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界者,诸佛众生之本体也。然四圣六凡,感报界分不同,故有十法界焉。(四圣者,佛、菩萨、缘觉、声闻也。六凡者,天、人、阿修罗、饿鬼、畜生、地狱也。) 一、佛法界,佛,梵语具云佛陀,华言觉。觉具叁义:一者自觉,谓悟性真常,了惑虚妄;二者觉他,谓运无缘慈,度有情众...
《三藏法数》 / 1127字 / 5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3日一、眾生忍,忍者忍耐也。诸眾生以种种恶害加之,我能忍耐不起瞋恚,谓之眾生忍。二、无生法忍,忍者安忍也。理原為不生不灭,今但言不生,又名无生,菩萨於无生之法,安忍而不动心,谓之无生法忍。见智度论六。 又一、安受苦忍,安受诸苦而不动心者,即眾生忍也。二、观察法忍,...
《佛学大辞典》 / 133字 / 5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4日叁忍有叁种,无量寿经第四十八愿举声闻者得叁法忍之愿,而言第一法忍第二法忍第叁法忍,未举其法忍之名,因是而诸师之解不同。法位云是仁王经所说五忍之前叁者,即伏忍信忍顺忍也。憬兴云是伏忍中之下中上叁忍也。玄一曰是下说之音响忍柔顺忍无生忍也。 又无量寿经云往生极乐之人...
《佛学大辞典》 / 452字 / 4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4日一、信,信者,谓于一切善法,忍可乐欲,而不疑也。有叁种:一、信实有,谓于诸法实事理中,深信忍故;二、信有德,谓于叁宝真净德中,深信乐故;叁、信有能,谓于世间、出世间一切善法,深信力故,能得能成,起希望故,是名为信。(叁宝者,佛宝、法宝、僧宝也。) 二、惭,惭...
《三藏法数》 / 489字 / 4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3日风穴在南院会下為园头,一日院到园里问曰:南方一棒作麼生商量?穴云:作奇特商量。穴却问:和尚此间作麼生商量?院拈棒起云:棒下无生忍,临机不让师。穴於是豁然大悟。见会元十一风穴章。
《佛学大辞典》 / 83字 / 4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4日一、净土,谓其地纯以金刚所成,众宝间错,种种庄严,皆悉殊胜,即华藏世界,西方安养等世界也;以其无有四趣五浊等秽恶,是名净土。(四趣者,修罗趣、饿鬼趣、畜生趣、地狱趣也。五浊者,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也。) 二、秽土,谓其地坑坎堆阜,秽恶充满,即娑婆...
《三藏法数》 / 158字 / 4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3日心柔智顺,於实相之理不乖角,故云柔顺。堪安住於其位地,故云忍。维摩经法供养品曰:「闻如是法,得柔顺忍。」注「肇曰:心柔智顺,堪受实相,未及无生,名柔顺忍。」无量寿经上曰:「一者音响忍,二者柔顺忍,叁者无生法忍。」
《佛学大辞典》 / 93字 / 4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4日一、难行道,论云:于五浊恶世,无量佛所求阿鞞跋致,甚难可得。盖言娑婆世界,尘境粗强,五欲障蔽,难入于道,故名难行道。(五浊者,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也。梵语阿鞞跋致,华言不退转。梵语娑婆,华言能忍,谓于此世界能忍受诸恶也。五欲者,色欲、声欲、香欲、...
《三藏法数》 / 177字 / 4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3日一、发心菩提,梵语菩提,华言道。谓十信菩萨,于无量生死中,为阿耨多罗叁藐叁菩提故,而发大心,名为发心菩提。(十信者,信心、念心、精进心、慧心、定心、不退心、护法心、回向心、戒心、愿心也。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梵语阿耨多罗叁藐叁菩提,华言无上正等...
《三藏法数》 / 594字 / 4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3日谓叁藏教菩萨,扶惑润生,历劫具修六度梵行,饶益有情。最后至于菩提树下,一念相应慧发真无漏之时,以八忍、八智、十六心、九无碍、九解脱、十八心,顿断见、思习气,而成正觉。故云叁十四心断结也。(叁藏教者,即经律论叁藏也。扶惑润生者,谓此教菩萨,虽已离见、思之惑,为...
