辞典》 / 103字 / 3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又云执金刚夜叉、金刚手、金刚力士。手执金刚杖而护帝释天宫门之夜叉神也。遇佛出世,即降於阎浮提,卫护世尊,防守道场。俱舍论十一曰:「颂曰:妙高顶八万叁十叁天居。四角有四峰。金刚手所住。论曰:山顶四角。各有一峰。其高广量各有五百。有药叉神名金刚手。於中止住。守护诸...
《佛学大辞典》 / 210字 / 3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大树紧那罗王所问经一曰:「己所弹琉璃之琴,阎浮檀金,花叶庄严,善净业报之所造作。在如来前,善自调琴。及餘八万四千伎乐,(中略)时诸一切声闻大眾,闻琴乐音,不能堪任,各从座起,放捨威仪,诞貌逸乐,如小儿舞戏,不能自持。」又见智度论十一。
《佛学大辞典》 / 102字 / 3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此四轮王,长阿含经唯言金轮王有金轮宝现。若据俱舍论,则四王各有轮现也。 一、铁轮王,大智度论以人寿一增一减为一小劫,谓人寿八万四千岁时,历过百年寿减一岁,如是减至十岁则止;复过百年,又增一岁,如是增至二万岁时,有铁轮王出,独领南阎浮提一洲。诸国有不顺化者,王...
《三藏法数》 / 497字 / 3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又,作蜫勒,论藏名。小乘四门之一,译曰篋藏。尊者迦旃延作,明亦有亦空之理者。智度论二曰:「摩訶迦旃延佛在时解佛语作昆勒。昆勒,秦言篋藏也。乃至今行於南天竺。」同十八曰:「智者入叁种法门,观一切佛语,皆是实法不相违背。何等是叁门?一者蜫勒门,二者阿毘曇门,叁者空...
《佛学大辞典》 / 269字 / 3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五无间狱者,谓法界有情众生,随所造业,受此苦报,无间断也。 一、趣果无间,趣即向也,谓诸有情,不问男子、女人、老、幼、贵、贱及天、龙、神、鬼,罪业所感,悉同受之,故名趣果无间。 二、受苦无间,谓诸有情,于剑树刀山,镬汤罏炭,洋铜铁汁,备受诸苦,无有休歇,故名...
《三藏法数》 / 229字 / 3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眾生有八万四千烦恼之病,佛為退治之,说八万四千之经典。法华经见宝塔品曰:「持八万四千法藏十二部经,為人演说。」见[法藏]条。
《佛学大辞典》 / 57字 / 3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阿育王為佛以后大兴佛事,到处建立寺塔,奉安佛舍利,及供养僧眾。据善见律毘婆沙一,谓阿育王统领之国,其数有八万四千,故王勅诸国建八万四千大寺,八万四千宝塔云。阿育王传一及阿育王经一等,谓王由海比丘知佛有悬记,诣王舍城,取阿闍世王所埋之四升舍利,又悉取他六所所埋之...
《佛学大辞典》 / 407字 / 3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就能詮之教曰法藏,就所詮之义曰法门,皆有八万四千之数。胜鬘经曰:「广大义者,则是无量得一切佛法,摄八万四千法门。」见[法藏]条。
《佛学大辞典》 / 58字 / 3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金缕织成之袈裟。又曰金色衣,金色[(畾/(冗-几+互))毛]衣,黄金[(畾/(冗-几+互))毛]衣,金缕袈裟。印度早已行之,佛母大爱道,上之於释尊,其因缘散见诸经论。依贤愚经第十二,佛母摩訶波闍波提,於佛出家后,手自纺织,作金色之[(畾/(冗-几+互))毛],既见佛,喜发心髓,持奉如来...
《佛学大辞典》 / 931字 / 3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一卷,失译。佛住竹园,须蜜比丘缘树上下,与八万四千金色之獼猴跳戏,大眾讥嫌。频婆沙罗王诣佛问之。佛言比丘即是师子月佛,补弥勒之处,并说獼猴之往因,授菩萨之记。
《佛学大辞典》 / 69字 / 3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 《佛说师子月佛本生经》一、饥馑灾,谓人寿八万四千岁时,历过百年,人若生时,寿减一岁,如是人寿减至叁十岁时,天不降雨,由大旱故,草菜不生;思欲见水尚不可得,何况饮食。以是因缘,世间人民,饥馑死者,其数无量,是名饥馑灾。 二、疾疫灾,谓人寿减至二十岁时,有大疾疫,种种诸病,一切皆起。...
