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79 条搜索结果

Va,又作婆,和,啝。悉曇五十字门之一。体文徧口声之第四。金刚顶曰:「嚩字门,一切法语言道断故。」文殊问曰:「称嚩字时是最上乘声。」智度论曰:「若闻和字即知一切诸法离诸言相,和波他,秦言语言。」此自Vāk atha(语言道),及Varayāna(最上乘)释之也。又在五大中...

《佛学大辞典》 / 243字 / 12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大乘九部

谓佛所说大乘诸,无因缘、论议、譬喻之部,故云九部也。以大乘直说大法,不假因缘;唯谈圆理,故绝论议;独显真常,不待譬喻,是以大乘诸,唯存方广等九部也。别论虽尔,若通而言之,凡大小乘,无不具有十二部也。 一、修多罗,梵语修多罗,华言契。契者,上契诸佛之...

《三藏法数》 / 852字 / 12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普贤

梵名邲输跋陀Viśvabhadra,又作曼多跋陀罗Samantabhadra,或译曰普贤,或作徧吉。主一切诸佛之理德,定德,行德,与文殊之智德,证德相对。即理智一双,行证一双,般若一双也。故以為释迦如来之二胁士。文殊驾师子侍佛之左方,普贤乘白象,侍佛之右方(今反智右理左之说者,...

《佛学大辞典》 / 629字 / 11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十二头陀行

梵语头阤,华言抖擞。谓能抖擞烦恼之尘垢也。盖比丘当离愦闹,不乐饰好,心绝贪求,无诸憍慢,清净自活,以求无上正真之道,故有十二种之行焉。(梵语比丘,华言乞士。) 一、住阿兰若处,梵语阿兰若,华言寂静处。谓比丘当住于空闲寂静之处,身离愦闹,心离欲尘,永绝攀缘,求...

《三藏法数》 / 1001字 / 11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一实境界

一实境界者,即一实相之理也。不变不异,无灭无生,自性清净,离虚妄相,犹如虚空,平等普遍,诸佛众生无二无别也。

《三藏法数》 / 58字 / 11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大胜金刚

又名大转轮王。又名金刚手。大日所变之十二臂金刚萨埵也。是為大妙所说之摄一切佛顶轮王,即金轮佛顶也。瑜祇一切如来大胜金刚最胜真实耶品曰:「尔时徧照薄伽梵,復现种种光明,於顶上放金刚威怒光明,照诸菩萨。金刚手等皆各默然(表果界之言语道断),復现身手具十二臂...

《佛学大辞典》 / 369字 / 11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弥勒

Maitreya,新称弥帝隶,梅低梨,迷諦隶,梅怛丽,每怛哩,梅怛丽药,怛[口履]曳。菩萨之姓也。译曰慈氏。名阿逸多,译曰无能胜。或言阿逸多為姓,弥勒為名。生於南天竺婆罗门家。绍释迦如来之佛位,為补处之菩萨。光佛入灭,生於兜率天内院。彼四千岁(即人中五十六亿七千万岁...

《佛学大辞典》 / 618字 / 11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女人求愿

昔者菩萨,身为女人,厥婿禀气凶愚妒忌,每出商行,以妻嘱邻独母,母奉佛戒为清信行。时佛入国,王逮臣民靡不受戒,独母闻,还为妇说之。妇喜叹曰:“斯即无上正真道.最正觉者也。”从母闻佛,即遥稽首。斋日母曰:“可往听化乎?”妇喜曰:“可。”寻之城外,忽存婿妒,怅然不悦,旋...

《六度集 / 834字 / 11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6月27日

半偈

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為乐之后半偈也。涅槃十四谓释迦如来往昔入雪山修菩萨行时,从罗剎闻前半偈,欢喜而更欲求后半。罗剎不听。乃约捨身与彼。欲得闻之。故谓為雪山之半偈,亦曰雪山之八字。心地观一曰:「时佛往昔在凡夫,入於雪山求佛道摄心勇猛勤精进,為求...

