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0 条搜索结果

伽梨拘赊梨

又曰伽梨俱舍梨Maskārī Gośāli utra(巴Makkhali Gosāla,又Makkhali Gosāla urtta),具曰伽梨拘赊梨子。子之一字汉语也。六师外道之一。伽梨為其人名,拘赊梨為其人母名,子谓拘赊梨之子也。如言舍利子。註维摩经叁:「什曰:伽梨字也,拘赊梨是其母也。」慧琳音义...

《佛学大辞典》 / 239字 / 6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摩纳

Mānavaka,又作摩纳婆,摩婆婆迦,摩纳婆嚩迦,那罗摩那。译曰:儒童,年少,人,长者。玄应音义一曰:「摩纳,或云摩纳婆,或云摩那婆,或云那罗摩那,或皆是梵音讹转也。此译云年少净行,或云人。」同二十一曰:「摩纳婆,又言摩纳缚迦,此云儒童,旧言摩那婆,或作那罗摩那,又...

《佛学大辞典》 / 404字 / 6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Madya,酒之总名。俱舍论十四曰:「酝食成酒,名為窣罗。酝餘物所成,名迷丽耶酒。即前二酒未熟已坏,不能令醉,不名陀。若令醉时,名陀酒。」瑜伽略纂十一曰:「陀蒲桃酒也。」翻梵语九曰:「摩陀池,译曰醉也,增一阿含经叁十叁。」

《佛学大辞典》 / 100字 / 6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由旬

Yojana,又作俞旬,揄旬,由延,或踰闍那。新称踰缮那。為计里程之数目。帝王一日行军之里程也。或云四十里,或云叁十里。西域记二曰:「夫数量之称,谓踰缮那,旧曰由旬,又曰踰闍那,又曰由延,皆讹略也。踰缮那者,自古圣王一日军行也。旧传一踰缮那四十里矣,印度国俗乃叁十里...

《佛学大辞典》 / 538字 / 6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生饭

又曰出饭。律有出眾生食之语。於食前為眾生出少许食而施与之,持戒者之一法式也。略曰出饭,亦曰生饭。其起因,一為旷野鬼也。涅槃经十六谓,佛尝游旷野,有一鬼名旷野。食血肉,日杀一人,不受佛之教化。佛為大力之鬼神。鬼怖伏。佛还本身,使受不杀生戒。命以后从佛弟子受饭食。...

《佛学大辞典》 / 219字 / 6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观禪

观心坐禪。观心即坐禪也。往生要集上曰:「勤心观禪,苦而得道。」见[八背捨]条。

《佛学大辞典》 / 36字 / 6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赤袈裟

又作赤衣,絳袈裟,赤絳衣等。根本毘奈耶叁十九,以青泥赤叁色為佛制之坏色,曰:「赤者谓树赤皮。」是為十诵律十五所谓之茜色,四分律十六等所谓之木兰色,非為纯赤色。故十诵律十五,萨婆多毗尼毗婆沙八,禁用青黄赤白黑五种之纯色,谓若得赤衣,应叁种净。毘奈耶杂事二十九曰:...

《佛学大辞典》 / 359字 / 6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灌佛

又去浴佛。灌浴佛像而拂拭之,其功德广大,经说之,西天每作之。寄归传四曰:「但西国诸寺,灌沐尊仪,每於禺中(正午)之时,授事(执事)便鸣健椎。寺庭张施宝盖,殿侧罗列香瓶,取金银铜石之像,置以铜金木石盘,内令诸妓女奏其音乐,涂以磨香,灌以香水,以净白[(畾/(冗-几+互...

《佛学大辞典》 / 484字 / 6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八识

一、眼识,谓眼以色为缘,而生眼识。眼识依根而生,眼根因识能见,而能见者,是名眼识。 二、耳识,谓耳以声为缘,而生耳识。耳识依根而生,耳根因识能听,而能听者,是名耳识。 叁、鼻识,谓鼻以香为缘,而生鼻识。鼻识依根而生,鼻根因识能嗅,而能嗅者,是名鼻识。 四、舌...

《三藏法数》 / 714字 / 6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六十四书

印度所行之一切外典也。佛本行集经十一曰:「一、梵天所说书,Brāhmī(今波罗门书正十四音是)。二、佉卢虱吒书,Kharoṣṭī(隋言驴唇)。叁、富沙迦罗仙人说书,Puṣkarasārī(隋言莲华)。四、阿迦罗书,Aṅgali i(隋言节分)。五、懵伽罗书,Vaṅgali i(隋言吉祥)。六、耶懵尼...

