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3 条搜索结果

一百八法明门

法明门者,为令众生破除昏暗,通达一切慧也。故护明菩萨在兜率天宫,欲下人间托生,即于师子座上,宣说此一百八门,留与诸天,以作忆念,然后下生也。(护明菩萨,即释迦牟尼佛在天宫之号也。梵语兜率,华言知足。)正信法明门,谓不破坚牢心故。净心法明门,谓无秽浊故。欢喜...

《三藏法数》 / 2717字 / 9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

菩提

Bodhi,旧译為道,新译為觉。道者通义,觉者觉悟之义。然所通所觉之境,有事理之二法,理者涅槃,断烦恼障而证涅槃之一切,是通叁乘之菩提也,事者一切有為之诸法,断所知障而知诸法之一切种,是唯佛之菩提也,佛之菩提,通於此二者,故谓之大菩提。度论四曰:「菩提名诸佛...

《佛学大辞典》 / 267字 / 9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7日

金刚界血脉

谓金刚界法师资相承之血脉也。据日本密家之说,其所传不一準。华严寺海云阿闍梨之所传者,其次第為大日,金刚萨埵,龙猛,龙,金刚,不空,惠果,义操,海云。慈恩寺造玄阿闍梨之所传者,其次第為大日,普贤金刚萨埵,曼殊室利,龙猛,龙,金刚,不空,惠果,义操,法全。...

《佛学大辞典》 / 200字 / 9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7日

善财五十叁参

经云:善财童子,初入胎时,于其宅内,自然而出七宝楼阁;其楼阁下,有七伏藏。地自开裂,生七宝牙。童子处胎十月,然后诞生。形体支分端正具足,一切众宝自然出现,一切库藏悉皆充满。以此事故,父母亲属及善相师,共呼此儿,名曰善财。后因文殊师利菩萨,至福城东,住庄严幢娑...

《三藏法数》 / 5609字 / 9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

尊形

金刚仪轨曰:「其像作黄白色种种庄严其身,腰下着白衣,衣上有花文,身着轻罗绰袖之天衣,以綬带繫腰,朝霞络身,其手腕以白螺為釧,其臂上之釧,七宝庄严,一一手上着指环,都十八臂,面有叁目,上二手作说法之相,右第二手施无畏,第叁手剑,第四手数珠,第五手微若布罗迦果(...

《佛学大辞典》 / 188字 / 9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7日

叁乘

乘人而使各到其果地之教法,名為乘。有一乘乃至五乘之别,其中叁乘有四种:(一)大乘之叁乘也。一声闻乘,又云小乘。速则叁生,迟则六十劫间修空法,终於现世闻如来之声教。而悟四諦之理,以证阿罗汉者。二缘觉乘,又云中乘,辟支佛乘。速则四生,迟则百劫间修空法,於其最后之生...

《佛学大辞典》 / 882字 / 8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7日

二法身

一、理法身,理即性德也。谓性净明体,本来离念,等虚空界,无所不遍。诸佛众生皆同一相,是名理法身。 二、法身,即修德也。谓究竟始觉之,契合清净本觉之理。理互融,色心不二,所现故,是名法身。

《三藏法数》 / 92字 / 8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

一、如理,谓诸佛菩萨以如实之,彻见实际之理,妙极寂静,无增无减,是名如理。 二、如量,谓诸佛菩萨究竟通达一切境界,若见众生乖于理,则成生死;若见众生称于理,则得涅槃;是名如量

《三藏法数》 / 95字 / 8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

叁种菩提心

是乃密教真言行者之菩提心也,密教立五佛有各别之主德,以东方阿閦如来之大圆镜立发菩提心之德,故行者初发之菩提心,為毕竟厌求之心,此虽属第六意识,而其菩提心之性德,则為大圆镜,故以自身之第八识為发心之体,受叁昧耶戒者,亦向东方以阿閦如来為本尊。盖叁昧耶戒,以此...

《佛学大辞典》 / 630字 / 8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7日

实相。方便。复有二。如理。如量

《法门名义集》 / 16字 / 8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7日

一、根本,根本,亦名无分别。谓此不依于心,不缘外境,了一切法皆即真如,境无异。如人闭目,外无分别。由此无分别,能生种种分别,是名根本。 二、后得,谓依止于心,缘于外境,种种分别,境有异,如人开目,众色显现,以其于根本后而得此,是名后得...

《三藏法数》 / 118字 / 8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

五鈷金刚杵

又作五金刚杵,五峰金刚杵,五峰光明。略之五鈷金刚,又云五鈷。鈷者支之义,又作股或[月古]。即有五个支之金刚杵也。原為坚手天手所执之武器,真言家以之与叁鈷,独鈷,共為行者修法之道具而常用之。為显永断所谓难断之惑之金刚德者,表五佛五。中鈷表佛之实,弯曲於内部...

