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3 条搜索结果

轮王七宝

长阿含经云:增劫中,则轮王出世。以一增一减为一小劫,人寿增至八万四千岁,历过百年,寿减一岁,如是减至十岁,名为减劫。此后过百年,复增一岁,或云子倍父寿。(若父十岁子则二十岁。)名为增劫,如是增至八万四千岁时,则金轮王出生。在王家绍灌顶位,于十五日香汤沐浴...

《三藏法数》 / 965字 / 12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大黑天

梵语摩訶迦罗Mahākāla,译為大黑天,大黑神。或译為大时。显密二教之所说各异。密教谓為大日如来因降伏恶魔示现忿怒药叉主之形者,或一面八臂。或叁面六臂。繫人之髑髏以為瓔珞。可畏之相也。故古来以為军神而祀之。现今印度称其女体為迦梨Kalī(迦罗之女声也),以為大自在天...

《佛学大辞典》 / 940字 / 12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伽陀

Agada,阿伽陀之略,药名。六十华严经十曰:「譬如伽陀药,消灭一切毒。」探玄记六曰:「伽陀此云良药。」参照[阿伽陀]条。 又(术语)Gāthā,又作伽他。译曰句颂、孤起颂、不重颂。凡伽陀二种:一通,不论颂文与散文(长行),凡经文之文字数至叁十二字者,谓之為首卢伽陀Ślok...

《佛学大辞典》 / 650字 / 11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十种忍

忍,即安忍,亦忍可也。谓菩萨既断无明之惑,证无生理,了达诸法本来寂灭,是故见色闻声,如幻如化,不起妄念而分别也。然此忍体虽一,而随事立名则十种也。 一、音声忍,音声忍者,谓闻佛深教,即能晓了,忍可而不惊怖也。 二、顺忍,顺忍者,谓于理于事,悉能随顺,谛审忍...

《三藏法数》 / 434字 / 11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十二天

一、梵天,印相為右手作拳安於右腰,左手五指相着,竪之而屈。其高过肩即作莲华之想。真言曰:南莫叁满多没驮喃,没罗贺摩寧,娑嚩訶(第一句归命诸佛,其义如例,又结句之娑嚩訶亦如例,下皆同,故略之。又其真言各举其名,故以其首字為其种字,以下例亦然)。 二、地天,印相為...

《佛学大辞典》 / 1059字 / 11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七佛药师

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上曰:「一、东方去此四殑沙佛土,世界曰光胜,佛曰善称名吉祥王如来,发八大愿。二、东方去此五殑沙佛土,世界曰妙宝,佛曰宝月智严光音自在王如来,发八大愿。叁、东方去此六殑沙佛土,世界曰圆满香积,佛曰金色宝光妙行成就如来,发四大愿。四、...

《佛学大辞典》 / 400字 / 11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六十二见

经论之诸释不同。多用下叁种: (一)大品般若经佛母品开十四难而為六十二。先计色蕴常等四句:一、色為常。二、色為无常。叁、色為常无常。四、色為非常非无常。其他受等四蕴亦然,合而二十句(计色之常无常,即言世间之常无常也。计他四蕴之常无常,即计神之常无常也),此...

《佛学大辞典》 / 2612字 / 11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十境

十境一一皆前十乘观法所观之境若论十境生起由观阴入发下九境能所相扶次第出生故成于十若论下之九境互发不定则无复次第当知阴境常自现前若发不发恒得为观下之九境发则皆用十乘观法观之不发不观也(阴入者谓五阴十二入也能所相扶者如初阴境能生烦恼阴为能生烦恼为所生余境展转相生...

《三藏法数》 / 1655字 / 11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叁门

山门之制形如闕,开叁门,故亦曰叁门。又只一门,亦呼為叁门,盖标帜空,无相,无作,叁解脱门之称也。释氏要览上曰:「凡寺院开叁门者,只一门亦呼為叁门者何也?佛地论云:大宫殿叁解脱门為所入处,大宫殿喻法空涅槃也。叁解脱门谓空无相无作,今寺院是持戒修道求至涅槃人...

《佛学大辞典》 / 219字 / 11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六斋日

每月之八日十四日十五日二十叁日二十九日叁十日也,斋者梵语曰逋沙他(Poṣadha),此六日為四天王伺人善恶之日,又為恶鬼伺人之日,故诸事须慎。特过正午,则绝一切食物,是曰斋日。斋者不过中食之谓也。是从劫初传来之圣法,但佛出世以后,使兼於此日受持八戒,遂成為六个之八戒...