《三藏法数》 / 832字 / 4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3日Dhāraṇi,又曰陀罗那,陀邻尼。译作持,总持,能持能遮。以名持善法不使散,持恶法不使起之力用。分之為四种:一法陀罗尼,於佛之教法闻持而不忘也,又名闻陀罗尼。二义陀罗尼,於诸法之义总持而不忘也。叁咒陀罗尼,依禪定发秘密语,有不测之神验,谓之咒,咒陀罗尼者,於咒总持...
《佛学大辞典》 / 529字 / 4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4日一、安受苦忍,谓疾病水火刀杖等众苦所逼,即能安心忍受,恬然不动,是名安受苦忍。 二、观察法忍,谓观察诸法体性虚幻,本无生灭,信解真实,心无妄动,安然忍可,是名观察法忍。
《三藏法数》 / 80字 / 4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3日昔有一人在山中诵剎利书,有一野狐住其傍,专心听诵书,有所解。谓我解此书,足為诸兽中之王矣。於是游行而遇瘦狐,威吓之使之服从,展转伏一切之狐,伏一切之象,伏一切之虎,伏一切之狮子,遂得為兽中之王。乃作此念我今為兽中之王,应得王女而婚,乘白象,率群兽,围迦夷城。城...
《佛学大辞典》 / 285字 / 4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4日一、同居土,同居土者,有秽有净。谓如此土娑婆世界,沙砾充满,即同居秽土也。西方安养世界,金宝庄严,无四恶趣,即同居净土也。虽净秽有异,皆是凡圣共住,故名同居也。(梵语娑婆,华言能忍。四恶趣者,修罗趣、饿鬼趣、畜生趣、地狱趣也。) 二、有余土,有余土者,谓二乘...
《三藏法数》 / 501字 / 3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3日通教,即四教中之一也。通前藏教,通后别、圆,故云通也。(四教者,藏教、通教、别教、圆教也。) 一、干慧地,谓叁乘之人,初居外凡位时,未得真空理水所润,故名干慧地。(叁乘者,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也。外凡者,谓心居理外也。) 二、性地,谓叁乘之人,居内凡位时,...
《三藏法数》 / 868字 / 3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3日Mṛgadāva,又名鹿野苑、仙人论处、仙人住处、仙人堕处、仙人鹿园、仙人园、仙园、鹿园、施鹿园、鹿林等,在中天竺波罗奈国,佛成道后,始来此说四諦之法,度憍陈如等五比丘,為古来仙人始说法处,故名仙人论处。為仙人之住处,故名仙人住处。昔有五百仙人见王之婇女发欲心失神通坠...
《佛学大辞典》 / 697字 / 3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4日一、资粮位,谓十住、十行、十回向诸位菩萨,以福德智慧为助道资粮,故名资粮位。(十住者,发心住、治地住、修行住、生贵住、方便具足住、正心住、不退住、童真住、法王子住、灌顶住也。十行者,欢喜行、饶益行、无嗔恨行、无尽行、离痴乱行、善现行、无着行、尊重行、善法行、...
《三藏法数》 / 431字 / 3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3日一、资粮位,资粮位者,如人远行,必赍粮以为路资也。其位有叁:一、五停心,二、别相念,叁、总相念。若欲出于叁界,必以此叁种观法,而为资粮也。(五停心者,一多贪众生不净观、二多嗔众生慈悲观、叁多散众生数息观、四愚痴众生因缘观、五多障众生念佛观。别相念、总相念者,...
《三藏法数》 / 444字 / 3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3日台家所立叁种观门之一。非初观实相,又非次第由浅至深,无论修何法,过去宿习之所发,豁然开悟,而证实相,谓之不定观,天台大师為陈尚书令毛喜所着,修禪六妙门是不定观之法也。法华玄义十曰:「不定观者,从过去佛深种善根。今修证十二门,豁然开悟得无生忍,即是毒在乳中,即能...
《佛学大辞典》 / 157字 / 3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4日娑婆世界之译名。此界眾生忍為恶故,又诸菩萨,為教化忍受劳倦故,名曰堪忍世界。文句二下曰:「娑婆此翻忍。其土眾生,安於十恶,不肯出离。从人名土,故称為忍。悲华经云:云何名娑婆?是诸眾生。忍受叁毒及诸烦恼,故名忍土。」玄赞二曰:「梵云索訶,此云堪忍。诸菩萨等,行利...