《佛学大辞典》 / 206字 / 8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7日

度论所说十一之一,观见欲界苦集灭道四諦法之无漏也。是初知法,故名法。又知现在之法,故名现。大乘义章十五曰:「言法者,亦名现。自体名法,初知法故,名為法。以知现法,故名现。」 又(人名)四明山延庆寺知礼,宋太宗赐法大师之号。见佛祖统纪五十。

《佛学大辞典》 / 115字 / 8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7日

法界体性

密家所立五之一。无尽之诸法名法界。其诸法所依之体性,名法界体性者,对之决断分明也。此以之配於五如来中之大日如来。菩提心论曰:「中方毘卢遮那佛,由成法界為本。」秘藏记本曰:「法界体性叁密差别,数过剎尘,名之法界,诸法所依故曰体也。法然不坏,故名為性。决...

《佛学大辞典》 / 125字 / 8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7日

二十五种外道冥谛

二十五种冥谛者,乃是迦毗罗外道之所计也。盖此外道,亦修禅定,有神通力,知八万劫中事;八万劫前,冥然不知,谓之冥谛。从冥初自性,生大,乃至神我,开成二十五谛,合为九位也。(梵语迦毗罗,华言黄色。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 一、冥初自性,谓此外道,以八...

《三藏法数》 / 496字 / 8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

二涅槃

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一、性净涅槃,谓诸法实相之理,不可染,不可净。不染,即不生;不净,即不灭。不生不灭,名性净涅槃。(诸法实相者,十界因果之法,本来离虚妄相,相相皆实,故名实相。不可染、不可净者,谓实相之理,惑不能染,不能净。不染即不生者,既无惑染,岂有...

《三藏法数》 / 230字 / 8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

一切

中之一切,混声闻缘觉之,故為分别彼一切,而名佛為一切。大日经疏一曰:「梵云萨婆若那Sarvajñāna,即是一切,今谓一切,即是中之也。」又「一切,如实了知,名為一切者。」又谓一切,譬如虚空界,离一切分别,又如大地,為一切眾生所依,又...

《佛学大辞典》 / 255字 / 8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7日

七种第一义境界

七种境界者,即诸佛、菩萨所证所得之境界也。而皆云第一义者,乃约究竟极处而言。然此七种有通、别之异,前六种通于佛及菩萨,后一种乃如来自到境界也。 一、心境界,谓中道之理无二无别,即诸佛、菩萨心之所造至极之处,是名心境界。 二、慧境界,谓至极之理心既能造,即发通...

《三藏法数》 / 491字 / 8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

五髻冠

作五髻形之宝冠。圣无动尊陀罗尼经曰:「是大菩萨戴五髻冠显五种。」

《佛学大辞典》 / 32字 / 8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7日

胎藏界

梵语蘗缚俱舍Garbha-kośa(dhātu)。有二义:一隐覆之义。如人在母胎而隐覆其胎也,理体隐於烦恼中而不显现,故云胎藏。二含藏之义。如母胎内含藏子体而覆育之也,理体能具足一切功德而不失之,故名胎藏。而此含藏有执持与出生之二义,其所譬之法有叁:一譬本具之理性。密教以地...

《佛学大辞典》 / 698字 / 8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7日

四种法身

此為密教所立。一自性法身。诸佛之真身,理法性,自然具足,常住之法身,叁世常恒,為从身流出之菩萨说叁密之法。自体法然,故云自性,具无為之作业,故云法界,此有理差别,法界诸法,体性寂然,法尔不改,名理法身,即胎藏之四重圆坛是也。一切之法,互相周徧,冥理同体,名...

《佛学大辞典》 / 716字 / 8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7日

五种藏

一、如来藏,藏即含藏也。谓真如法性之体,不离一切众生色心,具足圆满染净诸法,是名如来藏。 二、自性清净藏,谓一切众生,自性清净心,从无始已来,叁四德,具足无缺,烦恼垢缠,不能染污,是名自性清净藏。(叁者,一切、道种、一切种也。四德者,常德、乐德、我...

《三藏法数》 / 280字 / 8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

十种

十种者,即叁世诸佛一切种也。如来为令一切菩萨,应当修学而自得开解也。(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一、叁世,谓于过去、现在、未来叁世之法,皆悉通达,圆明显了,是名叁世。 二、佛法,佛,梵语具云佛陀,华言觉。谓觉法自性,善出世间,现诸威仪...

