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9 条搜索结果

先照高山

佛出世先说华严经,蒙大乘之机,譬如日出先照高山也。止观一曰:「华严曰:譬如日出先照高山,次照幽谷,次照平地。平地不定也,幽谷渐也,高山顿也。」(是以天台宗之意略抄经意之文也)。

《佛学大辞典》 / 79字 / 6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加持杖

切桃木之枝,约尺餘,以真言加持之,或扣魅女之肩,或打病者之痛所者。止观八曰:「又随身上有痛处,以杖痛打病处,至四五十。此復何意?夫诸病无非心作,心有忧愁思虑,邪气得入。今以痛偪之,则不暇横想,邪气去,病除也。」用桃木者,由於道家之记。事物纪元八曰:「五烛宝典曰...

《佛学大辞典》 / 155字 / 6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叁亿家

舍卫城叁亿之家不见闻佛之出世。智度论九曰:「在人天中佛出世时其人不见,如说舍卫城九亿家叁亿家眼见佛,叁亿家耳闻有佛,叁亿家不闻不见。佛在舍卫二十五。而此眾生不闻不见,何况远者!」止观四曰:「振丹一国不觉不知,舍卫叁亿不闻不见,着乐诸天及生难处,不来听受。」

《佛学大辞典》 / 118字 / 6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旋火轮

以火旋转而為轮形者。轮形似有而非实,以譬一切事法之假相。楞严经叁曰:「生死死生,生生死死,如旋火轮,未有休息。」止观六曰:「為此见故,造眾结业。堕坠叁途,沈迥无已,如旋火轮。若欲息之,应当止手。」智度论六曰:「如旋火轮。但惑人目。」

《佛学大辞典》 / 101字 / 6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五教止观

一卷,华严宗之初祖杜顺着。约五教而明止观。五教章冠经上一曰:「杜顺禪师乃文殊师利菩萨之化身。(中略)弘以华严训以一乘,遂造法界观一卷五教止观一卷,是华严根本之章,圆宗最初之观。彼五教止观者即约五教各别止观,故五教之名正始彼观。」

《佛学大辞典》 / 105字 / 6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一空一切空

空假中叁观中,空不唯為空之一,假中皆為空也。止观五上曰:「一空一切空,无假中而不空,总空观也。」

《佛学大辞典》 / 43字 / 6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二空

一、人空,又名我空,生空。人我空无之真理也。凡夫滥计五蕴為我,强立主宰以引生烦恼,造种种之业,佛欲破此计,為说五蕴无我之理,二乘悟之入於无我之理,谓之人空。二、法空,诸法空无之真理也。二乘之人,未达法空之理,计五蕴之法实,而不免一切之所知障,佛為之说五蕴之自性...

《佛学大辞典》 / 712字 / 6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修行五门

一、修行施门,施有叁义:谓若见一切来求索者,所有财物,随力施与,舍自悭贪,令彼欢喜,即资生施也。若见厄难,恐怖危逼,随己堪任,方便救济,令彼无畏,即无畏施也。若有众生,来求法者,随己所解,方便为说,不为贪求名利恭敬,唯念自利利他,回向菩提,即法施也,是名修行...

《三藏法数》 / 354字 / 6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1日

摄受

又曰摄取。佛以慈心摄取眾生也。胜鬘经曰:「愿佛常摄受。」唐华严经二十八曰:「普能摄受一切眾生。」止观十曰:「夫佛有两说:一摄,二折。」

《佛学大辞典》 / 62字 / 6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梵语駄都Dhātu,译曰界。差别之义。彼此之事物,差别而无混滥也。大乘义章八末曰:「界别為界,诸法性别,故名為界。」止观五上曰:「界名界别。」 又性之义。谓事物固有之体性。大乘义章八末曰:「经名為界,亦名為性。」止观五上曰:「界名界别,亦名性分。」俱舍光记一曰:「...