《佛学大辞典》 / 825字 / 10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七佛药师法

日本叡山四大法之一。视七佛為一体而供养之法也。百二十尊法曰:「次道场观,想地结上金刚墙之内宝楼阁,阁中八叶莲华,莲华臺上月轮,轮中字,反成佛顶印,印变成药师如来,徧身放无数光明(七佛一体想可成之),圣眾眷属围绕。」又七佛各坛之法。

《佛学大辞典》 / 109字 / 10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八不中道

又曰:八不正观、八不中观。中道,就所作之理而言。正观中观,就能证之智而言。又对於偏,谓之中。对於邪,谓之正。叁论宗以之為至极之宗旨。八不者:不生不灭,不断不常,不一不异,不来不出之八句四对也。反之则為生灭断常,一异去来,谓之八迷。又曰:八计,不门虽无量,今姑寄...

《佛学大辞典》 / 1774字 / 10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又云七生。人界之七生与欲天之七生,合而云七。故开之则為十四生,而各,故為二十八。预流果之圣者,欲界九品之修惑祇润生七即二十八生,更不受第八(即二十九),见[润生]条。 又一地狱。二傍生。即畜生也。叁饿鬼。四天。五人。六业。七中。...

《佛学大辞典》 / 147字 / 10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九品弥陀

阿弥陀佛之尊形,九品之别也。此為九品往生之机类所感见,故其尊形亦九品之异。其说基於观无量寿经。经言九品往生之人,感弥陀来迎之相,差别也。后世遂於印契等,说九品之别。隋唐之世,似既其说。观夫往生礼讚所谓五山毫独朗宝手印恒分者,其為述弥陀宝手印契从於各品而...

《佛学大辞典》 / 265字 / 10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求那

Guṇa,由原质之意言之,原质者,必活动,為作者之意,遂為德之意。胜论师六句义中之第二。译曰依,依止。地水火风等实体之色声香味等之德也。因而十句义论谓為德句义,而求那之数不同。百论疏上中曰:「求那此云依諦,二十一法:谓同异合离数量好丑八也;次苦乐憎爱愚智勤...

《佛学大辞典》 / 223字 / 10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叁照

台依华严经所立,喻显彼宗所立之五时教者。一、高山,日出先照高山,以喻佛成道后,最初说华严经,化顿大之菩萨。二、幽谷,日光次照幽谷,以喻於鹿苑说小乘经化声闻缘觉。叁、平地,日光次照平地,以喻说方等经乃至涅槃经,化一般大乘渐入之机。而照平地之日光分食时,禺中,正中...

《佛学大辞典》 / 645字 / 10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七佛

过去之七佛也。其七佛出世教化之相。说於长阿含一之大本经及增一阿含四十四之十不善品。其他七佛父母姓字经,七佛经之别译,七佛名号少异,同一梵语之转讹也。长阿含大本经曰:「过去九十一劫时,时世佛名毘婆尸如来Vi aśyin。復次,过去叁十一劫佛名尸弃如来Śikhin。復次...

《佛学大辞典》 / 638字 / 9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相品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菩萨摩诃萨云何于无所破坏法、无相法、无所法中,能具足六波罗蜜念?云何于是无形法而知差别入般若波罗蜜中?云何于无相法以一相而逮正觉?” 佛告须菩提言:“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五阴如幻、如响、如梦、如影、如热时焰、如化。持是五阴行六波...

《放光般若经》 / 西晋于阗国三藏无罗叉奉诏译 / 2722字 / 9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8月03日

十遍处定

智度论云:八背舍为初门,八胜处为中行,遍一切处为成就。谓叁种观具足,禅体始得成就。此定谓之遍一切处者,从所观境遍满得名也。(八背舍者,一内色相外观色、二内无色相外观色、叁净背舍身作证、四虚空处背舍、五识处背舍、六无所处背舍、七非想非无想处背舍、八灭受想...

《三藏法数》 / 601字 / 9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十度各叁行

度者,超度也。谓此十度各叁种殊胜行门,菩萨修行此法,则能自利利他,度诸众生;离生死此岸,越烦恼中流,到涅槃彼岸,同证无上菩提。(梵语涅槃,华言灭度。梵语菩提,华言道。) 一、施度叁行,此施度叁种:一、财施,谓以己所财物,施与他人,令其安乐;二、法施,谓...

