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3 条搜索结果

师子庄严王菩萨请问经序

观夫。法王利见。权巧殊途或声光动人。或开智摄物。立仪列相兴像。设之机缘。聚砂涂香表乘。时之净养。斯德有归。可略言也。有师子庄严王菩萨者。学周八藏。智越五乘。籍胜报而开教端。寄善权而行图范。故使方坛外启。圆场内罗。列八座而延八圣。陈四报而成四德。空有两业。自此修...

《师子庄严王菩萨请问经》 / 大唐中印度三藏那提译 / 268字 / 4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11月22日

佛说长者子制经

闻如是: 一时,佛在罗阅祇耆阇崛山中,时与五百沙门俱,皆阿罗汉,平旦皆被袈裟持钵入城丐食。 时城中有四姓豪贵家,国中第一,所居高燥,舍宅楼观甚好,垣墙周匝七重门。四姓豪家字檀尼迦柰,有一子字制。年十六,父檀尼迦柰殁,故制独与母居。 佛时到其家丐食,时制在...

《佛说长者子制经》 / 后汉安息三藏安世高译 / 1775字 / 4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12月01日

赵州狗子

见[狗子佛性]条。

《佛学大辞典》 / 9字 / 4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金毛狮子

文殊所乘。五灯会元九(文喜章)曰:「但见五色云中文殊乘金毛狮子往来。」李长者华严经论四曰:「文殊乘狮子者,為明创证法身佛性根本智断惑之骏故。普贤乘香象王者,表行庠序為威德故。」 又(本生)世尊因位為金毛狮子,為猎师捨身。贤愚经十叁(坚誓师子品)记此事曰:「有一...

《佛学大辞典》 / 172字 / 4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佛性

谓真性平等,犹如虚空。于诸凡圣,无所限碍,故名佛性。 一、自性住佛性,谓真如之理,自性常住,无有变改,即是一切众生本有佛性,是名自性住佛性。 二、引出佛性,谓一切众生,佛性虽具,必假修习智慧禅定之力,方能引发本有之性,是名引出佛性。 叁、至得果佛性,谓修因满...

《三藏法数》 / 145字 / 4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刘虬五教

齐朝隐士刘虬,以如来所说一代圣教,始自成道,终至涅槃,亦约其渐顿浅深次第,立为五教,故名刘虬五教。(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一、人天教,谓如来始初成道,先为提谓长者,说人天戒善,乃是因缘果报,实有之法,是名人天教。 二、有相教,谓如来说阿含经时,广制众戒,皆...

《三藏法数》 / 325字 / 4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竪石听讲

罗什弟子道生,讲涅槃经,立阐提有佛性之义,不答於眾,入平江虎丘山,竪石為听眾,讲涅槃经,至阐提有佛性之处,曰:如我所说,契於佛心否?群石首肯。见稽古略二。

《佛学大辞典》 / 67字 / 3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六即

凡大乘菩萨之行位,有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觉妙觉之五十二位,华严经等所说也。天台以之為别教菩萨之行位,而别立圆教菩萨之行位六即位:一、理即,一切眾生,皆有佛性,有佛无佛性相常住也。又一色一香无非中道也,理性虽如是,然以未闻之而不知之,是等凡夫,唯於...

《佛学大辞典》 / 554字 / 3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钵罗若钵多曳

Prajā ati,梵天名。即其真言也。鉢罗若為一切生之义,鉢多為主之义,曳ye為助声。所谓一切眾生之主也。一切眾生因梵天而生,故名一切生主。而实眾生无始,是非梵天所生,如来亦如是。以世间一切善,皆自佛心生之故,又不见如来之终始,故名為世间之父。然实眾生之佛性,前际无始...

《佛学大辞典》 / 304字 / 3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佛说犊子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洹阿那邠迟阿蓝精舍。尔时佛遇风患当须牛乳。时有婆罗门大富去城不远。时佛遣阿难言。汝往到婆罗门家从乞牛乳。阿难受教而往。便至婆罗门家。婆罗门问阿难言。来何所求。阿难言。如来向者少遇风患。故遣我乞牛乳耳。婆罗门言。牛在彼间自𤚲取之。阿难即往...

《佛说犊子经》 / 吴月氏优婆塞支谦译 / 620字 / 3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2月16日

铜轮王

四轮王之一。感得铜製轮宝而王二大洲之转轮圣王也。见[转轮王]条。 又十住菩萨习种性之人為铜轮王,化二大洲,故十住為铜轮位。圆教分证即之位也。仁王经上曰:「习种铜轮二天下。」同天台疏曰:「十住菩萨习种性人作铜轮王,王二天下。」止观二曰:「进入铜轮,破弊根本,本谓无...

《佛学大辞典》 / 137字 / 3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真子章第十四

若我弟子随信增上者。依明信已随顺法智。而得究竟。随顺法智者观察施设根意解境界。观察业报。观察阿罗汉眼。观察心自在乐禅乐。观察阿罗汉辟支佛大力菩萨圣自在通。此五种巧便观成就。于我灭后未来世中。我弟子随信增上依于明信随顺法智。自性清净心。彼为烦恼染污而得究竟。是究...