《佛学大辞典》 / 1921字 / 6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和香丸

和种种之香為一丸者,以譬一法之中具无量之佛法也。首楞严叁昧经上曰:「譬如有王若诸大臣,百千种香捣以為。若有人来索中一种,不欲餘香,共相熏杂。坚意!如是百千眾香中可得一种不杂餘不?不也世尊。坚意!是菩萨以一切波罗蜜熏身心故,於念念中常生六波罗蜜。」光明玄义...

《佛学大辞典》 / 167字 / 5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九十五种外道与九十六种外道

经论中举西域外道之总数有九十五种与九十六种之二说。九十六种者,六十华严经十七曰:「令一切眾生得如来幢,摧灭一切九十六种诸邪见幢。」央掘摩罗经四举往昔自佛慧比丘生种种之苦行外道,其结文曰:「如是九十六种,皆因是比丘种种形类,起诸妄想,各自生见。」增一阿含经二十曰...

《佛学大辞典》 / 922字 / 5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执藏

阿赖耶识叁藏之一。阿赖耶者,藏之义,以含藏一切法故也。而此藏识常恒為第七那识所缘而被為我执,故名执藏。唯识述记叁本曰:「我爱缘之,為执藏义。」

《佛学大辞典》 / 65字 / 5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毘伽罗

Vyākaraṇa,新译曰毘耶羯刺諵,又云毘何羯唎拏。译曰声明记论。关於五明中声明,即语学之俗书总名也。慈恩寺传叁曰:「印度梵书名為记论,其源无始,莫知作者。每於劫初,梵王先说,传授天人。以是梵王所说,故曰梵书。其言极广,有百万颂,即旧译云毘伽罗论者是也。然其音不正。...

《佛学大辞典》 / 1271字 / 5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叁心

一、至诚心,真实愿净土之心。二、深心,深愿净土之心。叁、迴向发愿心,迴向所修之功德,愿求往生净土之心。具此叁心者,必得往生。观无量寿经曰:「一者至诚心,二者深心,叁者迴向发愿心。具叁心者,必生彼国。」 又一、根本心,第八阿赖耶识之心王,含藏一切善恶之种子,生染...

《佛学大辞典》 / 394字 / 5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陀罗尼

Dhāraṇi,又曰陀罗那,陀邻尼。译作持,总持,能持能遮。以名持善法不使散,持恶法不使起之力用。分之為四种:一法陀罗尼,於佛之教法闻持而不忘也,又名闻陀罗尼。二义陀罗尼,於诸法之义总持而不忘也。叁咒陀罗尼,依禪定发秘密语,有不测之神验,谓之咒,咒陀罗尼者,於咒总持...

《佛学大辞典》 / 529字 / 5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天爱

愚者之异名。世间最胜者,无过於天。指至愚為天,犹指贫人而呼為富者,指痴钝而呼為聪明,调弄之辞也。此痴天当怜之,故云天爱。又一说,其人愚痴无所取,但為天所爱,仅得自存,故云天爱。唯识枢要上曰:「天爱者,梵云没劫Moha,此名為愚。愚有叁名:一、提婆Deva,此云天。二...

《佛学大辞典》 / 309字 / 5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法身

佛之真身也。其释名性相二宗各异其义。相宗据唯识论谓法身有总相法身与别相法身二种,总相法身者,兼理智二法,与金光明之如如及如如智,谓為法身之义同,是以所证之真如与能照之真觉為法身也。以叁身言之,则自性身与自受用报身之二身合见。依此义释之,则法身為理智显现,有為(...

《佛学大辞典》 / 991字 / 5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禪林之语。茶之為细者,所谓茶是也。见象器笺十七。

《佛学大辞典》 / 23字 / 5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小乘十八部

据宗轮论之说,佛灭后百年依大天分上座大眾二部,其第二百年由大眾部出一说部,说出世部,鸡胤部,多闻部,说假部之五部,又於第二百年出制多山部,西山住部,北山住部之叁部,合有八部之家,加入本家之大眾部则為九部。又上座部於叁百年之初,分為萨婆多部与雪山部(萨婆多部...