《三藏法数》 / 877字 / 9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形像

经轨所说种种。 (第一像):是世间流布之像,而立印轨,与底哩叁昧耶经,与使者法之各初章所说,与大日经具缘品之说相相同。但身色则诸说异,大疏六為黑色,立印轨為青色,使者法為赤黄色,底哩经未说身色,然其所说之相,与使者法大同,则身色亦可同於彼也。大日经二曰:「...

《佛学大辞典》 / 2278字 / 9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虚空藏形像

胎藏界释迦院之虚空藏,据秘藏记末曰:「左手持莲华,上如意宝,右手持白拂。」虚空藏院之虚空藏,据大日经疏五曰:「被鲜白衣,左手持莲华,华上大刀印,持大刀印者,利慧之标帜也。」秘藏记末曰:「肉色,左手持开莲华,上如意珠,右手持宝剑。」又观虚空藏菩萨经曰:「虚...

《佛学大辞典》 / 165字 / 9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九次第定

九者,自初禅至灭受想定,凡九种也。次第者,谓人若入禅时,智慧深利,能从一禅又入一禅,如是次第而入,心心相续,不生异念,无间无杂;定者,摄心不乱也。 初禅次第定,谓人修禅定,离欲界恶不善法,观,离生喜乐,定观均齐,其心次第而入,无杂念间隔也。(观...

《三藏法数》 / 1025字 / 9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半只迦

Pañika’,又曰半支迦,般止柯,散支,散支迦,般闍迦,德叉迦。八大夜叉之第叁,鬼子母之夫也。大日经疏五曰:「半只迦,旧曰散支。」毘奈耶杂事叁十一曰:「昔王舍城内一山边药叉神,名曰娑多。北方犍陀多罗国復药叉,名半遮罗。娑多娶妻生女,容貌多严,见者爱乐。其生之时...

《佛学大辞典》 / 426字 / 9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二十重华藏庄严世界海

谓此世界,住在香水海中,莲华之上,种种妙宝庄严,含藏一切世界,深广无穷也。此世界海,须弥山,微尘数风轮所持;此微尘数风轮,最在上者,名殊胜威光藏,能持普光摩尼庄严香水海,此香水海出大莲华,名种种光明蕊香幢,此世界海,住在其中,四方均平,清净坚固,金刚轮山,...

《三藏法数》 / 1802字 / 9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小乘九部

部即部类。谓佛所说经,大乘小乘不同,故分十二部及九部之别也。小乘诸经,于十二部中,无方广、授记、无问自说之叁部,故云九部。法华经云:我此九部法,随顺众生说。是也。别论虽尔,若通而言之,凡大小乘经,无不具十二部也。(无方广部者,方广乃大乘常住之理,以小乘惟...

《三藏法数》 / 919字 / 9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无色界

叁界之一。此界无一可谓為色法之物质,亦无身体,无宫殿,但存识心,而住居於深妙之禪定,故谓之為无色界。此无物质之世界,虽不能定其方处,而姑就果报之胜之义,谓在色界之上。但谓為色体实无者,部宗之义也,依成实之义,则就无麤色而谓為无色,非谓全无色也。此界中分四地,...

《佛学大辞典》 / 339字 / 8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二十八天

欲界六天。色界十八天。无色界四天。欲界六天。第一四天王天(修中之下品十善则生其中)第二忉利天(修中之中品善则生其中)。第叁夜摩天(修中之上品十善则生品十其中)。第四兜率陀天(修上之下品十善发愿行慈则生其中)。第五化乐天(修上之中品十善则生其中)第六他化自在天(威力...

《法门名义集》 / 365字 / 8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五种结界相

五种结界相者,乃是如来制比丘结界之法也。谓比丘若作法事,若行布萨,若建塔寺,或于空地,或在山林,或于水边,随其形量广狭大小,必须结界,以立界相。故说此五种之名相也。(梵语比丘,华言乞士。梵语布萨,华言净住。谓比丘当每月二番聚众,宣说戒法,以净身口意叁业,故云...

《三藏法数》 / 432字 / 8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十八空

一、内空,内即内身,谓叁十六种不净充满,九孔常流,净相不可得故,是名内空。(叁十六种者,毛、发、爪、齿、眵、泪、涎、唾、屎、尿、垢、汗、皮、肤、血、肉、筋、脉、骨、髓、肪、膏、脑、膜、肝、胆、肠、胃、脾、肾、心、肺、生藏、熟藏、赤痰、白痰也。九孔者,两眼、两...

《三藏法数》 / 1008字 / 8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