《佛学大辞典》 / 376字 / 6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坠芥

於阎浮提立针,以一芥子自忉利天坠下,使贯其针锋。喻值佛之至难也。涅槃经二曰:「芥子投针锋,佛出难於此。」止观五曰:「盲龟由何值浮孔,坠芥岂得下贯针锋?」辅行五曰:「如针锋竪阎浮提,以一芥子从忉利天投阎浮提,何由可得贯针锋上?」

《佛学大辞典》 / 105字 / 6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道场神

道场之守护神也。唐华严经一曰:「復有佛世界微尘数道场神,所谓净庄严幢道场神。(中略)妙光照耀道场神。」大疏钞一下曰:「道场神从所依所守得名,下诸神眾类皆同此。言道场者,非唯护佛道场。但有庄严道场之处即於中护故。」止观私记八曰:「道场神者,护法善神,如法华十罗剎...

《佛学大辞典》 / 126字 / 6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壁定

恶觉譬如风,定譬如壁,壁定坚固,则觉风不能入也。止观五曰:「止是壁定,八风恶觉,所不能入。」同辅行曰:「壁定者室有四壁,则八风不入。」

《佛学大辞典》 / 59字 / 6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梦虎

梦中之虎,以譬虚事。慧命法师详玄赋曰:「保一异之四邪,执断常之双计。怖梦虎於长眠,翫空华於久翳。」止观十曰:「今於观支忽发先解,梦虎空华如幻之有,作此有解解心明利。」善见律十二曰:「眠时梦见山崩或飞腾虚空,或见虎狼师子贼逐。此是四大不和,梦虚不实。」梁僧传佛图...

《佛学大辞典》 / 248字 / 6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五行

五行者,于六度中合定、慧二度,为止观一门,故名五行也。 一、布施,布施者,谓内外资财,以清净心悉能施之,而无吝惜也。(内资财,即身命法也。外资财,即世间财物也。) 二、持戒,持戒者,即防非止恶之义。谓奉持如来戒律,则能防止身口所作之恶也。 叁、忍辱,忍辱者,...

《三藏法数》 / 202字 / 6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1日

摩訶罗

Mahallaka,又作摩迦罗,莫訶罗,莫喝洛迦。译曰无知,老。玄应音义四曰:「摩訶罗,此译云无知也,或言老也。」俱舍光记十五曰:「莫喝洛迦,此云老,谓老苾芻。」饰宗记二末曰:「梵云莫喝洛迦,此云大愚钝者,旧言摩訶罗讹也。」毘奈耶杂事十曰:「忽见一摩訶罗苾芻,以衣覆头...

《佛学大辞典》 / 177字 / 6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五欲

止观云:五尘非欲,而其中有味,能起行人须欲之心,故言五欲常能牵人,入诸魔境故也。(五尘者,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也。) 一、色欲,谓男女形貌端庄,及世间宝物玄黄朱紫种种妙色,能令众生乐着无厌,故名色欲。 二、声欲,谓丝竹环佩之声,及男女歌咏等声,能令众...

《三藏法数》 / 230字 / 6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1日

七财

财者,信等七种出世间之法财也。一切众生行此七法,资成道果,故谓之财。 一、信财,信即信心。谓信能决定受持正法,以为成佛之资,故名信财。 二、进财,进即精进。谓未能见真谛理,而一心精进求出离道,以为成佛之资,故名进财。 叁、戒财,戒即戒律。谓戒为解脱之本,能防...

《三藏法数》 / 325字 / 5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1日

二十八祖

台家依付法藏传,从摩訶迦叶至师子尊者,於西天立二十叁祖,若加第叁祖商那和须同时之末田地,则有二十四祖。要皆金口相承至师子尊者而穷尽也(止观一)。然禪家於西天立二十八祖,此说出於慧炬之宝林传,成於明教之传法正宗记。明教以达磨多罗禪经之达磨多罗為菩提达磨之别名,而...

《佛学大辞典》 / 349字 / 5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优毕捨

U ekṣa,又作忧毕叉。译曰捨。平等。持心平等,不偏一方。捨者捨偏心也。涅槃经叁十曰:「忧毕叉者,名曰平等,亦名不諍,又名不观,亦名不行,是名為捨。」慧琳音义二十六曰:「优毕叉,此云捨也。」大乘义章十曰:「止观捨者,经中亦名定慧及捨,此乃修中之差别也。修义不同,...