《三藏法数》 / 196字 / 3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舍利之分量也。长阿含十二游经曰:「尔时香姓,以一瓶受一石许,即分舍利均為八分已。」后分涅槃经下曰:「造八金壜,八师子座,各以七宝而為庄严。其七宝壜各受一斛。」佛母般泥洹经曰:「我般泥洹后,二百岁时。阿育王从八王索八斛四斗舍利,一日中作八万四千佛图。」毘奈耶杂事...
《佛学大辞典》 / 232字 / 3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对於劣应身(即化身佛)之叁十二相八十种好,而胜应身有八万四千之相与好。观无量寿经曰:「无量寿佛有八万四千相,一一相各有八万四千随形好。」
《佛学大辞典》 / 65字 / 3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於住劫之中由人寿无量岁每百年减一岁,至人寿十岁,為第一之减劫,由是每百年增一岁,至人寿八万岁,更下至十岁為第二之减劫。如此一上一下,终第十九之减劫,更增至人寿八万岁,為第二十之增劫,至住劫而终。即第一止於减数,第二十止於增数,中间有十八回之增减。是曰住劫之二十...
《佛学大辞典》 / 299字 / 3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一显教,二密教。显教之判,有天台真言之别。天台就释迦佛之说法作法而立显密二教。盖以对一会大眾显露说法,使彼此相知者為显露教,此时更密对餘眾说法,使一会之人不能知之者為秘密教。如鹿园之会,八万诸天得闻深法,故在我為显露教者,於彼為秘密教。在彼為秘密教者,在我则显...
《佛学大辞典》 / 2250字 / 3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卐之形也。是印度相传之吉祥标相,梵名室利靺蹉洛剎曩Śrivatsalakṣaṇa,即吉祥海云相也。罗什玄奘诸师,译之曰德字。魏菩提流支於十地经论十二译此语為万字。此中室利靺蹉即卐译為万者,為功德圆满之义。故吉祥海云之义,译无咎。惟洛剎那译為字者,是与恶剎那之语相混,梵语洛剎...
《佛学大辞典》 / 1106字 / 3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世尊往昔因中,在山修道,号善慧比丘,得五种奇特梦,走白普光如来,请为解说所梦之相。(梵语比丘,华言乞士。) 一、梦卧大海,普光云:梦卧大海者,汝身现居生死海中,未到彼岸,未证涅槃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二、梦枕须弥,普光云:梦枕须弥者,以表出生死海,登...
《三藏法数》 / 263字 / 3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法华经方便品曰:「乃至童子戏,聚沙為佛塔,如是诸人等,皆已成佛道。」阿育王传一曰:「世尊与阿难在巷中,行见二小儿,一名德胜,是上族姓子。一名无胜,是次族姓子。弄土而戏,以土為城。城中復作舍宅仓储,以土為麨着仓中。此二小儿见佛叁十二大人相欢喜,德胜於是掬仓中土名...
《佛学大辞典》 / 196字 / 3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法华经药王菩萨本事品曰:「过去有佛,号日月净明德如来。彼佛為一切眾喜见菩萨及大眾说法华经,一切眾生喜见菩萨乐修苦行,得现一切色身叁昧。得此叁昧已,心大欢喜,入此叁昧雨诸妙华妙香,供养日月净明德佛及法华经。作是供养已,自念不如以我身供养,服诸妙香,身涂香油。於日...
《佛学大辞典》 / 347字 / 2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毘舍离国长者之名。尝入维摩方丈,听不二法门。请西方叁尊,救国内恶疫。禪宗之山门阁上。观音右边,安置长者之像者,即為其请叁尊也。维摩经香积佛品曰:「於是长者主月盖,从八万四千人来入维摩詰舍。」同注八:「什曰:彼国无王,唯五百居士,共治国政。今言主者,眾所推也。」...
《佛学大辞典》 / 400字 / 2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有二种:第一、一成劫,有二十增减,初一增减之间,由初禪天下至地狱界次第成立,后十九增减,自光音天(新曰极光净天)有情次第降生,最后无间地狱生有情一人,即為器世间有情世间之成立,谓之成劫。二住劫,二种世间安稳存住之时也。其间亦经二十劫。叁坏劫,亦有二十增减。其中...