《佛学大辞典》 / 141字 / 11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百矛

犹言十棒也。指数多而云。杂阿含十四曰:「彼王治罪,劙以百矛。」梵网下曰:「菩萨闻外道恶人以恶言谤佛戒时,如百鉾刺心。」涅槃十一曰:「我寧以身受百鉾,终不敢以毁戒之身受於信心檀越床卧具。」

《佛学大辞典》 / 93字 / 10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遮罗国王

昔者,遮罗国王嫡后无嗣,王甚悼焉,命曰:“尔归女宗,以求有嗣之术,还吾不尤也。”后泣辞退,誓命自捐,投陨山险,遂之林薮。天帝释感曰:“斯王元后,故世吾姊也,今以无嗣捐躯山险。”怆然愍之,忽尔降焉,以器盛果授之曰:“姊,尔吞斯果,必有圣嗣,将为世雄。若王有疑,以器示...

《六度集 / 1534字 / 10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6月27日

第一义

第一义者,即无上甚深之妙理也。其体湛寂,其性虚融,无名无相,绝议绝思。云:甚深之理不可说,第一义谛无声字。是也。(无声字者,谓离语言、文字之相也。)

《三藏法数》 / 72字 / 10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涅槃

有小乘大乘之二部,小乘之涅槃,西晋白法祖译,佛般泥洹二卷,东晋法显译,大般涅槃卷,失译,般泥洹卷,是為同本异译,说八相成道化身之释迦,於拘尸那城入涅槃前法之状者。是化身佛之实录也。其他中阿含中有涅槃。说可得涅槃之观行。大乘之涅槃,西晋竺法护译佛...

《佛学大辞典》 / 586字 / 10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 《迦叶赴佛般涅槃经》

文殊

Mañjuśrī,文殊师利之略,旧称文殊师利,满殊尸利,新称曼殊室利。新旧有六译:无量寿、涅槃曰妙德,无行曰妙首,观察,大净法门曰普首,阿目佉、普超曰濡首,无量门微密、金刚瓔珞曰敬首(以上旧译);大日曰妙吉祥、文殊或曼殊,是妙之义;师利或室利,...

《佛学大辞典》 / 518字 / 10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无心道人

无念无想之真人也。四十二章曰:「供养世诸佛,不如供养一无心道人。」圣财集下曰:「世佛者始觉之佛,如千佛。以凡圣别执偏住於有相之心而供养,故限於佛而不通於凡,限於应身而不通於法身,未达不二之理也。凡夫亦本来之佛,与[佛]同体,不知此理者愚也。无心道人者,无...

《佛学大辞典》 / 291字 / 10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诸佛心印陀罗尼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兜率陀天众宝庄严菩萨宫殿曼拏罗中,无数菩萨相好庄严,知法真际诸如来子,皆从种种佛刹土来,各礼佛足退坐一面。 尔时,世尊告大众言:“诸善男子!有陀罗尼,名佛心印,恒河沙等如来所说。我今利益兜率天人,为令获得相应快乐。若善男子受持、读诵、...

《诸佛心印陀罗尼》 /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传教大师臣法天奉诏译 / 1025字 / 10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3月23日

弥勒六部

弥勒下生,弥勒来时,弥勒下生成佛,弥勒大成佛。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弥勒下生成佛(此与上第雷同,疑有误,未敢擅改)之六部也。是等典专说关於弥勒菩萨者。

《佛学大辞典》 / 75字 / 10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一食

一食者,世间分段之食也。若能于此一食,了达谛,即成法食。然后运平等心,上供诸佛,中奉贤圣,下及六道,等施无别。云:以一食施一切。是也。(谛者,真谛、俗谛、中谛也。六道者,天道、人道、修罗道、饿鬼道、畜生道、地狱道也。)

《三藏法数》 / 101字 / 10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五味

佛於涅槃说乳等五味时,以醍醐味比涅槃。天台大师因之定如来所说一代圣教之次第,一以比五时教之次第而生,一以比机之次第淳熟。是曰约教相生约机浓淡。一、乳味,初自牛出者。譬佛於牛,佛初说华严,如牛之乳。此时二乘之机未熟,至為淡泊,復如生乳。二、酪味,取自生乳者...