《佛学大辞典》 / 203字 / 5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止观

梵名奢摩他,Śamatha毘鉢舍那Vi aśyana译言止观,定慧,寂照,明静。止者停止之义,停止於諦理不动也。此就能止而得名。又止息之义,止息妄念也。此就所观而得名。观者观达之义,观智通达,契会真如也。此就能观而得名。又贯穿之义,智慧之利用,穿凿烦恼而殄灭之也。若就所修之...

《佛学大辞典》 / 828字 / 5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帝释拜畜

未曾有经上云:「有野干為师子所逐,坠井中,将死,说偈懺悔於佛。帝释闻佛名,感未曾有,自天降,礼拜供养野干,听法要。」止观二曰:「上圣大人,皆求其法,不取其人。雪山从鬼请偈,天帝拜畜為师。」

《佛学大辞典》 / 81字 / 5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再往

又曰二往。再论究事物也。止观七曰:「一往然,二往不然。」法华论记二曰:「一往叁藏名為小乘,再往叁教名為小乘。」

《佛学大辞典》 / 50字 / 5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剜灯

刳身燃灯以供养佛,表至诚也。贤愚经一说世尊為虔闍尼梨王时,為欲闻劳度差婆罗门之法而行之。报恩经二大同小异。止观七曰:「叁藏中事施雄猛,剜灯救贸国城妻子,而理观全无毫末。」

《佛学大辞典》 / 78字 / 5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叁假

一、因成假,谓一切诸法,必有所因和合方成。如诸众生,因于父母生成此身,是名因成。了达此身虚幻不实,是名为假。一切诸法,亦复如是,故名因成假。 二、相续假,谓众生心识念念相续,前念既灭,后念复生,是名相续。了此相续,本无实体,是名为假;一切诸法相续不断,亦复如...

《三藏法数》 / 207字 / 5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1日

二空

一、但空,谓二乘之人,观一切法皆悉虚幻,但见于空,不见不空,故名但空。 二、不但空,谓诸菩萨,非但见空,兼见不空,不空即中道,故名不但空。

《三藏法数》 / 64字 / 5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1日

子果

子者种子也。种子所生之果,谓之子果。果所生之种子,谓之果子。因而五蕴之果报。為过去烦恼所生之果,谓之子果。小乘之阿罗汉尚未断之。入无餘涅槃乃永无之。又依今生烦恼有未来之报果,谓之果子。阿罗汉无来世之果报,故无果子。如来之现报,如小乘之有子果,无生报(后生之报)...

《佛学大辞典》 / 187字 / 5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震旦叁圣

老子孔子顏回也。止观五曰:「元古混沌,未宜出世。边表根性,不感佛兴。我遣叁圣,化彼真丹。礼义先开,大小乘经然后可信。真丹既然,十方亦尔。」同辅行曰:「清净法行经云:月光菩萨彼称顏回,光净菩萨彼称仲尼,迦叶菩萨彼称老子。天竺指此震旦為彼,准诸目录,皆推此经以為疑...

《佛学大辞典》 / 125字 / 5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有流

有者,叁界之果报。流者,四种之惑。叁界之果报实有,故云有。四种之惑使人漂没叁界之生死海,故云流。四流者:一见流、二欲流、叁有流(与今之有流异)、四无明流也。止观一下曰:「横截死海,超度有流。」辅行一之四曰:「有谓叁有,流谓四流。於此叁处,因果不亡,故名為有。為...

《佛学大辞典》 / 177字 / 5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佛法

佛所说之法,八万四千之法藏是也。胜鬘经曰:「一切佛法摄八万四千法门。」法华经序品曰:「照明佛法,开悟眾生。」无量寿经上曰:「光融佛法,宣流正化。」 又佛所得之法。法界之真理是也。止观二曰:「法界法是佛真法。」 又佛所知之法名佛法,一切诸法即佛法也。大宝积经四曰...

《佛学大辞典》 / 230字 / 5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叁多

多近善友,多闻法音,多修不净观也。又多供养佛,多事善友,多问法要也。或以名天台之叁观等,叁多不一种也。辅行序曰:「叁多之妙运遽阶。」四念处一曰:「叁多倍际。」助览曰:「或云:叁止叁观所蕴法多;或云叁种止观,所蕴法多,故曰叁多。」四教集解中曰:「言叁多者,长阿含...

