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云珠者,舍利弗弟子也,本曾夺辟支佛食,以是罪故生饿鬼中,无量劫受苦。毕饿鬼身生人中,五百世受饥饿罪,以末后身值佛在世,出家学道服三法衣,游行乞食无肯施者,或五日或七日不得。目连愍之乞食持与,适堕钵中为大鸟搏去。舍利弗乞食施之,适入钵中变成泥土。大迦叶乞食施之...
《杂譬喻经》 / 178字 / 13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6月29日八万四千法门者,昔佛告喜王菩萨,修习行法,自第一光耀,乃至分舍利,凡叁百五十度无极法门;一一法门各有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之六度,共成二千一百度无极;于诸贪、淫、嗔、恚、愚、痴等分四种众生,各以此二千一百度无极,教化而开觉之,合成八千四百度无极;...
《三藏法数》 / 1442字 / 13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二十八部眾之一,略曰五部净。為千手观音之眷属,常随逐行者而拥护之善神也。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曰:「我遣梵摩叁钵罗,五部净居炎摩罗,常当拥护受持者。」即是。
《佛学大辞典》 / 82字 / 13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檀戒忍精禅慧为六。第七方便波罗蜜(回善施物为他求果。名为方便胜智)。第八愿(要期起行名之为愿)第九力(伏戒断障名之为力)第十智(能知六度法门。名之为智)。
《法门名义集》 / 72字 / 13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六根功德者,六根所具之功德也。而此功德,虽具于六根之内,而涉乎世界而成。故有一千二百之数量,所谓世为迁流,界为方位,叁世四方,宛转十二,流变叁迭,一十百千是也。(叁世者,过去、现在、未来也。四方者,东西南北也。宛转十二者,以四方涉叁世,叁世涉四方,而成十二也...
《三藏法数》 / 737字 / 13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Nārāyaṇa,天上力士之名。或梵天王之异名。嘉祥法华义疏十二曰:「真諦云:那罗,翻為人。延,為生本。梵王是眾生之祖父,故云生本。罗什云:天力士,名那罗延,端正猛健也。」玄应音义二十四曰:「那罗,此云人。延,此云生本。谓人生本,即是梵王也。外道谓一切人皆从梵王生,名...
《佛学大辞典》 / 365字 / 13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戒律中佛未禁止之事,佛未开许之事,不经开(开许)废(禁止)之新事例,得随其时其处之宜而开废之,是谓随方毘尼。有部百一羯磨十曰:「尔时佛在拘尸那城壮士生池娑罗双树间,临欲涅槃,告诸苾芻曰:我先為汝等广已开阐毘奈耶教,而未略说,汝等今时宜听略教(梵云僧泣多毘奈耶)...
《佛学大辞典》 / 336字 / 13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十境一一皆前十乘观法所观之境若论十境生起由观阴入发下九境能所相扶次第出生故成于十若论下之九境互发不定则无复次第当知阴境常自现前若发不发恒得为观下之九境发则皆用十乘观法观之不发不观也(阴入者谓五阴十二入也能所相扶者如初阴境能生烦恼阴为能生烦恼为所生余境展转相生...
《三藏法数》 / 1655字 / 12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法华经卷第八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第二十五一品别行者,称為观音经。法华传记一曰:「唯有什公普门品,於西海而别行。所以者何?曇摩罗懺,此云法丰,中印人,婆罗门种,亦称伊波勒菩萨。弘化為志,游化葱岭,来至河西。河西王沮渠蒙,归命正法,兼有疾患,以语菩萨。即云:观世音此土...
《佛学大辞典》 / 350字 / 12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螺髻仙人之名。智度论十七谓如释迦牟尼佛原為螺髻仙人,名尚闍梨。常修第四禪定出入息断,在一树下坐,兀然不动。有鸟见如此,谓之為木,即於髻中生卵。是菩萨从禪觉,知顶上有鸟卵,即自思惟:若我起动,鸟母必不復来,鸟母不来,鸟卵必坏。即还入禪至鸟子飞去,乃起。此谓之禪波...
