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0 条搜索结果

毕竟空

一切之有為与无為,毕竟為空,名為毕竟空。智度论叁十一曰:「毕竟空者,以有為空无為空破诸无有遗餘,是名毕竟空。」又曰:「问曰:毕竟空无所有,则是性空。今何以重说?答曰:毕竟空者名為无有遗餘。性空者名為本来常尔。」仁王经良賁疏中一曰:「毕竟空者,谓诸究竟不...

《佛学大辞典》 / 192字 / 11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5日

世友

菩萨名。佛灭后四百年出世,婆沙四评家之一,迦腻色迦王在迦湿弥罗国,结集萨婆多部之叁藏时,五百贤圣之上座也。又着有部宗轮论,叙小乘之二十部。俱舍光记二十曰:「世是天名,与天逐友故名世友。父母愍子,恐恶鬼神之所加害,言天逐友。彼不敢损,故以為名焉。梵名筏苏密咀罗Va...

《佛学大辞典》 / 381字 / 11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5日

七佛

过去之七佛也。其七佛出世教化之相。说於长阿含一之大本经及增一阿含四十四之十不善品。其他有七佛父母姓字经,七佛经之别译,七佛名号少异,同一梵语之转讹也。长阿含大本经曰:「过去九十一劫时,时世有佛名毘婆尸如来Vi aśyin。復次,过去叁十一劫有佛名尸弃如来Śikhin。復次...

《佛学大辞典》 / 638字 / 11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5日

世尊陞坐

「世尊一日陞座,文殊白槌曰:諦观如是。世尊便下座。」见碧巖九十二则,从容录第一则。白槌者,凡僧中欲成佛事时,座中一人先击槌,表白於大眾,使一会和之。戒律上之作也。禪门之上堂则之,行白槌之,长老之说前白槌,「筵龙象眾当观第一义。」说已,...

《佛学大辞典》 / 192字 / 11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5日

十度各叁行

度者,超度也。谓此十度各有叁种殊胜行门,菩萨修行此,则能自利利他,度诸众生;离生死此岸,越烦恼中流,到涅槃彼岸,同证无上菩提。(梵语涅槃,华言灭度。梵语菩提,华言道。) 一、施度叁行,此施度有叁种:一、财施,谓以己所有财物,施与他人,令其安乐;二、施,谓...

《三藏数》 / 877字 / 11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5日

二忍

一、众生忍,忍即忍耐,亦安忍也。谓菩萨于一切众生不嗔不恼,如慈母爱子。又若一切众生以种种恶而加于,心不嗔恚;以种种恭敬供养于,心亦不喜,是名众生忍。 二、无生忍,理本不生不灭,今但言不生,故名无生。谓菩萨于无生之,忍可忍乐,不动不退,是名无生忍。

《三藏数》 / 119字 / 11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5日

八不中道

又曰:八不正观、八不中观。中道,就所作之理而言。正观中观,就能证之智而言。又对於偏,谓之中。对於邪,谓之正。叁论宗以之為至极之宗旨。八不者:不生不灭,不断不常,不一不异,不来不出之八句四对也。反之则為生灭断常,一异去来,谓之八迷。又曰:八计,不门虽无量,今姑寄...

《佛学大辞典》 / 1774字 / 11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5日

七慢

一慢,於劣而谓己胜,於等而谓己等者。是於境虽称而以心高举,故名為慢也。二过慢,於等而谓己胜,於胜而谓己等者。叁慢过慢,於他胜中,而谓己更胜者。四慢,执有所而使心高举者。五增上慢,未证得圣道而谓己证得者。六卑慢,於他多分胜中而谓己少分劣者。七邪慢,成就恶...

《佛学大辞典》 / 125字 / 11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5日

九次第定

九者,自初禅至灭受想定,凡九种也。次第者,谓人若入禅时,智慧深利,能从一禅又入一禅,如是次第而入,心心相续,不生异念,无间无杂;定者,摄心不乱也。 初禅次第定,谓人修禅定,离欲界恶不善,有觉有观,离生喜乐,定观均齐,其心次第而入,无有杂念间隔也。(有觉有观...