《佛学大辞典》 / 504字 / 10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海印有十义

海印是喻。梵语,华言正定。从喻立称,故名海印。谓大海澄渟,湛然不动,万象皆现,如印印物。如来智海,清净湛然,一切众生心念根欲,悉在如来智中,犹海现像也。 一、无心能现,谓如来法性平等,离诸名相,不加功用,而能显现一切诸相,是名无心能现。 二、...

《三藏法数》 / 440字 / 10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圣六字增寿大明陀罗尼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尊者阿难有大疾病。佛自知已即诣彼所。敷座而坐告阿难曰。汝今谛听我有六字大明陀罗尼。能消灾患增益寿命。汝若受持非但自身。复令四众苾刍苾刍尼优婆塞优婆夷。长夜安隐远离众苦。 复次阿难此六字大明陀罗尼。七十七俱胝佛。并六大...

《圣六字增寿大明陀罗尼》 /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传法大师臣施护奉诏译 / 680字 / 10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4月05日

金刚夜叉

Vajrayakṣa,新称金刚药叉。五大明王之一。為住於北方面六臂,或一面四臂之忿怒尊。是金刚界五智如来中,北方不空成就如来之忿怒身也。就菩萨而言,则或為金刚药叉菩萨(仁王),或為牙菩萨(补陀落海会轨)之教令轮身。不空成就如来与释迦如来,有一体异名之义,故此尊又谓為...

《佛学大辞典》 / 496字 / 10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一因

一因者,谓圣凡平等之理体也。盖此理体,诸佛众生皆性本具,初无增减。然诸佛悟之而成妙果,众生迷之而流转诸趣。若全此一因,而修圆顿之行,则能超出乘所修之因,而证一乘之果也。(乘者,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也。)

《三藏法数》 / 99字 / 10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女子出定

五灯会元一曰:「昔文殊至诸佛集处,值诸佛各还本所。唯有一女人,近彼佛座入於。文殊乃白佛言:何此女人得近佛座,而我不得?佛告文殊:汝但觉此女令从起,汝自问之。文殊遶女人匝,鸣指一下,乃尽其神力而不能出。世尊云假使百千之文殊,出此女人定不得?下方过四十...

《佛学大辞典》 / 421字 / 9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小乘九部

部即部类。谓佛所说,有大乘小乘不同,故分十二部及九部之别也。小乘诸,于十二部中,无方广、授记、无问自说之部,故云九部。法华云:我此九部法,随顺众生说。是也。别论虽尔,若通而言之,凡大小乘,无不具有十二部也。(无方广部者,方广乃大乘常住之理,以小乘惟...

《三藏法数》 / 919字 / 9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五部教主

部谓部类,教谓言教,主即主宰。此之五部,乃是如来金刚不空真实法门也。而依五方立五部,以五佛为主者,各有所表也。中方毗卢遮那,即释迦如来也。四方四佛,乃释迦化现,以表诸佛同一法身也。以如来入种种摩地,说种种陀罗尼门,虽各分部类,各有坛法,而皆与般若理趣相...

《三藏法数》 / 901字 / 9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佛说七佛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有大苾刍众,持钵食时诣迦里梨道场,共坐思惟:“过去世时有何佛出现,族姓寿量其义云何?”如是思已,互相推问而不能知。 尔时,世尊知此苾刍思惟是事,即从座起,诣迦里梨道场,结跏趺坐。时诸苾刍,头面礼足住立一面,合掌恭...

《七佛 /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传教大师臣法天奉诏译 / 5784字 / 9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6月26日

梵摩皇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告诸比丘:“汝等修德奉行众善,必获景福。譬如农夫宿有良田,耕犁调熟,雨润和适,下种以时,应节而生。芸除草秽,又无灾害,何惧不获?昔我前世未为佛时,心弘普爱,愍济众生,犹若慈母育其赤子,如斯七年,仁功勋着。寿终,魂灵上为...