《佛学大辞典》 / 135字 / 12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有九个头面之观世音菩萨像也。大佛顶首楞严经说观音之圆通,而现眾多之妙容,有一首二首叁首五首七首九首十一首。(中略)八万四千烁迦囉首云。
《佛学大辞典》 / 63字 / 11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梵语Navagraha之译。九种照耀者之意。又名九执。日时随逐而不相离,执持之义也:一、日曜Āditya;二、月曜Sōma;叁、火曜Aṃgāraka;四、水曜Budha;五、木曜Vṛhas ati;六、金曜Śukra;七、土曜Śanaiścara;八、罗睺Rāhu;九、计都Ketu;是也。大日经疏四曰:「执有九种:即是日...
《佛学大辞典》 / 591字 / 11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又作帝隶路迦也吠闍也。帝隶者叁,路迦也者世,吠闍也者降。降叁世明王也。大日经疏十曰:「帝(入声)隶(二合)路迦(二合此是叁世也)吠闍也(此是降胜之义也)。」
《佛学大辞典》 / 73字 / 11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亦名十地。入理般若名為住。住生功德名為地。谓既得信后进而住於佛地之位也。一、发心住,以真方便发起十住心,涉入十信之用,圆成一心之位也。二、治地住,心之明净,如琉璃内现精金,以前之妙心履治為地也。叁、修行住,涉知前地俱已明了,故游履十方而无留碍也。四、生贵住,与...
《佛学大辞典》 / 115字 / 11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又名五彩叠云。千手观音四十手中右一手所持之物也。其手名五色云手。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大悲心陀罗尼曰:「若為速成就佛道者,当於五色云手。真言唵(引),嚩日罗(二合),迦哩囉吒[牟含]吒。」又千光眼观自在菩萨秘密法经曰:「若人為成就仙法者,当修五色云法。其仙云观自在菩...
《佛学大辞典》 / 240字 / 11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安九个讫哩字之曼荼罗也。其曼荼罗於开敷莲华之中臺并八叶各安弥陀观音共通之种子讫哩字而建立之。有以像而现之者,於中臺观自在菩萨八叶上,各安置阿弥陀佛。观自在菩萨,左手持莲华,右手作开华叶之势,阿弥陀佛结跏趺坐,住於定印,各面中臺观自在菩萨。又於次之八叶,次第安置...
《佛学大辞典》 / 668字 / 11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复次,若有弟子能坚持戒为人宗仰,一切世人并敬其师。 我昔曾闻,有诸比丘旷野中行,为贼剽掠剥脱衣裳。时此群贼惧诸比丘往告聚落,尽欲杀害。贼中一人先曾出家,语同伴言:“今者何为尽欲杀害?比丘之法不得伤草,今若以草系诸比丘,彼畏伤故终不能得四向驰告。”贼即以草而系缚...
《大庄严论经》 / 后秦三藏鸠摩罗什译 / 1589字 / 11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7月01日过去之七佛也。其七佛出世教化之相。说於长阿含一之大本经及增一阿含四十四之十不善品。其他有七佛父母姓字经,七佛经之别译,七佛名号少异,同一梵语之转讹也。长阿含大本经曰:「过去九十一劫时,时世有佛名毘婆尸如来Vi aśyin。復次,过去叁十一劫有佛名尸弃如来Śikhin。復次...
《佛学大辞典》 / 638字 / 11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有叁种:一、六字章句陀罗尼之略称,即观音之真言也。请观世音经所说,此六為六道六观音之六,非数也。见[六字章句陀罗尼]条。二、文殊菩萨之六字真言也。种种杂咒经曰:「六字陀罗尼咒,唵缚鸡淡纳莫。右咒文殊师利菩萨以六千颂释。叁藏云:诵此咒,灭一切罪,生一切善。」叁、对...
《佛学大辞典》 / 220字 / 11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不异名如,无非曰是。谓十法界,始自地狱,终至佛界,各具十如是因果之法。天台大师依义读文,凡有叁转。一云:是相如,是性如,乃至是报如。如名不异,即空之义也。二云:如是相,如是性,乃至如是报,名字施设,各各不同,即假之义也。叁云:相如是,性如是,乃至报如是,如于...
