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於行佛性而言。佛性之理体為理佛性,可开发其佛性之行业為行佛性。以法相宗立有永不成佛之眾生,违於涅槃经一切眾生悉有佛性之语,故於佛性立此二义而会之也。谓理佛性者,一切眾生虽具,而行佛性者不徧於一切,故有成不成也。见[行佛性]条。
《佛学大辞典》 / 104字 / 3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盲人摸象之喻也。涅槃经叁十二说:「有王告一大臣,汝牵一象来示盲者。大臣受王勅,多集眾盲,以象示之。时彼眾盲各以手触,大王即唤眾盲各各问言:汝见象否?眾盲各言我已见。王言象类何物?触其牙者即言象形如萝菔根,触其耳者言象如箕,触其头者言象如石,触其鼻者言象如杵,触...
《佛学大辞典》 / 223字 / 3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法四依者,谓依凭正法,则能成就万行之因,满足菩提之果也。(梵语菩提,华言道。) 一、依法不依人,依法者,谓依实相等法,修诸波罗蜜行,则能具足清净功德,能至菩提也。不依人者,如涅槃经云:魔王尚能假化作佛,况能不作其余之身。是故虽是凡夫,若所说所行,与实相等法相...
《三藏法数》 / 401字 / 3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亦名二乘四倒,出涅槃经并宗镜录) 四枯者,表二乘四倒也。所言枯者,以二乘观无常苦空无我等,则烦恼有朽灭不生之义,故名为四枯也。(二乘者,声闻乘、缘觉乘也。) 一、常计无常,常者,即法身常住之义;无常者,即变异也。谓声闻、缘觉为无明之惑所覆,于如来常住法身中,...
《三藏法数》 / 320字 / 3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涅槃,梵语具云摩诃般涅槃那,华言大灭度。大即法身,灭即解脱,度即般若。此即大乘涅槃也。 一、不闻得闻,谓大涅槃甚深微密之义,一切众生心中无不具足,以由旷大劫来,无明覆故,而不得闻。今者修习大涅槃法,达于如来性常之理,昔所不闻而能得闻,是为不闻得闻也。(劫,梵...
《三藏法数》 / 397字 / 3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各人固有之佛性,譬之额上之金刚珠。涅槃经七曰:「譬如王家有大力士,其人眉间有金刚珠。与餘力土较力相扑。而彼力士,以头抵触其额上,珠寻没肤中,都不自知是珠所在。其处有疮,即命良医,欲自疗治。时有明医,善知方药,即知是疮因珠入体,是珠入皮,即便停住。(中略)是时力...
《佛学大辞典》 / 226字 / 3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谓一切眾生皆悉成佛也。对於五性各别而言。盖叁乘家有无性有情之一类,為定性二乘不成佛之说,立无餘界永灭之计。而一乘家则唱悉有佛性之义,明二乘开会之旨,為无餘界迴心之说。故谓一切眾生无不成佛者。今举叁五经说证之。法华经方便品曰:「声闻若菩萨,闻我所说法,乃至於一偈...
《佛学大辞典》 / 551字 / 3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支那十叁宗之一。依涅槃经而弘布佛性常住之旨之宗也。自北凉之曇无讖初译此经,宋之慧成,曇无成,僧庄,道汪,静林,慧定,曇斌,超进,法瑶,道登,曇度,道成诸师,製疏作章。弘布甚盛。在隋则净影,智徽,法礪,道绰等,多以涅槃為宗。至唐朝道宣,法宝各有所弘,而所归在於涅...
《佛学大辞典》 / 150字 / 3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一、渐渐转深,谓如来所说涅槃之法,随顺众生根性,利、钝、大、小,无不令其各各获益,次第修证,而至于究竟之地。如经所说,优婆塞戒、沙弥戒、比丘戒、菩萨戒、须陀洹果乃至菩萨果、佛果之类,犹如大海之流,从浅而至深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梵语优婆塞,华言清净土。梵...
《三藏法数》 / 992字 / 3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凡即凡夫,小即小乘。倒即颠倒。谓凡夫着有,妄于无常法中计常,苦中计乐,无我计我,不净计净;及小乘之人,但着于空,常计无常,乐计非乐,我计无我,净计不净。故有凡小八倒之名焉。(小乘,即声闻乘、缘觉乘也。) 一、非常计常,非常计常者,谓世间一切有为之事,皆悉无常...