《三藏数》 / 1025字 / 11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5日

形像

经轨所说有种种。 (第一像):是世间流布之像,而立印轨,与底哩叁昧耶经,与使者之各初章所说,与大日经具缘品之说相相同。但身色则诸说有异,大疏六為黑色,立印轨為青色,使者為赤黄色,底哩经未说身色,然其所说之相,与使者大同,则身色亦可同於彼也。大日经二曰:「...

《佛学大辞典》 / 2278字 / 11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5日

半只迦

Pañika’,又曰半支迦,般止柯,散支,散支迦,般闍迦,德叉迦。八大夜叉之第叁,鬼子母之夫也。大日经疏五曰:「半只迦,旧曰散支。」毘奈耶杂事叁十一曰:「昔王舍城内一山边有药叉神,名曰娑多。北方犍陀多罗国復有药叉,名半遮罗。娑多娶妻生女,容貌多严,见者爱乐。其生之时...

《佛学大辞典》 / 426字 / 11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5日

布萨

原為梵语U avasatha,变於巴利U osatha,失梵语之原形,而為Posadha。具曰布沙他,布洒他,逋沙他,褒沙陀,布萨陀婆,译曰净住,善宿,又曰长养。出家之,每半月(十五日与廿九日或叁十日),集眾僧说戒经,使比丘住於净戒中。能长养善,又在家之,於六斋日持八戒而增长...

《佛学大辞典》 / 711字 / 11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5日

冰揭罗

又作冰伽罗。訶哩底母(鬼子母神)爱子之名。又曰冰揭罗天童子。新曰毕哩孕迦。爱子成就曰:「其母左手於怀中抱一孩子名毕哩孕迦,极令端正。(中略)时欢喜母復白佛言:世尊!今復说爱子毕哩孕迦陀罗尼,為利益护持诸有求者。(中略)今復说毕哩孕迦刻像,取白旃檀香木...

《佛学大辞典》 / 291字 / 10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5日

四枯四荣

佛於拘尸那城Kusinagara娑罗Śāla双树间入灭时,东西南北各有双树,每面双树,一荣一枯,故曰四枯四荣,此有二重之意:一表凡夫二乘之八倒,二為表二乘菩萨之八正也。凡夫二乘之八倒者,谓凡夫於世间苦空无常无,起常乐净之见,是為凡夫之四倒,故譬之以四荣,又二乘向涅槃...

《佛学大辞典》 / 429字 / 10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5日

四无畏

一切智无畏。漏尽无畏。说障道无畏。说尽苦道无畏。一切智无畏。佛作是诚言。是一切正智人。无有人天能如实难言。是不知。乃至不见是微畏相。漏尽无畏。佛作诚言。一切漏尽。无能如实难言。是漏不尽。乃至不见微畏相。说障道无畏。佛作诚言。说障。无能如实难言。受障...

门名义集》 / 197字 / 10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5日

金刚夜叉

Vajrayakṣa,新称金刚药叉。五大明王之一。為住於北方叁面六臂,或一面四臂之忿怒尊。是金刚界五智如来中,北方不空成就如来之忿怒身也。就菩萨而言,则或為金刚药叉菩萨(仁王经),或為牙菩萨(补陀落海会轨)之教令轮身。不空成就如来与释迦如来,有一体异名之义,故此尊又谓為...

《佛学大辞典》 / 496字 / 10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5日

勤行

勤行善也。六波罗蜜中之精进波罗蜜也。界次第下之上曰:「毘梨耶,秦言精进。欲乐勤行善,不自放逸,谓之精进。」 又僧家定时於佛前读经礼拜,称為勤行。定勤行之时,总有一切时,六时,四时,叁时,二时等之别。一切时者,不择行住坐卧,是菩萨之精进波罗蜜也。六时者,昼...