《六度集 / 479字 / 9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6月27日

一名

名即名字。谓理虽是一,假言施设,种种不同。如中只一涅槃之名。如来随机演说,亦名无生,亦名无作,亦名无为,亦名解脱,亦名彼岸,亦名无退,亦名安处,亦名寂静,亦名无相,亦名无二,亦名一行,亦名清凉,亦名无诤,亦名吉祥,虽立多种之别,只是涅槃一名,是为一名。

《三藏法数》 / 113字 / 9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一如

不二不异,名曰一如,即真如之理也。所谓真如界内绝生佛之假名,平等性中无自他之形相。故云:魔界如,佛界如,一如无二如。是也。(魔,梵语具云魔罗,华言杀者,谓能夺人功德之财,杀人智慧之命也。佛,梵语具云佛陀,华言觉者。谓能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也。魔、佛皆言如者...

《三藏法数》 / 149字 / 9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一者空。二者无相者无愿空之称生于惑计。惑计虽众。大统唯。对惑辩空。空亦矣。惑者。一滞有故遣以空。二者有状故祛以无相。存情愿故荡以无愿。空生阴靡实。俱以为空。垢止此空。名空。无相空绝有状。以为无相。凝虑无相。名无相。无...

《法门名义集》 / 140字 / 9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一性

一性者,即正因,佛性也。谓一切众生,皆具此性,但背觉合尘,常为烦恼之所覆障。若顺性而修,则能超脱生死,悟入涅槃,与佛所证无二无别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烦恼者,昏烦之法恼乱心神也。)

《三藏法数》 / 86字 / 9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八种功德

一、端正好色,端正好色者,谓人以正信之心,严洁其身,听闻佛。以是功德,报得色身端正,而无丑恶之相也。 二、力势强盛,力势强盛者,谓人以精进勇猛之力,听闻佛。以是功德,报得福力威势,降伏一切,而不怯弱也。 、心悟通达,心悟通达者,谓人听闻佛,解知义趣深...

《三藏法数》 / 365字 / 9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佛说金刚手菩萨降伏一切部多大教王卷中

尔时金刚手菩萨。说降伏诸部多观想成就之法。于十五日月圆之时。想彼月中有一吽字。字有光明圆满照曜。即诵真言曰。 唵(引)悉驮嚩日啰(二合)吽 此真言灭一切罪业。复想啰字如彼日轮光遍炽盛。作此观时即诵此真言曰。 唵(引)贺那尾特网(二合)娑野曩(引)舍野播(引)半吽发吒...

《佛说金刚手菩萨降伏一切部多大教王》 /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传教大师臣法天奉诏译 / 8417字 / 9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6月13日

一子

谓菩萨修慈悲行,视诸众生犹如一子。若见众生修习善业,胜进圣道,心则欢喜;若见众生造作恶业,流转生死,心则愁恼。譬如父母见子安隐,心则欢喜;见子遇患,心则苦恼。云:视诸众生,同于一子。是也。

《三藏法数》 / 89字 / 9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二十二门

诸佛大仙欲依自在之力,安一切眾生,以出生自在胜一切所行诸功德无量之方便而度眾生,即由其出生二十二门也。如供养如来门、一切布施门、具足持戒门、无尽忍辱门、无量苦行精进门、禪定寂静门、无量大辩智慧门、一切所行方便门、四无量神通门、大慈大悲四摄门、无...

《佛学大辞典》 / 189字 / 9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八叶印

八叶莲华开敷之印相也。為阿弥陀如来之印。见图印集上。又莲华部之耶印也。见[耶]条。

《佛学大辞典》 / 41字 / 9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一实相印

一实相者,谓真实之理,无二无别,离诸虚妄之相也。印者,信也。如世之公文,得印可信。盖如来所说诸大乘,皆以实相之理,印定其说。外道不能杂,天魔不能破。若有实相印,即是佛说。若无实相印,即是魔说。云:世尊说实道,波旬无此事。是也。(梵语波旬,华言恶。释迦如来...

《三藏法数》 / 125字 / 9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涅槃四种大乐

一、无苦乐,无苦乐者,谓无世间之苦乐也。世间之乐,即是苦因。故云:不断乐者,则名为苦;以断乐故,则无有苦。无苦无乐,乃名大乐。此即涅槃之大乐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二、大寂静乐,谓涅槃之性是大寂静,以其远离一切愦闹法故,以大寂静,名为大乐,此即涅槃之...