《佛学大辞典》 / 327字 / 2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七卷,姚秦竺佛念译。一名处胎经。记二月八日夜半,佛卧於金棺以神通力示现处於母胎之宫殿,集十方之菩萨,说种种大乘之法。说已,付嘱此经於弥勒菩萨,身復本形在於金棺,寂然无声。后记分舍利起塔供养,大迦叶集八亿四千圣眾,结集八藏。
《佛学大辞典》 / 98字 / 2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一、百岁至劫灭名常,百岁至劫灭名常者,谓诸菩萨,若住百岁、千万亿岁、若一劫,乃至八万劫后,方始入灭,是名为常。此乃久远住世为常,非不迁不变之常也。 二、常住不坏名常,常住不坏名常者,谓诸菩萨,烦恼之惑已灭,则真常之理方显,真常之理,不生不灭,不坏不变,是名为...
《三藏法数》 / 121字 / 2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一上品相好。如华严教主微尘数之相好是也。二中品相好。如观经所说弥陀八万四千之相好是也。叁下品相好。如法华金光明经等教主叁十二相八十种好之相好是也。见观经妙宗钞下。
《佛学大辞典》 / 75字 / 2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行住坐卧之四威仪,各有二百五十戒,共為一千,对於摄律仪戒等之叁聚而為叁千,又对於杀,盗,婬(身之叁支),两舌,恶口,妄言,綺语(口四支),之身口七支而為二万一千,又配於贪瞋痴之叁毒及等分之四烦恼则為八万四千,是即八万四千之律仪也,今言八万者仅举其大数而言之耳。...
《佛学大辞典》 / 130字 / 2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又以八部总该般若。金刚仙论一曰:「有感应应世,故说八部般若。以十种义,释对治十。其第一部十万偈(大品是),第二部二万五千偈(放光是),第叁部一万八千偈(光讚是),第四部八千偈(道行是),第五部四千偈(小品是),第六部二千五百偈(天王问是),第七部六百偈(文殊是...
《佛学大辞典》 / 262字 / 2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无量寿佛一一之相好,有八万四千之光明。观无量寿经曰:「无量寿佛有八万四千相,一一相各有八万四千随形好,一一好復有八万四千光明,一一光明徧照十方世界念佛眾生,摄取不捨。」
《佛学大辞典》 / 78字 / 2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一、因水火风动故地动,经云:此阎浮提地,南北阔二万一千由旬,东西阔七千由旬,厚六万八千由旬。地下有水,厚八万四千由旬。水下有火,厚八万四千由旬。火下有风,厚六万八千由旬。风下有金刚轮,过去诸佛舍利,咸在其中。或有时大风忽动,火亦随动。火既动已,水复随动。水既...
《三藏法数》 / 491字 / 2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Lakṣana Vyañjana,就佛之身体而言,微妙之相状,可了别者,是谓之相,细相之可爱乐者,谓之好。相者大相,好者更為庄严大相之小相也。就丈六之化身而言,则相有叁十二,好有八十。就报身而言,则有八万四千乃至无量之相与好。观无量寿经曰:「心想佛时,是心即是叁十二相八十随...
《佛学大辞典》 / 358字 / 2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是祈祷命延长之神旛也。药师经曰:「时彼病人亲属知识,若能為彼归依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请诸眾僧转读此经,燃七层之灯,悬着五色续命神旛。或有是处,彼识得还,如在梦中明了自见。」释迦谱十,说阿育王造八万四千塔,未成而得病。乃以造旛悬之功力,延十二年之命(经律异相六亦...
《佛学大辞典》 / 152字 / 2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八万四千之略名。华严经叁十五曰:「或说八万四,乃至无量行。」同四十四曰:「為发大悲心,具说八万四。」般舟讚曰:「门门不同八万四。」
《佛学大辞典》 / 60字 / 2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鬼魅着人而為病者。千手经曰:「诵持此神咒者,世间八万四千种鬼病,悉皆治之,无不差者。」止观八曰:「魔病者与鬼不异,鬼但病身杀身,魔则破观心,破法身慧命。」
《佛学大辞典》 / 69字 / 2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台宗诸佛立叁身:一、色身,為叁十二相乃至微尘数之相好身,是解脱之德也。二、法门身,為叁德四无量五分六度七觉八圣乃至八万四千法门功德积聚之身,是般若之德也。叁、实相身,是所谓实相真如,叁身中法身之德也。止观二之叁曰:「别相者身有叁种:一者色身,二者法门身,叁者实...
《佛学大辞典》 / 197字 / 2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苏迷卢山有四层级,始自水际至尽第一层。相去有十千踰缮那量,如是乃至有第叁层至尽第四层亦有十千之量,此四层级自妙高山傍出而围绕之,尽其下半,最初之层级,出為十六千。第二第叁第四之层级,如其次第為八千四千二千。有药叉神,名為坚手,住於初层级。有名持鬘者,住於第二级...
