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1 条搜索结果

僧伽耶舍

Saṁghayaśas,论师名。译曰眾称。因明大疏一曰:「僧伽耶舍,此云眾称,特善萨婆多及因声明论。」

《佛学大辞典》 / 46字 / 5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七见

分别曰见。谓外道于诸法中执己为是,以正为非,迷惑不解,失于正理,故有七种之见也。 一、邪见,谓无正信,诽谤正法,而于善恶果报,及正因缘所生善法,一切拨以为无,是为邪见。(正因缘者,谓眼等六根为因,色等六尘为缘,能生一切诸法,非如外道计从梵天生,或计从微尘生。...

《三藏法数》 / 493字 / 5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通途

谓通常之法也。观音义疏上曰:「此乃通途商略。」因明义断曰:「此解虽然未是通途。」

《佛学大辞典》 / 38字 / 5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九缘生识

缘即助成之义。九缘生识者,谓明空根境等九种之缘,生眼耳鼻舌等八种之识也。以眼耳鼻舌身五识,依第八识相分建立。由第八识种子而生揽明空诸境而为相也。第六识缘第八识相分而得生,取五尘境界而分别,依第七识而能执取也。第七识缘第八识见分而得起,转第六识染净而为依也。第...

《三藏法数》 / 1082字 / 5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雁塔

西域记九曰:「有窣堵波,谓亙娑Haṁsa,唐言雁。昔此伽蓝。习翫小乘,小乘渐教也。故开叁净之肉。而此伽蓝,遵而不坠,其后叁净,求不时获。有比丘经行,忽见群鴈飞翔,戏言曰:今日眾僧中,食不充。摩訶萨埵,宜知是时,言声未绝,一鴈退飞,当其僧前,投身自殞。比丘见已,具白...

《佛学大辞典》 / 323字 / 5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四假

叁论玄义谓一切诸法皆是假,然其要用,凡有四门:一因缘假,如空有二禪,是非自有,由空故有,空非自空,由有故空,是因缘假之义也。二随缘假,如随叁乘之根性说叁乘之教门是也。叁对缘假,如对治常而说无常,对治无常而说常是也。四就缘假,外人说诸法实有,诸佛菩萨就彼诸法推求...

《佛学大辞典》 / 209字 / 5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石女

女之无子者,又不能為婬者,皆為石女。因明正理论曰:「自语相违者,如言我母是其石女。」涅槃经二十五曰:「譬石女,本无子相,虽加功力,无量因缘,子不可得。心亦如是,本无贪相,虽造眾缘,贪无由生。」资持记中二之一曰:「石女者,根不通婬者。」普灯录五曰:「石女舞成长...

《佛学大辞典》 / 125字 / 5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方广

总為大乘经之通名,别称则十二部经之第十曰方广经。方者以理之方正而名,广者以言词之广博而名。梵语曰毘佛略(Vai ulya,巴Vi ula)。胜鬘宝窟中末曰:「方广者是大乘经之通名也。(中略)理正為方,文富為广。又一乘无德不包曰广,离於偏称方。古注云:真解无偏為方,理包无限...

《佛学大辞典》 / 228字 / 5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声论师

依唯识论有二种:一為波罗门师之计。崇奉四吠陀论,谓其论之声,為诵诸法实义之梵王声,故是常住,他声不契实义,则為无常者。一為学习声论即毘伽罗论者之计。此中有声显论师与声生论师之二派。声之性,本来实有常住,待寻伺等缘為名句文而显於世也。其名句文之音响,谓是无常,声...

《佛学大辞典》 / 304字 / 5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四宗

净影所立之四宗。见[宗]条。又,因明之宗法有四种,谓之四宗:一徧所许宗,如言眼见色,彼此两宗皆共许者。二先承稟宗,如佛弟子向佛弟子立诸法皆空,鵂鶹弟子相对立有实我。叁傍凭义宗,如立声為无常,欲傍凭显无我之义者。四不顾论宗,除前叁宗,随立者所乐,所欲建立,更无所顾...

《佛学大辞典》 / 304字 / 5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叁十叁过

因明论理上,自宗因喻叁支立量时,由种种配列次第生过误。陈那数廿九过,天主(商羯罗主)更加四过,為所谓叁十叁过。即宗九过,因十四过,喻十过也。 (甲)宗之九过:一、现量相违,谓於现证之事实立相违之宗也。例如言声非所闻,虽不述因喻,然已明為误谬也。二、比量相违,谓...