《佛学大辞典》 / 236字 / 5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等觉

佛之异称。等者平等,觉者觉悟,诸佛觉悟,平等一如,故名等觉。智度论十曰:「诸佛等,故名為等觉。」往生论注下曰:「以诸法等,故诸如来等,是故诸佛如来名為等觉。 又大乘阶位五十二位中第五十一位之菩萨曰等觉。是菩萨之极位也。即满足叁祇百劫之修行,别教之菩萨断十一品之...

《佛学大辞典》 / 320字 / 5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雪岭投身

雪山童子為半偈投身巖下与罗剎也。详见[雪山大士]条。止观五曰:「香城粉骨,雪岭投身,亦何足以报德。」

《佛学大辞典》 / 46字 / 5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厌世

厌世间,求出离也。止观五曰:「设厌世者,翫下劣乘。攀附枝叶,狗狎作务。敬獼猴為帝释,宗瓦砾是明珠。此黑暗人,岂可论道。」

《佛学大辞典》 / 51字 / 5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毘首羯磨化人造佛像

止观辅行一曰:「如阿含云:佛昇忉利以神足力制诸弟子不令知处,二王(优填王与波斯匿王)忆佛,因成大患。大臣白王,造像供养,优填王以栴檀香作,匿王以紫磨金作,悉高五尺。初召工匠,与重宝偿,无能造者。毘首羯磨化為人,来為王造像。下斧之声,上至忉利,闻者解脱。」(二王...

《佛学大辞典》 / 139字 / 5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南山叁观

南山叁观者,即终南山宣律师之所立也。 一、性空观,性即性分也,谓声闻、缘觉小乘之人,观因缘所生一切诸法,其性本空,皆无有我,常以此理照察自心,故名性空观。(因缘者,六根为因,六尘为缘也。所生一切诸法者,即根尘相对所起诸心法也。) 二、相空观,相即相状也。谓藏...

《三藏法数》 / 216字 / 5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1日

四山

以譬生老病死之四相。谓生老病死,逃避无所,如四山合来也。涅槃经二十七曰:「有四大山,从四方来,欲害人民。四大山者,即生老病死也。」止观一曰:「四山合来无逃避处。」 又别译阿含经四以四山喻老病死衰之四相,一老山。谓人老迈,则形色枯悴,精神昏昧,老山能坏一切壮年之...

《佛学大辞典》 / 208字 / 5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坏器

土製之器物,以喻人心之易败坏也。止观七曰:「坏器易槌,菴华难实。」归敬仪曰:「或比行厕画瓶,或拟危城坏器。」涅槃经曰:「譬如坏瓶不耐风雨,一切眾生心亦如是,不耐寒热飢渴风雨等。」

《佛学大辞典》 / 81字 / 5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法界

梵名达磨駄都Dharmadhātu,此云法界。又曰法性,亦曰实相。法界之义有多种,以二义释之:一就事,一约理。就事而言:法者诸法也,界者分界也。诸法各有自体,而分界不同故名法界。然则法界者,法之一,一名為法界,总该万有亦谓之一法界。是為严家所判四种法界中之事法界,台家约...

《佛学大辞典》 / 882字 / 5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苦行外道

俱舍论九曰:「如诸离繫及婆罗门输婆多,般利伐罗多迦等。异类外道,受持种种露形,拔髮,杖乌鹿皮,持髻,涂灰,执叁杖,剪鬚髮等无义苦行。」百论上曰:「勒沙婆弟子,诵尼乾子经。言五热炙身,拔髮等受苦法,是名善法。又有诸师,行自饿法,投渊赴火,自坠高巖,寂默常立,持牛...

《佛学大辞典》 / 297字 / 5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叁种观法

叁种观法者,谓修行用观之法也。前托事、附法二种,乃是天台智者大师讲法华经时,为座下听众,有修观行者,随历一事,皆以观法表对,令其修习,名托事观;或遇一切法相处,亦附彼法相立其观法,令其修习,名附法观。后之一种,专约行门。复说摩诃止观,兼明诸经所有行法,名约行...