《胜鬘师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 / 宋中印度三藏求那跋陀罗译 / 282字 / 3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10月26日

佛性

一切眾生具佛性佛性无染,离一切诸过,随顺此佛性而制戒,名為佛性戒。又此戒能显现佛性,故名佛性戒,大乘戒之都名也。梵网经下曰:「一切眾生皆有佛性,一切意识色心是情是心,皆入佛性戒中。」

《佛学大辞典》 / 82字 / 3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衣珠

法华七喻之一。佛性譬之衣中之宝珠也。法华经五百授记品曰:「譬如有人至亲友家,醉酒而卧。是时亲友,官事当行。以无价宝珠,繫其衣里,与之而去。其人醉卧,都不觉知。起已游行,到於他国。為衣食故,勤力求索,甚大艰难。若少有所得,便以為足。於后亲友,会遇见之而作是言:咄...

《佛学大辞典》 / 243字 / 3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赵州无字

与[赵州狗子]同。

《佛学大辞典》 / 9字 / 3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见性

禪家之常语,彻见自心之佛性也。达磨之悟性论曰:「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教外别传,不立文字。」黄檗传心法要曰:「即心是佛,上至诸佛,下至蠢动含灵,皆有佛性,同一心体。所以达摩从西天来,唯传一法。直指一切眾生本来是佛,不假修行。但如今识取自心,见自本性,更莫别求。」...

《佛学大辞典》 / 307字 / 3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佛性常住

涅槃经所说,有乘戒二门,乘门之所说者即佛性常住也。以见如来入涅槃而迷执為佛性无常,今化身寄於涅槃而说佛性之常住,法身之圆常,谓「如来常住无有变易。」就性而云佛性,就相而云如来,同体也。止观八曰:「涅槃寄灭谈常。」同辅行曰:「寄应迹灭度,谈法身圆常。」

《佛学大辞典》 / 113字 / 3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蚕茧

蚕為茧而自缚,譬眾生自以烦恼之绳繫体也。叁啟经曰:「循环叁界内,犹如汲井轮,亦如蚕作茧,吐丝还自缠。」涅槃经二十七曰:「如蚕作茧,内住自死。一切眾生亦復如是,不见佛性,故自造结业,流转生死。」

《佛学大辞典》 / 85字 / 3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如来识

又云佛识。第八之阿赖耶识為一切眾生之根本识,第九之菴摩罗识為如来之清净识。菴摩罗,译言清净。以离一切之无明烦恼故也。但法相宗以菴摩罗耶识為阿赖耶识之净分,不立為第九识,法性宗则立為第九识。光明玄曰:「菴摩罗识,是第九不动,若分别之即是佛识。」宗镜录曰:「摩罗净...

《佛学大辞典》 / 133字 / 3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佛性

一理佛性,不生不灭法性之妙理,名理佛性。二行佛性,大圆镜智等四智之种子,名行佛性。此中理佛性,一切有情皆具;行佛性,有具有不具,不具者永不成佛。是法相宗会涅槃经一切眾生悉有佛性之言,而成立无性有情之法门也。唯识枢要上本曰:「总而言之,涅槃据理性及行性中少分一切...

《佛学大辞典》 / 118字 / 3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岌法师叁教

岌,武丘人也。谓其以此叁教判如来一代所说之法也。 一、有相教,谓佛设教,于十二年说阿含经已前,见有得道,是名有相教。(见有得道者,谓二乘见一切法是有,不离色、心,因而得道也。) 二、无相教,谓佛设教,于十二年说阿含经已后,齐至法华,见空得道,是名无相教。(齐...

《三藏法数》 / 192字 / 3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叁种四教

藏通别圆化法之四教,有叁种:一、方等之四教,二、别教之四教,叁、涅槃之四教也。此叁种之差别如何?或言方等之四教,隔别不融,别教之四教,法四而人一,涅槃之四教,四人俱知常住。或言涅槃之四教,通入佛性,别教之四教,次第见佛性,方等之四教,二乘见佛性。见释籤讲述四上...

《佛学大辞典》 / 112字 / 3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华严五为

一、正为,华严出现品云:此经不为余众生说,唯为不思议乘菩萨说。又云:非余境界之所能知,普贤行人方能得入,是名正为。(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二、兼为,谓此经兼为未悟入众生闻者,而能信向成种。经云:如人食少金刚,终竟不消。故地狱众生,十地顿超;...