《佛学大辞典》 / 253字 / 2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一、分减施,谓菩萨仁慈,好行惠施,若得美妙饮食,分与众生,然后乃食。复念身中八万尸虫,依我身住,愿令普得充满。于凡所受之物,悉亦如是,是名分减施。(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二、竭尽施,谓菩萨得上妙饮食,香华衣服,资生之具。或有人言:汝今所有,...
《三藏法数》 / 870字 / 2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涅槃之真理,无生灭,故云无生。因而观无生之理以破生灭之烦恼也。圆觉经曰:「一切眾生於无生中。妄见生灭。是故说名转轮生死。」最胜王经一曰:「无生是实,生是虚妄,愚痴之人,漂溺生死,如来体实,无有虚妄,名為涅槃。」仁王经中曰:「一切法性真实空,不来不去,无生无灭,...
《佛学大辞典》 / 314字 / 2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佛於法自在。称曰法王。法华经譬喻品曰:「我為法王,於法自在。」同药王品曰:「如来是诸法之王。」维摩经佛国品曰:「已於诸法得自在,是故稽首此法王。」释迦方誌上曰:「凡人极位名曰轮王,圣人极位名曰法王。」维摩经慧远疏曰:「佛於诸法得胜自在,故名法王。」 又(职位)...
《佛学大辞典》 / 251字 / 2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有二种之大中小:一、一增(人寿自十岁,百年增一,而至八万四千岁者)又一减(人寿自八万四千岁,百年减一,而至人寿十岁者)為小劫,合一增一减而為中劫,成住坏空之四期,各经此一增一减之中劫二十也。而经此成等四期之间,即八十中劫為大劫。是俱舍论之意。二、合一增一减而為...
《佛学大辞典》 / 169字 / 2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八万四千之烦恼也,尘劳為烦恼之异名,以烦恼污人之真性,使人烦劳也。止观一曰:「一一尘有八万四千尘劳门。」
《佛学大辞典》 / 48字 / 2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念即能念之智,身即所念之处,智即能观之观,处即所观之境。菩萨于十种法,常自观察,是为十种念处也。 一、身念处,身以积聚为义,谓积聚诸根而成身也。菩萨观察所有身中,从我所起,诸不善法,皆悉远离;又当从顶至踵,遍观其身,而悉无我。是身不净,臭秽可恶。作是观时,身...
《三藏法数》 / 874字 / 2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细别比丘之威仪作法者也。大部辅注十一曰:「叁千威仪,约二百五十戒各有四威仪(行住坐卧),合為一千,循叁世转為叁千威仪。」案是不过凿说,叁千者极言其多也。藏中大比丘叁千威仪有二,明一千百八十二事。楞严经曰:「叁千威仪,八万微细,性业遮业。」六祖坛经曰:「叁千威仪...
《佛学大辞典》 / 139字 / 2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佛菩萨以神力变化造作种种之身,又种种之事物也。法华经妙音品曰:「於是妙音菩萨,不起於座,身不动摇,而入叁昧。以叁昧力,於耆闍崛山,去法座不远,化作八万四千眾宝莲华。」
《佛学大辞典》 / 74字 / 2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在今浙江寧波鄞县。西晋武帝太康二年,有刘萨訶者,於此山得古塔一基以為阿育王八万四千塔之一,尊崇之,此山遂称為阿育王山。刘宋元嘉十二年,曇摩密多,建立寺塔。梁大同六年,武帝詔越州守臣萧詧重修寺宇。简文帝亦时奉钱。或云:寺本号广利寺,梁武帝时,改赐阿育王寺之名。尔...
《佛学大辞典》 / 193字 / 2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与[十二神明王]同。十二大将应於本尊之十二大愿,保护昼夜之十二时也。又其大将一一具孟仲季之叁辅,故成叁十六禽,又於七觉各具千如故其药叉之眷属成七千(经中说药叉眷属七千),十二神将各具七千之药叉,则為八万四千,是成八万四千之护法神,转一切眾生八万四千之烦恼,成八万...
《佛学大辞典》 / 253字 / 2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Yasas,比丘名。译曰名闻,名称。或作耶舍陀Yaśoda,耶舍那。有部毘奈耶四十曰:「具寿阿难陀有弟子在婆颯婆聚落,号曰名称,梵云耶舍。」四分律曰:「耶舍伽那子。」善见律曰:「耶斯那。」西域记曰:「耶舍陀。」阿育王经二曰:「比丘名耶舍,翻名闻。」玄应音义二十五曰:「耶...