《三藏法数》 / 558字 / 11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六观音之一。具十一个顏面之观音也。依叁部经轨,其影像有叁种,一耶舍崛多译之十一面经曰:「善男子善女人!须用白栴檀作观世音像,身长一尺叁寸,作十一面,当前叁面作菩萨面,左厢叁面作瞋面,右厢叁面似菩萨面,狗牙上出,后有一面作大笑,顶上一面作佛面,悉向前后着光,其十...
《佛学大辞典》 / 608字 / 11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谓万有之实体真如也。止观五上曰:「一心具十法界。」又唯一之信心不為他心所夺,谓之一心。止观四下曰:「一心者,修此法时,一心专志,更不餘缘。」探玄记叁曰:「一心者,心无异念故。」教行信证文类叁末曰:「言一念者,信心无二心,故曰一念。是名一心,一心则清净报土真因也...
《佛学大辞典》 / 186字 / 11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圆而通於法性之实者,谓之圆通。眾生之机缘万差,欲得圆通,须依种种之法,佛於楞严会上,对菩萨声闻,问本何法而得圆通。菩萨声闻,各举自得之法答之,有二十五种,即六尘六根六识七大也。此中始於陈那之圆通声尘至观音之圆通耳根而终,论圆通虽无优劣,而如来特使文殊选择,取耳...
《佛学大辞典》 / 545字 / 11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為天臺圆教所断之无明也。於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觉,妙觉之四十二位各断一品之无明也。见四教仪集註下。
《佛学大辞典》 / 46字 / 11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梵名优鉢罗Ut ala之译,谓赤色之莲华也。為千手观音四十手中左所持者,其手曰红莲手。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大悲心陀罗尼曰:「若為求生诸天宫者,当於红莲华手,真言:唵(引)商揭[口隶](二合)萨嚩(二合)贺。」
《佛学大辞典》 / 98字 / 11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该罗事物之称。玄应音义曰:「说文云:一切,普也。普即徧具之义,故切宜从十。说文,十谓数之具,从七者俗也。」史记曰:「臣观诸候王邸第百餘,皆高祖一切功臣。」同索隐曰:「此一切,犹一例,同时也,非如他一切,训权时也。」胜鬘经宝窟中末曰:「一切止是该罗之名。」法苑珠...
《佛学大辞典》 / 178字 / 10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智度论云:八背舍为初门,八胜处为中行,遍一切处为成就。谓叁种观具足,禅体始得成就。此定谓之遍一切处者,从所观境遍满得名也。(八背舍者,一内有色相外观色、二内无色相外观色、叁净背舍身作证、四虚空处背舍、五识处背舍、六无所有处背舍、七非有想非无想处背舍、八灭受想...
《三藏法数》 / 601字 / 10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梵语沙弥,华言息慈。初受十戒,名为沙弥;后受具足戒,名为比丘也。(具足戒者,即二百五十戒也。梵语比丘,华言乞士。) 一、不杀戒,谓常念有情,皆惜身命,应当怜愍,慎勿伤害,是名不杀戒。 二、不盗戒,谓物各有主,虽一针一草,亦不当攘窃,是名不盗戒。 叁、不淫戒,...
《三藏法数》 / 350字 / 10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Pāṇḍaravāsinī,又曰大白衣,又曰白处观音。以此尊常着白衣,在白莲中,故就其被服名為白衣。以其住处名為白处。白者,表淳净之菩提心也。梵名半拏囉嚩悉寧,胎藏界观音院之一尊,莲华部之部母也。大日经疏五曰:「半拏囉嚩悉寧,译云白处,以此尊常在白莲华中,故以為名。亦戴天...
《佛学大辞典》 / 318字 / 10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Vajrayakṣa,新称金刚药叉。五大明王之一。為住於北方叁面六臂,或一面四臂之忿怒尊。是金刚界五智如来中,北方不空成就如来之忿怒身也。就菩萨而言,则或為金刚药叉菩萨(仁王经),或為牙菩萨(补陀落海会轨)之教令轮身。不空成就如来与释迦如来,有一体异名之义,故此尊又谓為...