《三藏法数》 / 397字 / 3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二种无量

一、实无量,谓涅槃佛性之理,譬如虚空,实无限量,一切菩萨不能量度,故名实无量。 二、不知为无量,谓如须弥山、大海之水,唯诸佛菩萨能知斤两、滴数多少,诸天、世人智力浅劣,所不能知,故名不知为无量。(梵语须弥,华言妙高。)

《三藏法数》 / 101字 / 3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慧炬

智慧之灯炬也。智慧能照无明之闇,使知道之险难,故譬為灯炬。涅槃经二十一曰:「汝於佛性犹未明了,我有慧炬能為照明。」寄归传二曰:「艤法舟於苦津,秉慧炬於长夜。」

《佛学大辞典》 / 72字 / 3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大法鼓经

二卷,刘宋求那跋陀罗译。佛在祇洹说有非有之法门,波斯匿王击鼓吹贝而来。佛言我当说大法鼓经,使迦叶令不堪闻大法者尽去座,说如来之常乐我净,不般涅槃及一切眾生皆有佛性,一切空经皆為方便。

《佛学大辞典》 / 83字 / 3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开觉

开发本有之佛性,觉知真性之本源也。八十华严经六曰:「应受化者,咸开觉。」地持论曰:「平等开觉,故名為佛。」

《佛学大辞典》 / 48字 / 3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刘虯所立五时教

晋武都山隐士刘虬,初分顿渐二教,以华严经為顿教,餘為渐教,渐教之中分五时。是唐土判教之嚆矢也:一、最初说提谓经,开五戒十善之人天教。二、成道后十二年中说阿含经等,开叁乘差别之教门。叁、佛成道后叁十年中说般若经维摩经等,说叁乘同观之空理。四、佛成道四十年后八年中...

《佛学大辞典》 / 169字 / 3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佛性

佛性,依之而发大行,感佛果,谓之行佛性,虽有佛性,但具其理,无起行之用,谓之理佛性。是法相宗所立。彼宗言:涅槃经所谓一切眾生悉有佛性者,就理佛性而言。若据行佛性言之,则有一类之无性眾生。唯识枢要一本曰:「涅槃据理性及行性中少分一切,唯说有一。」

《佛学大辞典》 / 109字 / 3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二德

一、智德,眾生所具之了因至於佛性果為智德,照了一切之事理者,二、断德,眾生所具之缘因至於佛性果為断德,断尽一切之妄惑者,智德是菩提,断德是涅槃也。诸佛心具此二德。见观音玄义上。 又一、悲德,诸佛菩萨利他之德也,二、智德,诸佛菩萨自利之德也。 又一、性德,本来性...

《佛学大辞典》 / 197字 / 3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竖石听讲

罗什弟子道生,讲涅槃经,立阐提有佛性之义,不答於眾,入平江虎丘山,竪石為听眾,讲涅槃经,至阐提有佛性之处,曰:如我所说,契於佛心否?群石首肯。见稽古略二。

《佛学大辞典》 / 67字 / 3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八十子受记品

善男子!时海济婆罗门,有八十子,皆是宝藏如来之弟,其第一者名海自在童真。善男子!尔时海济婆罗门,告海自在曰:“今汝童真可取清净庄严佛土。”海自在言:“大师应先作师子吼。”大师告言:“我所思愿后乃说之。”彼即白言:“我为取净土,取不净耶?”大师告言:“其有菩萨具大悲者,...

《大乘悲分陀利经》 / 1337字 / 3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6月15日

本佛

指自己心内之佛性,而曰本佛。

《佛学大辞典》 / 13字 / 3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刘虬所立五时教

晋武都山隐士刘虬,初分顿渐二教,以华严经為顿教,餘為渐教,渐教之中分五时。是唐土判教之嚆矢也:一、最初说提谓经,开五戒十善之人天教。二、成道后十二年中说阿含经等,开叁乘差别之教门。叁、佛成道后叁十年中说般若经维摩经等,说叁乘同观之空理。四、佛成道四十年后八年中...

《佛学大辞典》 / 169字 / 3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叁因佛性

见叁字部叁因佛性条。

《佛学大辞典》 / 10字 / 3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护符

书真言种子等之秘符,持之则常為神佛加持护念,避一切之疾病危难等,蒙长寿增智之利益云。密教说种种之符。叁种悉地轨曰:「五部真言,是一切如来无比甘露之珍浆,醍醐佛性之妙药。一字入於五臟,万病不生,况修日观月观。」秽迹金刚禁百变法门经说神变之符四十二曰:「秽迹金刚说...

《佛学大辞典》 / 175字 / 3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全提

完全提起宗门之纲要也。碧巖第二则垂示曰:「歷代诸师全提不起。」无门关颂曰:「狗子佛性,全提正令。」

《佛学大辞典》 / 46字 / 3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师子庄严王菩萨请问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菩萨摩诃萨五百人。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无量八部前后围绕听佛说法。 尔时众中有菩萨摩诃萨。名师子庄严王。从座而起来诣佛所。顶礼双足绕无数匝。而白佛言。世尊。我于过去亿百...

《师子庄严王菩萨请问经》 / 大唐中印度三藏那提译 / 1530字 / 3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11月22日

教被十机

教者,谓华严一乘圆顿之法也。盖毗卢遮那如来演说此经,化被群机,通有十类,故云教被十机也。(梵语毗卢遮那,华言遍一切处)。 一、被无信机,谓邪见众生,无有善根,不能信受。或时闻已,反生诽谤,堕诸恶道。虽堕恶道,由闻名故,熏成其种,是名被无信机。 二、被违真机,...

《三藏法数》 / 726字 / 3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迷子

迷子手执金钱,彷徨困苦,以譬凡夫具菴摩罗识之佛性流浪於叁界也。金刚叁昧经曰:「譬如迷子,手执金钱而不知有。游行十方,经五十年贫穷困苦,专事求索而以养身,而不充足。其父见子有如是事而谓子言:汝执金钱何不取用?随意所须皆得充足。其子醒已,而得金钱心大欢喜,而谓得钱...