《佛学大辞典》 / 142字 / 3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4日受生,即生如来家也。藏即含藏之义,含藏所修所证之理也。谓善财童子于华严会上第叁十九参,妙德夜神,问言:云何修菩萨行?生如来家?答言:善男子,菩萨有十种受生藏,若能修习圆满,即入毗卢遮那如来无量受生藏海。愿一切菩萨示现受生,我皆亲近,是名受生藏也。(菩萨,梵语...
《三藏法数》 / 776字 / 3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3日修行佛道之位也。对於成佛之位為果地或果上而名。圆觉经曰:「说於如来本起清净因地法行。」楞严经五曰:「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又因於地也。
《佛学大辞典》 / 66字 / 3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4日乘即运载之义。谓人天等各以所修之法为乘,运载至其所至之处,故有五乘也。 一、人乘,人者忍也。于世间违顺情境,悉能安忍故也。谓人以叁归五戒为乘,运出四趣,生于人道,故名人乘。(叁归依,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也。五戒者,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也。四趣...
《三藏法数》 / 481字 / 3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3日忍即忍可,亦安忍也。思益经云:梵天菩萨有四忍法,善出毁犯禁戒之罪。 一、得无生忍,谓一切诸法自性空寂,本来不生。菩萨证知此法,则能超出毁犯禁戒之罪,是为得无生忍。 二、得无灭忍,谓一切诸法,昔本不生,今亦无灭。菩萨证知此法,则能超出毁犯禁戒之罪,是为得无灭忍...
《三藏法数》 / 252字 / 3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3日Kṣamaya,译曰忍恕请忍恕於人之辞。寄归传二曰:「懺摩乃是西音,身当忍义,(中略)口云懺摩,意是请恕。」然旧译家翻為悔。资持记中之叁曰:「梵云懺摩,此翻悔往。」见[懺悔]条。 又衣名。四分律开宗记叁末曰:「懺摩衣Kṣauma,野麻作衣也。」西域记二曰:「[宋-木+最]摩衣,...
《佛学大辞典》 / 132字 / 3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4日一、色身依色相土,谓如来随类应化,示现丈六等相好之身,即依娑婆等同居之土,以其有山河大地等色相,是为色身依色相土。(梵语娑婆,华言能忍。同居者,凡、圣同居也。) 二、色身依法性土,谓如来丈六等相好之身,当体即是法性之身,所依之土,亦即常寂光土,是为色身依法性...
《三藏法数》 / 238字 / 3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3日释迦一译能忍。能忍而出现於五浊恶世之义也。梵网经义疏上曰:「释迦牟尼者,瑞应经译為能儒,亦云能仁,又能忍,亦云直林。牟尼者,身口意满,或云度沃焦,此是异说。」
《佛学大辞典》 / 69字 / 3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4日大宝积经一百五曰:「五百菩萨得宿命智,知多劫所作重罪。以忧悔故,不证无生法忍。时文殊知其念已,於大眾中偏袒右肩,手执利剑,直向世尊欲行逆害。佛言文殊汝勿害我,若必欲害,应善害,何以故?一切诸法如幻化,无我无人,為谁杀而受殃。是时诸菩萨知宿罪皆如幻化,得无生忍,...
《佛学大辞典》 / 165字 / 3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4日是智度论七十八所说,声缘菩叁乘共通之十地也。台宗以為四教中通教之地位也。一、乾慧地,此為外凡之位,与藏教五停心别总念处总相念处叁贤之位相当。乾者乾燥之义也。此位為未得法性理水之智慧,故云乾慧地。又有漏之智慧,不以法性理水润之,故云乾慧。二、性地,此為内凡之位,...
《佛学大辞典》 / 530字 / 3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4日忍,耐也。又忍,可也。谓于一切逆顺善恶之境而能忍受安心不动,故名为忍。 一、耐怨害忍,谓人以怨憎毒害而加于我,即能安心忍耐而无返报之心,是名耐怨害忍。 二、安受苦忍,谓疾病水火刀杖等众苦所逼,即能安心忍受恬然不动,是名安受苦忍。 叁、谛察法忍,谓审察诸法体性...
《三藏法数》 / 148字 / 3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3日一、檀那,梵语檀那,华言布施。施有二种:一者财施,谓以饮食、衣服、田宅、珍宝及一切资身之具,悉能施之。二者法施,谓从诸佛及善知识,闻说世间、出世间善法,以清净心转为他说也。 二、尸罗,梵语尸罗,华言性善。谓好行善道,不自放逸,此据义而译也。正翻止得,谓止恶得...