《佛学大辞典》 / 1993字 / 5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四事先苦后乐

一、修习梵行先苦后乐,梵即净也。谓人不辞劳苦,修习净行,净行既立,则能证于道果,而得涅槃之乐,故名修习梵行先苦后乐。(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二、诵习经文先苦后乐,谓人不辞劳苦,口诵经文,心习其义;其义习熟,则能如说修行,证于道果,而得涅槃之乐,故名诵习经文...

《三藏法数》 / 249字 / 5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窥基

唐京兆大慈恩寺窥基,事玄奘,学天竺语,传唯识因明之旨,造疏百本,称為百本疏主,法相宗之开祖也。永淳元年,寿五十一寂。尝书弥勒上生经之疏,感舍利二七粒。又造弥勒像,於像前日诵菩萨戒一徧,以愿兜率之往生。世称慈恩大师。见宋高僧传四。

《佛学大辞典》 / 99字 / 5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后陈

因明之语。对於前陈(或作先阵)而言,一作后说。见[后说]条。

《佛学大辞典》 / 27字 / 4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不二法门

不二之法门也。不二之理,佛道之轨范,故云法。眾圣由之趣入,故云门。佛教有八万四千法门,不二法门,在诸法门之上,能直见圣道者也。维摩经载文殊师利问维摩詰:「何等是不二法门?」维摩默然不应。殊曰:「善哉!善哉!无有文字言语,是真不二法门也。」肇曰:「言為世则谓之法...

《佛学大辞典》 / 171字 / 4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迷隶耶

Maireya,又作迷丽耶,米隶耶。以果实根茎等所造之酒也。顺正理论叁十八曰:「迷丽耶者,谓诸根业叶花果汁為前方便,不和麴蘗酝酿,且成酒色香味,饮已惛醉。」玄应音义二十叁曰:「米隶耶酒,谓根茎花果等杂酒。」

《佛学大辞典》 / 93字 / 4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实义

真实之义理也。华严经二十九曰:「分别实义得究竟。」报恩经六曰:「不可以实义。」正理论二十叁曰:「能止推徵令证实义。」

《佛学大辞典》 / 55字 / 4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那耶

Naya,译為正理,乘,道。因明大疏一曰:「那耶,称正理。」大日经疏叁曰:「梵音娜耶,即是乘义,道义。谓从一念善根乃至成佛,中间一一诸地所乘之法所行之道,通名娜耶。」

《佛学大辞典》 / 72字 / 4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提婆五法

五逆罪中以破僧罪為最重,破僧者於同一结界中构别法而树立一眾也。今提婆所立有五法。辅行一曰:「言五法者。婆沙云:一粪扫衣。二常乞食。叁一坐食。四常露坐。五不受盐及五味。与正理不同。正理云:一不受五味。二断肉。叁断盐。四不受割截衣。五不居聚落边寺。」非谓是五法悉邪...

《佛学大辞典》 / 138字 / 4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极微

依有部宗之意,极微有叁位:一极微之微,二色聚之微,叁微尘也。极微之微者,色声香味触五境与眼耳鼻舌身五根等十色之最极微分也。是实色极少,不可更分,故光记名之為极微之微。对於色聚之微而谓之為实之极微。旧译云邻虚。然此极微非有色之体用,随而非现量所得,唯以慧渐渐分析...

《佛学大辞典》 / 885字 / 4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二藏

小乘之经量部立二藏:一,经藏。二,律藏。论藏者,但為诸经中詮慧之处,及弟子释经之疏也。是非藏之所摄见。顺正理论一。 又摩訶僧祇律叁十二叙佛灭后五百圣者之结集,唯举经律二藏,无论藏之结集。 又大乘亦立二藏:一,叁藏。经律论结集於别部之小乘法藏也。二,摩訶衍藏。说...