《三藏法数》 / 199字 / 9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一宗

宗者,要也。谓诸大乘所说虽异,莫不同乎一理。如华严之谈法界,般若之谈佛母,法华之谈实相等,皆以一理为其宗要。钞云:一宗容具多。是也。

《三藏法数》 / 68字 / 9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十二应

谓观世音菩萨,于往昔无数恒河沙劫,有佛名观世音,蒙彼如来,授以如幻闻熏闻修金刚,同佛慈悲,拔苦与乐,身成十二应,入诸国土,化一切众生也。(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声教熏习,故曰闻熏;闻而复修,故曰闻修。金刚有坚利之能,以喻之力也。梵语,...

《三藏法数》 / 1983字 / 9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一行

一行者,如来所行之行也。行以进趣为义。能行此行,则能趣向佛果。虽名一行,而具足五行。故明五行之后,乃云:复有一行,是如来行。谓能于一心中行于五行,具足而无缺也。(五行者,圣行、梵行、天行、病行、婴儿行也。)

《三藏法数》 / 95字 / 9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一切

佛教圣典之总名。或曰大藏。省曰藏。隋书开皇元年,京师及诸大都邑之处,并官写一切,置於寺内。而又别写藏於秘阁。一切之名,本乎此。此名原称佛所说之律等,而今则併吾国印度日本等高僧之着作而称之。 佛教传播於世界各国之间,其圣典為各种之国语所翻译举其主要者,...

《佛学大辞典》 / 1341字 / 9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五种阿那含

梵语阿那含,华言不来,又云不还。谓不还来欲界受生,即第果也。以其根有利钝,行有勤怠,于证阿罗汉果有先后之不同,故分为五也。(梵语阿罗汉,华言无学,又云无生。) 一、中般涅槃,中即中阴,亦名中有,以人死之后,未得托生之识身也。梵语般涅槃,华言灭度。谓此阿那含...

《三藏法数》 / 429字 / 8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一盖

云:毗耶离城有长者子,名曰宝积。与五百长者子,俱持七宝盖来供养佛。佛之威神,令诸宝盖合成一盖,遍覆大千世界。而此世界广长之相,悉于中现。五百盖者表五阴也,合成一盖者,表一心也。以显五阴之法,全是一心也。(梵语毗耶离,华言广博严净。五阴者,色阴、受阴、想阴、...

《三藏法数》 / 127字 / 8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弥叉

外论之名。译曰观察。闍提首那所造。广释二十五諦。饰宗记七末曰:「依涅槃十九,名闍提首那,彼造弥叉论,此云观察,广辨二十五諦。」涅槃十九曰:「闍提首那,与佛论二十五諦遂屈伏,剃髮而為弟子。」梵Samiksa。

《佛学大辞典》 / 97字 / 8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长阿含

四阿含之一。二十二卷,姚秦佛陀耶舍与竺佛念共译。见阿含条。(CBETA註:疑為见[四阿含]条)

《佛学大辞典》 / 47字 / 8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相续

一、世界相续,云:世为迁流,界为方位。东西南北四维上下为界;过去未来现在为世,故名世界。由众生于清净心体,一念不觉,而起妄明。妄明既立,空相形,形则摇动,故有风轮,执持世界;明觉立坚,故有金轮,保持国土。风金相摩,故有火光,为变化性,宝明生润,火光上蒸,...

《三藏法数》 / 765字 / 8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四十二字门

众圣所由,名之为门。智论云:四十二字,是一切字之根本。因字有语,因语有名,因名有义。从此字门,则能入于无相之智。般若云:一字皆入四十二字,四十二字亦入一字。故华严中,善知众艺童子告善财言:我恒唱持此之字母,入般若波罗蜜门。所以众圣,皆由此而入于实相之慧也...

《三藏法数》 / 3053字 / 8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仁王

有二本。旧本為罗什译,题曰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二卷。新本為不空译,题曰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亦二卷。仁王指当时十六大国之国王也。佛,对诸王各护其国使之安稳,故為说般若波罗蜜多深法之文也。谓受持讲说此则七难不起,灾害不生,万民丰乐。故古来以之為护国...