《佛学大辞典》 / 178字 / 3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二种修行

一、真实修行,谓依佛所说,能知涅槃、佛性等相而修诸行,是名真实修行。(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二、不实修行,谓不知涅槃、佛性等相,而修诸行,是名不实修行。

《三藏法数》 / 73字 / 3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二种菩提心

一缘事菩提心,是以四弘誓愿為体,一眾生无边誓愿度,念一切眾生悉有佛性而愿求度之,令入大般涅槃也。是饶益有情戒,亦是恩德之心,亦是缘因佛性,亦应身菩提之因也。二烦恼无边誓愿断,愿求自断无边之烦恼也,是摄律仪戒,亦是断德之心,正因佛性,法身菩提之因也。叁法门无尽誓...

《佛学大辞典》 / 251字 / 3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佛头着粪

传灯录,崔相公入寺,见鸟雀於佛头上放粪。乃问师曰:鸟雀还有佛性也无?师曰:有。崔云:為什麼向佛头上放粪?师曰:是伊為什麼不向鷂子头上放。

《佛学大辞典》 / 64字 / 3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梵语阿,A,译曰无、非、不。以世俗释之,只是否定事物存在之辞。以胜义释之,则无有二种。惑智之无与圣智之无是也。惑智之无,仅為断见,圣智之无,则超於有无之妙无也。真言以阿字為观道之要门,禪家亦有以无字為悟道之关门者,皆取圣智之无也。无门关第一则曰:「赵州和尚。因...

《佛学大辞典》 / 194字 / 2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皮袋

言人畜之身体也。赵州录下曰:「僧问:狗子还有佛性无?州曰:有。僧曰:既有為什麼撞入这个皮袋?」

《佛学大辞典》 / 46字 / 2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佛说满愿子经

闻如是: 一时,佛游摩鸠罗无种山中,与大比丘俱,比丘五百。尔时,贤者邠耨,晡时从宴坐起往诣佛所,偏袒右肩右膝着地,稽首足下叉手白佛:“善哉世尊!为我且讲要法,我当奉行,令身长夜安隐无极。”佛言:“谛听,善思念之。”邠耨应:“唯然,世尊!” 佛告邠耨:“目见好色可...

《佛说满愿子经》 / 附东晋录 / 898字 / 2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5月01日

生佛一如

又曰生佛一体,生佛不二等。生者,迷之眾生,佛者,悟之佛陀,一如者,无差别之义也。或曰凡圣一如。谓為迷悟不二亦同。即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槃之意也。宝积经曰:「眾生如即如来如,如来如即眾生如,眾生如来无二无别。」不增不减经曰:「眾生界即法身,法身即眾生界,此二法者...

《佛学大辞典》 / 520字 / 2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醍醐喻

天台依涅槃经喻之於第五时之法华涅槃。真言依六波罗蜜经譬之於陀罗尼藏。其他诸宗各喻其自宗。涅槃经十四曰:「譬如从牛出乳,从乳出酪,从酪出生苏,从生苏出熟苏,从熟苏出醍醐。醍醐最上,若有服者,眾病皆除。所有诸药,悉入其中。善男子!佛亦如是。从佛出生十二部经,从十二...

《佛学大辞典》 / 321字 / 2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象喻

涅槃经六、以象喻佛性,盲人譬无明之眾生,说眾盲摸象之肢体,為种种之解。曰:「象喻佛性,盲喻一切无明眾生。」广弘明集二十曰:「手擎四鉢,始乎鹿野之教。身卧双林,终於象喻之说。」

《佛学大辞典》 / 77字 / 2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佛说长者女庵提遮师子吼了义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无量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菩萨摩诃萨众俱尔时去舍卫城西二十余里。有一村名曰长提。有一婆罗门。名婆私腻迦。在其中住。其人学问广博。深信内典敬承佛教。时婆罗门欲设大会。至祇洹所请佛及僧。佛则受其请。婆罗门还家。又克其时。佛...

《佛说长者女庵提遮师子吼了义经》 / 失译人名今附梁录 / 2858字 / 2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1月02日

福智

一福德,二智慧。即二种庄严。此二德庄严法身者也。菩萨自初发心,修六度万行,具足所有之福德,能显现法身,谓之福德庄严,修习正智见,净尽无明,能显现法身,谓之智慧庄严。六度中布施等六度為福德庄严,第六般若為智慧庄严。又福德属於利他。智慧属於自利。菩萨一切之万行,摄...

《佛学大辞典》 / 158字 / 2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性横修纵

台家所说法报应之叁如来,正了缘之叁佛性,行智理之叁法,法般解之叁德等,在圆教為不纵不横,在别教為纵横差别,约之於性修因果二门,而谓之性横修纵,因纵果横。性横修纵者,就叁德明之,则此叁齐為性德,般若解脱之二德不更為智断之修用,叁法自立,互不相融,如叁帝王之鼎立,...