《三藏法数》 / 442字 / 7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

一、尽,谓阿罗汉断叁界见、思惑竟,即知我生已尽,梵行清净,是名尽。(梵语阿罗汉,华言无生,亦云无学。) 二、无生,谓阿罗汉断叁界见、思烦恼已尽,知诸缚解,更不叁界受生,是名无生。(叁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三藏法数》 / 99字 / 7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

一即一切一切即一

一与一切融即。其体无碍也。指月录四曰:「叁祖僧璨信心铭曰: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但能如是,何虑不毕。」笔削记一曰:「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一入一切,一切入一。互為主伴。」传心法要下曰:「若能了知心外无境,境外无心,心境无二,一切即一心,心即一切,更无罣碍。」又曰:...

《佛学大辞典》 / 670字 / 7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7日

种子

有多种:(一)唅字。合四字而成此一字,是即表中央之佛具四也。谓字最初之横点,即字东方发心大圆镜阿閦佛也。右之傍点,则字南方修行平等性宝生佛也。上点是字即西方证菩提妙观察无量寿佛也。本体之字者,风大北方入涅槃成所作不空成就佛也(善无畏以风大為北方之佛)...

《佛学大辞典》 / 834字 / 7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7日

一、一切,谓于一切内法内名,能知能解;一切外法外名,亦能知能解;是名一切。即声闻、缘觉之也。(内法内名者,谓理内所诠法相及能诠名字,盖佛教依理而说,故名理内也。外法外名者,即理外所诠法相及能诠名字,盖外道等违理横计,故名理外也。) 二、道种,道种者...

《三藏法数》 / 149字 / 7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

五种菩提

一、发心菩提,梵语菩提,华言道。谓十信菩萨,于无量生死中,为阿耨多罗叁藐叁菩提故,而发大心,名为发心菩提。(十信者,信心、念心、精进心、慧心、定心、不退心、护法心、回向心、戒心、愿心也。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梵语阿耨多罗叁藐叁菩提,华言无上正等...

《三藏法数》 / 594字 / 7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

叁十四心断结

谓叁藏教菩萨,扶惑润生,历劫具修六度梵行,饶益有情。最后至于菩提树下,一念相应慧发真无漏之时,以八忍、八、十六心、九无碍、九解脱、十八心,顿断见、思习气,而成正觉。故云叁十四心断结也。(叁藏教者,即经律论叁藏也。扶惑润生者,谓此教菩萨,虽已离见、思之惑,为...

《三藏法数》 / 832字 / 7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

七常住果

楞伽经四明七种之常住法:一菩提、二涅槃、叁真如、四佛性、五菴摩罗识、六空如来藏、七大圆镜也。此法在修谓之因,在证谓之果。

《佛学大辞典》 / 53字 / 7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7日

金刚顶经多罗菩萨念诵法

归命瑜伽自在王 善住如幻三昧者 普于净染诸刹海 能示种种随类身 我依莲华相应门 开示多罗大悲法 为令修习三昧者 离于二乘无悲定 速具神通波罗蜜 即能顿证如来位 行者应发普贤心 从师具受金刚戒 不顾身命起慈心 乃能堪入解脱轮 应从师受三摩耶 契印密...

《金刚顶经多罗菩萨念诵法》 / 开府仪同三司特进试鸿胪卿肃国公食邑三千户赐紫赠司空谥大鉴正号大广智大兴善寺三藏沙门不空奉诏译 / 5043字 / 7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4月08日

根本

又作如理,无分别、正、真等。根本之名,对於后得而言。正冥符於真理,而无能缘所缘之差别,一念之真也。此為生一切法乐,出一切功德大悲之根本,故曰根本。唯识论十曰:「根本无分别,亲证二空所显真理,无境相故,能断随眠。」叁藏法数五曰:「根本亦名无...

《佛学大辞典》 / 167字 / 7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7日

一、观察,谓以慧照了人法二空,所显真如之理,了知能证所证二俱不可得,是名观察。(能证者,谓能证之;所证者,谓所证之理。) 二、取相,谓善取法界之相,若事若理,以慧照了,悉使法法圆融,事理无碍,是名取相也。

《三藏法数》 / 106字 / 7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

十六善神

是丛林转读大般若经时,揭释尊与此十六神也,载於陀罗尼集经叁。般若波罗蜜大心经曰:「达哩底囉瑟吒大将,禁毘嚕大将,缚日嚕大将,迦毘罗大将,弥覩罗大将,哆怒毘大将,阿儞嚕大将,娑儞嚕大将,印捺嚕大将,波夷嚕大将,摩虎嚕大将,娇尾嚕大将,真特嚕大将,缚吒徒嚕大将,尾...

《佛学大辞典》 / 979字 / 7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7日

一断一切断

一断一切断者,谓上根之人,断惑无渐次也。中下根人,不知妄惑即是真,所以断惑有其渐次。上根之人,了惑即,达妄即真,惑外无,妄外无真,所以一断则一切断也。

《三藏法数》 / 80字 / 7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

阿閦如来念诵供养法

敬礼遍照尊 我今依契经 略说阿閦佛 修行念诵仪 行者应当礼 五方诸如来 尽想虚空中 遍满如胡麻 即对一一佛 尽心而忏悔 随喜及劝请 我所积集福 回向诸有情 次即对本尊 应当结跏坐 端身应正直 闭目离攀缘 即起悲愍心 观察无边界 初结三昧耶...