《三藏法数》 / 633字 / 3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佛性论二谓真性有五藏之义:一、如来藏,自性是藏之义,以一切诸法,不出如来之自性故。二、正法藏,因是藏之义,以一切圣人四念处等之正法皆取此性為境故。叁、法身藏,至得是藏之义,以一切圣人信乐此佛性故,使圣人得法身之果德故。四、出世藏,真实是藏之义,以此佛性离世间法...
《佛学大辞典》 / 347字 / 3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四轮王之一。感得铜製轮宝而王二大洲之转轮圣王也。见[转轮王]条。 又十住菩萨习种性之人為铜轮王,化二大洲,故十住為铜轮位。圆教分证即之位也。仁王经上曰:「习种铜轮二天下。」同天台疏曰:「十住菩萨习种性人作铜轮王,王二天下。」止观二曰:「进入铜轮,破弊根本,本谓无...
《佛学大辞典》 / 137字 / 3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华严宗之教判也。有二种: (一)始於杜顺,成於贤首,是唯就出世间之一教判定之。一小乘教,二大乘始教,叁大乘终教,四顿教,五圆教也。五教章冠註上一曰:「至相智儼大师,亲承於杜顺和尚,显扬宗旨,弘传一乘。搜玄、十玄、孔目、问答、章疏非一,约就五教广立清范。(中略)...
《佛学大辞典》 / 729字 / 3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梵语佛陀,华言觉。觉即叁智圆明,遍一切处,无不照了,名大圆觉;性,即不改之义。以大觉性不增不减,非变非迁,一切众生,无不具此叁因佛性,此因若显,即成叁德妙果也。(叁智者,一切智、道种智、一切种智也。叁德者,法身德、般若德、解脱德也。) 一、正因佛性,正谓中正...
《三藏法数》 / 251字 / 3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涅槃经八曰:「譬如虚空震雷起云,一切象牙上皆生花。若无雷震,花则不生,亦无名字。眾生佛性亦復如是,常為一切烦恼所覆,不可得见。」
《佛学大辞典》 / 57字 / 3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一正因佛性,二了因佛性,叁缘因佛性,(此叁者即叁因佛性。)四果佛性,菩提之果也,正觉之智谓之菩提。五果果佛性,大涅槃也。以菩提之智,显涅槃之理,故云果之果。法华文句十曰:「佛性有五:正因佛性通互本当,了、缘,佛性种子本有,非适今也。果性、果果性,定当得之。」
《佛学大辞典》 / 110字 / 3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庄即端庄,严即严饰,谓智慧福德二种,皆能庄严法身也。 一、智慧庄严,谓诸菩萨从初发心,乃至究竟,无明净尽,佛性现前,所有智慧,能显法身,是名智慧庄严。 二、福德庄严,谓诸菩萨修行六度,万行具足,所有福德,能显法身,是名福德庄严。(六度者,一布施、二持戒、叁忍...
《三藏法数》 / 129字 / 3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独一无二之法门。六祖坛经曰:「惠能曰:指授即无,惟论见性,不论禪定解脱。宗曰:何不论禪定解脱?惠能曰:為是二法,不是佛法,佛法是不二之法。宗又问如何是佛法不二之法?惠能曰:法师讲涅槃经,明佛性是佛法不二之法。如高贵德王菩萨白佛言:犯四重禁,作五逆罪,及一阐提等...
《佛学大辞典》 / 205字 / 2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Prajā ati,梵天名。即其真言也。鉢罗若為一切生之义,鉢多為主之义,曳ye為助声。所谓一切眾生之主也。一切眾生因梵天而生,故名一切生主。而实眾生无始,是非梵天所生,如来亦如是。以世间一切善,皆自佛心生之故,又不见如来之终始,故名為世间之父。然实眾生之佛性,前际无始...
《佛学大辞典》 / 304字 / 2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一、因语,谓如来于现在因中,说未来果。如云众生乐杀,乃至乐行邪见,以此为因,是人当受地狱果报。若不乐杀生,乃至不行邪见,以此为因,是人当受天人果报,是名因语。 二、果语,谓如来于现在果中,说过去因。如云贫穷众生,颜貌丑陋,不得自在,此之果报,皆由是人前世破戒...