《佛学大辞典》 / 259字 / 4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叁支

因明之宗与因及喻,曰叁支。宗者,所立之义也。因者,成宗之理由也。喻者,助成宗之譬喻也。喻有同异之二,存宗因二义之喻法為同喻,无宗因二义之喻法為异喻:「声為无常,以所作性故,如瓶等(同喻),如虚空等(异喻)。」如此以此叁支立比量之作法谓之立量。

《佛学大辞典》 / 107字 / 4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不如法

如法之正理谓之如法,不如者谓之不如法。维摩经观眾生品曰:「此华不如法,是以去之。」

《佛学大辞典》 / 38字 / 4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门论

因明正理门论之略名。

《佛学大辞典》 / 10字 / 4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提婆五法

提婆达多妄说五法,破释迦之和合僧。正理论四十叁曰:「言邪道者,提婆达多妄说五事為出离道:一者不应受用乳等,二者断肉,叁者断盐,四者应被不截衣服,五者应居聚落边寺。」婆沙论一百十六曰:「云何五法?一者尽寿着粪扫衣,二者尽寿常乞食,叁者尽寿唯一坐食,四者尽寿常居迴...

《佛学大辞典》 / 156字 / 4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护摩法由来

大日经疏十九曰:「外典净行围陀论中,有火祀法。然大乘真言门亦有火法。所以然者,為摄伏一类故,以言韦陀事而摄伏之。然其义趣犹如天地不可相并。(中略)佛所以作此说者。欲伏诸外道,分别邪正,令彼知有真护摩故。以诸净行等於所宗韦陀典,自谓秘密而生慢心。今佛自说韦陀原本...

《佛学大辞典》 / 345字 / 4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七种罗汉

於前六种罗汉,加不退罗汉之一也。是前之第六不动,有练根不动与本住不动二种。因而以练根者為不动,本住者為不退也。练根者,原為劣之五种,更加修练,而成不动种性者。本住者,為生就之不动种性,不要修练者。婆沙开之。正理俱舍合之。见俱舍论二十五。

《佛学大辞典》 / 103字 / 4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商羯罗塞缚弥

译曰骨鏁主,菩萨名。因明大疏一曰:「商羯罗者,此云骨鏁。塞缚弥者,此云主。」见[商羯罗主菩萨]项。

《佛学大辞典》 / 43字 / 4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同品

因明宗之所立均等之品类名同品,即同喻也。入正理论曰:「所立法均等义品,说名同品。如立无常,瓶等无常,是名同品。」

《佛学大辞典》 / 51字 / 4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域龙

又曰大域龙。论师名。梵名陈那Dinnāga,新因明学之鼻祖。瑞源记一曰:「后记云:域龙者,梵语此云陈那是也。秋条记云:具存梵音。应言摩訶Mahā,陈那伽,此云大域龙。谓由菩萨德雄辩捷,而立破自在,其犹龙故。五印度域,莫敢抗者,故称曰大域龙。」案西域记十曰:「陈那,唐言童...

《佛学大辞典》 / 151字 / 4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妄情

虚妄不实之情识也。唯识论一曰:「随自妄情种种计度。」顺正理论二十叁曰:「又彼所说唯率妄情。」

《佛学大辞典》 / 44字 / 4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僧伽跋陀罗

Saṁghabhadra,译曰眾贤。萨婆多宗之名匠也。对於世亲之俱舍论,造顺正理论及显宗论,大张其宗。婆藪槃豆法师传曰:「遣人往天竺请僧伽跋陀罗法师,来阿踰闍国造论破俱舍论。此法师至即造两论:一光叁摩耶论,有一万偈,止述毘婆沙义,叁摩耶译為义类。二随实论,有十二万偈,救毘...

《佛学大辞典》 / 163字 / 4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梵语U anāha之译。心所名。七十五法之一。百法之一。即结怨烦恼之精神作用也。俱舍论二十一曰:「恨者,谓於忿所缘事中,数数寻思,结怨不捨。」成唯识论六曰:「云何為恨,由忿為先。怀恶不捨,结怨為性。能障不恨,热恼為业。谓结恨者,不能含忍,恒热恼故。」俱舍论摄於小烦恼...

《佛学大辞典》 / 191字 / 4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二力

自力他力也。為净土门所谈,以眾生自身之叁学為自力,以弥陀之愿力為他力,捨自力而归他力,乃净土门之至极也。略论曰:「一切万法,皆有自力他力自摄他摄。」 又一、思择力,思择正理而对治诸障之力也。二、修习力,修习一切善行而使坚固决定之力也。见华严经疏八。 又有力无力...