《佛学大辞典》 / 292字 / 5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鸡头摩

又曰鸡头。见[鸡园]项。

《佛学大辞典》 / 12字 / 5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种子识六义

种即能生之义也。谓于八识之中,随一识起时,能生一切善恶之法,故名种子识。(八识者,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那识、阿赖耶识也。) 一、刹那灭义,梵语刹那,华言一念。谓眼等诸识种子,一念才生,生则随灭,念念不停,刹那变异;耳鼻舌身意等诸识种子,各各...

《三藏法数》 / 488字 / 5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十弟子

如来有十大弟子,此后大法会之大导师或灌顶式之大阿闍梨等拟之,引率十弟子,以是亦曰阿闍梨弟子。陀罗尼集经十二曰:「阿闍梨把香炉出,领六弟子,一一弟子各执一事,一人执华水,二人共舆煮熟五穀,一人擎食盘,一人擎蜜水盏,一人执炬火,随阿闍梨后行。普施与一切陪从,并及守...

《佛学大辞典》 / 294字 / 5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外道六师

邪心见理发于邪智,不禀正教,故名外道。辅行云:六师元祖,是迦毗罗,支流分异,遂为六宗。(梵语迦毗罗,华言黄色。) 一、富兰那迦叶,梵语富兰那,字也(无翻),迦叶因母之姓而为姓也。其人起邪见,谓一切法断灭,无君臣父子忠孝之道,名为色空外道,以色破欲界有,以空破...

《三藏法数》 / 546字 / 5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开元寺

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詔天下州郡,各建一大寺,即以纪年為寺号。其后兴废不一。现今存者已无多。 又福建泉州温陵开元寺。唐中宗嗣圣叁年,郡儒黄守恭所创基。以匡护為第一世。九年号兴教寺,神龙元年,改為龙兴寺,开元二十六年,玄宗勅各州郡置开元寺,復更称為开元寺。至宋代支...

《佛学大辞典》 / 220字 / 5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拈花微笑

联灯会要释迦牟尼佛章曰:「世尊在灵山会上,拈华示眾。眾皆默然,唯迦叶破顏微笑。世尊云: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訶迦叶。」古今禪宗以為宗门第一之口实,彼宗以心传心之根据大事也。然此事出何经何人传之,大藏所收之经论不记...

《佛学大辞典》 / 426字 / 5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散业

定散二业之一。散心而营之善业也。往生要集下分别念佛為定、散、有相、无相之四业。

《佛学大辞典》 / 35字 / 5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一切智心

求一切智之心也。日本源信之往生要集中曰:「一切智心者,是第一义空相应心,或可是愿求佛种智心。」

《佛学大辞典》 / 45字 / 5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无尽意

梵名阿差底Akṣayamati,佛游宝庄严堂说大集经时,从东方不眴国普贤如来所来,广说八十无尽之法门,无尽意菩萨经是也。又於法华经会座為普门品之对扬眾,取颈上瓔珞与观音菩萨。名义集一曰:「阿差,此云无尽意。」

《佛学大辞典》 / 98字 / 4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结缘

於佛法结缘。创未来得度之缘也。止观六上曰:「和光同尘,结缘之始。」文句二下曰:「现世虽见佛闻法,无四悉檀益但作未来得度因缘,此名结缘眾。」文句记二下曰:「结谓结构,立机之始。缘即缘助,能成其终。则成未来修得叁德之先萌也。」往生要集下曰:「当知生谤亦是结缘,我...

《佛学大辞典》 / 134字 / 4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止观

梵名奢摩他,Śamatha毘鉢舍那Vi aśyana译言止观,定慧,寂照,明静。止者停止之义,停止於諦理不动也。此就能止而得名。又止息之义,止息妄念也。此就所观而得名。观者观达之义,观智通达,契会真如也。此就能观而得名。又贯穿之义,智慧之利用,穿凿烦恼而殄灭之也。若就所修之...

《佛学大辞典》 / 828字 / 4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彦悰

乡贯不详。唐贞观,学於玄奘门。着大唐京师寺录傅十卷,集沙门不应拜俗等事六卷,大慈恩寺叁藏法师传十卷,唐护法沙门法琳别传叁卷。年寿并缺。出於大唐内典录等。

《佛学大辞典》 / 69字 / 4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无始无明

胜鬘,本业,起信诸经论谓之无始无明,菩提心论谓之无始间隔,生死流转之根本惑体也。平等法界之理不达,妄隔平等之理性,谓之无明,又曰间隔。是闇惑之心,体无慧明,故曰无明,闇惑之心,隔离理性,故名间隔。依此无明之间隔而生种种之烦恼,作种种之业,受种种之果也。而名之為...