《三藏法数》 / 573字 / 2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眾生受佛戒故称佛子,以必当作佛故也。又為菩萨之通名,以其依佛之圣教而生圣道故也,又以绍继佛种使不断绝故也。又总称一切眾生,以悉具佛性故也。梵网经下曰:「眾生受佛戒,即入诸佛位。位同大觉已,真是诸佛子。」法华经譬喻品曰:「今日乃知真是佛子,从佛口生,从法化生,得...
《佛学大辞典》 / 228字 / 2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法华经方便品曰:「佛说一解脱义。」文句记四中曰:「一解脱者,昔教叁人,同一解脱。」涅槃经叁十二曰:「一切眾生,同有佛性,皆同一乘,同一解脱。」
《佛学大辞典》 / 64字 / 2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谓天竺勒那叁藏,睹此方俗,不习礼佛之仪,遂传此七种之法。虽通云礼佛,而有是非浅深不同,盖欲令人知我慢、求名二种之非,而归于身心礼等五种之正,从浅至深,修行获益,故有七种礼佛之名也。(勒那,梵语具云勒那摩提,华言宝意,中印度人也。) 一、我慢礼,谓人礼佛,身虽...
《三藏法数》 / 624字 / 2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尔时圣者大慧菩萨摩诃萨复请佛言:“世尊!惟愿如来.应.正遍知为我说,善逝为我说,阴.界.入生灭之相。世尊!若无我者谁生谁灭?世尊!一切凡夫依生灭住不见苦尽,是故不知涅槃之相。” 佛告圣者大慧菩萨言:“善哉!善哉!善哉大慧!汝今谛听当为汝说。” 大慧白佛言:“善...
《入楞伽经》 / 元魏天竺三藏菩提留支译 / 1112字 / 2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1月13日毒鼓之声能杀人,以譬涅槃经所说佛性常住之声,能杀害眾生之五逆十恶,使入於佛道也。然鼓有二种:一天,一毒。对於五乘之机,各说五乘之教,彼等各信顺修行,得证果之益,故譬之於天鼓,又如对於五逆十恶之眾生,说佛性常住之大乘极致,彼等却為生诽谤,堕於无间,故譬之於毒鼓。...
《佛学大辞典》 / 442字 / 2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二卷,唐玄奘译。明以十一种殊胜之事故,於十二缘起之。初说无明支。一所缘殊胜,二行相殊胜,叁因缘殊胜,四等起殊胜,五转异殊胜,六邪行殊胜,七相状殊胜,八作业殊胜,九障碍殊胜,十随缚殊胜,十一对治殊胜也。
《佛学大辞典》 / 85字 / 2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梵网经所说之大乘戒也,又云佛性戒、佛乘戒。此戒以眾生本具之佛性為体,且受持此戒可至佛果也。 又诸佛所住一实相之净戒也。梵网经下曰:「一切眾生皆有佛性,一切意识色心是情是心,皆入佛性戒中。」又曰:「一切有心者皆应摄佛戒,眾生受佛戒,即入诸佛位。」大日经疏十七曰:...
《佛学大辞典》 / 198字 / 2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一切眾生具佛性,佛性无染,离一切诸过,随顺此佛性而制戒,名為佛性戒。又此戒能显现佛性,故名佛性戒,大乘戒之都名也。梵网经下曰:「一切眾生皆有佛性,一切意识色心是情是心,皆入佛性戒中。」
《佛学大辞典》 / 82字 / 2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又云佛识。第八之阿赖耶识為一切眾生之根本识,第九之菴摩罗识為如来之清净识。菴摩罗,译言清净。以离一切之无明烦恼故也。但法相宗以菴摩罗耶识為阿赖耶识之净分,不立為第九识,法性宗则立為第九识。光明玄曰:「菴摩罗识,是第九不动,若分别之即是佛识。」宗镜录曰:「摩罗净...
《佛学大辞典》 / 133字 / 2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谓真性平等,犹如虚空。于诸凡圣,无所限碍,故名佛性。 一、自性住佛性,谓真如之理,自性常住,无有变改,即是一切众生本有佛性,是名自性住佛性。 二、引出佛性,谓一切众生,佛性虽具,必假修习智慧禅定之力,方能引发本有之性,是名引出佛性。 叁、至得果佛性,谓修因满...