《佛学大辞典》 / 278字 / 10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5日

五部教主

部谓部类,教谓言教,主即主宰。此之五部,乃是如来金刚不空真实叁昧门也。而依五方立五部,以五佛为主者,各有所表也。中方毗卢遮那,即释迦如来也。四方四佛,乃释迦化现,以表诸佛同一身也。以如来入种种叁摩地,说种种陀罗尼门,虽各分部类,各有坛,而皆与般若理趣相...

《三藏数》 / 901字 / 10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5日

小乘九部

部即部类。谓佛所说经,有大乘小乘不同,故分十二部及九部之别也。小乘诸经,于十二部中,无方广、授记、无问自说之叁部,故云九部。华经云:此九部,随顺众生说。是也。别论虽尔,若通而言之,凡大小乘经,无不具有十二部也。(无方广部者,方广乃大乘常住之理,以小乘惟...

《三藏数》 / 919字 / 10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5日

十八空

一、内空,内即内身,谓叁十六种不净充满,九孔常流,净相不可得故,是名内空。(叁十六种者,毛、发、爪、齿、眵、泪、涎、唾、屎、尿、垢、汗、皮、肤、血、肉、筋、脉、骨、髓、肪、膏、脑、膜、肝、胆、肠、胃、脾、肾、心、肺、生藏、熟藏、赤痰、白痰也。九孔者,两眼、两...

《三藏数》 / 1008字 / 9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5日

十六特胜

十六特胜者,胜于四念处等诸禅观也。始从调心,终至非想。地地皆有观照,能发无漏善业,而无猒恶、自害之失,故受特胜之名也。(四念处者,一观身不净、二观受是苦、叁观心无常、四观也。无漏者,不漏落叁界生死也。) 一、知息入特胜,息即鼻中气息,谓数息调心之。若...

《三藏数》 / 952字 / 9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5日

执身外之自在天等以為常一之主宰者,是為外。执自之身心以為常一之主宰者,是為内。大日经疏七曰:「若行人不解正因缘义而修证诸禪,必当计着自心以為内义,彼见万因心而有,则谓由神生,设令不依内必依外,即是自在梵天等也。」

《佛学大辞典》 / 103字 / 9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5日

叁转

一者示相转。二者劝相转。叁者证相转。示相转者。谓显示有作无作四谛之相。是苦是集是灭是道。名示相转。劝相转者。谓劝知劝修四谛之相。经言。苦应知。集应断。灭应证。道应修。是之劝相转也。证明转者。佛言。苦已知。集已断。灭已证。道已修。是名证相转。经云。叁转...

门名义集》 / 125字 / 9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5日

Sa,又作萨。悉曇五十字门之一。為一切一切諦不可得之义,现证一切智之声也。由Satya(諦)及Sarvajñāna(一切智)释之。金刚顶经曰:「娑字门一切一切諦不可得故。」文殊问经曰:「称娑(上)字时,是现证一切智声。」

《佛学大辞典》 / 104字 / 9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5日

四无碍智

(亦名四无碍辩,出界次第) 谓菩萨于此四,智慧明了,通达无滞,故名四无碍智。以其辩说融通,亦名四无碍辩。 一、义无碍智,谓菩萨了知一切诸义理,通达无滞,故名义无碍智。 二、无碍智,谓菩萨通达一切诸名字分别无滞,故名无碍智。 叁、辞无碍智,谓菩萨于诸...

《三藏数》 / 190字 / 9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5日

佛现十种神变伏迦叶

一、毒龙不中。二、龙火不烧。佛入迦叶之窟,有赤龙放火,佛收毒龙使住鉢内,而至迦叶所。叁、恒水不溺。恒水卒至,迦叶恐佛溺於水,使弟子往见,水不没足,在水上行。四、叁方取果。迦叶请住,供养叁月,时至请食於佛,佛便往阎浮提取阎浮果,次往东弗婆提取毘梨勒果,次往瞿耶尼...