《佛学大辞典》 / 213字 / 2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密教之阿弥陀,為大日如来五智之妙观察智所现,是於大日成道之外,不说阿弥陀成道之因果,说之者仅显教之大乘而已。大乘教中说弥陀之成道者总有四处。 其一者法华经化城喻品谓叁千尘点劫之昔,有佛名大通智胜。其佛未出家时有十六王子,长名智积。闻父成佛,十六王子皆以童子出家...
《佛学大辞典》 / 1234字 / 2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散乱放逸之心想也。谓一切之烦恼。楞严经七曰:「和合气成八万四千飞沈乱想。」增一阿含经一曰:「去眾乱想,逮沙门果。」
《佛学大辞典》 / 53字 / 1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是為真言行者之第十秘密庄严住心。得除盖障叁昧,初地分证之位也。大日经疏一曰:「法明者,以觉心本不生际其心净住,生大慧光明,善照无量法性,见诸佛所行之道,故云法明道也。菩萨住此道时,从妄想因缘所有烦恼业苦皆悉清净除灭。譬如有人暗中為利宝所伤,谓為蛇毒,以作毒想故...
《佛学大辞典》 / 409字 / 1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观经所说十六观之一。观想阿弥陀佛华座之相也。观无量寿经曰:「佛告韦提希,欲观彼佛者,当起想念。于七宝地上作莲华想,令其莲华一一叶作百宝色。(中略)华叶小者,纵广叁百五十由旬,如是莲华有八万四千叶。(中略)释迦毘楞伽宝,以為其臺。」
《佛学大辞典》 / 104字 / 1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佛身先具几多大人之相,随其相一一復有几许之好形,名之為相好。因而好為随逐於相之形容,故曰随形好,或单曰好。观无量寿经曰:「无量寿佛有八万四千相,一一相各有八万四千随形好。」
《佛学大辞典》 / 79字 / 1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八万四千岁之略数也。增减劫中以八万四千岁之人寿為最长,以十岁之人寿為最短。俱舍论十二曰:「从十年至八万,復从八万减至十年。」
《佛学大辞典》 / 58字 / 1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Puśyamitra,阿育王后四世之王也。问诸臣曰:我当作何等事,令我名可永留於世?诸臣答曰:先王阿育造八万四千如来塔,名德传於世,今王坏塔,则二人俱不朽矣。於是坏八万四千塔,悉杀害比丘僧。见杂阿含经二十五。
《佛学大辞典》 / 95字 / 1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Stū a,又作窣堵波、窣覩波、素覩波、藪斗婆,旧称藪偷婆、私鍮簸、数斗波、鍮婆、塔婆、兜婆、塔、浮图等。奉安佛物或经文,又為标帜死者生存者之德,埋舍利、牙、髮等,以金石土木筑造,使瞻仰者。译曰大聚、方坟、圆塚、灵庙、高显处、功德聚等。西域记一曰:「窣堵波,即旧所...
《佛学大辞典》 / 437字 / 1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谓他力念佛之法门也。释尊一代之诸教,八万四千之法门,要皆為归入於弥陀本愿之支径小路,惟本愿他力之一乘為真实之大道,即得真实到着大涅槃之道也。
《佛学大辞典》 / 65字 / 1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有五种之大恶业,此恶业决定受极苦之果,更无餘业餘果之间隔,故名无间业。又造此恶业之人,由此命终定堕地狱中而无间隔,故名无间业。此二义虽有前就法后就人之别,然皆当体得名也。又地狱名為无间,此业能受无间地狱之果,故名无间业,是从果得名也。俱舍论十七曰:「此无间名,...
《佛学大辞典》 / 374字 / 1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佛所得之叁昧名。如於大海中印象一切之事物,湛然於佛之智海印现一切之法也。大集经十五曰:「譬如阎浮提一切眾生身及餘外色,如是等色,海中皆有印像。以是故,為大海印。」宝积经二十五曰:「如大海,一切眾流悉入其中,一切诸法入法印中,亦復如是,故名海印。」探玄记四曰:「...
《佛学大辞典》 / 364字 / 1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释迦佛入灭至弥勒佛出世之年数也。菩萨处胎经二曰:「弥勒当知,汝復受记:五十六亿七千万岁於此树王下成无上等正觉。我以右胁生,汝弥勒从顶生。如我寿百岁,弥勒寿八万四千岁。我国土土,汝国土金。我国土苦,汝国土乐。」
《佛学大辞典》 / 94字 / 1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