《三藏法数》 / 145字 / 2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上元道场寺僧慧观,以如来所说一代圣教,约施化次第而立此五种之教,是为慧观五教也。 一、有相教,谓如来于十二年前,广制众戒,皆是因果实有之法,小乘于此得道,是名有相教。(十二年前者,即说阿含等经之时也。) 二、无相教,谓如来说四阿含经后,即说般若空慧法门,空诸...
《三藏法数》 / 312字 / 2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禪家之常语,彻见自心之佛性也。达磨之悟性论曰:「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教外别传,不立文字。」黄檗传心法要曰:「即心是佛,上至诸佛,下至蠢动含灵,皆有佛性,同一心体。所以达摩从西天来,唯传一法。直指一切眾生本来是佛,不假修行。但如今识取自心,见自本性,更莫别求。」...
《佛学大辞典》 / 307字 / 2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一显教,二密教。显教之判,有天台真言之别。天台就释迦佛之说法作法而立显密二教。盖以对一会大眾显露说法,使彼此相知者為显露教,此时更密对餘眾说法,使一会之人不能知之者為秘密教。如鹿园之会,八万诸天得闻深法,故在我為显露教者,於彼為秘密教。在彼為秘密教者,在我则显...
《佛学大辞典》 / 2250字 / 2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罗什弟子道生,讲涅槃经,立阐提有佛性之义,不答於眾,入平江虎丘山,竪石為听眾,讲涅槃经,至阐提有佛性之处,曰:如我所说,契於佛心否?群石首肯。见稽古略二。
《佛学大辞典》 / 67字 / 2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齐朝隐士刘虬,以如来所说一代圣教,始自成道,终至涅槃,亦约其渐顿浅深次第,立为五教,故名刘虬五教。(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一、人天教,谓如来始初成道,先为提谓长者,说人天戒善,乃是因缘果报,实有之法,是名人天教。 二、有相教,谓如来说阿含经时,广制众戒,皆...
《三藏法数》 / 325字 / 2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岌,武丘人也。谓其以此叁教判如来一代所说之法也。 一、有相教,谓佛设教,于十二年说阿含经已前,见有得道,是名有相教。(见有得道者,谓二乘见一切法是有,不离色、心,因而得道也。) 二、无相教,谓佛设教,于十二年说阿含经已后,齐至法华,见空得道,是名无相教。(齐...
《三藏法数》 / 192字 / 2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Prajā ati,梵天名。即其真言也。鉢罗若為一切生之义,鉢多為主之义,曳ye為助声。所谓一切眾生之主也。一切眾生因梵天而生,故名一切生主。而实眾生无始,是非梵天所生,如来亦如是。以世间一切善,皆自佛心生之故,又不见如来之终始,故名為世间之父。然实眾生之佛性,前际无始...
《佛学大辞典》 / 304字 / 2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一、应得因,谓依真如空理而修因行,应得菩提之果,故名应得因。(梵语菩提,华言道。) 二、加行因,谓依菩提心,加功用行,以此为因,即能证得法身之果,故名加行因。 叁、圆满因,谓由加行故,因行圆满,故名圆满因。
《三藏法数》 / 95字 / 2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一理佛性,不生不灭法性之妙理,名理佛性。二行佛性,大圆镜智等四智之种子,名行佛性。此中理佛性,一切有情皆具;行佛性,有具有不具,不具者永不成佛。是法相宗会涅槃经一切眾生悉有佛性之言,而成立无性有情之法门也。唯识枢要上本曰:「总而言之,涅槃据理性及行性中少分一切...
《佛学大辞典》 / 118字 / 2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涅槃经所说,有乘戒二门,乘门之所说者即佛性常住也。以见如来入涅槃而迷执為佛性无常,今化身寄於涅槃而说佛性之常住,法身之圆常,谓「如来常住无有变易。」就性而云佛性,就相而云如来,同体也。止观八曰:「涅槃寄灭谈常。」同辅行曰:「寄应迹灭度,谈法身圆常。」
《佛学大辞典》 / 113字 / 2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文殊所乘。五灯会元九(文喜章)曰:「但见五色云中文殊乘金毛狮子往来。」李长者华严经论四曰:「文殊乘狮子者,為明创证法身佛性根本智断惑之骏故。普贤乘香象王者,表行庠序為威德故。」 又(本生)世尊因位為金毛狮子,為猎师捨身。贤愚经十叁(坚誓师子品)记此事曰:「有一...