《佛学大辞典》 / 649字 / 2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佛性不受罪

顿悟入道要门论上曰:「问:受罪眾生有佛性否?答:亦同佛性。问:既有佛性,正入地狱时,佛性同入否?答:不同入。问:正入之时,佛性復在何处?答:亦同入。问:既同入,正入时眾生受罪,佛性亦同受罪否?答:佛性虽随眾生同入,是眾生自受罪苦,佛性元来不受。问:既同入,因何...

《佛学大辞典》 / 196字 / 2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华严叁圣

一、毗卢遮那佛,梵语毗卢遮那,华言遍一切处。谓烦恼体净,众德悉备,身土相称,遍一切处。能为色相所作依止,具无边际真实功德,是一切法平等实性,即此自性,亦名法身。佛,梵语具云佛陀,华言觉,谓理性之体,本来觉了也。 二、普贤菩萨,普贤者,谓其居伏道之顶,体性周遍...

《三藏法数》 / 257字 / 2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叁身佛性

佛性有叁:一、正因佛性,是法身如来之因。二、了因佛性,是报身如来之因。叁、缘因佛性,是应身如来之因。见[叁因佛性]条。

《佛学大辞典》 / 50字 / 2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南中叁教

南中叁教者,谓自齐朝已后,江南诸师,立此叁教,判如来一代所说之法也。 一、渐教,谓佛说法,始自鹿苑,终至双树,从小至大,是名渐教。 二、顿教,谓佛最初为诸菩萨说华严经,如日初出,先照高山,是名顿教。 叁、不定教,谓别有经,虽非顿、渐所摄,而明佛性常住,即胜鬘...

《三藏法数》 / 130字 / 2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别教四门

别教缘但中之理,而修位位之行业,此有四门不同:一有门,观虚妄之色尽,别有妙色,名為佛性也。二空门,观如来藏亦空大涅槃亦空也。叁亦有亦空门,双观真空妙有也,四非有非空门,观但中法性之理,离四句绝百非言语道断也,见止观六等。

《佛学大辞典》 / 97字 / 2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佛说长者子懊恼三处经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精舍,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 尔时,舍卫城有大长者,财富无数,田宅牛马,不可称计,家无亲子。其国俗法,若无子者,寿终之后,财没入官。长者夫妇,祷祠诸天日月星辰,求索子息,竖立门户,亦不能得。 时,长者妇归命三宝奉受...

《佛说长者子懊恼三处经》 / 后汉安息国三藏安世高译 / 970字 / 2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12月01日

叁諦

天台所立之諦理。空諦,假諦,中諦也。昔北齐慧文禪师自记曰:我独步河淮,呼谁為师?若得经则以佛為师,若得论则以菩萨為师。乃入大经藏,烧香散花,反手执之,得龙树菩萨所造之中观论。开论读之,至观四諦品:「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之偈,恍然悟...

《佛学大辞典》 / 950字 / 2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金龟

此世界之最底為虚空,是曰空轮,空轮之上有风轮,风轮之上有水轮,水轮之上有金轮,金轮之上為须弥山及海陆。密教以金轮之形為方角,观如金龟也。按秘藏记末,谓密教之道场观,於水轮之上观波罗字為金龟,观此金龟,周徧法界,背生大莲华,其上有八峰之须弥山。而此金龟為佛性。何...

《佛学大辞典》 / 147字 / 2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大事因缘

一大事之因缘也。言佛出现於世而说法者,為因一大事之因缘也。云何為一大事?总言之。则转迷开悟也。别论之。则法华為佛知见。涅槃為佛性。乃至无量寿经為往生极乐。法华经方便品曰:「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於世。」仁王经上曰:「大事因缘故即散百亿种色华。」称讚净土...

《佛学大辞典》 / 226字 / 2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道生

晋道生,本姓魏,鉅鹿人,值竺法汰而出家,遂姓竺。入庐山。幽栖七年,钻仰群经,后与慧叡慧严同游长安,从罗什受学。后还都,止青园寺。着二諦论,佛性常有论,法身无色论,佛无净土论等。守文之徒,多生嫌嫉。又六卷之泥洹经,先至京师,生剖析经理,立阐提成佛之义,时大本未传...

《佛学大辞典》 / 215字 / 2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金藏

真金之库藏也。以喻眾生之佛性。见涅槃经七。

《佛学大辞典》 / 19字 / 2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五种佛性

见[佛性]条。

《佛学大辞典》 / 7字 / 2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理即

台家所立圆教六即位之第一。一切眾生皆具中道佛性為理,此理具之位与究竟之佛果不二為即。即叁恶道之眾生,无一毫之善者,是理即也。见[六即]条。

《佛学大辞典》 / 63字 / 2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师子意佛品第十四

佛尔时告跋陀和。乃去久远世时。其劫阿僧祇。不可计不可数不可量不可极阿僧祇。乃尔时有佛。名私诃摩提。怛萨阿竭阿罗诃三耶三佛。其威神无有与等者。安隐于世间。于经中之尊。天上天下。号曰天中天。于是国土空闲之处。是阎浮利国土丰熟人民炽盛乐。是时阎浮利内。广纵十八万拘利...