《佛学大辞典》 / 496字 / 10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无量寿仪轨曰:「即结观自在菩萨印,加持四处所谓心额喉顶,其印以二手外相叉,二头指相拄,如莲华叶,二大指并竪,即成。即诵观自在菩萨真言曰:唵(归命),嚩日囉(金刚),达磨(法),紇哩(观音种子)。由结此印及诵真言加持心额喉顶故即自身等同观自在菩萨。」
《佛学大辞典》 / 113字 / 10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千手观音四十手中左一手所把持之物也。此手即曰化宫殿手,宫殿手,宝殿手。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大悲心陀罗尼曰:「若為生生世世,常在佛宫殿中,不处胎藏中受身者,当於化宫殿手。真言:唵,微萨囉微萨[口逻]吽泮吒。」
《佛学大辞典》 / 93字 / 10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高王观世音经之异名。续高僧传第叁十九、法苑珠林第二十五有救生观音经,又曰高王观音经。佛祖统纪有十句观音经,经文只有十句。佛祖通载,稽古略有救苦观音经,此偽经也。观音慈林集中云:「救生经非今偽造救苦经。」可以為证。见[高王观世音经]条。
《佛学大辞典》 / 106字 / 10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昔佛始得道,教化天下莫不承动,唯舍卫国王不时信解。佛之精舍与王园观隔壁相近,皆临江水,精舍中有沙弥,有三百余人,每给三尊使令。时维那使诸沙弥,各持瓶于江上取水。诸沙弥至江岸,便脱袈裟作屋戏。时王波斯匿夫人在楼观上坐,遥见沙弥等共戏如是,即谓夫人:“我之不信瞿昙...
《杂譬喻经(上下卷)》 / 失译人名附后汉录 / 292字 / 10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6月28日Vināyaka,又作毘那耶迦,毘那也迦,频那夜迦,毘那耶怛迦,毘那吒迦,吠那野怛迦。译云常随魔,障碍神。人身象鼻,常随侍人為障难之恶鬼神也。大日经疏七曰:「毘那夜迦,即是一切為障者。此障皆从妄想心生。」毘那夜迦含光轨曰:「毘那夜迦,常随作障难,故名常随魔也。(中略)...
《佛学大辞典》 / 319字 / 9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观无量寿经正宗分所说。韦提希夫人愿生西方极乐世界,兼欲未来世之眾生往生,请佛世尊说其所修之法,故佛说此十六种之观门:一、日想观,正坐西向,諦观落日,使心坚住,专想不移,见日将没之状,如悬鼓形,既见日已,闭目开目,皆令了了,此名日想观。二、水想观,次作水想,见水...
《佛学大辞典》 / 245字 / 9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一、内空,内即内身,谓叁十六种不净充满,九孔常流,净相不可得故,是名内空。(叁十六种者,毛、发、爪、齿、眵、泪、涎、唾、屎、尿、垢、汗、皮、肤、血、肉、筋、脉、骨、髓、肪、膏、脑、膜、肝、胆、肠、胃、脾、肾、心、肺、生藏、熟藏、赤痰、白痰也。九孔者,两眼、两...
《三藏法数》 / 1008字 / 9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谓妙见大士妙见菩萨等。北斗七星之名也。有神咒拥护国土。经中不明其本地。诸师异说,或以為释迦,或以為观音,或以為药师。七佛八菩萨所说大陀罗尼神咒经二曰:「我北辰菩萨名曰妙见,今欲说神咒拥护诸国土,所作甚奇特,故名曰妙见。处於阎浮提眾星中最胜,神仙中之仙,菩萨之大...
《佛学大辞典》 / 316字 / 9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密教依释摩訶衍论而立者,前之八识与唯识所立不异,第九识之一切一心识,又曰多一识。是真如随缘而為有情非情,此一一有情非情各有一心,故曰一切或曰多,為同一真性,故曰一心。配於台宗之四教,则当於别教。第十之一一心识,又曰一切一心识。是通随缘之一切有情非情而唯為一心,...
《佛学大辞典》 / 270字 / 9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一音者,佛之音声也。盖众生缘有浅深,根有利钝,故于一音之中,同听异闻。若是人天根器,则闻佛说五戒十善之法;若是声闻根器,则闻佛说四谛之法;若是缘觉根器,则闻佛说十二因缘之法;若是菩萨根器,则闻佛说六度等法;各得解了。经云: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是也...
《三藏法数》 / 289字 / 9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