《佛学大辞典》 / 172字 / 2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凡大乘菩萨之行位,有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觉妙觉之五十二位,华严经等所说也。天台以之為别教菩萨之行位,而别立圆教菩萨之行位六即位:一、理即,一切眾生,皆有佛性,有佛无佛性相常住也。又一色一香无非中道也,理性虽如是,然以未闻之而不知之,是等凡夫,唯於...
《佛学大辞典》 / 554字 / 2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有佛性,依之而发大行,感佛果,谓之行佛性,虽有佛性,但具其理,无起行之用,谓之理佛性。是法相宗所立。彼宗言:涅槃经所谓一切眾生悉有佛性者,就理佛性而言。若据行佛性言之,则有一类之无性眾生。唯识枢要一本曰:「涅槃据理性及行性中少分一切,唯说有一。」
《佛学大辞典》 / 109字 / 2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法华七喻之一。佛性譬之衣中之宝珠也。法华经五百授记品曰:「譬如有人至亲友家,醉酒而卧。是时亲友,官事当行。以无价宝珠,繫其衣里,与之而去。其人醉卧,都不觉知。起已游行,到於他国。為衣食故,勤力求索,甚大艰难。若少有所得,便以為足。於后亲友,会遇见之而作是言:咄...
《佛学大辞典》 / 243字 / 2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二卷,刘宋求那跋陀罗译。佛在祇洹说有非有之法门,波斯匿王击鼓吹贝而来。佛言我当说大法鼓经,使迦叶令不堪闻大法者尽去座,说如来之常乐我净,不般涅槃及一切眾生皆有佛性,一切空经皆為方便。
《佛学大辞典》 / 83字 / 2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蚕為茧而自缚,譬眾生自以烦恼之绳繫体也。叁啟经曰:「循环叁界内,犹如汲井轮,亦如蚕作茧,吐丝还自缠。」涅槃经二十七曰:「如蚕作茧,内住自死。一切眾生亦復如是,不见佛性,故自造结业,流转生死。」
《佛学大辞典》 / 85字 / 2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梵语阿,A,译曰无、非、不。以世俗释之,只是否定事物存在之辞。以胜义释之,则无有二种。惑智之无与圣智之无是也。惑智之无,仅為断见,圣智之无,则超於有无之妙无也。真言以阿字為观道之要门,禪家亦有以无字為悟道之关门者,皆取圣智之无也。无门关第一则曰:「赵州和尚。因...
《佛学大辞典》 / 194字 / 2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书真言种子等之秘符,持之则常為神佛加持护念,避一切之疾病危难等,蒙长寿增智之利益云。密教说种种之符。叁种悉地轨曰:「五部真言,是一切如来无比甘露之珍浆,醍醐佛性之妙药。一字入於五臟,万病不生,况修日观月观。」秽迹金刚禁百变法门经说神变之符四十二曰:「秽迹金刚说...
《佛学大辞典》 / 175字 / 2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一福德,二智慧。即二种庄严。此二德庄严法身者也。菩萨自初发心,修六度万行,具足所有之福德,能显现法身,谓之福德庄严,修习正智见,净尽无明,能显现法身,谓之智慧庄严。六度中布施等六度為福德庄严,第六般若為智慧庄严。又福德属於利他。智慧属於自利。菩萨一切之万行,摄...
《佛学大辞典》 / 158字 / 2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一、正为,华严出现品云:此经不为余众生说,唯为不思议乘菩萨说。又云:非余境界之所能知,普贤行人方能得入,是名正为。(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二、兼为,谓此经兼为未悟入众生闻者,而能信向成种。经云:如人食少金刚,终竟不消。故地狱众生,十地顿超;...
《三藏法数》 / 397字 / 2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因明叁支作法之一。谓推断未决之宗义之理由也。例如某為中国人(宗),為南京人故(因)之论式中,某為中国人者,未决之宗义也。然依為南京人之理由,推断此未决之宗义,於是生断定某為中国人之结果矣。 又造果者,即原因也。婆娑论百二十七曰:「造是因义。」大乘义章二曰:「亲...
《佛学大辞典》 / 135字 / 2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