《般舟三昧经》 / 后汉月氏三藏支娄迦谶译 / 1415字 / 2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11月09日

佛性平等一乘

五种一乘之一。说一切眾生皆有佛性,如涅槃经之教也。

《佛学大辞典》 / 23字 / 2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曇鸞

续高僧传六曰:「曇鸞或作峦,雁门人。初研究四諦之佛性,註解大集经,半而罹疾,欲以长生之道究佛教之蕴,学仙法。大通年中,至梁接陶隐居,得仙经十卷,欲往名山依法修治。行至洛下,途遇天竺叁藏菩提留支,问曰:佛经中长生不死法有胜此仙经者否?留支唾地曰:是何言也?此方何...

《佛学大辞典》 / 250字 / 2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法宝所立五时教

唐法宝约於机解之浅深,谓一代诸教,有五等之说时,亦名為五时教:一小乘教,二般若教,叁深密教,四法华教,五涅槃教。又第二般若教以下,如其次第,亦名大乘教,叁乘教,一乘教,佛性教。其所着一乘佛性究竟论说之。唯此书今仅存第叁一卷,闕教判之章,不能知其详细。惟略见於五...

《佛学大辞典》 / 123字 / 2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穿井

渐见佛性,譬之穿井而见湿土。法华经法师品曰:「药王,譬如有人渴乏须水。於彼高原穿凿求之,犹见乾土。知水尚远。施功不已,转见湿土。遂渐至泥。其心决定知水必近。」

《佛学大辞典》 / 69字 / 2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至得果佛性

佛性之一。

《佛学大辞典》 / 6字 / 2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密教道场观

密教之世界观也。密教道场观之器世界观,空轮,风轮,水轮,金轮之四、与[显教]同。其金轮上大乳海中有金龟,周徧於法海,其背上生大莲华,其上有八峰须弥山。即观下方之空轮為我心之空,观风轮為法身,观水轮為大悲,观金轮金龟為佛性,观须弥為法身,观八海為八识,观七金山為七...

《佛学大辞典》 / 238字 / 2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贫女宝藏喻

贫女不知埋伏宝藏,困穷贫苦。智者教之,使发掘,得大安乐。以喻眾生不知有佛性,自沈沦於生死,佛教之使悟道成佛。见涅槃经七,同二十七。

《佛学大辞典》 / 56字 / 2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佛性叁摩耶

密教之戒法也。亦云佛性戒,叁摩耶戒。

《佛学大辞典》 / 16字 / 2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阿那邠邸化七子经

闻如是: 一时,婆伽婆在舍卫祇树给孤独园。尔时,阿那邠邸有七子,无笃信于佛法众,彼不归命佛、归命法、归命比丘僧,亦不改杀生,亦不改不与取,亦不改他淫,亦不改妄语,亦不改饮酒。尔时,阿那邠邸长者告彼七子言:“汝等!今可自归命佛、归命法、归命比丘僧,亦莫杀生,莫...

《阿那邠邸化七子经》 / 后汉安息国三藏安世高译 / 1680字 / 2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6月11日

佛性

佛者觉悟也,一切眾生皆有觉悟之性,名為佛性。性者不改之义也,通因果而不改自体是云性,如麦之因,麦之果,麦之性不改。华严经叁十九曰:「佛性甚深真法性,寂灭无相同虚空。」涅槃经二十七曰:「一切眾生悉有佛性,如来常住无有变易。」

《佛学大辞典》 / 100字 / 2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首楞严

Śūraṁgama,新云首楞伽摩。译曰健相,健行,一切事竟。佛所得叁昧之名也。健相者,譬幢旗之坚固也。以比佛德坚固,诸魔不能坏。一切事竟者,佛德之究竟也。智度论四十七曰:「首楞严叁昧者,秦言健相。分别知诸叁昧行相多少浅深,如大将知诸兵力多少。復次,菩萨得此叁昧,诸烦恼...

《佛学大辞典》 / 285字 / 2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有餘涅槃

有餘涅槃者,对无餘涅槃而言。有餘无餘其解有叁种:一、唯就小乘说。断一切之烦恼而绝未来生死之因者,尚餘今生之果报身体,谓之有餘涅槃,其人今生之果报尽而归於寂灭,谓之无餘涅槃。即证得阿罗汉其身存生之间,為有餘涅槃,其身死时,乃无餘涅槃也。故有餘涅槃者无生死之因,唯...

《佛学大辞典》 / 701字 / 2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了因佛性

叁因佛性之一。了达正性之觉智也。见[叁因佛性]条。

《佛学大辞典》 / 23字 / 2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非情成佛

圆教之极说,立草木国土悉皆成佛之义,是曰非情成佛。圆教之意,中道佛性,徧於法界,故不问有情无情也。但由迷情故,见二法之差别,然色心依正,只為一大觉,一佛成道,则无非此佛之依正,故言草木之非情,亦有成佛之义,若成佛得道,由於发心修行,草木之非情无此义者,是见色心...