《佛学大辞典》 / 328字 / 8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五刀

有人為王所逼走旷野,有旃陀罗五人各持刀逐其人。五刀譬人之五阴也。见涅槃二十,杂阿含四十

《佛学大辞典》 / 44字 / 8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一实谛

谓一实相中道之理也。无有虚妄,无有颠倒,若圣若凡,性本不二,故名一实谛也。

《三藏法数》 / 40字 / 8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如来十力

如来证得实相之智,了达一切,无能坏、无能胜,故名力也。 一、知是处非处智力,谓如来于一切因缘果报,审实能知。如作善业,即知定得乐报,名知是处;若作恶业,得受乐报,无有是处,名知非处。如是种种皆悉遍知,故名知是处非处智力。 二、知过现未来业报智力,谓如来于一切众...

《三藏法数》 / 599字 / 8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二十五破二十五有

梵语,华言正定。二十五破前二十五有者,约理对治,随义以立名也。盖欲、色、无色界,虽苦乐不同,然实有生死执着,故以此无垢等之法,一一破之,令诸众生,出于诸有也。 一、无垢,破地狱有,谓菩萨由净诸业惑,证于无垢。愍彼众生,受于地狱之苦,故以...

《三藏法数》 / 2010字 / 8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四陀罗尼

梵语陀罗尼,华言总持。谓持善不失,持恶不生也;又翻遮持,谓遮空、有二边之恶,持中道之善也。 一、法陀罗尼,谓诸菩萨得念慧力,持所闻法,无量时,永不忘失,是名法陀罗尼。 二、义陀罗尼,谓诸菩萨持所闻无量义趣,无量时,永不忘失,是名义陀罗尼。 、咒陀罗尼,...

《三藏法数》 / 192字 / 8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游行

卷,长阿含第二至第四。因阿闍世王问伐邻国事,广為比丘说七法六法。乃至歷叙入涅槃分舍利之事。佛般泥洹二卷,大般涅槃卷,般泥洹二卷,皆為同本异译。

《佛学大辞典》 / 69字 / 8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八大自在我

我即自在之义。谓如来有大神力,有大智慧,故能随机示现,自在巧妙。中谓如来常乐我净之我,具此八义,故称我德。(常者,不迁不变也。乐者,无生死苦也。我者,即八自在也。净者,惑业净尽也。) 一、能示一身以为多身,一身多身者,于一身中现无量身也。云:如来身数,犹...

《三藏法数》 / 707字 / 8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雀王

昔者菩萨身为雀王,慈心济众有尚慈母,悲彼艰苦情等亲离,睹众禀道喜若己宁,爱育众生犹护身疮。有虎食兽,骨柱其齿,病困将终。雀睹其然,心为悲楚曰:“诸佛以食为祸,其果然矣。”入口啄骨,日日若兹。雀口生疮,身为瘦疵,骨出虎稣。雀飞登树,说佛曰:“杀为凶虐,其恶莫大;...

《六度集 / 235字 / 8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6月27日

善财五十

云:善财童子,初入胎时,于其宅内,自然而出七宝楼阁;其楼阁下,有七伏藏。地自开裂,生七宝牙。童子处胎十月,然后诞生。形体支分端正具足,一切众宝自然出现,一切库藏悉皆充满。以此事故,父母亲属及善相师,共呼此儿,名曰善财。后因文殊师利菩萨,至福城东,住庄严幢娑...

《三藏法数》 / 5609字 / 8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佛六十四种梵音

佛告寂慧菩萨言:如来非于唇齿舌喉及其面门,出诸音声。当知如来音声,从虚空出,具有六十四种殊妙之相。 一、流泽声,谓如来音声,流演润泽也。 二、柔软声,谓如来音声,温柔和软也。 、悦意声,谓如来音声,欢悦一切众生意也。 四、可乐声,谓如来音声,巧妙而可爱乐也...

《三藏法数》 / 1919字 / 8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