《三藏法数》 / 310字 / 5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1日

鱼兔

譬经文之义理。止观叁曰:「得鱼兔忘筌罤。」

《佛学大辞典》 / 20字 / 5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二门

唐道绰所判。一、圣道门,此土由凡至圣修道之教门也。除净土叁经,其餘之诸经是。二、净土门,往生弥陀净土而证圣果之教门也。叁部经之所说是。安乐集上曰:「一谓圣道,二谓往生净土。」选择集本曰:「道绰禪师,立圣道净土二门,而捨圣道正归净土。」教行信证六本曰:「凡就一代...

《佛学大辞典》 / 2032字 / 5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生死海

生死无边际,有如大海也。止观一曰:「动法性山,入生死海。」

《佛学大辞典》 / 26字 / 5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一心叁观

又曰圆融叁观,不可思议叁观,或不次第叁观。為天台圆教之观法,利根菩萨之所修习。原出於大智度论二十七所谓叁智一心中得之文。又得中论观四諦品,眾因缘生法,我说即是无,亦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之意,天台智者大师之义因之而立。天台观经疏曰:「一心叁观者,此出释论。论云:...

《佛学大辞典》 / 637字 / 5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谓色声等之有為法也。其解释诸师各异。天台谓阴有二义:一阴者荫覆之义,谓色声等之有為法荫覆真理也。二积聚之义,谓色声等之有為法积聚生死之苦果也。止观五上曰:「阴者阴盖善法,此就因得名。又阴是积聚,生死重沓,此就果得名。」净影取积聚之一义。大乘义章八本曰:「积聚名...

《佛学大辞典》 / 386字 / 5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息有四种相

息即鼻中出入之气也。谓坐禅之人,若欲摄心入定,必先行数息之法。息有四种不同,故须拣其粗而守其细也。 一、风,谓鼻中之气,出入有声,为风。坐禅之人,若依之而数,则心散难调,故须拣而不用也。 二、喘,谓鼻中之气,虽无声相,而结滞不通者,为喘。坐禅之人,若依之而数...

《三藏法数》 / 234字 / 5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1日

十乘

十乘者十乘观法也此十通名乘者乘即运载之义如世车乘堪能运载也盖言修行之人依此十法修之则能运出生死之苦到于涅槃彼岸也数至十者由修观之人上中下根不等上根者唯观初不思议境即得破惑显理其次者于初种观法修之不入湏用第二发心乃至第八对治助开方能破惑显理又其次者于前七种观之...

《三藏法数》 / 2967字 / 5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1日

魔忍

魔道之忍行也。如為他畏而修忍辱。止观八曰:「久远劫来為魔所使,(中略)行於魔忍,為畏他故。」

《佛学大辞典》 / 42字 / 5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平等观

台宗叁观中假观之异名也。若破一(即假)而用一(即空),则不名為平等,前於观知假非假,破假入空,今知空非空,破空入假,空假共破互用,故名為平等(前之空观破假,今之假观破空,前之空观用空,今之假观用假也)。止观叁曰:「从空入假名平等观。」 又空观之异名。以空為平等...

《佛学大辞典》 / 124字 / 5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杀鬼

有生者有死,由於无常之理,因而譬无常之理曰杀鬼。杀人之幽鬼也。止观七曰:「无常杀鬼不择豪贤。」毘奈耶律叁十四曰:「於寺门屋下画生死轮。(中略)於轮上应作无常大鬼髼髮张口长舒两臂抱生死轮。」法句譬喻经一、增一阿含经二十叁、四不可得经出曜经二等说四梵志避遁於山海空...

《佛学大辞典》 / 137字 / 5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烦恼冰

比菩提以水,故指烦恼為冰。烦恼即菩提,如冰与水也。教行信证行卷曰:「良知如经言,烦恼冰解成菩提水。」止观五曰:「无明痴惑本是法性,以痴迷故法性变為无明,起诸颠倒善不善等。如寒来结水作坚冰,又如眠来变心有种种梦。」

《佛学大辞典》 / 96字 / 5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妄想

不当於实曰妄,妄為分别而取种种之相曰妄想。註维摩叁:「生曰:妄想妄分别之想也。」大乘义章叁本曰:「凡夫迷实之心,起诸法相。执相施名,依名取相。所取不实,故曰妄想。」同五末曰:「谬执不真,名之為妄。妄心取相,目之為想。」楞严经一曰:「一切眾生,从无始来,生死相续...