《佛学大辞典》 / 383字 / 9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5日

人见

固执实有人之见也。又名人见,或单云见。楞伽经叁曰:「是故说,寧取人见如须弥山,不起无所得增上慢空见。」

《佛学大辞典》 / 50字 / 9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5日

叁相续

一、世界相续,经云:世为迁流,界为方位。东西南北四维上下为界;过去未来现在为世,故名世界。由众生于清净心体,一念不觉,而起妄明。妄明既立,空昧相形,形则摇动,故有风轮,执持世界;明觉立坚,故有金轮,保持国土。风金相摩,故有火光,为变化性,宝明生润,火光上蒸,...

《三藏数》 / 765字 / 9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5日

四十二字门

众圣所由,名之为门。智论云:四十二字,是一切字之根本。因字有语,因语有名,因名有义。从此字门,则能入于无相之智。般若经云:一字皆入四十二字,四十二字亦入一字。故华严经中,善知众艺童子告善财言:恒唱持此之字母,入般若波罗蜜门。所以众圣,皆由此而入于实相之慧也...

《三藏数》 / 3053字 / 9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5日

四颠倒

有二种之四倒:一,凡夫之四倒。二,二乘之四倒。凡夫之四倒:一,常颠倒,於世门无常之而起常见者。二,乐颠倒,於世间之诸苦而起乐见者。叁,净颠倒,於世间之不净而起净见者。四,颠倒,於世间之无而起见者。心受身之四念处,如其次第,為破此四倒之观也。见俱...

《佛学大辞典》 / 221字 / 9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5日

十上经

佛勅舍利弗使说,舍利弗因说十上:一成、二修、叁觉、四灭、五退、六增、七难解、八生、九知、十证也。此之十,於第一说十,各各增十,而说五百五十。出长阿含经九。

《佛学大辞典》 / 78字 / 9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5日 / 《十上经》 / 本站介绍:长阿含经

一百八明门

明门者,为令众生破除昏暗,通达一切智慧也。故护明菩萨在兜率天宫,欲下人间托生,即于师子座上,宣说此一百八门,留与诸天,以作忆念,然后下生也。(护明菩萨,即释迦牟尼佛在天宫之号也。梵语兜率,华言知足。)正信明门,谓不破坚牢心故。净心明门,谓无秽浊故。欢喜...

《三藏数》 / 2717字 / 9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5日

二十五叁昧破二十五有

梵语叁昧,华言正定。二十五叁昧破前二十五有者,约理对治,随义以立名也。盖欲、色、无色叁界,虽苦乐不同,然实有生死执着,故以此无垢等叁昧之,一一破之,令诸众生,出于诸有也。 一、无垢叁昧,破地狱有,谓菩萨由净诸业惑,证于无垢叁昧。愍彼众生,受于地狱之苦,故以...

《三藏数》 / 2010字 / 8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5日

界者,诸佛众生之本体也。然四圣六凡,感报界分不同,故有十界焉。(四圣者,佛、菩萨、缘觉、声闻也。六凡者,天、人、阿修罗、饿鬼、畜生、地狱也。) 一、佛界,佛,梵语具云佛陀,华言觉。觉具叁义:一者自觉,谓悟性真常,了惑虚妄;二者觉他,谓运无缘慈,度有情众...

《三藏数》 / 1127字 / 8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5日

善财五十叁参

经云:善财童子,初入胎时,于其宅内,自然而出七宝楼阁;其楼阁下,有七伏藏。地自开裂,生七宝牙。童子处胎十月,然后诞生。形体支分端正具足,一切众宝自然出现,一切库藏悉皆充满。以此事故,父母亲属及善相师,共呼此儿,名曰善财。后因文殊师利菩萨,至福城东,住庄严幢娑...

《三藏数》 / 5609字 / 8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5日

一色

色者,眼根所对之色也。色即界,具足叁谛。以一切,体性融通,互摄无碍。若一切色即一色,此是真谛,忘泯一切也。若一色即一切色,此是俗谛,建立一切也。若非一非一切,亦一亦一切,此是中谛,双遮双照,即中道也。尽理言之,非但色之一尘,具足叁谛,声香味触五尘,...