《佛学大辞典》 / 189字 / 4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顿悟

有一类大心之眾生,直闻大乘,行大法,证佛果,此為顿悟。初得小果,后迴入大乘,而至佛果,此為渐悟。又自初虽入大乘,而以歷劫之修行,渐成佛道,為渐悟。速疾证悟妙果,為顿悟。但以初义為通说。圆觉经曰:「是教名為顿教大乘,顿机眾生从此开悟。」大日经疏曰:「无顿悟机不入...

《佛学大辞典》 / 162字 / 4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因论

因明论也。大日经疏叁曰:「声论因论。」演密抄四曰:「因论因明也。」探玄记十二曰:「因论治邪见,以格量正理。」又,因於论也。

《佛学大辞典》 / 55字 / 4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十二门论

叁论之一。一卷,龙树造,秦罗什译。说以观因缘门乃至观生门之十二门而入於空义者。有吉藏疏二卷,及略疏一卷,元康疏二卷,法藏疏一卷。

《佛学大辞典》 / 56字 / 4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二教

一显教,二密教。显教之判,有天台真言之别。天台就释迦佛之说法作法而立显密二教。盖以对一会大眾显露说法,使彼此相知者為显露教,此时更密对餘眾说法,使一会之人不能知之者為秘密教。如鹿园之会,八万诸天得闻深法,故在我為显露教者,於彼為秘密教。在彼為秘密教者,在我则显...

《佛学大辞典》 / 2250字 / 4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昆勒

又,作蜫勒,论藏名。小乘四门之一,译曰篋藏。尊者迦旃延作,明亦有亦空之理者。智度论二曰:「摩訶迦旃延佛在时解佛语作昆勒。昆勒,秦言篋藏也。乃至今行於南天竺。」同十八曰:「智者入叁种法门,观一切佛语,皆是实法不相违背。何等是叁门?一者蜫勒门,二者阿毘曇门,叁者空...

《佛学大辞典》 / 269字 / 4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尘洲

谓如尘数多量之世界也。因明大疏序曰:「应物机於双树,至教浹於尘洲。」

《佛学大辞典》 / 32字 / 4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四不成

一、两俱不成,谓声是无常,非眼所见,若言声是眼见,而声与眼俱不能成,是名两俱不成。 二、随一不成,谓声是所作性,故以声显论,声是实法;若不将名句文等共相为用,则不成其论矣,是名随一不成。 叁、犹豫不成,谓如见云雾等,即起疑惑,以为是火非火,疑心不决,是名犹豫...

《三藏法数》 / 159字 / 4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共比量

用立敌共许之法之比量也。又略名共比。叁比量之一。即宗因喻,或唯宗,用立敌共许之法之论法也。此亦有共自他叁者之别。共者,為宗因喻共用立敌共许之法之比量,即共不定也。自者,宗之前陈后陈,虽為共许,而因喻唯用自许之法。他者,亦宗之前陈后陈,虽為共许,而因喻用他许之法...

《佛学大辞典》 / 228字 / 4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九鬼

正理论叁十一云鬼之种类有叁:一,无财鬼。二,少财鬼。叁,多财鬼。此叁各有叁。无财鬼之叁者:一,炬口鬼。二,鍼口鬼。叁,臭口鬼。少财鬼之叁者:一,鍼毛鬼其毛如针,以自剌剌他也。二,臭毛鬼。叁,癭鬼。多财鬼之叁者:一,希祠鬼。常居社祠中,希其食物也。二,希弃鬼。...

《佛学大辞典》 / 166字 / 4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骨鏁天

鏁与锁同。梵名商羯罗Śaṁkara,译作骨鏁,自在天之化身也。因明大疏一曰:「商羯罗者,此云骨鏁。外道有言:成劫之始,大自在天人间化导,二十四相。匡利既毕,自在归天。事者顾恋,遂立像,像其苦行,悴疲飢羸,骨节相连,影状如鏁,故标此像名骨鏁天。」

《佛学大辞典》 / 105字 / 4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

毘首羯磨

Viśvakarman,又作毘守羯磨。新云毘湿缚羯磨。帝释之臣,化作种种工巧物,又司建筑之天神也。毘首羯磨,译种种工业。因之西土之工巧者祭此天云:智度论四曰:「巧变化师毘首羯磨天。」顺正理论十二曰:「毘湿缚羯磨天。」玄应音义二十五曰:「毘湿缚羯磨天,此译种种工业,案西国...

《佛学大辞典》 / 232字 / 4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