《佛学大辞典》 / 236字 / 5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叁止

一、体真止,谓体达无明颠倒之妄,即是实相之真,是名体真止。 二、方便随缘止,方便,犹善巧也。谓随缘历境,安心不动,是名方便随缘止。 叁、离二边分别止,谓不分别生死、涅槃、有无等二边之相,是名离二边分别止。(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三藏法数》 / 104字 / 5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1日

四弘誓

弘,广也;誓,制也。谓菩萨广发誓愿,要制其心,志求满足也。(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一、众生无边誓愿度,此依苦谛境而发誓也。谓菩萨遍观六道众生等类,无量无边,皆被生死诸苦所逼,一一不虚,故发誓愿欲度脱之,令出叁界。故云众生无边誓愿度。(六道者...

《三藏法数》 / 361字 / 5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1日

一秃乘

斥佛道不具功德者之谓。止观七下曰:「祇一秃乘,无法门具度。」

《佛学大辞典》 / 28字 / 5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一辙

一轨辙也。止观五上曰:「斯一辙之意。」法华文句二之下曰:「千车共一辙。」

《佛学大辞典》 / 34字 / 5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矢石

以矢射石,不能贯之,譬二者之不相容也。止观五之二曰:「天亲龙树内鑑冷然,外适时宜,各权所据。而人师偏解尊者苟执,遂兴矢石各保一边,大乖圣道也。」同辅行曰:「矢石者,如箭矢射石,义非相入。以各计故,不同圆理,如彼矢石。」

《佛学大辞典》 / 95字 / 5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法主

佛有诸法,故称法主。胜鬘宝窟中末曰:「法主者,佛有诸法,故名法主。」止观一曰:「若唱弥陀,即是唱十方佛功德等,但专以弥陀為法门主。」释氏要览上曰:「阿含经云:佛為说法主。」 又(职位)僧官之称。僧史略中曰:「宋齐之世,曾立法主一员。故道猷勅為新安寺镇寺法主,法...

《佛学大辞典》 / 143字 / 5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鬼见

以鬼譬邪见。止观十下曰:「若前世,外有鬼缘,鬼则加之,发鬼禪鬼见。」

《佛学大辞典》 / 30字 / 5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无我

梵语Anātman,又云非我。常一之体,有主宰之用者為我,於人身执有此,谓之人我,於法执有此,谓之法我,於自己执有此,谓之自我,於他执有此,谓之他我。然人身者五蕴之假和合,无常一之我体,法者总為因缘生,亦无常一之我体,既无人我,无法我,则无自我他我,不待言矣。如此毕...

《佛学大辞典》 / 397字 / 5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心源

心為万法之根源,故曰心源。菩提心论曰:「妄心若起,知而勿随。妄若息时,心源空寂。万德斯具,妙用无穷。」止观五曰:「结跏束手,缄唇结舌,思想实相,心源一止,法界同寂。」又曰:「若欲照知,须知心源,心源不二,则一切诸法皆同虚空。」

《佛学大辞典》 / 97字 / 4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义门

各种之义理,门户差异,而彼此不混同也。门者差别之义。止观大意曰:「开拓义门,观法周备。」元照之弥陀经疏曰:「先以义门,括其纲要。」

《佛学大辞典》 / 58字 / 4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一如顿证

十方之人同乘一如之理而顿证菩提也。 又一真如也。止观八下曰:「魔界如,佛界如,一如无二如。」辅行八之叁曰:「魔佛理一,故名為如。」

《佛学大辞典》 / 60字 / 4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鬼黏五处

智度论十六曰:「精进相者,身心不息故。譬如释迦文佛,先世曾作贾客主。将诸贾人,入险难处。是中有罗剎鬼,以手遮之言:汝住莫动,不听汝去。贾客主即以右拳击之,拳即着鬼,挽不可离。復次左拳击之,亦不可离。以右足蹴之,足亦黏着。復以左足蹴之,亦復如是。以头冲之,头即復...