《佛学大辞典》 / 903字 / 4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无量

多大而不可计量也。又数目之名。摄大乘论释八曰:「不可以譬类得知為无量。」胜鬘经宝窟中本曰:「无量义者,犹是广大异名。」同上曰:「依华严经是百二十数中一数之名也。非是汎尔言无量也。」

《佛学大辞典》 / 85字 / 4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法界

梵名达磨駄都Dharmadhātu,此云法界。又曰法性,亦曰实相。法界之义有多种,以二义释之:一就事,一约理。就事而言:法者诸法也,界者分界也。诸法各有自体,而分界不同故名法界。然则法界者,法之一,一名為法界,总该万有亦谓之一法界。是為严家所判四种法界中之事法界,台家约...

《佛学大辞典》 / 882字 / 4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真言宗

圣位经曰:「真言陀罗尼宗者,一切如来秘奥之教,自觉圣智修证法门。」依之而称為真言宗。故本宗之得名,正為佛说之号也。 四家大乘中,法相宗依深密经之法相品,叁论宗依所依之论数,天台依所依之住所,华严宗依所依之本经,皆是学人為之立名。真言之名,為约於叁密中语密之名...

《佛学大辞典》 / 1031字 / 4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外道六师

一富兰那迦叶Pūraṇa Kāśya a,富兰那其字,迦叶其姓。立一切之法,断灭性空,无君臣父子忠孝之道者。二伽梨拘赊梨子Maskārī Gośali utra,伽梨,其字,拘赊梨,其母名。计眾生之苦乐,非由因缘,惟為自然者。叁删闍夜毘罗胝子Sañjaya Vairaṭī utra,删闍夜其字,毘罗胝...

《佛学大辞典》 / 577字 / 4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应供

如来十号之一。梵语,阿罗訶Arhat,译曰应供。断一切之恶,应受人天之供养者。智度论二十四曰:「应受一切世间供养,故名為应供人。」大乘义章二十曰:「外国名為阿罗訶也,此云应供。如来诸过悉已断尽,福田清净,应受物供,故名应供。」

《佛学大辞典》 / 101字 / 4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那识

Ratnaśikhin,译曰宝髻。太子名。见贤愚经八。

《佛学大辞典》 / 24字 / 4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剜灯

刳身燃灯以供养佛,表至诚也。贤愚经一说世尊為虔闍尼梨王时,為欲闻劳度差婆罗门之法而行之。报恩经二大同小异。止观七曰:「叁藏中事施雄猛,剜灯救贸国城妻子,而理观全无毫。」

《佛学大辞典》 / 78字 / 4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九缘生识

缘即助成之义。九缘生识者,谓明空根境等九种之缘,生眼耳鼻舌等八种之识也。以眼耳鼻舌身五识,依第八识相分建立。由第八识种子而生揽明空诸境而为相也。第六识缘第八识相分而得生,取五尘境界而分别,依第七识而能执取也。第七识缘第八识见分而得起,转第六识染净而为依也。第...

《三藏法数》 / 1082字 / 4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八道船

八正道之船也。同性经上曰:「勤行八圣道者,似正疾风吹於船舶。」宝积经六十八偈曰:「斯诸世间天人眾,生死苦恼之所逼,愿度群生於有海,演说八正大船路。」往生要集上曰:「乘彼八道船,能度难度海。」

《佛学大辞典》 / 88字 / 4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风灾

大叁灾之一。一大劫中第叁期坏劫之(合成住坏空四中劫為大劫),起而荡尽世界之大风灾也。下自无间地狱,上至色界之第叁禪天。叁灾中灾害最广大者。

《佛学大辞典》 / 65字 / 4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第一识

阿赖耶识之别名。唯识了义灯四本曰:「第一识,从本向数為第一。」

《佛学大辞典》 / 30字 / 4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

庄严劫

叁世之叁大劫中,过去之大劫,名庄严劫。大劫中总有成住坏空之八十增小劫,其住劫之二十小劫中有千佛出世,华光佛為首,毘舍浮佛為。千佛出世庄严其劫,故名庄严劫。见过去庄严劫千佛名经。

《佛学大辞典》 / 80字 / 4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