《佛学大辞典》 / 181字 / 2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佛说释摩男本四子经

闻如是: 一时佛在释羁瘦国,行在迦维罗卫兜国泥拘类园,坐于树下。是时有释人名曰摩男,到佛所前,以头面着佛足为礼,白佛言:“我常闻佛语,辄着意中。我闻佛说,人心有三态,有淫态、有怒态、有痴态。我从闻以来,常着意,我自念:‘无有淫态心自为正,无有怒态心自为正,无有...

《释摩男本四子经》 / 吴月支国居士支谦译 / 1818字 / 1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5月15日

二义

一、了义,诸大乘经中,明了说究竟真实之理者。如烦恼即菩提,悉有佛性是也。二、不了义,诸经中隐蔽实义而為方便之说者,如為我空记法有為遣法有说皆空是也。见圆觉经略疏。

《佛学大辞典》 / 71字 / 1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佛性真如

佛性与真如也,為觉悟之性,故云佛性;為不生不灭之实体,故云真如;异名同法也。

《佛学大辞典》 / 33字 / 1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慧能

智慧之功能也。高僧传六曰:「藉慧能於前因,发胜心於旷劫。」 又(人名)禪宗东土第六祖也。姓卢氏,叁岁丧父。及长,家益贫。採薪贩卖养母。一日入市,闻人读金刚经。问其所得,謁蘄州黄梅山五祖弘忍禪师。五祖问曰:汝从何处来?答曰:岭南。师曰:岭南人无佛性。能曰:人即有...

《佛学大辞典》 / 409字 / 1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大方广师子吼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日月宫中胜藏殿上。与大比丘众九十百千俱胝及无量菩萨摩诃萨俱。 尔时佛告胜积菩萨。北方去此六十恒河沙佛土。俱胝那由他百千微尘等刹。有世界名曰欢乐。佛号法起如来应正等觉。现在说法。以立持安普利一切。今欲说大方广名师子吼。难遇难闻。汝可诣彼听...

《大方广师子吼经》 / 大唐天竺三藏地婆诃罗译 / 2032字 / 1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2月17日

五宗

是护身寺自轨法师所立。一因缘宗,二假名宗,叁不真宗,此叁者同前。四真宗,如涅槃等经明佛性真如等者是也。五法界宗,如华严经明法界自在无碍之法门者是也。

《佛学大辞典》 / 66字 / 1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迦叶菩萨品

涅槃经篇章名,佛与此幼童迦叶菩萨问答,发扬佛性常住之深义者。

《佛学大辞典》 / 28字 / 1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二严

一、智慧庄严,研智慧而為身之庄严者。二、福德庄严,积福德而為身之庄严者。六度中檀等五者,福德庄严也,慧度者智慧庄严也。涅槃经二十七曰:「二种庄严:一者智慧,二者福德。若有菩萨具足如是二庄严者,则如佛性。」唯识述记七末曰:「善资粮者,福智二严。」

《佛学大辞典》 / 108字 / 1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扶律谈常教

扶助戒律,说佛性常住之教法,天台宗谓之涅槃经教说。世尊末代有恶比丘,破戒律,如来為诫有生所谓无常等之误解者,因说本经,故名扶律谈常教也。

《佛学大辞典》 / 61字 / 1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法性异名

大般若有十二名,真如,法界,法性,不虚妄性,不变异性,平等性,离生性,法定,法住,实际,虚空界,不思议界也。对法论七,有七名,真如,无我性,空性,无相,实际,胜义,法界也。唯识论九,有四名,胜义,真如,法界,实际也。智度论叁十二,有四名,如,法性,实际,实相也...

《佛学大辞典》 / 124字 / 1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佛说师子素驮娑王断肉经

我忆过去无量劫,有王名曰素驮娑! 其王一时出游山,群臣部从猎虫兽, 忽逢雷雹恶风起,诸人分散悉惊惶, 王独走入深山林,临河苏息无人伴, 牝母师子在山薮,见王独坐逼王身。 众生恶业夙缘故,转种地狱苦无量。 王与师子夙因缘,欲情俱起共交会, 多劫食肉...

《师子素驮娑王断肉经》 / 大唐沙门智严译 / 1607字 / 1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5月11日

五种一乘

别教一乘,同教一乘,绝想一乘,佛性平等一乘,密意一乘之称。出於五教章。

《佛学大辞典》 / 30字 / 1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象牙华

谚言象闻雷则牙上生华。涅槃经八曰:「譬如虚空震雷起云,一切象牙上皆生华。若无雷震,则华不生,亦无名字。眾生佛性,亦復如是。常為一切烦恼所覆,不可得见。是故我说。眾生无我,若得闻是大般涅槃微妙经典则见佛性,如象牙华。」

《佛学大辞典》 / 95字 / 1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人人本具

言人人本来具足佛性也。

《佛学大辞典》 / 11字 / 1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两垢

有垢真如,无垢真如之二真如也。自性清净之体,伏藏於烦恼之垢染,曰有垢真如,即在缠真如也。佛果所显之理体清净,而不覆於垢染,曰无垢真如,即出缠真如也。摄论谓為有垢真如,无垢真如。佛性论以在缠真如為有垢如,出缠真如為无垢如,染净两分之真如也。观经疏玄义分曰:「无尘...