《佛学大辞典》 / 208字 / 4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六情

旧译经论多谓六根曰六情,以根有情识故也。是意之一,為当体之名,以意根為心法故也。他五者生情识,故从所生之果而名為情。金光明经曰:「心处六情,如鸟投网。常处诸根,随逐诸尘。」普贤观经曰:「懺悔六情根。」智度论四十曰:「眼等五情名為内身,色等五尘名為外身。」止观四...

《佛学大辞典》 / 222字 / 4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坏驴车

坏车之驾弊驴者。对於法华之大白牛车而言。涅槃经二十曰:「乘坏驴车,正南而游。」章安疏曰:「南方為离,离火也,即是乘邪见乘,趣叁途火,故云南方而游。」止观七曰:「若但尔者,乘邪见乘,入险恶道,是坏驴车耳。」止观大意曰:「正观者何?所谓十法,若无此十名坏驴车。」止...

《佛学大辞典》 / 152字 / 4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生死轮

叁界六道之生死,為载人运转之车轮,故曰生死轮。智度论五曰:「生死轮载人,诸烦恼浩业。大力自在转,无人能禁止。」止观辅行曰:「业相是能运,生死是所运,载生死之轮名生死轮。」毘奈耶杂事叁十四曰:「於寺门屋下画生死轮。」

《佛学大辞典》 / 97字 / 4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梯隥

渐渐昇高之木阶也,以譬渐教。止观一曰:「渐则初浅后深,如彼梯隥。」同辅行曰:「梯者,说文木阶也。极高用梯,次高用隥故。隥字亦可从足,谓昇躡也。从木者雉茎反,非此所用,从石者谓山坡渐高也。亦可义用。正应从邑。何,此蹬字亦梯类也,可以昇高也。」

《佛学大辞典》 / 103字 / 4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法门

佛所说,為世之则者,谓之法,此法為眾圣入道之通处,故云门。又诸法并通於一实,故名為门。又為如来圣智游履之处,故名為门。华严大疏二曰:「如来通智游入,故号门。」同演义钞一曰:「并通一实,故得称门。」註维摩经八曰:「肇曰:言為世则谓之法,眾圣所由谓之门。」起信论义...

《佛学大辞典》 / 230字 / 4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叁大部

玄义十卷,文句十卷,止观十卷。為天台之叁大部。叁大部补註序曰:「玄、文、止观,共叁十卷,时人谓之叁大部。」释门正统叁曰:「所谓玄义释题,止谈化意。文句解经,但事消文。至於止观,方谈行法。故教在玄文,行在止观,意令行解相济,成我自心。是故叁部相须缺一不可。」 又...

《佛学大辞典》 / 125字 / 4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孤调

小乘之证果。不调度他,独调度己,而解脱生死也。止观叁上曰:「若入无餘,但有孤调解脱。」辅行叁之一曰:「灰身故无身,灭智故无智。独一解脱,故云孤调。」四教仪曰:「若灰身灭智,名无餘涅槃,又名孤调解脱。」

《佛学大辞典》 / 88字 / 4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恶癩野干心

恶癩者恶疾,野干者野孤,喻心之恶也。止观二之四曰:「大论云:寧起恶癩野干心,不生声闻辟支佛意。」但大论无此语,萨遮尼犍经九曰:「若不持戒,不得疥癩野干身,况当功德之身。」

《佛学大辞典》 / 77字 / 4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空尘

外道观空,则必存空相,而堕於空见,此空见尘,属於六尘中之法尘,故曰空尘。即示外道之空观為法尘而非正观也。止观五下曰:「观心推画,发一分细定,生一分空解。此是空见法尘,与心相应,何关无生?」次文曰:「即是向者,所发空尘,谓為涅槃。」

《佛学大辞典》 / 101字 / 4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二教

一显教,二密教。显教之判,有天台真言之别。天台就释迦佛之说法作法而立显密二教。盖以对一会大眾显露说法,使彼此相知者為显露教,此时更密对餘眾说法,使一会之人不能知之者為秘密教。如鹿园之会,八万诸天得闻深法,故在我為显露教者,於彼為秘密教。在彼為秘密教者,在我则显...

《佛学大辞典》 / 2250字 / 4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