《阿閦如来念诵供养法》 / 开府仪同三司特进试鸿胪卿肃国公食邑三千户赐紫赠司空谥大鉴正号大广智大兴善寺三藏沙门不空奉诏译 / 6455字 / 7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3月23日

一、大圆镜,谓如来真,本性清净,离诸尘染,洞彻内外,无幽不烛。如大圆镜,洞照万物,无不明了,是名大圆镜。 二、平等性,谓如来观一切法,与诸众生皆悉平等,以大慈悲心,随其根机,示现开导,令其证入,是名平等性。 叁、妙观察,谓如来善能观察诸法,圆融次...

《三藏法数》 / 204字 / 7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

四种自在

一、得无分别自在,谓菩萨住第八不动地,即舍一切功用之行,得无功用法,于一切法远离一切分别之想,而得自在,故名得无分别自在。(不动地者,以无生慧,舍于叁界,性无动移故也。) 二、得刹土自在,谓菩萨住不动地,深心清净,于诸刹土亦得清净,出生自在,故名得刹土自在...

《三藏法数》 / 258字 / 7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

五相成身

五相具备,成就本尊身之观行也。又作五相成身观,五转成身,五法成身。一通达菩提心,二修菩提心,叁成金刚心,四证金刚身,五佛身圆满。成此五相之观而显得金刚界之佛身也。金刚顶大教王经一说一切义成就菩萨(悉多太子),蒙诸佛警觉开示而修证五相之轨则。十八会指归曰:「毘虑...

《佛学大辞典》 / 805字 / 7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7日

叶衣观自在菩萨经

尔时婆伽梵住极乐世界。与诸大众宣说妙法。时金刚手菩萨。从座而起偏袒右肩。双膝着地顶礼观自在菩萨摩诃萨足。白观自在菩萨言。圣者住大悲解脱如幻三昧。能除一切有情苦恼。与世出世利益安乐。假使三千大千世界一切众生。同时有种种苦恼及八难苦。或希望世间出世果报。若能一心称...

《叶衣观自在菩萨经》 / 开府仪同三司特进试鸿胪卿肃国公食邑三千户赐紫赠司空谥大鉴正号大广智大兴善寺三藏沙门不空奉诏译 / 4113字 / 7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4月08日

佛说一髻尊陀罗尼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大城鹫峰山中。与无量菩萨摩诃萨俱。前后围绕。 尔时观自在菩萨摩诃萨。与无数持明贤圣俱。前后围绕。来诣佛所到佛所已。五体投地顶礼佛足。礼佛足已绕佛三匝却坐一面。时观自在菩萨。白佛言世尊。有诸天及持明仙等。师信大梵者众。令欲降伏大梵天及诸天...

《佛说一髻尊陀罗尼经》 / 开府仪同三司特进试鸿胪卿肃国公食邑三千户赐紫赠司空谥大鉴正号大广智大兴善寺三藏沙门不空奉诏译 / 6131字 / 7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4月08日

十双贴释观音普门

天台者大师,通释妙法莲华经一部之外,复以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世多持诵,故别立玄疏,详释此品。品题之中,乃约人法等十双,一一贴释,以观音普门具有此十双之义,该括自行化他,始因终果之法。故历陈之,助显其义,可谓无余蕴矣。(玄即玄义,通释品题。玄谓幽微难见,义则别...

《三藏法数》 / 1460字 / 7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

四无碍

义无碍。法无碍。辞无碍。乐说无碍。义名下所以。称之为义。法自义之名。称之为法。辞说法之言。名之为辞。乐说随欲善授。名为乐说。善通无滞。故言无碍

《法门名义集》 / 63字 / 7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7日

六妙门

一数息门,善调身息,数息自一至十,以摄乱心。是為入定之要。故以数息為妙门。二随门,细心依息,知入知出,谓為随息。若强存数,则有起念之失,故宜放数息而修随息。入时知入,出时知出,长短冷暖皆悉知之。由是诸禪自发,以随為妙门也。叁止门,息心静虑名之為止,行者虽依随息...

《佛学大辞典》 / 448字 / 7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7日

五明

西域内外学者,必宜学习之处,有五明,故云五明处:一、声明Śabdavidya,明言语文字者(见声明顶)。二、工巧明Sil akarmasthānavidyā,明一切工艺技术算历等者。叁、医方明Cikitsāvidā,明医术者。四、因明Hetuvidyā,明考定正邪,詮考真偽之理法者,所谓论理学也。五、内明Adhy...

《佛学大辞典》 / 376字 / 7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