《三藏法数》 / 378字 / 3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3日维摩居士之前身為金粟如来。古来盛传此说,然不见经文之本据,或谓发迹经,思惟叁昧经说之,然二经皆不载於经录。维摩经会疏叁曰:「今净名,或云金粟如来,已得上寂灭忍。」谷响集一曰:「李善所着头陀寺碑,註引发迹经云:净名大士,是往古金粟如来。予(寂照)尝检藏中,不得此...
《佛学大辞典》 / 331字 / 3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4日大乘所立。仁王经上曰:「叁贤十圣,忍中行,唯佛一人能尽源。」又曰:「叁贤十圣住果报,唯佛一人居净土。」十住,十行,十迴向之叁位為叁贤。初地以上,乃至第十地之菩萨為十圣。至初地而初会於理,故得圣之名。俱舍论宝疏二十二曰:「依仁王经,地前為贤,地上名圣。经云叁圣十...
《佛学大辞典》 / 118字 / 3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4日又作阿闍貰。王名。旧称阿闍世。新称阿闍多设咄路Ajātaśatru,译曰未生怨。佛在世之顷,摩竭陀国王舍城之治者。父名频婆娑罗,母曰韦提希。韦提希怀胎时,相师占之,谓此儿生必害父,因之名曰未生怨。未生以前结怨之意也。西域记九曰:「阿闍多设咄路王,唐云未生怨,旧云阿闍世,...
《佛学大辞典》 / 504字 / 2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4日九种品类之意。即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也。感,智,机,行等,皆分此等九种之品类,谓為九品惑等。而於净土教亦然。观无量寿经所说上品上生乃至下品下生,為九品,又名九辈。其往生称為九品之往生,其来迎称為九品之来迎,其佛称為九品之弥陀,其...
《佛学大辞典》 / 872字 / 2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4日一、无间道,谓声闻初果之人,依于八忍,能断八谛下迷理之惑,此八忍不被见惑之所间隔,是名无间道。(八忍者,苦法忍、苦类忍、集法忍、集类忍、灭法忍、灭类忍、道法忍、道类忍也。八谛者,欲界四谛、色界无色界四谛也。四谛者,苦谛、集谛、灭谛、道谛也。) 二、解脱道,谓...
《三藏法数》 / 174字 / 2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3日五道者,天、人、地狱、饿鬼、畜生也。若言六道,则加阿修罗。此不言者,以阿修罗一道,摄于天、人、畜生、饿鬼诸趣之中故也。(梵语阿修罗,华言无端正。) 一、天道,天者,最高最上,极大极尊,受用出于自然,快乐莫非如意,由昔广修净行故感此报,是名天道。 二、人道,人...
《三藏法数》 / 410字 / 2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3日谓菩萨能安忍世间有情无情种种苦恼之事。然心有广狭,根有胜劣,行有浅深,故分世间、出世间二种之别也。(有情恼,谓蚊虻蚤虱等。无情恼,谓风寒雨湿等。) 一、世间忍,谓菩萨以有漏心,依诸福业,安忍世间种种苦恼违逆等事,是为世间忍也。 二、出世间忍,谓菩萨但为利益一...
《三藏法数》 / 159字 / 2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3日一、或局,谓佛说华严经,或局在娑婆世界内摩竭提国故也。(梵语娑婆,华言能忍。梵语摩竭提,华言善胜。) 二、或通,谓佛说华严经,或通十方世界故也。 叁、或俱,谓佛说华严经,或在摩竭提国,及十方世界故也。 四、或泯,谓佛说华严经,处染净二相,皆尽同一法界故也。
《三藏法数》 / 119字 / 2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3日梵语波罗蜜,华言到彼岸。谓菩萨修此十法,化度众生,超生死海,到涅槃岸也。(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一、檀那波罗蜜,梵语檀那,华言布施。运心普周曰布,辍己惠人名施。经云:菩萨为令众生心满足故,内外悉舍,而无所着,是名檀那波罗...
《三藏法数》 / 826字 / 2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3日止观七曰:「懺名陈露先恶,悔名改往修来。」然懺為梵语懺摩Kṣamayati之略,而非汉语,故台宗之子弟不取之。四明之金光明经文句记叁曰:「懺悔二字,乃双举二音。梵语懺摩,华言悔过。」悔过之译,不叶本义。懺摩者请他忍恕之义也。又谓发露已犯罪,则梵语提舍那矣Deśayati或Deśan...
《佛学大辞典》 / 440字 / 2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