《三藏数》 / 204字 / 8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5日

八大自在

即自在之义。谓如来有大神力,有大智慧,故能随机示现,自在巧妙。经中谓如来常乐净之,具此八义,故称德。(常者,不迁不变也。乐者,无生死苦也。者,即八自在也。净者,惑业净尽也。) 一、能示一身以为多身,一身多身者,于一身中现无量身也。经云:如来身数,犹...

《三藏数》 / 707字 / 8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5日

人身固执常一主宰之有实体。谓之之相,人之见。由此执见而生种种之过失。六祖坛经曰:「无人贡高贪爱执着為离欲尊。」

《佛学大辞典》 / 55字 / 8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5日

顺流十心

顺即随顺,流即流转。谓诸众生因此十心,则随顺烦恼,流转生死故也。 一、无明昏闇,谓诸众生,从无始来,闇识昏迷,无所明了;烦恼所醉,于一切,妄计人,起诸爱见,想计颠倒,起贪嗔痴,广造诸业,是以流转生死也。 二、外加恶友,谓诸众生,内具烦恼,外值恶友,扇动邪...

《三藏数》 / 467字 / 8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5日

十忍

一音声忍,同於上之音响忍。二顺忍,同於上之柔顺忍。叁无生忍,同於上之无生忍。四如幻忍,了达诸皆依因缘而生,犹如幻化之性本来空寂而信忍也。五如焰忍,了达一切境界悉如阳焰之本性空寂而信忍也。六如梦忍,了达一切妄心,犹如梦境之无真实而信忍也。七如响忍,了达一切世...

《佛学大辞典》 / 563字 / 8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5日

歌利王害忍辱仙

往昔佛生於南天竺富单城婆罗门家。时王迦罗富,性暴恶憍慢。尔时佛為化度眾生於城外修禪定,王率其一族宫人游观到树下。婇女捨王来佛处。佛為说,王见之生恶心。问佛曰:汝得罗汉果耶?佛言不得。更得不还果耶?佛答曰否。王曰:然则汝以尚具贪欲烦恼之身恣见女人耶?佛曰:虽...

《佛学大辞典》 / 344字 / 8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5日

一蛇首尾

杂譬喻经曰:「昔有一蛇,头尾自諍,头语尾曰:应大。尾语头曰:应大。头曰:有耳能听,有目能视,有口能食,行时在前,故应大。汝无此术。尾曰:使汝去,故得去,若不去,则汝不得去。以身绕木叁匝,叁日不已,求食不得,饥饿垂死。头语尾曰:汝放,听汝為大。尾闻其...

《佛学大辞典》 / 153字 / 8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5日

与人也。之四名之二。圆觉经曰:「一切眾生,从无始来,妄想执有人眾生及与寿命,认四颠倒,為实体。」同宗密略疏下一曰:「统唯相,但由展转约义,故有四名。初者谓取自体為,计展转趣於餘趣為人。」

《佛学大辞典》 / 89字 / 8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5日

四十八愿

谓阿弥陀佛,最初因中,名藏比丘。彼时于世自在王佛前,白佛言:发无上菩提之心,愿作佛时,身相光明,刹土殊胜,宁可得否?彼佛知其智识高明,心愿广大,乃以二千一百万佛刹善恶粗妙之相,随其心愿,悉令显现。藏即一其心,遂得天眼,莫不彻见。复白佛言:已摄取如上佛...

《三藏数》 / 2629字 / 8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5日

四魔

魔,梵语具云魔罗,华言能夺命;又云杀者,谓能夺智慧之命,而杀害出世善根故也。 一、蕴魔,蕴犹积聚也。谓色受想行识等积聚而成生死苦果,此生死,能夺智慧之命,故云蕴魔。 二、烦恼魔,谓叁界中一切烦恼,妄惑也。修行之人,为此妄惑,恼乱心神,不能成就菩提,是名烦恼...

《三藏数》 / 255字 / 8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