《佛学大辞典》 / 181字 / 1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诸法实相异名

诸法实相,有种种之语。智度论叁十叁曰:「如法性实际,此叁皆是诸法实相异名。」大乘玄论叁曰:「大圣随缘善巧於诸经中说名不同,故於涅槃经中名為佛性;则於华严名為法界;於胜鬘中名為如来藏、自性清净心;楞伽名為八识;首楞严经名首楞严叁昧;法华名為一道、一乘;大品名為般...

《佛学大辞典》 / 217字 / 1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如来常住

涅槃经二十七曰:「师子吼者名决定说,一切眾生悉有佛性,如来常住,无有变易。」

《佛学大辞典》 / 35字 / 1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生酥杀人

谓有於方等时开佛知见者。法华玄义十曰:「生酥中杀人者,有诸菩萨,於方等大乘教得见佛性,住大涅槃,即其义也。」

《佛学大辞典》 / 49字 / 1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四论

一中观论Prāṇyamūla-śāstraṭīkā,四卷,龙树造。二百论Śata-śāstra,二卷,提婆造。叁十二门论Dvādaśanikāya(又-mukha)-śāstra,一卷,龙树造。四大智度论Mahā rajñā āramitā-śāstra,一百卷,龙树造。梁僧传(罗什传)曰:「四论者,国之大宝。」唐僧传(曇鸞传)曰:「...

《佛学大辞典》 / 176字 / 1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如来师子吼经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住日月宫中胜藏殿上。与大比丘众九万九千亿人众俱。菩萨摩诃萨八万四千亿那由他百千万人。 尔时世尊告胜积菩萨言。汝往北方去此世界六千亿恒河沙等诸佛世界。复过百千万亿算数世界之外。有佛世界名曰欢喜。彼中有佛号曰法上如来应正遍知。于今现命现住为众...

《如来师子吼经》 / 元魏天竺三藏佛陀扇多译 / 2398字 / 1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2月17日

引出佛性

佛性之一。见[叁佛性]条。

《佛学大辞典》 / 13字 / 1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本源清净大圆镜

圆觉经之语。本源者,眾生本具之佛性。其清净如大圆镜。

《佛学大辞典》 / 23字 / 1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佛说长者子六过出家经

闻如是: 一时婆伽婆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尔时,僧伽罗摩长者子,乃至六出家为道便,往至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立。时僧伽罗摩长者子白世尊言:“愿世尊听出家学道,时僧伽罗摩得出家学道。”时,世尊告僧伽罗摩比丘:“汝当行二法。云何为二?止观是也。”僧伽罗摩比丘白佛言:...

《佛说长者子六过出家经》 / 宋沙门释慧简译 / 937字 / 1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5月04日

鬱鬱黄花

秦道生法师之语。言草木尽具佛性,而述一真法界之理。祖庭事苑五曰:「道生法师说:无情亦有佛性。乃云:青青翠竹,尽是真如。鬱鬱黄花,无非般若。(中略)禪客问南阳国师,青青翠竹尽是真如。鬱鬱黄花无非般若。人有信否?意旨如何?师曰:此尽是文殊普贤大人境界,非诸凡小而能...

《佛学大辞典》 / 199字 / 1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罗縠

皆為羂布之稀簿轻妙者。天眾之衣,由此而成云。 又菩萨之见佛性,如隔罗縠而见物。祖庭事苑一曰:「华严疏云:菩萨智与如来智,如明眼人隔轻縠覩眾色像,此言菩萨与佛见性同品。」

《佛学大辞典》 / 78字 / 1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实相

实者,非虚妄之义,相者无相也。是指称万有本体之语。曰法性,曰真如,曰实相,其体同一也。就其為万法体性之义言之,则為法性;就其体真实常住之义言之,则為真如;就此真实常住為万法实相之义言之,则為实相。其他所谓一实,一如,一相,无相,法身,法证,法位,涅槃,无為,真...

《佛学大辞典》 / 471字 / 1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自性住佛性

佛性之一。见[佛性]条。

《佛学大辞典》 / 12字 / 1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首楞严叁昧五名

涅槃经二十七曰:「首楞严叁昧者,有五种名:一者首楞严叁昧。二者般若波罗蜜。叁者金刚叁昧。四者师子吼叁昧。五者佛性。随其所作,处处得名。」

《佛学大辞典》 / 61字 / 1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醍醐杀人

於过去佛所,尝闻大乘实相之教,譬如毒,今值释迦之说醍醐经,其毒即发,断结惑之生,谓之醍醐杀人。如涅槃经中钝根之声闻,开发慧眼,得见佛性是也。法华玄义十曰:「醍醐杀人者,如涅槃经中,钝根声闻,开发慧眼,得见佛性。乃至钝根缘觉菩萨七种方便,皆入究竟涅槃,即其义也。...

《佛学大辞典》 / 114字 / 1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正因佛性

叁因佛性之一。

《佛学大辞典》 / 7字 / 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缘因佛性

佛性之一。见[佛性]条附录。

《佛学大辞典》 / 14字 / 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正了缘

见[叁因佛性]条。

《佛学大辞典》 / 9字 / 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种草

佛性之在人,如草木之有种子,故曰种草。

《佛学大辞典》 / 17字 / 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